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学考试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复习资料

第一章,科学与技术概论

第一节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科学

(一)科学的含义辞海解释: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看成是知识、知识发展和知识运用过程的统一。(二)科学的特征1 它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理论、概念或原理、学说。 2 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具有重复性、再现性和可比性的特点(检验科学的三性的基本原则,符合三性――真科学、否则假科学)。3 它具有连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4 它的发展变化没有止境。

二、什么是技术

(一)技术的含义愿意:是指个人所掌握的技巧、手艺等技能或本领。表现形式: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两个方面。根本目的:在于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价值标准:在于是否实用和带来何种经济效益。

(二)技术的特征1 综合性与集成性2 通用性与适用性3 依存性和连锁性4 先进性与经济性5 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6 个性化

(三)技术的本质为实现预期结果而重复进行的优化操作。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一)两者的区别1、职能性质上的区别科学的根本职能是认识世界,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着重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的根本职能是改造世界,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保护,着重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科学――精神财富,技术――物质财富。成果表现:科学――新现象、新规律、新法则的发现,技术――新工具、新设备、新方法、新工艺的发明。2、发生地的区别科学以大学为中心,技术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是技术发明与技术开发的主体)(二)两者的联系相辅相成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在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技术是中间环节,技术是科学原理的物化和应用,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三)两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科学的技术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技术的科学化是现代技术生命力所在。

第二节科学技术系统

一现代自然科学的分类与结构

(一)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科学研究经历的三个阶段: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开发性研究。三个层次: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及应用科学

(二)现代自然科学的四大门类——

理、工、农、医四大门类(理-基础科

学、工-工程科学、农-农业科学、医

-医学科学)

(三)现代科学的网状结构1、边缘科

学,2、横断科学,3、综合科学

(四)关于软科学人们把研究解决如何

管理科技、经济与其他社会课题的学

科,如科学学、管理学、决策科学、领

导科学、系统科学、技术经济学、人才

学以及各种政策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

等,统称为软科学。研究自然科学某一

领域的各个学科,如基础科学各学科及

工、农、医等应用科学,统称为硬科学。

二现代技术分类三大类:实验技术、

基本技术、产业技术

三当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呈现知识爆炸

的状态,科学的发展按指数级增长。

2、科学技术创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科

学成采商品化周期大大缩短。

3、科学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

合,科学交叉点往往是发展前沿。

4、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密切结

合。5、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国际

化趋势明显加快。

6、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已经成为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7、大科学时代,科技研究方式和组织

方式将发生很大的变化。8、原始性创

新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四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

1、科学与技术结构中心发生转化。

2、

高度数学科学化。3、跨门类科学与

技术整合化。

4、科学与技术一体化

5、科学技术

高度社会化、社会高度科学技术化。

6、向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方向发展。

五人文社会科学

1、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含义

人文科学:是关于人的自身的学说或者

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

和发展等问题,对人的自然属性、社会

属性、特别是精神文化属性进行探研的

学问。

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类社会的学说或者

理论体系,它以人的共同体的经济活

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

象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人

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2、人文社会科学的分类五类:基本社

会科学、应用社会科学、规范性的社会

科学(法律学)分析性的社会科学(统

计学)及记在行的社会科学(历史学)。

3、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联系(二者共同点)人文社会科学,具

有一切科学所具有有的基本图特性,是

人类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理论

知识体系,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是推

动力是发展的实践性力量。无论是人文

社会科学理论的形成或者运用,都不能

与A特定时代的背景性因素向分离。这

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个性特征,也是人文

社会科学与自然社会科学主要区分点。

B民族性、C某种阶级倾向性。

4、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认识功

能、价值导向功能(思想、文化、政治

建设功能)、调控管理功能(经济建设、

社会管理功能、社会决策功能、咨询功

能)等。

5、科学与人文分离的几个方面。

①自然科学与技术愈演愈烈的学科分

化和扩张,使人文学科的领地日见狭

窄。②学问普遍的科学化和功力化。③

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体制,人为地

造成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疏远与隔绝。

④自然科学自许的道德中立,使得科学

家们发现心安理得地拒绝人文关怀。

6、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

点。

①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

趋明显。②人文社会科学社会自身已经

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有机统一体。③人的

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7、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社会的发展趋势

①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文化

背景名,出现了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

补的趋势。②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

主导性价值取向,出现了科学主义与人

文主义交融的趋势。③思维方式上,当

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出现了由分析

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④应用性研究

比重加大。⑤从具体研究方法和手段

看,出现了高技术化的趋势。

第三节科学思想、科学与人文精神

一、现代科学思想:系统、发展、生

态化

①古代、近代科学思想古代――古希

腊人的自然哲学观念。近代――机械论

世界观。

②生态有机论与系统整体观是现代科

学思想的基本理念。

二、科学与人文精神:求真求善的理

性精神

1、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含义,科学精神:

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

“真”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

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事实”和“真”的追求,要求行为要符合道德,解决“善与恶”、“美与丑”、应当怎样的问题。

2、科学精神的内涵和特征。①客观的依据,求实的精神。②实践的检验,实证的精神。③批判地前进,探索的精神。

④思想的导航、理性的精神。⑤多元的思考,创新的精神。⑥理性的追问,怀疑的精神。⑦独立的精神,执着的坚持。

⑧品等的真论,宽容的激励。

第四节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

一、科技――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1、科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促进文化思想进步。

3、科技改变着社会生活。

4、科学技术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科学技术的双重性

1、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的问题

①、环境公害问题。②、生态失衡问题。

③、资源危机问题。-水危机。④、伦理道德问题。⑤、个体发展问题。⑥、高新技术为害问题。⑦、复杂技术脆弱性的问题。

2、几种流行的反科学技术思潮。

三、科技与知识经济。

1、“知识经济”的含义: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2、知识经济中“知识”的含义,包括科学、技术、技能、技巧和管理知识等,科学知识又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等。

3、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创新。

4、知识经济的三大矛盾:知识内涵的丰富性与生产和利用知识能力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作为交易客体的知识,买卖双方不对等的矛盾: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侵权的矛盾。

5、知识经济的社会效应——“双刃剑”正效应4:①创造高增长的经济。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③优化高创新的产业。④促进可持续的发展。负效应3:①加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产生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③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6、知识经济的核心――信息技术。7、知识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差距

第二章,基础科学门类及前缘领域

现代自然科学是有基础科学、技术阿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部分组成的科学体系。

判断一门科学是否基础科学的定性标准:首先,j基础科学实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其次,基础科学是人

类新观念产生的源泉之一。再次,基础

科学是潜在的巨大生产力。

第一节数学进入科学殿堂的金钥匙

数学是围绕数和形这两个基本问题不

断演化、展开、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的

学问。分为两大类:纯粹数学和应用数

学,纯粹数学研究数学本身的内在规

律,它是数学的核心,是最抽象、最基

础的部分。又叫基础数学,分为三大类:

代数类、几何类、分析类。应用数学主

要包括:概率数理统计、计算数学和运

筹学等重要分支学科。发展趋势及前沿

领域是:

①高度的抽象性。②应用的广泛

性。③计算机与数学科学的相互作

用。④纯粹数学。

⑤应用数学。⑥计算科学。⑦统

筹学与运筹学。⑧对社会发展的巨

大作用。

第二节物理学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础

与动力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

的科学。它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之

一。当前物理正向微观。宏观和复杂体

系这三个基本方向上迅速发展。

第三节化学神奇的魔术

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规律,即从一种

物质变成其他物资过程的科学。

21世纪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重大区

是有:①更加重视国家目标,更加重视

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②理论和

实验更加密切结合。③在研究方法和手

段上,更加重视尺度效应。④合成化学

的新方法层出不穷。⑤造成污染的传统

化学向绿色化学转变。⑥分析化学已发

展成分析科学。合成、分离、分析方法

的三连用已成为必然。

第四节天文学宇宙的昨天、今天和明

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之一,他说

研究的对象涉及宇宙空间的各种星体

和物体。区别天象-天文学家-研究地

球大气层以外各类天体的性质和天体

上发生的各种现象。气象-气象学家研

究地球大气层以内发生地各种现象。

21世纪天文学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将

是研究宇宙中的基本粒子的性状、相互

作用和起源。最近,剑桥大学的科学家

们用立体银河系图首次测量出宇宙最

轻的粒子――中微子的重量。

第五节地学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

地学,就是地球科学,它的研究领域是

地球的结构、性质、演化历史和运动规

律,其对象包括固体地球及环绕地球的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整个地球系统。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由一系列同心圈层

组成,以地表为界限,外分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内分地壳、地墁和地核。

地学发展的主要趋势:1、既重视全球、

全局性的大尺度变化规律,又不忽视区

域的特点。2、综合研究生物圈、大气

圈、水圈、岩石圈层之间的相互耦合作

用,是地学发展的又一趋势。3、将继

续向更宏观、更微观两个方向不断拓

展、深入。

第六节生物学生命现象千姿百态

生物学即生命科学,它是研究生命现象

和生物体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基础

科学。根本分为、微生物,植物,动物

三大类,结构上又有分子,细胞,个体。

群体等层次。生物体都有共同的生物特

征,就是具有生命,能够新陈代谢、繁

殖。遗传。并逐步进行物种演化、自我

复制、自我更新、自我组织。

我国科学家20世纪80年代提出当代生

物学的四大基础前沿科学:分子生物

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

生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生命活动

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

蛋白质是体现生命功能的大分子,核酸

是体现遗传信息载体的大分子。核酸的

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分为DNA脱

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DNA-

﹥RNA-﹥蛋白质单向传递的“中心

法则”。

21世纪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

是:对生命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扩

大,向宏观和微观、最基本和最复杂的

两极发展。

第七节待解之谜四大科学难题

1、人体基因结构。

2、宇宙中的暗物质。

3、受控核聚变。

4、生命起源。

第三章,高技术及应用

第一节高技术概说

一、高技术的基本概念1、高技术

的涵义:

2、高技术发展的三个层次:技术发明,

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三个层次。

3、高技术的主要领域:主要包括:信

息技术、生物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

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

技术和海洋技术等几大领域。(自信生

激、材能空海)

二、高技术的特性

1、高战略性。是高技术最基本特征之

一。2、高创新性。3、高增值性

4、高渗透性。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CAE)。”3A”革命,工厂自动化(FA),办公自动化(OA)和家庭生活自动化(HA)。

5、高投入性。

6、高风险性。国外把人才、资金和管理视为发展高技术的三个基本要素,称之为3M(Men、,Money、Manage)

7、高竞争性。(战创值透竞风投)

三、高技术的发展趋势-7化(极设综叉一两合)

1、逼近极限化。

2、走向设计化。3综合集成化、4、交叉融合化。5、科技一体化。6、军民两用化。7、国际合作化。

第二节信息科学技术

一、信息科学技术的概念

1、什么是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源、信息的产生、获取、识别、转换、组织、存储、处理、检索、表达、评价和信息提供等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学。

2、什么是信息技术:是高科技的先导技术和关键技术,包括电脑硬件、软件、资料传递设备和信息服务等四大方面。

3、信息技术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物质、能量、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三大基本要素。

二、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其他高技术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1、现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①数制采用二进制。②程序、数据存储原理。③自动工作。④具有通用性。

2、计算机的发展趋势5个字来概括-巨、微、网、智、多

3、21世纪的计算机: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1946年2月15日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三、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是当代最活跃的技术领域之一,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和数字通信是现代通信的重要方式和发展方向,现代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1、光纤通信技术光导纤维通信技术

2、卫星通信技术

3、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技术的关键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即编码和译码。

四、信息高速公路

1、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特征:①拥有很高的信息容量。②提供更多的综合性服务。③终端信息服务设备都是多媒体计算机。

2、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作用:①是未来社会的基础性设施。②将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③可促进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五、信息产业是21世纪经济的先导,

信息产业的崛起是21世纪经济最重要

的特征。包括两大类:一是电子信息产

业,二是信息服务业。

1世纪将是生物学世纪,生物技术将是

21世纪高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生物

技术产业将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生

物技术包括了传统的发酵工程,细胞工

程以及现代的遗传工程和DNA技术。

其中、遗传工程最为引人注目。

一、生物技术的定义:是一门新兴的、

综合性的学科,有时也称生物工程,。

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是指基因工程、细

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

程等新技术。

二、生物技术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生

物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五项技术:

