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精选练习二十二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
- 格式:doc
- 大小:280.00 KB
- 文档页数:8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1.在1 L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3H 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c(N2)∶c(H2)∶c(NH3)=1∶3∶2B.1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生成C.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D.v正(N2)=2v逆(NH3)解析:选B c(N2)∶c(H2)∶c(NH3)=1∶3∶2,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不能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不一定为平衡状态,A错误;1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生成,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了平衡,B正确;混合气体的密度ρ=mV,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密度不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C错误;v正(N2)=2v逆(NH3)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未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2.对于可逆反应:A(g)+B(s)C(s)+D(g) ΔH>0。
如图所示为正、逆反应速率(v)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如果在t1时刻改变条件:①加入A;②加入催化剂;③加压;④升温;⑤减少C,符合图示条件的是( )A.②③B.①②C.③④ D.④⑤解析:选A 加入A,因为A为气体,因此加入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故①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只加快反应速率,故②正确;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因此加压平衡不移动,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③正确;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④错误;C为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故⑤错误。
3.(2020·黑龙江四校联考)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2Z(g) ΔH<0。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B.增大压强(缩小容器容积),Z的浓度不变C.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氦气,Y的浓度不变D.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解析:选C 该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增大,A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由于容器的容积缩小,故Z的浓度增大,B错误;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氦气,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正确;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相当于保持其物质的量不变,缩小容器的容积,而缩小容积,平衡不移动,X的体积分数不变,D错误。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0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4)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2)(含解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0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4)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2)(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0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4)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2)(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2)李仕才1.(2017年高考·江苏卷)(双选)温度为T1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2NO2(g)2NO(g)+O2(g)(正反应吸热)。
实验测得:v正=v(NO2)消耗=k正c2(NO2),v逆=v(NO)消耗=2v(O2)消耗=k逆c2(NO)·c (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为4∶5B.达平衡时,容器Ⅱ中错误!比容器Ⅰ中的大C.达平衡时,容器Ⅲ中NO的体积分数小于50%D.当温度改变为T2时,若k正=k逆,则T2>T1解析:容器Ⅰ中平衡时,c(NO2)=0.2 mol·L-1,c(NO)=0.4 mol·L-1,c(O2)=0.2 mol·L-1,容器容积为 1 L,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
2+0.4+0。
2)mol=0。
8 mol,容器Ⅱ中投入量为(0.3+0。
5+0.2)mol=1 mol,若容器Ⅱ中投入量与平衡量相等,则两容器内压强之比为0.8∶1=4∶5,根据容器Ⅰ中的相关数据,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错误!=0.8 mol·L-1,容器Ⅱ中Q c=0。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1.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B.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都等于0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D.化学平衡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2.(2015·福州模拟)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
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2v(NH3)=v(CO2)B.密闭容器中c(NH3)∶c(CO2)=2∶1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3.将NO2装入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个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C.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D.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 ΔH>0。
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x yA 通入A气体B的转化率B 加入催化剂A的体积分数C 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D 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5.(2015·芜湖质检)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 X(g)n Y(g) ΔH=Q kJ/mol。
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表所示:气体体积/Lc(Y)/(mol/L)温度/℃1 2 4100 1.00 0.75 0.53200 1.20 0.90 0.63300 1.30 1.00 0.70A .m >nB .Q <0C .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 的质量分数减少D .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6.密闭容器中一定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 A(g)+y B(g)z C(g),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0.50 mol/L ,在温度不变时,把容器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使其重新达到平衡,A 的浓度为0.30 mol/L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B 的转化率降低C .x +y >zD .C 的体积分数升高7.在相同温度下,将H 2和N 2两种气体按不同比例通入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H 2+N 22NH 3。
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李仕才第二节化学平衡考点二化学平衡的移动1.化学平衡的移动平衡移动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的过程。
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改变后,平衡可能发生移动,如下所示: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平衡不发生移动;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4.勒夏特列原理及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本原理也称为平衡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移动的目的是“减弱”外界条件的改变,而不是“消除”外界条件的改变,即“减弱而不抵消”。
例如: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甲:A(g)+ΔH<0乙:A(s)+ΔH<0丙:A(g)+ ΔH>0达到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升温,平衡移动方向分别为(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甲向左;乙向左;丙向右。
达新平衡,反应体系的温度均比原来高(填“高”或“低”)。
(2)加压,使体系体积缩小为原来的12。
①平衡移动方向分别为(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甲向右;乙不移动;丙不移动。
