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生物质合成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生物质合成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生物质合成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生物质合成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概述 (1)

第一章总则 (7)

1.1 编制依据 (7)

1.1.1 法律、法规及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7)

1.1.2 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7)

1.1.3 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8)

1.1.4 导则、规范 (10)

1.1.5 规划文件 (10)

1.1.6 项目文件及资料 (10)

1.2 评价目的、原则及重点 (11)

1.2.1 评价目的 (11)

1.2.2 评价原则 (11)

1.2.3 评价重点 (12)

1.3 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 (12)

1.4 评价因子 (12)

1.5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13)

1.6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15)

1.6.1 评价工作等级 (15)

1.6.2 评价范围 (19)

1.7 评价标准 (19)

1.7.1 环境质量标准 (19)

1.7.2 污染物排放标准 (21)

第二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5)

2.1 自然环境概况 (25)

2.1.1 地理位置 (25)

2.1.2 地质地貌 (25)

2.1.3 水文特征 (26)

2.1.4 气象气候 (27)

2.2 吉林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概况 (27)

2.2.1 规划基本情况 (27)

2.2.2 园区总体发展重点及准入要求 (28)

2.2.3 规划功能布局 (32)

2.2.4 园区基础设施规划情况 (33)

2.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6)

2.3.1 常规污染物 (36)

2.3.2 特征污染物 (38)

2.4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

2.5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3)

2.6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4)

2.7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5)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46)

3.1 项目概况 (46)

3.1.1 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单位及建设地点 (46)

3.1.2 周围环境敏感情况 (46)

3.1.3 总投资及来源 (46)

3.1.4 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组成 (47)

3.1.5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52)

3.1.6 厂区平面布置及其合理性分析 (54)

3.1.7 主要生产设备 (60)

3.1.8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68)

3.1.9 项目建设进度 (69)

3.2 工程分析 (69)

3.2.1 原辅材料供应及消耗 (69)

3.2.2 公用工程供应及消耗 (74)

3.2.3 可燃气体排放系统 (82)

3.2.4 储运系统 (83)

3.2.5 生产工艺及排污环节 (91)

3.3 水平衡、物料平衡分析 (116)

3.3.1 水平衡 (116)

3.3.2 蒸汽平衡 (121)

3.3.3 物料平衡 (121)

3.3.4 硫平衡 (127)

3.3.5 氮平衡 (127)

3.3.6 燃料气平衡 (127)

3.4 拟建项目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128)

3.4.1 施工期 (128)

3.4.2 运营期 (129)

3.4.3 运营期环境风险 (146)

3.5 拟建项目非正常排放情况分析 (159)

3.5.1 废水非正常排放 (159)

3.5.2 废气非正常排放 (159)

3.6 清洁生产分析 (162)

3.6.1 工艺技术先进性及合理性分析 (162)

3.6.2 原料及产品先进性分析 (177)

3.6.3 设备先进性分析 (178)

3.6.4 节能措施分析 (181)

3.6.5 节水措施分析 (183)

3.6.6 污染物防治措施先进性分析 (184)

3.6.7 水重复利用率分析 (185)

第四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86)

4.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86)

4.1.1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86)

4.1.2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186)

4.1.3 施工期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187)

4.1.4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188)

4.1.5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91)

4.1.6 施工期交通影响 (191)

4.1.7 施工期的生态保护与水土流失 (192)

4.1.8 建设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92)

4.1.9 前郭炼油厂设备拆除影响分析 (192)

4.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 (192)

4.2.1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92)

4.2.2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 (193)

4.2.3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216)

4.2.4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27)

4.2.5 固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29)

4.2.6 环境风险分析 (231)

4.3 储运过程环境影响分析 (234)

4.4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35)

第五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236)

5.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236)

5.1.1 施工期空气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236)

5.1.2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236)

5.1.3 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237)

5.1.4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措施 (237)

5.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237)

5.2.1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237)

5.2.2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251)

5.2.3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256)

5.2.4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262)

5.2.5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262)

5.2.6 环境风险防治措施 (264)

第六章环保投资及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86)

6.1 环保投资估算 (286)

6.2 社会效益分析 (287)

6.3 环境效益分析 (287)

6.4 经济效益分析 (287)

6.5 小结 (288)

第七章环境管理与监测 (289)

7.1 环境管理 (289)

7.1.1 环境管理机构设置 (289)

7.1.2 环境管理机构组成及管理计划 (289)

7.1.3 企业环境管理机构的任务 (289)

7.2 污染物排放及管理要求 (292)

7.3 环境监测计划 (295)

7.3.1 监测机构 (295)

7.3.2 污染源监测计划 (295)

7.3.3 环境质量监测计划 (296)

7.3.4 排放口规范化管理 (296)

7.4 企业信息公开 (297)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99)

8.1 建设项目概况 (299)

8.2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299)

8.3 项目污染源及防治措施有效性 (300)

8.4 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302)

8.5 卫生防护距离 (302)

8.6 公众参与采纳情况说明 (303)

8.7 综合评价结论 (303)

概述

一、公司基本情况

松原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是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属下的全资子公司,于2016年9月7日在吉林省松原市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注册资本人民币壹亿元。公司经营宗旨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及利用,公司的经营范围为生物质能源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致力于对绿色能源和热电厂建设的投资,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相关的进出口业务以及货物运输代理等,以绿色生物质能源为投资方向,投资建设生物质合成油(即生物质液体燃料)项目。目前,松原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的号召,紧跟国家关于发展生物能源的各项政策法规,立足于凯迪集团生物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在吉林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开展生物能源产业链项目,该项目以松原市及周边的生物质原料为主,辅以木材,将松原生物能源项目作为凯迪生物能源产业面向全国的窗口,在国内和海外开创更加广阔的天地,努力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生物能源产业的领军企业。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生物质能是人类寻找开发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它又称“绿色能源”,具有资源来源广泛、利用方式多样化、能源产品多元化、综合效益显著的特点。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

2016年11月29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中强调:“创新生物能源发展模式。着力发展新一代生物质液体和气体燃料,开发高性能生物质能源转化系统解决方案,拓展生物能源应用空间……”、“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产业化。重点突破高效低成本的生物质液体燃料原料处理和制备技术瓶颈,建设万吨级生物质制备液体燃料及多产品联产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完善原料供应体系,有序发展生物柴油。推进油藻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燃料等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由于目前世界上尚未有大规模的生物质制油的实践,为了推动国内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充分依托松原地区丰富的农林秸秆、木材加工剩余

