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气压、风和气压带

七年级地理气压、风和气压带

七年级地理气压、风和气压带
七年级地理气压、风和气压带

第三节气压、风和气压带

课时:

1

教学目的:

1、掌握全球的气压分布及成因,记住七个气压带和五个风带的名称。

2、根据等压线分布图,说明风的形成及风向。

重点和难点:

1、气压的产生和分布

2、风的形成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课本插图、板图

板书:

一、什么是气压

二、气压的高低变化

1、气压随海拔变化

2、气压随气温变化

3、等压线分布图

三、风的形成

四、气压带和风带

五、季风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气压

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因而有重量,由此产生的压力称为大气压简称为气压。

气压单位:百帕。

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3百帕,或76毫米水银柱高度。

二、气压的高低变化:

地球上各个地方的气压存在差异,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气压也有差异,那么哪些因素影响气压高低呢?

1、气压随海拔变化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这是因为,由地面向上,空气越来越稀薄,质量越来越轻,因而压力也就越来越小。

2、气压随气温变化

在不同地区,气温不一样,气压也不同。因为气温高的地方,气

体变轻上升,因而地面气体减少,压力变小,气压降低;而气温低的地方,气体冷却收缩变重,因而下沉,地面压力增大,气压升高。

3、等压线图

在地球上,人们把气压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标出来,然后用曲线连接起来,这种线我们称为等压线。

在等压线向上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向下凹处是低压。

低 高

三、风的形成“

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

在地球上气压有高低,气体就会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运动,就形成了风。

风向:指风的来向。例如东南风,就是风来自东南方向;而西北风,就是指风由西北方向来。

风速:指风的速度大小,又称风力。

风级:按风速把风力分为几个级别。共分为12级。

四、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1、七个气压带:

N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0 副热带高气压带

S

2、六个风带分布:

低纬地区为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中纬地区为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高纬为东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

3、风的偏向:

风在运动中方向会发生变化,北半球会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例如:北半球东风会逐渐变成东南风。

五、季风:

在有些地区,风向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季风最典型的地区是在亚洲东部和南部。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复习:

利用课堂板书

作业:

填充图册p9-10

高考地理试题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地理试题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地理试题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地理试题9月中旬,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 ℃,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长沙9月中下旬的天气状况图,回答7~8题。 7.9月15日~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8.与往年相比,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 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 C.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加强 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 (2019湛江模拟)右图为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图回答下题。 9.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2019潍坊检测)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10~11题。 10.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①地的较大 B.②地的较大 C.两地相当 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11.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2019南昌检测)读几种气候的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 B.②是热带雨林气候 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④是热带草原气候 13.图中②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在() A.亚马孙平原地区 B.撒哈拉沙漠地区 C.西西伯利亚地区 D.西欧地区 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14~15题。 14.两地的纬度约在() A.15S~20S之间 B.15N~20N之间 C.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 15.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A.平原 B.盆地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检测:第8讲-气压带和风带(Word版,含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 一、选择题 (2019·武汉高三起点考试)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 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 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 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 2.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故A项错误;Ⅰ纬度和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均偏少,B项错误;Ⅰ纬度为下沉气流,应处于极地高气压带,则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故C项正确;Ⅳ纬度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故D 项错误。第2题,Ⅰ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a风带为极地东风带,二者交替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项表述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C项表述正确;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D项表述正确。 答案:1.C 2.A (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回答3~5题。

3.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 ) A.①③④B.①③⑤ C.①⑤⑥D.④⑤⑥ 4.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 ) A.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B.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 C.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D.南极大陆紫外线强烈 5.能够正确表示气流②运动模式的是( ) 答案:3.C 4.B 5.C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可用来表示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强指数年夏季风偏强,弱指数年反之。下面图1示意东亚1960-1999年陆表和海表温度的距平变化,图2示意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据此回答6~7题。

高考地理 过程和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二、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图及其反映的地理事物运动变化规律概括如下: 趋势) 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3.地理事物分布模式示意图的判读 该类图利用某种模式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 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等。 ①概括地理因素分布的一般规律、 特点,掌握分布模式图的由来;②把规律落实到具体的地理位置。例如,读“世

