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种特殊的穴位刺激疗法

一种特殊的穴位刺激疗法

一种特殊的穴位刺激疗法
一种特殊的穴位刺激疗法

一种特殊的穴位刺激疗法

"全穴斜刺法":曾看到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其要点是在阿是穴旁开1~2寸处下针,斜刺至阿是穴深处,其疗效远比在阿是穴直刺为好。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其要点是要使针尖到达痛点深处后,再进针0.5~1寸,结果疗效更好。受此启发,既然穴位呈近似圆柱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应该让针体最大范围地透过呈卵圆体之穴位的有效刺激区的纵轴线,才能提高疗效。基于上述认识,对除危险区以外的穴位采用一种新的定位和针刺方法---"全穴斜刺法",取得了远比传统定位和针刺方法更好的疗效。其基本操作方法分作针刺较深的穴位和只能平刺的浅表穴位两类。

治疗方法依患者主诉,运动障碍和触诊结果,确定受损软组织的位置、深浅、走向、范围及其最痛点,沿肌肉长轴,取离最痛点有适当距离的一点为进针点。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进针后,注意保持针的斜行走向,使之能准确地刺入受损软组

织的最痛点处,可刺到骨膜或肌腱附着处。当有明显针感时留针,留针时不行针,时间视针感消失快慢而定,但对劳损者以5--10分钟左右为宜(长时有益无害)。在出针过程中,患者感到针感突然加强时,应暂停出针,待针感重新减弱后,再将针完全退出。一般3-5日针1次,急性损伤间隔时短些。针细间隔短,针粗间隔长些。

针刺体位,就是针刺施术要患者采取术者所需体位。笔者临床使用痛姿位、牵胀(恢刺)进针施术,效果很好。

注意事项:(1)斜刺效果取决于是否准确刺入受损组织、保持进针后的走向;(2)原痛点经斜刺后疼痛消失,其邻近部位又有较强的痛点出现,这可能是受损所涉及的部位较多及强痛点对较弱痛点的"掩盖"作用所致,故每次针刺后,应注意观察分析,继续对其它痛点给予斜刺;(3)压痛点较多且程度差别不大,可依患者的体质和

病情,对3~5个压痛点进行治疗;(4)针刺后,第2天如出现症状加重,但第3天会显著好转,这可能反映了针刺具有调整结构与功能恢复的后作用或是个体对针刺的反应不同,这样以适当间隔天数为宜。数次治疗后有二至三周恢复期。

针刀(刃针、粗针)斜刺,针刀治疗以简、便、廉、验治疗软组织损伤而被社会广泛认可。虽然有的患者能接受针刀治疗,但也有不少人恐惧针刀治疗所带来的痛苦,针刀治病的目的就是要减轻患者痛苦。如何将针刀施术痛苦降到最低限度,本博将针刀刃口改为一尖二刃,进针快,痛觉小。斜刺施术,取得了极好的临床效果。对个别惧针患者,初次用毫针或细针治1—2次,再改用合适针具治之。

基础医学研究和实践,在免疫电镜下观察到:当骨骼肌超过习惯性负荷工作致力平衡失调后,肌肉就发生延迟性收缩蛋白降解,从而导致收缩结构改变或解体的现象。当针刀斜刺进入损伤软组织时,肌肉中收缩蛋白马上出现组装、合成,收缩结构功能即时恢复,酸、胀、痛很快消除,带来稳定持久的疗效而不是一时性的镇痛。值得重视的是,斜刺治疗肌肉损伤是通过外周机制实现的。在分别破坏脑、脊髓、阻断运动终板的功能以及对离体肌肉等做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后,仍然能够观察到针刺有促进肌肉功能和结构恢复的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斜刺促进肌肉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理主要不是通过神经的调节,而是通过肌肉本身所固有的外周机制调节的。

针刀入路的选择:针刀临床主要用于松解软组织,而大多数疼痛或酸胀及功

能障碍也是发生在软组织之中。在鉴别诊断后,医生根据患者主诉、运动障碍和触诊结果,能快速确定受损最痛点的位置,受损肌肉的名称、层次、深浅和肌肉的长轴。根据最痛点的位置,施术者选择离最痛点有适当距离的一点为进针点,进行标记。通常情况是:浅层损伤的肌肉进针点离最痛点比较近,深层肌肉的进针点离最痛点的距离就稍远些。这样能保证针刀在斜刺时达到最大的力学向量,有利于针刀更多的刺入到损伤的肌肉条索或硬结中。斜刺角度通常以15--45度为宜。

针刀(刃针、粗针)进针要领:1.选择器械:据深浅层肌肉、胖瘦人、病症轻重、选用针刀A型,重症用B型。宁轻慎重。

2.进针刀手法:术者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拿住针柄,左手拇指和食指将消毒棉花或纱布包裹针刀体中部这样既能为针刀快速穿过皮肤加大力量,又可以保证针刀沿纵轴方向即前进方向受力不至于变弯。⑶力量控制:进皮时针体基本上是垂直于皮肤(进针后采用针刀斜刺技术),两手要同时用力,并且方向要一致。一般情况下右手占60%左右力量,左手注意控制针体不摇摆,保持双手共同方向直线前进。要学会控制突刺即快速突破皮肤的力量,这样既能保证穿过皮肤层的速度快,又不致于突刺过深而出现危险。

3.斜刺过皮后的要领:当针刀穿过皮肤到达浅筋膜层后,右手用拇指和食指拿住针柄,右手中指尖顶住进针点的附近部位以便精细调控进针刀的深度,注意使针刀体保持确定的斜行方向,左手食指或中指尖要放在最痛点的条索或硬结上,以便清晰地感觉到刺入的层次和是否刺入到病变的条索或硬结上。也可直接快速斜刺沿预定方向准确穿过皮肤直刺到条索中(刺入点选2-3个部位为宜)。

