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本预案的内容与要求标准版本

基本预案的内容与要求标准版本

基本预案的内容与要求标准版本
基本预案的内容与要求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6869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基本预案的内容与要求

标准版本

基本预案的内容与要求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基本预案是应急预案的总体描述。主要阐述应急预案所要解决的紧急情况、应急组织体系、应急方针、应急资源、应急的总体思路,并明确各应急组织的职责,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规定。

基本预案可以使企业高层领导能从总体上把握本企业针对应急的有关情况,了解应急准备状况,同时也为制定其他应急预案如标准化操作程序、应急功能设置等提供框架和指导。基本预案包括以下12项内容。

一、预案发布令

企业第一负责人应为预案签署发布令,援引国家、地方、上级部门相应法律和规章的规定,宣布应急预案生效。其目的是要明确实施应急预案的合法授权,保证应急预案的权威性。

在预案发布令中,企业第一负责人应表明其对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支持,并督促各应急部门完善内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积极参与培训、演习和预案的编制与更新等。

二、应急机构署名页

在应急预案中,可以包括各有关内部应急部门和外部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署名页,表明各应急部门和机构对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的参与和认同,以及履行承担职责的承诺。

三、术语和定义

应列出应急预案中需要明确的术语和定义的解释和说明,以便使各应急人员准确地把握应急有关事项,避免产生歧义和因理解不一致而导致应急时混乱等现象。

四、相关法律和法规

我国政府近年来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危险化学品、特大安全事故、重大危险源等制定应急预案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要求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或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相应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在基本预案中,应列出明确要求制定应急预案的国家、地方及上级部门的法律法规和规定,有关重大

事故应急的文件、技术规范和指南性材料及国际公约,作为企业制定应急预案的根据和指南,以使企业应急预案更有权威性。

五、方针与原则

列出应急预案所针对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类型、适用的范围和救援的任务,以及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的方针和指导原则。

方针与原则应体现应急救援的优先原则。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此外,方针与原则还应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

应急方针与原则不仅要符合上述要求,还要符合企业实际。因此,企业在制定方针与原则时,要予以充分的考虑。

六、危险分析与环境综述

列出企业所面临的潜在重大危险及后果预测,给出企业区域的地理、气象、人文等有关环境信息,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主要危险物质的种类、数量及特性。

(二)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

(三)危险物质运输路线分布。

(四)潜在的重大事故、灾害类型、影响区域及后果。

(五)重要保护目标的划分与分布情况。通过事故后果模型和接触危险物质浓度,能够事先估计出事故影响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要确定重点保护的对象为:

1.对人员的保护,尤其是弱势群体如幼儿,以

及最可能接触危险的人员。

2.对事故现场内重要系统的保护,应考虑是否有必要在危险区域内对重要设施进行有序的停车程序,以防止更大的潜在危险。

3.对环境的保护,应考虑对危险很敏感的土壤区域、野生生物、渔业、水生生物等。

4.财产的保护,包括现场内的财产(设备、操作系统、车辆、油罐车、原材料、产品、存货)和现场外的财产。

5.现场外的关键系统,应考虑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主要运输系统及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公用水、电、气、通信服务系统等。

6.应急人员的工作区域的保护,如指挥中心、应急准备区域及支援的路线。

(六)可能影响应急救援工作的不利条件。

影响救援的不利条件包括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当天的气象条件(温度、湿度、风向、降水)、临时停水、停电、企业周围环境、厂附近举办大型活动、邻近区域同时发生事故。

(七)季节性的风向、风速、气温、雨量,企业人员分布及周边居民情况。

七、应急资源

该部分应对应急资源作出相应的管理规定,并列出应急资源装备的总体情况,包括:应急力量的组成、应急能力;各种重要应急设施(备)、物资的准备情况;上级救援机构或相邻可用的应急资源。

八、机构与职责

应列出企业所有应急部门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中

承担职责的负责人,包括企业总经理、副总经理、消防队、行政处、安全处、医院等。在基本预案中只要描述出主要职责即可,详细的职责及行动在标准化操作程序中会进一步描述。所有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应覆盖所有的应急功能。

九、教育、培训与演练

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应对应急人员培训、公众教育、应急和演习作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要求等。

应急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如何识别危险、如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如何启动紧急警报系统、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

