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考答案-地图编制部分

参考答案-地图编制部分

参考答案-地图编制部分
参考答案-地图编制部分

一、单选题

1. 《制图六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地图编制的理论基础,最早提

出它的是(D)。

A.沈括

B.魏源

C.贾耽

D.裴秀

2. 已知一块耕地的实地面积为6.25km2,图上面积为25cm2,则

该图的比例尺是( B )。

A. 1∶1万

B. 1∶5万

C. 1∶10万

D. 1∶50万

3. 图号为E24C010011地形图的比例尺是( B )。

A. 1∶50万

B. 1∶25万

C. 1∶10万

D. 1∶5万

4. 以下属于国家基本比例尺的是( B )。

A. 1∶30万

B. 1∶25万

C. 1∶20万

D. 1∶15万

5. 以下属于1∶1万地形图图号的是( C )。

A.G49E007008

B.G49F048016

C.G49G096002

D.G49H001001

6. 以下地形图图号正确的是(D)。

A.J50B001004

B.J50C004016

C.J50D016012

D.J50E024024

7. 在我国范围内,1∶5万地形图的图幅经纬差是(C)。

A.20′×10′

B.30′×20′

C.15′×10′

D.30′×15′

8. 一幅1∶100万地形图可划分为(B)1∶25万地形图。

A. 4幅

B. 16幅

C. 64幅

D. 256幅

9. 一幅1∶25万地形图可划分为(C)1∶5万地形图。

A. 9幅

B. 16幅

C. 36幅

D. 64幅

10. 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为平面上点的方法称为( A )。

A.地图投影

B.投影变换

C.投影反解

D.曲面映射

11. 我国地形图常用的高斯投影是指( D )。

A.等角横割圆柱投影

B.等角横割椭圆柱投影

C.等角横切圆柱投影

D.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12. 目前我国1∶100万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B )。

A.高斯投影

B.等角圆锥投影

C.改良多圆锥投影

D.等积圆锥投影

13. 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

影,它们的投影变形分布规律( A )。

A.一样

B.前两者一样

C.不一样

D.后两者一样

14. 在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中,标准纬线φ1和φ2处的纬线

长度比是( D )。

A.n1>1,n2<1

B.n1<1,n2>1

C.n1<0,n2>0

D.n1=1,n2=1

15. 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

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被称为( A )。

A.数字地图

B.矢量地图

C.栅格地图

D.电子地图

16. 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被称为(

B )。

A.矢量地图

B.电子地图

C.栅格地图

D.数字地图

17. 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

图,被称为( C )。

A.专题地图

B.专用地图

C.普通地图

D.通用地图

18. 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被

称为( D )。

A.通用地图

B.普通地图

C.专用地图

D.专题地图

19. 代表地图图形各离散点平面坐标(x,y)的有序集合,称为

( A )。

A.矢量数据

B.栅格数据

C.空间数据

D.属性数据

20. 由平面表象对应位置上像元灰度值所组成的矩阵形式的数

据,称为( D )。

A.空间数据

B.属性数据

C.矢量数据

D.栅格数据

21. 在地图上不计其大小,以一个点的坐标来描述的数据,称为

( D )。

A.体积数据

B.面积数据

C.线性数据

D.点位数据

22. 在地图上不计其宽度,只有一维特征,并以坐标串来描述的

数据,称为( C )。

A.体积数据

B.面积数据

C.线性数据

D.点位数据

23. 在地图上具有二维特征,并用封闭的线性数据来描述区域范

围的数据,称为( B )。

A.体积数据

B.面积数据

C.线性数据

D.点位数据

24. 在地图上具有三维特征,在面积数据的基础上再加上一维,

用来描述空间的数据,称为( A )。

A.体积数据

B.面积数据

C.线性数据

D.点位数据

25. 按某种标志将制图物体或现象排序,表现为一种相对等级

的,称为( A )。

A.顺序量表

B.比率量表

C.间隔量表

D.定名量表

26. 利用某种单位对顺序增加距离信息的,称为( A )。

A.间隔量表

B.定名量表

C.顺序量表

D.比率量表

27. 依据制图对象固有特征,描述制图对象本质差异的,称为(

A )。

A.定名量表

B.间隔量表

C.比率量表

D.顺序量表

28. 以明确的比率数值,描述制图对象数值差异的,称为( A

)。

A.比率量表

B.间隔量表

C.顺序量表

D.定名量表

29. 表象形符号之所以能形成众多类型和形式,是各种基本图形

元素变化与组合的结果,这种能引起视觉差别的图形和色彩变化因素称为( C )。

A.地理变量

B.色彩变量

C.视觉变量

D.组合变量

30. 根据假定光源对地面照射所产生的明暗程度,用浓淡不一的

墨色或彩色沿斜坡渲绘其阴影,造成明暗对比,显示地貌分布、起伏和形态特征的方法,称为( B )。

A.晕滃法

B.晕渲法

C.写景法

D.明暗等高线法

31. 是按基本等高距由零点起算而测绘的,通常用细实线表示的

等高线,称为( A )。

A.首曲线

B.计曲线

C.间曲线

D.助曲线

32. 为计算高程的方便,而加粗描绘的等高线,称为( B )。

A.首曲线

B.计曲线

C.间曲线

D.助曲线

33. 在相邻两条基本等高线之间补充测绘的等高线,称为( C

)。

A.首曲线

B.计曲线

C.间曲线

D.助曲线

34. 以河流中心线分界,当河流内能容纳境界符号时,境界符号

应( D )。

A.沿河流一侧连续绘出

B.沿河流两侧分段交替绘出

C.在河流内部间断绘出

D.在河流内部连续绘出

35. 以河流中心线分界,当河内绘不下境界符号时,境界符号应

( A ),但色带应按河流中心线连续绘出。

A.沿河流两侧分段交替绘出

B.沿河流一侧连续绘出

C.沿河流一侧间断绘出

D.沿河流中心线连续绘出

36. 沿河流一侧分界时,境界符号应( C )。

A.沿河流中心线间断绘出

B.沿河流一侧间断绘出

C.沿河流一侧连续绘出

D.沿河流中心线连续绘出

37. 共有河流时,不论河流图形的宽窄,境界符号应( B ),河

中的岛屿用注记标明其归属。

A.在河流内部交替绘出

B.沿河流两侧交替绘出

C.在河流内部间断绘出

D.在河流内部连续绘出

38. 在编图过程中,规定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居民点则选取,

低于此标准的则舍去,这种方法称为( B )。

A.定额法

B.资格法

C.标准法

D.等级法

39. 采用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符号,表示呈点状分布物体的

位置、性质和数量特征的方法是( C )。

A.定位图表法

B.点数法

C.定点符号法

D.分区统计图表法

40. 用不同颜色、结构、粗细的线型,表示呈线状分布现象的质

量特征、重要程度的方法是( D )。。

A.运动线法

B.等值线法

C.质底法

D.线状符号法

41. 用真实的或隐含的轮廓线,并在其范围内用填充颜色、网纹、符号、注记等方式,表示呈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现象