4.斜刺调整针刀刃口的要领:针刀斜刺到达肌肉条索后,不提插捻转,不上下左右摆动,也不附加其他任何手法。通常针刀刺入到病变条索后,局部有轻微酸胀,多数病变组织能在数秒钟后就出现条索软化、压痛消失、功能恢复。可采用每间隔3-5分钟一次检查或调整针刀刺入的效果,因为病变的肌束通常有多个。经过3次左右的调整(每次调整都用斜刺技术),将针刀退到皮下,触诊原痛点邻近部位是否还有条索,原痛点消失的程度,等条索基本软化或全部软化才可以退出针刀。也可对一长轴条索行反向斜刺或多点斜行刺入(如治疗梨状肌损伤等)。

为了进一步发展针刺疗法,使患者在接受针刺治疗的瞬间痛苦降到最低限度,并取安全和更好的临床疗效,笔者近20年在钻研针刺疗法的传统的治疗体验,认为《辨症诊病,因病选针,据针施术,按术收效》指导临床诊疗,并能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针刺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痛苦极小,疗效更好。

穴位疗法

桑阿镇中心卫生院李鹏整理资料*不全之处望理解* 2012-2-22 定喘穴:大椎穴旁开0.5寸 膏肓穴:第四胸椎刺突下旁开3寸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 脾俞穴:在第十一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环跳穴:股外侧股骨大转子最凸点 中渎穴:大腿外侧风市下2寸 膝阳关:膝外侧,股骨外上上方凹陷处 行间穴:在足背侧,第1、2趾间,行间最善治头面之火 列缺穴:两个虎口交叉食指所对手臂内侧,主治头痛、口眼歪斜 尺泽穴:肘横纹中耾二头肌腱桡侧缘。主治上肢麻木、疼痛、算账 天宗穴:肩胛骨正中间,主治肩周炎 膏肓穴:背部第四胸椎突下旁开三寸。主治各种虚劳,以及慢性疾病的要穴 阳池穴:腕背横纹中,主治四肢冰凉,腕、踝关节扭伤 任脉: 任脉:任脉,称为“阴脉为海”,主血,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 督脉: 至阳穴:背部第七胸椎刺突下凹陷处,至阳穴正是督脉中阳气的聚集点,可以 活血化瘀、理气通阳,预防心绞痛 督脉:为阴脉之海,是诸阳之会,是元气的通道,打通督脉,可以激发肾脏的先天之气 疾病特效穴位 胸闷气短心慌:檀中《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中医称中丹田,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常按摩解气瘀,是乳腺疾病的克星》,心腧《心俞穴: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心率失常:内关《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胸肋若有病,速与内关谋”,此穴宁心安神,宽胸理气,降逆止呕》 心绞痛:中冲《中冲穴:中指指端中央,主治心绞痛、心梗》 高血压:太冲《太冲穴:足背侧,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是消气大穴,散肝火,补心血,安心神,利水道,刺激时要朝行间的方向推揉》,百会《百会穴:古称上丹田,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在两耳中间连线中点头顶处取之。此穴是头部的调控中心,是全身百脉的交会处。百会穴居高临下,仰可接受宇宙的信息能量,俯可沟通全身百脉气血,下通会阴穴,是中脉的主干线,是精气神的通道,是连接任督二脉的重要关卡,此穴经过特殊的锻炼,可开发人体潜能,增加体内的真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澄心明性,轻身延老,青春不老。》降压点 低血压:气海《气海穴: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真气生发的地方,称之“性命之祖”全面调整人体正气》,血海《血海穴:髌骨内上缘上2寸。主治皮肤病、糖尿病》,心腧《心俞穴: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脑中风:百会《百会穴:古称上丹田,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在两耳中间连线中点头顶处取之》,大椎《大椎穴:后背正中线,第七颈椎刺突下凹陷处,大椎穴有振奋

