生化检查高职
- 格式:ppt
- 大小:334.50 KB
- 文档页数:3
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的教学探讨医学检验是一门新兴且发展非常迅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其特点为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高速发展。
以生物化学检验为例,从各大三甲医院到区县级中小型医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非常普遍,已经形成了自动化、模块化、电脑化的现代化模式,并且很多医院已经实现了全自动流水线的应用。
检验医学发展促使检验新技术与新方法不断产生。
在医院检验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检验科对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以操作为主的“技师”岗位,更需要能够与临床科室沟通联系的“检验医师”。
对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新的技术方法、异常结果的出现能够与临床医生共同商讨,合理沟通解释,提高疾病诊断治疗的质量。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而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校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模式以实验教学为主,实验内容主要为手工操作基础检测项目,部分内容比较陈旧,已无法满足学科发展需要,无法满足医院检验科对人才的需求,不能完全达到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笔者通过与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了解情况,通过与带教老师沟通,又经过为期半年的三甲医院检验科临床实践,针对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些反思和探讨。
一、调整实验课实验项目目前,我校高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共108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60学时。
实验内容主要为糖代谢检验、脂代谢检验、蛋白质代谢检验、酶学技术分析、肝功能检验、肾功能检验、质控分析等。
从内容上看与临床开设的主要生化检验项目基本一致,而且大量的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在医院的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了体现,学生动手能力强,操作技术熟练,得到医院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化检验仪器设备越来越先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已经普及,越来越多的操作被仪器所代替。
那么,对检验专业学生来讲,熟练操作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对检验结果作出合理判断解释,给临床医生提供建议。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1.细菌基本形态可以分为()、()和()。
2.霉菌菌丝有两类,一类是(),如()和(),另一类是(),例如()和()。
3.根据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生理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为()、()、()、()、()5大类。
4. 糖可分为( ),( ),( ),淀粉属于( ),蔗糖属于( )。
5. 维生素D属于( )的衍生物,储存于皮下的( )经紫外线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
6. 酶的作用特点是( )、( )、( )及(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20分)1. 产生假根是()的形态特征。
A.根霉B.酵母菌C.青霉D.曲霉2.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其特点是()。
A.生长缓慢B.生长迅速C.大多数死亡D.繁殖代时长3.霉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
A.<4.0B.4.0-6.0C.6.5-8.0D.8.04.酵母培养时可以()采用以下哪一种培养基。
A.肉汁培养基B. 麦芽汁培养基C. 高氏1号培养基D. 查氏培养基5. 油脂在加热到( ) ℃以上,就会发生热分解A、100℃B、150℃C、250℃D、300℃6. 一分子葡萄糖经EMP-乳酸发酵产生能量 ( )A、1个ATPB、2个ATPC、4个ATPD、8个ATP7.下列糖中不是单糖的是 ( )A、蔗糖B、半乳糖C、果糖D、葡萄糖8. 绝大多数的酶是 ( )13级食品专业《微生物》《生物化学》考试卷总分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A 蛋白质B 维生素C 脂肪D 多糖9. 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A 、共价键被破坏B 、不易被蛋白酶水解C 、溶解度增加D 、生物学活性丧失10. 双缩脲反应通常用来测定下列何种物质的含量 ( )A 、DNAB 、RNAC 、胍基D 、蛋白质 11. 脂肪酸在细胞中氧化降解,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从脂酰CoA 开始B 、产生的能量不能为细胞所利用C 、被肉毒碱抑制D 、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E 、在降解过程中反复脱下三碳单位使脂肪酸链变短 12. TCA 循环发生在 ( )A 、胞浆B 、高尔基体内C 、线粒体内D 、中心体内 13.微生物是生产以下食品时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 )之外。
医学高职高专检验专业生物化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实践教学是医学高职高专检验专业培养学生能力素质、实现自我的重要环节,本文强调生化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分析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对策。
生物化学既是一门医学检验专业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对其他课程的延续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比较重要的学科。
生物化学实践教学是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方法是从事医药院校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重要环节。
1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环节由于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导致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院校以及部分高职高专对生化教学注重传授课本知识,忽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不但束缚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想象力,同时阻碍了学生理论与知识相结合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并进一步影响生化对于后续课程的作用[1]。
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可以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基本实验技能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基本的科研思路。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用人单位特别看重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高校实践教学显示,加强和优化实践教学,是事关教育质量品牌、毕业生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2]。
2 搭建平台,构建检验专业生化实践教学的新体系和新思路2.1 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立体式实践教学新体系,“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内容,以参与为中介,以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念,融合教学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一体[2],既有明确的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又注重生化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的衔接、知识的循序渐进、课程内容的整合,构建培养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2.2 提出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特别是一些基础薄弱的高职高专,更需要提高资源的共享利用。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生物化学检验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适用阶段:专科适用类型:普专类开设学期:第四学期总课时数:90(每课时45分钟)学分:6分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由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临床医学等学科相互结合,逐渐形成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交叉学科,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学科和必修课程。
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医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IFCC)将生物化学检验定义为“对人体健康和患病时化学状态的研究以及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化学试验方法的应用”。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体器官、组织、体液的化学组成和进行着的生化过程,以及疾病、药物对这些过程的影响,为疾病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等各个方面提供信息和理论依据。