质量特征的方法是( B )。

A.等级法

B.范围法

C.点数法

D.质底法

42.在轮廓界线内,用填充颜色、网纹、符号、注记的方式,表示连续分布、布满于整个区域的面状现象质量特征的方法是( A )。

A.质底法

B.点数法

C.范围法

D.等级法

43.用等值线的形式,表示布满整个区域且均匀渐变的面状现象数量特征的方法是( C )。

A.定位图表法

B.分级统计图法

C.等值线法

D.分区统计图表法

44. 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定位于制图区域某些点上周期性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的方法是( D )。

A.分级统计图法

B.等值线法

C.分区统计图表法

D.定位图表法

45.用一定大小、形状相同的点群,表示制图区域中呈分散的、复杂分布现象的分布范围、数量特征和分布密度的方法是( B )。

A.定点符号法

B.点数法

C.定位图表法

D.分区统计图表法

46. 用矢状符号和不同宽度、颜色的条带,表示现象移动的方向、路径和数量、质量特征的方法是( A )。

A.运动线法

B.等值线法

C.线状符号法

D.特征线法

47. 在制图区域内按行政区划或自然区划区分出若干制图单元,根据各单元的统计数据并对他们分级,用不同的色阶或晕线网纹反映各分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方

法,称为( D )。

A.等值线法

B.分区统计图表法

C.定位图表法

D.分级统计图法

48. 在各分区单元内,按统计数据描绘成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置于相应的区划单元内,以反映各区划单元内现象的总量、构成和变化的方法,称为( C )。

A.分级统计图法

B.定位图表法

C.分区统计图表法

D.等值线法

49. 用不同颜色填充在面状符号的边界范围内,区分区域的不同类型和质量差别,这种设色方式称为( A )。

A.质别底色

B.区域底色

C.色级底色

D.衬托底色

50. 用不同的颜色填充不同的区域范围,仅区分出不同的区域范围,并不表示任何的数量或质量特征,这种设色方式称为( B )。

A.色级底色

B.区域底色

C.衬托底色

D.质别底色

51. 按色彩渐变构成色阶表示与现象间的数量等级对应的设色形式,用不同的颜色填充不同的区域范围,仅区分出不同的区域范围,并不表示任何的数量或质量特征,这种设色方式称为( B )。

A.色级底色

B.区域底色

C.衬托底色

D.质别底色

52. 对地图制图过程中的地图设计、编制、复制等技术事项所

作的统一规定,是测绘标准之一,被称为( B )。

A.设计规范

B.制图规范

C.编制规范

D.制印规范

53. 对地图上地物、地貌符号的样式、规格、颜色、使用以及地图注记和图廓整饰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是测绘标准之

一,被称为( A )。

A.地图图式

B.设计图式

C.整饰规定

D.图式规定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CD 3.CD 4.ACD 5.BCD

6.ABD 7.ACD 8.AC 9.ACD 10.BC

11.AD 12.AC 13.BD 14.BCD 15.ABD

16.ABD 17.ABCD 18.AB 19.ABC 20.ABD

21.ABCD 22.ABD 23.ACD 24.BCD 25.AB

26.ABCD 27.ABC 28.ABD 29.ABCD 30.BCD

31.ACD 32.ABC 33.ABCD 34.ACD 35.BCD

36.BCD 37.ABC 38.ABCD 39.ACD 40.AB

41.ABC 42.ABC 43.ACD 44.ACD 45.ABC

46.CD 47.ACD 48.ABCD 49.ACD

50.BCD

51.ABCD 52.ABCD 53.BCD 54.ABD 55.ABD)

56.ABCD 57.ABD 58.CD 59.ABCD) 60.ABCD

61.ABD 62.ABCD 63.ABCD 64.ABD 65.ABCD

66.ABCD 67.ABCD 68.ABCD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 1.专题地图的概念实质,与普通地图的区别和联系。(P10) 2.专题地图的分类。(P10) 3.专题内容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P10) 4.十种表示方法的概念、特点,表示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专题地图的符号设计要点,分点状、线状和面状论述。 6.编制专题地图的过程和步骤,计算机环境下专题地图生产的工艺流程。 7.试述普通地质图、地貌类型图在内容分级、表示方法和设色原则方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 8.举例说明政区地图与人口地图的特点与主要内容 9.专题数据分级处理的原则和方法。(P56) 10.地图综合的三个重要方面 11.地图注记的原则 第一章绪论 一、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 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型。 专题地图的定义: 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而完善的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的基本特征: 1,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地显示,而其它要素的显示则较为概略,甚至不予显示。 2,内容更加广泛多样。专题地图上表示的内容,除了那些在地表上能见到的和能进行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外,还有那些往往不能见到的或不能直接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 3,不仅可以表示现象的现状及其分布,而且能表示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例如环境保护方面的地图,人口地图和经济预测图等。 二、专题地图的分类 地图分类的标志很多,就专题地图而言,主要有按内容、按数据特征、按内容概括程度和按用途分类。 1、按内容分类 专题地图按其内容的专题性质,通常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它专题地图。每一类地图又可细分为若干种。 (1) 自然地图可分为: 地势图、地质图、地球物理图、地貌图、气象气候图、水文图、土壤图、植被图、动物地理图、综合自然地理图(景观地图或生态地图)等。 (2) 人文地图可分为: 政区地图以反映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国内行政区划及政治、行政中心为主要内容; 人口地图包括人口分布、人口密度、民族分布、居民的自然变动、居民迁移以及居民的其它组成等内容; 经济地图包括自然资源(动力资源、矿产资源)、各工业部门、农业部门、林业、交通运输(铁路、公路、航运、货物运输等) 、通信联系(电信、邮政等)、商业、财政联系、综合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资料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 料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 1.专题地图的概念实质,与普通地图的区别和联系。(P10) 2.专题地图的分类。(P10) 3.专题内容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P10) 4.十种表示方法的概念、特点,表示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专题地图的符号设计要点,分点状、线状和面状论述。 6.编制专题地图的过程和步骤,计算机环境下专题地图生产的工艺流程。 7.试述普通地质图、地貌类型图在内容分级、表示方法和设色原则方面的特征及其异同 点。 8.举例说明政区地图与人口地图的特点与主要内容 9.专题数据分级处理的原则和方法。(P56) 10.地图综合的三个重要方面 11.地图注记的原则 第一章绪论 一、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 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型。 专题地图的定义: 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而完善的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的基本特征: 1,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地显示,而其它要素的显示则较为概略,甚至不予显示。 2,内容更加广泛多样。专题地图上表示的内容,除了那些在地表上能见到的和能进行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外,还有那些往往不能见到的或不能直接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 3,不仅可以表示现象的现状及其分布,而且能表示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例如环境保护方面的地图,人口地图和经济预测图等。