料等生物质原材料资源,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自2004年起,自主研发生物质能化学热分解与费托合成技术,生产高清洁、高品质的石脑油、航空煤油、柴油等。在十余年多的时间里,凯迪投入大量研发费用,依托生物质热化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年产百吨级液体燃料的小型试验和千吨级的数值模拟实验,直到2013年1月20日万吨级非粮生物质燃油商业化示范生产线成功运行,取得了超过200项专利和3000多项专用技术。同时也成为全球第一条投入生产的万吨级生物质合成合成油生产线。由阳光凯迪主编的《生物质合成车用柴油》企业标准2015年3月已取得国家批准。

为此,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决定由其属下凯迪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办全资子公司——松原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并计划由松原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依托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现有各类自主技术建设年产20万吨生物质合成油项目。

三、项目基本情况

松原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生物质合成油项目位于吉林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内石油化工板块,属于工业用地,符合园区的产业发展定位,符合园区产业布局要求。项目总投资384687万元,计划2019年10月建成。项目是以各类农林秸秆、木材加工剩余物作原料,生产石脑油、合成柴油等成品油,拟建厂区共包括两个部分,总占地约125.5万m2,其中:

①生物质原料加工部分,总占地面积614300m2,建设内容包括生物质堆场、进料破碎装置区、干燥装置区以及装卸区;

②合成油部分,总占地面积约为640770.99m2,建设内容包括空分装置、加压气化装置、等离子气化装置、净化装置、油品合成装置、油品加工装置、制氢装置等各类装置工程,同时建设各辅助、公用、环保、储运等工程设施。

另外,吉林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也为该项目提供了各类公用工程配套设施。

2016年11月1日,松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松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对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20万吨/年生物质合成油项目予以备案的通知》(松发改审批[2016]177号)文件,同意建设松原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20万吨/年生物合成油项目。

项目涉及到的变电站、原料运输及铁路线路工程不包括在本次评价范围之内。

四、项目特点

⑴本项目为新建项目,通过对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说明拟建项目主要排污环节和污染物排放量;分析论述拟建项目投产后公司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通过对项目周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摸清工程所在地环境质量状况,并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分析拟建项目投产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论证环保措施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提出减轻或防止污染的措施与建议,为工程的环保设施设计、环境管理及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⑵项目运营期的污染源为集中、固定式污染源,影响范围较小,且影响随距离的增大逐渐变小。

五、评价工作过程

受松原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于2016年10月承担了“松原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生物质合成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于2016年10月末成立了本项目各专业课题组,并于11月28日进行了第一次现场踏勘。根据资料收集及分析、现场踏勘结果,我公司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监测方案。

2016年12月末,受我公司委托,吉林省中实检测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了现状监测,并于2017年1月20日提交了《检测报告》。

2017年3月初,我公司基本完成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松原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通过现场张贴公告及网站公告的方式进行了第二次公示。公示完成后,未收到反馈信息。经本项目课题组审核审定,我公司于2017年4月中旬编制完成了《松原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生物质合成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查。

六、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来自运营期。其主要环境问题如下:

⑴大气环境:主要为工艺废气、RTO尾气、加热炉烟气等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

污染物为烟尘、SO

2、NO

X

、NH

3

、H

2

S等。

⑵声环境:主要为设备运行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⑶地表水环境: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⑷地下水:主要为储罐区泄露及污水处理设施、管道泄露等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

⑸环境风险:主要为本项目涉及石脑油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发生泄漏、火灾及爆炸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七、产业政策符合性结论

生物质能又称“绿色能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来源广泛、利用方式多样化、能源产品多元化、综合效益显著的特点。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生物质合成油是指有别于石化时代石油、天然气的一种新能源。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该生物质合成油可循环再生,而且没有重金属、硫、磷、砷等杂质,燃烧后只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拟建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第五条(新能源)第5款:“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生物柴油等非粮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的范畴。因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于国家鼓励投资发展的项目。

国家能源局于2011年12月5日以国能科技〔2011〕395号印发了《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该规划从四个方向支持生物质能利用的创新和开发:①重大技术研究类Y37生物质制备液体燃料技术(2011-2018年);②重大技术装备类Z24非粮生物质原料专用机械及加工成套技术装备(2011-2016年);③重大示范工程类S33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备液体燃料及多联产示范工程(2011-2015年)和S34农林废弃物制备生物质燃气及其综合利用示范工程(2011-2015年);④技术创新平台类P36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研发平台。

2012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局还印发了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四个专题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布局,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十二五”时期,生物质燃料乙醇利用规模达400万吨、柴油100万吨;在“十二五”时期,要建立和完善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进步,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市场规模,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八项重大工程,其中就包括“生物质替代燃料”工程。

生物质能专题规划——《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生物质能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生物质能产业形成较大规模,在电力、供热、农村生活用能领域初步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在交通领域扩大替代石油燃料的规模。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和重大装备技术能力显著提高,出现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规模较大的新型生物质能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质能产业体系。到2015年,生物质能年利用量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780亿千瓦时,生物质年供气

22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1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500万吨,建成一批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将“煤化工与生物质转化技术的耦合”、“突破先进生物质能源与化工技术,开展生物航油(含军用)、纤维素乙醇、绿色生物炼制大规模产业化示范,研究新品种、高效率能源植物,建设生态能源农场,形成先进生物能源化工产业链和生物质原料可持续供应体系”列为“重点任务”的组成部分,在“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中提到“研发煤与生物质和垃圾共气化”、“生物质利用技术创新的战略方向为先进生物质能源与化工:重点在生物航油(含军用)制取、绿色生物炼制升级、生态能源农场构建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生物质利用技术创新的2020年目标:在先进生物质能与化工方面,建成千吨级生物航油示范工程,完成台架试验并实现木质纤维素生物航油试飞验证;建成万吨级纤维素乙醇示范,实现生物天然气商业化示范;开发生物柴油多联产和炼制技术,形成万吨级示范工程;建成千吨级生物橡胶和生物基材料单体及聚合物、万吨级生物基聚氨酯、十万吨级生物基增塑剂及PVC制品等的示范生产线;升级生物天然气工程技术,实现商业化;培育一批新兴能源植(作)物新品种系(种),初步建立生物质原料可持续供应体系”、“生物质利用技术创新的2030年目标:在先进生物质能与化工方面,具有商业化运营能力;完成万吨级多元化原料的生物航油集成与生产示范,形成十大类、百余种重大化工产品的先进生物制造工艺及产业链,建立10余个重大化工产品生物制造产业示范工程;创建5~10个生态能源农场示范,设立能源植物生态影响长期定位试验观测点,形成标准化的生物质原料可持续供应体系”、“生物质利用技术创新的2050年展望:生物航空燃料技术支撑商业化应用,形成多元化生物质原料可持续供应保障体系,低值生物质生物炼制和绿色多联产技术形成国际竞争力,生态能源农场具有持续绿色能源贡献能力”、“生物质利用创新行动:

1)生物航油(含军用)制取关键技术。突破纤维素及非粮生物质的水热降解、中间体加氢脱氧等技术,研究油脂提取及加氢异构技术、油脂与木质纤维素生物航油的加氢精制技术、油脂与木质纤维素原料互补的燃油组成及能质性能调控技术、生物航油适应性燃烧技术;提升基于纤维素和油脂类原料互补、生物航油高洁净精制和副产物高质化利用等的技术体系。打造生物航油产业化研发平台并研制全产业链制备装备,

建立千(万)吨级示范工程,加强自主技术集成与工业应用示范。

2)绿色生物炼制技术。突破烃类大宗化学品绿色炼制转化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分散生物质原料高效清洁收集模式,升级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联产技术,建立生物质生化转化技术平台;研制大型连续高效发酵转化关键设备,研发国产化、成套化、标准化的生物质绿色制造和多联产装备体系,优化废弃物原料智能化收集、高效转化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体系,推进生物质能源与化工产品的配额应用,形成产业化应用模式。

3)生态能源农场。研究能源植物高效光合固碳、细胞壁生物合成、油脂合成、糖合成代谢网络及其调控机制,选育能源植物新品种;突破能源植物资源在非农耕边际土地或废水中高产、低成本、规模化培育技术,研究能源植物生态影响调控技术,建立生态能源农场资源数据库;研发智能化生物质原料收运储技术装备,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智能化的新兴生物质原料持续供给体系,建设生态能源农场示范。

4)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探索技术。重点探索研究基于仿生学的生物质生物转化技术、基元结构保持的催化转化技术等”。

八、规划符合性结论

本项目选址于吉林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内,属于规划的石油化工产业园区的工业用地,符合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的用地及产业规划。

九、评价的主要结论

⑴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选址于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符合园区规划,项目选址不涉及环境敏感区。

⑵项目所采取的各项污染治理措施及事故防范措施可以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造成的环境影响符合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的环境质量要求。

⑶项目实施将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该项目工艺设备先进、具有一定的清洁生产水平,公众参与符合规范要求;本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策要求。

⑷只要企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全面认真执行本评价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加强环保管理,确保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得到有效治理,达标排放,不会改变环境功能区现状,从环保角度而言,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依据

1.1.1法律、法规及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修订);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1.1);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4.24);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年7月修订);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1.1);

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7.1);

⑾《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修订);

⑿《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

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⒁《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⒂《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

⒃《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⒅《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

1.1.2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

⑵《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3.27);

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2013.2.16);

⑸《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2010]218号);

⑹《关于加强环保审批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通知》(环办函[2006]394号);

⑺《关于印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14号);

⑻《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发[2001]19号);

⑼《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

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⑾《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12]54号);

⑿《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

⒀《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

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3]514号);

⒂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14]197号);

⒃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的通知(环发[2015]162号);

⒄环境保护部《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环办[2014]30号);

⒅《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

1.1.3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⑴《吉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1年1月修改施行);

⑵《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DB 22/388-2004);

⑶《吉林省用水定额》(DB 22/T389-2010);

⑷《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吉林省环境保护局吉环管字[2005]13号);

⑸《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意见》(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发[2008]71号);

⑹《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吉

政办发[2012]30号);

⑺《吉林省环境保护局转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吉环管字[2002]9号);

⑻《关于加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通知》(吉环控字[2008]9号);

⑼《吉林省环保厅转发环保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吉环管字[2012]13号);

⑽《吉林省环保厅转发环保部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吉环管字[2012]14号);

⑾《吉林省环保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通知》(吉环管字[2013]1号);

⑿《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引发吉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吉环发[2013]31号);

⒀《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吉环办字[2015]64号);

⒁《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15]72号)

⒂《吉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6年5月27日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⒃《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清洁水体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吉政发[2016]22号);

⒄《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吉政发[2016]23号);

⒅《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清洁土壤行动计划的通知》(吉政发〔2016〕40号);

⒆《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原市清洁水体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松政发〔2016〕42号);

⒇《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

(21)《吉林省环保厅关于加强省级以上各类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吉环管字〔2017〕12号);

(22)《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

1.1.4导则、规范

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6);

⑵《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

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

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

⑸《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

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

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⑻《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建设项目》(HJ/T 89-2003);

⑼《石化行业建设项目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估算方法技术指南(试行)》(讨论稿);

⑽《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⑾《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

⑿《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74号);

⒀《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号)。

1.1.5规划文件

⑴《吉林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吉政办发[2017]7号);

⑵《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能新能[2016]291号);

⑶《松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30年)》;

⑷《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总体规划(2011-2020)》。

1.1.6项目文件及资料

⑴中薪油武汉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的《松原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生物质合成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6.12;

⑵松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松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松原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20万吨/年生物质合成油项目予以备案的通知》(松发改审批[2016] 177号),2016年11月1日;

⑶《吉林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关于为松原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生物质合成油项目提供公用工程配套设施使用的通知》(松石管发[2017] 2号),2017年3月6日;

⑷吉林省中实环保工程开发有限公司编制的《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总体规划调整及扩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吉林省环保厅批复,2016.4;

⑸松原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与吉林省中实环保工程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的关于本项目的环评咨询合同,2016.11;

⑹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1.2评价目的、原则及重点

1.2.1评价目的

⑴通过调查和现状监测,对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总结,掌握环境背景现状;

⑵通过工程分析和类比调查,掌握项目建成后“三废”和噪声的排放特征和产污环节,确定本项目评价因子,为各专题提供污染源强,并分析项目清洁生产水平;

⑶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预测模式,预测并评价本项目建成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⑷通过环境风险影响分析,说明风险事故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⑸论证拟建项目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的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

⑹通过环境经济损益分析,论证本项目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性;

⑺通过污染物排放核算,确定项目污染物排放清单,并确定其合理性;

⑻通过企业开展的公众意见调查,了解公众参与的调查结果,及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态度,对建设单位、环境管理部门的意见和要求。

通过上述工作,论证拟建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可行性,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为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及建成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项目审批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2.2评价原则

⑴依法评价,评价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范、相关规划及规划环评结论等的相关要求,优化建设项目,服务环境管理。

⑵科学评价: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科学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⑶突出重点,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

关系,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充分利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⑷充分收集和利用评价范围内有效的环境监测资料或背景值资料。

