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卢梭的审美追求及其现实批判价值

卢梭的审美追求及其现实批判价值

卢梭的审美追求及其现实批判价值
卢梭的审美追求及其现实批判价值

第27卷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27 2008年第2期J ournal ofH en an Instit u te ofE du cation(Ph ilosophy and Soci al S ci en ces)No 2,2008

文章编号:1006-2920(2008)02-0034-05

卢梭的审美追求及其现实批判价值

张红军

摘要:卢梭美育思想集中表现在他对审美追求的论述中。卢梭对审美主体的审美欲望、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有着独特的理解,他关于自然欲望和社会欲望的区分、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比较以及对人与自然的统一作为美育最高理想的思考,对于批判当下泛审美化的现实和启示陷入困境的美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审美追求;自然欲望;自然美;人与自然的统一

作者简介:张红军,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音乐分院教师(郑州450046)。

卢梭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著述涉及哲学、宗教、政治、教育、文学和艺术等多个方面。作为对现代性的第一次全面批判,卢梭思想即使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1]257卢梭的教育思想由于强调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而具有强烈的美育色彩。卢梭美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对审美追求的论述中,本文拟对其美育思想中的审美追求作一番初步梳理。

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一种以主体内在的审美需要为根据和动因的活动。审美追求就是包含了生理需要和人的社会、历史、文化与精神需要在内的整体的审美需要,在审美活动中具体化为主体特有的审美欲望、审美兴趣、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2]103卢梭美育思想因其对审美追求的独特理解从而对当下的审美现实和美育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批判性价值。

一、审美欲望:自然欲望和社会欲望

审美欲望是人的生理层次上的审美追求,也是审美需要最初的表现形态。欲望是人的自然生命力的表现,欲望的对象 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3]168。欲望的满足伴随着强烈的快感。对欲望和快感的肯定是美学作为一门最富人性的现代学科的标志。审美活动中人们产生的美感,一定程度上就是人的感性生命和欲望得以自由地表现和提升的结果。

卢梭美育思想非常强调审美欲望的重要性。卢梭认为,童年状态是天赋的自然状态,社会却使儿童远离这种状态。在!爱弥儿???论教育#一开篇,卢梭就强烈批判使自然万物远离自然状态的人类社会: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他将气候、风雨、季节搞得混乱不清;他残害他的狗、他的马和他的奴仆;他扰乱一切,毁伤一切东西的本来面目;他喜爱丑陋和奇形怪状的东西;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像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像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4]5卢梭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恢复人的天性,永葆自然状态,过自由、独立的生活,而方法就是遵循 自然的教育,即根据儿童成长的阶段性规律,让儿童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和大自然中接受符合不同年龄段的能力的欲望的指导自然而然地成长。比如,幼儿期儿童的成长重在四肢的活动和大脑的发育,卢梭因此反对把孩子裹在襁褓中、限制肢体的自由活动。少年期儿童渴望获得对周围事物形、色、声、味的感性认识,教育就应当充分满足儿童的感官需要而不是理性地灌输和说教。青年期渴望友谊和爱情,教育应当鼓励他们感受、追求纯真的人间情感。

更重要的是,卢梭把欲望分为 自然欲望和 社会欲望。所谓自然欲望,就是自然赋予个体生命特定阶段的自由发展的需要,是限制在儿童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需要。而社会欲望却是成人和社会在培养孩子过程中给予孩子的超过其能力的愿望。自然欲望的满足使人成为强者,社会欲望的追求却

?34?

使人痛苦。 我们的痛苦正是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称。一个有感觉的人在他的能力扩大了他的愿望的时候,就将成为一个绝对痛苦的人了。[4]74 社会使人变得更柔弱了,其原因不仅是由于它剥夺了一个人运用自己力量的权利,而且还特别由于它使人的力量不够他自己的需要。[4]81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刺激孩子的需要,使他们变得柔弱, 说来也真是奇怪,自从人们承担了培养孩子的事情以来,除了拿竞争、嫉妒、猜忌、虚荣、贪婪和怯弱,拿各种各样在身体还没有长定以前就能把人的心灵完全败坏的最危险和最易于刺激的欲念去教育以外,就想不出其他的手段[4]93。为此卢梭大声疾呼: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4]74也就是说,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自然欲望,培养适应这些欲望的能力,让儿童享受这一阶段应有的自由;而不应当人为拔高儿童能力,刺激儿童需要。

追逐社会欲望不仅使个体远离自由状态,也是人类社会整体远离自由状态的根源。卢梭在其著述中反复申明,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5]4。使人身处枷锁的,不是自然欲望,而是社会欲望。科学和艺术不但没有使现代人逃离枷锁,反而成为点缀在枷锁上的花朵,原因就在于科学和艺术催生的日益强大的生产能力、日益舒适的生活、日臻完美的工艺品和奢侈之风激起了现代人无限的社会欲望,导致现代人精致化的纵欲、腐化的趣味和精神的枯竭、德行的消失,使怀疑、猜忌、恐惧、冷酷、戒备、仇恨与背叛成为煎熬灵魂的永恒主题。[6]164卢梭关于审美欲望的论述长期保持着理论的活力。他对自然欲望的充分肯定曾经是狂飙突进运动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动力之源。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在卢梭 回归自然的召唤下对纯真情感的讴歌。正因为如此,这本小册子在当时不自然的上流社会中产生的影响,如歌德在!诗与真#中所言,就像引爆了一个 大地雷。卢梭对社会欲望的无情批判也深刻地影响了康德。[7]康德把艺术天才视为拥有天生心灵禀赋的人,大自然通过他给艺术制定法规,而这样的天才是不愿长久待在 那间布满虚浮的,为了社交消遣安排的美丽事物的房屋的。[8]144

