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

学习要点

1. 儿童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 鹅口疮及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要点。

3. 儿童腹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点。

4. 轻型腹泻与重型腹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5. 脱水程度和性质的判定以及儿童腹泻病治疗中液体疗法的运用。

第一节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口腔

口腔为消化道的起端,具有吸吮、吞咽、咀嚼、消化、味觉、感觉和语言等功能。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和吞咽功能。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伤和感染。 3 个月以下婴儿唾液中淀

粉酶含量低,故不宜喂淀粉类食物。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但因婴儿口底浅,不

能及时吞咽全部唾液,常发生生理性流涎。

二、食管

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黏膜纤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发育不完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故10个月以下婴儿常发生胃食管反流。

三、胃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松弛、张力低)而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特别是吸奶时常吞入过多空气,故易发生生理性溢乳和呕吐。胃黏膜有丰富的血管,但腺体和杯状细胞较少,胃酸和各种酶的分泌少且酶活力较低,消化功能差。儿童胃容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新生儿期约为30?60ml ,1?3个月时为90 ?150ml ,1岁时为250 ?300ml , 5 岁时为700?850ml。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水的排空时间为 1.5?2小时,母乳

2?3 小时,牛乳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更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

儿童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为身长的5?7倍(成人仅为4倍)。肠黏膜富含血管和淋巴组织,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但由于肠壁薄、通透性高且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等易经肠黏膜吸收入血,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婴幼儿肠黏膜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固定性差,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婴儿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时常引起胃- 结肠反射,故大便次数常多于成人。

五、肝

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右肋下触及,光滑、质地柔软、无压痛。婴儿肝脏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生能力强,故不易发生肝硬化,但在感染、缺氧、中毒、药物等因素影响下,肝细胞易发生肿胀、变性、坏死、纤维增生而肿大。婴儿期胆汁分泌较少,故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六、胰腺

出生时胰液分泌量少,3?4个月时胰腺开始较快发育,胰液分泌量随之增多。新生儿和小婴儿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均低,对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类食物的消化能力十分有限,故易发生消化不良。

七、肠道细菌胎儿肠道内无细菌,生后数小时细菌即从空气、乳头、用具等经口、鼻、肛门入侵至肠道,主要分布于结肠和直肠。肠道菌群主要受食物成分影响,母乳喂养儿以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和部分母乳喂养儿,肠道内大肠埃希菌、嗜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所占比例几乎相等。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脆弱,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菌群失调,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此时肠道内细菌大量繁殖、并上移至小肠甚至胃内而致病。

八、正常儿童粪便特点母乳喂养儿粪便:多呈黄色、金黄色或绿色,均匀糊状或较稀薄,偶有细小乳凝块(奶瓣),不臭,呈酸性反应,每日2? 4 次或更多,添加辅食后次数常减少。

人工喂养儿粪便:常呈淡黄色或灰黄色,较干稠而成形,含乳凝块较多,有臭味,呈中性或碱性反应,每日1? 2 次,易发生便秘。

部分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喂食母乳加配方乳(或牛、羊乳)婴儿的粪便与人工喂养者相似,但较软、黄,添加淀粉类食物可使大便增多,稠度稍减,稍呈暗褐色,臭味重,便次每日1 次左右。无论人乳、配方乳或牛、羊乳喂养,添加淀粉类、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会逐渐接近成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