1.2.3评价重点

本评价以项目工程分析为基础,以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以及相应环境保护措施为重点,兼顾其它专题。

1.3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

项目位于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内。

⑴地表水

项目废水受纳水体为第二松花江,根据《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DB 22/388-2004):第二松花江“松沐灌渠渠首-松原市松花江大桥”为“第二松花江长春市、松原市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农业用水、渔业用水区”,水质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Ⅱ、Ⅲ类标准;第二松花江“松原市松花江大桥-农林屯”为“第二松花江松原市排污控制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水体标准;第二松花江“石桥屯-三岔河”为“第二松花江吉黑缓冲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标准。

⑵环境空气

项目厂址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二类区标准。

⑶地下水

根据评价区域地下水使用功能为工农业用水及生活饮用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Ⅲ类标准。

⑷声环境

根据松原市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功能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3类区标准。

⑸土壤

根据评价区域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三级标准。

1.4评价因子

⑴评价因子识别

根据本项目的工艺特点、建设内容以及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环境现状等,对本

项目的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识别与筛选,筛选结果见下表。

⑵评价因子

根据项目的工艺特点及评价区域环境特征,通过环境影响识别和污染因子筛选,确定本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如下表:

1.5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拟建项目周围环境特征,确定项目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见以下二表。

注:①环境空气涉及环境敏感目标调查范围以厂址为中心5km为边长的矩形区域,以厂界为起点进行调查;

②现场踏查阶段生物质预处理厂区占地范围内存在葛新窝堡村居民,在项目开工前,园区将负责拆迁占地范围内的居民住宅,拆迁后,西南侧厂界外紧邻葛新窝堡村剩余未拆迁居民住宅。

②环境风险涉及环境敏感目标调查范围以风险源为起点5km范围进行调查。

1.6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1.6.1评价工作等级

⑴地表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规定,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是由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体的规模及对它的水质要求而确定的。

本项目营运期间产生的污(废)水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其中生产废水包括生产工艺废水、冲洗废水、循环冷却浓水。本项目排放的污(废)水依托厂区新建的污水处理站,经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中相关排放标准要求,经区域排水管网进入区域污水处理厂,经进一步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后,排入松花江。

本项目生产及生活污(废)水排放量约为4605.6m3/d(夏季)、4312.8m3/d(冬季),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

、氨氮、石油类、SS、硫化物等,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

5

受纳水体为松花江,属于大河。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中的分级判据,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三级。

⑵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的规定,采用估算模式计算本工程正常排放情况下的主要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本工程环境空气污染物主要为SO

2、NO

X

、PM

10

、NH

3

、H

2

S

及VOCs,在采取相应环保措施处理后,各种烟气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及其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

10%

的计算结果见下表,计算参数见下表,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见下表。

注:①干燥及上料废气排放分别综合考虑。②VOCs均以非甲烷总烃进行预测。

新能源之清洁能源的认识

摘要: 安全、可靠和可承担得起的能源供应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 并已成为全球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基础。由于气候变化的威胁, 能源安全的恶化, 以及发展中国家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使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报告重点放在洁净煤技术、二氧化碳回收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节能技术这四个部分的各专项技术上, 详细研究分析了各专项技术的现状, 技术的成本和降低的潜力, 未来研发的展望和未来应用所面临的挑战等。关键词: 洁净煤技术; 二氧化碳回收技术; 可再生能源技术; 节能技术 International Study 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Clean Energy Technologies By Yu Yuefeng Abstract: Secure, reliable and affordable energy supply raises global concern and become fundamental to the world’ s economic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The threat of disruptive climate change, erosion of energy security and growing energy demand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all pose major challenges to us. This paper focuses on clean energy technologies, CO2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renewable technologies and energy saving policies. Keyword: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CS; Renewable Energy; Energy Saving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LNG清洁能源项目可行性报告

重庆钰宏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LNG清洁能源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重庆钰宏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二0一三年四月

目录 1 概述 (3) 1.1. 钰宏公司概况 (3) 1.2. 公司运输概况 (3) 1.3. 重庆LNG概况 (4) 1.4. LNG能源企业概况 (4) 1.5. 编制目的 (5) 2 LNG经济可行性分析 (5) 2.1. LNG市场价格优势 (5) 2.2. LNG汽车经济性: (5) 2.3. LNG的气源保障: (6) 2.4. 合作建设LNG气站可行性: (7) 3 LNG的技术可行性 (8) 3.1. LNG的生产技术 (8) 3.2. 环境保护与安全 (8) 4 合作的方式和方案 (9) 4.1. 合作方式 (9) 4.2. 合作方案 (9) 5 结论和建议 (10) 5.1. 结论 (10) 5.2. 建议 (11)

1 概述 1.1. 钰宏公司概况 重庆钰宏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钰宏再生)于2012年由重庆光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广辉投资有限公司两家共同投资组建,是一家以高炉矿渣微粉再生利用为主业的现代化国有控股股份制生产企业。公司自组建以来,依托股东方丰富的原料优势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在重庆市长寿区江南镇重钢新区着力投资建设首条60万吨/年的矿粉生产线,该生产线采用国内一流立磨厂家的成套自动化设备,生产重庆市场上紧缺的S95型矿渣微粉。公司总投资1.5亿元,将于2013年下半年正式竣工投产,届时公司产能规模将跃居重庆地区同行业主力厂家之列。 公司本着节约能源,构建环保社会,降低公司生产经营成本的为目的,依托公司现有60万吨销售产品运输业务,为寻求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提高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竟争能力,结合国家对LNG新型能源的推广的相关国家优惠政策,大量使用环保型节能燃料,降低燃料成本,从而达到降低公司产品运输费用。 1.2. 公司运输概况 公司现有年产60万吨的矿渣微粉,分解到每天平均将有1700吨的矿粉需运输到客户。按当前国家交通部现有强制性规定,单车的车货总质量不超过55吨,而现有市场上的罐装车辆自身自重均在18吨左右,每车单次只能装载35吨左右,每天每车按2趟运输,为保证我公司产品以正常销售和运输,我公司需运输车辆25台以上。考虑到车辆的维修保养等因素,增加20%的运输车辆

