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道至简:凹版印刷机ESO技术综述

大道至简:凹版印刷机ESO技术综述

大道至简:凹版印刷机ESO技术综述
大道至简:凹版印刷机ESO技术综述

大道至简:凹版印刷机ESO技术综述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正所谓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在节能环保领域,每一项技术的革新与进步都或多或少有着划时代的价值和意义。融合前人的智慧精华,启迪后来人的继往开来,融会贯通,最终完成企业本身的顺势崛起,增添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动力。ESO,简约而不简单,平淡而不平凡,知行合一,得道功成。

ESO(Energy-saving Optimization)技术是节能优化技术的简称,由多项国际专利和国内发明专利组成、适用于热风干燥系统的节能优化技术总称,用于印刷机、复合机、涂布机、上胶机、滚涂机、烘干机等生产设备的改造与优化。该技术实现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提升,运行更加安全可靠,还能大幅度降低能耗、提升产品质量、减少废气排放量,为后续低成本彻底解决环保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ESO技术应用在凹版印刷机上能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

伴随供热方式的限制,热能成本越来越高;再加上VOCs排放费征收及严格限制超标排放的政策,包装印刷企业承受的压力越来愈大,通过技术升级实现节能减排成为企业的必由之路,如何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及设备成为企业家们的大考。选择得当,可以增强竞争力,获得持续发展的空间,让企业脱颖而出;选择不当,会让企业成本上升丧失竞争力,或继续受制环保压力,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目前,大多数凹版印刷机依靠操作人员根据实践经验来手动调节干燥系统的运行状态,各单元进风依靠调节风阀开度来平衡各吸风口风压差来调节各单元所需风量。而且多单元并联排风的情况需调节排风阀平衡各单元排风口的风压,实现若干干燥单元的排风需求。但因为排风为多点调节,相互影响,系统各点间风压差较大,容易造成烘箱废气泄漏,干燥单元所需循环风量越小越不易调节平衡,所以需要加大排风量来确保烘箱减少泄漏,再加这种仅凭感觉手动反复调整是一件繁琐且难以把握的事,经验不够会陷入越调越糟糕的困境,所以在实际生产中生产操作人员通常不会精细调整,为了满足大部分工艺风量和自身工作环境的改善,一般都把风量调节得比较大,不但增加了加热能耗和排风风机运行功率,同时也加大了后续废气治理的投入成本和运行代价。

此外,出于节能目的大多干燥系统设置了回风,在单元印刷溶剂量大或回风比例较大时,即使总排风量很大,单元排风量也可能不足,就可能出现干燥气体中溶剂浓度超过安全下限的情况,存在爆炸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现有系统存在问题主要有:系统匹配调整困难、排风量过大、加热能耗过高、存在安全隐患、环保治理代价大等。

可以说凹版印刷机现在的干燥及送排风技术与若干年前相比并没有突破性的进步,诞生于不重视节能

减排年代的技术难以满足现在的要求,这是矛盾与压力的根源。ESO技术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为了解ESO,首先分析一下凹版印刷机干燥的相关要素:

目的:让油墨中溶剂彻底挥发

对策:用热风充分与薄膜表面油墨传热传质带走溶剂

目标:保证安全、质量前提下,高速度、低能耗地生产

干燥过程的控制要素有油墨配方、速度、温度、风量,限制要素有安全、外观、残留、能耗,环境因素有烘箱废气泄漏量,如此多的要素要平衡得到一个较优的结果是非常困难的,比如为获得高速,采取加长烘箱、改变风嘴等手段来加长传热传质的时间与效率,但烘箱加长又会带来套印精度下降等问题。针对现有设备,我们可以在假定油墨配方、速度相同情况下来进行分析:

1,温度过高,引起气泡、薄膜变形、能耗过大等问题;

2,温度过低,产品干燥不彻底,溶剂残留超标;

3,风量过大,引起薄膜抖动、油墨拖动、能耗过大等问题;

4,风量过小,干燥不彻底,溶剂残留超标,且有安全隐患。

由于能耗对生产成本的影响较大,所以较多企业采用低温大风量进行生产,好处是在保证安全、质量前提下适当控制能耗,且对热能品位要求低,可以采用太阳能、热泵等手段供热,进一步降低供热成本。

但大风量加大了废气治理的难度与成本,废气治理设备投入及运行费用的增加将完全吞噬前面所取得的节能收益,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所以目前主流的方法并不可取。

ESO采用系统方法研究问题,从根本入手破解问题,重点抓住以下关键要素:

ESO原理图

一、安全

防止溶剂浓度过高引发安全事故是首要前提,ESO采用安全总量控制技术,先确定凹版印刷机的最大溶剂挥发量,以安全规范要求的25%LEL为基准计算安全风量,控制总排风量使系统中最高浓度低于25%LEL,借此确保安全。

二、残留

溶剂残留量是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残留是溶剂挥发不完全造成的,挥发通过传质传热进行,影响挥发速度的根本因素是气液平衡,气相平衡浓度与实际浓度的差值形成传质驱动力,浓度差与温度、风量直接相关,在风量一定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浓度差越大,干燥越彻底。

凹版印刷机常用油墨配方中主要有乙酸乙酯、乙酸丙酯、异丙醇,三种溶剂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浓度参见下表,由于乙酸乙酯相对挥发速度高得多,所以残留溶剂以乙酸丙酯和异丙醇为主,在复合机冷凝回收的溶剂中检测出含量不低的乙酸丙酯和异丙醇验证了此结论。

温度乙酸乙酯(V%) 乙酸丙酯(V%) 异丙醇(V%)

35℃20.02% 7.58% 10.68%

65℃66.09% 28.13% 48.18%

在安全风量下,溶剂的体积总浓度低于0.5%,风量的大小对浓度差的影响远低于温度的影响,选择尽可能高的温度有助于减少溶剂残留,换言之,干燥气体的浓度对残留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关键是温度与干燥时间,而干燥时间与生产速度和烘箱长度有关。

