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袁美

教学内容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内容系统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填写表格和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为下节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决求两积之和(差)等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现实情境问题,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时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灵活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情分析: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但他们只关注解题的结果,解决问题的策略过于无序思维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使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

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通过填写表格、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领悟到在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注意解决问题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通过填写表格、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闯关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通过小组合作顺利闯关,让学生体验到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

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难点: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的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创设情境,相机引导。

学生:小组合作,独立思考。

教学准备:

情境问题图片、表格

教学资源设计:

创造性使用教材,利用我们学校的“阳光体育,伴我成长”——跳大绳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学生填写表格、列表整理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策略。创设买大绳的问

题情境,学生进行闯关活动,让他们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解决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设计创新点:

1. 以“田忌赛马”的故事入课,使“策略”这一抽象的概念给学生以具体的形象,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利用学生正在参与的阳光体育活动创设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易于接受。

3.最后,将“田忌赛马”的故事与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格衔接,使得教学环节前后融通。

教学流程:

1.故事导入。

2.创设情景,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关解决问题1,第二关解决问题2,第三关实践活动。

3.课堂总结

4.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1.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策略。以“田忌赛马”的故事入课,使“策略”这一抽象的概念给学生以具体的形象,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创设情境采用学生正在参与的“阳光体育伴我成长”跳大绳为题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列表整理、收集信息,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学生喜欢的闯关活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闯过一道道关卡,最后顺利通关。学会填写表格、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获得

成功感。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总结时,将“田忌赛马”的故事与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格衔接,使得教学环节前后融通。告诉学生我们的生活中周围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会学到很多策略。通过努力我们也有机会成为专家学者,成为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从“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中认识到“策略”在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性。

板书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学习过程中,我会给同学们设置三道关卡,同学们有信心通过吗?

二、创设情景,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出示情境问题:我们学校正举行“阳光体育,伴我成长——跳大绳”比赛。四(1)班买3根大绳用了60元。四(2)班要买4根大绳,请问要用多少元?四(3)班用100元,能买几根大绳?

第一关:四(2)班要用多少元钱?

1.小组合作,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

2.填写表格,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3.展示学生成果。

分析:要求四(2)班用去多少元,可以怎样想?

(1)四(2)班用去的钱,就是买4根大绳的钱。要求4根大绳的钱,先要

求出1根大绳的单价。

(2)根据四(1)班买3根大绳用60元可以求出1根大绳的单价。

(3)用1根大绳的单价×4,就得到四(2)班用的钱。

4.列式解答

60÷3=20(元) 20×4=80(元)

第一关顺利通过,同学们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掌吧!

第二关:四(3)班用100元钱能买多少根大绳?

1.小组合作,把发的表格填写好,然后根据列表整理的情况进行解答。

2.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60÷3=20(元) 100÷20=5(根)

3.学生交流: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第一步解答相同,都要先求出1根大绳的单价。

不同的地方:问题不同,解答的方法也不同。

同学们真能干,这一关能顺利通过吗?

4.根据两题的解答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

3 根→ 60元

4 根→ ( )元

( )根→ 100元

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大绳的单价相同,买的大绳数量越多,总价就越多。

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到:有一个量不变,另一量变化,第三个量也随着变化。

在解决问题时,某些问题需要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才能解决问题。

第三关:用新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1.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1)书本上例题的情况

说一说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表格完成情况和解题思路。

(2)解决“想想做做”第1题

填写书上的表格,列式解答。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3)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前面我们讲了“田忌赛马”的故事。同学们能用表格的方式表现田忌的策略吗?

a.教师出示田忌第一次赛马的结果;

b.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田忌第二次赛马的表格。C.学生展示成果。

现在,同学们已顺利通过全部关卡。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掌!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以解决问题。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注意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布置作业

