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54ja_山岳的形成 第2课时

1054ja_山岳的形成 第2课时

1054ja_山岳的形成 第2课时
1054ja_山岳的形成 第2课时

山岳的形成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褶皱山和断块山,它们都是山岳的重要类型,都是由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形成的。这节课我们要再认识一种成因不同的山岳——火山。

(播放录像“维苏威火山的喷发”,出示图片“长白山主峰白头山”)

[教师精讲]

师:哥伦比亚高原和长白山主峰都是由岩浆喷发而形成的,为什么在地貌景观上大不相同呢?

生:喷出口不一样。前者是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的,而后者是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的。

师:对。请看图片,说出火山的结构。

(出示图片“火山示意图”)

生: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构成。火山口是岩浆在地表的喷出口,火山锥是火山碎屑物质和喷出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师:不错。火山的规模大小不等。

(材料)世界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海拔6959米,位于阿根廷境内,被公认为西半球的最高峰。山峰座落在安第斯山脉北部,峰顶在阿根廷西北部门多萨省境,但其西翼延伸到了智利圣地亚哥以北海岸低地。

世界最小的火山:菲律宾八打雁省达加泰镇有一座塔尔湖,湖中央有一座小火山岛,是世界上最小的火山,也称“湖中火山”。

(出示资料“火山的利弊”)

烈焰熊熊、烟尘滚滚的火山爆发,吞噬了大片土地森林,毁坏村庄城镇,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的灾难。在过去的500年里,约有几百万人死于火山之灾。

但谁知这大自然之凶神恶煞,也能提供给人类有益的礼品。火山活动搅动了地下炽热的岩浆,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岩。这些火山岩浆里饱含着各种矿液,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后,凝结富集成多种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像南京的梅山铁矿、安徽马鞍山铁矿、安徽庐枞铁矿和安徽、浙江的明矾石,很多地方的硫铁矿、膨润土矿,中国的四大图章石(福建寿山、浙江昌化、浙江清田、内蒙巴林)……都是火山活动铸造成的,也可说是火山在“地下工厂”中加工的“产品”。

火山是天然的化肥厂。有的活火山地区的居民,尽管那里火山频频爆发,他们仍然冒着生命危险在火山虎口底下居住。问他们为何留恋在此,他们则说舍不得离开这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因为火山爆发的火山灰是极好的天然肥料,它含有多种农作物所需的养分。蜚声中外的意大利维苏威火山下,意大利人已在火山附近开了几家大型化工厂,利用火山喷发的气体制造硼酸、氨水和硫酸化合物。利用火山的巨大热能发电是顺理成章的。世界上已有几十座热能发电站。常年被冰雪笼罩的冰岛,已有1/5的家庭通过送来的火山蒸汽取暖供热。冰岛不冰,四季如春,原来也是火山的功劳。

诱人的火山风光,更是当今的旅游资源和疗养胜地的热点。日本的富士山、夏威夷岛的火山群、美国的黄石公园、法国的维希公园,都以其火山景观名噪于世。我国黑龙江省五大连池是在1719年才喷发形成的。那里的火山地貌景观多姿多彩,或孤山独耸,或双峰对峙,或如卧虎,或形如蟒蛇,奇异如此。还有5个明珠般的火山湖。云南腾冲火山群,以各种温泉、泉华等火山地貌闻名于世。

1973年,在日本西之岛毗邻,因海底火山从水下冒出一块陆地,与岛连在一起,日本人马上正式命名为西之新岛,以此增加了0.24平方千米的领土,也是值得高兴的。夏威夷群岛附近的洛伊希火山顶峰,现在还位于海平面以下980米处,但它一直不断地上升,这座活火山一旦露出地面,也将增加一个新岛。

师:我们了解了山岳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主要骨架,它的分布格局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它对我们人类的直接影响就表现在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板书)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师:请同学们思考,山区与平原相比,在对交通运输的哪些方面影响不同?

生:山岳相对高度大,地势崎岖,交通方式比较单调,交通线路的分布和走向也受较大的制约。

师:很好。请结合活动题的第1题,理解为什么在山岳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

(生回答,师总结):从表4.1分析,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远远小于公路,说明其对地形的要求较高。从表4.2分析,山岳地区修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均比平原、丘陵地区高。综合分析来看,在山区修铁路比较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些。

(P82活动第2题,该题难度属中等,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地理素养和人文素养,可让学生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

图中有哪些自然因素会对公路选线产生影响?(主要是地貌和水文)

公路选线时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的?

(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山区,公路线是如何伸展的?河流对公路的造价有着怎样的影响?)