ESO以上述分析为基础,在安全风量条件下采用材料允许的最高温度,配合逐次升高溶剂挥发工艺,实现溶剂残留的下降,保证了干燥质量。

三、泄漏

由于烘箱不可能完全密闭,所以必须保持负压确保废气不泄漏,负压过大将导致抽吸过量的环境空气进入烘箱,不但增加废气处理的难度,还会造成温度不均导致溶剂残留;负压过小难以克服干燥气流动压影响,废气泄漏导致工作环境恶劣。

ESO采用压力自动平衡技术,通过烘箱送排风的压力自动跟随,使烘箱稳定在设定的微负压状态,不受其他单元烘箱及送排风风机的影响,使进出风量稳定在所需干燥工艺风量上,稳定的箱内负压可以确保在废气不外泄的情况下减少不必要的外部进风。以吸入最低风量代价满足了防止泄漏的需要,克服了传统设备调节时顾此失彼难题,配合逐次升高溶剂挥发工艺,既满足了节能的需要,又实现了安全风量控制的目标,同时兼顾了减少废气排放总量的期望。

ESO风量相当于传统干燥系统一个干燥单元风量,大小依据安全风量要求调节,单元风量调节简单且不影响其它单元,空气及所含热量实现直接重复利用直到最后干燥单元排出干燥系统,加热能耗降到了最低,另外废气排放量决定后续的废气治理量,ESO使得后续废气治理投入成本及运行成本得到大幅缩减;系统干燥气体流经的末组干燥单元的单元排风口位置的废气浓度为整个干燥系统最高浓度点,在最高废气浓度点实施单点在线监控,使企业容易实施及生产全程监控,根据废气浓度调节干燥系统排风量保证废气浓度在安全限值以下,一点安全则整个干燥系统安全,将生产设备的爆炸隐患完全排除;因此,ESO具有系统简洁稳定、调整简单、排风量小能耗低、无安全隐患、环保治理成本低等优点。

ESO抓住关键要素解决问题,所以成效显著而代价低微。ESO实施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ESO的推出对包装印刷等行业无疑是一个福音,为行业提供了一个节能减排的快捷通道。以9色凹版印刷机为例,改造费用不到十万,改造周期约一周,冬季节能效率超过70%,产品溶剂残留显著下降。

ESO的专利拥有者是广东环葆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环葆嘉节能采用专利许可与技术服务的方式以超高性价比推广ESO应用,目的在于树立环葆嘉节能的行业美誉度,让行业快速全面收益,加快行业的转型升级,快速实现ESO的社会价值。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河南省沁阳市 | 2010-05-28 12:48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紧凑、中大穗、中晚熟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品种是保证玉米增 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市主要选用郑单958、忻玉110、浚单20、邯丰08等。 2.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播种期要对种子进行挑选,清除霉变、破碎、混杂及有病虫害的种子。(2)晒种:选择晴天上午9点到下午4点进行晒种5-6小时(注意:不要在铁器和水泥地上晒种,以免烫坏种子),可提早出苗1-2天,出苗率提高5%-10%。 (3)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①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500毫升,加水20升,拌玉 米种200千克;②在玉米播后至4叶前每亩用3%拌撒宁颗粒剂4-5公斤(或用48%乐斯本 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加水3公斤)拌细砂土40公斤,顺垅撒施后立即浇水。(二)肥料准备 玉米常用肥料有尿素、二铵、复合肥、微肥、玉米专用肥、玉米专用缓控肥等。要重施有机肥、锌锰硼微肥搭配、突出钾肥。增施有机肥,改变玉米不施有机肥的传统。在确保施用优 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亩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并遵 循以产定氮、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分次施入的原则,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花 粒肥。苗肥在玉米拔节前施入,以促根壮苗。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以促穗大粒多。 花粒肥在抽穗至开花期施入,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使其活秆成熟,增加粒重。二、播 种 (一)播种时期 抢时早播,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是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实现玉米丰产稳产的关键措施。 麦收后抢茬直播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提高玉米生长整齐度。要力争6月10日前播种结束。点种麦田可在麦收前3天进行套种。 (二)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玉米减产。合理密植应 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而定,一般耐密品种每亩定苗4500-5000株,大穗品种定苗3500-4000株。 (三)足墒播种 充足的土壤墒情是保证玉米苗全、苗齐的基本条件。在适播期内,要趁墒抢种,若土壤墒情 不足,播种后要用时浇蒙头水。 (四)施好种肥 种肥可促壮苗早发,种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10%左右,通常每亩施用尿素3-4公斤和部分磷、钾肥,在玉米播种时随种子施入。套种区可结合浇蒙头水施入。 三、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 1、化学除草:播种后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采用土壤封闭或茎叶处理。在玉米播后苗前, 浇过地后,趁墒每亩用甲草已莠250克,兑水80公斤喷雾。苗后除草:(1)选用灭生性除 草剂,如20%百草枯每亩250-300克(或10%草甘膦每亩1-2公斤)兑水50公斤,对已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64091435.html,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浅析 作者:郑卫花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第01期 【摘要】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是饲料、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势在必行。文章从品种选用、种子处理、选择整地、精细播种、合理密植、精细管理、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是让农民增收的有利措施。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的加剧,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玉米需求的持续增长。玉米叶片长宽,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位于华北平原的邯郸由于雨热同季,适宜玉米生长,玉米面积稳定,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1 品种选用技术 在品种的选择上,要针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种植习惯等实际情况来考虑,选择适合种植的玉米品种。因此在选择玉米良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热量资源条件选种。(2)根据当地生产管理条件选种。(3)根据前茬种植选种。(4)根据病害选种。(5)根据种子外观选种。(6)根据当地降水和积温选种。 2 种子处理技术 (1)晒种:经过阳光晒过的玉米种子,播种后吸水快,发芽早,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幼苗粗壮。 (2)浸种和拌种:清水浸种主要是供给水分,促进发芽。化学药剂浸种主要有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但浸种的浓度太高或浸种时间太长,种子容易中毒受害,降低发芽率。用农药拌种可防治病虫危害。 3 选择整地技术 播前整地的实质就是为玉米高产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和适度的孔隙比列,从而调节土壤水分存在状况,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间的矛盾,为玉米的播种和种子萌芽出苗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肥地及贫瘠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汲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所以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的土地种植,才能获得较高产量。播种前要精细整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开沟起垄播种。