书本第67页第3题

附: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的例题、“试一试”和第90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 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 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 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增强运用策略意识,提高运用策略水平。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较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课前给孩子们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带着三个问题预习,检查提问: 1、以前我们学过什么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点是什么? 2、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策略? 3、我们学过哪些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怎样变型?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很棒!你们通过了第一关的考核,下面进入职业体验环节。今天你们的任务是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梅山小学校园需要重新规划设计,想让你们帮忙解决一些问题,你们有信心能帮他们解决好所有的问题吗?” 三、自主尝试,合作学习 问题一: 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导学指南:a原来长方形花圃怎么画?知道长了,宽怎么画? b长增加了3米,怎么表示? C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怎么表示?问题怎么表示? D 求原来花圃的面积需要先求什么? 根据导学指南分组活动交流。 小组展示:哪些画得好?哪些还要改进。 讨论交流。需注意:(1)条件问题是否都作了准确的标注。 (2)图是否美观,长宽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小结: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了哪些步骤?你觉得哪些步骤很重要? 问题二: 梅山小学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水池。先需重新改建,宽减少了5米,这样水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指南:a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B题目中给的条件和问题如何在图中体现? C减少的150平方米怎么在图中表示?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_北师大版-文档资料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评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节课孙老师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环节清晰,层次分明,体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下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 1. 学情把握准确,难点重点处理得当。 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是解决问题的两大策略,但是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的情况来看,本节课的教学难度要比三年级上册从条件想去的策略要大得多,因为从条件想去属于顺向思维,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经验可以鉴戒,而从问题想起属于反向推理,这种从问题向条件推理的思考方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而且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也没有具体实践,刚开始学习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学生会感到不适应,因此孙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思路的引领上,难点就定位在使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新策略解决问题,处理十分合理有效。 2. 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策略使用得当。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孙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围绕形成思路这个重点,通过两次体验、两次回顾,采用步步为营的方式,及时总结归纳新思路的方法与特点,从而使新策略由暗到明逐步清晰最终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为从问题想起策略难以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在课堂中自我生成,相反,已有的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还会对新策略的学习产生干扰,孙老师加大了引领的力度,如分析数量关系,回顾反思等,孙老师都能及时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引和方法上的指导,孙老师先扶后放,注意引导学生反复体验新策略应该怎样去想以及这样想又什么好处。下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孙老师引领学生两次体验,共同学习。第一次体验是解决“最多剩下多少元”这个问题,由于“最多剩下多少元”这个问题学生较难理解,孙老师在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然后组织交流,分析数量关系这个重点环节,教师放缓教学节奏,引领学生一步一步从问题出发想条件展开思考。在经历第一次体验后孙老师随即引导学生展开回顾,使学生对新策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次体验解决“最少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使学生再次经历理解问题,得出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步骤的过程,进一步积累从问题想起的解题经验。 第 1 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评课 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以及列举、倒推、替换和假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顾利锋老师在课上对转化策略的实际价值,对学生阐述的特别清楚。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魏老师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层次内容之间有效的联系与综合,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魏老师教学环节处理也很成功,各个板块之间的衔接自然。 二、学习讲究瞻前顾后,数学的学习更是如此。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做为六年级下学期的内容,魏老师充分发挥好它瞻前顾后的作用,而且做的很漂亮、很自然。一个“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转化” 的问题,毫无痕迹的去复习了“推导三角形、圆形面积公式时的转化”,“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和“计算分数除法时,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等等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试一试”中把“1”看成一个正方形,逐步减去“1/2”的`面积、“1/4”的面积……渗透了初中要接触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多媒体课件应用十分合理。 课件中旋转、平移、割补、画图等操作不但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发展,非常适合本节课的教学,再加上魏老师的适时有效的引导,应用效果十分显着,突出了教学重点,分散了教学难点。 四、精心设计练习,运用策略 学习转化的策略,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转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具有应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在练习环节中,为了让学生在思想上从策略的高度主动运用转化策略,魏老师师设计了两方面的练习: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在应用中巩固对转化策略的理解,提升对转化策略的再确认。在足球淘汰赛中求一共要举行多少场比赛,也可以转化成一个简单的减法题目来完成,这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在运用转化策略的同时,又感受到转化策略的美妙。 本节课的精心设计是获得很多听课老师一致肯定和佩服的。魏老师的课能够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很好的实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总而言之,这是一堂非常有价值的课,应该值得我们去学习。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2、难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策略。 谁来说说策略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创设情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解决问题1 1.出示例1场景图: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 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题目中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条件:①3行桃树②8行杏树 ③4行梨树④桃树每行7棵 ⑤杏树每行6棵⑥梨树每行5棵 你能想办法整理 题中的条件吗? 桃树:3行每行7棵 杏树:8行每行6棵 梨树:4行每行5棵 2.根据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解答。 列式:3×7=21(棵) Array 4×5=20(棵) 20+21=41(棵) 答:桃树和梨树一共41棵. 提问:如何进行检验? 3.求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应如何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交流。 4.回顾小结。 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①、先要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③、算出答案 ④、进行检验,反思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_北师大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评 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节课孙老师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环节清晰,层次分明,体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下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 1. 学情把握准确,难点重点处理得当。 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是解决问题的两大策略,但是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的情况来看,本节课的教学难度要比三年级上册从条件想去的策略要大得多,因为从条件想去属于顺向思维,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经验可以鉴戒,而从问题想起属于反向推理,这种从问题向条件推理的思考方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而且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也没有具体实践,刚开始学习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学生会感到不适应,因此孙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思路的引领上,难点就定位在使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新策略解决问题,处理十分合理有效。 2. 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策略使用得当。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孙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围绕形成思路这个重点,通过两次体验、两次回顾,采用步步为营的方式,及时总结归纳新思路的方法与特点,从而使新策略由暗到明逐步清晰最终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为从问题想起策略难以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在课堂中自我生成,相反,已有的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还会对新策略的学习产生干扰,孙老师加大了引领的力度,如分析数量关系,回顾反思等,孙老师都能及时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引和方法上的指导,孙老师先扶