因此,《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应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分析机体健康和疾病时,体液或组织样品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医学应用技术学科,它在医学理论和医学实践中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制定依据和思路该课程是依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工作任务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临床与教学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本课程是医学检验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中要紧抓“检验技术”和“临床应用”两条主线,才能在实践中加深对各项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标准和要求的理解,才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熟练解决岗位中的常见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创新的能力,逐步成长为合格的医学检验技师。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
实验课程改革探索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探索。
在信息化背景下,采用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操作技能。
首先,在实验教学中采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比如,利用数字化实验项目,可以避免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实验数据误差、实验设备故障等;同时,数字化实验项目的设计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难易程度和时空限制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
其次,采用虚拟化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实验教学的成本和风险。
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实验操作,不仅可以减少实验器材的消耗和损坏,避免实验中的安全风险,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第三,采用网络化技术,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动,增强学习效果和学习乐趣。
通过互联网,教师和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学习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虚拟社区,还可以进行在线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应该重点关注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不断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生物化学基础》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54学时,实验课6学时,理论课为48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中职护理、五年制高职检验、五年制康复治疗技术和五年制高职护理。
三、课程性质地位《生物化学》是医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生物化学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生命活动,对于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它的理论已经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在医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化学是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预修课程为《医用有机化学》、《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等,主修完本课程后,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后续专业基础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1、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首先保证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和物质代谢等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安排,使学生能够在后续的基础和护理课程中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加深对医学问题的理解。
为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在内容上也要穿插安排一些新的进展,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先进性。
2、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突出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视频录像、电子幻灯、学科专业网站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作为一门医学基础学科,生物化学与临床检验、护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应用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分析解释相关的临床现象。
例如,在学习氨基酸代谢时,以高氨血症为例,解释临床上肝病患者禁用碱性利尿剂和碱性灌肠液的理论依据。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设计思路《生物化学》课程设计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五年制临床护理和临床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化理论基础,重视生物化学相关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
《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检验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test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132学时理论课学时:60学时实验学时:72学时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检验》是以健康和疾病时的生物化学过程为研究目的,通过测定组织、体液的成分,揭示疾病变化和药物治疗对机体生物化学过程和组织、体液成分的影响,以提供疾病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有用信息的一门学科。
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医学检验专业高素质的高职高专人才所必需的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防疫机构、医学科研等单位从事生化检验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使学生具备医学检验专业高素质的高职高专人才所必需的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必须具备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
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才是一门完整的课程,理论与实验同步进行。
理论学时数与实验学时数之比为1﹕1.2。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理论教学(一)绪论1. 目的与要求【掌握】生物化学检验的任务。
【熟悉】生物化学检验的研究领域。
【了解】生物化学检验的发展。
2. 内容要点生物化学发展简史、研究内容及与医学的关系。
(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1. 目的与要求【掌握】分析试剂的选择与保存;实验方法的分级、标准品分级;实验误差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方法评价实验(回收试验和干扰试验)的原理;诊断性能评价的指标。
【熟悉】熟悉纯水的制备方法;实验方法选择的原则和步骤;方法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步骤;方法评价的指标;参考值和医学决定水平的概念。
【了解】水的纯度检查;方法性能判断的指标;受试者工作曲线的应用和用途。
2. 内容要点实验用纯水的制备和纯度检查;分析试剂的选择、保存及实验试剂的配制;实验方法、标准试剂的分级,实验方法选择的原则和步骤;实验误差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方法评价指标与评价实验;诊断性能评价的指标(三)光谱分析技术1. 目的与要求【掌握】光吸收定律;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定性和定量方法。
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探索作者:杨洁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7年第02期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转变“教材、课堂、书本三中心”的思想,采取“讲解与讨论相结合,”“授课与自学相结合”,倡导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推行任务驱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探索生物化学检验主要目的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的诊断、监测、预后判断及健康评估等可靠信息。
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临床医师的工作和患者的健康。
因此《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是从事医学检验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必修的重要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此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取直接影响学生生物学检验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于1983年开设了《生物化学检验》课程,迄今已有30年的历史。