绿色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6期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玉米增产、增收、增效,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植地选择、整地、底肥施用、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 选种 选地 施肥 1.1 品种选择 在选择品种上,可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进行选择,选用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00~150℃的优质绿色玉米品种。 1.2 选地、选茬与整地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绿色玉米。选择前茬未使用长残留农药的大豆、小麦、马铃薯茬或肥沃的玉米茬等茬口。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结合的土壤耕作制。 1.3 施肥 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并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最后一次追肥在收获前30天进行。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及含氯钾肥。每公顷施入含有机质8%以上腐熟的优质农肥30~40t,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每亩施用磷酸二铵5~10kg,结合整地做底肥或种肥施入。每亩施入硫酸钾3~5kg,做底肥或种肥,不能做秋施底肥。直播玉米施纯氮100~150kg/hm2,保护地栽培玉米施纯氮150~240kg/ hm2,其中30%做底肥或种肥,70%做追肥。采用锌肥浸种、拌种,或结合坐水种施入,每亩用量为1kg。 2 播种 2.1 播种方法 当土壤5~10cm处温度稳定通过5~6℃时,即可抢墒播种。土壤含水量低于20%地块,坐水播种;土壤含水量高于20%,可直接播种,做到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镇压后播深达3~4cm。坐水埯种地块播后隔天镇压,机械播种随播随镇压。镇压做到不漏压、不拖堆。 2.2 种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与施肥水平、种植形式等确定种植密度。水肥充足、株型收敛、小穗型品种宜密,水肥条件差、植株繁茂、大穗型品种宜稀。清种株行收敛品种,肥力较高的地块每亩保苗3300~3700株;株型繁茂品种,一般每亩保苗3000~3500株。 3 田间管理 3.1 间苗、定苗 绿色玉米间苗宜早,间苗次数一般依田间出苗率、病虫害危害程度掌握。采用一次间苗、定苗的,可在幼苗4~5片叶时进行。采用两次间苗的,第一次在3~4片叶时疏苗,第二次在4~5片叶时定苗。每穴留一株壮苗,做到一次等距定苗。确保苗齐、苗全、苗壮,提高群体整齐度。 3.2 铲趟 当幼苗长到2~3片叶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深度为20~25cm。头遍铲趟后,每隔10~12天铲趟一次,整个生育期做到三铲三趟。要将苗眼和苗旁的杂草铲净,雨后趟地时注意防止伤苗。 3.3 追肥 拔节前或6~7叶期间,结合铲趟每亩追施尿素3~5kg,追肥部位离植株8~12cm,深度10~15cm。在玉米拔节期~喇叭口期喷施1~2次0.3%磷酸二氢钾。 4 病虫草害的防治 4.1 杂草的综合防治 4.1.1 农业防治。严格执行杂草的检疫制度,控制杂草传播;清选种子、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清除灌溉水中的杂草种子,防止杂草种子入田。 4.1.2 化学防治。生育期间应以人工机械铲趟除草为主,化学除草为辅。可选用乙草胺、2,4-D丁酯等除草剂中的一种进行杂草防除,每亩用乙草胺50%乳油100~160mL,2,4-D丁酯50mL在播种后或出苗前对水喷施在土壤表面。 4.2 虫害的综合防治 虫害防治以物理人工防治为主。 4.2.1 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 4.2.1.1 农业防治。通过耕翻、清除杂草上的虫卵和幼虫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 4.2.1.2 化学防治。地下害虫较重,没有用药剂闷种的,下列方法可任选一种:用50%辛硫磷乳油50mL,对水500g拌玉米种子40~50kg,堆放3~4h后再播种;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mL,加水500g拌入20kg细干土中,施入垄沟中。 4.2.2 粘虫(夜盗虫) 4.2.2.1 人工捕杀。6月中下旬,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粘虫时达到防治指标,进行人工手捏捕杀。 4.2.2.2 诱蛾采卵。于粘虫成虫产卵盛期,在田间插草把(或毒草把)大面积诱卵灭卵。可用谷草、稻草或其他禾本科杂草,每5~10支为一束扎在木棍上,然后每公顷地均匀地插300~450把,使枯草把高于草顶30~50cm,诱蛾产卵。每3天换草把1次,集中烧毁或饲喂牲畜。也可将草把先浸在50%辛硫磷、40%乐果乳油50倍液中4~8h,然后再插入田间,可灭卵和杀灭初孵幼虫。 4.2.2.3 药剂防治。可选用除虫脲、灭幼脲、敌百虫、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杀虫剂中的一种进行防治,每公顷用灭幼脲25%悬浮剂525mL,对水喷雾。每公顷用敌百虫90%固体750g,对水喷雾。公顷用溴氰菊酯2.5%乳油150~225mL,对水喷雾。每公顷用氰戊菊酯20%乳油150mL,对水喷雾。 4.2.3 玉米螟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为主。 4.2.3.1 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处理越冬寄主秸秆、根茬,在4月~5月玉米螟醒蛰前,对寄主有玉米螟的秸秆、根茬等每立方米用100g白僵菌粉剂封垛。 4.2.3.2 物理防治。玉米螟趋光性强,可采用高压汞灯 绿色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浅析 艾 玲 (陕西省榆林市农垦农业技术服务站,陕西榆林 719000) ·147·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河南省沁阳市| 2010-05-28 12:48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紧凑、中大穗、中晚熟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品种是保证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市主要选用郑单958、忻玉110、浚单20、邯丰08等。 2.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播种期要对种子进行挑选,清除霉变、破碎、混杂及有病虫害的种子。 (2)晒种:选择晴天上午9点到下午4点进行晒种5-6小时(注意:不要在铁器和水泥地上晒种,以免烫坏种子),可提早出苗1-2天,出苗率提高5%-10%。 (3)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①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500毫升,加水20升,拌玉米种200千克;②在玉米播后至4叶前每亩用3%拌撒宁颗粒剂4-5公斤(或用48%乐斯本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加水3公斤)拌细砂土40公斤,顺垅撒施后立即浇水。 (二)肥料准备 玉米常用肥料有尿素、二铵、复合肥、微肥、玉米专用肥、玉米专用缓控肥等。要重施有机肥、锌锰硼微肥搭配、突出钾肥。增施有机肥,改变玉米不施有机肥的传统。在确保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亩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并遵循以产定氮、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分次施入的原则,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花粒肥。苗肥在玉米拔节前施入,以促根壮苗。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以促穗大粒多。花粒肥在抽穗至开花期施入,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使其活秆成熟,增加粒重。二、播种(一)播种时期 抢时早播,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是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实现玉米丰产稳产的关键措施。麦收后抢茬直播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提高玉米生长整齐度。要力争6月10日前播种结束。点种麦田可在麦收前3天进行套种。 (二)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玉米减产。合理密植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而定,一般耐密品种每亩定苗4500-5000株,大穗品种定苗3500-4000株。