后放,注意引导学生反复体验新策略应该怎样去想以及这样想又什么好处。下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孙老师引领学生两次体验,共同学习。第一次体验是解决“最多剩下多少元”这个问题,由于“最多剩下多少元”这个问题学生较难理解,孙老师在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然后组织交流,分析数量关系这个重点环节,教师放缓教学节奏,引领学生一步一步从问题出发想条件展开思考。在经历第一次体验后孙老师随即引导学生展开回顾,使学生对新策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次体验解决“最少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使学生再次经历理解问题,得出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步骤的过程,进一步积累从问题想起的解题经验。经历两次体验,孙老师引导学生展开全面的回顾与反思,使学生明白从问题想起要抓住什么去想,怎样去想,并且感悟到这样去想有什么好处,从而使学生对新策略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整节课,学生思考从跟着老师走到会自觉运用,没有花哨的形式,而是积极的思考,由于引领到位,突显了新思路,新方法,所以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像一盏明灯,指引了学生思考的方向,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课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解决问题的策略可理解为解决问题时的计策和谋略。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旨在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设计及运用,通过方法的运用、反思和内化促进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虽各有不同,但策略本身又具有共同的特性。如何把握好这些策略的特性,根据策略的特性展开教学,是提高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策略的适用性 一般来说,不同的解题策略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某类问题。特别是,在学生初次明确地学习相关策略时,要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策略的价值,教师首先要对某种策略所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这些问题的共同特征,这样,才能提供更典型的问题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例如,在有些实际问题里,条件与问题的关系不能归结为常见的数量关系,因而很难列式计算出答案,但是,与问题相符的一些可能答案却很容易凭经验或直觉得到,只要把符合题意的所有可能答案全部找到,问题也就顺利解决了,“一一列举”就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像周长一定的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面积一定的长方形