穴位电刺激带脉及维道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穴位电刺激带脉及维道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8-04-16T09:26:56.15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3期作者:庄小娟窦思东 [导读] 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中医院针灸二区各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例。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中医院;2.福建中医药大学) 摘要: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中医院针灸二区各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例,通过电针带脉及维道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其临床疗效。比较电针带脉及维道穴和针刺腰痛常用配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从而评价电针带脉及维道穴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带脉、维道穴、核心肌群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系由于腰椎间纤维环退变或外伤发生裂隙,在外力作用下,使髓核等椎间盘组织向后或后外方膨出或突出,刺激、压迫脊髓神经根,进一步导致神经根炎症、神经根营养障碍和传导性损害,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甚至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本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外学者常以下腰痛为调查对象,引起下腰痛的疾病很多,主要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其继发的疾病。据统计,有80%的人在一生中有过下腰痛的体验,在下腰痛就诊病人中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要占1/4,并呈上升趋势[ 2]。本病易发于青壮年,20岁~ 40岁之间的病人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0% ~ 80%,40岁以上的病人约占20% ~ 35%,临床上以L4 -5和L5 -S1 椎间盘突出为最多见,约占90%以上。[ 3] 二、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认识 祖国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督脉并与脊里,肾附其两旁,膀胱经夹脊络肾,行于腿的后面,胃经行于腿的前面,胆经行于腿的侧面。《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也。”提出肾与腰部疾病的密切关系。《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言:“肾者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中如带五千钱,干姜呤术汤主之。”论述了寒湿腰痛的发病、症状与治法。《七松岩集?腰痛》指出:“腰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者,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内肭挫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则痛,当依据脉证辨析而分治之。”《张氏医通》《杂病源流犀烛》总结历代医家对腰痛的论述,归纳为风腰痛、寒腰痛、肾虚腰痛、气滞腰痛、瘀血腰痛等。中医腰腿痛之发病多由外感六淫病邪侵袭,风、寒、湿邪气侵袭人体,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肾精骨髓失于濡养。经筋循行体表,风寒湿之邪侵袭肌肤经络,着于筋骨关节,导致气血涩滞,筋脉气血不和,闭阻不通则引起疼痛,形成痹证。故可见肌肉、筋骨酸痛、麻木、重着、活动不利。《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本病以痛痹最为多见。《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则明确指出“腰痛……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说明该病的病因病机。另外慢性劳损及跌扑外伤,或姿势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使肌肉收缩牵拉的附着点,即肌腱与骨的结合部,损伤经脉气血;致使经脉气血阻滞,痹阻不通,不通则痛;跌扑闪挫后,络破血溢,离经之血渗入肌肉腠理,形成瘀血。瘀血阻遏,气机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肾精和骨髓失于濡养,故可见肢体疼痛麻木不适。若筋伤劳损反复发作,还可导致经筋的粘连、瘢痕。内因主要归结为气血失和。气、血是人体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依靠脏腑的功能活动而产生,若气血化生乏源,导致气血亏虚,经筋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濡养,以致筋络拘急不舒,甚则致舌卷、挛缩等重症。腰部为足太阳膀胧经所经过处,督脉又贯穿于腰,带脉系于腰,腰又为肾之外府。《素问? 脉要精微论》说:“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近年来,有些专家通过回顾性分析中医带脉理论中的“带脉病候”和“带脉巡行路线”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之间关联性的研究成果,发现腰痛并发腹股沟疼痛及腹疼可归纳为带脉损伤[4],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可纳入“带脉腰痛”的范畴。带脉出“十四椎”下,恰在L2、L3椎骨之间,L2脊神经后支沿L2~3棘突间、L2~3椎间关节、L3横突分布;L2脊神经前支沿髂前上棘内侧,穿腹股沟韧带深面至股部。故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在L2~3节段平面的临床表现是典型的按带脉循行[5]。 三、中医对带脉腰痛的认识 遵从中医经脉理论,带脉疲滞型腰痛应从腰腹部循经取穴,点按带脉循行部位的敏感点,改善腰段脊柱的动静力平衡状态,从而有益于复杂性腰部软组织损伤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5]。带脉腰痛的疼痛区域与中医经络理论中带脉的循行区域正好相同。《奇经八脉考?带脉篇》中提出的带脉循行路线为:“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又与足少阳会于五枢、维道,凡八穴。”《诸病源候论?卷五》中说:“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阳病者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阴阳俱受邪气者。故令腰痛,而不能俯仰。” ”。清代的陈修园在《医学从众录?腰痛》中指出,庸医治疗腰痛只知恒法,“用而不效,则束手无策。而不知肝脾胃及督脉带脉,皆有此病,须当细心分别。……带脉为病,关部左右弹,主腰溶溶如坐水中。须当针灸之法。李濒湖奇经考极有发明。宜熟读之”以此观之,带脉为病引起腰痛牵引小腹痛之证,在古代已被医家充分认识。维道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是足少阳胆经及带脉的交会穴,主治腰胯痛[6]。腰痛的病机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无论气虚或气滞均可致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腰部疼痛,而胆经为多气之经,故取带脉穴可疏通经气,同时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亦可疏通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7]。 1.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Kirkaldy-Willis 等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肌肉失衡所致的功能障碍造成的,久坐的生活方式与肥胖症也是危险因素,因此在非手术治疗本病时不但要重视脊柱解剖结构的微调,同样要重视肌肉失衡问题[8]。因此,近年来,运动疗法应用于下腰痛的治疗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以训练腰背肌为主的McKenzie 治疗下腰痛,已被大量临床报道证明是有效的,但由于其伸展运动是由上肢支撑完成,所以其对背伸肌群的强化作用效果甚微,而且有大量的下腰痛患者存在着腹肌萎缩的问题,值得重视,以威廉姆方法为代表的腹肌训练仍受推荐。通过强壮背肌可控制和抗衡在冲击负荷时躯干的重量和惯性力,腹肌可稳定脊柱,在增加腹内压中起重要作用,腹内压的升高可降低脊柱压力[9]。随着对椎间盘病变认识的深入,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椎间盘源性腰痛会出现腰痛及腹股沟部疼痛[10~15]。临床可见L2 与L3 棘突间、椎间关节、L3 横突端部、臀上皮神经分布区、腹股沟区的疼痛和压痛,与带脉出“ 十四椎” 至五枢、维道的循行相符。目前研究认为,L4/ L5 及

穴位注射疗法简介

穴位注射疗法简介 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激发经络、穴位的治疗作用,结合近代医药学的药物药理作用和注射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疗法。使用时,将注射针刺入穴位后,作提插手法,使其得气,抽吸无回血后再将药液缓缓注入穴位,从而起到穴位、针刺、药物结合的加成作用。一方面针刺和药物作用直接刺激经络上的穴位,产生一定的疗效;另一方面,穴位注射后,药物在穴位处存留的时间较长,故可增强与延长穴位的治疗效能,并使之沿经络循行以疏通经气,直达相应的病理组织器官,充分发挥穴位和药物的共同治疗作用;再者,药物对穴位的作用亦可通过神经系统和神经体液系统作用于机体,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产生出更大的疗效。 所以穴位注射疗法不仅为针刺治病提供了多种有效的特异性穴位刺激物,而且也为药物提供了相对特异性的给药途径(经络穴位),能减少用药量,提高疗效,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穴位注射疗法用及小剂量的药物,即可取得和大剂量肌肉注射同样的效果,所以不仅能提高疗效,而且可以减少用药量。由于用药量的减少,相应的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也减低。 一般患者穴位注射以后,即可随意活动,较之针刺留针法缩短了治疗时间。注入的液体用量多时刺激范围大,且吸收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于穴位维持较长时间的刺激,延长治疗时效。 操作方法 选穴处方 一般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辨证取穴,局部取穴则选用压痛点、皮下结节、条索状物等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选穴宜精练,以1-2个穴为妥,最多不超过4个穴,并宜选肌肉比较丰富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 操作程序 根据所选穴位的部位不同及用药剂量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局部常规消毒后刺入穴位,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待针下有”得气”感后,回抽一下,若回抽无血,即可将药推入。 药物剂量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技术

电刺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技术 Ⅰ项目介绍 (一)项目背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基层医院及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决定在“十五” 期间投资巨额专项资金实施“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简称“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该项 目计划在5年内在全国筛选100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实用、确有疗效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技术进行系 统整理,在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评价临床效应和建立规范的临床研究方法和技术标准后,向全国推广。“经皮穴位 电刺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技术”,系“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之一。 (二)技术介绍 本技术是由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由以浙江中医学院方剑乔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探索出来的。该技术的发现,为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课题组已经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 360例肩周炎患者,并与电针组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结果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虽与电针对照组(96.11%)相当,但对粘连前期瘀滞型肩周炎的治疗,疗效更好。而且通过实验研究表明,经皮穴 位电刺激治疗组比电针组具有更长的后效应。 1.定义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就是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简称“TENS”)结合穴位刺激的方法。 2.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⑴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同时属粘连前期和粘连期; ⑵中医辨证为瘀滞型和寒湿型的患者; ⑶年龄在40~65岁之间。 禁忌症: ⑴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⑵年龄在65岁以上; ⑶对电刺激过度敏感者; ⑷合并有肩部骨折未愈合者;