虚拟现实技术-综述

浅谈虚拟现实技术在规划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Why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来,而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首要驱动力的“虚拟现实”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规划领域中来。本文着重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范围、应用的意义及其为我们带来的便利。 关键词:虚拟现实、范围、发展、迫切性、城市规划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称灵境技术,是90年代为科学界和工程界所关注的技术。它的兴起,为人机交互界面的发展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为智能工程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界面工具;为各类工程的大规模的数据可视化提供了新的描述方法。它是一种基于可计算信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具体的说,就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使用、相互影响,从而产正亲临其境的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技术的应用,改进了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工程数据处理的方式,尤其在需要对大量抽象数据进行处理时;同时,它在许多不同领域的应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概述 1965年,Sutherland在篇名为《终极的显示》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包括具有交互图形显示、力反馈设备以及声音提示的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思想,从此,人们正式开始了对虚拟现实系统的研究探索历程。 随后的1966年,美国MIT的林肯实验室正式开始了头盔式显示器的研制工作。在这第一个HMD的样机完成不久,研制者又把能模拟力量和触觉的力反馈装置加入到这个系统中。1970年,出现了第一个功能较齐全的HMD系统。基于从60年代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美国的JaronLanier在80年代初正式提出了“VirtualReality”一词。 80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及美国国防部组织了一系列有关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从而引起了人们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关注。1984年,NASAAmes研究中心虚拟行星探测实验室的M.McGreevy和J.Humphries博士组织开发了用于火星探测的虚拟环境视觉显示器,将火星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为地面研究人员构造了火星表面的三维虚拟环境。在随后的虚拟交互环境工作站(VIEW)项目中,他们又开发了通用多传感个人仿真器和遥现设备。 进入90年代,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硬件技术与不断改进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相匹配,使得基于大型数据集合的声音和图象的实时动画制作成为可能;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不断创新,新颖、实用的输入输出设备不断地进入市常而这些都为虚拟现实系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矗例如1993年的11月,宇航员利用虚拟现实系统成功地完成了从航天飞机的运输舱内取出新的望远镜面板的工作,而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波音777获得成功,是近年来引起科技界瞩目的又一件工作。可以看出,正是因为虚拟现实系统极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娱乐、军事、航天、设计、生产制造、信息管理、商贸、建筑、医疗保险、危险及恶劣环境下的遥操作、教育与培训、信息可视化以及远程通讯等,人们对迅速发展中的虚拟现实系统的广阔应用前景充满了憧憬与兴趣。 2、虚拟现实在规划领域的应用范围 虚拟现实在规划信息存储和查询系统中的应用 例如土质数据库系统,地域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政策信息系统等。这一类系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新河县国西家庭农场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夏玉米的播种技术 贴茬播种。由于贴茬播种可实现抢时早播,减少农耗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利用机械化作业,并可减少“芽涝”危害发生几率。近年来贴茬播种在我县玉米播种上得到了大力推广。 1、因地制宜选用对路品种、优良品种。首先选用熟期对路品种,在保证玉米正常成熟和不耽误小麦正常播种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生育期长的品种,以提高玉米产量,其次选用适合本地地力条件的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浚单22等中早熟品种。 2、搞好播前晒种及药剂拌种。播种前选晴暖天气将种子摊在凉席或布包上晒种,以利于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药剂拌种可以防止地下害虫和灰飞虱,可用40 % 辛硫磷100mL 加10%吡虫琳20克加1公斤水拌50公斤种子,拌匀稍晾后播种。 3、抢时早播,严把播种质量关。小麦、玉米一年两茬种植,热量资源相对紧张,夏玉米的生长发育时间一般都比较短,产量潜力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小麦收获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抢时早播,延长玉米生育期,是实现夏玉米高产的关键。小麦收割以后应及早播种夏玉米,实现以“早”补“短”,尽量实现“零农耗”,即当天收割小麦,当天完成夏玉米播种。玉米是独杆作物,一棵一般只结一个穗,少一棵苗就少一个穗,少收一份产量。播种质量不好常常会造成缺苗断垄和大小苗不整齐,苗期出现的小苗和弱苗到成熟时绝大部分会成为空杆,即使结穗也很小,产量不足正常的三分之一,对小苗和弱苗进行偏管也基本没什么作用。由此可见,提高播种质量对于实现玉米的高产稳产至关重要。玉米提倡要“七分种、三分管”,为此玉米播种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实现一播“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播种时要严格控制播种机作业速度,做到“行距一致、深浅一致”,避免漏播和重播,坚决杜绝因播种环节造成的缺苗断垄和大小苗生长不整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抗旱措施分析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抗旱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06T11:11:38.4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作者:王艳平 [导读] 摘要:玉米是一项重要农作物,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种植。 天津市宝坻区朝霞街道办事处 301800 摘要:玉米是一项重要农作物,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种植。要想促使玉米产业的飞速发展,就必须针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抗旱措施提出合理化的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着玉米产量的提高,可大大提升我国粮食的产量,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抗旱措施 引言 目前,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想要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就必须有良好的栽培技术。不仅要仔细选择玉米品种和种子,寻找适合玉米生长的土地并科学施肥、合理密植,有效去除杂草以及防治病虫害等,还要结合这些内容研究出相对完善且合理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并将其良好地推广,发挥其价值,让广大农民了解并熟练运用新技术,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 1 浅谈玉米高产的栽培技术 1.1 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科学施肥 选择种植区时,需要同时考虑种植区域的周边环境、相关设施以及道路分布情况等,做好全方位的勘查工作。