公众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的性质与应急特点、事故警报与通知的规定、基本

防护知识、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在污染区行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则;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

应急演习的具体形式既可以是桌面演习,也可以是实战模拟演习。按演习的规模可以分为单项演习、组合演习和全面演习。

十、与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

列出本预案可能用到的其他应急预案(包括当地政府预案及签订互助协议机构的应急预案),明确本预案与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如本预案与其他预案发生冲突时,应如何解决。

十一、互助协议

列出与相邻企业或专业救援机构签署的正式互助协议,明确可提供的互助力量(消防、医疗、检测)、

物资、设备、技术等。

十二、预案管理

应急预案的管理应明确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修改及更新的部门,应急预案的审查和批准程序,预案的发放、应急预案的定期评审和更新(详见第八章)。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8项) * 总则:目的、依据、范围和工作原则 *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以主线、支线考虑,明确参与部门的职责 * 预警和预防机制: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 * 应急响应:分级响应程序,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等11个要素 * 后期处置:善后处理、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教训与整改建议 * 保障措施:通讯与信息保障、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 * 附则: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生效时间等 * 附录:目录、格式、相关机构与人员通讯 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 * 对应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辨识和评估 * 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 * 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 * 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救助资源 * 在紧急情况和事故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 * 现场恢复 * 其他,包括培训、演练、法规要求等。 预案编制的方法(5个步骤) * 组建编制队伍 * 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法律法规分析——风险分析 * 历史的、地理的、技术的、人的——应急能力分析 * 所需的资源与能力配备 * 外部资源能否及时到位 * 其他可优先利用的资源 * 预案编制——按规定编制——确定预案总体和章节的结构——确定时间表和任务单并落实 * 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讨论、修订——批准发布 * 预案的实施——培训——演练——紧急情况下实施 30、应急救援的主要任务 1.组织查明事故原因,控制抢修危害源。 2.组织消防灭火、抢救人员。 3.组织群众防护和撤离危险区,维护救援现场秩序。 4.组织抢救、转移危险品及物资设备。 5.组织消除危害后果,恢复正常秩序。 6.组织协调救援的指挥通信、气象、物资、设备、器材、交通运输等相关保障工作。 应急预案核心要素 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结构 总预案——描述应急管理政策、应急目标、组织、责任 程序——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 作业指导书——对程序中某一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如职责说明书、设备使用说明书 应急行动的记录——应急期间所做的各种记录,包括通讯、响应行动记录应急培训与演习 基本任务: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件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应急培训范围:政府主管部门、社区居民、企业全员培训、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培训。 演习类型:按规模分为桌面演习、功能演习、全面演习。 按内容分为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自选科目训练

软件工程-数据库设计规范与命名规则

数据库设计规范、技巧与命名规范 一、数据库设计过程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 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数据库设计的各阶段: A、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现实世界的需求)。 B、在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和各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信息世界模型),用E-R图来描述。 C、在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 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D、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1.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收集和分析,结果得到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和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需求分析的重点:调查、收集与分析用户在数据管理中的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需求分析的方法:调查组织机构情况、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协助用户明确对新系统的各种要求、确定新系统的边界。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跟班作业、开调查会、请专人介绍、询问、设计调查表请用户填写、查阅记录。 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的方法主要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类方法。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 简称SA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机构入手,采用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并把每一层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描述。 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系统中的数据则借助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来描述。 2.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图表示。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概念模型不依赖于某一个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可以转换为计算机上某一 DBMS 支持的特定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特点: (1) 具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够方便、直接地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 (2) 应该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是用户与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概念模型设计的一种常用方法为IDEF1X方法,它就是把实体-联系方法应用到语义数据模型中的一种语义模型化技术, 用于建立系统信息模型。 使用IDEF1X方法创建E-R模型的步骤如下所示: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实用文档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 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生产规模、事故风险等情况,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000.4—2003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 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AQ/T9007—20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预案emergency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 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2 文案大全

应急准备emergency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 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 应急响应emergencyresponse 针对事故险情或事故,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 3.4 应急救援emergency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 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紧急措施 或行动。 3.5 应急演练emergencyexercise 针对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救援活 动。 4预案编制程序 4.1 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 结合本单位部门分工和职能,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 (或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 计划,组织开展预案编制工作。 4.2 资料收集 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 业企业事故资料、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企业周边 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4.3 风险评估