二、专题地图的分类 地图分类的标志很多,就专题地图而言,主要有按内容、按数据特征、按内容概括程度和按用途分类。 1、按内容分类 专题地图按其内容的专题性质,通常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它专题地图。每一类地图又可细分为若干种。 (1) 自然地图可分为: 地势图、地质图、地球物理图、地貌图、气象气候图、水文图、土壤图、植被图、动物地理图、综合自然地理图(景观地图或生态地图)等。 (2) 人文地图可分为: 政区地图以反映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国内行政区划及政治、行政中心为主要内容; 人口地图包括人口分布、人口密度、民族分布、居民的自然变动、居民迁移以及居民的其它组成等内容; 经济地图包括自然资源(动力资源、矿产资源)、各工业部门、农业部门、林业、交通运输(铁路、公路、航运、货物运输等) 、通信联系(电信、邮政等)、商业、财政联系、综合经济等内容; 文化地图以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分布和机构设施为主要内容; 历史地图表示人类社会的历史现象。 (3) 其它专题地图:指不能归属于上述内容类型的专题地图,而适用于某种特种用途的地图。如航海图、航空图、特种军用地图、城市地图、规划设计地图等,或者是用途广泛而内容包含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综合性地图。

《普通地图编制》实习指导书

1:25万地形图编绘实习任务书 (永昌市)

一.制图目的任务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地图学》的理论知识,并应用于践,在掌握普通地图各要素表示方法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理解普通地图各要素综合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正确地处理普通地图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更好地理解普通地图有关知识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实习任务为利用1﹕10万地形图作为基本资料,采用放大一版多色编绘法编绘一幅1﹕25万地形图,图名为永昌市(J48 D 003001),位于我国甘肃省平凉地区和天水地区,图幅范围为东经102°00’~103°30’,北纬39°00’~40°00’。因本次实习只有四周(1~4周),故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来作业,选择一幅1﹕10万的图幅内容,即永昌市(J48 C 001001),范围为东经102°00’~102°30’,北纬39°00’~39°20’。 编绘作业时,主要依据1985年8月版的《1:25万比例尺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二.制图区域地理说明 1. 水系 本图幅(指1:10万永昌市图幅,以下同) 有两条主要河流,位于西北部的太平河及位于东南部的泥沱河,均属顺直微弯型河道,泥沱河为分汊型河床。泥沱河的支流大致呈平形状注入主流,而西北部则有较多的沟渠分布,并有大量的干沟。两区都分布有一

些中、小型水库。 2. 居民地 本图幅的东南部居民地较为密集,分布有市、县、镇等城镇居民地,周围分散分布着村庄等居民地。西北部基本上是大型乡、村级居民地,位于图幅中部山区的则多为小型居民地。 3. 交通 本区交通不太发达。铁路、公路主要分布于城镇居民地集中的东南部,而多为乡、村居民地的西北区,则基本上是单线路。有一条等级公路贯穿图幅南北,穿越山区,连通了西北和东南两个平原区。 4. 地貌 本区中部有一总体呈东北---西南向延伸的山体,1200米计曲线由东北延伸至西南,并以此为界向西北方,等高线十分稀少,地势十分平缓。而东南部低于1200米的各条等高线几乎与之平行排列,都向西南方向伸展,不象西北区的明显弧段弯曲形态,因此,总体呈东北---西南向延伸的山体两侧,以1200米等高线为典型特征,综合时应保证其不位移。 山体西北侧北麓带广泛分布扇形地,等高线呈弧形向地势低处的西北或北方向凸出,与上部相接的谷地等高线凸出弯曲方向相反,较大谷地出口处均发育有规模不同的扇形地。扇形地纵向为凹形坡面,表面有放射状冲沟系统。

地图设计与编制考试题2015

地图设计与编制 一、名词解释(前面还有填空,略) 作者原图目的综合扩张符号面积载负量编辑准备 二、简答题 1、简述图廓外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2、海岸线综合的基本要求。 3、分级统计图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的制作原理与异同点。 4、专题地图的制图综合与普通地图综合相比有哪些特点。 三、问答题 设计一副《江苏省人口分布图》,要求显示江苏各大城市的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的密度分布。

第1章地图制图基础 第一节地图制图概论 一、地图制图学及其组成部份 1. 地图和地图制图学的产生与发展 2. 地图制图学的组成部分 3. 当代地图制图学的发展 二、地图编制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 与地图制图学中其他学科的关系 2.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编印地图的基本过程 1. 地图设计 2. 地图编绘 3. 出版准备 4. 地图出版 四、普通地图的内容 1. 数学基础 2. 地理要素 3. 图廓外要素 第二节地图符号 一、地图符号的类型 1. 地图符号按视点位置分类 2. 地图符号按比例关系分类 3. 地图符号按定位情况分类 二、地图符号设计的基本原则 1. 符号的图形 2. 符号的尺寸 3. 符号的色彩 第三节地图注记 第四节图名、图边 第2章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表示法 一、海洋要素的表示 1. 海岸 2. 海底地貌 二、陆地水系的表示 1. 湖泊、水库及池塘 2. 河流、运河及沟渠 3. 井、泉及贮水池 4. 水系的附属物 三、居民地的表示 1、居民地的类型 2、居民地的形状 3、行政等级 四、交通网的表示 1. 陆地交通