种植区域应该远离工厂,避免玉米生长受到化学污染。此外,种植区域需要有土层深厚、通透性强和土质肥沃的土地,保证玉米正常生长。适量施加有机肥可增加土壤的养分,为玉米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元素,促进玉米生长,保障根系发达,提高产量。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施肥量。施肥量的多少需要结合土壤条件、当地气候以及玉米品种等因素确定。同时,在玉米生长期间也要注意对玉米进行合理追肥和补肥。 1.2整体作业 在对玉米种植区域进行整体期间,可以采取春翻灭茬或秋翻地的方式进行。进行整体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施加有机肥。一般来说,为了保证整体效果良好,翻地深度应当控制在15-20cm 之间,整体期间,应保持连续作业,尽量不要出现中断情况,以免降低整体效果,对于玉米的种植造成不良影响,见底玉米产量,影响种植物的经济收益。 1.3 育苗播种 玉米播种前,要对玉米种子进行精挑细选,种植者要依据具体种植情况,完成对所需种植的选择,完成对种植的挑选后,应当将种植晒干,同时,在该过程中要进行包衣处理,在对玉米种植进行播种时,要保证耕作层的5-10cm 厚度的温度在8-10℃范围内,这样可以保证玉米种植种植后,能够健康成长。4-10cm 是进行玉米播种期间,对播种深度的合理控制,一般来说,玉米地播种的用量应当为 2.0kg/667m2[1]。 1.4 田间管理 玉米高产栽培期间,为了保证栽培作业的顺利进行,还要做好相应的田间管理工作,这也是玉米种植期间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玉米种植田间管理中,农民要依据自身多年种植玉米的而经验,对玉米的种植后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同时,在该过程中,依据判断结果,以及种植玉米区域的具体气候情况,对处于不同生长时期的玉米进行适当追肥,并且,要在该期间做好相应的除草作业。通常来说,在玉米播种前,农民应当依据田间杂草的生长情况,选择相应的除草器,完成对田间杂草的处理,避免玉米种子在生长过程中,田间的杂草于玉米争夺水分、营养,阻碍阳关对玉米种植的照射,从而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在玉在具体生产期间,农民还应当依据玉米的具体生长情况,适当追加尿素等肥料,针对生产姿态相对较远的玉米植株来说,可以对这些玉米植株进行二次追肥,从而为其生长提供足够的影响成份,避免由于营养成份不足,导致玉米的成长受到影响。如果进行田间管理期间,气候过于干燥,导致土地干燥,此时,要及时对玉米种植的区域的土地进行浇水处理,避免玉面植株过早出现干枯、早衰等多项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玉米地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会降低玉米产量。 1.5 病虫害防治 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玉米病虫害放置区间,农民在具体作业期间,应坚持以预防为主护,治理为辅的方式模式,具体质量期间,尽量减少对农作物的应用量,减少玉米中农药残留,同时,也避免由于农药使用量过大,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应当加强对常见病虫害的防治,从玉米的具体种植情况来看,常见的病虫害有棉铃虫、纹枯病、丝黑穗病等,在病虫害防止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减少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1.6 播种与密植工作 播种与密植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对玉米的生长,以及最终的产量都会造成直接影响。农民在进行玉米播种与密植期间,一方面要对种植玉米区域的海波、气候、水环境等各项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全面考虑播种密植的具体情况。同时来说,玉米播种密植要确保玉米植物的均匀与整齐性,在玉米播种密度选择上,最好将玉米植物行距控制在60cm-75cm 之间[2]。 2 浅谈玉米高产的抗旱措施 2.1加强对玉米各个生长阶段水分控制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必须有大量的水分予以支持,所以农户必须开展保水工作。一旦发现玉米地存在干涸的潜在可能,就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尤其是在土壤翻耕过程中,必须做好深耕深翻,做好对土地的灌溉,以求更好保证土壤本身的含水量,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能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而玉米由于后期种植的过程中对水分的含量要求进一步提升,所以仅依赖于土壤中的水分是远远不够的,生产者需考量土壤灌溉方式,加强田间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灌溉,保证玉米的正常发育。针对部分土壤情况相对薄弱的种植区域,可适度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做到水分、养分同时增加,如果气温相对较高,农户就必须增加人力成本,在玉米田间铺设稻草秆或麦秸,用以避免因太阳直晒导致水分蒸发现象。同时,降水时能够更好吸收天然水量,即使稻草秆或麦秸因长期铺设腐烂变质,也能够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料,确保提升土壤活性,为后续种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获得更好的玉米质量与更高的玉米产量[3]。 2.2 选择合适的季节种植玉米 玉米是生长力顽强的农作物,自身就具备一定的抗旱性。农业人员针对种植环境选择优良的高产种子后,可利用玉米苗早期抗旱的特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大国,种植农作物不仅供国民食用还向世界范围出口。根据我国的地理环境,玉米成为了最为常见的种植作物。当前常规的玉米种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口对食品的需求了,玉米作为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以及人们的日常事务,其种植技术的提高能够更加有助于农业的发展。文章就对促进玉米高产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一定的借鉴。 标签: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随着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现象,玉米作为重要的食用作物,不仅能够作为人类食用,还能够为作为一些家养动物的食物。大多数的牲畜饲养都把玉米作为最基本的饲料。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玉米的消耗量逐年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中把玉米作为原料加工为工业产品。随着我国各行各业对玉米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们必须提高对玉米种植技术的重视,利用当前先进的栽培技术,提高玉米的产量,使当前市场玉米短缺的情况得到缓解。 1 耕地要实行条田化种植 当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冲刷沟的问题,这很不利于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所以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把两个六十五公分的小垄合并为一个一百三十公分的条田,这样就能够使种子的根瘤固氮量提高一到三倍,而且条田的高度应该矮一些,这样才能够提高抗旱能力。 2 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任何优良的种子对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等因素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选择什么样的种子应该以当地的地理条件为根据,不能跨地区的使用种子,例如,南方玉米种子是很难在北方存活的,而且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点。选择良种除了看当地的地理情况之外还要考虑当地的消费情况、群众的喜好等方面,做到因地制宜的选择良种,科学选择玉米种植技术。 2.1 良种的具体选择 在选择玉米种子的时候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结构来选择具体的类型,这样就能够减少因为种子使用不当而造成产量少的情况。在提高玉米产量中优良种子的作用占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但是不同的种子对气候和土壤条件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种子类型,并使用相匹配的种植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玉米产量。尽可能地选择大小型号相同的玉米种子,除去发霉编制的种子。在播种之前应该做好发芽试验,确定种子的实际发芽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才能够保证全苗。 2.2 整地播种