种类:①基因工程。②细胞工程。③酶

工程。④发酵工程。⑤蛋白质工程。

关系:彼此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基因

工程技术是核心技术。

三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①克隆技术。就是遗传上同一机体细胞

系(株)的无性生殖。克隆技术是一种

新的生物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上被称为

“生物放大技术”。②蛋白质工程。③生

物计算机。

第四节激光技术

激光器是20世纪与原子能、半导体、

计算机齐名的四项重大发明之一。

一、激光的特点:1、定向发光。2、高

度极亮。3、颜色极纯。4、闪光时间可

以极短。

二、激光的产生

三、激光器的结构:基本由以下三部分

组成:1、工作物质。2、泵浦源。3、谐

振腔。

四、激光的应用:1、增产粮食。2、改

良果树。3、在畜牧业中大显身手。4、

激光医疗。5、性能优越的激光加工。6、

最精密的尺子。7、激光致盲武器。世

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是1960年美国休斯

实验室的梅曼研制的。

第五节自动化与创造新技术

一、制造技术的地位、作用与发展阶段

二、自动化技术及应用

1、自动化的概念及理论。概念:是指

在没有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机器设备

或生产管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

理、分析判断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

某种过程。自动控制理论:两个支柱技

术:一个是自动控制,另一个是信息处

理。反馈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基础,

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是反馈控制。

自动化技术的主要设备或设施有:计算

机系统、传感器和执行机构。

2、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①工业自动化。②军事自动化。③农

业自动化。④办公自动化。⑤家庭自动

化。

三、现代制造技术的技术基础。1、

数控技术。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四、前景骄人的先进制造技术。

1、柔性制造系统。

2、计算机集成制造

系统。3、准时生产制。4、并行工程。

5、敏捷制造。

6、虚拟制造。

7、微观

制造。8、机器人-高智商灵物。

第六节新材料技术

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材料、能源、信

息技术。

新材料的高要求6点超高温、超强度、

超微比重、多功能、无污染(可自毁)、

可再生。

一、纳米材料:是一种长度单位,一纳

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千分之一微米。

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

在1-100nm间的粒子,它具有表面效

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二、超导材料技术1、超导磁悬浮列

车。2、超导计算机。3、超导发电机与

超导电力运输。

三、新金属材料1、有“记忆”的金属。

2、超塑性合金。

3、泡沫金属。4。储

存氢气的新金属。

四、高分子合成材料1、工程塑料的

开发与利用。2、合成橡胶的开发利用。

3、合成纤维的开发利用。

五、陶瓷材料―优点―抗高温、超强

度、多功能。1、结构陶瓷。2、电子

陶瓷。3、生物陶瓷。

四大新材料:精细瓷陶、高性能分子材

料、新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第七节能源科学技术

一、常规能源利用新技术。1、洁净

煤技术。2、节能新技术

二、新能源

1、太阳能。特点:无穷无尽、干净能

源、3种利用方式:a、利用太阳能集

热器来加热水。B、利用抛物面镜聚焦

阳光发电。C、(最有前途)光伏电池

直接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

2、生物质能:又称生物能,―――绿

色能源之称3、氢能

4、核能

5、其他新能源风能、地

热能、潮汐能、垃圾能

三、世界能源新技术

1、燃料电池

2、室温核聚变

四、未来能源

第八节空间技术

1、什么是空间技术:就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现阶段又叫航天技术。

2、世界空间技术取得的成就。①人造地球卫星②运载火箭③航天器发射场④航天测控⑤载人航天⑥空间科学实验

3、空间技术的发展趋势①发展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空间运输系统。②应用卫星将继续向提高水平、降低造价、扩大应用的方向发展。③联合建立大型空间站是空间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④深空探测向纵深发展。

第九节海洋技术

一、海洋资源海洋矿产、化学、空间、生物资源。

二、海洋高技术包括海洋观测、海洋水声、海底资源勘探开发以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能源利用、海洋交通与运输、海洋结构、海水利用、海洋空间利用以及深潜技术等。

三、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

四、深潜技术无人潜水系统、无人无线潜水器的研制与发展、水下机器人五、海洋卫星和海洋遥控器六、海洋合作时代

第十节高技术与农业

一、21世纪农业科学的特点: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阔、最活跃、最富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二、21世纪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新领域

1、全息定位选种。

2、农作物改良。

3、动物改良与繁殖

第十一节医药新技术

一、人工设计与合成新药物

1、人工设计与合成新的药物是现代医药的基石,也是拉动现代医药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

2、化学合成药物的创造的三种类型:突破性-、模仿性-、延伸性新药的研究开发。

3、化学合成药物创造的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新药研究、第二阶段是开发,临床试验分为三期:少数健康自愿者-安全性;少数健康自愿者-有效性、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在一定数量的志愿病人身上-双盲试验。

二、医学诊断技术的新进展

1、医学影像技术形成体系,为医学临床诊断开创了新局面。X-CT/E-CT/MRI

2、病人监护工程将成为医学临床中实

施长期监护和及时采取措施的强有力

手段

病人监护工程的应用方式主要有三种:

床旁监护、中心监护、离院监护

三、药物开发新领域

药物来源分两大类:天然药物和化学合

成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开发的优越性;1、提供了

大规模制取人体内活性物质的技术。2、

基因工程药品对一些病症有突出疗效。

3、基因工程药物是体内活性物质,使

人体内蛋白质,多肽、或者激素,一般

说来,毒副作用比较小。

第四章,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与当代科

学技术重大工程

第一节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一、科教兴国战略1、科教兴国

战略的深刻内涵:

2、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2010年达

到以下战略目标:使基本建立的新型科

技体制更加巩固和完善,实现科技与经

济的有机结合。3、科教兴市,

构建西部战略高地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

1、人类社会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①

人口剧增。②资源枯竭(水、耕地、矿

产、森林、海洋)。③生态破坏。④环

境恶化。⑤酸雨污染。

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实质可

持续-系指及满足当代发展的需要,又

不削弱后代发展能力的发展观。

①核心是发展。②走绿色发展道路。③

形成良性循环。④必须转变观念。

第二节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政策

一、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方针

我国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经

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

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

峰。

二、我国科技工作的战略布局

分三个层次:1、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的科技工作。2、发展高薪技术研究和

高新技术产业。高科技理解:具有高效

益、高投入、高风险、高智力、高竞争

和高势能、高技术附加值得科学技术群

体的总称。

国家教育投资的重点可放在抓两头:一

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逐步普及高中

教育,以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二是重

点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等科技人才和科

技英才。

第三节当代科学技术重大工程重大

工程

一、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

划)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

划(973计划)

三、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是面向国民经济建

设主战场,以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带有方向性、综合性、关键性技术问

题,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的科技计划。

“十五”攻关计划由重大项目、重点项目

和引导项目三部分内容组成,同时实施

关联行动。

四、国家星火计划

1、历来背景-农村起步,1986年初

中国政府批准实施这项计划。

2、宗旨:星火计划是经中国政府批准

实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

经济发展的计划。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科

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农村经济增

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主要内容:

5、主要成就:全国组织实施星火计划

项目66736项。

五、人类基因组计划

1、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

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

称。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

1985年率先提出的。

2、人类基因组计划带来了什么?