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三种(不同)杂志各一本,最少订1本,最多订阅3本,共有几种不同订法等都适合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某种策略所能解决问题的特征,才能提高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二、策略的价值性 学生对策略的态度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态度表现为对策略有热情,感受到策略对形成解题思路的作用,具有自觉运用策略的意识和习惯。消极的态度则把策略看作负担,理解为教科书和教师的规定,是被迫进行的。因此,教师要设法让学生体会某种策略对于解决某类问题的必要性和价值,并转化成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一一列举”的策略为例,在让学生初步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了周长一定的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围法后,我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把一一列举的策略与以前的解题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感悟一一列举的具体含义,初步体会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即可以把符合要求的答案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来。通过体验和分析,学生体会到一一列举的策略的确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对这种策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在下次碰到类似问题时,学生会自觉运用这种策略去解决。 三、策略的体验性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导学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解决问题的策略》导学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解决问题的策略》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后导学) 一、必做题 1、书包里有数学、语文、英语和品德书各一本,从中任意拿出一本或几本。一共有()种不同的结果? 2、班级图书角有四本不同的书,如果最多借4本,最少借1本,一共有() 种不同的借法;如果最多借3本、最少借2本,一共有()种不同的借 法。 3、用30米的绳子围长和宽都是整米数的长方形,一共有()种不同的围法?面积最大是()平方米? 4、某信号兵用红、黄、蓝三面旗从上到下挂在旗杆上的三个位置表示信号。每次可挂一面、二面或三面,并且不同的顺序、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信号。一共可以表示出()种不

同的信号。 5、有1克、2克、4克的砝码各一个,在这4个砝码当中选出1个或几个使用,可以称出()种不同的重量。 6、一张靶纸上共有三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明投中了3次,他可能得到()环? 二、选做题 1、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到南京,中途要经过6个站,这列火车要准备()种不同的车票。 2、a和b都是自然数,且a+b=17,a和b相乘的积最大是()。 3、小华从家去外婆家只能向西、向北走,一共有()种不同的走法;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P89~90 四桥小学黄勇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系统研究用画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比较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学情分析: 画图的策略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曾经尝试过画线段图来表示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在图形单元中也尝试过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帮助自己思考较复杂的剪拼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自觉地调用经验来进一步学习、体会和应用“画图”策略。同时,学生在四年级(上册)还初步体验了用表格整理信息的策略,对数学学习中面对具体问题情境选用恰当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敏感。学生面对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部分学生知道要画图,但对于为什么画、怎样画,画完之后怎样利用图来解决问题思路并不清晰。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及时梳理、提炼自己的思路并最终形成有效的策略。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实例,探索并掌握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立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经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感受用画直观示意图整理信息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画图策略的价值,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主动运用。 教学难点:能根据题目灵活使用画图的策略并能采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理念】 通过尝试画图、指导画法、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体会画图的优点、借助画图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等活动,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画图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探索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突出解决问题的“中间问题”。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新使用教材,既体现“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例题。在强调合作、交流的同时,始终把独立学习放在首位。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这个班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上课前老师看到两个同学在争论,想知道他们俩在争论什么吗? 出示题目:一个长宽不等的长方形,小方想把它的长增加10厘米,小兵想把它的宽增加10厘米。小方说:我增加的面积大;小兵很不服气,说:我增加的面积大。同学们,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 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评课稿 今天上午听了校级研究课卢**老师的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感触很深。 无论是卢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巧妙的课堂构思,还是学生的积极配合,踊跃发言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下午的集体备课中,很多老师都提到了卢老师类似的优点,这里不再多说,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听完这堂课后的一些困惑和想法。 1、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一一列举的方法,并能主动运用这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首先,我认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们要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教学中,教师所呈现给学生的几道例题:如用18跟栅栏围长方形,有几种围法?订阅3种书籍的不同订法……都需要首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一一列举的策略,选择其他方法容易出现什么问题?这一点卢老师做的比较到位,她通过展示了几位同学的作业情况,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有的答案重复了,有的答案遗漏了,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接着卢老师顺其自然的提到了一一列举法,让孩子在遇到问题和困扰后接受起比较容易些。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教孩子如何使用一一列举法?使用一一列举法书上主要是列表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但不实用。一、上课时孩子没有时间去画表格。二、这种方法相对说不是最方便和最容易让孩子接受的。在教学例2时,订阅3种书籍有几种方法呢?卢老师让孩子放手自己去解决。结果让人惊喜,大部分孩子解决起毫无困难,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已经想到了用字母或者数字代替书籍的名字列举。这种方式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动脑思考的结果,不得不让在场听课的老师为之惊叹。看放手让孩子去做,有时确实能够获得意外的惊喜。听到这里,我不禁要问,既然孩子最易接受用符号列举的方法,那书上介绍的列表法是否可以不讲或者略讲呢? 3、例3是道关于投镖的问题。标靶上有3种情况,10环,8环和6环。投2次得到的总环数会有几种情况?在这里,卢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了4种情况:一、两次投中的环数相同。二、两次投中的环数不同。三、一次投中一次未投中。四、两次都未投中。我个人认为分为四类不太恰当,应该分成三类较清楚,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完全可以合二为一,其实说的就是两次都投中的情况,只不过在这个前提下再细分为两类而已。这样分类讲起可能才更加清楚点。 4、投标的结果出现了重复。如8+8=16,10+6=16,这两种情况尽管答案相同,但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讲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反思成功点滴: 1.直观演示,激发寻求策略的内需 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合适的数学现实的基础之上的,五年级学生在以往数学学习过程中都积累了不少转化的体验,但这种体验基本上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只有合理呈现学习素材,才能促使学生对转化策略形成清晰的认知。为此,在课的一开始,我便呈现了一个直观性和操作性极强的素材图哪个图形面积大?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通过平移和旋转把这两个图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这样以典型而具有直观性的图形转化为切入口,既使学习内容鲜明生动,很快调动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心向,又能唤醒学生原有认知中的转化体验,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开始进一步感悟转化策略。 2.回顾整理,在复习旧知中感受转化策略 对转化策略的理解不能仅仅依赖直观的演示与形象的操作,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尤其是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时,加强了对知识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以逐步建构学生对转化策略的深层理解,让学生经历转化策略的形成过程:(1)图形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 (2)数与计算方面的应用。通过唤醒经验回顾整理体会应用,