卢梭关于欲望的论述对于反思当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不无借鉴意义。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指的是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审美欲望得到资本与文化工业的认同、设计和操纵,审美与艺术借助商业与大众电子传媒日益普及化和 民主化,日常生活与艺术的界限日益模糊,人们在一个前所未闻的被美化的世界中拼命追求物质消费带来的欲望满足,体验日常生活的快乐与舒适,并以此作为个体和社会获得解放和自由的标志。由于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主体是利润至上的资本而非自觉追求审美自由的个体,而且被满足的审美欲望大部分是被设计、操纵和强加的社会欲望而非有限、朴实和必需的自然欲望,日常生活审美化实际上只是一处 娱乐至死[9]的陷阱。坚持阶级分析的费瑟斯通认为,表面民主化的商品社会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不平等关系。商品通过象征方式被赋予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标签意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通过商品的购买和使用形成身份区隔的作用。突出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审美品味和判断力的商品设计、购买和使用成为社会等级区分的手段。而不具备这种资本优势的下层消费者在对资本主导的品位追逐中表面上平等地享受着城市公共空间中被过度审美化的每一块街砖,每一柄门把手,实际上不可能摆脱被分等的阶级命运。[10]160-161即使是那些欲望得以暂时满足的新富们也无法逃避无聊与空虚,因为追逐欲望本身就是无聊。历史没有在审美的狂欢中终结,奴役人的枷锁上现在点缀着的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花环。卢梭关于审美欲望的区分提醒我们,有限的自然欲望的满足是审美自由的源泉,追逐无限的社会欲望只能自陷枷锁。美育肯定并倡导的只能是接受自然欲望的引导,不加分辨地肯定任何审美欲望只能使美育误入歧途。

二、审美情趣:自然美与人工美

审美情趣包括审美兴趣和审美情感,是属于心理层次上的审美追求。与出自本能的审美欲望不同,审美兴趣是审美欲望的升华,是主体对符合自己内在审美标准的对象的主动发现和选择;审美情感是主体对心灵自由活动和因这种活动而引起的心理愉快的热切追求。和审美欲望相比,审美兴趣和审美情感具有明显的社会文化特征,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表现。

卢梭美育思想中美育主体的审美情趣集中表现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的主动追求。 回到大自然中去!卢梭作品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在发出这一召唤。住简朴的房子,经常参加田间劳动,农闲时和朋友一块儿出去打猎%%尽量地接近自然,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官的舒适;尽情欣赏当下季节的美而不打乱自然的秩序。 正月间,在壁炉架上摆满了人工培养的绿色植物和暗淡而没有香味的花,这不仅没有把冬天装扮起来,反而剥夺了春天的美;这等于是不让自己到森林中去寻

?

35

?

找那初开的紫罗兰,不让自己去窥看那胚芽的生长,不让自己欢天喜地地喊道:&世人啊,你们不要灰心,大自然还活着咧!?[4]511

崇尚自然之美和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卢梭及其作品中的人物们会鄙弃一切人工之物。在!论科学与艺术#中,卢梭指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不但无助于敦风化俗,反而会使个体失去德行,使民族失去辉煌,使国家濒于灭亡。[6]164而爱弥尔之所以拒绝人工之美,是因为人工之美的标准掌握在支配我们的艺术家、大人物和大富翁手中,而支配这些人的是利益和虚荣。追逐人工之美是虚荣心的表现,是没有独立的人格的标志,是造成大痛苦的根源,是使人远离自然状态的主要原因。 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是存在在大自然中的。[4]502未经人工改造的自然之所以是美的,正因为它们保持了自己的自然状态,而人在对这些事物的审美过程中,可以直观到自身的自然状态即自由。

对大自然和符合自然的生活方式的热爱会培养起一种 感性与理性统一的情感[4]524,而听从这一情感的支配而生活,是上帝赋予人的智慧。坚持自然神论的卢梭认为,宇宙万物是如此和谐,以至于不设想有一种智慧在安排就无法想象。在这个因智慧的存在而有序运转的整体中,人是唯一被赋予认识智慧运用智慧的自由的动物。我们本应为被赋予这样光荣的地位而感恩,并努力弘扬这种智慧,但是对自由的滥用却使人类陷入混乱,从而觉得不自由,这已经违背上帝赋予我们自由的宗旨。 上帝使人自由,以便使人通过选择而为善弃恶。上帝使人能正确地利用他赋予人的才能而做出这样的选择。[4]401为善弃恶!上帝以良心的名义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呼唤着。良心是灵魂的声音,欲念是肉体的声音。而任何一个幸福的人之所以幸福,正是因为他听从良心的指引,享受到了真正的自由。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使个体获得自由,而这样的个体在对待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时必然强调真诚、平等、奉献等情感伦理价值。!爱弥儿???论教育#和!新爱洛伊丝#中爱弥儿与朱莉对待爱情和友谊的态度就是建立在这种朴实而真挚的情感之上的。从对自然美的审美情趣培养到感性与理性统一的情感追求再到平等博爱的伦理诉求,这是卢梭美育使命的自然延伸。

卢梭的审美情趣直接影响了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使得人们对大自然的爱好 在十九世纪初期像巨大的波涛似的席卷了欧洲[11]41,也使浪漫主义艺术家们对自然、朴实、纯真的情感的追求蔚然成风。康德美学思想深受卢梭影响,极力强调艺术天才的 朴素单纯的鉴赏趣味与自由和谐的情感。 对于自然的美具有一个直接的兴趣(不单具有评定它的鉴赏力)时是一个良善灵魂的标志,并且,假使这种兴趣是习惯性的,它至少表示一种有利于道德情绪的心意情调,如果这兴趣乐于和自然的静观相结合着。 如果一个曾经充分具备着鉴赏力,能够以极大的正确性和精致来评定美术作品的人,他愿意离开那间布满虚浮的,为了社交消遣安排的美丽事物的房屋而转向大自然的美,以便在这里,在永远发展不尽的思想的络绎中,见到精神的极大的欢快,我们会以高度的尊敬来看待他的这一选择,并且肯定他的内心具有一美丽的灵魂。[8]143-144康德认为审美自由是知性向理性过渡的关键,而审美自由正来自于对自然和以自然为准则的艺术的无利害性的情趣。卢梭与康德关于审美无功利性的论述,可以说奠定了西方整个古典美学的基础。