人口的分布是社会经济因素,对公路线的分布有着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形弯曲,减少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坡面;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公路避开沼泽地。

(2)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公路在选线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这说明人口和聚落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

●板书设计

1.运输方式的选择

2.交通线的分布

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3.交通线的走向

●活动与探究

把南昆铁路和京九铁路相比较,课后可以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资料,比较这两条铁路在单位距离上的造价和各自经过的地形区的差别。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2. 会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 学会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陡坡和缓坡;能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4、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5、初步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重点】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类型 难点】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生活中的水库、分水岭、河流等事物 一、情景创设 激趣导入 在地球表面,地面高低起伏,有高山,有低谷,而我们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二、自主研读 初步感知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1.海拔(也称绝对高度):以 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如下左图甲的海拔高度为 米,乙的海拔高度为 米。 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如下左图甲乙的相对高度为 米 。 二)、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2.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 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实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为选 择准确的路线,该小组展开了讨论,结合图2-2,你认为说法准确的是 ( ) A .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B .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摄省力 C .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 D .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起伏小 (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起伏大 不同点 相同点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 第一集 笔记(April记录)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 Harvard Open Course : Positive Psychology 背景: “幸福课”是2010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泰勒?本-沙哈尔。他的课程使得他成了“哈佛红人”。他提出: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他的课程目标在于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简约化、实用化,让学生懂得自我帮助。 第一课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课程由来 首先,解释自己为什么想开这门课“因为这是我自己想上的一门课”,然后叙述自己走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过程。——当自己刚进入哈佛,一切都仿佛很好,但他却不快乐。于是他想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慢慢从计算机走入心理学领域。(好棒的跨度,在国外因为想了解一样东西而跨专业好像蛮common的) 然后介绍了他逐渐从8个人的讨论组到850个人的大课的过程,写到达到850人后,引起了媒体的兴趣,然后描述了媒体采访他的时候,总是提出的一个问题“你比我们想象的更内向”,作为一个joke,1米7不够资格传授快乐吗?(good joke point,并且不光是joke,是发人深思的一种现象)但点出了他最后反思而得:因为他们想给自己一个答案:为什么这个课这样流行,唯一解释就是导师乐观开朗、高大。但他们关注错了,他们应该关注信息,而非传达者。因为这个课程遍及全国,以及全球。(这样引入幸福课的普及,远较直接说XX学校也开了XX好得多) 各个大学开设此课程,各国政府也是,为什么?因为它有效。幸福感这一领域,此前一直被心理自助运动统治,心理自助运动带来什么?热情外向的宣讲者,常具领袖气质,吸引大众参加他们的讲座,但常常言过其实。(通过描述相对立的一种心理学运动来映衬积极心理学) 再来说说学术界——(引入人们对学术界知之甚少,但学术界有好东西,又用了一个比较):有多少人度过最近12期的《个性与社会心理学》?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我博士班的班主任估计过,学术期刊上一篇文章的读者只有7个人,甚至包括作者的母亲。(用具体的人代替somebody,令人更有亲切感,母亲的joke两个亮点)总结:作为学者,我觉得这很可悲,因为这些研究非常精彩、非常重要,但是晦涩难懂,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在象牙塔和大众之间搭建桥梁。(又落脚到主题,本课程的意义)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教案7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 4.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教学重点】 1. 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 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 火山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 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 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具准备】 背斜向斜比较、断层等投影片、火山构造动画素材等多媒体素材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定见过和听说过许多山脉,如我国的五岳、四大佛教名山等,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山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否一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板书】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介绍】山岳又称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骨架。山岳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板书】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引导】什么叫褶皱、断层呢? (教师在讲课时可利用随手教具——书本、纸张进行演示,并强调岩层的受力方向) 【讲解】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我们下面先来了解一下褶皱山的有关知识。 【板书】1、褶皱山 ①概念:岩层弯曲变形(连续性变形) 【指导读书】褶皱的基本形态表现为两种,即背斜和向斜。什么是背斜、向斜呢? (教师在黑板上用板笔绘出背斜和向斜的形态图,并标出受力方向) 【板书】②形态:背斜和向斜 ③褶皱形成过程: 【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背斜和向斜从外部形态上看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从外部形态看,背斜的岩层一般是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一般是向下弯曲的。【教师讲解】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而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但这只是一般情况,还有特殊情况。 (教师用黑板擦把背斜上部擦去一部分,把向斜上部用粉笔添绘上一部分,变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态。) 【引导】大家请看!有的时候恰恰相反,背斜由山岭变成于谷地,而向斜由谷地变成了山岭,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这是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果。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所以就有可能变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比较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所以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一般性,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种现象叫地形倒置,在山区、矿山等地带是可以看到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形态上来判断背斜或向斜。背斜顶部被侵蚀后,下面的岩层裸露出来,所以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无论岩层怎样变形,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或向斜,都是可靠的。【板书】④正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与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⑤背斜与向斜的比较: 【出示投影片】背斜和向斜同学们弄清楚了吗?下面我们通过这一表格再来比较一下。背斜向斜比较表。