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所需的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其核心内容应包括: 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辩识、评价; 应急各方的职责分配; 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 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 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 措施; 现场恢复; 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练规定,法律法规要求,预案的管理 等。 按照“1+4”的预案基本结构,预案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如下: 1.基本预案 (1)预案发布令 城市最高行政官员应为预案签署发布令,援引国家、省和城市相应法律和规章的授权规定,宣布应急预案生效。其目的是要明确实施应急预案的合法授权,保证应急预案的权威性。

在预案发布令中,城市最高行政官员应表明其对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支持,并督促各应急机构完善内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积极参与培训、演习和预案的编制与 更新等。 (2)应急机构署名页 在应急预案中,也可以包括各有关应急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署名页,表明各应急机构对城市应急预案编制的参与和认同,以 及对履行所承担职责的承诺。 (3)术语与定义 对应急预案中需要明确的术语和定义进行解释和说明。 (4)相关法律法规 列出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 (5)方针与原则 列出应急预案所针对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类型、适用的范围和救援的任务,以及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的方针和指导原则。方针与原则应体现应急救援的优先原则,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此外,方针与原则还应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高效协调 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 (6)危险分析与环境综述 列出城市所面临的潜在重大危险及后果预测,给出当地的地理、气象、人文等有关环境信息,具体包括;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4595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正式样本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正式 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 一、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类别,结合本单位部门 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 编制工作组,明确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 划。预案编制人员应由具备应急指挥、环境评估、环 境生态恢复、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组织管理、医疗 急救、监测、消防、工程抢险、防化、环境风险评估 等各方面专业的人员及专家组成。

1.2 基本情况调查 对企业(或事业)单位基本情况、环境风险源、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说明。 1.2.1 单位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企业(或事业)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法人代码、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经济性质隶属关系及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从业人数、地理位置(经纬度)、地形地貌、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凹地、河流的岸边等)、交通图、疏散路线图及其他情况说明。 1.2.2 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调查 (1)企业(或事业)单位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名称及日产量,主要生产原辅材料、燃料名称及日消耗量、最大容量、贮存量和加工

专题数据库建设推荐标准规范

专题数据库建设推荐标准规范 (一)数据采集规范 1.数据来源包括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采集、加工和积累的研究数据。 2.采集对象包括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案例集成、基础文献等一手数据和原始资料。 3.数据类型包括数值、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空间数据等。 4.采集方式包括自动采集、半自动采集和手工采集等。 (二)数据加工规范 1.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规范采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CDLS)所推荐的唯一标识符体系以及数据中心规定的相关标准。 2.专题数据库的核心元数据应符合《TR-REC-014数据集核心元数据规范》及数据中心的相关要求。 3.音频资料描述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遵循《CDLS-S05-031音频资料描述元数据规范》和《CDLS-S05-032音频资料元数据著录规则》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以及数据中心规定的相关标准。 4.其它资料描述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遵循《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CDLS)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及数据中心规定的相关标准。

5.各类接口所实现服务的标识应符合《TR-REC-017资源唯一标识规范》的相关规范要求。 6.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型数据能够转换为数据中心规定的数字文件格式。 7.专题数据库数据的加工过程需严格执行两重审核制度,保证数据格式符合规定标准。 (三)数据库系统规范 1.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必须使用正版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推荐使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遵守SQL语言系列标准。 2.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应具备数据备份及容灾机制,重要数据应进行异地备份。 3.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应具备一定的扩充能力,系统的模块化程度高,软件维护方便。 4.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应遵循中国国家标准GB/T 20273-2006《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具有切实可行的安全保护和保密措施,确保数据永久安全。 (四)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规范 1.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至少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检测、数据浏览、数据检索、用户管理和数据维护七大类功能。 2.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至少支持开放数据访问接口、开放索引数据收割接口和开放服务状态监控接口三类功能接口。 3.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向数据中心提供访问完整数据记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7344894修订版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7344894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编制本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是规范本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和健康以及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及社会损害的重要措施。 为了控制和减少我矿山企业在基本建设和后续的采矿作业中可能发生的坠罐、大冒顶、火灾、水灾、锅炉事故、尾矿库事故、职业危害等重大伤亡事故,结合本矿山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年5月1日) (3)《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监局令9号)(2009年6月8日) (4)《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监局令20号)