卢梭关于审美情趣的论述对审视与批判当下物质主义的审美趣味和后情感主义极富借鉴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消费主义为标志的后现代文化思潮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全方位浸染已是既定事实。以技术?工具理性和消费至上原则构成的文化工业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转型社会如鱼得水。它们通过模仿、复制或虚拟传统经典艺术而造出的大量去深度的物态审美客体和平面影像,堆砌成一种所谓消费主义的文化。这种文化强调在物质消费和身体快适中而非在大自然中获得审美愉悦。英国社会学者梅斯特罗维奇在其!后情感社会#一书中指出,在物质主义的审美情趣支配下,社会的情感形态必然要从情感主义向后情感主义转向。所谓 后情感主义就是 一种情感操纵,是指情感被自我和他者操纵成为柔和的、机械性的、大量生产的然而又是压抑性的快适伦理。[12] 快适伦理凸现出后情感社会的日常生活的伦理状况???追求的不再是美、本真、纯粹等情感主义时代的 伦理,而是强调日常生活的快乐与舒适,即使是虚拟和包装的情感,只要快适就好。后情感社会的审美主体看似在享受身体的快适,实际上正在受到控制和摧残。工具理性和消费至上的文化工业把本真、自然的传统情感变成了虚幻、可替代、可交易的 游戏,让男女之间的交流从传统的情感交流变成一种纯粹的 身体交流,让积淀了厚重的生活内涵的爱变成 一次性消费品。人们在消费文化培养起来的审美情趣中忘记了本真,忘记了社会责任,忘记了身处 牢笼的现实。针对现代社会的这一发展趋势,包括法兰克福学派在内的许多思想家重新思考自然美的价值。阿多尔诺就认为,被(卢梭)康德开启的关于自然美的论述之所以被谢林、席勒和黑格尔这样的熟知康德

?36?

的人忽视,就在于启蒙工具理性的日益膨胀使得自然成为人类控制和改造的而非崇尚的对象。征服了外在自然之后,这种过分膨胀的理性现在开始控制人的内在自然。启蒙工具理性的主要特征是同一性思维,这种思维能够把握的只是 再造性的事物而非在直接经验中的原本的事物。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工美是同一性思维把握到的现实假象,而自然美却是同一性思维无法认识和控制的真实现实。对自然美的审美是现代人对抗工具理性,走出启蒙的悖谬,重返自我的重要途径。[13]卢梭思想在此再一次显示出它的先知价值:对人工之物的审美追求不可能实现人和社会的自由,只有热爱自然之美的人才会主动走出消费狂欢的队伍,追求个体生存的真正意义和本真的、实在的、没有伪饰的情感关系,关注社会的进步与解放。

三、审美理想:人与自然的统一

审美理想是精神层次的审美追求,是美育主体审美需要的最高表现形态。和审美欲望与审美情趣相比,审美理想是美育主体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的,用以指引自己实践方向的关于美的理想形象。

卢梭的审美理想可以概括为人与自然的统一。所谓人与自然的统一,就是说,人来自于自然,生活在自然之中,人本身就是自然的造物,自然不仅在人的身外,也在人的身内;人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有着先天的亲和性,人须臾不能离开自然。这是作为个体的、感性的和受动性的人来说的。而人作为自然的最高造物,和其他自然的主要区别在于他是有意识的理性存在物。一般动物的生命是与自然直接同一的,自然对人来说是可以被认识、改造的对象;因此人与自然的统一,既是指人能遵循自然的规律,全面地感受自然,享受丰富的感性生活,又能自由地理解和思考自然,拥有深邃的理性空间;既能领受自然丰富的馈赠,又能发展自己的个性,通过对自然的创造为自己营造一片独特的天地。这是作为类的、理性的和主动性的人来说的。但是,正是在群类性、理性和主动性的驱动下,人渐渐疏离了个体性、感性和受动性,从而疏离了自然,开始了人与自然分裂的痛苦历程。于是,人与自然的统一,这个本属于意识中的逻辑起点,成了意识中的历史的终点。但是走向这个终点,靠的仍然只能是群类性、理性和主动性。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论教育#等书中就详细地论述了这些观点。

