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13-14-2
- 格式:ppt
- 大小:38.80 MB
- 文档页数:9
自考语言学概论(2013.1)真题及答案一单选1.下面关于语言学研究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应限定在语言本体内部的结构系统上B.应注意不要忽视对语义的研究C.传统语言学研究指的是目前用传统的观念进行的语言研究D.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只在语言学领域内有效,对其他的科学尚没有产生重大的影响正确答案B知识点名称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新学派的产生难易程度简单讲解到20世纪50年代,单纯研究语言本体内部的结构系统的路子尽管在分析语言结构的方法论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由于过分强调语言的"自主性",企图摆脱语言跟人和社会之间客观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不同程度上忽视语义研究,也就越来越显露出自己的局限性。
统计刷题次数:1066 错误率:62%2.关于语言的组合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组合关系又称句段关系,其实质就是同义词或近义词的组合与替换问题B.我们通常所说的"词类"指的就是一种句法功能类C.语言单位的组合,只能采取线性的序列形式D.在线性语链中,在同一位置上出现的语言单位处在共同的组合关系之中,具有共同的句法功能正确答案A知识点名称组合关系难易程度简单讲解不同长度的语言单位的组合可以称为"句段",所以组合关系也可以称为"句段关系".现在一般认为聚合类是句法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功能类,词类就是这样一种聚合类或句法功能类。
语言单位在线性语链中总处于一定的位置,能在同一个位置上出现的语言单位处在共同的组合关系之中,具有共同的句法功能。
统计刷题次数:1271 错误率:71%3.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是A.音高B.音强C.音质D.音长正确答案C知识点名称音质难易程度简单讲解音质又叫音色,指声音的个性或特色,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
统计刷题次数:4816 错误率:17%4.关于单纯词、合成词的分类依据,正确表述是A.一个词由几个音节构成B.一个词由几个语素构成C.一个词的音形关系D.一个词的地位用途正确答案B知识点名称根据词的语素数量分类:单纯词,合成词难易程度简单讲解根据词的语素数量分类:单纯词,合成词。
语言学概论知识梳理一、导言1、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3、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三、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语言是符号系统。
2、符号是具体事物的标记或代号,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二、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信息传递、人际互动)、思维功能。
2、所谓“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3、语言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4、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5、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以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6、大脑的左半球管右半身的动作,还控制着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
7、大脑的右半球管左半身的动作,还在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识别、立体图形的识别、整体把握能力、内在想象力等方面起着主要作用,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8、儿童语言的学习与心智的发展是同步的,并且有所谓的“临界期”:人出生之后过了一定的期限,如果没有后天的正常的社会环境,其语言习得与心智发展的潜能就失去了。
9、聋哑人也是能思维的。
①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
只是因听不见别人说话而学不会语言。
②聋哑人不能运用听觉符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视觉符号,手语,动觉,触觉)。
10、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与语言的性质密切相关。
语言的普遍性质是语言的最根本的性质。
3、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方面,二者不可分离,相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
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1、语言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如果从宽泛的意义上讲,大致都可归入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两个方面。
2、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3、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4、总而言之,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身势等非言语的形式,独自传递的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再编码形式;旗语之类则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上的再编码形式。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以上)5、书籍、报刊上的话语似乎只有说话者,看不到受话者。
但是,每一个阅读者都是话语的接受者。
写作者在用语言传递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以说话人的身份向阅读者表达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使阅读者也会有情感态度的回应和共鸣。
也就是说,书籍、报刊和自言自语也具有人际互动的功能。
()6、聋哑人也能够思维,没有任何依托的赤裸裸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7、思维是大脑的功能。
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思维能力也就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一样()8、语言和言语(说话)的区别和联系(课件)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语言与言语有密切联系,二者互相依存:一方面,语言来自言语,依存于言语,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
另一方面,语言又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
9、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语言符号能指(形式)语音所指(内容)语义10、对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理解()由于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用什么能指代表什么所指是任意的。
任意性是所有符号的共同特征,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同样具有任意性。
文字和口语的结合同样具有任意性。
例如汉字“新闻”、“手纸”在日语中记录的是“报纸”、“信”的意思。
字组“”。
任意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对任意性的正确理解:()符号的任意性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个人不能随便改变。
1.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错误2.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与思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正确3. 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错误4. 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正确5. 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听。
错误6. 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规定的。
正确7. “我和他没有共同语言”,这里的语言不是指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
正确8. 没有内容,符号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所以,符号的内容比符号的形式重要。
错误9. 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形成,对社会全体成员就有一种强制性。