新能源(清洁能源)论文

我国新能源发展前景及意义 摘要: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地球上的能源消耗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传统能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引起重视。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很低,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在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的同时,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也比较低,浪费相当严重。所以研究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前景及意义对研究我国绿色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清洁能源;发展前景;战略意义 一、清洁能源简介 清洁能源是指对环境友好的能源。即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有害物质、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包括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广义的清洁能源应该是指对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含义有三点:第一,清洁能源不是对能源的简单分类,而是指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第二,清洁能源不但强调清洁性同时也强调经济性;第三,清洁能源的清洁性指的是符合一定排放标准。清洁能源大多转化为电力加以利用。 清洁能源是针对传统能源提出的新概念,它既肯定了人类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又强调了利用能源要清洁化,注重环境保护的理念。随着传统能源体系导致的能源供应、环境污染等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利用、环境友好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已成为必然选择。 二、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 1、国家政策将为新能源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为优化国内能源利用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公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上网、全额收购、价格优惠及社会公摊的政策。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资源调查、技术研发、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编制完成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的发展目标。 2、自主技术研发将为新能源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近两年,我国新能源利用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提高,为新能源利用持续利用奠定技术基础。 3、产业龙头带动与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将为新能源发展注入动力 新能源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各产业巨头和民间资本重点投资对象,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战略之一。 三、我国发展清洁能源的重大战略意义 1.发展清洁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能源资源总量约4万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虽然能源资源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很低,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0%,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英国电力

天然气清洁能源发展的趋势

清洁能源的一次新革命—天然气 众所周知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它具有安全、经济、环保、方便四个特性。天然气(甲烷含量在95%以上)是矿物燃料中最清洁的能源,而且是一次能源,其杂质含量极少,理论上,它燃烧后没有污染,具有显著的环保性。 虽然天然气优点诸多,但是也遭到了很大的质疑,比如燃烧天然气后会不会暖气没有原来热、天然气是不是很危险等等,在技术很先进的现代,天然气的优势太明显,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天然气是一种热值高,效率高的燃料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热值高的气体,具体对比见表: 由此表可得燃烧1m3的天然气所产生的热量需燃烧约1.6Kg的煤。所以燃烧天然气后产生的热量更高,不用担心暖气不如原来热的问题。 二、天然气是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 天然气中甲烷的含量在95%以上,不含硫等成分,燃烧后的成分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有此表可看出天然气代替煤炭后,可大大减少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是治理雾霾天气的清洁型能源。 三、安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 很多人在质疑,天然气锅炉距离我家太近,是不是会很危险?其实这是对天然气的不了解,天然气锅炉自动化程度高,系统上配备了多种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燃气泄露报警器、燃气切断阀、超压切断等一系列控制系统,有效保证了燃气的安全。 燃气自动化程度高,大大减少了人工用量和人工的劳动强度。以前燃煤锅炉由于需人工上煤、除渣、脱硫、除尘等工序,劳动强度大,所需人员队伍庞大,而燃气锅炉为管道输送,无需人工启动只需按启动键即可,大大减少了人工费用的投入。 四、天然气的用途多,应用范围广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天然气的用途主要为天然气发电、天然气化工工业、城镇燃气事业、天然气汽车、轮船等。大家最为了解的为民用天然气、天然气锅炉等,它已经成为我们身边不可缺少的清洁能源之一,由于天然气在我国发展已经逐渐成熟,各项技术、安全措施很齐全,同时它不含一氧化碳,

锅炉改燃清洁能源项目实施方案

锅炉改燃清洁能源项目实施方案 、八、- 前言 最近几年,全球环境污染逐年严重,治理环境污染已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国策,特别是燃煤锅炉,存在能源消耗大,热效率利用低,排尘浓度大,煤的含硫量高,燃烧产生大量害气体,对大气污染严重。致使热能供需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而燃木颗粒锅炉具有燃烧充分,热效率高,大气污染低,产灰量极少且可用作农肥,清洁环保,降低劳动强度的优点。根据《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33 号文件精神和各级环保局有关安排部署。为了进一步治理生产废气排放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特制订锅炉改燃清洁能源项目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 1. 简介: 我公司原有0.3t/h 燃煤蒸汽锅炉一台,该锅炉为菏泽花王锅炉设备有限公司制造,型号为LSC0.3-0.4-AII, 于2010 年11 月投入使用,锅炉炉体受压元件完好,每年进行维修保养,电器、送风管道均保持良好,2013 年10 月由唐山特 种设备监督检验所鉴定合格,可正常使用

0.3 2. 改造要求 1. 将现用燃煤锅炉改造成燃木颗粒锅炉。 2. 改造后保证锅炉供热使用温度达到生产要求。 3. 通过改造达到根治大气污染,达到环保要求。 4. 改造方案力求简单易行,最大可能利用原有设备及附件, 降低改造成本。 5. 选用正规合格设备,确保改造质量和效果。 6. 由设备部统一协调,尽量减少误工时间。 3.. 组织保障 为使锅炉改燃项目有序有效开展,公司成立锅炉改燃项 目专项领导小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副总经理、 运营总监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设备部、财务部、企管部、 行政部、生产部、计划部各部门主管组成。领导小组负责落 实各部门责任,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安排专项资金和人力资 源,为项目的达到预期效果提供组织保证。 二、技术方案及建设内容 1. 技术方案 该项目建设立足利用原有设备、厂房改造,利用原有 吨蒸汽锅炉及供水供电附属设施,新增一台木颗粒燃烧装 置,将燃烧机喷火口对准锅炉炉门即可。由燃烧机产生火焰 喷射至炉内加热升温,设计火焰出口直径 200mm,, 扩散面积 1m 2, 火焰长度 600mm 。火焰对炉膛实施全覆盖。 实现燃煤由 炉内燃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胡庭栋 (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1106,201101320108)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Hu Ting-dong 摘要:我国对电力的需求也不断增大。所依靠的主要电力能源在短期内是不可再生的。同时,开发和利用这些能源环境问题,这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正是基于这个背景,我们展开了《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这个研究来探讨中国新能源的当下与未来。从我国能源形式,并网存在问题着手,研究分布式发电较集中式发电的优势以及新能源发电的未来趋势。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 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2003年-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9.5%,其中传统能源增长9.2%,新能源增长14.5%;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着改变。然而,其改变的进程相对缓慢,中国的能源危机还是愈发的走向了边缘。从下面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能源占主导地位的一次能源消费 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新能源的广泛利用才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出口。众所周知,中国是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条件,然而从2009年起我国从煤炭出口大国变为了净进口国,到2012年煤炭的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14%。原油对外依存度更是节节攀升,从2003年的36%到达2012年的56.4%;从2006年开始我国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且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国内天然气供不应求,2008-2012年净进口量年均复合增速为129.28%,2012年达到378.6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高达28%。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亟待优化,必须改变过于依赖石油和煤炭的现状,加大对天然气、核电和其他新能源的开发使用力度,这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也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新能源在我国发展至今,主要有如下几种发展形势;