卢梭的 自然状态就是这样的一个逻辑起点和历史终点。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自然状态。自然状态首先是社会状态之前的自由状态而非霍布斯所谓的战争状态。因为卢梭认为,人性是善良的。人有两种本性,第一种本性即自爱使人去寻求基本的生存资料以满足最简单的需要,第二种本性即同情使人不会去伤害同类和虐待兽类。这两种本性尤其是第二种决定了自然人不可能陷入与他人的战争状态。其次,自然状态中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同一的。卢梭认为,在社会之先,自然人是在理性之先的。[14]66由于缺乏理性,自然人就生活在当下的感受中;由于他只按照简单的需要向自然索取,而自然这时也能轻易地满足他的需求,自然人也没把自然当作异己的对象。自然人的生活保持着封闭的完整性。也正因为如此,自然状态中的人是自由的,却不能意识到自由。再次,自然状态中人与兽的关键区别是人的自我完善能力。处于社会和理性之先的自然人毕竟不是动物。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在野兽的活动中,大自然是唯一的施动者;而人却能以自由施动者的身份参与他自己的活动。自然人的精神上的自由表现为 自我完善化能力,这种能力借助于环境渐渐开发出人的其他一切能力。 正是这种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使人脱离了原本可以安宁淳朴过日子的原始状态;正是这种能力,千百年来启迪了人的智慧,也引发了人的谬误,萌生了人的善恶,最终使人成为他自己和大自然的暴君。[14]82最后,卢梭认为,自然状态的失去是必然的。自然状态中生存资料的相对丰富,自然人基本欲望的轻易被满足会导致人口的巨大增长,这反过来又限制了基本欲望的满足。而火山爆发、洪水泛滥等一系列偶然现象会使自然人被迫去发明创造以适应新的环境,这使得理性在新的环境需要刺激下不断发展和强化。封闭的完整性开始出现裂缝,人类从此脱离原本完美的直接生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外在自然的差别。理性的创造力使原有的简单的需要更轻易地实现,也逐渐满足相对奢侈的欲望。人开始陶醉在自己的力量之中,虚荣心和骄傲心出现了。作为整体,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优越于其他兽类;作为个体,人开始追求超越简单需求的更多、更大、更高的欲望,并 依照对所需一切东西合理拥有的权利,狂妄地以整个宇宙的统治者自居[14]94。人类从此开始了征服自然,奴役同类的社会状态。卢梭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诉求。自然状态的人是自由的,但却意识不到自由。只有身处枷锁之中,失去自由因而倍感自由可贵的社会人才去主动追求自由。追求自由,重返自然状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文明大厦应该建立在自然状态的基石

?

37

?

上。建立在真正契约基础上的现代民主社会就是接近自然状态的理想社会,而实现这一理想的公民必须是有着深刻的自然状态的审美体验,并自觉追求这种状态的人。

卢梭关于人与自然统一的审美理想论述有着长期的影响力。恩格斯就曾经指出这一思想对马克思!资本论#写作的影响,而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类理想社会的观点也可以说深受卢梭启迪。他指出,理想社会是 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15]75。而恩格斯自己关于人类社会的两次提升的论述,同样是以人与自然的统一为逻辑的起点和历史的终点。

卢梭的审美理想对于反思美育的本质有着重要的价值。随着现代人主体性的日益张扬,美育原本的目标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被置换为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即艺术的超越性问题。[16]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艺术应当模仿自然。而模仿自然需要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激情。随着现代人自我意识的加强,艺术创作中主体的知识、技能和激情越来越受到关注,对自然的模仿却逐渐被抛弃。艺术逐渐成为表现自我对世界的认知能力、改造能力和对现实生活的超越精神的载体。美学在这种时代精神影响下就成为艺术哲学,而美育自然就是艺术教育。谢林的!艺术哲学#和席勒的!美育书简#是美学与美育这一现代精神的代表。针对美学和美育对艺术的过分强调,不少思想家有过尖锐的批判。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指出席勒美育思想的本质是 审美救世论神话。[17]215主张 非同一性思维的阿多尔诺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面对现实异化、沉沦、机械、碎片式的生活,席勒把艺术视为完整有机体的审美世界,并认为实现人的自由与和谐的唯一道路就是这条走向审美世界之路。艺术这种同一性思维和现代科技一样只强调了主体的建构而拒绝对自然的拟态,实际上不但加深了对自然的控制和毁坏,更加深了对现代人的压迫。[18]可以说,主张超越精神的艺术教育忽视了对人与自然统一的必然性的思索。美育的独特性在于始终把感性与理性,人与自然的统一这一人的生存问题作为自己的基本问题。艺术固然比其他精神生产更集中地体现了人的审美需要,但并不意味着包括了人的全部审美需要。尤其面对不完善的政治、宗教、道德现实,艺术强调的是对真与善的理想的超越而非对美的追求。并且,如果艺术的超越不能和人与自然的统一融为一体,艺术就不能承担起由必然到自由的中介的使命,超越本身也就毫无意义可言。恩格斯的人类社会提升理论指出,人类社会的第一次提升是使自然文化化,同时伴随着异化;第二次提升是文化自然化即重返自然,亲近自然生命,回归自然性情,调整第一次提升过程中文化对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的异化态度。[19]275美育作为艺术教育在对抗内在自然异化的过程中曾经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但一味强调主体的构建而拒绝亲近自然却使美育在外在自然异化的严峻现实面前无所作为。卢梭的审美理想及受其启发更加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统一是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统一的前提,也是目标。美育的最高理想是包含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统一的人与自然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三联书

店,2006.

[2] 王旭晓.美学通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 卢梭.爱弥儿???论教育[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1994.

[5] 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 李瑜青.卢梭哲理美文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7] 卡西尔.卢梭康德歌德[M].刘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

[8] 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M].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1996.

[9] 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4.

[10]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

出版社,2000.

[11]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四分册[M].徐式谷等译.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12]转引自王一川.从情感主义到后情感主义[J].文艺争鸣,2004

(1).

[13]T.W.Adorno.A est hetic Th eory[M].T ran sl ated by C.Lenh art.Lon

don,Boston&M el b ourne:Routl edge&K egan Pau,l1984. [14]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高煜译.桂林: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2.

[1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

出版社,1983.

[16]阎国忠.人与自然的统一???关于美学基本问题[J].浙江师

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17]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志等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1992.

[18]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M].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

社,1993.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 周军伟)

?38?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 第十四章章单元测试

第十四章章单元测试 ?名称艺术与审美 ?对应章节第十四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5-11-26 23:59 ?题目数5 ?迟交处理允许迟交 ?说明: ?评语: 100 ?第1部分 ?总题数:5 ? 1 【单选题】(20分) 下列对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解哪一种不正确? A. 唐代画家张璪的这八个字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的命题; B. “造化”即生生不息的万物一体的世界,亦即中国美学说的“自然”; C. “心源”是说“心”为照亮万法之源。这个“心”,是非实体性的、生动活泼的“心”; D.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造化”与“心源”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统一(认识论意义上的统一)。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20分 2 【单选题】(20分) 以下说法哪一项不妥当?