⑸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⑹患者病情属恢复期或中医辨证为气血虚弱型者。 3.治疗原理 经皮穴位电刺激为什么能够有效治疗肩周炎呢?由于肩周炎多因肾气不足,气血亏损,慢性劳损而致营卫不固, 风寒湿邪乘虚入侵,寒凝筋膜而致气滞血瘀所致,而本法具有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的作用,尤其结合 穴位刺激,特别是能根据需要结合远道穴位的刺激,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实验研 究证明,经皮穴位电刺激和 电针一样,很可能也是通过肌纤维收缩肌梭等传入神经纤维(Aα、β)兴奋,从而引起镇痛效应。 4.临床技术操作 ⑴器械及药品准备: 韩氏穴位暨神经刺激仪(LH202H)、无菌棉签、75%的酒精。 ⑵体位的选择:患者取坐位,胳膊置于处置床上。 ⑶取穴:取患侧穴位——肩前与肩髎或肩髃与臑俞(这两组穴位隔次交替使用),外关与合谷,取穴后标上 记号。肩前穴位于垂肩时当腋前皱襞头与肩髃穴连线之中点处;肩髎穴位于肩部,肩髃后方,当肩关节外展时于 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肩髃穴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臑俞穴位于 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 尺骨与桡骨之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⑷操作:①先打开穴位暨神经刺激仪开关,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②关闭电源开关备用。 ③用75%的酒精进行穴位皮肤常规消毒。④再将穴位暨神经刺激仪的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3厘米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肩部两穴和外关、合谷两穴。我们这里取肩前与肩髎两穴,加外关、合谷两穴。⑤连接完成后, 打开电源开关,渐次增加各输出端的强度直至适量。采用的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 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10±2mA。注意调节电流量应仔细,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大,以免发 生意外。⑥刺激完成后关闭电源开关,取下与皮肤接触的两对电极。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简称TENS)是根据疼痛闸门控制学说于70年代发展起来,应用电池供电的袖珍仪器以治疗疼痛为主的无损伤性治疗方法。之所以用"经皮"(transcutaneous)一词,是为了和植入电极相区分。经过20多年的发展,TENS在欧美国家非常普及,其临床应用已超出了疼痛范围,但仍以治疗疼痛为主。成为不用吃药不用打针解决疼痛的最基础 方法。 一、物理特性 (一)波型 大部分TENS仪产生持续的、 不对称的平衡双相波型,形状 一般为变形方波,没有直流成 分,故没有极性。但因为是不 对称双相波,一个时相(相位) 的作用可能比另一个时相强 一些。此外,少数TENS仪器 使用单相方波、调制波型等。 尚没有证据表明一种波型的 疗效比另一种好。 (二)频率 TENS的频率一般为1~150Hz 可调。最常用的是用70~110H z(常规TENS),其次是1~5 Hz(针刺样TENS),中频率 (20~60Hz)和120Hz以上的 频率较少选用。 (三)脉冲宽度 一般为0.04~0.3ms可调。对于有脉冲群输出方式的仪器,脉冲群的宽度一般为100ms左右,每秒钟1~5个脉冲群,群内载波为100Hz的常规TENS波。 二、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TENS的主要作用是镇痛。由于它在我国的应用时间不长,尚没有推广,故下面较多地引用 国外的研究资料。

(一)镇痛 1. 镇痛机制 TENS是根据闸门控制学说而发展起来的。产生镇痛作用的TENS的强度往往只兴奋A 类纤维。在肌电图上使外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A波产生去同步,对传导伤害性信息的C波没有影响,但明显减弱甚至完全抑制A和C传入引起的背角神经元的反应,TENS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背角神经元的自发性动作电位活动亦明显减少。 阿片肽在两种方式的TENS镇痛中作用有所不同。高强度针刺样TENS(2Hz)引起的镇痛可以被纳络酮逆转,腰段脑脊液中的脑啡肽明显升高,而强啡肽无明显变化uyh,说明内源性阿片肽起重要作用。常规TENS(弱强度、100Hz)使强啡肽有所升高,脑啡肽不受影响。高强度、高频率(100Hz)的TENS 的作用能被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逆转,说明G ABA能神经元参与了镇痛机制。 关于TENS镇痛的中枢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 2、临床应用 (1)急性疼痛 ①术后切口痛:TENS最成功的应用之一是术后的切口止痛。80年代以来,大量的文献报道TENS治疗术后切口痛,包括各种胸、腹部手术、关节手术等,效果非常满意。TENS能减少止痛药物的摄入,使患者能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对某些病人能缩短ICU或住院时间。一般在术前就应给病人应用TENS,以确定合适的参数。在手术结束前将一次性电极平行放置于切口两旁,伤口缝合后立即通电治疗。通常持续刺激48~72小时,可由病人调节电流强 度。 ②骨科疼痛:Paris等(1983)用TENS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结果表明TENS能较早缓解疼 痛、减轻水肿、早期恢复ROM和行走功能。 Kaada(1984)用TENS治疗肩周炎取得显著疗效。 Levy等(1987)报道TENS能使实验性家兔急性关节炎的关节积液和白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相关性疼痛。此外,有报道对急性腰肌扭伤、运动创伤等的疗效优 良。 ③妇产科疼痛:1977年Augustinsson等首先观察了TENS对147例产妇因分娩而引起的腰痛、骨盆疼痛的疗效。在第一产程,止痛效果最好;第二产程次之,没有发现副作用。此后又有很多报道证明TENS有助于分娩,不利之处是偶尔干扰胎儿监护仪。 Dawood和Ramos(1987)用TENS治疗痛经,方法是平肚脐处以倒三角形用三个电极治疗。结果TENS的疗效好于安慰性TENS和布洛芬,82%的患者愿意用TENS取代药物治疗,常规TENS治疗疗效又好于针刺样TENS。Kaplan等(1994)报道TENS治疗痛经有效率达9 0%。Milson等(1994)报道TENS和口服萘普生都能显著减轻痛经的疼痛程度(p〈0.001、〈0.01〉,但TENS对子宫内压力无影响,而萘普生能减少子宫活动,降低子宫内压力,说 明两者的止痛原理不同。 ④颌面部疼痛:Hansson(1983)等报道治疗急性牙痛,TENS的疗效比安慰性TENS和阿斯匹林好,但常规TENS的效果与针刺样TENS无差异。TeDuits等(1993)观察了27例6 ~12岁的儿童患者,有2个对称部位龋齿的,随机决定在牙修补术时一个用TENS止痛、另

