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期部编本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3篇
- 格式:pdf
- 大小:10.41 KB
- 文档页数:6
13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3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借助媒体,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课文朗读及配套的动漫,化静止抽象的语言为动态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人物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读代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在教学中,把读落到实处,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阅读。
首先,初读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再求读有所悟、读进文本、读进人物、读进作者,最后达成的状态是读得有感情、有韵味。
例如学习《摔跤》这个片段,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作者对小嘎子的动作描写,如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心理活动描写如“小嘎子抖擞精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感受小嘎子活蹦乱跳、争强好胜和富于心计的特点;通过作者对小胖墩儿的动作描写如“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感受小胖墩儿的沉稳老练、以实力取胜。
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活动是这样展开的: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并正音;学生带着理解读,教师进行初步的朗读指导;学生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画面,感受
人物形象;提炼描写动作、神态的语句读,发现细节描写特点,品读悟法并走进人物心里。
三、细读文本,抓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我让学生仔细分析每一句话,并小组讨论交流。
同学们不仅对动作神态描写有了更深的体会,并且对严监生这一吝啬鬼形象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胖墩和小嘎子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小嘎子顽皮、机敏、富有心计。
生:小胖墩很沉稳,也是个摔跤能手。
师:嗯,他们两个各有特点。
你还有其他收获吗?课文着重抓住了什么进行描写?生:……生:小胖墩和小嘎子比赛摔跤时的动作、神态。
生:抓住细节进行描写。
师:是啊,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个片段,这篇课文选自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只有区区三百多字,却被人们视为细节描写的经典,这是一段怎样神奇的文字啊?(板书课题,读课题,正音“监”,理解“监生”)。
师:片段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严监生呢?(强调临死前,师在临死前下打上点。
)师:设想一下一个人在临死前会想些什么?生:……师:这些都是一般人临死前的想法,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说说你的收获。
师:严监生临死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师板:两茎灯草)师:在古代灯草是用来照明的,它非常地便宜,相当于一盒火柴里一根火柴的价钱,高明的作家善于抓住特殊情景下的最不起眼的事物来刻画人物形象。
二、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原来“两茎灯草”就是严监生临死前的心事,他的表现是怎样的不一般呢,请大家仔细地读课文,划出直接描写严监生的句子。
(生读书画记)师:严监生临死前有哪些不一般的表现?生:……(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3.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摔跤》这一片段,为本单元精读课文,且是起始课,因此《摔跤》不同于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教授时要直接指向表达。
具体到这一课时,教学要从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等的语句中感受嘎子和小胖墩儿的特点。
从而发现、提炼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重点围绕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有了这样纵向、横向的比较,本课教学有了准确定位。
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中,“细读感悟,体会特点”是教学重点,通过抓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圈画字词、谈感受、朗读,从而体会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丰富知识,多尝试、勤反思,努力去做一个不辜负学生、不辜负教育的老师。
【教学反思】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这项习作能力选编课文,《人物描写一组》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是这一组课文中选取的一个片段。
一、读懂教材,找准“精读课文”的教学定位。
作为本单元的精读课文,自然是能充分体现习作能力的典型文章。
一篇普通阅读课文身份变了,那么它所承载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体现出鲜明的“读写结合”特点。
借助经典篇目中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表达的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写作知识所带来的言语妙处。
实现“阅读介入写作,指向写作目标,即以读促写,学会写作本领,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更好地吸取知识。
”二、解读文本,发现“精读课文”的教学特质。
诸多名家以教材为例子,发现其教学价值、语言智慧、表达奥秘。
通过“单元导读提示语”“课后习题”“单元习作要求”三条解读路径进行文本解读,直奔人物外貌描写,关注其表达特色。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唯有聚焦才能实现学生表达力的快速提升。
所以,需要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是高标准的,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高水准的。
倘若驾驭有难度,说明文化底蕴积淀不够。
三、注重取舍,挖掘“精读课文”的教学价值。
传统的阅读教学承担着诸多重任,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素养、写作素养的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等。
13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3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借助媒体,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课文朗读及配套的动漫,化静止抽象的语言为动态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人物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读代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在教学中,把读落到实处,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阅读。
首先,初读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再求读有所悟、读进文本、读进人物、读进作者,最后达成的状态是读得有感情、有韵味。
例如学习《摔跤》这个片段,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作者对小嘎子的动作描写,如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心理活动描写如“小嘎子抖擞精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感受小嘎子活蹦乱跳、争强好胜和富于心计的特点;通过作者对小胖墩儿的动作描写如“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感受小胖墩儿的沉稳老练、以实力取胜。
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活动是这样展开的: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并正音;学生带着理解读,教师进行初步的朗读指导;学生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画面,
感受人物形象;提炼描写动作、神态的语句读,发现细节描写特点,品读悟法并走进人物心里。
三、细读文本,抓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我让学生仔细分析每一句话,并小组讨论交流。
同学们不仅对动作神态描写有了更深的体会,并且对严监生这一吝啬鬼形象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13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3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借助媒体,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课文朗读及配套的动漫,化静止抽象的语言为动态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人物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读代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在教学中,把读落到实处,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阅读。
首先,初读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再求读有所悟、读进文本、读进人物、读进作者,最后达成的状态是读得有感情、有韵味。
例如学习《摔跤》这个片段,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作者对小嘎子的动作描写,如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心理活动描写如“小嘎子抖擞精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感受小嘎子活蹦乱跳、争强好胜和富于心计的特点;通过作者对小胖墩儿的动作描写如“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感受小胖墩儿的沉稳老练、以实力取胜。
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活动是这样展开的: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并正音;学生带着理解读,教师进行初步的朗读指导;学生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画面,
感受人物形象;提炼描写动作、神态的语句读,发现细节描写特点,品读悟法并走进人物心里。