2. 水路交通 3. 空中交通 4. 管线交通 五、地貌的表示 1. 写景法 2. 晕翁法 3. 晕渲法 4. 等高线法 5. 分层设色法 6. 地貌符号和注记 六、土质、植被的表示 七、境界的表示 八、独立地物的表示 九、图廓外要素 1. 内外图廓间 2. 外图廓以外 第3章编图技术方法 第一节地图数学基础的展绘 一、展绘工具 二、展绘过程 第二节地图内容的转绘 1. 网格转绘法 2. 缩放仪法 3. 光学投影转绘法 4. 照相转绘法 第4章地图制图综合 第一节制图综合原理 一、制图综合的实质 1. 概念及其实质 2. 类型 二、制图综合表现的几个方面 1. 制图物体的选取 (1)选取顺序 (2)选取方法 2. 制图物体的形状概括 3. 制图物体数量特征的概括 4. 制图物体质量特征的概括 三、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 1. 地图用途 2. 地图比例尺 3. 制图区域地理特征 4. 其他 四、其他相关因素

第四部分 题地图编制与地理信息系统

第四部分必考题地图编制与GIS 一、普通地图编制案例分析: 1、简述普通地图编图工艺流程。 普通地图编制的一般过程包括地图制图资料收集、地图设计、地图数据处理、地图数据编辑和制作等地图制图需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 2、计算题:计算普通地图制作的收费及工作量。 国家测绘局小比例尺编图的收费标准为:编制普通地图每平方分米426元。在上述案例中,假设一幅全张地图编图需要30个工作日,检查需要5个工作日,修改需要10个工作日,全部编图工作2个月内完成。请进行下列计算: (1)所需要的工程(编图)总经费。29.50 DM×21.40 DM×426元/DM2=268 933.8元 (2)所需要投入的人员,并按作业、检查分类。 答:因为要在2个月内完成,完成一幅图需要:30+5+10=45个工作日,所以需要9名作业人员。 因为要在2个月内完成,一名检查人员最多能完成4幅图任务,所以需要3名检查人员。 3、分析题:根据设计计算分幅方案。(每幅图的地图尺寸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1:250万)为超大幅面的挂图,成图尺寸为2950 MM×2140 MM,最终印刷成品为9全张拼幅形式,《全图》采用157 G铜版纸 (787 MM×1092 MM)的CMYK四色印刷方式。请分析如何分幅。 《全图》采用矩形的分幅设计,根据印刷纸张的尺寸,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分幅.等分成9份,各分幅图之间保留10 MM的重叠区域。所以,9幅图每幅成品地图数据尺寸如下。 长:2950÷9+10=933(MM)<1092MM 宽:2140÷9+10=723MM) <787 MM 4、全数字制图工艺方案设计分析 全数字化地图生产要求从资料处理、符号设计、地图整饰、设计编稿到出版准备、软片制作都能基于电子技术实现,彩色桌面出版技术(DTP)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全数字化地图制图以数字原图为主要信息源,以电子出版系统为平台,使地图制图与地图印刷结合更加紧密。它将地图设计、地图编辑、地图编绘、印前准备融为一体,给地图生产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5、地图数据处理技术流程 1)数据源内容的选取、2)投影变换、3)数据格式转换 6、地图数据制作过程 1)制图过程中的数据处理与编辑、2)地图要素符号化、3)数字制图中生僻汉字的处理与解决 4)数字环境下地图综合 结合实际情况与操作,在作业过程中采用选取和概括两种基本地图制图综合方法。 5)彩色地貌晕渲的制作 生成地貌晕渲的DEM数据源是国家1:25万数据库中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制作的步骤包括:1)高程数据获取和DEM生成;2)光照模型选择和光源设置;3)确定垂直和水平比例尺;4)纹理贴合和色彩层次调整;5)标准格式晕渲图像的生成;6)晕渲图投影变换;7)等高线图形的叠加与晕渲图像的编辑修改。 7.地图制图要素关系的处理分析 地图要素分为点、线、面要素,主要要素关系冲突如下: (1)点点冲突:保证高层次点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对低层次点状要素移位; (2)点线冲突:保证点状要素图形完整,线状要素图形与点状要素图形重叠部分应隐去; (3)点面冲突:保证点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将原多边形分解为一多边形加一内含多边形; (4)线线冲突:保证高层次线状要素图形完整,低层次与高级别重合部分应隐去; (5)线面冲突:保证线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将原多边形分解为若干个子多边形。 1)道路要素关系的处理 (1)道路连接、相交时的关系处理。 两条道路中心线相交时,要处理道路间的压盖问题,一般情况下,道路压盖顺序从高等级到低等级道路。 (2)道路要素间冲突时的关系处理。 通常采用舍弃、移位等手段来处理。

《专题地图编制》教学大纲

《专题地图编制》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教学对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学时学分:48学时, 3学分(其中理论20学时,上机28学时)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专题地图编制》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简要介绍专题图的起源与发展趋势,专题图生产过程、专题图的设计与编制、专题图的表示及其编制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能掌握读图、识图、用图及绘图的技能与技巧。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制方法,为今后地图测量、编绘、输入输出的图形化表达提供技术支撑。 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预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专题图学、测量学、计算机地图制图。 后续课程:电子地图与导航。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该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重在操作,以课堂练习为主,并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边教边练,灵活机动教学方法。 5、考核方式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考核也偏向于实践,主要以考勤、平时上机练习、综合作业练习的完成数量与质量来综合评定成绩。 课程总成绩=考勤成绩(占30%)+平时上机练习成绩(占30%)+综合作业练习成绩(占40%)。 6、指定教材 《专题地图编制》黄仁涛,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7、教学参考书

[1] 《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新编地图学实习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现代地图学》,廖克,科学出版社.2003 [4] 《地图学》,张力果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与应用》,王红、李霖,科学出版社。 [6] 《地图设计与编绘》,祝国瑞,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 9、教学大纲修订说明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1.掌握专题图的概念、专题图的分类。2.了解

遥感应用(_地图编制)