分类让学生经历转化策略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 3.学以致用,体验运用策略的价值 在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后,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变化的问题是必要的,这对于策略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的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这些习题的练习,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学以致用,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会更加透彻,学生对策略的价值所在会感受得更加深刻,而且在运用策略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和提高。 4.注重反思,把握提升策略的契机 反思问题往往容易为人们所疏忽,但它是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数学思维过程辩证性的一种体现,即一个思维活动的结束包含着另一个思维活动的开始。因此,在解决问题后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策略的运用过程,对具体采用的策略进行分析、加工、整合,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方法,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不断提升,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总结学习的收获,然后出示数学家的名言,让学生从今天学习转化策略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力图增强数学学习的文化性、历史性,让学生在与数学家的对话中,充分感受转化价值的魅力所在。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导学案

龙街小学学校六年级班数学科导学案 执教人课题“画图、转化”的策略 解决问题 课类新授课 主备人王琴审定人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自学目标(基础知识):1.使学生学会联系不同的知识,作出不同的推理,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 2.在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最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2、合作目标(重点知识):使学生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并且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方法。 3、探究目标(难点知识):使学生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并且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方法。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主要方法启发式、合作、探究 教师主导步骤(要点问题化)学生学习步骤(求解活动化) 时 间 组织教学谈话: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数学都教学一 种策略,你们知道我们学了哪些策略?这些策 略你们都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将合理的选择这 些策略来解决新的问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 吗?(板书课题:“画图、转化”的策略解决问 题) 回顾旧知,迎接新知 4 ︱ 5