区域地理课时专练: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图(附答案详解)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二节地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4年9月10日,新建敦煌至格尔木铁路(敦格铁路)实现与青藏铁路成功接轨,下图中的虚线为敦格铁路。读图,回答1~2题: 1.敦格铁路正线全长约509千米,由此可推知,上图的比例尺最接近() A.1∶30万 B.1∶30 000万 C.1∶2 500万 D.1∶200万 2.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虚线为图例

B.图中的“格尔木”为注记 C.图中的省界大体为西北—东南走向 D.在该图判断方向应依据经纬线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北面的河流和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分别是() A.向东、向西 B.向西、向东 C.向东、向东 D.向西、向西 4.如果该图的比例尺增大1倍,则() A.如果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变,则图幅面积是原来的2倍 B.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际范围是原来的4倍 C.表示的内容比原来详细 D.图示地区的坡度变缓 下图示意浙江省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河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示河流() A.丙段大量沉积从乙段带来的泥沙 B.该河流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C.丁段北岸侵蚀较严重,坡度较陡 D.该河流7、8月份流量大 图甲为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乙为沿图甲中AB、CD、EF、GH四条剖面线中的某一条所绘制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乙所示的地形剖面图对应图甲中的剖面线是() A.AB线 B.CD线 C.EF线 D.GH线 8.图甲中沿EF线行进,所能到达的最高点的海拔可能为() A.450米 B.550米 C.650米 D.700米 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9~11题:

幸福课_哈佛公开课第一课中文字幕

第一课 各位,早上好。很高兴能回到这里。 高兴见到你们。 我教授这门课是因为在我读本科阶段时非常希望能学习这样一门课程。 可能这门课并不是你希望的那样也可能并不适合你。 但希望几堂课后,你能有个大概印象让你决定这门课程是否适合你。 我1992年来到哈佛求学,一开始主修计算机科学。 大二期间,突然顿悟了。 我意识到我身处让人神往大学校园周围都是出色的同学,优秀的导师。 我成绩优异。擅长体育运动。那时壁垒打的不错。社交也游刃有余。 一切都很顺利除了一点我不快乐。而且我不明白为什么。 也就是在那时我决定要找出原因变得快乐。 于是我将研究方向从计算机科学转向了哲学及心理学。 目标只有一个:怎么让自己开心起来。 渐渐的,我的确变得更快乐了主要是因为我接触了一个新的领域,那时并未正式命名。 但本质上属于积极心理学畴。 研究积极心理学把其理念应用到生活中让我无比快乐。 而且这种快乐继续着。 于是我决定将其与更多的人分享。 选择教授这门学科。 这就是积极心理学,1504号心理学课程。 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一全新相对新兴令人倾倒的领域。 希望同时还能探索我们自己。 我第一次开设这门课程是在2002年。 是以讨论会的形式,只有8名学生。两名退出了只剩我和其他六个人。一年后学生稍微多了点。有300多人参加。到了第三年,也就是上一次开课。 有850名参加是当时哈佛大学人数最多的课程。 这引起了媒体的注意。因为他们想知道为什么。 他们对这一奇特现象非常好奇竟然有比经济学导论更热门的课程。怎么可能呢? 于是我被请去参加各类媒体采访,报纸,广播,电视。 在这些采访中,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模式。 我前去参加采访。进行采访。 结束后,制片人或主持人会送我出来。说些诸如Tal多你抽空参加采访。 不过你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的话。 我漫不经心的问。 我无所谓,不过总得回应“有何不同?” 他们会说“这个嘛,我们会以为你很外向”。 下一次采访结束时仍是如此“多接受采访”。 不过Tal,你跟我想象得不太一样。