实验四地图编制 5.1 概述 专题地图的生成是遥感图像经预处理、图像计算、图像分类后最终形成的可视化的结果,它为用户提供了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所以专题地图的制作也有其重要的意义。 5.2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上机实验,初步学习利用ERDAS软件编制地图。 5.3 实验原理 ERDAS的地图编制过程一般包括6个步骤:首先是根据工作需要和制图区域的地理特点进行地图图面的整体设计,设计容包括图幅大小尺寸、图面布置方式、地图比例尺、图名及图例说明等;然后需要准备地图编制输出的数据层,也就是要在视窗中打开有关的图像或图形文件;再就是启动地图编制模块,正式开始制作专题地图;在此基础上确定地图的图框,同时确定输出地图所包含的实际区域围,生成基本的输出图面容;在主要图面容周围放置图廓线、格网线、坐标注记,以及图名、图例、比例尺、指北针等图廓外要素。 5.4 实验过程 5.4.1 准备制图数据 (1)在视窗菜单条中单击File|Open|Raster Layer命令,打开加载图像对话框。(2)确定图像文件名:modeler_output.img。 (3)定义图像显示参数:Fit to Frame。 (4)单击OK按钮。 图5-1 勾选Fit to Frame复选框

5.4.2 创建制图文件 (1)在ERDAS图标面板工具条中单击Composer图标,打开New Map Composition对话框,在New Map Composition对话框中需要定义下列参数。 图5-2 New Map Composition对话框 (2)制图文件名:composer.map。 (3)输出图幅宽度:28。 (4)输出图幅高度:20。 (5)地图显示比例:1。 (6)图幅尺寸单位:centimeters。 (7)地图背景颜色:White。 (8)单击OK按钮。打开Map Composer视窗和Annotation工具面板。 图5-3 Map Composer视窗和Annotation工具面板 5.4.3 确定地图制图围 (1)在Annotation工具面板中单击Create Map Frame图标。 (2)在地图编辑视窗的图形窗口中,按住左键拖动绘制一个矩形框(图框大小随后还可以调整)。 (3)完成图框绘制,释放左键后打开Map Frame Data Source对话框。

基于GIS的专题地图编制及其应用研究(1)

第32卷第5期2009年9月 现 代 测 绘 M 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Vol.32,No.5 Sep.2009基于GIS的专题地图编制及其应用研究 杨 静,李云星 (湖南省第一测绘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 要 从专题地图的种类、特点、用途及其发展演变出发,运用专题地图编制、数字制图技术以及GIS的观点与方法,并结合相关应用实例,阐述基于GI S的专题地图编制的有关思路与要求,对实际工作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 专题地图 GIS 多源数据整合 数字制图概括 地图符号库系统 中图分类号:P208;P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97(2009)05-0014-04 1 引 言 地图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普通地图以相对平衡的程度来描述地表最基本的自然、人文现象,专题地图则是根据应用目的确定目标地图的主题和比例尺。利用数据综合手段生成的目标地图,不仅要遵循地图概括的基本原则,还要考虑主题要素的位置、分布、现状、规律性及典型特征等信息,并顾及不同应用目的对上述信息的特定要求,突出而深入地反映一种或数种要素或现象,即集中表现某种主题内容。 随着GIS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及GIS在各行业、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地图的表现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图的功能也由认知地图空间为主扩展至动态导航、辅助决策等。 专题地图是GIS的重要组成部分,在GIS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专题地图不仅能直观地表示任何范围制图对象的质量特征、数量差异和动态变化,而且能够反映各现象的分布规律及其联系。专题地图能够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提供有关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全面状况,是政府部门、各专业部门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参考资料,是区域性科学调查研究成果的很好的表达形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和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同时,专题地图还是反映历史发展、阐明政治立场和教学的重要工具。 2 专题地图的种类及发展演变 2 1 专题地图的种类 专题地图的内容和用途多种多样、种类繁多,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志进行区分。按内容可分为自然地图和人文、社会经济地图与其它专题地图,按内容的综合程度又可分为分析图、合成图、综合图,按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和内容特点的不同,专题图的图型也形式多样。专题图的分类通常可以归纳如表1, 表1 专题地图分类一览表 分类依据专题图类型专 题 图 图 种 内容 自然地图 地质图、地球物理图、地势图、地貌图、气象气候图、水文图、土壤图、植被图、动物地理 图、环境图、综合自然地理图、自然区划图、土地类型图等 社会经济地图 政治行政区划图、人口图、交通图、城市地图、历史图、文化建设图、经济地图、旅游图、 工业地图、农业地图、商业地图、土地利用图等 其它专题地图海图、航空图、特种军用图、教学图、历史图等 内容的 综合程度 分析图、合成图、综合图等 图型分布图、类型图、区划图、等量线图、向量线图、结构图、复合图、影像图等 2 2 专题地图的发展演变 在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和文化活动中对地图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促进了地图行业的发展和繁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在完成了从手工向电子制图技术的工艺转化和地图学理论逐步确立的基础上,专题地图的发展演变可以归纳为:1)从模拟地图向数字地图转移;2)制图向制图、用图并重转移;3)品种单一向产品多样化转移;4)信息传输向地理信息深加工转移;5)二维静态地图向三维动态地图转移;6)地图产业化。

浅谈专题地图的编辑设计与编制

浅谈专题地图的编辑设计与编制 姓名 (XXX大学XXXX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摘要:专题地图是地图按内容分类的一种,是根据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本文通过《新编地图学教程》和《测绘学概论》的学习,并结合网上的知识介绍了专题地图的分类、编辑设计制作的过程。 关键字:专题地图制图数据地理底图图面配置 Discussion on editorial 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thematic maps XXX XXXXXXX; Zhengzhou 451191 Abstract:thematic maps are one of the maps by content category, are highlighted as necessary to reflect elements or one or more topic maps. This article by the a new cartography course and the study of the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combined with knowledge on the Web classification of thematic maps, edited,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by the process. Keywords: thematic maps; mapping data; geographic base map; Map layout 1 引言 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将普通地图的一种或几种相关联的要素显示得特别详细, 而将其余的要素列于次要地位, 突出而完善地显示某种要素而使地图内容专题化。专题地图的应用十分广泛, 它不仅能表示在地表上能见到的和能进行测量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经济现象, 而且还能够表示不能见到也不能进行测量的现象。如:公路交通、资源状况、地质结构、气候现象、人口构成等。专题地图不仅可表示现象的现状及分布, 而且还能表示出现象发展的动态变化及规律。 专题地图新品种不断增多在专题地图的众多品种中, 地质图发展较早, 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 世纪以来, 气候、水文、地貌、土攘、植被、地理、土地利用等专题地图相继发展。新兴学科的发展为专题制图开辟了新的领域, 特别资源分布地图、交通地图、旅游指南