三、细读文本,抓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我让学生仔细分析每一句话,并小组讨论交流。
同学们不仅对动作神态描写有了更深的体会,并且对严监生这一吝啬鬼形象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人物描写一组》是由三个各自独立的选段构成的一篇课文,学生对于描写人物的文章已经有所接触,所以在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时,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充分发言,说出各自的想法。
但是大部分同学没有看过《骆驼祥子》和《儒林外史》的原著,《小兵张嘎》有部分同学看过影视作品,在没有充分了解原著的基础上,单单只看选段,难免会对人物形象有些误解。
所以,教师需要加以指导,必要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原著中遨游,正确认识人物形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总是断不了气的严监生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在学习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的时候,我抓住文中“两根指头”这一细节,让学生感悟、思考:严监生的都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为什么还伸着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代表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么多人猜测,却没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他不住地*,“那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的急切心情。
“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什么呢?”让学生体会严监生从失望到绝望的心情。
“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让学生体会和学习作家怎样抓住人物动作、肖像、心理及细节描写等写作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第3篇】教学反思1.以教材为载体,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又不拘泥于教材。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概括、归纳、提炼写作方法,以课文为范例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纯地为了感悟人物性格品质而阅读文章。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15篇《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1《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是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的:《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并且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
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回顾一下我们所知道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或某种思想品质。
可在教学中,却出现了令我意想不到的情节。
在学生初读了《临死前的严监生》后,我让学生说说严监生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个学生说,他觉得严监生是个节约的人,听了这话,我顿时一愣,赶快进行引导,于是提问“一般人在临死前会怎样做?”学生回答出会对任何事不牵挂,我赶紧问,严监生在临死前还这样牵挂他的钱财,说明了什么?学生说,说明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我简直快晕了。
怎么办?我只好让学生再读课文,并对严监生的病情进行了分析,又进一步引导,终于有个学生说出了“小气”这个词,我长舒了一口气。
这节课后,我思考了这一现象,一方面学生对原著完全不了解,另一方面对课文读得太少,导致学生对人物的感悟出现了如此大的偏差。
今后在学习课文时,还要让学生对课文的环境、背景做适当的了解。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2学习第七组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任务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本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篇,怎样开好这个头为后面的学习作下铺垫呢?我认真阅读了这篇短短三百多个字的__,觉得没有什么难度,学生一读就明白,但如何让他们体会并学会作家的描写方法呢?一次课间看男孩子们玩耍,我突然有了灵感,对,就让孩子们把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的情景表演出来。
上课时,我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形象后,要学生再认真地读课文,把每个词、每句话都读明白,然后找两位同学,试着把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的情景表演出来。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1教学本组课文我按如下步骤进行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2.组内进行朗读,各组推荐最佳选手进行比赛。
3.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怎样刻画人物呢?方法是多样的,有以环境描写来烘托的间接展示,有以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直接揭示,还有以动作描写来折射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写法。
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
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这一意义上说,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
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
重笔特写凸现人物的个性,提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监死前"伸"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著人物画廊中的吝啬鬼的典型。
浓墨泼写体现人物性格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
浓墨泼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刻划人物的一项基本功,其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
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这篇短文采用的是内心自白法。
即用人物"怎样想"来表现。
这种写法最能清楚表明人物的心迹。
如"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这句心理描写。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
13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3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借助媒体,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课文朗读及配套的动漫,化静止抽象的语言为动态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人物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读代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在教学中,把读落到实处,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阅读。
首先,初读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再求读有所悟、读进文本、读进人物、读进作者,最后达成的状态是读得有感情、有韵味。
例如学习《摔跤》这个片段,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作者对小嘎子的动作描写,如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心理活动描写如“小嘎子抖擞精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感受小嘎子活蹦乱跳、争强好胜和富于心计的特点;通过作者对小胖墩儿的动作描写如“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感受小胖墩儿的沉稳老练、以实力取胜。
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活动是这样展开的: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并正音;学生带着理解读,教师进行初步的朗读指导;学生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画面,
感受人物形象;提炼描写动作、神态的语句读,发现细节描写特点,品读悟法并走进人物心里。
三、细读文本,抓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我让学生仔细分析每一句话,并小组讨论交流。
同学们不仅对动作神态描写有了更深的体会,并且对严监生这一吝啬鬼形象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3篇《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骆驼祥子》,题目为编者所加。
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祥子三个人物形象。
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
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一、教学效果
1.带领学生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
学习了《摔跤》后,我带着学
生们归纳总结出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主要是抓住了嘎子的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来表现嘎子调皮活泼,工于心计的特点。
学生们对这样的写法并不陌生,但是像这样正式提出来学习,还是第一次。
于是,我
给了学生们十多分钟的时间让他们仿照作者的写法写写同桌的一个
特点。
多数学生写得不错,还有个别的学生把人物的特点写得活灵活现。
2.细读文本,抓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学
习描写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的时候,我抓住文中“两根指头”
这一细节,让学生感悟、思考:严监生都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为什
么还伸着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代表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么多人猜
测,却没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他不住地摇头,“那是怎样的摇头?”