正确10. “学习英语”中,“学习”和“英语”之间的关系是组合关系。
正确1. 普通话声母h,国际音标用符号[x]表示。
正确2. 普通话声母x,国际音标用符号[s]表示。
错误3. 普通话音素[i]的发音特点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错误4. 音素[o]和[u]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其它方面都一样。
正确5. 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任何阻碍。
错误6. 两个音素属于互补的关系,那么这两个音素就属于不同的音位。
错误7. 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
正确8. 普通话“洗”这个音节的声母,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使用同一个字母记录。
错误9. 普通话音节“可”的声母是辅音,国际音标用符号[k’]来表示。
正确10. 普通话音节ian. uan. uai中的字母a,其发音特点相同,属于同一个音素。
错11. 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经过口腔要受到阻碍,这样的音素叫做元音。
错12. 汉语各个方言都有声调,声调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
对13. “豆腐”一词在实际发音中,语音形式变化成了[touf],这种语流音变现象叫做异化。
错14. 拉丁字母b在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中都表示同一个音素。
错15. 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舌。
对16. 音素根据发音特点可以分为两类,普通话的声母就是由辅音充当的。
《语言学概论》复习指要一、填充1.从语言的本质来看,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从功能角度来看,它是(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和认知)工具,从自身的结构角度看,它是一种(符号)系统。
2.语言的结构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
3.音位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类,后者又包括(调位)、(时位)、和(重位)三种情况。
4.音位变体主要分(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两类。
5.词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的基本特征。
6.词义演变的方式主要是(连锁式)、(辐射式)和(综合式)。
7.词义演变的结果主要是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和词义的深化。
8.词义演变的途径主要是(引申)和(隐喻)。
9.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稳定性)和(民族性)。
10.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
11.语法的五级单位是(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
12.根据语言结构的特点,把语言分为(孤立语或词根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
13.转换的基本程序或手段是(移位)、(插入)、(删减)和(复写)。
14.文字的三要素是(字音)、(字义)、(字形)。
15.表音文字是(标记音位或音节)的文字体系,主要包括(音位文字)、(音节文字)和(辅音文字)三种。
16.一般认为世界上最初的字母是(腓尼基)字母。
17.语言发展的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8.语流音变主要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和(换位)。
19.语法范畴指的是(语法意义)的类别和归类。
以名词为核心的语法范畴主要有(性、数、格);以动词为核心的语法范畴主要有(时、体、态、式、人称);以形容词为核心的语法范畴主要有(级)。
20.基本词汇的特点是(全民性)、(稳定性)和(能产性)。
21.根据语言的形态分类,日语、韩国语、土耳其语等属于(黏着语);俄语、英语、法语等属于(屈折语);汉语、越南语等属于(孤立语或词根语)。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全)一、知识题(填空与选择):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
2、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3、瑞典、挪威、丹麦三个国家使用同一个语言。
4、口语和书面语包括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
5、口头交际活动有两个因素:语言和言语。
6、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开创了20世纪现代语言学的新局面。
7、语言系统是由语音系统、语汇系统、语法系统、语义系统组成。
8、在任何语言中,音调变化都是语调的主要构成因素。
9、音强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0、音质是由声波的形式决定的。
11、音质是声音四要素中最重要的。
12、人体的发音器官包括发音的动力源、发音体、共鸣腔。
13、口腔、鼻腔和咽腔是人类共鸣腔。
14、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是语音的自然属性。
15、[e][ ε][a][ u ][o ][ ][ ɑ]八个音被称作定位元音或标准元音。
16、辅音的音质决定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7、音位变体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8、音素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和互补关系。
19、韵母分成韵头、韵腹、韵尾。
20、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脱落、弱化、增音。
21、同化又可分顺同化和逆同化。
22、从音位理论的角度看,最小的音段是音位。
音位的组合又可进一步划分为音节、音节组合、语句。
23、汉藏语系包括汉语、藏语、苗语。
印欧语系一般都是非声调语言,包括英语、法语、俄语等。
24、声调可从调值和调位两方面来分析。
25、重音可分为词重音和句重音。
26、语汇学包括语汇的类聚系统和语汇的构造形式。
27、根据音节的数量将词分成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根据包含语素的数量将词分成单纯词和合成词。
28、古语词包括历史词语和文言词语。
根据词的不同来源分成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和外来词。
29、语法分为词法部分和句法部分。
30、语法单位通常分成语素、词、词组和句子。
31、语法手段分成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
课后习题思考题1.答:人们在各个领域的活动中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活动深入到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这种情况必然使语言学和其他学科发生密切的联系,因此说,语言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处于领先和关键的重要地位。
⑴语言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即人类的语言几乎牵涉到现代科学的每个学科。
现代许多学科的发展最后都与语言问题、思维问题等有关,语言学的突破必将为这些学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⑵语言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围绕着语言学,已经形成了众多的边缘学科。
2.答:语言的应用研究统称为应用语言学,它着重解决现实中与语言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把语言学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
根据研究范围的不同,应用语言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应用语言学主要以语言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 基本可以看作是语言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语言教学包括第一语言教学即本族语的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即外族语的教学。
第一语言的学习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学习各门知识的基础和手段,也是进行各种交际活动的工具。
第二语言教学包括本族人学习外族语及教外族人学习本族语。
广义应用语言学是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同有关学科的某些实用研究结合起来,着重解决有关学科及语言学本身所涉及的应用方面的问题。
它主要包括语言统计、信息传递、自动控制、情报检索、机器翻译、人机对话、人工智能、自然语言理解、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
此外,还涉及到语言规划、语言的使用等问题。