A. 中国美学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而不同地域的老百姓具有不同的美感世界,其生活体现出不同的美感特征; B. 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中迥异于文人、艺术家的优雅、精致的美感世界,在普通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营造美的氛围,追求心灵的愉悦; C. 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这种氛围—方面引发生理性的快感,另一方面也引发精神性的愉悦; D. 中国古人不仅重视视觉的审美和听觉的审美,而且也重视嗅觉的审美、味觉的审美、肤觉的审美,他们的美感世界往往是多种感觉器官的美感的交会生发。 正确 在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这种审美追求中,有一些文人、艺术家起了引领的作用。 查看答案解析 ? ?20分 3 【多选题】(20分) 关于中华美学精神的问题,以下哪些说法正确? A. 中国美学在审美活动中重视人心灵的创造作用; B. 中国老百姓在普通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都着意去营造一种美的氛围,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体现; C.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是一个生命世界,人们观赏大自然,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D.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第十四章章单元测试

第十四章章单元测试 名称艺术与审美 对应章节第十四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2015-11-26 23:59 题目数5 迟交处理允许迟交 说明: 评语: 100 第1 部分 总题数:5 1 【单选题】(20 分) 下列对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解哪一种不正确? A. 唐代画家张璪的这八个字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的命题; B. “造化”即生生不息的万物一体的世界,亦即中国美学说的“自然”; C. “心源”是说“心”为照亮万法之源。这个“心”,是非实体性的、生动活泼的“心”; D.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造化”与“心源”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统一(认识论意义上的统一)。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20 分 2 【单选题】(20 分) 以下说法哪一项不妥当?

A. 中国美学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而不同地域的老百姓具有不同的美感世界,其生活体现出不同的美感特征; B. 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中迥异于文人、艺术家的优雅、精致的美感世界,在普通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营造美的氛围,追求心灵的愉悦; C. 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这种氛围—方面引发生理性的快感,另一方面也引发精神性的愉悦; D. 中国古人不仅重视视觉的审美和听觉的审美,而且也重视嗅觉的审美、味觉的审美、肤觉的审美,他们的美感世界往往是多种感觉器官的美感的交会生发。 正确 在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这种审美追求中,有一些文人、艺术家起了引领的作用。 查看答案解析 20 分 3 【多选题】(20 分) 关于中华美学精神的问题,以下哪些说法正确? A. 中国美学在审美活动中重视人心灵的创造作用; B. 中国老百姓在普通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都着意去营造一种美的氛围,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体现; C.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是一个生命世界,人们观赏大自然,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D.

2016年艺术与审美期末考试答案

注:1题目的选项有所变动 2改卷为80分的试卷 3单选 2、4、20、33 不确定 多选2、11、17 不确定 1A 【单选题】(2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B.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C.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D.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2D 【单选题】(2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B.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C.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3A 【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人的精神境界的内在心理状态表现? A. 胸次

胸襟 C. 怀抱 D. 格局 4D 【单选题】(2分)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其中最核心的启示是? A. 只有多学科教育背景的研究团队才能研发出畅销的产品; B. 最简洁的产品设计才是最好的产品设计。 C. 商品必须有醒目的设计风格,否则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D. 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 5D 【单选题】(2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A. 阿瑟·丹托 B. 克莱夫·贝尔 C. 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D. 恩斯特·贡布里希 6A 【单选题】(2分) 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 A. 逸格、神格、妙格、能格 B. 能格、妙格、神格、逸格 C. 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D. 神格、能格、逸格、妙格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单元测试答案精简版优选资料

1 【单选题】(2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正确答案是:D 查看答案解析 2 【单选题】(2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B.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C.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正确答案是:C 查看答案解析 3 【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人的精神境界的内在心理状态表现? A. 胸次 B. 格局 C. 胸襟 D. 怀抱 正确答案是:B 查看答案解析 4 【单选题】(2分)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其中最核心的启示是? A. 商品必须有醒目的设计风格,否则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B. 只有多学科教育背景的研究团队才能研发出畅销的产品; C. 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 D. 最简洁的产品设计才是最好的产品设计。 正确答案是:C 查看答案解析 5 【单选题】(2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一节艺术真实 一、认识与艺术真实 文学作为认识活动 二、艺术真实的基本特征 主观性 内蕴性 假定性 诗艺性 《西游记》 唐僧(现实形象)与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神仙、妖魔(非现实形象)的结合 ?使艺术真实 ?成为艺术技巧创造的 ?真实,即诗艺的真实。 三、艺术概括 艺术概括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普遍性的艺术形象。《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普鲁斯特通过自己的感觉表现客体世界的《追忆似水年华》 ?巴尔扎克表现人类社会生活的活生生的横断面的《人间喜剧》 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 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 坚持艺术概括原则,反对“类型化”与“自然主义”的文学主张。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第二节情感评价 一、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认识与情感 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属性 二、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诗意的裁判”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的内涵 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人文关怀

人文与历史 第三节形式创造 一、文学与艺术形式 钱谷融 我们接触到一篇作品的形式,自然也就接触到了它的内容,而我们要知道一篇作品的全盘内容,也非接受它的整个形式不可。 ——钱谷融:《形式与内容》 二、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黑格尔 内容和完全适合内容的形式达到独立完整的统一,因而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就是艺术的中心。 ——黑格尔:《美学》 三、形式美问题 “有意味的形式”理论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 思考问题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2.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3.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一段话作出评述: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鲁迅语) 4.怎样理解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5.阐明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诠释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 6.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对文学作品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 7.为什么说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8.阐释“内容形式化”“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9.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10.有人说文学作品是不可转译的(包括各民族语言及古今文之间),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慕课艺术与审美章节测试题答案