治疗咽炎的特效穴位-(全)

治疗咽炎的特效穴位 友人咽喉炎一个多月了,说话沙哑,难受得很。先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拍过片,输过液,吃过中西药,均不见效。前后花了一千多元钱。 选了以下这些穴位给他按摩:照海、少商、丘墟、商丘、鱼际、尺泽、曲池、内关。共按了二十多分钟。 以下为所按穴位的一些功效: 1、照海(肾经)-专治咽喉炎。 从古至今,它治疗咽喉方面的疾病最有效,如咽喉痛、慢性咽炎。 实际上,肾经上的穴位都能治疗咽喉疾患,因为肾经本身就是通咽喉的。 但照海穴是专治,且效果极佳。 2、少商穴(肺经)--治嗓子痛效果最佳。特别是急性咽喉肿痛有特效。 少商穴治嗓子痛效果最佳,特别是急性咽喉肿痛有特效。但这些穴要强刺激才行,过去通常用三棱针来点刺,放一滴血,当时就见效果。用指甲使劲掐一掐也行。 3、丘墟(胆经)--专治各种上火之症。上身各种炎症。身体自带的消炎大药。 丘墟是胆经的原穴。专治各种上火之症,也就是西医所说的发炎症状,如嗓子发炎、咽

喉肿痛、牙痛发炎、眼睛红肿发炎,头痛和乳房痛的炎症等。 在足底反射区,丘墟相当于上身淋巴反射点。 4、商丘(脾经)--消炎大药,下身各类炎症。 该穴正好对应于足底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炎症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为什么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消除炎症呢?这是因为脾是管运血的,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也就消除了。所以它能治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 5、鱼际(肺经)--清火效果最好。 鱼际是肺经的火穴,清炎的效果出人意料的好。心中有火、夜间爱咳嗽、比较烦热、睡不着觉时,按它最好。 它还能调节小孩的肠胃功能。 6、尺泽(肺经)--降火、补肾、调节身体虚实,高血压、头重脚轻、哮喘 交通肺和肾,调节身体虚实,补肾,化“肺”补“肾” 中医号脉时,三个手指分别摸在腕关节寸、关、尺的位置。尺的位置是号肾的功能。所以“尺”代表肾,“尺泽”上给肾以恩泽,给肾以浇灌。 尺泽穴就是补肾的要穴。 它能补肾,跟五行有很大关系。肺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所以肺气足了就可以补肾。按尺泽穴就把肺经多余的能量补到肾经上去。 尺泽穴又是合穴,属水,所以这种补肾方法叫做泻肺补肾法。其实,泻只是一种能量转化,是把肺经多余的能量转化到肾经上去。因为上焦的能量过多,淤住了,反而让人觉得不舒服,老有火气,老想吃点凉的东西或祛火的东西,现时却两脚冰凉。这是火气都用到上边去了,没有留些到下面来,形成了上实下虚之症。 此时,不能盲目地泻火。而去医院,一般会让你吃点苦寒的药祛火,往往用通便的办法。可一吃祛火的药,一通便,上边的火没有了,下边却更虚了。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把这种能量转化,不要白白地浪费。要知道,即使是“火”,也是人体里的一种能量,也是靠气血制造出来的,所以不要把它泻掉,泻掉就等于把刚生出来的气血又给浪费了。我们要把它转化。揉尺泽穴就是很好的办法。 有的人头重脚轻,有高血压,还有哮喘,也是上实下虚之证,需要揉尺泽穴来转化。 7、少海(心经)--水火相济,降火补肾,心火盛。 夜里比较热燥、出汗、心痛、心脏疼痛、手臂麻、手颤、手痉挛、失眠、两肋痛、牙龈老肿痛、心烦上火、耳朵老响、起急。 少海穴在肝横纹边上的点上,主要功能是滋阴降火。 因为心经属火,而这个穴是合穴,属水,所以少海穴起到一个水火相济的作用。就是说心火太盛的人,揉这个穴可以降火,同时又滋阴补肾。有一种病叫心肾不交,夜里就比较燥热、烦燥、爱出汗、老睡不着觉,这时一定要多揉少海这个穴。 少海主治的病非常多,如心脏疼痛、手臂麻、手颤(包括帕金森病的那种手颤)、手痉挛,平时都要多按少海穴。失眠、两肋痛、牙龈老肿痛,也是心火过旺造成的,如果再配合合谷穴一起按,效果更好。 少海穴是一个治疗耳鸣的要穴,就是老爱心烦上火、耳边响、起急的那种耳鸣,少海穴治疗效果最好。 8、曲池(大肠经)--降血压、降火、排毒、祛痘痘、治皮肤病、明目、增加血液循环、减肥。 9、合谷(大肠经)--包治百病的万能穴,主治牙痛。 左牙痛揉右手合谷,右牙痛揉左手合谷。揉的时候最好再加上一个压痛点,那效果就太