②设压缩之前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p 丙,压缩后达新平衡时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则p 甲与p′甲,p 乙与p′乙,p 丙与p′丙的关系分别为甲p 甲<p′甲<2p 甲;乙p′乙=2p 乙;丙p′丙=2p 丙。
③设压缩之前B 的浓度为b 甲、b 乙、b 丙,压缩后达新平衡后,B 的浓度分别为b′甲、b′乙、b′丙,则b 甲与b′甲、b 乙和b′乙、b 丙和b′丙的关系分别为甲:b 甲<b′甲<2b 甲;乙:b′乙=2b 乙;丙:b′丙=2b 丙。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假如下列量发生变更,其中肯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肯定时,变更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变更;变更压强时,颜色也会变更,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 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C.上升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变更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肯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肯定增加③反应物转化率肯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肯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肯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运用了合适的催化剂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肯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状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说明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上升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运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实行的措施是()A.升温B .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觉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基础课2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1)定义:在__相同__条件下,既可以向__正__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__逆__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三同一小”。
①三同:a.条件相同;b.正逆反应__同时__进行;c.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
②一小: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__小于__(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方法:在化学方程式中用“”表示。
向含有2 mol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O2催化剂),\s\do5(加热)2SO3ΔH=-Q kJ·mol-1(Q>0),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____<____2 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____>____0 mol,转化率____<____100%,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Q kJ。
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__相等__,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__质量、浓度或百分含量__保持不变的状态。
(2)建立过程(3)平衡特点:点拨:①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②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①②__①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 ,同时生成3a mol C ②容器内B 的浓度不再变化 ③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④A 的消耗速率等于C 的生成速率的12倍题组一 极端假设,界定范围,突破判断 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 、Y 、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1、c 2、c 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 、Y 、Z 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 -1、0.3 mol·L -1、0.08 mol·L -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c 1∶c 2=3∶1B .平衡时,Y 和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 .X 、Y 的转化率不相等D .c 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 -1<c 1<0.14 mol·L -1解析:选D 平衡浓度之比为1∶3,转化浓度亦为1∶3,故c 1:c 2=1∶3,此时转化率相等,A 、C 不正确;平衡时生成Y 表示逆反应,生成Z 表示正反应速率且v Y (生成)∶v Z (生成)应为3∶2,B 不正确;假设起始时只有Z ,则c 1=0;假设起始时只有X 和Y ,则生成c (z)=0.08 mol·L-1时,消耗c (x)=0.04 mol·L -1,则c 1=0.14 mol·L -1,由题意c 1、c 2、c 3均不为0知:0 mol·L -1<c 1<1.4 mol·L -1,故D 正确。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2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高考真题实践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2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高考真题实践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2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高考真题实践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1.(2017·高考海南卷改编)已知反应CO(g)+H2O(g)错误!CO2(g)+H2(g) ΔH<0.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于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K增大B.减小压强,n(CO2)增加C.更换高效催化剂,α(CO)增大D.充入一定量的氮气,n(H2)不变解析:选D。
A。
此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即升高温度,K减小,故A说法错误;B.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因此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即n(CO2)不变,故B说法错误;C。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因此CO的转化率不变,故C说法错误;D.恒压下,充入N2,容器的体积增大,组分浓度降低,但化学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不变,因此化学平衡不移动,n(H2)不变,故D 说法正确。
2.(2016·高考海南卷改编)由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X→Y反应的ΔH=E5-E2B.由X→Z反应的ΔH<0C.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D.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Z的产率解析:选B.由X→Y反应的ΔH=E3-E2,A错误;依图知,由X→Z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ΔH<0,B正确;根据反应:2X(g)3Y(g), 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不利于提高Y的产率,C错误;由B项分析知,X→Z的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不利于提高Z 的产率,D错误。
K K化学 2019 年高考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方向专题练习(含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以下是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方向专题练习,请考生练习。
1.(2019 上海卷)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 K 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K 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K 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C.平衡移动, 值可能不变D.平衡移动, 值一定变化【答案】D【解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影响因素有浓度、温度与压强等,但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变,平衡常数才会变。
2.(2019 全国大纲卷)反应 X(g)+Y(g)??2Z(g) 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 的产率增大C.增大 c(X),X 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 的转化率增大【答案】D【解析】由 X(g)+Y(g)??2Z(g) 0,可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减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A 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Z的产率不变,B项错误;增大c(X),X的转化率减小,C项错误;降温平衡向右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D项正确。
