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凉茶文化的分类

凉茶文化的分类

凉茶文化的分类
凉茶文化的分类

凉茶文化的分类

一、清热解毒茶主要适合内热,火气重的人。代表药材有银花、菊花、山枝子、黄岑等。适饮于春、夏和秋季。

二、解感茶主要医治外感风热,四时感冒和流感。代表药材有当年“非典”时期卖到天价的板蓝根。饮料型的有“邓老凉茶”等。

此茶四季都适饮。

三、清热润燥茶特别提示,此类凉茶尤其适饮于秋季,对于口干,舌燥,咳嗽都有良好的药用功效。代表药材有沙参玉竹、龙梨叶、

冬麦、雪耳等,饮料型的有“邓老凉茶”等。

四、清热化湿茶其针对湿热气重,口气大,面色黄赤等人饮用。代表药材有银花、菊花、棉茵陈、土伏苓等,饮料型的有“邓老凉茶”等。适饮于夏季。

凉茶的历史悠久,公元306年,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南来岭南,葛洪由于当时瘴疠流行,他得以悉心研究岭南各种温病医药。葛洪

所遗下的医学专著以及后世岭南温派医家总结劳动人民长期防治疾

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凉茶,其配方、

术语世代相传。关于凉茶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在岭南和海外广为

流传,经久不衰。数百年来,林立于广东、香港、澳门的凉茶铺,

形成了一条岭南文化的独特风景线。凉茶独特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

具有持久的扩张力,这是目前世界上任何饮料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凉茶发明人

历史最早的广东凉茶是由广东鹤山人王泽邦于1828年(清道光八年)始创的王老吉凉茶。后来,王老吉凉茶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地的

华人中流行170多年,可算是清热、解毒、美颜饮品的先驱。

凉茶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宝芝林”因黄飞鸿早就饮誉海内外;“王老吉”的创始人王泽邦被称为“药侠”,与慈禧太后、洪秀

全、太平军、林则徐等历史人物及事件紧密相连;名扬中外的“李众

胜堂”药店的著名产品保济丸,远销东南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地。

凉茶配制技艺以家族世袭传承下来,已有数百年历史。“文革”中,凉茶文化虽遭到了严重破坏,不仅凉茶铺关门,有关凉茶的制作器具、遗址、遗迹、史料、照片等文物也所剩无几,但其在港、澳地

区仍经久不衰。王老吉、上清饮、安方、健生堂、邓老、白云山、

黄振龙、徐其修、春和堂、金葫芦、星群、润心堂、沙溪、李氏、

清心堂、杏林春、宝庆堂、福庆堂、黄福兴等19个凉茶品牌的54

个配方及其所构成的凉茶文化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

凉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广泛的民间性、公认的有效性、严格的传承性及巨大的发效应,使其成为世界饮料的一匹“黑马”。目前,

凉茶产量已达200万吨(含港、澳地区),2006年,凉茶销量已超过

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陆的销量。2007年产销量达600万吨,销售范围

已覆盖全国及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近二十个国家。在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中华药

茶文化的组成部分,保护和发扬凉茶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05年底,凉茶已入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28日,广东凉茶成功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因

凉茶是中医药文化中的一个分支,是岭南饮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

国家的凉茶强制性标准正在研究中,将有利于规范全国凉茶市场,

但凉茶文化之所以生存至今正是因为街头巷尾的上万家凉茶铺,目

前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强制性标准值得商榷。

制作步骤

1.把其它的材料用水泡10-15分钟,洗3-4次,清洗干净

2.把所有材料放入大锅里,注上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个小时即可。

营养功效

1.夏枯草有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

2.菊花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阳,解毒。

3.鸡骨草有清热利湿,益胃健脾的功能。

4.金钱草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利湿退黄的功效。

5.蜂蜜,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和多种维生素,能清肺止咳,利咽喉,润肠燥。

茶品特色

1.这个凉茶四季都适合喝,尤其是经常熬夜和对着电脑的人士。

2.每次都会煲一大锅,用瓶子装起来放冰箱可以喝上几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