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训练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训练中的应用及 未来发展前景 一、综述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系列高新技术如计算机软件、硬件、图形学、多媒体、人工智能、智能人机接口、传感器、高性能计算技术以及人类行为学、心理学等多领域最新技术的汇集与融合。 它是建立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之上,本质上是一种在系统仿真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高级接口技术,但是它与仿真技术有明显的区别。虚拟现实的目的是为人与实际环境之间接的交互提供一种自然的、方便的界面,即所谓的虚拟环境。虚拟环境可以给人一种进入真实环境的效果,人可以与虚拟环境交互,通过改变虚拟环境,进而实现改变实际环境的目的。 像IT界其他高新技术一样,比如计算机、Internet等,这些新技术不仅是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同时军事领域的应用需求与研究也是这些技术逐步发展成熟的决定性推动力量,VR技术也不例外,在军事训练准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训练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做简要的分析。 二、虚拟现实技术特点 1.对于一个人造的环境,人需要有参与的感觉,不能只是此环境的

外部观察者,人要对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武器装备进行自主操作,在虚拟技术中掌握武器装备的使用方法。 2.虚拟现实依赖于3维立体的、头跟踪的显示,以及手身体跟踪和双耳声音,虚拟现实是一种有临场感的多传感的体验,给人以身临战场的真实感觉。 3.虚拟现实技术中的场景与实际作战场景的地形和标志物相似,可以使作战人员提前适应战场环境。 4.虚拟现实技术中设计各种突发事件,增强士兵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作战小分队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在军事训练中的应用 (一)在新式武器研究方面 在新式武器与装备的研制和应用上,军事模拟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效益。 比如,在美国国防部测绘局在1995年8月到9月北约对波黑进行大规模空袭期间,曾在意大利的空军基地建立一个作战模拟设施,利用侦察卫星拍摄的高分辨率图像与测绘据提供的波黑地区的数字地图相结合,通过作战模拟所产生的灵境环境,模拟战斗机在波黑地区上空的飞行。 经过这个仿真环境的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实战的成功率和飞行员的适应性。 (二)作战训练与人才培养方面 这些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陈军 摘要:本文介绍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其主要内容包括:玉米播种的品种选择、玉米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实现合理密植、田间管理、肥水管理以及去雄与授粉。 关键词:玉米;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当地的农民百姓获得更好地生活,提高其自身的生活质量。不仅如此,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玉米是当前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有很多农民百姓靠着种植玉米获得农业收入。如何提升玉米的产量是当前相关农业研究人员的工作重点。需要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研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将其运用在实际的农业生活中,提高玉米产量以及种植质量。 一、玉米播种的品种选择 在开展玉米种植工作的时候,当地的农业部门需要尽可能充分了解当地的玉米种植环境。对种植环境的天气、气候、水资源、土壤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的生产环境需求开展对应的研究讨论,选择最为适宜播种的一种或者几种玉米品种,在当地的农业种植工作中进行广泛宣传,尽可能在选种过程中提高玉米种植工作的高产量以及高质量。 在具体选择工作中,最佳的选择一般为130~140d生育期的玉米品种,农业部门技术工作人员需要选择根据土壤肥沃程度以及地质条件适宜的玉米品种。例如:对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选择喜肥水的玉米品种;对于一些土壤瘠薄地,水资源灌溉工作难以开展的地区,选择一些耐瘠薄以及耐干旱的玉米品种。

不仅如此,当地的农业生产部门工作人员还需要充分了解当前新颖的玉米品种,及时在当地开展小面积玉米试种,有效引进适合于在当地种植的玉米新品种,选择产量更多,品相更好地密植玉米品种。 二、玉米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一)选择种植玉米的土地 根据相关农业研究以及生产种植经验来说,玉米品种拥有很高产的可能性。其自身在肥力优渥的土壤环境中有更好的生长趋势,不能在盐碱环境中茁壮生长,对土壤环境有着较为严格地要求。在选择种植玉米的土地工作时,需要保证其自身土地的土层高于40cm,其土壤内部的速效磷大于15mg/kg,碱解氮超过60mg/kg,土壤有机质保持在15g/kg之上的范围。在种植玉米之前,土壤可以选择种植豆类、油葵、苜蓿等植物,其中至土壤有着更为优渥的种植环境。 (二)玉米播前土壤准备 玉米种植前,农民百姓需要首先测量土壤中的肥力以及水分含量,保证土壤含水量适合于玉米种植。常用的在田间,检测土壤水分的最简便的方法是:种植人员将土壤捏在手中,以手捏土成团,然后丢落在土地里,呈现为碎块为适宜的种植土壤环境。在实际种植之前,农民百姓可以使用五铧犁机耕地,将已经选择种植玉米的土地耕深23~25cm,紧接着再用旋耕机将土地旋耕1遍。 (三)种子处理 在种植之前,农民百姓还需要将玉米种子进行有效的处理,通常情况下是选择用包衣的种子。对于那些已经购买但是却没有包衣的玉米种子,农民百姓需要在种植之前,将没有包衣的种子进行2~3天太阳的照晒。照晒处理是为了更高的保证玉米种子自身的活力与营养。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迁安市沙河驿镇区域站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 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结合耕翻,将全部有机肥料、氮肥的40%~50%及磷肥的70%~80%作基肥全层深施。 2、种子准备 (1)选用优良杂交种:优良杂交种,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取得高产的基础。应结合各地的生态类型,选用适宜的良种。目前迁安市玉米生产中主要推广的优良杂交种有通单24、清玉4、致太一号等。 (2)种子精选:按照精准种子的要求,使用达到国标(GB4404.1-1996)二级良种标准以上的商品种子。纯度96%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3%。种子色泽光亮,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蛀、无破损,以满足精准播种的要求。 (3)种子处理:播种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适当的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或根据需要选用相关的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达到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的目的。