普通地图编制重点整理

1地图的特性和内容(1)由特定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2)运用地图符号直观性;(3)经过制图综合一览性。地图内容:地理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2,色彩色相亮度纯度,对比与调和(弱化,分割,渐变,面积,渗透,共同色素)一般要求地图的用途一致、地图的种类、内容相适应、充分利用色彩的感觉与象征性;充分利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作用,形成特色。 3,视觉变量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网纹,地图图形符号设计的基础,提高符号构图规律,加强地图表达效果。获得数量感(尺寸)次序感(亮度网纹尺寸)体现地图内容的差异 4,地图符号图案化象征性清晰性系统性适应性生产可行性艺术性(方法象形,会意,纯粹的指代关系)(原则构图要形象、简单、规则;构图要有逻辑性,保持同类符号的延续性和通用性;充分利用符号的组合和派生,构成新的符号系统) 5,矩形分幅优点是:(1)图幅拼接方便;(2)各图幅面面积相对平衡;(3)图廓线可避开分割重要地物。缺点是: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图廓坐标不明确。 6,水系海洋:海岸(潮上带,干出滩,潮下带)和海底地貌;表示:海岸线0.1-o.15mm 青色,理论深度基准面零米线:……/----(黑),海岸性质(陆岸,干出滩)海底地貌的表示:水深注记青+等深线青+岛礁符号黑+(分层设色)+(晕渲) 陆地水系符号+注记水域15-30%青色内容:河流、运河、沟渠、湖泊、水库(依比例尺|不依)·表示方法:常年河(单线河0.1-0.4mm 双线河水涯线0.1-0.12mm)时令河地下河段消失河段 7 居民地符号加注记表现特征与方式:形状特征:外围轮廓、内部结构;行政等级、 数量特征、质量特征表现方式随比例尺变化: a 随着比例尺的逐渐缩小,表现方式由依比例尺的形式转变为不依比例尺 b 在同一幅图上,同一行政级别的居民地可以是依比例尺的,也可以是不依比例尺的,或两种形式皆有,这取决于比例尺的大小。 8 地貌写景法(旅游图、战役战史图、地理景观图;立体直观不精确)、等高线法(地面上 高程相等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正射投影。封闭的连续曲线)、分层设色法(将地面高度划分为若干个高层带,对这些高层带依次设置不同的颜色,根据颜色的分布可以看出地势高低的分布趋势,直观,整体感)、晕渲法(地貌晕渲是根据假定的光源对地面照射所产生的明暗程度,用色彩的浓淡沿山体斜坡渲绘其阴影,造成山体的明暗对比,以此来显示地貌的起伏和形态特征;;斜坡走向与光线间的夹角越大,受光量越大,因而越亮;迎光面越陡越亮,背光面越陡越暗,平坦地面有淡影。) 9制图综合的实质用科学的概括和选取手段,在地图上正确、明显、深刻地反映制图区域地理事物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实现详细性与清晰性的对立统一和几何精确性与地理适应性的对立统一。:影响因素(1)地图的用途和主题(2)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4)数据质量(5)图解限制 基本要求(1)较好地反映原图上各要素的主要特征和分布规律(2)既详细(尽可能多地表示内容)又清晰,无阅读障碍基本原则:表示主要的、舍去次要的 10选取(选取资格、选取定额)首先确定类别,再是同类要素的选取居民地(等级,数量)行政区划界线(等级)水系(密度,多少)从大到小,选取数量、对象,物体密度系

第十章 数据显示和地图编制

第十章数据显示和地图编制 本章应用部分有3个习作。习作1引导你制作一幅等值区域地图。习作2涉及字体设计、分级符号、色彩组合和公路盾形符号。习作3的重点为文字在地图中的摆放。因为ArcMap的排版包括所有数据帧,所以每个习作后,需要保存文件时,你必须退出ArcMap。制作用于报告显示的地图可能是件繁琐的工作,需要你耐心和实验。 习作1:制作一幅等值区域图 所需数据:us.shp是一个1990-2000年间美国各州人口变化的shapefile文件,坐标投影系统为阿伯斯等积圆锥投影,地图单位是m。 等值区域地图按行政单元显示统计量。习作1要求绘制1990-2000年间,按州统计的人口变化率地图。地图包括以下地图要素:美国大陆地图和比例尺、阿拉斯加地图和比例尺、夏威夷地图和比例尺、图名、图例、指北针、数据源陈述、地图投影陈述、地图要素周围的图廓线。地图的基本版面如下:页面大小为11"(宽)*8.5"(高)或者书信大小,横向。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地图左边1/3版面,自上而下,分别是图题、阿拉斯加地图和夏威夷地图;地图右边2/3版面,自上而下,分别为美国大陆地区地图和其他地图要素。 1.启动ArcCatalog,连接到Chap10的数据库。启动ArcMap,并最大化显示其视窗。加载us.shp到新的数据帧,重命名新数据帧为Conterminous。用Zoom In工具放大视窗,观察地图下方的48个州。