绪章人生境界与加强审美教育 1【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单选题】(20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A.冯友兰——“乐道”; B.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D.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单选题】(20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B.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4【多选题】(20分) 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A.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 B.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D.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宋词的美学特质

宋词的美学特质 词学极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当于体格、伸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以浑成之一境为学人必赴之程境,更有进而浑成者,要非蜡而至,此关系力学者。神致由性灵出,即体格之美,积发而清晖芬气而不掩者也。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盲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三座并峙的高峰。宋词,就其规模和影响来说,虽不及唐诗,但其价值却不在唐诗之下。说“不及”,也正如余平伯先生所言;“按其本质来讲,并不曾得到它应有的发展。”我们认为,在文学领域的更新浪潮重,人们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是希求用一种最佳的审视角度,来寻觅一种最美的文学样式,以反映他们的精神状态。众所周知,唐代是诗国,但是到了宋代,人们并没有积极地弘扬唐代遗凤,而是更多地选用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来表达他们地情感,使词在本朝代蔚然大观,成为一代代表文学,能与唐诗相提并论,这肯定有宋代文人特定的审美观念的原因。不仅如此,这里面也肯定有某种历史的契机,历史的需要和某种历史的必然性因素在内,因此,也就不乏其美的价值存在。这就要求我们传统的观念,透过现像看本质,比较全面的看待宋词。 现就宋词的美学特质谈几点看法。 一、词的雅俗之美 词应时代的需要,跻身于文学的“大雅之堂”,首先反映文人活跃的思想心态为特色,优于诗而显示它独有的美学特质。 宋词雅俗之辨, 很大程度上导源于对柳永俗词的鄙薄。柳永由于长期混迹于青楼妓 馆, 与乐工伶女为伍, 以“淫艳猥亵不可闻之语”, 配合歌妓声吻, 用长调慢词的形式, 细腻地描摹男女之间花前月下的种种隐情, 展露风流才子的潇洒和青楼歌妓的娇媚。非但如此, 其词“ 从俗, 天下咏之, 遂传禁中。但柳永的词为何会有这般轰动的效应呢? 原因就在于柳词的通俗、好听。柳永作词,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他很清楚,他的词通过

艺术与审美智慧树答案

艺术与审美智慧树答案 1、问题:芭蕾舞从肢体层面的几个质量元素是什么? A:长稳直立 B:开绷直正 C:飘长稳开 D:轻长准稳 2、问题:芭蕾舞从身体层面的几个质量元素是什么? A:开绷直正 B:轻长准稳 C:长稳直立 D:飘长稳开 3、、问题:芭蕾舞的两个最基础的训练动作是什么? A:Plie Tendu B:Passe Coupe C:Coupe Plie D:Tendu Passe

4.问题:举一个芭蕾术语动作相似,但是一个是位置一个是动作的例子。A:Passe vs Cou-de-pied B:Passe vs Retire C:Cou-de-pied vs Retire D:Coupe vs Passe 5、问题:古希腊雕塑原作大多已毁损或轶失,不过后世的复制品多少弥补了这一缺憾。最重要的复制品主要来自: A:古埃及 B:古罗马 C:中国 D:伊朗 6、问题:“尼多斯的阿弗洛狄忒”这一雕像体现了古典美的标准,吻合: A:理性压倒感性的原则 B:巴洛克艺术的特点 C:黄金分割比 D:多样复杂的统一的原则

7、问题:古希腊艺术中的神的形象令人着迷,因为 A:它们与人的形象判若云泥 B:它们与人的形象没有关系 C:它们与人的形象完全一致 D:它们与人的形象大同小异 8、问题:不少品牌借助古希腊文化资源提升其知名度,其中有A:毕加索 B:菲亚特 C:丰田 D:辉腾 10、问题:“帕里斯的判断”与以下哪场战争有关: A:伯罗奔尼撒战争 B:希波战争 C:特洛伊之战 D:温泉关战役

见面课:从似与不似之间看中国画的欣赏 11、问题:在本次见面课中,老师区分了几种绘画? A:四种 B:五种 C:六种 D:七种 12、问题:在本次见面课中,老师提到谁提出了“看作”(seeing-as)理论? A:贡布里希 B:沃尔海姆 C:波德罗 D:苏轼 13、问题:在本次见面课中,老师提到谁提出了“看出”(seeing-in)理论? A:贡布里希 B:沃尔海姆 C:波德罗 D:苏轼

智慧树-12艺术与审美期末测试

1、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3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4、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B.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5、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经济的头脑; B.技术的眼光; C.文化的头脑; D.美学的眼光。 1、《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C.恩斯特·贡布里希 2 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 C.艺术呈现客观精神 3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 D.逸格、神格、妙格、能格 4中国历史上的道艺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B.艺术为道之文 5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形式为艺术的根本 6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D.艺术表达人的心灵 7 中国历史上的艺术感兴论是在下列时期成为普遍性的艺术观念的 B.魏晋至唐代 8在艺术定义问题上,西方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 A.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艺术可定义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全章节答案

艺术与审美绪论章单元测试 1 【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 【单选题】(20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A.冯友兰——“乐道”; B.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D.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 【单选题】(20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B.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4 【多选题】(20分) 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A.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 【B.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 C.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D.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5 【多选题】(20分) 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