展示目标 1.学会联系不同的知识,作出不同的推理,体 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 2.在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 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最优化思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策略意识, 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 心。 默读目标 2 ︱ 3

导学达标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学生读题,自 主完成。 谈话:这是一个稍复杂的分数问题,除了用刚 才我们做的方法来解决,你们能否用以前学的 策略来思考呢?(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 引导。) ①把作为单位“1”的总人数设为x,那么男生人 数就是2/5x,利用女生有21人,能够列方程 解题。 ②根据分数2/5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 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 原来问题就转化成女生有21 人,男生与女生人 数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 按比例分配问题。 ③根据分数2/5的意义,想到“女生人数看作3 份,男生人数是2份”,于是产生解题思路:先 算出1份是几人,再算2份、3份各是多少人。 谈话:通过刚才的汇报和交流看出大家都有 各自的想法,那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 什么呢?(让多名学生回答,征求各自的看法。) 刚才我们运用了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你们能检验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吗? 1、列方程解答。 2、把问题转化成比的关系,找 出男生人数。 3、观察线段图,找出份数关系, 用份数关系解答。 4、谈谈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 最喜欢的方法。 17 ︱ 20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的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曹冲称象》,初步体验转化。 这个故事让你联想到什么?将求大象的体重转化成求石头的体重,用到了一个重要的策略——转化。 二、观察交流,明确转化的策略 1、出示例1:

师:这两个图形像什么啊?你觉得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仔细观察图形,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师:思考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两种想法:(1)数方格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提醒学生把方格线补画完整。(2)将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它们的面积。 如果学生说出这一种想法,则引导用数方格的方法要注意什么?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第二种想法,则引用书上:能否把原来的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再比一比。 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结合学生回答实物投影演示学生方法。 交流:(1)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上面的半圆进行平移的?上面的半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2)第二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左右两个半圆进行旋转的?左右两个半圆分别旋转了多少度?(3)现在你怎样看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比较面积是否相等什么可以变什么不能变? 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原来的复杂,转化后简单便于比较)板书:不规则规则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陈敏宏老师执教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直观示意图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画线段图、列表等方法来解答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整理画直观图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的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画图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是陈老师基于上述的理解,本节课老师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环节清晰,层次分明,体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一个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给学生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收获”。为实现这一理念,自始至终坚持做到: 一、把握一条线:以学生为本,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整理信息,使学生能合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探究新知,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多次提问“你有什么办法”“你是怎样想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二、体现了一个过程:情景的引入;出示一个长方形图片。喜羊羊说:这个长方形的长增加3米的面积大一些;懒洋洋说:这个长方形的宽增加3米的面积大一些;喜羊羊和懒洋洋的争论,为学生创设第一个情景;再以一个情景为主线(羊村的改建——从花坛、菜园、舞蹈室的改建)让学生从身边的数学问题入手,把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提炼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诱发了学生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萌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着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画图的策略,“你能帮喜羊羊和懒洋洋解决这个问题吗?”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情感目标。

《解决问题的策略》导学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型:新授课设计人:杜海莲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列举法解决问题,得到解决问题的全部答案,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引入 1、尝试练习 (1)9可以分成几和几,有几种分法?写写看。 (2)用18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方法?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试试看。 2、通过以上两题的解答,概括你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 二、小组合作,探究策略 例: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 1、理清题意 从题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用1米长的木条”告诉我们:围成的花圃的长和宽必须是。 要确定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首先要考虑。 而要确定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要先根据计算出。 2、尝试解答 (1)计算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 (2)把11分成长和宽,有哪些分法?写写看。 (3)交流:你把所有围法都找到了吗?(与同桌交流,是否有遗漏)

