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请写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

请写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

请写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

乙醇催化氧化

乙醇的催化氧化进阶练习4 1.下列物质不能从溴水中萃取溴的是( ) A .乙醇 B .苯 C .四氯化碳 D .戊烷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依次为外焰、内焰、焰心,若把一根洁净的铜丝,由外焰逐渐深入到内焰,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始终是红色 B. 由红色变为黑色 C. 在外焰变为黑色,到内焰变为红色 D. 在外焰是红色,到内焰变为黑色 3.苯中混有乙醇杂质,除去乙醇的方法是( ) A .加热蒸发 B .过滤 C .加水、萃取、分液 D .加CCl4、萃取、分液 4.以下四种有机物的分子式皆为 C 4H 10O : 其中能被氧化为含相同碳原子数醛的 是( ) A. ①和② B. 只有② C. ②和③ D. ③和④ 5.乙醇的下列实验现象或性质,可以证明乙醇分子中有1个氢原子与另外的氢原子不同的是( ) A .1 mol 乙醇完全燃烧可以生成3 mol 的水 B .乙醇可以按任意比例与水混溶 C .1 mol 乙醇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成l mol 的乙醛 D .1 mol 乙醇跟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得0.5 mol 的氢气 乙醇的催化氧化进阶练习1 【答案和解析】 1. B 解析:无水CuSO 4 是白色粉末,当遇到水,就会与水结合生成 CuSO 4·5H 2O 为蓝色晶体 2. D 解析:铜片灼烧后生成CuO ,硝酸可以与铜反应,使铜片质量减少;盐酸使生成的CuO 溶解,铜片质量不变。石灰水不与CuO 反应,铜片的质量增加;乙醇可以实现CuO Cu 的转变:CH 3CH 2OH +CuO CH 3CHO +Cu +H 2O ,铜片质量不变; 3. B 4. C 解析: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是羟基中的O —H 键断裂,A 正确;乙

化学乙醇催化氧化实验讲课教案

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黑色和红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 式、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反应 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 是;乙的作用 是。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收集到的主要有机生成物是。(写名称)若要检验试管a中能收集的该物质,进行的操作 为 。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写结构简式)

要除去该物质,可向混合液中加入(填写序号)。再通过(填试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A.水B.苯C.碳酸氢钠溶 液 D.四氯化碳 (1)Cu+O 22CuO、CH3CH2OH+CuO CH3CHO+Cu+H2O;放热; (2)加热乙醇,便于乙醇的挥发;冷却,便于乙醛的收集;(3)乙醛;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若有砖红色沉淀,证明产物是乙醛;(4)CH3COOH;C;蒸馏。 试题分析:(1)在加热Cu丝时发生反应Cu+O22CuO。当把热的Cu丝遇到乙醇蒸气时发生反应: CH 3CH2OH+CuO CH3CHO+Cu+H2O。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就足够后面发生反应需要消耗的能量。(2)甲的水浴加热作用是产生乙醇蒸气,便于乙醇的挥发;而乙用的是冷水浴。目的是冷却降温,便于乙醛的收集。(3)由(1)的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收集到的主要有机生成物是乙醛。若要检验试管a中能收集的该物质,可以利用醛基的性质进行的操作是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

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改进

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改进 摘要:采用洗耳球鼓入空气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产物的量和产物能否顺利进入检测体系的问题,自制了一种方便的鼓气装置,可将教材中的乙醇催化氧化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安全性强,能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改进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8-004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入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实验3-3: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5 ml乙醇,取一根10-15 cm长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注意观察反应现象,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该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说明产物中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从而说明乙醇被氧化。 笔者和一些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此实验存在如下问题:(1)教材中的实验是在一个开放体系完成,不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理念,且不适合做学生分组实验; (2)目标产物乙醛的检验方法缺乏信度; (3)未对产物水作检测。很多老师针对这些问题设计新的改进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们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实验