苏轼咏物词的审美追求

苏轼咏物词的审美追求 闫凤春 (巴盟电大分校,内蒙古临河016000) [摘 要]苏轼是宋代咏物词的奠基者。他的咏物词具有咏赞物性,传递情趣;物之异化,传达情 致;“物”为所用,情结全章;“物”境朦胧,含蓄托情等特别的审美特征,使人们在品评、激赏中得到美的享受。 [关键词]苏轼  咏物词 审美特征 审美追求 苏轼作词很注意文学本身的美学价值。他的咏 物词尤其表现出很高的审美追求,思想性和艺术造诣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说“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与心者,该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亦。”他强调创作的审美追求应该认真观察,研究描写对象,清清楚楚掌握它的特征,同时有熟练的艺术技巧,写作时才能够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咏赞物性,传递情趣 通过对物态进行刻画描写,咏赞物性,传递词人的审美情趣。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报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本词采用以人观物为视角,人与物分离的写法。上片以热闹的气氛来渲染早梅所显示的姿态、风韵。岁暮风寒,百花尚无消息,只有梅花缀树,葳蕤如玉。在冰雪中熬了一冬的寒雀,值此梅花盛开之际,得知大地即将回春,自有无限喜悦之意。“寒雀满疏篱,争报寒柯看玉蕤”生动地描绘了寒雀对物候变化的敏感。顾随先生曰“……‘满’字、‘看’,颊上三毫,一何其清幽高寒,一何其湛妙圆寂耶?”“一首《南乡 子》,高处、妙处,只此开端二语”(顾随文《东坡词 说》)。而东坡词之妙并不止这些。“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进一步从寒雀早梅引出赏梅之人,客来花下,寒雀惊飞,此原本无足怪,妙在雀亦多情,迷花恋枝,竟至客来花下,尚未觉察,直 至客人坐定酌酒,方始觉之,而惊飞之际,才不慎踏散芳英,则雀之爱花、迷花已尽述,故花之美艳绝伦及客为花之所陶醉俱明。散落之芳英,恰恰落在酒杯中,平添无穷雅兴。可见雀之于梅,在此词中实有相得益彰之妙。下片写高人雅士在梅园举行的问酒之宴,衬托出梅花的风流高格之调。而“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重新归结到梅,但寒梅玉蕤,已为满枝青梅所取代。咏梅花而兼及梅子,似属出格,但细察作者本意深可爱赏,诉之味觉形象,读来令人感到新颖可心!词中没有正面描写梅花的姿态、神韵与品格,而是采用了侧面烘托的办法加以表现。侧重物态的刻画描摹,全词不句句粘住在梅花上但对物性咏赞无尽,表达出高雅的情致和情趣。 将物异化,若即若离,传达情致 苏轼开创了咏物的“离和”之法。将物异化,忽而为物,忽而为人,离和不定。成为宋代咏物词独特的表现手法。以《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扬花词》为代表,作者从虚处着笔,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 “直是言情,非复赋物,”(沈廉《填词杂说》、魏庆之 《诗人玉屑》 )有此二端,使通篇不胜幽怨缠绵,又空灵飞动。咏物而“不滞于物”,驰骋想象,将抽象的“有思”的扬花,化作具体有生命的春日思妇的形象。“梦随”数句妙笔天成,既摄思妇之神,又摄扬花之魂,二者“不即不离”之间。又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但苏轼写来倍觉缠绵衰怨而又轻灵飞动,描绘扬花那种随风飘动、欲起旋落,垂垂欲下、似去又还之状生动真切。与首句“似花还是非花”遥相呼应,此境中心领神会。以下“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无理有情,籍以表达一种浓郁的惜花之 — 4—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4年第1期(总第59期)

2016年版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单元测试答案

目录 绪论章单元测试 (2) 第二章章单元测试绘画 (7) 第三章单元测试雕塑 (9) 第四章章单元测试建筑 (11) 第五章单元测试设计 (13) 第六章书法 (14) 第七章章单元测试音乐 (16) 第八章章单元测试舞蹈 (17) 第九章章单元测试戏剧 (19) 第十章章单元测试电影 (21) 第十一章章单元测试摄影 (22) 第十二章章单元测试宗教 (23) 第十三章美育 (24) 第十四章章单元测试中华美学精神 (26)

绪论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单选题】(20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A.冯友兰——“乐道”; B.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D.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单选题】(20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B.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4【多选题】(20分)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A.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 B.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D.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5【多选题】(20分)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经济的头脑; B.技术的眼光; C.文化的头脑; D.美学的眼光。

艺术与审美练习题-智慧树选修课

艺术与审美练习题 1.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A.克莱夫·贝尔 B.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C.恩斯特·贡布里希 D.阿瑟·丹托 正确C 2. 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 A.艺术表现主观理想 B.艺术表达个体情感 C.艺术呈现客观精神 D.艺术传达主体想象 正确:C 3.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 A.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B.神格、能格、逸格、妙格 C.能格、妙格、神格、逸格 D.逸格、神格、妙格、能格 正确D 4.中国历史上的道艺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艺术为道之本

B.艺术为道之文 C.艺术为道之根 D.艺术为道之心 正确:B 5.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形式为艺术的根本 B.形式表达思想 C.形式从属于内容 D.形式是思想的结果 正确:A 6.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艺术为宇宙的心声 B.艺术反映大自然的真相 C.艺术描摹客观精神 D.艺术表达人的心灵 正确D 7.中国历史上的艺术感兴论是在下列时期成为普遍性的艺术观念的? A.先秦两汉时期 B.魏晋至唐代 C.宋元之际

D.明清之际 正确:B 8.在艺术定义问题上,西方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 A.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艺术可定义 B.艺术不可定义——艺术可定义——艺术的定义 C.艺术可定义——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 D.艺术是形式——艺术是模仿——艺术是理念正确:A 9.以下符合艺术表现论原理的表述有: A.艺术是生活的本质的再现 B.艺术表现想象力 C.艺术表现自由的感觉 D.艺术表现情感 E.优秀艺术品总是天才的创造 正确:B,C,D,E 10.以下符合艺术余兴层中余兴的意思的词语有: A.余论 B.余味 C.余音 D.余意 E.余韵