(5)《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国家安监局令18号) (6)《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8)《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1—22发布) (9)《生产安全事故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局令第17号) 1.2.2标准与规范 (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2)《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3)《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规程》(AQ2005——2005) (4)《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5)《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6)《工作场矿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7)《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 (8)《罐笼安全技术要求》(GB16542) (9)《钢丝绳安全技术要求》(GB/T8918)

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内容

应急预案包括得内容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计划,就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与处置突发事件得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与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得损害,保障公众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对得原则性方案。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得标准化反应程序,就是突发事件处置得基本规则与应急响应得操作指南。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得框架内容,一个完整得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与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九部分内容。 (一)总则 1、编制目得。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得重要意义与作用。如加强与规范管理、提高保障与处置能力,有效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危害及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与国家相应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就是指预案针对某一区域内,某种类型突发事件作出反应,预案只在制定单位管辖地域与职责范围适用,要级别明确、针对性强。 4、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则。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组织指挥就是应急预案得重点内容,预案得主要功能就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得指挥与运行机制。 1、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得职权。 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得部门(单位)及其相应得职权与义务。 3、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环节得主管与协作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参与部门得职责。 (三)预防预警机制 应急预案得对象就就是假定发生得突发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因此,预防预警机制就是预案得关键内容。 1、信息监测。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与发布得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2、预警行动。明确预警方法、渠道以及监督检查措施与信息交流与通报程序,预警期间采取得应急措施及有关应急准备。

数据库设计和编码规范

数据库设计和编码规范 Version

目录

简介 读者对象 此文档说明书供开发部全体成员阅读。 目的 一个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是保证系统性能的基础。一个好的规范让新手容易进入状态且少犯错,保持团队支持顺畅,系统长久使用后不至于紊乱,让管理者易于在众多对象中,获取所需或理清问题。 同时,定义标准程序也需要团队合作,讨论出大家愿意遵循的规范。随着时间演进,还需要逐步校订与修改规范,让团队运行更为顺畅。 数据库命名规范 团队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讲究默契,而制定服务器、数据库对象、变量等命名规则是建立默契的基本。 命名规则是让所有的数据库用户,如数据库管理员、程序设计人员和程序开发人员,可以直观地辨识对象用途。而命名规则大都约定俗成,可以依照公司文化、团队习惯修改并落实。 规范总体要求 1.避免使用系统产品本身的惯例,让用户混淆自定义对象和系统对象或关键词。 例如,存储过程不要以sp_或xp_开头,因为SQL SERVER的系统存储过程以 sp_开头,扩展存储过程以xp_开头。 2.不要使用空白符号、运算符号、中文字、关键词来命名对象。 3.名称不宜过于简略,要让对象的用途直观易懂,但也不宜过长,造成使用不方 便。 4.不用为数据表内字段名称加上数据类型的缩写。 5.名称中最好不要包括中划线。

6.禁止使用[拼音]+[英语]的方式来命名数据库对象或变量。 数据库对象命名规范 我们约定,数据库对象包括表、视图(查询)、存储过程(参数查询)、函数、约束。对象名字由前缀和实际名字组成,长度不超过30。避免中文和保留关键字,做到简洁又有意义。前缀就是要求每种对象有固定的开头字符串,而开头字符串宜短且字数统一。可以讨论一下对各种对象的命名规范,通过后严格按照要求实施。例如:

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与现场处置方案

[标签:标题] 篇一:综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全) 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 XXXXXXXXXXXXX 责任公司项目部 第1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证XXX公司XXX 矿XXX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快速、有序、高效地运行,增强防范和应对矿山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XXXXxxxxxxxxxx. 1.2 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11月7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 6)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6年9月1日); 7)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5月1日);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6年10月30日); 9)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6月1日); 10)《X省省安全生产条例》(2007年12月1日); 11)《X省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辽安监应急 [2010]30号)。 1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 1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14)《矿山井巷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J213-90); 15)《XXX工程集团公司矿山企业安全基础管理指导意见》(中金安全 【2008】149号); 16)《XXX工程集团公司采掘工程外包施工安全管理规定》(中金安全 【2008】193号。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X公司XXX矿XXX工程井巷施工区、办公生活区、工程周边区域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主要包括火灾事故、透水事故、机械伤害事故、冒顶片帮事故、车辆伤害事故、高空坠落事故、爆炸事故、触电事故、中毒和窒息事故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臵工作,发生三级(指一般事故)及二级以上事件启动本预案。 1.4 应急预案体系 本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臵方法。 1.4.1综合应急预案 是本工程项目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包括了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