山岳的形成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褶皱与褶皱山地的形成 2断层与断块山地的形成 能力目标: 1 归纳背斜与向斜的判断方法 2 区分褶皱与断层构造 3判断不同地质构造形成的地形 4根据不同地质构造正确寻找矿产资源和合理进行工程建设 5能进行简单的地质考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 2 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立志献身祖国的地质事业 教学重点: 1 褶皱的概念、基本形态、对地形的影响及其研究意义 2 断层的概念、分类(组合类型)、对地形的影响及其研究意义教学难点: 1 地形倒置的原因 2 断层的类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山岳有哪些类型吗?生:褶皱 山、断块山和火山三种类型 (投影)三种类型的山岳图片并让学生判断山岳的类型师:你们知道这些山岳都是在哪一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生:内力作用。 师:内力作用有哪些?生: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师:那同学们知道以上三种山岳分别是哪种能力作用的结果呢? (板书)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一褶皱山地师:褶皱山地是由褶皱这一种地质构造形成的。而褶皱这种地质构造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板书)1 褶皱的概念生: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这种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是地壳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作水平运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形成过程中,虽然岩层发生了塑性变形,但仍然连续(用教科书演示)褶皱的形成并介绍

师: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形成过程中,岩层发生了弯曲。褶皱的每个弯曲叫褶曲。褶曲是褶皱的基本单位。一个褶皱地质构造应该同时存在多个褶曲。但褶曲只有两种基本形态:岩层向上拱起的称之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称之为向斜。 (板书)2褶曲的基本形态J背斜 1向斜 褶皱地质构造,可以认为褶皱这种地质构造又可以分为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 (学生活动)从岩层形态和岩层的新老关系两方面来对比背斜和向斜地质构造。 (投影)某地的地质剖面图,教师指点学生看图的方法 师:当地的地壳受到挤压作用,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但岩层仍然保持连续,形成了褶皱地质构造。并且组成当地地壳的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按照沉积分异规律。先沉积的年龄老在底部,后沉积的年龄新在上部。岩层的年龄从上往下依次变老。 生: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从背斜的核部向两侧,岩层新老关系为:中间老,两翼新;从向斜的槽部向两侧,岩层的新老关系为:中间新,两翼老。 师:如果给你一地的地质剖面图让你来判断背斜和向斜构造,你有什么方法? 生:主要从岩层形态和新老关系两方面来判别。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岩层新老关系为:中间老,两翼新的是背斜;岩层的新老关系为:中间新,两翼老的为向斜。 (投影)课堂练习 地质构造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 图7中A地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___ ;B地的地质构造 _____________ ; 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地的地形为 _______ ;B地的地形为___________ 。 图6中甲地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 ;判断的依据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 地形为_________ ;判断依据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从图7练习中,我们看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势较高,常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地势较低,常形成谷地。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下,地壳发生水平运动,弯曲变形的结果。但图6中,甲地地质构造为向斜,地形却为山岭,为什么会出现地形倒置的情况?地表形态的形成,我们还要考虑什么地质作用? 生:外力作用 (板书)3褶皱与地形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一一顺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一一逆地形。 教师板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背斜成山,向斜成谷——顺地形 师:怎样的外力作用过程,使得当地的地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生: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第四章 第二节工业二

1.2 中国工业(二)课型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中国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分布和纺织工业分布 2.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3.掌握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域分布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和纺织工业分布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地域分布特点 难点:中国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分布和纺织工业分布 【自主学习】要求:自学课本P95-100,独立完成学案,“独立自主,勤于思考,让学习事半功倍”。 1、我国大型的钢铁工业基地,在东部沿海有、、、、 、等,在中部地区有、、、、等,在西部地区有的有、等 2、全国性的大型机械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 、、等全国大型机械工业基地。。 3、我国纺织工业体系为完整,其中以最为重要、、 、、、、等地是主要的棉纺织工业基地 4、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跃居世界位。 5、当前,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主要布局在三角洲、三角洲和地区。 6、我国主要有高新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1)以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2)以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3)以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4)以 为中心的沿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一).课本第95页-96页活动题 1.阅读课本第95页表,想一想,为什么中国一边在大量生产石油和铁矿石,一边还要大量进口石油和铁矿石? 2.阅读课本第96页材料,说一说首钢为什么要搬迁?议一议,首钢迁至曹妃甸新址对其转型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二).课本第98页活动题完成下列任务 1..读图4-25,结合图4-10说一说中国棉纺织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 2.辽中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区内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便利的交 通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读课本图4-26,完成下列任务。 (1)辽中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自然资源? (2)辽中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 (3)联系资源与工业的分布,议一议矿产资源对辽中南地区工业分布的影响。【自主测试】“一试身手,展‘亮剑’风采”。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重要的纺织工业部门是() 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 C、麻纺织业 D、化纤 2、下列棉纺织工业基地中,位于长江中下游棉花产区的是() A、天津和青岛 B、郑州和西安 C、武汉和上海 D、石家庄和邯郸 3、下列工业城市与工业部门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长春—汽车 B、郑州—纺织 C、大连—造船 D、重庆—石油 4、下列城市既是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同时又是主要棉纺织工业中心的是( ) A、成都 B、重庆 C、上海 D、西安 5、下列城市所在区域,能源紧张的是()A、北京 B、哈尔滨 C、上海 D、攀枝花 6、我国棉纺织工业中心布局的主要特征是() A.靠近棉花生产集中区B.靠近能源生产集中区 C.靠近东南沿海区D.靠近西部内陆区 8从就近原材料方面考虑,武汉的纺织工业应为() A、棉纺织业 B、丝织业 C、毛纺织业 D、麻纺织业 9位于辽宁中南部的大型钢铁工业基地是()A.攀枝花 B.鞍(山)本(溪) C.包头 D.太原 10下列钢铁工业的布局,不属于资源型的是() A.攀枝花钢铁基地 B.太原钢铁基地C.鞍本钢铁基地D.上海钢铁基地 11.下列工业产品中,属于高科技产品的是()A、大型车床B、汽车C、织布机D、计算机 12、下列地点,适合发展电子工业的是() A、劳动力丰富地区 B、大学、科研所附近 C、煤铁产地附近 D、铁路沿线 13、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属于() A、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B、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C、沿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D、东南沿海高科技产业密集区 二、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007年10月,我国“嫦娥一号”卫星在A城市发射升空,该城市位于省。 (2)根据图中信息,简要说明攀枝花市发展 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 (3)二滩水电站是我国大型水利工程,试分 析二滩附近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4)近年来,该地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试分析其有利的气候条件 三、钢铁工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料和燃料,所以早期的钢铁工业多分布于有丰富铁矿和煤矿的附近地区,如攀枝花钢铁基地,上海钢铁工业基地附近既没有铁矿,又没有煤矿,试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课后反思:

哈佛大学公开课 –公正 迈克尔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迈克尔.桑德尔教授主讲-<<杀人道德的侧面>> 由Graywolf_Robbie整理 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著名大学的公开课程,如哈佛大学的[该如何是好],[幸福课],[心理学],耶鲁大学的[金融市场],[博弈论],[心理学导论][死亡],普林斯顿大学的[领导能力简介],[人性],还有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商业领袖和企业家].等等,下载了很多视频,上班看,下班也看,感觉著名大学授课方式与理论水平真不是盖的.一听就上瘾了.所以就想把视频里面的资料再取出来再复习一下,温故而知新.以下本文取自[该如何是好]课程的第一课.我觉得非常精彩. 这是一门讨论公正的课程,我们以一则故事作为引子: 假设你是一名电车司机,你的电车以60km\小时的速度形式在轨道上飞驰,突然发现在轨道的尽头有五名工人在施工,你无法令电车停下来,因为刹车坏了,此时你极度绝望,因为你深知,如果电车撞向那五名工人,他们会全部死亡。假设你对此确信无疑,你极为无助,直到你发现在轨道的右侧还有一条侧轨,而在侧轨的尽头,只有一名工人在那里施工,而你的方向盘并没有坏,只要你想,就可以把电车转到侧轨上去,牺牲一个人而挽救五个人. 下面是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何为正确的选择?换了你会怎么做?我们来做个调查,有多少人会把电车开到侧轨上去?有多少人会让电车继续往前开?选择往前开的,请不要把手放下. 测试结果表明:只有少数人选择继续开下去,而大部分人都选择转弯。我们先来听听大家的想法,探究一下原因?你们会认为这是正确的选择。先从大多数选择了转向侧轨的同学开始,为何要这样选择?理由是什么?有没有自告奋勇的. 学生A:我认为当可以只牺牲一个人时,牺牲五个人是不正确的选择。 教授:当可以只牺牲一个人时,牺牲五个人是不正确的选择,这理由不错,还有其他理由吗?人人都赞成这个理由吗? 学生B:我认为这和9.11的时候是一种情况,那些让飞机在宾州坠毁的人,被视为英雄,因为他们选择牺牲了自己,而不是让飞机撞向大楼牺牲更多的人。 教授:这么看来这条原则和9.11是一样的,虽然是悲剧,但牺牲一个人保全五个人依然是更正确的选择。这就是大多数人选择把电车开到侧轨上去的理由吗?现在我们来听听少数派的意见。那些人选择不转弯的. 学生C:我认为这与种族灭绝和极权主义正名是同一种思维,为了一个种族生存下来,以灭绝另一个种族为代价。 教授:那换了是你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为了避免骇人听闻的种族灭绝,你打算直接开上去把这五个人撞死吗? 学生C:大概会吧。 教授:我们来考虑一下另一种情况下的例子,看看你们大多数人会不会坚持刚才的原则(即牺牲一个人保全五个人是更好的选择),这次你不是电车司机,只是一名旁观者,你站在桥上俯瞰电车轨道,电车沿轨道从远处驶来,轨道尽头有五名工人,电车刹车坏了,这五名工人将被撞死,但你不是电车司机,你真的爱莫能助,但是你真得不是电车司机,直到你发现,在你的旁边靠着桥站着一个超级大胖子,你可以选择推他一把,他就会摔下桥,正好摔在轨道上挡住电车,他必死无疑,但是可以拯救五个人的生命。 现在,有多少人愿意选择把胖子推下去?有多少人不会?通过举手调查结果,大多数人没有选择推胖子下去,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出现了我们“牺牲一个人保全五个人”的这条原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第一种情况的时候,大多数人会赞成的这条原则怎么了,两种情况下你们都属于多数派,你们是怎么想的?应该如何来解释这两种情况的区别? 学生D:我认为第二种情况牵涉到主动选择推人,而被推的这个人本来和这件事情一点关