慕课艺术与审美章节测试题答案

慕课艺术与审美章节测试题答案

绪章人生境界与加强审美教育 1【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单选题】(20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A.冯友兰——“乐道”; B.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D.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单选题】(20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B.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4【多选题】(20分) 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A.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 B.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D.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5【多选题】(20分) 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经济的头脑; B.技术的眼光; C.文化的头脑; D.美学的眼光。

智慧树知到《艺术与审美》2019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答案: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答案: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3、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答案: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4、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答案: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5、 20 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 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 官员要有: 答案:经济的头脑;、技术的眼光;、文化的头脑;、美学的眼光。 第2章单元测试 1、《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答案:恩斯特·贡布里希 2、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 答案:艺术呈现客观精神 3、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 答案:逸格、神格、妙格、能格 4、中国历史上的道艺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答案:艺术为道之文

5、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答案:形式为艺术的根本 6、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答案:艺术表达人的心灵 7、中国历史上的艺术感兴论是在下列时期成为普遍性的艺术观念的? 答案:魏晋至唐代 8、在艺术定义问题上,西方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 答案: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艺术可定义 9、以下符合艺术表现论原理的表述有:()。 答案:艺术表现想象力、艺术表现自由的感觉、艺术表现情感、优秀艺术品总是天才的创造10、以下符合艺术余兴层中余兴的意思的词语有:() 答案:余味、余音、余意、余韵 第3章单元测试 1、“春蚕吐丝”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答案:顾恺之 2、”曹衣出水”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答案:曹仲达 3、”屈铁盘丝”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答案:尉迟乙僧 4、“吴带当风”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答案:吴道子 5、“锥画沙”是一种什么样的用笔技法?

宋词中形容词的审美作用探析

宋词中形容词的审美作用探析 [摘要]:宋词之所以呈现出幽微、淡雅、感伤的美学风格,与其中的意象组合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将通过微观地分析宋词中组合意象所常用的一些形容词对宋词意象及意境形成的作用,来进一步分析宋词的语言与审美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宋词;形容词;意象;审美 语言作为文学的载体,正如爱德华?萨丕尔所说:“对我们来说,语言不只是思想交流的系统而已。它是一件看不见的外衣,披挂在我们的精神上,预先决定了精神的一切符号表达的形式”,①是研究文学不能忽视的对象,它对文学的思想风貌和美学精神都具有决定作用。诗歌(包括宋词)作为一种语言艺术高度凝练的文学体裁,对语言的依赖性更加突出,因此研究诗歌语言是研究诗歌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选取了在宋词研究中较少有人涉及的形容词作为切入点,分析它与宋词意象审美和意境审美之间的关系,重点通过形容词在塑造意象、营造意境方面的功用来看其与宋词审美的关系。 一、“浅淡”形容词与幽微的审美文化 在现代汉语中按照词汇功能、形态和意义的不同对词进行了词类的划分,把“表示性质、状态等”“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且“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不带宾语”②的词叫做形容词。本文所选取的分析对象——宋词中的形容词,由于在特殊的诗歌语言中,所以主要依据形容词表程度性的语义特征,而较少或不考虑其在句法中的功能意义。 通过对(清)朱孝臧先生选编的《宋词三百首》③进行分析,选出了在三百首经典宋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16个形容词,并对其词义进行了初步解析,见下表: 形容词频次释义形容词频次释义 小30 与“大”相对,不及比较 的对象浅17 与“深”对;感情不深厚; 颜色淡;时间短 寒29 与“署”对,冷;害怕, 畏惧;贫困 细14 与“粗”对;细微,细小 幽28 深远、僻静;隐蔽的,不 公开的 微12 细小,轻微;精神奥妙 淡26 (颜色)浅;冷淡,不热 心;无关紧要的 孤12 单独,孤单 玉25 比喻像玉一样洁白或美丽瘦10 与“肥、胖”对,(人体) 脂肪少 ①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98页 ②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6页 ③(清)朱孝臧,宋词三百首[M],章忆注析,太原:三晋出版社,2012年,本书所用宋词例子皆来自此 书 1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期末测试

1、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3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4、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B.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 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5、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经济的头脑; B.技术的眼光;

C.文化的头脑; D.美学的眼光。 1、《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C.恩斯特·贡布里希 2 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 C.艺术呈现客观精神 3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 D.逸格、神格、妙格、能格 4中国历史上的道艺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B.艺术为道之文 5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形式为艺术的根本 6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D.艺术表达人的心灵 7 中国历史上的艺术感兴论是在下列时期成为普遍性的艺术观念的? B.魏晋至唐代 8在艺术定义问题上,西方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

艺术与审美期末答案

艺术与审美期末答案

本人学生,亲测96分 1、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3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4、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B.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5、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经济的头脑; B.技术的眼光; C.文化的头脑; D.美学的眼光。 1、《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C.恩斯特·贡布里希 2 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 C.艺术呈现客观精神 3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 D.逸格、神格、妙格、能格 4中国历史上的道艺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B.艺术为道之文 5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形式为艺术的根本

6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D.艺术表达人的心灵 7 中国历史上的艺术感兴论是在下列时期成为普遍性的艺术观念的? B.魏晋至唐代 8在艺术定义问题上,西方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 A.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艺术可定义 9以下符合艺术表现论原理的表述有: B.艺术表现想象力 C.艺术表现自由的感觉 D.艺术表现情感 E.优秀艺术品总是天才的创造 10 以下符合艺术余兴层中余兴的意思的词语有: B.余味 C.余音 D.余意 E.余韵 1 “春蚕吐丝”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A.顾恺之 2 “曹衣出水”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B.曹仲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