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应急救援是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事故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突发重大事故灾害所采取的反应救援行动。应急预案则是开展应急救援行动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指南。应急预案实际上是一个透明和标准化的反应程序,使应急救援活动能按照预先周密的计划和最有效的实施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些计划和步骤是快速响应和应急救援的基本保证。 应急预案是应急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有完整的系统设计、标准化的文本文件、行之有效的操作程序和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 一般的应急预案,其基本结构可采用1+4的结构模式,即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功能(职能)设置、特殊风险预案、应急标准化操作程序和保障支持系统四个分预案。 一、基本预案 基本预案也称“领导预案”,是应急反应组织结构和政策方针的综述,还包括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和法律依据,指定和确认各部门在应急预案中的责任与行动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最高行政领导承诺、发布令、基本方针政策、主要分工职责、任务与目标、基本应急程序等。基本预案一般是对公众发布的文件。 二、应急功能设置(分预案一) 该预案应紧紧围绕应急工作中主要功能而编制,明确执行该预案的各部门和负责人的具体任务。 应急功能设置分预案中要明确从应急准备到应急恢复全过程的每一个应急活动中,各相关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和目标,每个单位的应急功能要以分类条目和单位——功能矩阵表来表示,还要以部门之间签署的协议书来具体落实。

应急需要多少功能?一般来说,依风险的水平和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而不同,但作为一般意义上,应具有一些基本应急功能,其核心的功能包括: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与紧急公告、通信、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管制、人群疏散、人群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与抢险、泄漏物控制、现场恢复等。这里应明确每一个应急功能所对应的职责部门和目标。 三、特殊风险分预案(分预案二) 指针对地震、洪水和重大事故等这些突发和后果严重的特殊危险而制定的专门的预案,它是前两部分的重要补充。 特殊风险分预案是在公共安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按照自然灾害(地震、洪水、风暴等)、安全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大型设备故障、管道腐蚀泄漏导致中毒等)、突发事件和突出的公共卫生事件分类,提出其中若干类不可接受风险。根据风险的特点,针对每一特殊风险中的应急活动,分别划分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协助支持和有限介入三类具体的职责。不同企业和不同行业的风险不同,事故类型也不同,应针对其不同的特殊风险水平来制定相应的特殊风险管理内容。 四、应急标准化操作程序 应在执行上述预案中规定责任和任务的详细指导和具体要求。应急标准化操作程序还应包括一个在活动中核对职责和任务的清单。 应急标准化操作程序主要是针对每一个应急活动执行部门,在进行某几项或某一项具体应急活动时所规定的操作标准。这种操作标准包括一个操作指令检查表和对检查表的说明,一旦应急预案启动,相关人员可按照操作指令检查表,逐项落实行动。应急标准化操作程序是企业编制应急预案中最重要和最具可操作性的文件,回答的是在应急活动中谁来做、如何做和怎样做的一系列问题。事故的应急活动需

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内容

应急预案包括的内容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计划,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化反应程序,是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容,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九部分内容。 (一)总则 1、编制目的。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保障和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危害及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国家相应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是指预案针对某一区域内,某种类型突发事件作出反应,预案只在制定单位管辖地域和职责范围适用,要级别明确、针对性强。 4、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则。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组织指挥是应急预案的重点内容,预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指挥和运行机制。 1、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的职权。 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的部门(单位)及其相应的职权和义务。 3、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环节的主管与协作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参与部门的职责。 (三)预防预警机制 应急预案的对象就是假定发生的突发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因此,预防预警机制是预案的关键内容。 1、信息监测。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发布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数据库设计方法、规范与技巧