雨,夏季炎热干燥,其典型分布地区有地中海沿岸、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洛杉矶)、非洲南端的西海岸(开普敦)、澳大利亚的西海岸(珀斯)、南美洲的西海岸(圣地亚哥)等。 4.剖面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剖面图是地理示意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现象、规律和本质。剖面图主要有地形剖面图、地质剖面图、地租剖面图、土壤剖 面图、天气剖面图等,其中以地形剖面图最为常见。 地形剖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①仔细读图例、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的方向和经纬线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②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相对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③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位置;④将地形剖面图所显示的地势起伏状况、海拔、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的地形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的名称;⑤最后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判断其气候类型、 自然带类型等各种地理事象,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地理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 素联系起来。用关联图考查的地理知识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四季的产生、大气的热力作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与结果、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水 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流动、人类活动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09讲《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导学及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 考点解读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解释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运动的原因。 3.掌握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 知识清单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三圈环流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气压带、风带随着季节有移动现象,规律是与________________一致,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___,冬季_____。 4.由于________________,以亚欧大陆为例,1月份________________被大陆上的_____高压——________________切断,保留在海洋上(_____________)。7月份________________被大陆上的_____低压——________________切断,保留在海洋上(______________)。南半球由于_______占绝对优势,地表性质均一,气压带______分布明显。 5.季风成因: (1)东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 (2)南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高低纬间冷热不均 2.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 地转偏向力 地表均匀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 概念:________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性:________、有规律性、长时期平均状态 意义;调整全球________分布,影响天气和气候 大气环流 低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 →信风 ________低气压带(热力环流) 中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 ________低气压带(动力环流) 高纬环流:________高气压带??? →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热力环流) 三圈环流 气 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教学 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二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 2. 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教材重点介绍了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的规律。是上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是后面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上学期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本节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仅感性认识到全球有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对其形成过程和季节移动等一无所知,理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且需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推理、运用,学生较难理解掌握。 设计思想 1.教育理念:本节的内容设计通过“问题导学”的形式开展教学,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重视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第一,运用地图(图表、资料等)的能力,即通过绘图、读图进行分析、说明、归纳的能力;第二,举例分析或结合实例分析的能力;第三,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2.教学原则: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3.教学方法: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通过立体几何图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2.难点: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教学准备:“问题导学”学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 1.引入新课:课件展示,用多媒体展示(1)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其规律。 [学情预设]:温故知新使学生回忆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和热力环流原理为本节知识的学习作个铺垫。 提出问题:热力环流是由于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同学们能不能想像一下,在全球范围内高低纬度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热力环流、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的回顾,以此为基础引入大气环流的教学。 2.导学:假设大气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的地表运动;且地球不运动。请思考以下内容。 (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赤道和极地间形成了“单圈环流”。结合上述分析完成下图(一)。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对第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 的实际运用,又是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属于地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该节课内容较多,分为两课 时。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第二个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困难较大。 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 握的知识;同时本课涉及一些气候名称、涉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判断,这些内容集中在一起,学生容易感到困惑,所以我们除了补充必要的知识,梳理知识联系外,必须弱化具体气候分布、名 称、特征的记忆,突出用规律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大气环流的含义及大气环流的基本特性。 2、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关系及气 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分析北半球冬夏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分布及东亚季风形成的 基本原理,加强学生的理解。 4、理解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实际分布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并叠加 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3、通过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考地理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试题解题方法

高考地理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试题解题方法 一、地理示意图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前瞻性特征。示意图具有将文字内容图形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静态内容动态化等功能,同时还具有重点突出、高度概括、清晰易懂的特点。 1.常见的地理示意图类别 (1)地理原理示意图 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常见地理原理示意图及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 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 ①识别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 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 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2)地理过程示意图

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岩浆、各类岩石等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揭示了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关系。解读此类图主要是通过读图来阐释、分析、判断、评价地理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及规律,并运用其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①了解图意,进行图文转换,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等环节,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②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变化或曲线变化规律,提取和推断其变化趋势。 ③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图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3)地理关联示意图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常见的有天体系统图、国家或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等。在地理关联示意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许多同学遇到此类读图题不知从何入手。实践证明,关键环节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环节法: 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 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 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代入尝试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 (4)地理模式示意图 指利用某种模式反映某种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空间分布规律)、地理事物发展变化(演变规律)和地理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空间联系规律)等。运用这些模式示意图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某一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分布规律。常见的有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理清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等。读图时,掌握模式图内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元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 2.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步骤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移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图片哥伦布 为什么在地球上会有定向风带和无风带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课题: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2、复习旧课: 在黑板上给出两个近地面的甲、乙两点,甲地受冷,乙地受热,叫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热力环流简图。 归纳: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 遇冷 风:同一水平面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3、探究: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了甲、乙两点的热力环流简图后,接着总结,如果上面说的甲地是极地,乙地是赤道,这样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