清洁能源的几种方式

关于新园区清洁能源规划利用 的几种方式 ·能源选择· 燃气锅炉房供热 具有燃料(天然气)管线供应方便,燃气锅炉自动化控制程度高,技术成熟等特点。园区主要道路均敷设有高中压天然气管线,可以保证园区供气。因此园区供热考虑以燃气锅炉供热为主,其它清洁能源为辅的方式。 冷热电联合循环系统 目前对能源进行最大限度利用的有效手段。不仅节能和环保,而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在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率及降低碳和污染空气的排放物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能降低供热、供冷、供热水的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 2000年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了计基础[2000]1268号《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这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法》第39条:国家鼓励发展"热电冷联产技术"的法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保基本国策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行政规章。 《规定》再次申明了国家鼓励发展热电联产的政策,支持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产项目,特别强调了国家积极支持发展小型燃气机组组成的热电联冷产全能量系统。

冷热电联产(CCHP: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以天燃气(燃料)作为能源,同时满足区域内的供热(冷)和供电需求的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发电系统排放的余热可用于驱动空调冷(热)水机组或余热锅炉进行制冷(供热)运行。达到回收利用发电系统中排放出来的热量,变废为宝,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冷热电联产具有以下优点: 1、节能:热电冷联产系统可实现对能源的梯级利用,能源综合利用率高达80%以上(最高可达90%)。 2、削峰填谷:空调用电是导致夏季供电紧张和加大供电峰谷差的主要因素。热电冷联产系统利用发电机组排放的余热制冷(供热),不但减少了空调用电,还可为建筑物提供全部或部分用电,从而减小了供电峰谷差,缓解了电网在供电高峰负荷时的压力。 3、安全:热电冷联产系统与大电网配合,可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在意外灾害(例如地震、暴风雪、人为破坏、战争) 使电网崩溃的情况下,可确保重要用户的供电和空调需求。 4、环保:热电冷联产系统以天然气作为能源,排放物对环境污染影响小,对保护环境具有积极作用。此外,由于热电冷联产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高,输送能耗低或无输送能耗,使得在产生相同终端能量的情况下所消耗的燃料比传统的集中式供电所消耗的要少,相应地降低了排出的污染物和温室效应气体。 5、平衡能源消费:热电冷联产系统的推广应用可同时减少空调用电和增加天然气消费,使电、气的供应和消费比例趋于合理,并有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非化石能源、一二次能源定义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相对于可能穷尽的化石能源来说,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循环再生。可再生能源属于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化石燃料和核能。 清洁能源: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能源。可再生的、消耗后可得到恢复,或非再生的(如风能、水能、天然气等)及经洁净技术处理过的能源(如洁净煤油等)。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海潮能这些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 新能源: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非化石能源:指非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经长时间地质变化形成,只供一次性使用的能源类型外的能源。包括当前的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含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 一次能源:一次能源(英文Primary energy)是指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又称天然能源。一次能源包括化石燃料(如原煤、石油、原油、天然气等)、核燃料、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前者指能够重复产生的天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这些能源均来自太阳,可以重复产生;后者用一点少一点,主要是各类化石燃料、核燃料。 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例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重油、液化石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炭等等。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余能,如高温烟气、高温物料热,排放的可燃气和有压流体等,亦属二次

清洁能源汽车的开发动向_燃料电池汽车

清洁能源汽车的开发动向———燃料电池汽车 北京汽车附件研究所 郭志东 摘要 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部件是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按燃料供给方式可分为直接氢燃料电池、改质燃料电池和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指出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可满足汽车对燃料电池的各项要求,介绍燃料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研究开发动向及今后的课题。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工作原理 开发动向 Abstract Fuel cell is the key component of fuel cell vehicle.It is divided into direct hydrogen fuel cell,diversional fuel cell and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according to the fuel supplying way.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solid high molecular fuel cell can meet the various requirements of auto and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working principle,research and developing trends and the future task. K ey w ords:Fuel cell Working principle Developing trend 目前,汽车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石油产品———汽油和柴油。汽车发动机在燃烧这些燃料时会排出大量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比如,一氧化碳CO、碳氢HC 会损害人的呼吸系统;氮氧化物NO x经太阳光照射会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刺激人的眼睛、鼻子、口腔粘膜的烟雾。因此,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开发高效、节能、低污染的汽车。当前,正在使用与开发的低污染汽车大体有如下种类:天然气汽车———包括压缩天然气汽车(CN G)、液化天然气汽车(LN G)、吸附天然气汽车(AN G),甲醇汽车,氢燃料汽车,混合型汽车(双动力源汽车,如:发动机和电动机)和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又分为蓄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汽车。其中,燃料电池汽车是近几年来开始研究开发的新型汽车。1 汽车用燃料电池 111 燃料电池的种类及汽车对燃料电池的要求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部件是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按电解质分类,可分为碱性水溶液型(AFC:Alkaline Fuel Cell),磷酸电解质型(PAFC:Phosphoric Acid Fuel Cell),熔融碳酸盐型(MCFC: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固体氧化物型(SOFC:S olid Oxide Fuel Cell),固体高分子型(PEFC: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或PEM:Proton Exchange Membrane),见表1。按燃料供给方式可分为直接氢燃料电池、改质燃料电池和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DMFC: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除直接甲醇型之外,其它类型的燃料电池所用的燃料都是氢。 用于汽车的燃料电池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表1 氢燃料电池的种类和性能 种 类电解质工作温度/℃效率密度/W?cm-2备 注 磷酸电解质型磷酸200011 开发成绩大 固体高分子型氟素高分子1001~2 最近发展迅速 碱性水溶液型氢氧化钾100以下015 已在宇宙飞船上使用熔融碳酸盐型碳酸硅,碳酸钾600~700012 有望在大型发电站使用固体氧化物型氧化锆1000013 有望在大型发电站使用 a1可以在常温下工作; b1有较高的电流密度; c1便于打开修理(更换电解质膜); d1有较好的耐冲击性能和抗振性能; e1可进行从低负荷到高负荷的运转; f1可以在冰点以下环境温度中放置。 在上述各种燃料电池中,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可以满足上述各项要求。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也具有满足这些要求的可能性。 112 氢燃料电池 11211 工作原理和结构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当2枚电极插入

清洁能源的发展现状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高分子 081 班 姓名:高东春 学号: 2008016006