数据库设计方法、规范与技巧 一、数据库设计过程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数据库设计中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现实世界的需求),在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信息世界模型),用E-R图来描述。在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形成数据的外模式。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1.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收集和分析,结果得到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和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需求分析的重点是调查、收集与分析用户在数据管理中的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需求分析的方法:调查组织机构情况、调查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协助用户明确对新系统的各种要求、确定新系统的边界。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跟班作业、开调查会、请专人介绍、询问、设计调查表请用户填写、查阅记录。 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的方法主要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类方法。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简称SA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机构入手,采用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并把每一层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描述。 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系统中的数据则借助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来描述。 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它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即元数据,而不是数据本身。数据字典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五个部分(至少应该包含每个字段的数据类型和在每个表内的主外键)。 数据项描述={数据项名,数据项含义说明,别名,数据类型,长度, 取值范围,取值含义,与其他数据项的逻辑关系} 数据结构描述={数据结构名,含义说明,组成:{数据项或数据结构}} 数据流描述={数据流名,说明,数据流来源,数据流去向, 组成:{数据结构},平均流量,高峰期流量} 数据存储描述={数据存储名,说明,编号,流入的数据流,流出的数据流, 组成:{数据结构},数据量,存取方式} 处理过程描述={处理过程名,说明,输入:{数据流},输出:{数据流}, 处理:{简要说明}} 2.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图表示。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概念模型不依赖于某一个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可以转换为计算机上某一DBMS支持的特定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特点: (1) 具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够方便、直接地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 (2) 应该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是用户与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概念模型设计的一种常用方法为IDEF1X方法,它就是把实体-联系方法应用到语义数据模型中的一种语义模型化技术,用于建立系统信息模型。 使用IDEF1X方法创建E-R模型的步骤如下所示: 2.1 第零步——初始化工程

最新版安全应急预案

最新版安全应急预案 【篇一:2016年最新的安全应急预案】 十堰市太和医院太极湖医院 安全应急预案 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 湖北省工业建筑总承包集团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2016年3月 目录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图 ............................................................................................. 3 施工现场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 案 ......................................................................... 5 施工现场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7 施工现场防高空作业坠落应急预 案 ................................................................... 10 施工现场雨季“三防” ....................................................................................... 13 防触电应急预案.................................................................................................... 13 施工现场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 案 ....................................................................... 17 施工现场物体打击应急预案 ............................................................................... 18 火灾爆炸应急准备和响应预 案 ........................................................................... 19 施工现场传染病应急预案 .. (21) 施工现场土方坍塌应急预 案 ............................................................................... 22 施工现场中暑应急预案 ....................................................................................... 23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应急预 案 (24)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本工程是十堰市张湾区七里垭安置区开发建设项目一期1标段 (a1-a4及地下室),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特制定交通事故、机械伤害、防高空作业坠落、雨季“三防”防触电、防雷、食堂食物中毒、物体打击、火灾爆炸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传染病、土方塌落、中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正版)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2016年6月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公布,根据2019年7月11日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 理工作。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 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 职责负责有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 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

应急预案内容包括3篇 应急预案六个方面

应急预案内容包括3篇应急预案六个方面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应急预案内容包括3篇应急预案六个方面 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应急预案内容包括1 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基本的原则方针: 是制定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优先保护人和优先保护大多数人,优先保护贵重财产等原则和方针。 二、企业与项目的基本情况。 包括:1.企业及工程项目基本情况简介:介绍项目的工程概况和施工特点和内容;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工地外围的环境、居民、交通和安全注意事项等:气象状况等。2.施工现场的临时医务室或保健医药设施及场外医疗机构。要说明医务人员名单,联系电话,有哪些常用医药和抢救设施,附近医疗机构的情况介绍,位置,距离,联系电话等。3.工地现场内外的消防、救助设施及人员状况。介绍工地消防机构和成员,成立义务消防队,有哪些消防、救助设施及其分布,消防通道等情况。4.附施工消防平面布置图(如各楼层不一样,还应分层绘制),画出消防栓、灭火器的`设置位置,易燃易爆的位置,消防紧急通道,疏散路线等。