(4)讨论:有条理地表达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但是都写下来,似乎也比较麻烦,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能很好地找出所有不同的围法? (5) 由表中可以发现,长方形的长是米、宽是米时,面积最大。 3、归纳总结 (1)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对比,你认为在“一一列举”时最应该注意什么呢? (2)观察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4、思考延伸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三、课堂检测,巩固应用 1、一个音乐钟,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就发出铃声。已经知道上午9:00、9:40、10:20和11:00发出铃声,那么下面哪些时刻也会发出铃声? (1)13:00;(2)14:40;(3)15:40;(4)16:00。 2、学校食堂某天中午供应的荤菜有3种,素菜有4种。小明要选一种荤菜和一种素菜,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 四、收获感悟,回顾总结 今天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可以用哪些方式列举?列举时要注意什么? 五、教学后记,反思提升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 苏州平江实验学校浦莹露 【文本解读】 从题目中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先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把上述条件中的未知项作为新的问题,并继续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件。像这样逐步推理,直到所需的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的方法,就是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解答一些“求剩余”“求两数之和”以及“求两数之差”等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实践并体验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策略,逐步掌握这一策略的基本特点和运用过程。 【学情分析】 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是只为了解决几道题目,更多的是要利用这个知识点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就是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所在。三年级的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有较好的获得数学信息的能力,学习主动性较强,而且在数学学校中已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发散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欠缺。如何从一道实际问题中分析问题并找寻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 阶段孩子必须掌握的数学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引导学生主动尝试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从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引入,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可以分析出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相符,也能体现从问题出发分析和思考的基本策略的特点。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完整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回顾反思这几个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体会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之后通过各种富有变化的问题,锻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从问题出发分析和 解决问题这一策略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依据问题筛选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问题反思的过程,了解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用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的策略寻找解题方法,并正确解答。 2.学生初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和问题的联系,体会从问题想起寻找条件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3

《解决冋题的策略》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单元中的内 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老师执教的是其中的第**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直观示意图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画线段图、列表等方法来解答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老师这节课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环节清晰,层次分明,体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 这节课***老师自始至终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握一条线:以学生为本,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整理信息,使学生 能合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探究新知,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多次提问你有什么办法”你是怎样想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二、体现了一个过程:情景的引入; 出示一个长方形图片。为学生创设第一个‘ 情景;再以一个情景为主线(羊村的改建一一从花坛、菜园、舞蹈室的改建)让学生从身边的数学问题入手,把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提炼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诱发了学生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萌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着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画图的策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注意了三维目标的实现:充分利用图像、文字、语言、和已有的知识等资源,让学生尝试用列表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并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策略、应用策略、深化策略,发展了数学思维,突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四、注意了学法的引导:如,本节课教师始终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并注意发挥小组互动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的展示自我,为学生构建合作学习的平台。注意了知识生成的方法的探究及能力形成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学设计1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策略” 1、谈话: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小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找到了一个装着水的瓶子,可是水不多,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小乌鸦想出了一个怎样的策略? 学生口答。 2、谈话揭示课题:小乌鸦真可谓是一个“小小策略家”!(板书:策略)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也需要运用各种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解决问题,初步体验“策略” (一)学习列表整理 1、上星期天,三个小朋友一起去逛商店。在商场,他们遇到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一起去解决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小华买了5本笔记本。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军用了42元买笔记本。) (2)你还知道了什么?(他们三个人买的是同一种笔记本)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联想到哪些问题?(小华用去多少元?每本笔记本多少元?小军买了多少本笔记本?) (4)(教师多媒体出示第一个问题)这道题目求的是小华用去多少元,你会选择哪些有用的信息?(小华买了5本笔记本。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用去18元。) 2、你能把题中有用的条件和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吗?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一上试一试。 3、谁愿意把你的记录给大家展示一下? (多请几位学生到实物台上展示,比较) 4、你觉得谁记录得更好一些?为什么?(板书:简洁、对应) (主要分析是否完整、简洁,注意让学生感受表格的多样化,可以横着列,也可以竖着列。) 5、老师也整理了一个表格。(多媒体出示表格)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表中的这些信息是怎样排列的?(可以引导学生横着、竖着观察) 6、像这样把题中的有用信息用表格整理好,叫“列表整理”。 (二)解决第一问“小华用去多少元?” 1、下面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看原先的购物图呢,还是看你整理的表格?为什么?看样子,列表整理信息既清楚又简单,那么我们就根据列表中的数据来解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除了各类内容在学习时注意让学生感受一些数学策略外,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每册都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教学里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在上一册教材学会用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探究解题方法基础上安排的,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这些都必将为今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从问题内容和图的形式上说,本单元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例1教学生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探索一般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二层次,通过例2教学生用画平面图的策略探索图形问题的解决方法。 : 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生用画直观图或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