3、中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作出的贡

中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占据了1%

的份额。中国成为为一发展中国家参

与。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拿到了

“工作框架图”。6个国家参与,中国名

列第四。

4、人类基因组工程负责人描绘未来:

植入前遗传诊断,2020年,基因工程

药物治疗几乎所有的疾病,2020年引

起争议最大的将是种系基因治疗,2030

年人们将建立起以基因组学为基础的

综合健康护理体系。

5、生命科学将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基因诊断、基因疗法、基因药物等的开

发。

第五章,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

第一节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概念: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哦

余地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

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产生某种新

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得思

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由创新

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三大要素构成。

二、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

1、企业技术创新的本质,要求企业科技人员必须树立新技术观-企业创新的本质是“新”,“商业化”。

2、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

3、技术创新的逻辑必然性。

4、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技术创新,要求企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新的创新能力。

具有创造力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根本标志。

技术推动模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开发-技术创新

需求拉引模式:市场需求-研究与发展-技术创新

综合作用模式产-销-研

知识、经验、创造才能和创造品质是构成个人创造力的基本要素。

人类神经类型分为:不可蝎止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郁型。

创造才能是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注意力、高效的记忆力、极强的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敏捷的应变力和非凡的思维能力的最佳组合,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创新能力的作用

第二节中国十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建

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发展三类活动。

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中国科学院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行动计划首批五个重大项目启动:

1、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的开发。

2、水稻基因组测序和重要农艺形状功能基因组研究。

3、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

4、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

第三节怎样提高科技人员的创新能

第六章,科技工作务实

第一节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

第二节科学研究程序与选题原则

程序:1、选题、2、获取科学事实、3、进行思维加工、4、验证、5、建立理论体系。

选题步骤: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提出选题,初步论证、评议和确定课题。原则: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第三节科学方法:观察、实验与思维

演绎法是指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思维

和推理方法。

演绎的结构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

部分组成。

假说的一般特征:科学性、假定性、易

变性

第七章,科技情报检索

第一节科技情报检索的意义

第二节科技情报检索的方法

第三节常用科技情报的检索工具

国内常用科技情报检索工具:中文科技

期刊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万方数

据库系统。

第八章,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知识产权的概念:是一种无行财产权,

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

且是由自立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

的一种权利。这种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

财产权利。传统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

权、商标权和著作权。

法律特征:是指它作为民事权利的一种

形式与其他种类民事权利(比如物权、

债权)相区别的特点,一般而言:知识

产权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和时

间性四大特征。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

施条例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

细则

第四节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五节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

一、单选题

1、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认识功

能、价值导向功能、调控管理功能

2、生物学中遗传信息按DNA-RNA-

蛋白质传递称之为“中心法则”

3、人类基因计划组是美国科学家于

1985年率先提出的。

4、从人认识整个客观世界的角度研究

思维现象的学问被称为社会科学。

5、核能的释放,通常有重核裂变和轻

核聚变两种形式。

6、三个卫星发射场是-酒泉、西昌、

太原

7、磁共振成像技术是核物理、微电子

学等多种新技术应用的产物,它简称

为:MRI

8、世界上第一只晶体管的出现是在

1947年

9、分析化学已发展成为分析科学,分

离和分析方法的连用、合成和分离方法

的连用,以及合成、分离和分析方法的

三连用已成为必然。

10、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

生物学和生态学是我国科学家于20世

纪80年代提出的当代生物学的四大基

础前沿学科

11、现代医药起源于西欧,是随着化

学科学以及化学分析和化学合成技术

的的发展而产生和成长的。

12、生物学既是生命科学,它是研究生

物现象和生物体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

门基础科学。从根本上可分为微生物、

动物学和植物学三大类

13、据统计,美国信息产业的比重增

长越来越快,在1958年为40%,1974

年为53%,而到1990年已达到75%。

14、激光器是20世纪与原子能、半导

体、计算机齐名的四项重大发明之一。

15、并行工程师适用于计算机集成制

造系统第二阶段的新技术。

16、高技术是知识、人才、资金密集

的新兴科技群体,这三者的投入明显高

于一般传统技术。

17、解决全球性人口、资金、能源、

食物和环境五大危机的关键技术是生

物技术。

18、用来生产电子元器件的电子系统零

部件的功能性陶瓷被称为电子陶瓷。

19、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

辐射的能量以一种生物质形式固定下

来的能源被称为生物质能。

20、、在发展“三色农业”中,首要的目

标是发展“白色农业”。

21、目前最有前途的医学影像技术是

MRI。

22、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和推理方法

被称为演绎法。

23、现代生物技术中,被称为“第二代

基因工程”的是-蛋白质工程。

24、世界上首先完成水稻基因序列测

绘的国家是-中国

25、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设计和制

造新材料,药物甚至新的生物物种的技

术被称为-走向设计化。

26、在100nm尺度以下制造具有特定

功能的产品,所应用的制造技术称为纳

米制造技术。

27、太阳能的利用最有前途的方式是利

用光伏电池直接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28、我国科技工作的战略布局,是为实

现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目标服务的,它的

第一个层次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主

战场。

29、分子生物学是以研究核酸和蛋白

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和细胞信息传的中的作用的科学。

30、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1、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分为三类,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32、地球是在太阳系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它是一个扁球体,由一系列同心圈层组成

33、函数论、泛函分析和微分方程是纯粹数学中的分析类。

34、研究的目的是把认识自然的理论转化为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科学称之为技术科学

35、计算机的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CAD

36、Internet网络检索工具就是通常说的搜索引擎

37、我国开发检索各类科技论文信息最常用的数据库是全国报刊篇名数据。38、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金额为500万。

39、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应当自专利权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发给发明人或设计人奖金。

40、下列学科不属于软科学的是土木工程学

1、科学假说具有以下特点:科学性、假定性、易变性。

2、现代技术的主要类型:实验、基本、产业技术

3、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认识功能、价值导向功能、调控管理功能

4、科学技术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引发了-环境公害、生态失衡、伦理道德、资源危害

5、在近代科学的影响下人们创造出来的新的思维方法主要有:信息、系统、控制三方法

6、近现代生物学发展经历的三个主要阶段是:进化、实验、分子生物学时期

7、通常将高技术发展分为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等层次。

8、当今通信技术发展总的趋势是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和智能化

9、信息技术包括:电脑硬件、软件、资料传递设备、信息服务

10、按地球物质变化过程,可将地学分为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

11、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细胞、酶、发酵工程12、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主要

体现在:克隆技术、蛋白质工程、生物

计算机

13、激光器作为一种特殊光源与普通

光源相比,具有的特点:定向发光、亮

度极高、颜色极纯、闪光时间可以极短。

14、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需

要、创造、科学、可行性原则

15、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涉及面广,

内容及其复杂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其主

要内容包括:电子计算机技术、软件技

术、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

16、现代高分子材料主要有塑料、合

成橡胶、合成纤维、不含陶瓷

17、新能源是指除了常规能源以外的

能源,主要有:太阳能、生物能、氢能、

核能

18、海底油气的勘探阶段要经历以下

几个步骤: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

钻探

19、21世纪的农业必须大力发展“三

色农业”即、绿色、蓝色、白色

20、1990年、被誉为生命“登月计划”