一种特殊的穴位刺激疗法

一种特殊的穴位刺激疗法 "全穴斜刺法":曾看到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其要点是在阿是穴旁开1~2寸处下针,斜刺至阿是穴深处,其疗效远比在阿是穴直刺为好。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其要点是要使针尖到达痛点深处后,再进针0.5~1寸,结果疗效更好。受此启发,既然穴位呈近似圆柱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应该让针体最大范围地透过呈卵圆体之穴位的有效刺激区的纵轴线,才能提高疗效。基于上述认识,对除危险区以外的穴位采用一种新的定位和针刺方法---"全穴斜刺法",取得了远比传统定位和针刺方法更好的疗效。其基本操作方法分作针刺较深的穴位和只能平刺的浅表穴位两类。 治疗方法依患者主诉,运动障碍和触诊结果,确定受损软组织的位置、深浅、走向、范围及其最痛点,沿肌肉长轴,取离最痛点有适当距离的一点为进针点。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进针后,注意保持针的斜行走向,使之能准确地刺入受损软组 织的最痛点处,可刺到骨膜或肌腱附着处。当有明显针感时留针,留针时不行针,时间视针感消失快慢而定,但对劳损者以5--10分钟左右为宜(长时有益无害)。在出针过程中,患者感到针感突然加强时,应暂停出针,待针感重新减弱后,再将针完全退出。一般3-5日针1次,急性损伤间隔时短些。针细间隔短,针粗间隔长些。 针刺体位,就是针刺施术要患者采取术者所需体位。笔者临床使用痛姿位、牵胀(恢刺)进针施术,效果很好。 注意事项:(1)斜刺效果取决于是否准确刺入受损组织、保持进针后的走向;(2)原痛点经斜刺后疼痛消失,其邻近部位又有较强的痛点出现,这可能是受损所涉及的部位较多及强痛点对较弱痛点的"掩盖"作用所致,故每次针刺后,应注意观察分析,继续对其它痛点给予斜刺;(3)压痛点较多且程度差别不大,可依患者的体质和 病情,对3~5个压痛点进行治疗;(4)针刺后,第2天如出现症状加重,但第3天会显著好转,这可能反映了针刺具有调整结构与功能恢复的后作用或是个体对针刺的反应不同,这样以适当间隔天数为宜。数次治疗后有二至三周恢复期。 针刀(刃针、粗针)斜刺,针刀治疗以简、便、廉、验治疗软组织损伤而被社会广泛认可。虽然有的患者能接受针刀治疗,但也有不少人恐惧针刀治疗所带来的痛苦,针刀治病的目的就是要减轻患者痛苦。如何将针刀施术痛苦降到最低限度,本博将针刀刃口改为一尖二刃,进针快,痛觉小。斜刺施术,取得了极好的临床效果。对个别惧针患者,初次用毫针或细针治1—2次,再改用合适针具治之。 基础医学研究和实践,在免疫电镜下观察到:当骨骼肌超过习惯性负荷工作致力平衡失调后,肌肉就发生延迟性收缩蛋白降解,从而导致收缩结构改变或解体的现象。当针刀斜刺进入损伤软组织时,肌肉中收缩蛋白马上出现组装、合成,收缩结构功能即时恢复,酸、胀、痛很快消除,带来稳定持久的疗效而不是一时性的镇痛。值得重视的是,斜刺治疗肌肉损伤是通过外周机制实现的。在分别破坏脑、脊髓、阻断运动终板的功能以及对离体肌肉等做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后,仍然能够观察到针刺有促进肌肉功能和结构恢复的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斜刺促进肌肉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理主要不是通过神经的调节,而是通过肌肉本身所固有的外周机制调节的。 针刀入路的选择:针刀临床主要用于松解软组织,而大多数疼痛或酸胀及功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 - 副本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 三、技术特点及与同类相近技术的显著区别点 经皮穴位电刺激克服了针刺和电针的某些缺点,如针刺入时感到疼痛,有些患者惧针,儿童不易接受等,而且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经皮电刺激波形为单向方波、双向方波、不对称双向方波等,其特点是瞬间通电和断电不易造成极化状态,而且机体适应很慢。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范围较宽,多在2~100Hz。为克服低频电刺激而引起击波感,可采用100簇形波(一串5个方波刺激)代替单个方波,这样既保持了低频的“电针样”的刺激特点,又得到较为温和、舒适的感觉。四、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的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癌性疼痛以及针药复合麻醉,戒断综合征、精神神志疾病等疾病。 五、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的疗效 1.采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诊断、辨证和疗效评价标准,明确和固定各治疗参数,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为观察指标,分别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和电针对78例患者进行对照治疗。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具有与电针相似的良好疗效,在对疼痛指标和改善肩关节活动等方面,两种疗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将360例不同时期肩周炎患者分成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组(186例)和电针治疗组(174例) ,各组采用相同经穴分别治疗。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粘连前期和粘连期肩周炎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6.6%和96.9%,电针刺激对粘连前期和粘连期肩周炎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3.5%和97.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不仅能有效止痛,对粘连期的肩关节活动障碍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4]。 2.有研究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汉族男性酒精戒断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比较2/100Hz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地西泮与单用地西泮治疗汉族男性酒精戒断综合症及躯体戒断期心理渴求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2/100Hz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地西泮治疗,明显减轻汉族男性酒依赖患者的躯体戒断症状,能有效预防停止饮酒后发生严重戒断反应;2/100Hz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地西泮治疗汉族男性酒精戒断综合症疗效优于单用地西泮治疗[5]。