哈佛大学公开课

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第四课 大家好,我们是“哈佛召回”组合,想向教员和同学们传达一份特殊的情人节讯息…..(唱歌)。 早上好,请他们献歌时,本来想选另一首歌,但是…算了吧。“我们确实爱你们”。 今天课程的内容是上节课的延续,是这门课的基本前提,“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将去哪里”。从各个方面展开论述螺旋的基础,我们将在本学期一起创建它。上次我们讲到改变有多么困难,我们谈到“双胞胎研究”(Twin studies),Lykken和Tellegen提出的,也许改变我们幸福水平和试图改变身高一样困难和徒劳无功,然后谈到这些研究学者们犯的一般性的失误和错误,误解改变的本质,因为如果一个人在改变,问题已不再是“是否可能改变?”,而是“怎样才可能改变”。还谈到剑桥--萨摩维尔研究(Somerville Cambridge study),证明劳斯莱斯干预彻底失败。五年来,剑桥,哈佛和麻省理工的顶尖科学家,研究人员,精神病专家和心理学家,沥尽心血,带着美好的意图,事实改变,但最终失败。不仅没有实现正面的改变,实际上是带去了负面的改变。还记得吗?干预组的酗酒比例和对照组相比是增加的,未参与干预的对照组更有可能在二三十年后获得升职。改变是困难的,但我们又说“Marva Collins实现了改变,所以改变是可能的”。Martin Seligmen和Karen Reivich及大量学者都成功地实现改变,困难在于如果我们想成为实践理想主义者就是要理解是什么带来改变然后去做。传播理念,传播研究的理念,即使研究并非总是传达好消息,它传达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渴望,希望,愿望,那远远不够。好的意愿,理想主义,好的意图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扎根于研究。这正是Maslow的想法,当他谈及类似的曼哈顿计划时,科学家,积极心理学家,当时的心理学家和社学科学工作者聚在一起,在流行学术领域中挑出几种观念,几个有效的项目,再复制它们。研究最好的,正如Mariam同学课后找到我时说的“流行学术其实是要将杰出大众化”,我喜欢这个说法。将杰出大众化研究最好的再应用在其他人身上。我们有了这样一个伟大的计划,有了Maslow创造类似曼哈顿计划(Manhattan-type Project)的伟大想法。但是如果我不想参与计划呢?不想成为学者?只想做自己的事,我能否实现改变?答案是:绝对能够。 人若想在世间有岁作为,真正实现改变,面对的最显著障碍之一是他们低估自己实现改变的能力。心理学界有很多研究。爱默生(Emerson)和莫斯科维奇(Moscovici)是先驱,他们和其他学者都证明少数人,经常是一个人,如何实现重大改变,能实现显著的改变。爱默生说:“人类历史是少数派和一个人的少数派的权力记录”。很多社会科学研究支持这个观点。人类学家Margaret Mead说:“永远不要怀疑一小群有思想、坚定的市民可以改变世界。”事实上,正是这群人改变着世界。所有改变从一个人或一小众人的思想开始,然后不断扩大。问题是“他如何扩大”以及为什么我们难以理解我们能够做出改变这个事实,并接受,被同化以及据此生活。如果我们能了解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改变如何发生,改变以指数级发生,我们与其他人的联系及他们与更多人的联系形成了一个指数函数,可以用你们熟悉的“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为例加以解释,一只蝴蝶在新加坡拍动翅膀,理论上能在佛罗里达引起龙卷风,原因在于粒子的连续碰撞。它也解释了六度分隔理论(6 degrees of separation):在一个潜在善的网络里我们是关联和相互关联的。为了说明人类网络的指数本质,我们来以笑为例。研究证明笑有传染性,别人笑会引起你发笑,你笑会引起别人发笑,以此类推。即使路人与你擦肩而过时,你没笑,表面上你没有笑,但你面部的细微肌肉会收缩,让你感觉更好。笑是传染的。如果你的笑感染了三个人,这三个人,每个人又引起另外三人发笑,那九个人,每个人再用笑容感染三个人,只需要20度的分隔,从你用笑容感染三个人开始,全世界就会笑起来。社会网络的指数本质,让别人感觉良好也有感染力。恭维别人,如果你能让三个人,甚至四个人度过美妙的一天,他们会推展,让四人有美好的一天,以此类推。只需要很短的时间,整个世界都会感觉更加美好。这是