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主要有

美、德、法、英、日,无中国哈

21、传统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

著作权、商标权

22、现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数字采

用二进制,程序、数据存储管理,自动

工作。

23、新材料的技术革命,对材料提出

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主要有:超高温、

超强度、超微比重、无污染

24、应用科学:农艺学、畜牧学、技

术科学、生物医药工程学

25、观察方法的原则是客观性、典型

性、计划性

判断:

1、自动控制系统是具有一定功能、可

以完成某种控制任务的系统,它的组成

包括:传感器、控制装置和执行机构。

2、磁悬浮列车的实现基础就是超导技

术的应用和发展。

3、20世纪中影响最为深远的科学发

现和技术成就是:两大理论的提出,五

大模块的建立和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

五项尖端技术。

4、电子计算机、大规模电路、核能的

利用和激光技术等最早都是作为军事

技术问世的。

5、蛋白质为遗传物质DNA的表达产

物,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物质

6、技术的表现形式分为知识形态和物

质形态两方面

7、基础科学以探索自然界的某种特定

的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

8、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区别在于职能性

质的区别和发生地的区别

9、核酸是体现遗传信息载体的大分

子,蛋白质是体现生命功能的大分子。

10、传感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都可

以用来开发、收集传递、处理信息资源。

11、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它利

用物质化学反应时释放的能量,直接将

其变为电能。

12、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集热

器,它每年吸收的太阳能总储量约500

千瓦,其中可转化为电能的约有20亿

千瓦。

13、MRI是核物理、微电子学等多种

新技术应用的产物。

14、据预测,到2030年,医生们将可

用基因药物治疗几乎所有的疾病。

15、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这

种权力包括人身权力、财产权利。

16、生物陶瓷可以用于制造人体“骨骼

-肌肉”系统,以修复或替换人体器官

的总称。

17、海洋资源是海洋生物、海洋能源、

海洋矿产及海洋化学资源的总称。

18、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自然人著作

权的作品保护期为50年。

19、知识经济会自动加速地区间的经

济融合与提高。

20、检索国内外专利信息最常用的检

索工具是“世界专利索引”简称WPI.

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 1. 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 C ) 三、A.历史唯物主义 B .辩证法? C .阶级斗争理论?D .政治经济学? 四、 五、2. 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 A ) 六、A.法兰克福学派? B .芝加哥学派? C .哥伦比亚学派?D .功能学派? 七、? 八、3. 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九、A.预测性功能? B .规范性功能? C .解释性功能? D .描述性功能? 十、 十一、4. 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十二、A.文案法? B .普遍调查? C .实地实验? D .问卷调查? 十三、 十四、5. 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 D ) 十五、A.访谈法?B .典型调查?C .观察法? D .个案研究? 十六、十七、6. 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 A )

十八、A.定量分析? B .定性分析?C .实地研究?D .非介入性研究? 十九、? 二十、7. 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A )?二十^一、A实体性社会结构? B .关系性社会结构 C .规范性社会结构?D .整体性社会结构?二十二、二十三、8. 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二十四、A人口素质?B .人口规模?C .人口结构?D .人口分布?二十五、 二十六、9. 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 C )? 二十七、A文化冲突? B .文化边际? C .文化震惊?D .文化排斥?二十八、 二十九、10. “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 D )? 三十、A.吴文藻B .孙本文? C .李达? D .费孝通?三十一、 三十二、11. 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三十三、A反向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C .重新社会化?D .基本社会化? 三十四、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摘要: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盲目的科技进步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种种弊端。推动社会发展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是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而科学技术一直贯穿于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在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科技在各个不同的层次、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科技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 (一)科技进步改变了生产力要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式掌握科技,转化为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而能够使其更好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职能。我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工作内容全部基于hr系统,这使得员工信息更加完善、系统化;办公流程的信息化让工作更加规范,责任到人,有据可查,提高效率。 2.科技进步创新了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状况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客观尺度,而这也是科学技术的产物。17、18世纪力学和机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工具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化生产;19世纪电磁学和电气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发电机和电机的发明,奠定了电气化基础;20世纪的电子学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机等的发明,推动了生产过程自动化的进程。 3.科技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能源,创造出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对象的束缚。 (二)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社会革命力量的发展。 纵观社会发展史,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使社会经济关系的相应变化,甚至产生新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创造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科技进步提升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自然科学是人类思想解放和进步的强大精神武器,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科学使人类思维方式科学化,文化观念革命化、精神文化现代化。

(完整版)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单选)

一、单选 1、20世纪下半叶的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作用的形式是科学技术生产。 2、20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科管)科学技术。 3、“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这是马克思对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的一段生动描述。 4、为实现生产管理的科学化拉开序幕的是惠特尼。 5、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社会生产力。 6、邓小平最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在1988年。 7、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关键是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 8、“综合就是创造”是日本提出的科技立国的一个口号。 9、世界上首倡“科学是一种建制”的科学学家是贝尔纳。 10、1979年,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所作的三喷注实验,找到了胶子存在的遗迹。 11、中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在60年代中期,从结构的角度出发,发展了计算方法,提出了层子模型。 12、目前,有些理论这家想建立称为“大统一”的理论,试图把弱-电-强统一起来。 13、目前世界上的高能加速器中最多的是正-负电子对撞机。 14、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高能加速器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15、银河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叫做银河系,大约有2000亿颗恒星。 16、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同光度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它使测定包含这类变星的遥远恒星集团的距离成为可能。这一关系是勒维特发现的。 17、面向观察者运动的光源谱线将向蓝端移动,而背向观测者运动的光源谱线将向红端移动,这是多普勒效应。 18、广义相对论是关于时间、空间和引力的全新的理论,不仅正确地预言了日全食掠过太阳边缘的星光会发生1.75角秒的偏折,而且完满地解释了牛顿引力理论不能说明的水星近日点每百年前移43角秒的现象。 19、板块大地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层的大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主要是这些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球表面有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以及大西洋中一条很长的弱地震带,这些地震带正是板块的边界。 20、更深刻地认识影响所有时间尺度的地球演化的各种过程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最终目标。 21、侏罗记、白垩纪属于中生代,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22、地球上,有30多万种植物,十几万种微生物,还有100多万种动物。 23、“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质的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自我更新。”这句话是恩格斯说的。 24、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模型,宣告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新学科――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25、驱动自然世界朝着复杂性前进的动力是自然选择和自组织。 26、达尔文创立了进华论。他提出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是自然选择。 27、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是根据恩格斯的:“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思想完成的,这位科学家是奥巴林。 28、提供“生命可以在原始汤中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产生”证据的实验是米勒。