[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用汽车的保有量逐步增多,化石燃料的消耗和环境污染日益 加剧,气候的极端变化频繁发生。开发清洁能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清洁能源天然 气、二甲醚、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节能减排技术对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缓解能源压力、保护环境、实现低碳 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清洁能源;化石燃料;环境污染;低碳经济 引言: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情况的制约,我国目前能源仍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天然化石能源为主。我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 年。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1],在2010 年和2020 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分别达到61.0%和76.9%,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的迅速攀升给中国石油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能源消耗造成的环境压力可想而知。若不开发新型能源,很可能在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 年,就是石油供给丧失平衡的“拐点年”[2]。因此,清洁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对我国的化石燃料的消耗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5]。近年来,开发的清洁能源有天然气、氢气、二甲醚、太阳能、风能、核能、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新型能源。本文主要以天然气、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为例,简述我国新型能源的发展情况。 1 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由于燃烧后不产生二氧化硫和粉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有助于减少酸雨形成,延缓温室效应,改善环境质量,因此,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天然气作为一种新型高效能源,其储量巨大、分布广泛、热值高、污染少而被广泛用于工业和民用燃料。据估计,20.7%的陆地和大洋底90%的地区,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条件[6]。预计2020 年后,天然气将作为首席能源,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数据显示,从总量上来看我国堪称天然气资源大国[7]。但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中天然气的比例仅占3.8%,远低于24%的世界水平。因此,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天然气的设备投入,促进洁净能源的利用,西气东输等骨干管道的建成为天然气的使用提供了有力条件。我国的天然气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据估计,到2020 年需求量达到2 100 亿m3/a,2030年达到2 380 亿m3/a,届时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有望超过10%。 2 二甲醚 二甲醚(DME)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液化,无毒、无腐蚀性和致癌性,燃烧性能好、热效率高、储运安全,燃烧过程中无残渣、无黑烟,CO、NO 排量低,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8],良好的可压缩性,生产原料来源丰富,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含量高于95%的二甲醚可替代液化气作为民用燃料,也是理想的柴油替代品。二甲醚作为清洁的替代燃料已经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特别是其替代城市燃气和柴油方面所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生产二甲醚工艺是国内外工艺技术开发的热点之一。目前工业上制取二甲醚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以下 3 种:(1)甲醇脱水法;(2)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3)甲酸甲酯催化分解。气相甲醇脱水法是将甲醇蒸气通过固体催化剂发生非均相反应,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此法操作简便、污染少、可连续生产。液相甲醇脱水法是将甲醇与H2SO4 的混合物加热至140 ℃,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该反应的特点是反应温度低、选择性好、转化率高,但设备腐蚀严重,废水对环境污染严重,产品后处理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只有武汉硫酸厂用此法生产二甲醚。直接合成法

现代化学与清洁能源

现代化学与清洁能源 张淑琴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10级 【摘要】本文主要从能源的含义出发,通过介绍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概念来引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能源枯竭问题,从而提出需要寻找新能源来补给,引出本文的重点氢能源,并从化学角度阐述了氢能源本身的种种优缺点及其使用前景。 【关键词】氢能源清洁能源能源化学 【引言】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原动力,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能源、材料、信息和生物技术被称为现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四大支柱,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先决条件。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能源的发展和利用都把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能源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也都带来了世界性的产业革命和经济飞跃,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随着常规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大量利用化石能源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人类必须寻找可持续的能源道路,而开发利用新能源无疑是出路之一。新能源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新能源材料的探索、新能源经济的研究等,是当前能源领域众多研究热点中的亮点。 1.能源的含义 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矿物质能源,核物理能源,大气环流能源,地理性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

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氢能、核能、生物质能、化学电源、海洋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其中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氢能、风能等备受亲睐。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清洁能源的含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可再生能源:消耗后可得到恢复补充,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物。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水能,地热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可再生能源是最理想的能源,可以不受能源短缺的影响,但也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需要有水力、风力、太阳能资源,而且最主要的是投资和维护费用高,效率低,所以发出的电成本高,现在许多科学家在积极寻找提高利用可再生能源效率的方法,相信随着地球资源的短缺,可再生能源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非再生能源:在生产及消费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包括使用低污染的化石能源(如天然气等)和利用清 洁能源技术处理过的化石能源,如洁净煤、洁净油等。核能虽然属于清洁能源,但消耗铀燃料,不是可再生能源,投资较高,而 且几乎所有的国家,包括技术和管理最先进的国家,都不能保证核电站的绝对安全,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和美国的三里岛事

清洁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

清洁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 ————以电动汽车为例在当下的生活中由于资源以及环的保问题,越来越多的清洁能源的项目被人们所关注,所以我们的生活中也出现了以电力为能源的新型清洁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电动汽车的优点是:它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由于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伤害较少,而且电厂是固定不动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种有害排放物较容易,也已有了相关技术。 我们都知道,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差别较大,传统汽车是由发动机气缸的往复运动,驱动车辆行驶。而电动汽车是由电机旋转驱动电机。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电动汽车的其他装置基本与内燃机汽车相同。 下面是电动汽车的八个主要组成:1. 电源:电源为电动汽车的驱动电动机提供电能,电动机将电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传动装置或直接驱动车轮和工作装置。目前,电动汽车上应用最广泛的电源是铅酸蓄电池,但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铅酸蓄电池由于比能量较低,充电速度较慢,寿命较短,逐渐被其他蓄电池所取代。2. 驱动电动机;驱动电动机的作用是将电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传动装置或直接驱动车轮和工作装置。目前电动汽车上广泛采用直流串激电动机,这种电机具有"软"的机械特性,与汽车的行驶特性非常相符。3. 电动机调速控制装置:动机调速控制装置是为电动汽车的变速和方向变换等设置的,其作用是控制电动机的电压或电流,完成电动机的驱动转矩和旋转方向的控制。 在驱动电动机的旋向变换控制中,直流电动机依靠接触器改变电枢或磁场的电流方向,实现电动机的旋向变换,这使得孔子哈电路复杂、可靠性降低。当采用交流异步电动机驱动时,电动机转向的改变只需变换磁场三相电流的相序即可,可使控制电路简化。4. 传动装置:电动汽车传动装置的作用是将电动机的驱动转矩传给汽车的驱动轴,当采用电动轮驱动时,传动装置的多数部件常常可以忽略。因为电动机可以带负载启动,所以电动汽车上无需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离合器。因为驱动电机的旋向可以通过电路控制实现变换,所以电动汽车无需内燃机汽车变速器中的倒档。当采用电动机无级调速控制时,电动汽车可以忽略传统汽车的变速器。5. 行驶装置:行驶装置的作用是将电动机的驱动力矩通过车轮变成对地面的作用力,驱动车轮行走。它同其他汽车的构成是相同的,由车轮、轮胎和悬架等组成。6. 转向装置:转向装置是为实现汽车的转弯而设置的,由转向机、方向盘、转向机构和转向轮等组成。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控制力,通过转向机和转向机构使转向轮偏转一定的角度,实现汽车的转向。7. 制动装置:电动汽车的制动装置同其他汽车一样,是为汽车减速或停车而设置的,通常由制动器及其操纵装置组成。8. 工作装置:工作装置是工业用电动汽车为完成作业要求而专门设置的,如电动叉车的起升装置、门架、货叉等。货叉的起升和门架的倾斜通常由电动机驱动的液压系统完成。 环卓1201 121410139 张一卉