假设的条件“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均匀”,也就是只考虑赤道与极区间的冷热差异。把甲地改为北半球的极地,乙地改为赤道,再叫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 4、图示讲解:在考虑到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下,会产生三圈环流。 5、提问:在气流上升和下沉的情况下会形成什么气压带? 6、比较: 同是低压,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什么不同? 同为高压,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有什么不同? 7、提问画图:各气压带之间的风向。 绘图: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风向 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向 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向 8补充图示:北半球的风带和气压带 9进一步探究:依照“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再结合上面所提到的“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系。 10探究:哥伦布航海路线与风带的关 11图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 总结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等。 12、提问:地球上气温高的纬度地带是不是总是赤道? 结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分析得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13对比分析地图: 结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分析得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直接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 14小结: 填写表格总结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2021年高考地理命题方向: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有答案】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命题方向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下图示意某日某半球局部地区大气环流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该日处于北半球的(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答案 D 解析读图可知,根据0°经线和90°W的位置关系,可知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可判断该图为南半球;读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往南移动,可判断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故D项正确。 (2)图中丁、乙两处风带的风向依次是( ) ①西北风②西南风③东北风④东南风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A 解析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图为南半球,丁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应为盛行西风,南半球吹西北风;乙地位于高纬度地区,其风带应为极地东风,南半球吹东南风;故图中丁、乙两处风带的风向依次是西北风和东南风,①④正确,故选A项。命题方向2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下图为非洲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盛行西南风,说明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南季风,是北半球夏季,最可能是7月,C项正确。 (2)此时节( ) A.①地羚羊成群B.②地树叶枯黄 C.③地阴雨绵绵D.④地酷暑难当 答案 A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北半球是夏季。①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正值雨季,羚羊成群,A项正确;②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树叶常绿,B项错误;③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晴朗干燥,C项错误;④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影响,温和湿润,D项错误。 同步训练 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表。读表回答1~3题。 表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

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应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示意图。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同时学好这部分的知识对帮助理解气候成因、特点将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但在本节内容中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是学习的难点,但并不是重点,本节教材的重点是三圈环流的结果即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两节课中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为这一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全球性大规模的大气运动比较抽象,且形成过程难以理解,还需要学生加上立体空间思维。所以这一节课,如何清晰地展示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给学生一条清晰的思路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 2.识记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并掌握其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通过单圈环流到三圈环流的知识学习,学会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现象的知识迁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理解近地面气压带、风带成因和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重点: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成因过程和名称 ●教学方法: 1. 采用启发式、比较式、问答式等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一边引导启发,一边画板图和读图讲授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课难点。 2.讲授要循序渐进、前后呼应、步步深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有效地掌握。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高一地理_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第三节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 1.大气环流( ) A.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B.是大气运动中常见的形式 C.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D.它很难调节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2.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 B.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低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3.中国东南部位于北回归线及其附近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其成因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下形成季风气候 D.西南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 4.(全国高考题)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为三个半小时,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至北京,大约需3个小时,原因是( ) A.地球自转的影响 B.两地时差的关系 C.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 D.水平气压梯度的影响不同 5.关于三圈环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三圈环流上空都是偏西风 B.近地面,低、高纬是偏东风,中纬是偏西风 C.南北半球三圈环流经线方向上一致,纬线方向上相反 D.赤道和副极地为上升气流,极地和副热带为下沉气流 6.据报道,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所降的酸雨,大部分是从西欧国家工业区的排放源传送过去的,其传送方式是() A.东北信风 B.中纬西风 C.极地东风 D.台风 7.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8.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下列哪些现象发生() ①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②亚洲东部盛行西北风③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成低压区④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如图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当北半球某纬度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回答10~11题。 10.此时是() 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B.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C.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 D.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 `11.上海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 B.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多雨 C.吹东北风、湿热多雨 D.吹东南风、湿热多雨

高考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万能解题模板

高考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万能解题模板第一步,了解常见的考查形式。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考查,通常有两种形式:平面分布图(图1、图2、图3、图4)和空间分布图(图5),这两种模式图一方面表示气压带和风带的静态分布,另一方面可以显示其动态的空间移动规律。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第二步,掌握判读规律。 对以上模式图进行判读时,主要分析以下几个内容: (1)通过几条重要纬线判断气压带的分布或移动: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若某气压带的中心线在这些纬线以北,表示气压带向北移动。 (2)关注纬度区间和风向:0°—30°信风带,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30°—60°西风带,北半球西南风、南半球西北风;60°—90°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 (3)关注经纬度和海陆位置:中纬度大陆的西岸,大气运动形式主要为三圈环流;而大陆的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大气运动以季风环流为主。