最新10月全国自考现代语言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现代语言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30 I. Directions: Read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Decide which one of the four choic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and put the letter A, B, C, or D in the brackets. (2%×10=20% ) 1. The purpose of Chomsky’s definition is to focus attention on the purely ______ properties of language, and these properties can be studied from a mathematically precise point of view. ()A. lexical B. grammatical C. semantic D. structural 2. We refer to the limited range of sounds as the phonic medium of language and individual sounds within that range as ______.() A. vowels B. consonants C. sounds D. speech sounds 3. A(n) ______ refers to the existing form to which a derivational affix can be added. () A. root B. stem C. affix D. morpheme 4. All sentences in all languages can be represented by constituent structure trees, and all have syntactic rules that determine the linear order of words and their ______ structure. ()A. linear B. hierarchical C. constituent D. syntactic 5. In semantic analysis of a sentence, a(n) ______ is a logical participant in a predication, largely identical with the nominal element in a sentence. () A. argument B. subject C. object D. predicate 6. Speaker A: Can you answer the telephone? Speaker B: I’m in the bath. Speaker B is violating the maxim of ______.() 1

2015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2015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四个条件: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的积累;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多选题]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有() A.社会变革的需要; 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阶级斗争的需要 E.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 [答案]ABC [解析]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以及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单选题]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 A.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B.社会变革的需要 C.自然科学的发展; D.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在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中,资本主义制度内寻求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 1、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学之父”,秩序和进步是孔德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2、卡尔·马克思。马克思对社会学的主要贡献。 3、赫伯特·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和社会进化。 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 1、埃米尔·涂尔干。社会事实,失范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准则,功能分析与历史分析方法。 2、马克斯·韦伯。社会行动及其类型,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科层制 [例题·单选题]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思想家是() A.斯宾塞; B.涂尔干; C.马克思; D.孔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孔德被称为“社会学之父”,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 [例题·单选题]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 A.大有机体; B.超有机体; C.进化有机体; D.聚合有机体。 [答案]B [解析]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认为社会是一个超有机体。 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一)芝加哥学派 1、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 2、芝加哥学派的学术成就(四个方面) (二)结构功能论 1、帕森斯:著作、AGIL功能分析图式 2、默顿:著作、显功能与潜功能 (三)冲突理论 1、科塞的功能冲突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类对精神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对空气温度、湿度的限制,还对其居住环境有了进一步的关注。因而从舒适空调迈向健康空调将是空调工程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本次课题设计中,该建筑物内空气的温、湿度及清洁程度,有着一定的标准,比如在展览厅中,为妥善保存物品不受霉潮侵害,得以长期保存,必须加以相应的控制;在接待室、办公室、包间等,应及时排除污浊空气,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和卫生要求,提高人类的身体健康,以有利于人们工作、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空气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目前,太阳能空调能显著减低建筑能耗,实现太阳能利用装置与建筑一体化,还具有季节匹配性好及环保的优点。实现太阳能空调制冷具有多种技术方式,将太阳能辐射转化为较高温度的热能再转化为冷量是其中最有前途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利用方式。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多个科研院所追踪发展太阳能制冷技术,吸收式太阳能空调领域研究比较成功的有广州能源所、北京太阳能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及香港大学等科研单位;企业方面,北京天普、山东皇明、长沙远大和珠海兴业等企业都建立了太阳能空调示范系统,开始产业化尝试。其中长沙远大为槽式聚光系统;目前珠海兴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珠海总部和湖南分公司分别新建了70kW和500kW的智能太阳能空调系统,该系统由真空热管式集热器,热水吸收式制冷机组,蓄能系统,空调终端和控制电路组成,系统调试成功后,已经连续可靠的运行18个月,为目前国内运行最为成功的太阳能空调工程之一,除此之外兴业公司还努力开发光热幕墙等设备及相变蓄能材料,以期更好地与建筑一体化结合及提高太阳能空调的效率。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我国节能建筑尚处于起步阶段,建筑耗能持续增长并占社会总耗能的30%左右,采暖、热水及电空调耗能又占建筑耗能的50%以上[1]。传统电空调多以氟氯碳化物为冷媒,而氟碳类物质被公认为是破坏臭氧层和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而且电能主要是通过燃烧化石能源达成发电过程,排放的酸性气体严重污染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损害。太阳能空调的优点是:直接且容易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且在附加储能系统时具有连续性;维持相同的舒适性品质;安全;运行成本低,无技术专属性;绿色环保;电网削峰功能;良好的季节适应性,供热供冷一体化。因此,太阳能空调被认为是降低建筑能耗和减少温室效应的最佳方案。综上所述,国外太阳能空调研究已经是低碳建筑技术的重要开发方向其研究内容如下: 1.根据设计地点和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参数的选择 2. 各层冷负荷、热负荷、湿负荷的计算 冷负荷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负荷、太阳辐射负荷、工艺设备及照明设备散热负荷、人体散热负荷。逐时相加最大值为夏季所需的冷负荷 热负荷可采用《空气调节工程》第二版公式(3.24)。逐时相加最大值为冬季所需的热负荷 湿负荷包括人体散湿和工艺设备散湿。人体散湿根据单位人体散湿量,室内人数,群集系数决定;工艺设备散湿根据其功率决定 3.空气处理方案的选择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冷热负荷的要求及新风量的要求,合理的选择设计方案。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试题与答案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 知识》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 信息材料旨在实现信息的产生、发射、传输、接收、获取、存储和显示等功能使用,下列属于信息材料的是() A.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B.超大容量信息存储材料 C.先进磁性材料 D.激光晶体 参考答案 答案:ABC 2. 目前,以疫苗为主的生物治疗目前在全球迅速发展,下列哪些属于以疫苗为主的生物治疗()。 A、T细胞激活与调节 B、树突状细胞疫苗 C、溶癌病毒治疗 D、T细胞过继转移 参考答案 答案:ABCD 3. ( ) 指的是利用量子叠加或量子纠缠来获得更高灵敏度和分辨率的新型传感器。 A、生物传感器 B、位移传感器

C、红外传感器 D、量子传感器 参考答案 答案:D 4. 量子材料指的是由于其自身电子遵循的量子力学规律而产生奇异物理特性的材料,下列不属于量子材料的是( )。 A.石墨烯 B.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 C.铁基超导体 D.锂离子电池 参考答案 答案:D 5. 2009年,科技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委联合启动国家 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以下哪个省市未被列入先期示范工作中:()。 A、山东 B、湖南 C、江苏 D、安徽 参考答案 答案:C 6. 目前,全球固体废物领域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国家是以下哪个国家:()。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参考答案 答案:D 7. ()有望成为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后的第三种疾病治疗途径。 A、精准医学 B、再生医学 C、预防医学 D、康复医学 参考答案 答案:B 8. 关于重大慢性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重大慢性病多为终身性疾病,很难根治 B.并发症危害大,疾病后期的致死致残率高 C.对人类健康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D.不会造成经济损失 参考答案 答案:D 9. 深海生物资源主要是指生活在海洋大陆坡和洋底水深( )之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物。 A.小于200米 B.200~3000米 C.3000~5000米