能源的发展趋势

能源的发展趋势 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种类的能源,同时也就导致了各种能源短缺的局面。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能源的发展趋势也就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毫无疑问的,我们的世界正面临着由以化石燃料为基础而支撑的能源系统带来的一系列威胁: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气候变化、贫富不均,直至由于能源问题而引发的国与国之间、地区之间的冲突、纠纷不断,甚至引发战争。开发新的能源,已然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方面,太阳能热利用、现代生物质能、小水电、风能等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世界范围内大多已初步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其他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比如太阳能发电(含太阳能电池)、氢能、海洋能等,随着产业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正取得很大的技术进步,变得越来越有一定的市场竞争空间,不久也即将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 一、新能源的发展状况 太阳能的发展 太阳能利用技术指太阳能的直接转化和利用技术。20世纪50年代,太阳能利用领域出现了2项重大突破:一是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6%的实用型单晶硅电池;二是1955年以色列Tabor提出选择性吸收表面概念和理论并研制成功选择性太阳吸收涂层。这2项突破既是太阳能利用进人现代发展时期的划时代标志,也是人类能源技术又一次变革的技术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鉴于常规能源供给的有限性和环保压力的增加,世界上许多国家掀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热潮,开发利用太阳能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近30年来,太阳能利用技术在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市场开拓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世界快速、稳定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海洋能的发展 海水是一个庞大的蓄能库,只要有海水存在,海洋能永远不会枯竭,所以人们常说海洋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而且开发海洋能不会产生废水、废气,也不会占用大片良田,更没有辐射污染。因此,海洋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能源”,被许多能源专家看好。 海洋中蕴藏着巨大的能源,海洋能的全球储量达1500亿kW。例如,从南纬20度到北纬20度之间的海洋洋面,只要将其中一半用来发电,海水的水仅平均下降1摄氏度,就能获得600亿kW的电能,相当于目前全世界所产生的全部电能。

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及展望

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及展望 一、导论 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能源技术与现代电力系统的结合,是信息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如果以开放、互联、对等、分享的原则对电力系统网络进行重构,可以提高电网安全性和电力生产的效率,使得能源互联网内可以跟互联网一样信息分享无比便捷。在能源互联网提出来前,智能电网概念已经得到业内认可,智能电网的理论都已经非常成熟,从手段、理念到目标都非常清晰。正因如此,去年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出台了智能电网的有关指导性文件。 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上,让互联网和智能电网深度融合,才会走向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不能简单认为是能源修饰互联网。如果简单从字面理解,能源互联网更多指向二次能源甚至新能源的互联网,这不全面。能源互联网应该是让包括新能源、非化石能源在内的更多的创新性能源技术,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时代,整合得更坚实有力。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理念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但其并非能源与互联网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与能源深度融合的“广域网”,它以现有的大电网作为“主干网”,并以微网和分布式能源等能量自治单元为“局域网”,构建开放、互联、对等和分享的信息与能源一体化架构,以真正实现能量的按需分配与动态平衡使用,最大限度地灵活接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智能电网力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电力系统自身的问题,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安全可靠性、电能质量等等,而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出发点则是要解决未来大规模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与用户之间的开放互联问题,互联式的电网是最可行的方式。因此,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在于能量的交换,信息通信控制是为了更好地支撑,信息物理融合在能源互联网中也非常重要。 形象地说,其实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场景也很容易理解,就是源的极端动态(如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达到50%以上)、负载动态加上个性化需求(如电能质量等),那么应如何构建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实现能量的交换。事实上,互联网从一开始面对的就是这样的需求——信息随时要求开放的接入(“源”是动态且开放的)、用户要求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用”是动态且内容不断变化的),而且互联网需求的增长也非常迅速,应该说互联网架构演进到今天,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基本上满足了这样的需求。 二、用户端 能源互联网,首先用户端就要联上网。“智能电表”的概念应运而生。智能电表是什么?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的智能终端和数据入口,为了适应智能电网,智能电表具有双向多种费率计量、用户端实时控制、多种数据传输模式、智能交互等多种应用功能。智能电表在智能电网数据资源整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十大领域重点部署,其中智能电网总投资预计达2万亿元,位居首位。2015年8月,发改委7个物联网立项中首个验收工程“国家智能电网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验收成功。之后国家能源局印发的《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推进用电信息采集全覆盖”、“2020年,智能电表覆盖率达到90%”以及“以智能电表为载体,建设智能

新能源发电技术简答题(作业答案)

1、何谓能源? 能源就是能产生能量的东西,或者说能从中取得能量的东西 在自然界里,有一些自然资源拥有某种形式的能量,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某种形式的能量,这样一些自然资源称之为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力、地热、核能等。 2、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两者有哪些区别? 一次能源又叫自然能源,是自然界中以天然形态存在的能源,是直接来自自然界而未经人们加工转换的能源。它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太阳能、水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生物质能和海洋温差能等等。 二次能源是人们由一次能源转换成符合人们使用要求的能量形式。例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重油、液化石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炭等等。 二次能源比一次能源的利用更为有效、更为清洁、更为方便。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常利用的能源多数是二次能源。电能是二次能源中用途最广、使用最方便、最清洁的一种,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特殊的作用。 3、何为可再生能源?何为绿色能源(狭义和广义)? 可再生能源是不会随着它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日益减少的能源,具有自然的恢复能力. 绿色能源也称清洁能源,是从能源的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角度来说的,它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狭义的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有时也把绿色植物提供的燃料叫绿色能源。广义的绿色能源则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 4、何为常规能源?何为新能源? 常规能源:指在相当长时期和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已经被人类长期广泛利用的能源,不但为人们所熟悉,而且也是当前主要能源和应用范围很广的能源,称之为常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电力等。 新能源:只有采用新近开发的科学技术才能开发利用的古老资源,或新近才开发利用,而且在目前所有能源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很有发展前途的能源,这些能源成为新能源,或者替代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5、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1)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是目前大旦燃用的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2)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清洁干净、污染物排放很少,是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能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