耗时较长,不适合于课堂演示。 带着这些思考,我们利用弯头试管装入乙醇代替吸有乙醇的粉笔或棉花,对教材实验进行了多次探究。探究发现,决定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产物的量和产物能否顺利进入检测体系,为此我们设计利用洗耳球鼓入空气的方法来解决这一关键问题,鼓入空气既可以增加产物的量,又可以将产物顺利带入检测体系,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同时改进后不需粉笔或棉花。 2 改进后的实验 2.1 实验用品 无水乙醇、铜丝(绕成螺旋状)、蓝色硅胶、希夫试剂、40%乙醛、乙酸、蒸馏水;弯头试管、酒精灯、小试管、铁架台、橡胶塞、玻璃导管、乳胶管、注射器、打火机、量筒、镊子、试管架、洗耳球。 2.2 实验准备 (1)针头套管的准备:用打孔器在橡胶塞上打孔,一个钻通,连上玻璃导管方便导出产物;一个不钻通,套上玻璃导管,另一侧安上注射器针头,方便鼓入空气。 (2)希夫试剂的准备:希夫试剂(sehiff)又称品红亚硫酸试剂。将二氧化硫通人碱性品红水溶液中直至褪色,备用。 2.3 实验装置图 2.4 操作步骤 (1)按装置图组装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乙醇催化氧化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乙醇催化氧化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近几年高考对实验的考查侧重于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的评价,较多以教材为基础,注重对教材实验的延伸和拓展,综合探究等。故设计乙醇催化氧化实验进行三个小探究,以期真正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进一步注意教材实验的原理,注意对教材实验进行反思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 【探究一】乙醇催化氧化原理的探究 采用演示实验:取一根铜丝,把其中一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分别放在外焰、焰心,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加热条件乙醇在铜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 【探究二】乙醇催化氧化的应用 提出问题:有一个铜制工艺品,因被放置在较高温的地方而表面变黑,该如何除掉表面那层黑色物质?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加热条件下,乙醇可被氧化铜中的氧氧化生成乙醛, 而氧化铜变为红色光亮的铜。 【探究三】乙醇催化氧化实验装置的探究 以2008年高考化学试卷中的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为例。 「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对装置图进行思考,使用该装置进行乙醇催

化氧化有什么优缺点?如何改进?再对改进后的装置图进一步反思,又存在哪些优缺点? 「讨论后达成共识」: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 「小结本节课知识重点」:及时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及时总结与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乙醇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有机学习的主干线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在有机物的学习中抓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规律,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鉴于此,在这个过程中,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并通过学生实验和改进实验学习创新精神,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乙醇催化氧化原理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从结构角度认识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及乙醇催化氧化实验装置的探究。 在重难点的突破上,首先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景,学生模拟操作进行实验,最后演示动画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原理。 三教案

化学乙醇催化氧化实验

化学乙醇催化氧化实验https://www.doczj.com/doc/16880599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黑色和红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反应 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乙的作用是。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收集到的主要有机生成物是。(写名称)若要检验试管a中能收集的该物质,进行的操作为。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写结构简式) 要除去该物质,可向混合液中加入(填写序号)。再通 过(填试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A.水B.苯C.碳酸氢钠溶 液 D.四氯化碳

(1)Cu+O 22CuO、CH3CH2OH+CuO CH3CHO+Cu+H2O;放热; (2)加热乙醇,便于乙醇的挥发;冷却,便于乙醛的收集;(3)乙醛;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若有砖红色沉淀,证明产物是乙醛;(4)CH3COOH;C;蒸馏。 试题分析:(1)在加热Cu丝时发生反应Cu+O22CuO。当把热的Cu丝遇到乙醇蒸气时发生反应: CH 3CH2OH+CuO CH3CHO+Cu+H2O。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就足够后面发生反应需要消耗的能量。(2)甲的水浴加热作用是产生乙醇蒸气,便于乙醇的挥发;而乙用的是冷水浴。目的是冷却降温,便于乙醛的收集。(3)由(1)的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收集到的主要有机生成物是乙醛。若要检验试管a中能收集的该物质,可以利用醛基的性质进行的操作是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若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证明产物是乙醛;(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酸性物质。在该该反应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只有乙酸CH3COOH。为除去乙酸。可以利用乙酸不同与乙醛的性质:有酸性,而且酸性比碳酸强,乙酸能跟碳酸盐发生反应消耗,同时生成的碳酸不温度,会分解,以