第三步,明确考查内容。 (1)判断节气或季节: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判断天气、气候特点: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受来自低纬的风的影响,一般降水较多;受来自高纬的风的影响,一般降水较少。 (3)判断特殊气候类型: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因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 (4)判断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形成: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7讲气压带和风带课时作业

第7讲气压带和风带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上海十二校联考)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1~2题。 1.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个气压带和风带有关( ) A.①与⑤B.②与⑥ C.③与⑦D.②与⑤ 2.当图中②地气压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 ) A.上海可能出现伏旱B.孟买此时吹东北风 C.洛杉矶出现阴雨D.北京可能出现寒潮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纬度分布可以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根据图中风向(风向右偏)可以判断南、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数字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为: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交替控制形成,所以B选项正确。第2题,②地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北半球是夏季。此时上海受副高影响,可能出现伏旱现象,A对。孟买位于南亚,夏季盛行西南季风,B错。洛杉矶位于美国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C错。北京夏季没有寒潮,D错。 答案:1.B 2.A (2017·天津五校联考)图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 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 D.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 4.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 B.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 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夏季多雨 解析:第3题,由图2中风带、风向可知甲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图1中其北移了,说明为北半球夏季,A正确。第4题,图中乙、丙、丁分别为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丙气压带影响下的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课题: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学科:授课班级:执教教师:授课时间: 学科授课班级执教教师授课 时间 年月日 课题气压带和风带计划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材分三部分内容来阐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被破坏呈块状,北半球尤为明显。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第三部分通过三种气候类型的案例分析,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同时,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热力作用是本课的一条主线,三圈环流、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季风环流,都离不开热力作用。但各气压带中心名称及中、高纬环流的上空大气运动偏向等对学生不作要求,只需了解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分布、移动规律。 学习者分析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本届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仅感性认识到全球有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对其形成过程和季节移动一无所知,理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较差,而且受考试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中应用动画演示这种生动、形象的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2..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本节时应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

(全国版)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考选择题专练四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

专练四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 (2019·湘赣十四校联考)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堆积形成 B.风力侵蚀残留 C.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D.流水沉积作用 2.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 ) A.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C.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答案 1.D 2.B 解析第1题,平顶山岩层成水平状说明该处肯定发生过沉积,依据材料,前期是流水沉积,后经过风力和流水侵蚀而形成雅丹地貌,故D正确。第2题,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蚀,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貌,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相对和缓,故选B。 (2019·岳阳质检)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约1°W~13°W,27°N~36°N),素有“清凉国度”之称,其南部地区,一群群山羊有的趴在树干上,有的站在树枝上,有滋有味地咀嚼着树叶,呈现一幕“羊上树”的奇景(见下图),这种景象已经持续有400年之久。该树叫阿甘树,是一种多刺的常青树,生长缓慢。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材料,下列关于阿甘树习性或生长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系短小,需水量大 B.耐旱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4.摩洛哥南部出现“羊上树”奇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羊的生存需要 B.阿甘树树叶和果实营养价值高 C.发展旅游业训练而成 D.气候干旱,食物短缺 答案 3.B 4.C 解析第3题,“羊上树”现象出现在摩洛哥南部地区,根据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终年高温少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地表植被耐旱,B正确。第4题,阿甘树是一种多刺的常青树,根系发达,树叶和果实营养价值高,当地气候干旱,食物短缺,羊为了生存需要而上树,A、B、D不符合题意;“羊上树”景象已持续有400年之久,故不是发展旅游业训练而成,C正确。 (2019·南昌市项目模拟)住宅小区的造景,有人热衷于建设水景,如人造湖、人造溪流等,也有人喜欢旱溪景观。旱溪是人工仿照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营造出的不放水可步行的溪床。据此完成5~7题。 5.比起人造水景,旱溪的特点是( ) A.维护成本高B.设计成本高 C.水资源消耗大D.居民活动空间大 6.旱溪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高考地理总复习考点知识解析与训练7---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地理总复习考点知识解析与训练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 [考纲呈现 ]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 考纲解读] 1.综合思维:联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从 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空间分 布、随季节的移动规律,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2.区域认知:通过对比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差异、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差异,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明确区域之间存在差异。 [思维导图]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 (1)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A 赤道低气压带, B 东北信风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盛行西风带, E 副极地低气压带,F 极地东风带,G 极地高气压带。 (2)三圈环流的名称: ①低纬环流,②中纬环流,③高纬环流。 (3)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夏 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位置如图所示:

综合思维 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2.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3)极地东风和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 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冰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高温多雨 信风带干季高温少雨 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炎热干燥

高中地理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并据此解释相关的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3.能够运用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4.根据相关图表准确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 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3.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复习回顾】 (1)请同学在板图1中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状况,并画出A、B两点间高空及地面的风向。 (2)板图2是北半球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请同学在图中分别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A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回答: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

【新课导入】“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 【想一想】大家知道这些氢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吗? 【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指导看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33第一段,思考: 1.大气运动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大气环流? 【学生回答】略。 【板书】一、大气环流 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的差异,导致高低纬度间产生热量的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转承】“大气环流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二、三圈环流

高一地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测试题

2.3 大气环境 第3课时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 对气候的影响 学案(湘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识记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南北半球1月、7月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及分布。2.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3.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 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形成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①________因素和②________因素。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原因:③__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 2.规律:北半球夏季④____移,冬季⑤____移;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压带 仅在大洋中存在高压区域 1月 北半球的?____________气压带 被亚洲高压(?________________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________上 (3)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 大气活动中心及其随季节移动: 对世界各地的? 和气候有 着重大影响 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度异常: 造成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的?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形成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2)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________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探究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探究材料】 材料 18世纪产业革命前,人们航海的动力主要依靠风。航海家们和商人经过多次航行发现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帆船上装运的到美洲大陆的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相继死掉,马肉又吃不完,不得不把马肉投到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纬线叫做

突破11 原理图-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 (解析版)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演变规律等。其类型多样,一般包括地理原理图、演变图、关联图、剖面图和分布模式图等。 每一幅地理示意图都有自己的“意”,即其所表达的具体的地理概念、原理、成因和规律等。地理示意图的常见判读步骤如下。 (1)读图示,明图意。通过读示意图的图名、图例、注记和已知的地理要素信息,判定示意图所表达的“意”。例如通过读图名可知上图之“意”为某季节澳大利亚大陆北部盛行风向和气压分布。 (2)抓关键,挖内涵。获取图中主要地理事象的信息,抓住关键信息,挖掘其内涵,揭示地理事象的本质和联系。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要明确其包含了哪些地理事象,揭示了什么原理,地理事象与原理间有什么关联;判读地理过程示意图,需要抓住图中示意的环节,明确主要地理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判读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要关注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例如,抓住图中澳大利亚大陆北部的西北季风和低气压,可以判定此时为南半球夏季。 (3)调知识,答问题。根据示意图揭示的地理事象的本质和联系,调动和运用所学基本原理、规律等进行分析、推理和归纳,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例如,可通过迁移南亚西南季风成因的知识,分析图中澳大利亚大陆北部西北季风的成因,即赤道低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之南移,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偏形成西北季风。

考向1热力环流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乡村)平均气温的差值,用来表示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下图为北京市城市热岛强度四季日变化的平均状况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北京市冬季城市热岛强度的曲线是 A.甲B.乙C.丙D.丁 2.下图为北京城区与郊区一线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示意图,与上图中4—7时和12—14时情况最接近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2017年1月28日是中国的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有关部门在对北京市中心区城市热岛强度进行观测时发现,春节假期的城市热岛强度为冬季最小。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寒潮突然降临B.产业大量转移C.市区人口减少D.气候突然变化

(人教版)2020年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讲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

第七讲气压带和风带 (2018河南豫南九校质检)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第1~2题。 1.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恒河流域正值丰水期 B.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 C.昼长上海大于广州 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2.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无关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由图中风带的偏转方向可以判断,此半球为北半球;①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即气压带、风带南移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太阳直射南半球,则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上海昼长小于广州;巴西高原此时为夏季,高温多雨,草木茂盛;恒河流域夏季降水多,此时正值枯水期。第2题,热带雨林气候是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地中海气候是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热带季风气候的夏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017浙江选考模拟)读英国年降水量(单位:mm)空间分布图,完成第3~4题。 3.从大气环流的分布来看,英国主要处在( )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信风带 4.除大气环流外,影响英国降水量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地势 C.流经洋流 D.海岸特征 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英国处于40°N~60°N大陆西岸,处于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第4题,英国西部为迎风坡,降水多,东部为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所以除大气环流外,影响英国降水量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 (2017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称为热带辐合带,其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季风辐合带是指在北半球夏季,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指东南信风直接和越过赤道的东北信风相遇组成的辐合带。据此完成第5~6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