3.答: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
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
1957年,乔姆斯基出版《句法结构》一书,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是欧美语言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因此,它的诞生被称为“乔姆斯基革命”。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学理论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脫了行为主义言语获得理论的束缚,认识到婴儿言语获得过程中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研究言语过程的心理机制的问题,这是很有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的。
《语言学概论》课程练习题一、填空题1.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语言是人类社会的,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
3.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关系和。
4.音位变体可分为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例如汉语某些方言中,声母“l”可以无条件地换成“n”,这两个音位属于。
5.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6.反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两类,例如“老年”和“少年”属于。
7.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使用实物和帮助记忆。
8.地域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
9.词语的借用过程中存在着往返借用的现象,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和汉语之间。
10.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但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
11.中国传统语文学中的小学包括、和文字。
12.美国语言学家的《语言论》,奠定了描写主义结构语言学的基础。
1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展示了人类语言的创造性和规则性的矛盾统一。
14.语言符号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被称之为。
15.“约定俗成”这个成语出自,是语言观的一种体现。
16.提供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有选词、、虚词和词形变化。
17.人们在说话时候,常常把豆腐发音为[touf],这种语流音变现象被称为。
18.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19.按照语言的谱系分类,汉语属于语系,德语属于印欧语系中的语族。
20.中古汉语中声母为浊塞音和浊塞擦音的平声字在普通话中声母变为了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
21.辅音的音质是由和发音部位所决定的。
22.“北平”现在叫“北京”,这在词汇发展中属于词语的。
23.本世纪初的瑞士语言学家_______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24.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5.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语言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A. 语言。
B. 言语。
C. 言语行为。
D. 言语作品。
2、人运用语言可以说出无限多的句子,这反映了语言的:(C)A. 民族性。
B. 符号性。
C. 生成性。
D. 系统性。
3、被社团作为母语使用和学习的语言是:A. 人工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共同语。
D. 世界语。
4、从语言学分科来看,《语言学概论》课属于:A. 一般语言学。
B. 具体语言学。
C. 共时语言学。
D. 历时语言学。
5、“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6、汉语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接近于古汉语,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A. 渐变性。
B. 相关性。
C. 规律性。
D. 不平衡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义项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B.义素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C.词义的主要内容是语法意义。
D.词义不包括语法意义。
8、有人说语言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这说明语言具有:A. 交际功能。
B. 思维功能。
C. 文化录传功能。
D. 认知功能。
9、“衣领”是“衣服”的: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10、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A. 乔姆斯基。
B. 菲尔默。
C. 皮亚杰。
D. 韩礼德。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语言是无限的,言语是有限的。
B.语言是个人的,言语是社会的。
C.语言是一般的,言语是个别的。
D.语言是具体的,言语是抽象的。
12、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A.文字。
B.语言。
C.书面语。
D.手势语。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符号都有任意性。
B.有些符号有任意性。
C.只有语言符号有任意性。
D.语言符号没有任意性。
14、词汇变化比语音语法快,这体现了语言发展的A.渐变性。
B.稳固性。
C.相关性。
D.不平衡性。
15、“小王喜欢小李”中“喜欢”和“小李”A.是组合关系。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5分,共10分)1.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指语言的声音和意义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如“书”,汉语用[u]表示,英语用[buk]表示,别的语言又用别的语音形式,这就是语言的任意性。
2.义场就是一批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聚合体。
例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舅舅、爷爷”等可以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表示亲属的语义场。
1.聚合关系就是在语言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
3.基丛本词汇就是一种语言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那部分词。
具有全民常用、稳固和构词能力强的特点。
4.单纯词就是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
5.共同语就是在某一种方言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通用语言1、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1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也指某作品或某一作家用语的总汇。
可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大部分。
3语法范畴:几个相互对立而性质类似的语法意义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为概括的类,就是语法范畴。
1.历时语言学。
专语语言学从纵的方面,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其演变轨迹,例如汉语史、英语史等。
由于它从一个较长的时段研究语言,研究语言的发展动态,因此又叫历时语言学。
3.符号。
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
4.语言的二层性。
第一,语言的结构二层性指语言是由音位层和由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
第二,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语素、词、句子三级。
第三,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
例如汉语的符号层有数千个语素,而这些语素又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
例如语素"山"、"河"可以组成词语"山河、河山",还可以和别的语素组成更多的词,如"山峰、山口、山里、山芋"等,词又可以进一步组成无限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