(4)播种机具的调试:按照精准播种的要求调试好播种机具的传动、排种、追肥等部件。 二、播种技术 1、适宜的播种期确定 适宜播种期的确定应参考以下三个方面:(1)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2)播种时的土壤墒情;(3)保证能够在生长季节正常成熟。玉米发芽最低温度为6~7℃,10~12℃为幼芽缓慢生长的温度。因此,在土壤墒情允许的情况下(田间持水量大于60%),适宜播种期一般掌握在5~10cm地温稳定在10~12℃时播种,出苗较快而整齐,有利于苗期培育壮苗;播种过早,出苗时间延长,出苗不整齐,易烂种。如果考虑土壤墒情及保证无霜期较短的地区玉米能够正常成熟,可在5~10cm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适期早播。地膜覆盖玉米可提前至5~10cm地温8~10℃时播种。 2、播种方式 根据收获机械来配臵播种方式,目前玉米生产中主要有50cm 等行距播种和60+40cm宽窄行两种播种方式。 3、播种量 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每亩下种2---2.5kg,玉米播种量因种子大小、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4、播种深度

虚拟现实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综合多种科学技术的计算机领域新技术,已经涉及众多研究和应用领域,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发展学科以及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特性以及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并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历史发展趋势 一、虚拟现实的概念和特性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又译作灵境、幻真)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1]。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主要有三个特性,分别是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 1.沉浸性,是指利用计算机产生的三维立体图像,让人置身于一种虚拟环境中,就像在真实的客观世界中一样,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交互性,在计算机生成的这种虚拟环境中,人们可以利用一些传感设备进行交互,感觉就像是在真实客观世界中一样,比如:当用户用手去抓取虚拟环境中的物体时,手就有握东西的感觉,而且可感觉到物体的重量。 3.构想性,虚拟环境可使用户沉浸其中并且获取新的知识,提高感性和理性认识,从而使用户深化概念和萌发新的联想,因而可以说,虚拟现实可以启发人的创造性思维。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历程 虚拟现实技术演变发展史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63 年以前,蕴涵虚拟现实技术思想的第一阶段;1963年~1972 年,虚拟现实技术的萌芽阶段;1973 年~1989 年,虚拟现实技术概念和理论产生的初步阶段;1990 年至今,虚拟现实技术理论的完善和应用阶段。 第一阶段:虚拟现实技术的前身。虚拟现实技术是对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感官和动作等行为的一种模拟交互技术,它与仿真技术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风筝,就是模拟飞行动物和人之间互动的大自然场景,风筝的拟声、拟真、互动的行为是仿真技术在中国的早期应用,它也是中国古代人试验飞行器模型的最早发明。西方人利用中国古代风筝原理发明了飞机,发明家Edwin A. Link 发明了飞行模拟器,让操作者能有乘坐真正飞机的感觉。1962 年,Morton Heilig的“全传感仿真器”的发明,就蕴涵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思想理论。这三个较典型的发明,都蕴涵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思想,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前身。 第二阶段:虚拟现实技术的萌芽阶段。1968 年美国计算机图形学之父Ivan Sutherlan 开发了第一个计算机图形驱动的头盔显示器HMD 及头部位置跟踪系统,是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此阶段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探索阶段,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思想产生和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虚拟现实技术概念和理论产生的初步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VIDEOPLACE 与VIEW两个比较典型的虚拟现实系统。由M.W.Krueger 设计的VIDEOPLACE系统,将产生一个虚拟图形环境,使参与者的图像投影能实时地响应参与者的活动。由M.MGreevy 领导完成的VIEW 系统,在装备了数据手套和头部跟踪器后,通过语言、手势等交互方式,形成虚拟现实系统。 第四阶段:虚拟现实技术理论的完善和应用阶段。在这一阶段虚拟现实技术从研究型阶段转向为应用型阶段,广泛运用到了科研、航空、医学、军事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如美军开发的空军任务支援系统和海军特种作战部队计划和演习系统,对虚拟的军事演习也能达到