穴位刺激的比较研究

穴位刺激的比较研究 在现代康复医学中,外部刺激疗法虽非占有主要的地位,但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对神 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及其并发症(如痉挛)的治疗过程中,刺激疗法有着手术和药物疗法不可取 代的优势。此外,通过感觉刺激,可以提高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通过对肌梭中的传入神经 纤维进行刺激,可以兴奋运动神经元,使较多的神经元参与活动,这将有助于对患者运动功 能的重构。而在单一重复的运动训练中,加入外部刺激,有助于维持大脑皮层兴奋度,保证 训练的效果外部刺激疗法中的穴位电刺激疗法与运动训练宜同时进行,为验证这种结合方式 对运动训练的影响,已进行了正常人的相关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持续电刺激的对多数肌肉的 影响并不明显。故在此提出根据运动训练时患者肢体的不同动作阶段,变换刺激模式的结合 方法。利用机器人系统搭建实验平台,一方面可以提供一般运动训练器械和功能电刺激不能 实现的自主循迹训练,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患者肢体的位置和运动意向,给予适合的刺激。 2、平台的总体框架 平台包含康复机器人部份 (由电机驱动器和机器臂组成)、TENS部份(由电刺激控制模块和TENS仪组成)、sEMG采集部份 (由位置信息采集模块和sEMG采集仪组成)和工控机(负责控制 和提供视觉反馈)。工控机利用 RS232与另外三个部分进行通信,由电机驱动器获取机器臂的 当前位置信息,同时将位置信息作为视觉反馈输出到显示器上;电机驱动器根据工控机发出 的指令,控制机器臂上的电机,并利用电机上的光电编码器测量机器臂的当前位置反馈给工 控机;电刺激控制模块利用由工控机发出的机械臂位置信息来控制TENS仪;位置信息采集 模块则将工控机发出的位置信息由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发送至 sEMG采集仪上以供 日后数据分析时作为参考之用。 3、平台的系统结构与实验方法 平台的系统结构图 平台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图中JT 为坐标空间转换的雅可比矩阵。 工控机利用从机器臂上获取的当前位置信息,位置信息与规划中的轨迹进行比较,以确定电 机下一步的控制方针,然后通过特定的算法,控制电机驱动器、位置信息采集模块和电刺激 控制模块。 为了验证实针、电针和经皮电刺激的区别,并了解刺激后对人体s EMG 的影响趋势,对同一 实验对象分别进行扎实针、电针和经皮电刺激下的循迹运动,观察各刺激方式对sEMG 的影 响效果。 实验:健康男性10 名,年龄25 ~ 35 岁,身高170 ~ 178 cm,体重60 ~ 78kg,惯用手为 右手。 实验采用市面上常用的T E N S 仪进行,进行实针刺激( 针灸和电针) 时使用一次性针灸用针,而经皮电刺激则采用50mm×50mm 的硅胶电极片。实验时对实验对象施予0.5 ~ 2Hz 的电刺激,电流在50mA 以下,刺激强度以实验对象耐受程度为准,本实验采用Noraxon Myosystem-2400 表面肌电信号采集仪及 Noraxon 的固定间距肌电片( 间距为20mm),采样频 率为1500Hz。 实验过程中,实验对象在机器人平台上进行阻抗约束模式下的自主循迹训练,同时接受穴位 刺激。刺激方式分为扎实针、电针和经皮电刺激三种,其间进行sEMG 采集,在循迹训练过 程中,选择为作业平面,肢体高度以对象胸前为准,轨迹尺寸则依照实验对象的活动域设置。实验中刺激点选取肩髎 (TE14)、曲池(LI11) 、手三里(LI10)、合谷(LI4) 四个穴位。s EMG 采集的肌肉为肱桡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中共四个通路。

用针灸刺激穴位可以治疗阳痿

用针灸刺激穴位可以治疗阳痿 用针灸刺激穴位可以治疗阳痿?针灸法源远流长,对许多疾病都有极好的疗效,在中医治疗中广受推崇,备受欢迎,对于阳痿病症,也可以采用针灸法来治疗。不过,用针灸法治疗阳痿时要特别注意,不同的阳痿病症要采用不一样的针灸疗法才有效。 对于肾气虚弱型阳痿,针灸时应取会阴、长强、肾俞为主穴,取三阴交、曲骨、然谷、曲泉为配穴。 会阴针1。5寸;针长强穴时,针尖向上与骺骨平行刺入0。5~1。5寸,局部多有痛胀,或放射至肛门部,古人在针此穴时,以大痛为度;肾俞穴刺 1寸。三穴在得气之后向左向右交叉捻转,用补法。配穴得气后左右交叉捻转用补法,留针5分钟。每次针主穴3个,配穴1~2个。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每次并用艾条雀啄灸会阴穴49次。 对于命门火衰型阳痿,针灸时应取长强、会阴、命门为主穴,取肾俞、关元、太溪为配穴。针主穴得气后向右捻转3600停,再捻,如此30秒,取针。针配穴得气后留针5分钟。另以艾条作雀啄灸,先关元后会阴穴,各49次。 对于湿热下注型阳痿,针灸时应取肝俞、行间、曲泉、会阴为主穴,取阳陵泉、膀胱、水分为配穴。先针主穴,捻转泻法不留针。后针配穴,平补平泻。7次为1个疗程。 对于肝气郁结型阳痿,针灸时应取太冲、会阴、曲骨为主穴,取行间、中极、急脉、太溪为配穴配先针太冲、行间、中极穴,泻法不留针。其他穴位平补平泻。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对于惊恐伤肾型阳痿,针灸时应取胆俞、肾俞、长强、心俞、神门、阳陵泉等穴。以艾条雀啄灸胆俞、肾俞穴各49次;针长强、心俞、神门穴。长强穴刺痛出针,心俞、神门穴捻转补法,阳陵泉穴深刺泻法。 部分穴位位置 会阴穴: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 长强穴: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曲骨穴: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张恒利

中国中医急症2013年2月第22卷第2期JETCM.Feb.2013,Vol.22,No.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死亡率最高的3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全部脑血管病发病的55%~80%[1]。笔者近年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临 西县人民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药药管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均经CT 或MRI 扫描证实为脑梗死。排除颅内感染、肿瘤等疾病,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无认知功能障碍,可配合检查和治疗。均为初次发作。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 )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分等方面(见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予血栓通注射液(广西梧州制 药股份有限公司)150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 静滴,每日1次,14d 为1个疗程。另予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使用日本产TM-21型Silver Spike Point (SSP )治疗仪进行治疗。将棘状镀银电极一对放 置于患者上肢合谷和肩髑,另一对棘状镀银电极放置 于患者下肢的足三里和解溪。工作频率4Hz ,波形为双向对称方波,波宽为250μs ,强度在0~100mA 范围内调整,治疗时以患者最大耐受量为限度,治疗时间 30min/次,每日2次,2周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600mg 加入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每日1次,14d 为1疗程。 1.3观察指标参照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分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 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及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 评分和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分比较见表3。结果示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ADL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学“中风”范畴,本病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其病机不外风、火、痰、气、虚、瘀六端,导致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犯脑,而其中又以血瘀与痰阻为中风病两大病理因素。 血栓通注射液是以三七主根为原料提取。三七的水溶性成分三七素,是从三七根中分离的一种特殊的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张恒利 (河北省临西县人民医院,河北临西054900)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745X (2013)02-0278-02 【摘要】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静滴联合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血塞通静滴;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栓通注射液 穴位 电刺激 组别n 对照组 45 治疗组45性别(n )神经功能损害 程度评分(分) 23 22 21.39±2.93 男 女 252022.20±3.34年龄(岁)ADL 评分(分) 64.89±7.73 35.42±5.67 65.23±9.2134.85±5.53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x ±s ) ·临床观察· *基金项目:河北省邢台市科研发展计划项目(2012ZC102) 278··