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地理思维训练)

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二课时) 课标: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考纲: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一、思维导图 二、思维训练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的类型 (1) 上的联系。 (2)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2.工业集聚:具有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 3.作用 (1)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和协作,降低,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 (2)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 4.工业地域的成因: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5.工业地域的分类 (1)形成分类 a.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b. 建设的工业地域。 (2)性质分类 a.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b.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的成因 (1)为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一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之间并不产 生。

(2)有些生产企业所需要的零件也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 2.工业的地域联系 (1)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 (2)作用: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 (3)发展动力:现代化的方式和现代化的技术与手段。 三、思维拓展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见下图)。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1)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 (2)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3)简述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学习本节的收获

哈佛大学:幸福课(全23集,115盘下载)

哈佛大学:幸福课13(1).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e6rtxoa1# 哈佛大学:幸福课22.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e6rtxosv# 哈佛大学:幸福课21.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dn9mu7pm# 哈佛大学:幸福课20.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e6rtxq0b# 哈佛大学:幸福课19.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dn9mu5yc# 哈佛大学:幸福课18.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bh0gvlvl# 哈佛大学:幸福课17.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clo36msl# 哈佛大学:幸福课16.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e6rtxhp1# 哈佛大学:幸福课15.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bh0gv89g# 哈佛大学:幸福课13.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dn9mtmc7# 哈佛大学:幸福课14.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clo350ja# 哈佛大学:幸福课11.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aqaul593# 哈佛大学:幸福课12.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e6rt9g6e# 哈佛大学:幸福课08.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e6rt9acf# 哈佛大学:幸福课09.mp4

哈佛大学:幸福课04.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bh0goy8n# 哈佛大学:幸福课07.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bh0gouxf# 哈佛大学:幸福课06.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dn9mtgkm# 哈佛大学:幸福课05.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bh0go0d2# 哈佛大学:幸福课03.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clo35txn# 哈佛大学:幸福课02.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clo35qv4# 哈佛大学:幸福课01.mp4 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file/clo35gmc# 哈佛大学:幸福课.mp4

陕西省西安市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图(第1课时)教案 中图版

第二节地图 教学目标: 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4.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5.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准备: 1. 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北京市地图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节地图第一课时 迷语导入:“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地图 提问: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学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提问: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一学生画在黑板上 提问: 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 学生: 把课桌缩小。 提问: 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学生:缩小了10倍 提问: 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提问: 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学生活动: 1)写出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 数 字 式 线 段 式 文 字 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0 50千米 1:500000 2)读“北京城区”图,此图的比例尺是什么形式?从文化宫到美术馆大致有多远?能不能 知道? 提问: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要会读比例 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演示:指导学生读P19“C图-c”、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标出图中甲、乙、丙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工业的布局除了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外,还要考虑到环境效益。试想一下,工业为当地的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烦恼:河流没有以前清澈了,天空没有以前蓝了,虫叫鸟鸣也渐渐离我们远去了......对此,我们更应了解工业的污染类型,从而更好地安排我们的生活......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工业联系 1.工业生产系统:组成:原料投入、生产活动、产品产出三部分 类型:包括全球生产系统和地方生产系统 2.工业联系的表现:工业部门之间往往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形成全球生产系统和地方生产系统。 3. 工业联系主要有:(1)生产上的联系(投入一产出关系):工业生产的过程复杂,工序繁 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因 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 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例如,服装生产由纺纱、织布、印染、缝制等多个环节组成,这样, 纺织厂、印染厂、制衣厂之间便发生了联系。 (2)非生产上的联系:如地理空间上的联系。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 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 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空间利用上 的工业联系。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建立在这种工业联 系基础上的。 考点2 工业集聚 1、集聚的两种情况:专业生产的集聚 共用基础设施的集聚 例如:制鞋企业集聚,拥有相关配套的皮革鞋材、印刷包装、化工原料、鞋机至数字制模的专业厂家,形成制鞋专业镇。这些相关企业集聚分布,减少了运输费用,降 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而炼铝工业耗电量大,集聚于大型电站附近,有利于共同利用廉价的能源,减少能源成本。 2、工业集聚优势: (1)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费和能耗,进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2)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考点3 工业地域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积极心理学)有关笔记(无顺序)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积极心理学)有 关笔记(无顺序) 话题:适应力现实教育学习 一、这个世界需要具有实践精神的理想主义者。据调查,成功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使命感,想做伟大的事,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该怎样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这不是空话,无论在学术还是实践工作中,他们勇往直前,做到了了不起的事,充满热情的理想主义者,特别善良。有些人只是“自我”的一代,这一代人所关心的一切只是“我要多赚点钱”,“我要买套更大的房子”,“我要变得成功,取得更多赞誉”,“变得更有威望”。但有这种想法的人,他们的错误在于,他们只看到了这些。他们也不如有崇高使命感的人成功。二、有时,光有美好愿望,我们还是无法发挥全部潜能,甚至有些情况下造成的伤害多于帮助。理想主义远远不够,往往使对方陷入被动受害者地位,而不是帮助产生积极的主导心态。(皮格马利翁)赞扬别人,赞扬小孩,是有害的。如果没有分辨地夸奖别人,从长远角度讲,实际上害人比帮助人更多,无论是身心健康还是成功等方面。三、“如果我们对自身的培养