虚拟现实文献综述

《VRML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校园系统中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教育部在一系列相关的文件中,多次涉及到了数字校园,阐明了数字校园的地位和作用。虚拟数字校园模拟真实世界,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校园空间。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数字校园系统的开发,有助于大学自身的宣传和信息的高度集中、配置和互动。它在数字校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校园展示效果,也能够体现校园个性方面的优势,对校园今后的推广及展示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关键词:虚拟现实;数字校园;基本概况 前言 教育部在一系列相关的文件中,多次涉及到了虚拟校园,阐明了虚拟校园的地位和作用。建设虚拟三维数字校园可以比较直观的了解校园的各个区域,在这个三维的校园里,空间次序的视觉理解和感知变得非常容易,使浏览者对校园环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1],其中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食堂、道路及绿化地带和种植的植物,都栩栩如生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三维虚拟校园模拟真实世界,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校园空间。三维虚拟校园可直接嵌入到大学的网站,直接通过网络浏览器察看,其丰富的、人性化的信息查询等功能,有效提高大学的美誉度,有助于大学自身的宣传和信息的高度集中、配置和互动。三维虚拟校园的直观特性,可以优化领导管理,对于校园信息管理、校园规划、建设等能够全局掌控。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状况的研究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崛起的一种实用技术,它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种传感器构成三维信息的虚拟环境,可以真实地模拟现实中能实现的物理上的、功能上的事物和环境[2]。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可以直接与虚拟现实场景中的事物交互,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使人在虚拟空间中得到与自然世界同样的感受。该技术的兴起,为科学及工程领域大规模的数据及信息提供了新的描述方法。虚拟现实技术大量应用于建筑设计及其相关领域,该技术提供了“虚拟建筑”这种新型的设计、研究及交流的工具手段[3]。 在虚拟现实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虚拟现实系统应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多感知性。指除一般计算机所具有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还包括味觉、嗅觉、感知等。理想的虚拟现实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2)存在感。指用户感动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模拟环境应该达到使用户难辨真假的程度。(3)交互性。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4)自主性。指虚拟环境中物体依据现实世界物理运动定律动作的程度[4]。 虚拟现实技术自诞生以来,其应用一直受到科学界、工程界的重视,并不断取得进展,虚拟现实蕴藏的技术内涵与艺术魅力不断地激发着人们丰富的想象思维和创造的热情。从本质上讲,虚拟现实技术就是一种先进的人机交互技术[5],其追求的技术目标就是尽量使用户与电脑虚拟环境进行自然式的交互。因此,虚拟现实技术为我们架起了一座人与数字世界沟通的桥梁。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校园系统的应用解析 目前,数字校园存在有2个定义,并分别带来不同的研究与实践。一种定义是从信息、网络和媒体技术发展角度,数字校园被理解为一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平台的、远程教学为主的信息主体;另一个事从因特网、虚拟现实技术、网络虚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随着耕地资源的持续减少和世界对玉米需求量的持续增加,提升玉米产量成为人们注重的热点。当前,通过地膜栽培玉米已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在一些地区把节水设施应用到地膜玉米栽培中,通过改善灌溉条件来提升玉米的施肥水平,使玉米的产量又有一定提升。加压滴灌技术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其基本特征是依靠自动调控的手段控时、控流的给水,具有节水、增产、节约劳力、减少生产环节、经济实用、防病、抗病等优点。下面就我区加压滴灌吨粮玉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地与整地 玉米一般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宜,土质以壤土最好,要求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水平强的壤土地块。土壤肥力要求中等偏上,其中碱解氮含量要大于50mg/kg,速效磷含量要大于5mg/kg。做好秋耕,耕翻深度25~25cm,结合秋翻施有机肥30~45t/hm2、尿素300kg/hm2、三料磷肥450kg/hm2,全层施肥后即时翻耕,以防氮素流失。有条件的可冬前将地整好,翌年春季适期对角耙后即可播种。若冬前未实行整地,春季必须做好点片平地保墒工作;然后适时实行整地,可用联合整地机一遍完成,尽量减少作业层次。整地要达到地表平整、上虚下实、墒足地平、表土细碎的待播状态。 2选种与种子处理 所选用玉米种子质量必须达到国家二级良种标准且适宜本地生长。为提升种子发芽势可在拌种前晒种2~3d。为预防玉米苗期害虫,可用种子量0.3%的3911乳油拌种并堆闷24h。为防春季低温烂种可用0.4%的卫福种衣剂包衣,同时加入适量锌肥拌种可防止玉米白化苗。 3播种 抓好播种质量,必须采取气吸精量播种,播深4~6cm。膜下5~10cm地温连续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播种机可选用膜下气吸精量点播。1

浅述虚拟现实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述虚拟现实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技术,它的研究内容涉及多个专业,应用空间也十分广泛,作为3D技术的一项重要应用,其在指控显示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发展应用前景,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简单的概述。 首先,从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入手,了解其基本内容。虚拟现实,又译为临境,灵境等,从应用上看它是一种综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及仿真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综合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领域的最新技术,也是力学、数学、光学、机构运动学等各种学科的综合应用。这种计算机领域最新技术的特点在于以模仿的方式为用户创造一种虚拟的环境,通过视、听、触等感知行为使得用户产生一种沉浸于虚拟环境的感觉,并与虚拟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虚拟环境的实时变化。虚拟现实的主要特征是:多感知性、浸没感、交互性、构想性。这些使操作者能够真正进入一个由计算机生成的交互式三维虚拟环境中,与之产生互动,进行交流。通过参与者与仿真环境的相互作用,并借助人本身对所接触事物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帮助启发参与者的思维,以全方位的获取环境所蕴含的各种空间信息和逻辑信息。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和人机互动的趣味性是虚拟现实的实质特征,对时空环境的现实构想是虚拟现实的最终目的。 其次,对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简单的总

结,全面认识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背景和现在的发展状况。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涉及到三个研究领域:通过计算图形方式建立实时的三维视觉效果;建立对虚拟世界的观察界面;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加强诸如科学计算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美国是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的发源地,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最初的研究应用主要集中在美国军方对飞行驾驶员与宇航员的模拟训练。然而,随着冷战后美国军费的削减,这些技术逐步转为民用,目前美国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感知、用户界面、后台软件和硬件四个方面。上世纪80年代,美国宇航局及美国国防部组织了一系列有关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美国宇航局Ames实验室致力于一个叫“虚拟行星探索”的实验计划。现NASA已经建立了航空、卫星维护虚拟现实训练系统,空间站虚拟现实训练系统,并已经建立了可供全国使用的虚拟现实教育系统。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计算机系是进行虚拟现实研究最早最著名的大学。他们主要研究分子建模、航空驾驶、外科手术仿真、建筑仿真等。乔治梅森大学研制出一套在动态虚拟环境中的流体实时仿真系统。施乐公司研究中心在虚拟现实领域主要从事利用虚拟现实T建立未来办公室的研究,并努力设计一项基于虚拟现实使得数据存取更容易的窗口系统。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是以上虚拟现实项目的主要技术。就目前看,空间的动态性和时间的实时性是这项技术的最主要焦点。 欧洲各国在虚拟现实技术上也有诸多成果和应用。英国在虚拟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