乙醇催化氧化

乙醇的催化氧化 一、选题来源 高一第二学期(上海教育出版社)p43.酒精的催化氧化。教材上是这样做的这个实验: “把铜丝烧成螺旋状,在火焰上加热后,铜丝表面发黑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把它迅速插入酒精中,待黑色退去后,取出铜丝再加热,再插入酒精中,反复数次后嗅闻气味。” 反应的方程式为2Cu + O2→2CuO CuO + CH3CH2OH→CH3CHO + Cu + H2O 总方程式为:CH3CH2OH+ O2→CH3CHO +H2O 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是Cu,表面的氧化铜是中间产物。乙醇直接和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的是什么?反应条件是什么? 二.实验步骤:实验.1加热乙醇使乙醇蒸汽通入氧化铜粉末中,检验收集到的液体并不是乙醛。 2.先加热氧化铜一段时间,再加热乙醇使乙醇蒸汽通入氧化铜粉末中,很快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最后用希夫试剂检验生成的液体,显紫色。说明生成了乙醛。 三、实验中的问题: 在做上述实验的前两次试验中检验生成的物质是否为乙醛时,分别用了新制的氢氧化铜和银氨溶液来检验。但均未出现砖红色沉淀和银镜现象。最后用希夫试剂来检验,立即显现出浅紫色。证明生成了乙醛。

用新制的氢氧化铜和银氨溶液检验没现象的原因是乙醛中混有大量的乙醇。以下分别是希夫试剂与醛、所制生成物、乙醇反应的颜色对比图 出现这种不理想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乙醇过量,反应后没有立即撤去加热乙醇的酒精灯,致使乙醇蒸汽进入生成物中。 注意:1、该反应较快,氧化铜粉末很快都变成了红色的铜,在操作中必须先加热氧化铜,然后再加热乙醇,而且乙醇加热过程必须一直持续。反应结束后,必须先停止加热乙醇然后再停止加热氧化铜。 2、为减少生成物混入乙醇,应使氧化铜过量。 总结:乙醇和热的氧化铜粉末发生反应。反应的条件是氧化铜粉末必须先加热。该反应氧化铜被还原成铜,做的是氧化剂。 而铜作催化剂时,氧气做的是氧化剂,氧化铜是中间产物。 四、乙醇的催化氧化机理

乙醇的催化氧化及其产物的鉴定实验设计

乙醇的催化氧化及其产物的鉴定实验 摘要通过4个探究实验,步步为营,探究出了一套较为理想的乙醇催化氧化成乙醛的实验装置。 关键词催化氧化实验装置探究 1问题的提出 现行高三化学教材(人教版)81页有这么一道实验习题: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条件下,工业上利用乙醇被空气氧化成乙醛的原理,由乙醇制备乙醛,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既能进行上述反应,又能利用反应后得到的乙醛做银镜反应。为此,我们带领部分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 2实验探究 [探究实验1]我们照现行高二化学教材(人教版)封四彩图进行了实验。试管中取适量(约10mL)的无水乙醇,将擦亮的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发红,伸入乙醇中,重复约10次,历时约10min。可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到的结论是:①铜丝的颜色由紫红—黑—紫红,可以说明铜丝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乙醇夺取了CuO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②能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取反应后的液体与银氨溶液反应,几乎得不到银镜;取反应后的液体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共热,看不到红色沉淀,因此无法证明生成物就是乙醛。通过讨论分析,我们认为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有2个:①乙醇与铜丝接触面积太小,反应太慢;②反应转化率低,反应后液体中乙醛含量太少,乙醇的大量存在对实验造成干扰。 [探究实验2]要对实验进行改进,我们围绕上述两点展开了积极的思索与讨论。我们设想:①要想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增加铜丝的根数,将3根~4根铜丝擦亮,绕成螺旋状,将铜丝放在乙醇中一同加热;再根据反应原理:2C2H5OH+O2=2CH3CHO+2H2O,若能改空气为氧气,增大氧气浓度,并把氧气通入乙醇中,也可加快反应速率。②若能将生成的乙醛从与乙醇形成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就可以减少或消除乙醇的干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