2.这一步用符号表示各州人口变化率。右击us并选择Properties。 在Symbology栏中,单击Quantities并选择Graduated为颜色方案。单击Value下拉箭头,选择表示1990-2000年人口变化率的ZCHANGE(1990-2000年人口变化率)字段。在数据分类时,地图编制者建议使用整数和逻辑断点,比如0。在Range下的第一个像元中输入0,新的值域为-5.7—0.0。在后面的3个像元中,依次分别输入10、20和30;单击这些像元下面的空间区域,清除选择。接着,改变ZCHANGE的颜色方案:右击Color Ramp框,使Graphic View前面的框不被打勾。单击下拉箭头,选中Yellow to Green to Dark Blue。则值域-5.7—0.0的第一个类型显示为黄色,其余类型分别显示为从绿色至深蓝色。单击OK关闭Layer Properties对话框。 3.下一幅图是阿拉斯加州的人口变化率分布图。插入一个新数据帧,命名为Alaska,加载us.shp,用Zoom In工具放大图Alaska。 按照步骤2相同的操作,或者在Layer Properties对话框中,用Import按钮显示ZCHANGE。 4.按下来是夏威夷的分布图。从Insert菜单,选择Data Frame并重命令为Hawaii。加载us.shp。用Zoom In工具放大Hawaii地图,用ZCHANGE显示该地图。 5.现在,ArcMap的目录表里有3个数据帧: Conterminous、Alaska、Hawaii。从View菜单选择Layout View,单击Zoom Whole Page 按钮。从File菜单选择Select Page and Print Setup。在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1.地图的定义 地理环境诸要素(内容)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并经过制图综合(特征)的一种缩小表像(形式)以表达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数质量特征及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目的、结果)。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可测量性、可比性);地图必须经过科学制图综合(清晰性、一览性);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直观性、易读性);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传递性、持久性)。 3.地图的基本内容 数学要素(骨架):地图坐标、投影、比例尺、控制点等 地理要素(主体):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文字标记 辅助要素(润滑剂):说明地图的编制情况,为应用提供相关内容,在主要图形的外侧,如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等;对主要图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补充,如统计图表、剖面图、测图时间、出版单位等 4.地图的分类 按比例尺分:-大比例尺地图(≥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微缩地图 按地图的图形内容分类:-普通地图(是指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5.图幅编号 a=[φ/4°]+1 φ纬度;b=[λ/6°]+31 λ经度1:1万(G) 1:5000(H) c=4°/△φ-[(φ/ 4°)/△φ] △φ图幅纬差2′30″1′15″ d=[(λ/6°)/ △λ]+1 △图幅经差3′45″1′52.5″ X1X2X3 X4 X5X6X7 X8X9X10 λ0=(X2X3-31)*6°φ0=(X1-1)*4° λ=λ0+(X8X9X10-1)* △λφ=φ0+(4°/△φ-X5X6X7)* △φ 6.现代地图学体系 地图学的定义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理论地图学(地图学理论基础)~地图信息、传输、模式、认知理论;地 图可视化原理、数学制图原理、地图语言学(地图符号学)、地图感受理 论、地图概括(制图综合)理论、综合制图理论、地学信息图谱理论 现代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地图编制方法与技术)~普通地图制图学、专题**、遥感制图学、计算机制图学、地图印制学与计算机出版系统、多媒体电子地图与 网络地图设计和制作 ┗应用地图学(地图应用原理与方法)~地图功能、评价、分析与研究方法、 使用方法、信息自动分析和处理系统、应用、数字地图应用 7. 大地水准面: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水准面的特点:面上任意一点的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 地球椭球面:人们假想,可以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踢球椭球体。其表面可用数学模型定义和表达称为地球椭球面。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 1.专题地图得概念实质,与普通地图得区别与联系。(P10) 2.专题地图得分类。(P10) 3.专题内容得空间与时间分布特征就是什么,举例说明。(P10) 4.十种表示方法得概念、特点,表示方法之间得区别与联系。 5.专题地图得符号设计要点,分点状、线状与面状论述。 6.编制专题地图得过程与步骤,计算机环境下专题地图生产得工艺流程。 7.试述普通地质图、地貌类型图在内容分级、表示方法与设色原则方面得特征及其异同点。 8.举例说明政区地图与人口地图得特点与主要内容 9.专题数据分级处理得原则与方法。(P56) 10.地图综合得三个重要方面 11.地图注记得原则 第一章绪论 一、专题地图得基本概念 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两大类型。 专题地图得定义: 按照地图主题得要求,突出而完善得表示与主题相关得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得地图。 专题地图得基本特征: 1,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得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地显示,而其它要素得显示则较为概略,甚至不予显示。 2,内容更加广泛多样。专题地图上表示得内容,除了那些在地表上能见到得与能进行测量得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外,还有那些往往不能见到得或不能直接测量得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 3,不仅可以表示现象得现状及其分布,而且能表示现象得动态变化与发展规律。例如环境保护方面得地图,人口地图与经济预测图等。 二、专题地图得分类 地图分类得标志很多,就专题地图而言,主要有按内容、按数据特征、按内容概括程度与按用途分类。 1、按内容分类 专题地图按其内容得专题性质,通常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自然地图、人文地图与其它专题地图。每一类地图又可细分为若干种。 (1) 自然地图可分为: 地势图、地质图、地球物理图、地貌图、气象气候图、水文图、土壤图、植被图、动物地理图、综合自然地理图(景观地图或生态地图)等。 (2) 人文地图可分为: 政区地图以反映国与国之间得政治关系与国内行政区划及政治、行政中心为主要内容; 人口地图包括人口分布、人口密度、民族分布、居民得自然变动、居民迁移以及居民得其它组成等内容; 经济地图包括自然资源(动力资源、矿产资源)、各工业部门、农业部门、林业、交通运输(铁路、公路、航运、货物运输等) 、通信联系(电信、邮政等)、商业、财政联系、综合经济等内容;

地图数据编辑(DOC)

第六章 地图数据编辑 6.1 栅格数据编辑 6.1.1 栅格图像配准概述 使用栅格图像文件,可将纸介地图、卫星照片、航空照片和其他图形图像引入到MapInfo Professional 中。例如,如果使用纸介地图,可能会需要使用相应的纸介地图作为MapInfo Professional 创建地图的蓝本。 在将手头的纸介地图扫描为栅格图像文件之后,即可在地图创建显示相应文件。 但是很多栅格图像并不具有正确的坐标系统和投影,坐标和投影是地图表达的基础,只有具有正确的坐标系统和投影,才能应用该地图进行量测、统计以及和其他数据进行拼接等操作。栅格图像的配准是通过一系列操作另栅格图像具有正确的坐标系统和投影的过程。 6.1.2 配准栅格图像 1) 先打开后配准 在 MapInfo Professional 之中,可打开未配准的栅格图像,并直接在地图窗口中显示该图像,要打开未配准的栅格图像然后再手动配准,可 执行以下操作: a) 在文件菜单,单击打开。 此时将显示“Open” 对话框。 b) 在“文件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栅格图像。 c) 选择要打开的文件,然后单击“打开”按钮。 此时将显示对话框,提示用户确认是否显示未配准的 图像,如图6.1。 d) 单击“Display”命令按钮,此时地图窗口中将显示该图像。 此时将使用非地球坐标为该图像创建一个TAB 文件,该TAB 文件生成后与图像放置在同一文件中。MapInfo Professional 将使用虚配准点来定位该图像。 e) 启动图像配准窗口 点击“Table ->Raster->Modify Image Registration”菜单命令,弹出“Image Registration”窗口,如图6.2。从窗口中的显示配准点的栏中可以看到MapInfo Professional 系统定位该图像使用的虚拟控制点。 图6.1栅格图像配准提示窗口