不够,对各种人际关系培养不够,就会发生个人成长失败。” 四、心理学家证实了培养乐观精神能预防儿童和成人的抑郁和焦虑,约能将他们两年内患病率减半。人类有些因素可以抵制精神疾病:勇气、面向未来、乐观、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心胸和洞察力等。培养自身优势、培养能力、关注健康、信仰、乐观、自信等等,能更好面对生活困难。四、冥想可以极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大脑,可以帮助产生积极的情绪,而在痛苦面前变得更坚定。每周三次锻炼,每次三十分钟,效果与现有最有效的心理药物是一样的。五、相信改变是可能的。当内部(大脑的想法)与外部(现实)不一致时,我们会感觉不舒服。改变的方法:1、更新基模2、忽略外部信息3、主动寻找证据4、创造新的现实。运动员跑跑,开始都不相信4分钟跑完1公里,直到一人提出可以,并且做到,之后很快很多人都可以做到。 六、学会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史上最成功的人,通常也是失败最多的人。(爱迪生发明灯泡)七、成功别无他法,成功没有捷径。八、悲观者: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都很现实。乐观者:短期目标不现实,长期目标现实。因为乐观者的短期目标总是很乐观,如第一个提出可以4分钟跑完1公里的人。但最后他实现了,所以,长期目标就成了现实。八、高的期望导致失望。越战战俘,生存者有两个特点:1、相信能重获自由。2、看中现实,正确估计形势,正视残酷现实。

第九课第2课时 增强生命的韧性精品教案

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增强生命的力量。 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能采取有效措施发掘自身力量,增强生命韧性。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认识到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了解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和看待挫折。 难点:如何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不愉快”的事件? 2.这些事件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它们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增强生命的韧性。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人们常说的挫折就是我们遇到的一些__阻碍__、__失利__和__失败__。[来源学科网] 2.面对挫折,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__认识__和__态度__不同。 3.面对挫折,产生负面的情绪是很__正常__的,但我们需要及时__调整自己__,__正确__看待挫折。 4.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__生命成长__的一部分。 5.面对挫折,各种损害生命的应对方式都是不明智的。相反,我们需要发现,挖掘__自己的生命力量__。 6.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__承受__力,__自我调节__和__自我修复__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探究一:教材P105探究与分享 在上面这些情境中: (1)你认为哪些是挫折,哪些不是挫折?为什么? (2)你认为的挫折,在其他同学眼里也是挫折吗? 答案提示:每个人对挫折的认识不同,有些可能对自己来说是挫折,但在别人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可让学生据实回答。 探究二:教材P106探究与分享 (1)请选择你面对挫折时感受。(可以多选) (2)面对挫折时,你会采取哪些行动? 答案提示:(1)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如,惊慌无助、烦恼、焦虑、紧张、沮丧……[来源:学。科。网Z。X。X。K] (2)面对挫折,我会及时调整自己,愈挫愈勇,挫而不折,勇于战胜挫折;也可能会采取不恰当行为;等等。 探究三:教材P107阅读感悟 (1)学生分享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 (2)爱迪生经过几千次的实验,终于成功发明了电灯,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提示:(1)略;(2)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面对挫折,我们不能一味消沉,而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并能愈挫愈勇,战胜挫折。[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166503439.html,] 知识模块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探究四:教材P108阅读感悟及探究与分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