三、可能发生事故的确定及其影响。 根据施工特点和任务,分析本工程可能发生较大的事故和发生位置、影响范围等。如列出工程中常见的事故:建筑质量安全事故、施工毗邻建筑坍塌事故、土方坍塌事故、气体中毒事故、架体倒塌事故、高空坠落事故、掉物伤心事故、触电事故等;对于土方坍塌、气体中毒事故等应分析和预知其可能对周围的不利影响和严重程度。 四、应急机构组成后,应明确责任和分工。 1.包括指挥机构和救援队伍的组成,具体指挥机构组成可列附表说明。企业或工程项目部应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企业经理或项目经理、有关副经理及生产、安全、设备、保卫等负责人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或小组(可设在施工质安部),日常工作由质安部兼管负责。发生重大事故时,领导小组成员迅速到达指定岗位,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岗的,所在单位按职务排序递补。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单位经理为总指挥,有关副经理为副总指挥,负责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提醒注意的是:救援队伍必须是经培训合格的人员组成。 2.职责:如写明指挥领导小组(部)的职责;负责本单位或项目预案的指定和修订;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

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应急预案,是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从文体角度看,应急预案是应用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应急预案的类型 应急预案的类型有以下四类: 1.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针对已辨识的危险制定应采取的特定的应急行动。指南简要描述应急行动必须遵从的基本程序,如发生情况向谁报告,报告什么信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这种应急预案主要起提示作用,对相关人员要进行培训,有时将这种预案作为其他类型应急预案的补充。 2.应急响应预案。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的应急响应预案。应急响应预案要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险状况,明确有关人员在紧急状况下的职责。这类预案仅说明处理紧急事务的必需的行动,不包括事前要求(如培训、演练等)和事后措施。 3.互助应急预案。相邻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制定的应急预案。这类预案适合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以及高风险的大企业,需要高效的协调管理。 4.应急管理预案。应急管理预案是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这类预案详细描述事故前、事故过程中和事故后何人做何事、什么时候做,如何做。这类预案要明确制定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应急管理预案包括事故应急的4个逻辑步骤:预防、预备、响应、恢复。 突发公共事件分四类四级 总体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

数据库规范

数据库相关规范 1.使用utf8mb4字符集 2.所有表、字段必须写清中文注释 3.金额字段禁止使用小数存储(单位:分) 4.禁止使用字段属性隐式转换(如:“WHERE ms_no = 1234”ms_no为字符串类型) 5.尽量不使用负向查询(NOT、!=、<>、!<、!>、NOT IN、NOT LIKE等) 6.禁止使用外键,如有完整性约束,需要应用程序控制 7.禁止使用程序配置文件内的账号访问线上数据库 8.禁止非DBA对线上数据库进行写操作 9.开发、测试、线上环境分离 10.所以提交的SQL语句必须经过测试 11.禁止存储大文件或大照片 12.库名、表名、字段名:小写,下划线分割,不超过32个字符,必须见名知意,禁止拼 音英文混用 13.表必须有主键 14.必须把字段定义为NOT NULL并设置默认值 15.必须使用varchar(20)来存储手机号 16.单表索引控制在5个以内,单索引字段数不许超过5个 a)索引的使用。? b)(1) 尽量避免对索引列进行计算。如计算较多,请提请管理员建立函数索引。? c)(2) 尽量注意比较值与索引列数据类型的一致性。? d)(3) 对于复合索引,SQL语句必须使用主索引列? e)(4) 索引中,尽量避免使用NULL。? f)(5) 对于索引的比较,尽量避免使用NOT=(!=)? g)(6) 查询列和排序列与索引列次序保持一致 (7) 禁止在更新频繁、区分度不高(如:性别)的字段上建立索引 (8) 建立组合索引,必须把区分度高的字段放在前面 17.禁止使用SELECT * ,只获取必要的字段 18.禁止使用INSERT INTO t_xxx VALUES(xxx),必须指定插入的列名 19.禁止在WHERE条件的属性上使用函数或表达式 20.禁止%开头的模糊查询 21.禁止使用OR条件 22.应用程序必须捕获SQL异常,并作出相应处理 23.逻辑删除代替物理删除 24.选择最有效的表名、查询条件顺序(从右到左) 25.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 26.SQL中的关键字均使用大写字母,数据表最好起别名 27.查询条件中“>=”代替“>” 28.等号两边使用空格,逗号后使用空格 29.多表操作必须使用别名 30.整条语句必须写明注释,关键逻辑单独书写注释,说明算法、功能 a)注释风格:注释单独成行、放在语句前面。? b)(1) 应对不易理解的分支条件表达式加注释;? c)(2) 对重要的计算应说明其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