“面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怎样?”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的急切,心急火燎。
“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什么呢?”
让学生体会严监生从失望到绝望的心情。
“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二、成功之处
《摔跤》着重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
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并画出来,先自己体会,然后交流汇报。
学生通过自己
的学习、理解,不仅把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词语都找出来了,
而且理解得也很透彻。
再让学生个别读、集体读这些句子,更加深了
学生的理解,效果非常好。
三、不足之处
在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祥子的外貌时,“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
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只是简单地说了说这是外貌描写,给学生没有留下健康、威猛
的祥子形象。
四、改进措施
结合上面的不足之处可以设计让学生画一画文中的人物,写一写身边人的小练笔实践活动。
2
《人物描写一组》由三个片段组成,分别是选自徐光耀写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的《摔跤》;选自老舍先生写的《骆驼祥子》中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中的《两茎灯草》。
这三个片段都是描写人物的,因此教学本课除了让学生理解课
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外,一个很重要的训练重点是学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作家描写时的侧重点。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抓住“两个指头”,走进守财奴的内心。
《两茎灯草》中的严监生非常吝啬贪财,是个要钱不要命的人。
课文抓住他的动作、神态来描写,尤其是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的细节。
教学时,我抓住这个细节,狂追不放,让学生理解“此时此刻,严监
生想说什么”,以这个问题来理解临死之前的严监生,急于想说什么,进而走进他的内心,理解严监生吝啬、小气的形象。
学生细读文本,
找出了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我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两根指头”这一细节,让学生感悟、思考:“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严监生都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为什么还伸着两个指头,他想说什么呢?这么多人猜测,却没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他不住地摇头。
严监
生内心的焦虑越来越迫切,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
心里只有什么呢?严监生的心情从失望到绝望到崩溃。
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
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正是作家抓住人物动作、肖像、心理及细节描写等写作方法,才达到
如此效果。
2.教学收获(思得)
运用表格,分辨异同。
三个片段都采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同时还有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人物不同的特点。
运用这
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人物说的话,整个
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但是三个片段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为了让学生更清楚之间的不同,我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表格理清三个片段人物描写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悟体会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
学生明白了相同之处是三个片段都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方法刻画人物,人物形象鲜明。
不同
之处是《摔跤》侧重动作描写;《两茎灯草》细节描写突出;《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侧重于祥子的外貌描写,写出了祥子结实健美的身体,
表现了祥子旺盛的生命力。
3.不足之处(思失)
课上完了,回顾整节课,自己觉得还是有一些遗憾: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整堂课的教学中,很少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都是我抛出问题,学生努力去解决;教学中,学生的质疑问难没有激
发出来;自主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没有很好重视,在以后教学中
需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
阅读能力。
4.改进措施(思改)
在以后教学中,需要增加游戏环节,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
学生把学习到的人物形象进行回顾,拓展补充阅读涉猎到中外经典名著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学生阅读面,加深对人物描写
方法的领悟,为写作中的迁移运用打下基础。
3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助媒体,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课文朗读及配套的动漫,化静止抽象的语言为动态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人物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读代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在教学中,把读落到实处,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阅读。
首先,
初读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再求读有所悟、读
进文本、读进人物、读进作者,最后达成的状态是读得有感情、有韵味。
例如学习《摔跤》这个片段,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作者对小嘎
子的动作描写,如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
心理活动描写如“小嘎子抖擞精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
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感受小嘎子活蹦
乱跳、争强好胜和富于心计的特点;通过作者对小胖墩儿的动作描写如“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感受小胖墩儿的沉稳老练、以实力取胜。
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活动是这样展开的: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并正音;学生带着理解读,教师进行初步的朗读
指导;学生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画面,感受人物形象;提炼描写动作、神态的语句读,发现细节描写特点,品读悟法并走进人物心里。
三、细读文本,抓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学习《两茎灯草》这个片段,我让学生仔细分析每一句话,
并小组讨论交流。
同学们不仅对动作神态描写有了更深的体会,并且对严监生这一吝啬鬼形象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