全国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语言学概论考试试题 课程代码

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4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下列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 B.书面语是第一性的,口语是第二性的 C.在一个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的社会中,社会交际存在着较大的局限 D.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2.区分“语言”和“言语”的主要目的是( ) A.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B.更好地研究书面语 C.强调在社会环境中研究语言 D.强调研究言语的个人特色 3.二十世纪语言学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的是( ) A.语言的历史演变 B.语言和民族的关系 C.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D.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 4.对人类语言而言,声音四要素中作用最重要的一个是( )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质

5.下列各组中,都是前元音的一组是( ) 6.下列各组辅音中,发音部位相同的一组是( ) A.[p,k] B.[n,b] C.[ts,s] D.[d,f] 7.语音不同于一般声音的本质属性是( ) A.物理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理属性 D.心理属性 8.常用语汇和非常用语汇主要是从下列哪个角度区分出来的( ) A.词的使用场合 B.词的专业特色 C.词的使用频率 D.词的历史来源 9.汉语经常用四字格表示而且使用最多的熟语形式是( ) A.成语 B.谚语 C.惯用语 D.歇后语 10.“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是( ) A.语素 B.词 C.词组 D.字 11.英语动词“唱”的原形是sing,过去时形式是sang,这在语法手段的词形变化中叫作( ) A.附加 B.屈折 C.异根 D.零形式 12.英语句子“我看电视”有时写作I watch TV,有时写作I watched TV。其中动词 “watch(看)”的词形变化反映了语法上哪一种谓词属性范畴( )

2018年自考《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字母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四十余年来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在(ABCD ) A.产业结构的变化 B.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C.闲暇时间的增加 D.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E.生产关系的变化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在70年代开始出现了逆转,主要表现在(ABD ) A.人口从以工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向边缘地区流动 B.人口向城市郊区扩散蔓延 C.城市结构由多核心式、一城多镇式向方格网状、同心圆式发展 D.出现了由交通线连成的长达数百公里的城市群或城市带 E.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大城市经济中作用下降,而代之以服务业与知识产业 3.社会变迁的形式有(ABCE ) A.社会进化 B.社会革命 C.社会改革 D.社会发展 E.社会倒退 4.“众口铄金”说明(BE ) A.社会舆论的压力有时也会成为一种强制性的控制手段 B.“众口铄金”属于一种社会控制的“过控”现象 C.“众口铄金”说明非制度化控制的力量不如制度化控制的力量容易驾驭 D.“众口铄金”是通过舆论对被控制对象进行内在控制 E.“众口铄金”说明社会控制与个人

自由是一对矛盾 5.下列关于道德的论述,正确的是(ACDE ) A.道德由习俗发展而来 B.道德比习俗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力弱 C.道德比习俗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力强 D.道德相对于法律,约束力更广泛 E.道德是法律的补充形式 6.下列行为中哪些不属于社会行为(BC ) A.“追星族”对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 B.口渴想喝水 C.过度疲劳时产生幻觉 D.受到伤害时对对手进行报复 E.小学生受到老师表扬后更加努力学习 7.邓肯提出的“人文区位结丛”模式中,强调了哪些要素之间有相互关系?( ACDE) A.人口 B.权力 C.环境 D.组织 E.技术 8.下列各项判断中正确的是(ABC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国家“超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大批蓝领工人向白领工人的转移属于结构性社会流动 B.社会结构开放程度的提高既是社会流动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流动的前提 C.从重视个人发展的先赋条件到重视个人后天获得的条件的转变,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D.在现代社会中,先赋条件对社会流动的影响不存在了 E.从流动的方向看,空间流动属于水平流动 9.帕森斯把社会组织分为( ABCE) 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 C.整合组织 D.文化组织 E.文化维系组织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这表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从19世纪开始,特别是在当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 首先,了解一下科学技术的概念。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科学活动是一种认识性或精神性活动,属于意识形式范畴;技术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技巧等。总之,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辩证学告诉我们,事务都具有两面性。无例外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即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消极地抑制作用。 马克思曾概括: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我们论古谈今,可以发现其引起的社会巨大进步。 一、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其二,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

全国2013年1月自学考试现代语言学试题

全国2013年1月自学考试现代语言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3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Ⅰ. Directions: Read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Decide which one of the four choic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and blacken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A, B, C or D on the ANSWER SHEET. (2%×10=20%)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NOT account for the fact that modern linguistics gives priority to the spoken form of language? A. Speech precedes writing. B. There are still many languages that have only the spoken form. C. People were encouraged to imitate the “best authors” for language usage. D. The spoken is used for a wider range of purposes than the written. 2. In terms of manner of articulation, the English consonants [s]and [z]are classified as ______. A. liquids B. affricates C. stops D. fricatives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has four morphemes? A. Undoubtedly. B. Instrument. C. Astonishing. D. Thermometer. 4. The word very in the phrase “very curious of the answer” is a ______ in terms of X-bar schema. A. specifier B. head 1 全国2013年1月自学考试现代语言学试题

全国2018年10月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歹|J出的备选顼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孔德对科学的分类中,科学的最高层次是 A.天文学 B.数学 C.物理学D.社会学 2.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 A. 20年代 B. 3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3.交换理论的建立者是 A. 霍曼斯 B.科塞 C.达伦多夫 D.帕森斯 4.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来自于 A. 奥地利 B.英国C.德国 D.法国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翻译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的是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D.章太炎 6.在费孝通提出的“五脏六腑”说中,属于“五脏”的是 A.学术会议B.学会组织 C. 社会学课程 D.研究方法 7.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被称为 A. 预测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 C.规范性功能 D. 描述性功能 8. 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被称为 A. 访谈法 B.观察法C.个案研究 D.典型调查 9.属于定性方法的是 A. 实地研究 B. 问卷调查 C.实验方法 D.统计调查 10. 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称为 A.人口结构 B. 社区结构 C。环境结构 D。社会结构 11.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被称为 A. 文化采借 B.文化互斥 C.文化冲突 D。文化排斥 12.重新社会化也称为 A. 再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C.二级社会化 D.文化反哺 13.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 A.知识积累 B.社会实践 C.观察学习 D.角色扮演 14。某公司几个合伙人之间的合作,属于 A。契约式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C.自发性合作 D.指导性合作 15。在霍尔提出的四种不同的个人空间中,距离最长的是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 16.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 利己形态和利他形态 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7.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当代科学技术新知识读本(一)试题与答案