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这些都必将为今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线段图等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直观图或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进一步感受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 1.选择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增强自觉运用策略的意识,逐步提高策略运用水平。 2.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学习的策略富有个性地解决问题。不以解决某类具体问题作为组织学习内容的依据,而要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线,精心挑选不同的素材、不同数量关系的现实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学习的策略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体会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并

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思考评课稿

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思考评课稿 三(上)的这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今年新教材修订后的新内容,这课看似简单,其实要上好也是不容易的。其中可以从“条件想起”来解决问题,也可“从问题想起”。研究要点是:只能从条件想起,还是两者都可以做。从老师的解释来看是只要符合学生思维的都是可以教学的。另外,如何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式也是本课中的一个教学难点。 我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陆教师的磨课流程中,从一开始的磨课中,我就感觉陆老师还是比较认真的,准备好了各种教学资料进行认真的研读。在跟他深入探讨教材的基础上,我们经历了前后三次的试上和互动交流后,我发现他今天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合理、完整,教学环节自然、顺畅,教学时间分配比较合理,教学效果较好。对于第一次上实践课的新教师来说是不容易的了。 较好的方面有: 一、教学层次分明 1.小猴摘桃的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陆老师还创新的引用“小猴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线索”像侦探小说那样让学生更认真地从题中找条件。 2.理解条件的含义:这里陆老师和同学们着重理解“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条件蕴含的含义是解题的一个关键,开始“从条件出发思考”的过程。所以陆老师引领同学们对这个条件深入探讨,理解的很透彻。 3.确定思路:根据题中给出的两个条件来整理思路,在陆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的比较到位。 4.列式、列表解答:学生有了刚才明确的解题思路,根据第一天摘30个,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算出第二天摘的;再依次算出第三天摘的……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认真板书,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在实物投影上详细分析,甚至不放过表格中单位“个” 的漏写问题。这都体现了一位新教师扎实、严谨的教学功底。 5.引导反思:比较算式和列表过程,说说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发现他们都是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并顺势揭示题目。 6.回顾反思:说说解题过程中的体会是什么?及时总结、整理。 二、练习题目,难易结合,逐层推进 1.对书上习题稍作修改:天平图形逐个出现,有利于学生能直观、形象的看清条件。由书上4个苹果修正为5个苹果500克,降低计算难度。特别是对题目的处理方式我比较欣赏。比如: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条件?接着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提问,学习热情比较高涨,形成了较好的思维节奏性。 2.抓住解题要点:对第2题的处理,陆老师则着重让学生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他下落高度的一半”这个条件展开思考。先弄清第一次弹起的高度,再依次算出第3次、第4次等。3.肢体语言的灵活运用:第3题中要找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小朋友,陆老师结合圆圈图形和手势语言让学生分别从右往左先找兵兵的位置,再换个方向找到芳芳的位置,最后只要看中间有几个就行了。 4.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最后一题的正方形中画圈活动,先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然后再进行画圈。不过画之前先让学生估计一下,画到第几个正方形就画不下了。接着用学生的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发现和老师结论一致后,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感。 三、自制课件、辅助教学 作为一名新教师,第一次上实践课就能独力制作课件,并较好的应用于自己的课堂中,这点还是很令我感到欣慰的。上课之前,我和陆老师分析教案后让他根据教案先试试看,要是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