经皮穴位电刺激

第三节经皮穴位电刺激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将欧美国家的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与针灸穴位相结合,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疼痛的方法。 一、经皮穴位电刺激的特点 经皮穴位电刺激克服了针刺和电针的某些缺点,如针刺入时感到疼痛,有些患者惧针,儿童不易接受等,而且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经皮电刺激波形为单向方波、双向方波、不对称双向方波等,其特点是瞬间通电和断电不易造成极化状态,而且机体适应很慢。 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范围较宽,多在2~100Hz。为克服低频电刺激而引起击波感,可采用100簇形波(一串5个方波刺激)代替单个方波,这样既保持了低频的“电针样”的刺激特点,又得到较为温和、舒适的感觉。 经皮电刺激的波宽一般选用150~300微秒(us),波宽太大,容易激活传递痛觉的纤维产生痛觉,导致镇痛效果下降。经皮电刺激的电流强度以兴奋Ⅱ类纤维而不兴奋Aδ和C类纤维为宜,一般选择30~80mA。此强度有助于激活神经粗纤维,关闭疼痛的“闸门”及释放内源性鸦片样物质。 由于经皮穴位电刺激具备如上特点,故对治疗急慢性疼痛均有较好镇痛效果。 二、经皮穴位电刺激仪的性能、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经皮穴位电刺激仪种类繁多,现以韩氏多功能电治疗仪为例介绍经皮穴位刺激仪的性能、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仪器的性能 该仪器具有多穴位刺激方式,即针刺通电方式(ACU法)和经皮穴位接触方式(TENS法、SSP法)。前者适合于专业医师应用,后者适合于基层单位和一般家庭普及应用。 脉冲输出幅度:针刺(ACU),250Ω负载下,0~60mA(电针疗法用);体表(TENS),1kΩ负载下,0~55mA(TENS 及SSP用)。脉冲宽度:300μs。频率范围:2~100Hz。脉冲列波形:连续(CONT),2~100Hz可调。簇形(BURST),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经皮的神经电刺激疗法Transcua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简称TENS)经皮的神经电刺激疗法(周围神经粗纤维电刺激疗法)是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疼痛的电疗方法。这是70年代兴起的一种电疗法,在止痛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因而在临床上(尤其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TENS疗法与传统的神经刺激疗法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电刺激,主要是刺激运动纤维;而TENS则是刺激感觉纤维而设计的。 目录 物理特性 治疗作用机制 设备与治疗方法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 处方举例 编辑本段物理特性 TENS仪器必需具备以下条件: 1.频率较高:多在2~160Hz之间,属低频范围。 2.脉冲短-或更短:一般脉冲宽度多在9~350μs之间。脉冲太宽,传递疼痛的纤维便被激活,而且极板下离子化增加。但脂肪组织较多者,脉冲可宽一些。 3.强度适宜:采用使病人有一种舒适感,不出现肌肉收缩的阈下强度。这样TENS便可选择性地激发感觉的,传入神经纤维的反应,而不触动运动的,传出神经纤维的反应。 4.电流形态不统一,目前常用有以下几种波形:(1)对称的双向方波;(2)被单向方波调制的中或高频电流;(3)有对称的双向脉冲;(4)单向方波;(5)另一种不对称的双向脉冲。 编辑本段治疗作用机制 有下面几种假说: 1.闸门控制假说认为TENS是一种兴奋粗纤维的刺激,粗纤维的兴奋,关闭了疼痛传入的闸门,从而缓解了疼痛症状。电生理实验证明,频率100Hz 左右,波宽0.1ms的方波,是兴奋粗纤维较适宜的刺激。 2.内源性吗啡样物质释放假说一定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可能激活了脑内的内源发吗啡多肽能神经元,引起内源性吗啡样多肽释放而产生镇痛效果。有人实验证明:以极板面积24cm2置于右腿中1/3外侧面,用方波、宽度0.2ms,频率40~60Hz,电流强度40~80mA,刺激20~45分钟时腰穿脑脊液内β—内啡肽含量显著增高,认为内啡肽由于电刺激而释放入脑脊液,导致疼痛一时性显著缓解。 3.促进局部血循环:TENS除镇痛外,对局部血液循环,也有促进作用,疗后局部皮温上升1-2.5℃。 编辑本段设备与治疗方法 1.仪器:凡属t升、t宽、t降和f可以任意调节的低频脉冲电疗机均可应用,L64-2 型多形波治疗机即可进行此种治疗。电极:铅板与衬垫同直流电疗法。常用直径2-3cm规格的电极。 2.电极放置方法常用有以下几种:(1)放于特殊点即触发点,有关穴位和运动点。因为这些特殊点的皮肤电阻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高密度输入。这些点是放置电极的有效部位。(2)放在病灶同节段上因为电刺激可引起同节段的内啡肽释放而镇痛。(3)放于颈上神经节(乳突下C2横突两侧)或使电流通过颅部,均可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 3.频率选择多依病人感到能缓解症状为准。慢性痛宜用14~60Hz;术后痛宜用50~150Hz;疱疹性痛宜用15~180Hz;周围神经损伤后痛用30~120Hz等。一般主张由病人自己选择认为恰当的频率。大多数患者适宜采用刺激频率100Hz,t宽0.1~0.3ms。 4.电流强度以引起明显的震颤感而不致痛为宜。一般15~30mA,依病耐受而定。 5.治疗时间:治疗灼性神经痛2~3分钟。一般为20分钟,亦可长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