2016年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新知识读本练习题 1、植物源农药一般分为()。 A、生物碱类 B、萜烯类 C、黄酮类 D、精油类 E、光活化毒素类 答案:ABCDE 2、下列哪些选项是伦敦烟雾的直接原因?()。 A、二氧化硫 B、粉尘 C、臭氧 D、二氧化碳 答案:AB 3、下列哪些区域是我国霾污染频发的区域?()。 A、京津冀区域 B、长三角地区 C、珠三角地区 D、青藏高原 答案:ABC 4、下列()为严格的共生关系。 A、蜂鸟与产蜜植物 B、榕树与传粉榕小蜂 C、人与大肠杆菌 D、欧洲野兔与粘液瘤病毒 答案:B 5、在我国绿色食品等级划分中,经过产地环境评价,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及其它合成制品所生产的食品为()产品。 A、A级 B、AA级 C、B级 D、BB级 答案:B 6、现代生物防治按照实施策略可以分为:经典生物防治、()以及保护型生物防治。 A、增强型生物防治 B、辅助性生物防治 C、淹没式生物防治 D、自然型生物防治 答案:A 7、绿色农产品认证指标体系是确保绿色农业生产的重要规范,例如现有的农药GLP认证,兽药()认证,种养殖GAP认证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HACCP认证等。 A、GGP B、GBP C、GMP

D、GSP 答案:C 8、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特有程度高,以种子植物为例,特有物种达到()。 A、80% B、52% C、15% D、5% 答案:B 9、国务院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限值为多少?()。 A、15微克/立方米 B、35微克/立方米 C、75微克/立方米 D、95微克/立方米 答案:B 10、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对PM2.5的准确描述?()。 A、细颗粒物 B、可入肺颗粒物 C、可吸入颗粒物 D、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气溶胶)的总称 答案:B 11、互联网采用()。 A、面向连接 B、无连接 C、电路交换 D、分组交换 答案:BD 12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包括()。 A、数据收集 B、传输网络 C、应用 D、TCP/IP 协议 答案:BCD 13、随着互联网规模扩大,TCP/IP 协议始终不变带来新的问题,表现在()。 A、网络安全问题突出 B、网络可扩展性差 C、网络缺乏隔离能力 D、新的应用领域受限制 答案:ABC 14、互联网的演化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法实现?()。 A、演化法 B、共享法 C、重叠法 D、革命法 答案:ACD

自学考试《现代语言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017

自学考试《现代语言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017 2017 年自学备考正在开展中,考生们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以下是搜索整理的一份《现代语言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 I .Multiple Choice Directions:Read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Decide which one of the four choic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and put the letter A,B,C or D in the brackets.(2% x 10=20%) 1. The pair of words “lend”and “borrow”are ___.( ) A. gradable opposites B.relational opposites C.co-hyponyms D.synonyms 2. The discovery of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began with the work of the British scholar .( ) A. Jacob Grimm B.Rasmus Rask C.Franz Bopp D.Sir William Jones 3. A linguist regards the changes in language and language use as __.( ) A.unusual B.something to be feared C.abnormal D.natural 4. __produce fast and fluent speech with good intonation and pronunciation but the content of their speech ranges from mildly inappropriate to complete nonsense,often as unintelligible.( ) A.Broca's aphasic B.The linguistic deprivation C.The damage on the angular gyrus D.Wernicke's aphasic 5.Some Southern learners of English in China tend to say “night ” as “light ”.This shows: .( ) A. They cannot pronounce/n/ B. Interlangue interference because there is notthe sound /n/in their mother tongue C. The teachers do not have a good teaching method D. They do not like to pronounce nasal sounds 6. A word with several meanings is called __word.( ) A.a polysemous B.a synonymous C.an abnormal D.a multiple 7. 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A nice day, isn't it? ” is __.( ) https://www.doczj.com/doc/169964529.html,rmative B.phatic C.directive D.performative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答案请私信我或者百度搜自考一点通 一、单顶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是 A. 社会和自然 B.秩序和进步 C.结构和稳定 D.发展和变迁 2.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来自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3. 刘易斯·A·科塞的代表著作是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4.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是 A.社会批判理论 B.激进主义理论 C.社会有机体理论 D.后现代主义理论 5.《区隔》一书的作者是法国社会学家 A.米歇尔。福柯 B.尤尔根·哈贝马斯 C. 皮埃尔·布迪厄 D. 艾尔弗雷德·舒茨 6.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是 A. 个案研究 B.文献法 C.实验法 D.统计调查 7. 定性分析资料整理的三个步骤是 A.审查、分类和汇总 B. 汇总、分类和审查 C.审查、汇总和分类 D.分类、审查和汇总 8.人口的双重属性是 A.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 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 D.结构属性和过程属性 9.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称为

浅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浅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摘要:当今经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科技的发展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多地注重了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了其价值理性与人类缺乏对科学技术行为后果的责任感,要走出这一困境,一是要正视科学技术务实的思路,二是要使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目标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依归,三是要以科学技术的生长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总结前人对该问题探讨的科研成果,以马克思自然辩证法为理论基础,以全新的角度探讨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关键字:科技经济自然辩证法可持续发展 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人类本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科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类增进福利、实现幸福。不可否认,科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又表现出二重性[1],既可为人类带来好处,也为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 21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世界深刻变化的时代,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回顾过去,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一个令人惊奇的世界:计算机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数字时代,航空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进入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人类的巨大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正视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1 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活的有机体。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有其内在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衡量标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个矛盾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 科技进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宗旨在于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卫生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强人的身体素质;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劳动方式的科学化,促进人的劳动技能发展;科技进步改善智力结构,提高人的创造思维能力;科技进步优化人的心理品质,培养人的自由个性。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超级大国,人口众多一直是导致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国际竞争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与趋势》公务员在线教育试题和答案

第一题判断题 第1题 网络所产生的数据价值将随着网民数量增多而降低。 对 错 第2题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被期待为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飞跃。 对 错 第3题 生态供给通过技术和经济手段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生态系统容量或承载能力的有限特征,表明生态足迹不可能无限增加。 对 错 第4题 为了支撑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保持科技前沿领域的竞争力,各国十分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增加理工科学生数量,保证工程领域劳动力的供应。 对 错

第5题 中国已经超过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学生主要流向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对 错 第6题 相同质量的汽车,在相同的工况下消耗的能量越多,则说明动力系统的效率越高。 对 错 第7题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科技工作受到高度重视。 对 错 第8题 生化制药是指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物质作为起始原料,经过复杂的制造过程,例如培养、发酵及纯化等工艺,制备成药品。 对 错 第9题 现代战争叫信息战,发射导弹需要信息,防御导弹需要信息,对地

观测侦查需要信息,定位也需要信息。 对 错 第10题 北京2009年被确定为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之一。 对 错 二、单项选择题 第1题 以人均拥有量来衡量,我国是一个()。 A、资源丰富国 B、资源贫瘠国 C、人均占有量大 D、都不是 第2题 2012年1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其他专家所做的中国海外留学生问卷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才希望回国。调查发现,90%的中国海归称()是他们回归的最重要原因。 A、环境因素 B、经济机会 C、食品安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