经过近30年的建设与发展,《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具备了自己特色与优势。
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传统的课程设计存在不符合当代设计趋势。
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识不能贴近职业岗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知识的应用性;课程内容不能贴近学生,内容过多、难度过大;忽视知识的实用性;课程内容不能贴近时代,内容过于陈旧,忽视知识的先进性,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不明显;另外,教学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以教材、课堂、书本为中心,教育新技术和手段推广应用不够,启迪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不足,缺乏社会实践、技能训练。
1 调整教学内容,突出临床应用与医学检验的特点。
选用由谭红军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卫生职业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该教材以检验技能、临床应用为主线,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具有以下三个特色:(1)基础理论方面,力求反映医学检验发展的新成果,教学内容加重检验岗位普通应用理论、原理部分和技术。
高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程设计摘要:从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入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与课堂教学现状,探索适合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旨在为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翻转课堂;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针对医院检验科及相关工作岗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实验操作技术【1】。
因此实验教学在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实验教学以验证性、重复性实验为主,形式单一,课堂上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率低。
翻转课堂是将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翻转过来,学生占主导地位,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吸收与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2】。
在本研究中,我们尝试将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中,设计适合高职院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高职学生理论根底普遍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加之生物化学检验理论抽象难懂,知识点较零散,联系性不强,学生存有畏难心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从理论学习到实验操作,习惯于教师一点点的灌输和一步步的示范。
最终造成的后果是,学生不主动预习,实验结束后很快忘记实验内容,甚至对反复进行的操作步骤不能完整记忆。
1.3学生不喜欢思考,出现问题不会分析高职学生虽然喜欢动手操作,但往往只是依葫芦画瓢,整个实验过程只动手不动脑。
另外,由于理论知识匮乏,学生无法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
高职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愿意表现,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懂得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协作及交流。
目前实验成绩主要以学生到课率及实验报告来评定,这使得一局部学生"钻空子";,实验课虽然从不缺勤,但是既不预习也不操作,抄袭别人的实验报告,最终成绩合格却一无所获。
我校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检验》教学现状及改革初探作者:刘琳何丹范明杨钦雅来源:《教育界·上旬》2013年第13期【摘要】《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它不仅是临床的重要辅助学科,也是检验技术考试的重点内容。
本文针对我校普通专科三年制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中《生物化学检验》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提出对《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尝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更优秀的检验专业人才。
【关键词】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随着医学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临床诊断越来越重视和依赖生物化学检验的各项检测结果。
如何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满足临床需要,扎实学生操作技能,保证检测结果,使教学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我们专任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因此,《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我校《生物化学检验》的教学现状1.1教学内容繁杂,课时不足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是建立在生物化学、分析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上的专业学科,它要求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操作,熟悉正常人体代谢的生化过程。
为此,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必须复习较多基础医学内容,讲解正常代谢与病变时的差异,分析重难点,为此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把每节课都排得很紧凑,学生被动地听课,没有时间消化内容,更谈不上课堂互动。
目前,我校《生物化学检验》理论课时为50学时,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临床把所有内容都讲解到位,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是很有限的。
1.2教学模式落后——应试教育为主体,采取包干制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都默认“考试为中心的教与学”的课堂讲授形式。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强调知识灌输和考试技巧,减弱了学生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身能力培养。
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积极提问的习惯,惯用“背多分”的突击复习方法来应付考试,考完便忘,走上临床才发现学到的东西少。
1.3实验内容单调,学生缺乏兴趣由于实验经费和场地投入不足,我校检验专业只有一间实验室和一间准备室,实验室内的相关配备仪器陈旧,不能开展较为复杂的操作,无法与临床检验技术接轨。
高职高专实施临床生化检验实践教学和考核体系的改革路径探索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临床生化检验成为了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高职高专院校的临床生化检验专业,是培养医学检验人才的重要渠道。
传统的教学和考核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临床生化检验人才的需求,对于高职高专实施临床生化检验实践教学和考核体系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关于高职高专实施临床生化检验实践教学和考核体系的改革路径探索。
一、现状分析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临床生化检验专业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教学和实习环节较为薄弱。
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的临床生化检验实际操作较少,缺乏真实的临床实践经验。
而且,传统的考核方式也主要以笔试、小论文等形式,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临床生化检验实践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不足,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无法真正掌握临床生化检验所需的实际操作技能,无法适应日益提高的医疗需求。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严重的错误,给医疗工作带来了巨大风险。
必须对高职高专实施临床生化检验实践教学和考核体系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对医学检验人才的需求。
二、改革意义改革实施临床生化检验实践教学和考核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改革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具备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责任心和沟通能力,为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改革可以促进高职高专院校临床生化检验专业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医学检验人才。
三、改革路径探索1.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高职高专的临床生化检验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可以通过与医院合作,在医院设立临床生化检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实践操作环境。
还可以建立模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实际操作,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