地图制图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地图的定义: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用特定的符号系统,将地图或其他星球的空间事象,以二维或维静态或动态可视化形式,抽象概括、缩小模拟等手段表示在平面或球面上,科学地分析认知与交流传输事象的时空分布、数量质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等多方面信息的一种图形或图像。 地图的基本特征:严密的数学法则2)科学的地图概括3)特定的符号系统 现代地图学的定义:以地图信息传输与地图可视化为手段,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科学认知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图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大众化科学。 现代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三大方面:1)理论地图学2)技术地图学3)应用地图学 现代地图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与地球科学的关系:现代地图学是研究地球科学的依据/工具;是地球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达手段 二、与测绘学的关系:测绘学为制作地图提供理论依据 三、与3S技术的关系——虚拟现实,将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到现代社会中去。 遥感:为地图内容的修编与更新、专题地图的编制和影像地图的制作等提供价廉而实时的资料。 计算机地图制图:极大的提高了地图制图的速度,使大量的制图工作者从繁琐的手工制图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地图制作的技术水平,丰富了地图的内容,使由模拟地图迈入数字地图时代成为可能 与GPS的关系:提高了地图的空间数据质量。 延伸:三代语言——一代:文字二代:地图三代:地理信息系统 四、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地图制图提供必要的题材计算机与信息工程技术:不断的改进制图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水平 艺术和色彩学:为地图学的表现手段和感染力提供营养数学:实现地图模型理论和计算机地图制图、数字地图的基础。 现代地图的分类: 1)按地图功能和内容分类: 功能: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特殊地图内容: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以同等详细程度全面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能较完整地反映出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包括水系、地形、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以及独立地物等。其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分布,或强调表示这些现象的某一方面的特性的地图。其主题多种多样,服务对象广泛,按专题内容可进一步分为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和环境地图等不同专题类型的地图。 2)按地图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万的地图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万,且大于1:100万的地图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和更小比例尺的地图 现代地图的组成要素:1)数学要素2)地理要素3)辅助要素 数学要素—大地控制(控制点)缩小程度(比例尺)地图投影(经纬度、方里网(平面坐标网))指向标志(环境污染和保护、灾害、航行等)地理要素(内容要素)—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形地貌、土质植被)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独立地物) 其他要素 辅助要素——说明性辅助要素(图名、图号、接图表、文字说明)工具性辅助要素(图例、分度带、比例尺、坡度尺) 最古老地图:现在能看到的最古老地图,是距今大约4700年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和4500年前制作在陶片上的古巴比伦地图 现代制图技术的进步: 1. 地图测绘技术方面 2. 专题制图方面 3. 地图编制与出版技术方面 项目传统常规技术现代数学技术 测绘工具平板仪、经纬仪、水准仪 电子平板仪、全站仪、GPS接收机 点位测具平板仪与经纬仪图解交会法GPS测量法、全站仪数字测图系统 距离测量光电测距仪与视距法 全激光测距仪、全站仪自动外业读取 记录与计算手工记录与计算 电子手薄记录与计算机程序化处理 地形图测绘平板仪、经纬仪与航测内外成图全数字摄影测量测图、全站仪测图专题制图实地调查与航、卫片目视判读成航空与航天遥感数字图像解译制图

参考答案-地图编制部分

一、单选题 1.《制图六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地图编制的理论基础,最早提出它的是(D)。 A.沈括 B.魏源 C.贾耽 D.裴秀 2.已知一块耕地的实地面积为6.25km2,图上面积为25cm2,则该图的比例尺是( B )。 A. 1∶1万 B. 1∶5万 C. 1∶10万 D. 1∶50万 3.图号为E24C010011地形图的比例尺是( B )。 A. 1∶50万 B. 1∶25万 C. 1∶10万 D. 1∶5万 4.以下属于国家基本比例尺的是( B )。 A. 1∶30万 B. 1∶25万 C. 1∶20万 D. 1∶15万 5.以下属于1∶1万地形图图号的是( C )。 A.G49E007008 B.G49F048016 C.G49G096002 D.G49H001001 6.以下地形图图号正确的是(D)。 A.J50B001004 B.J50C004016 C.J50D016012 D.J50E024024 7.在我国范围内,1∶5万地形图的图幅经纬差是(C)。 A.20′×10′ B.30′×20′ C.15′×10′ D.30′×15′ 8.一幅1∶100万地形图可划分为(B)1∶25万地形图。 A. 4幅 B. 16幅 C. 64幅 D. 256幅 9.一幅1∶25万地形图可划分为(C)1∶5万地形图。 A. 9幅 B. 16幅 C. 36幅 D. 64幅 10.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为平面上点的方法称为( A )。 A.地图投影 B.投影变换 C.投影反解 D.曲面映射 11.我国地形图常用的高斯投影是指( D )。

A.等角横割圆柱投影 B.等角横割椭圆柱投影 C.等角横切圆柱投影 D.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12.目前我国1∶100万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B )。 A.高斯投影 B.等角圆锥投影 C.改良多圆锥投影 D.等积圆锥投影 13.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它们的投影变形分布 规律( A )。 A.一样 B.前两者一样 C.不一样 D.后两者一样 14.在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中,标准纬线φ 1和φ 2 处的纬线长度比是( D )。 A.n 1>1,n 2 <1 B.n 1 <1,n 2 >1 C.n 1<0,n 2 >0 D.n 1 =1,n 2 =1 15.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 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被称为( A )。 A.数字地图 B.矢量地图 C.栅格地图 D.电子地图 16.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被称为( B )。 A.矢量地图 B.电子地图 C.栅格地图 D.数字地图 17.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被称为( C )。 A.专题地图 B.专用地图 C.普通地图 D.通用地图 18.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被称为( D )。 A.通用地图 B.普通地图 C.专用地图 D.专题地图 19.代表地图图形各离散点平面坐标(x,y)的有序集合,称为( A )。 A.矢量数据 B.栅格数据 C.空间数据 D.属性数据 20.由平面表象对应位置上像元灰度值所组成的矩阵形式的数据,称为( D )。 A.空间数据 B.属性数据 C.矢量数据 D.栅格数据 21.在地图上不计其大小,以一个点的坐标来描述的数据,称为( D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