3.电镀废液中Cr2O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Cr2O(aq)+2Pb2+(aq)+H2O(l)??2PbCrO4(s)+2H+(aq)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该反应放热(0),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 减小,A项正确;B项pH增大时,c(OH-)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r2O转化率增大,B项错误;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项错误;c(Pb2+)增大时,平衡正向移动,n(Cr2O)减小,D项错误。
4.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MgSO4(s)+CO(g)??MgO(s)+CO2(g)+SO2(g)0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选项x y A温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B CO的物质的量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C SO2的浓度平衡常数K D MgSO4的质量(忽略体积)CO的转化率【答案】A【解析】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质量增加,密度增大,故A正确;增加CO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但压强增大,转化的量没有原平衡多,故比值减小,故B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浓度变化时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因MgSO4为固体,增加其量,对CO的转化率无影响,故D错误。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7届保定市高阳中学月考)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B.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C.对于反应2(g)+I2(g) ΔH>0,缩小容器的体积可使颜色变深D.打开冰镇啤酒瓶,把啤酒倒入玻璃杯中,杯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解析:A项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HClO,光照HClO分解,使平衡右移,溶液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项存在平衡2NO22O4,加压体积减小,浓度增大,使颜色变深,平衡向右移动,使气体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项缩小容器体积,对平衡不产生影响,平衡不移动,但浓度增大,容器内颜色变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项CO2气体是在加压下溶解在啤酒中的,存在平衡CO2+H22CO3,打开瓶盖,压强减小,使CO2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产生大量气泡,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答案:C2.(2017届浙江省浦江县模拟)放热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浓度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浓度B.反应体系中压强恒定C.反应体系中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D.反应体系中温度不变解析:放热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一定相等,A项错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气体分子数保持不变,反应体系中压强恒定,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反应体系中温度不变,B、C、D项正确。
答案:A3.(2017届保定市定兴三中月考)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NO(g)+12N2(g)+CO2(g) ΔH=-373.2 kJ·mol-1,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解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降低,A项不符合题意;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NO 的转化率增大,B 项符合题意;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 转化率降低,通入N 2平衡逆向移动,也使NO 转化率降低,C 项不符合题意;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D 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4.(2017届江西进贤二中模拟)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 1<p 2)下,可逆反应+Z(g)中,生成物Z 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φ)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解析:A 项图象中压强p 1到达平衡时间短,故图象中p 1>p 2,与题意不符,A 项错误;B 项图象中压强p 2到达平衡时间短,图象中p 1<p 2,增大压强,平衡时生成物Z 的物质的量减小,与实际相符,B 项正确;C 项图象中压强p 1到达平衡时间短,故图象中p 1>p 2,与题意不符,C 项错误;D 项图象中压强p 2到达平衡时间短,图象中p 1<p 2,增大压强,平衡时生成物Z 的物质的量增大,与实际不相符,D 项错误。
答案:B5.(2017届江西赣中南五校重点中学联考)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 2(g)△2NO(g)+O 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同时生成2n mol NO 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 2、NO 、O 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A .①④⑤⑥B .①②③⑤C .②③④⑥D .以上全部解析: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是正反应速率,生成2n mol NO 2是逆反应速率,二者比值与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故NO 2的v 正=v 逆,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同时生成2n mol NO ,同属于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③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用NO 2、NO 、O 2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的反应速率都是2∶2∶1。
④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与NO 2的浓度有关,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发生改变,说明NO 2浓度不再发生改变,此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m 总n 总,在此反应过程中m 总不变,但n 总逐渐增大,因此当M 不再发生改变时,说明n 总不再发生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综上所述,能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④⑤⑥,选A 项。
答案:A6.(2017届大庆市模拟)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 A(g)+yz C(g),达到平衡后测得A 气体的浓度为0.5 mol·L -1,保持温度不变,将密闭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再次达到平衡后,测得A 浓度为0.8 mol·L -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x +y <zC .B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D .C 的体积分数降低解析: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A 气体的浓度为0.5 mol·L -1,保持温度不变,将密闭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若平衡不移动,A 的浓度为1 mol·L -1,而平衡发生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A 的浓度为0.8 mol·L -1,说明平衡正向移动,A 项正确;容器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故x +y >z ,B 项错误;容器体积压缩,各物质的浓度增大,C 项错误;平衡正向移动,C 的体积分数增大,D 项错误。
答案:A7.(2017届广州模拟)在1 L 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 2+3H 2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c (N 2)∶c (H 2)∶c (NH 3)=1∶3∶2B .一个NN 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生成C .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D .v 正(N 2)=2v 逆(NH 3)解析:c (N 2)∶c (H 2)∶c (NH 3)=1∶3∶2等于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但不能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不一定为平衡状态,故A 错误;一个NN 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生成,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达到了平衡,故B 正确;混合气体的密度ρ=mV,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密度不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C 错误v 正(N 2)=2v 逆(NH 3)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未达到平衡,故D 错误。
答案:B8.(2017届河南信阳高中月考)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在t 1时刻升高温度或者增大压强,速率的变化都符合的示意图的反应是( )A .2SO 2(g)+O 2(g)2SO 3(g) ΔH <0B .4NH 3(g)+5O 2(g)4NO(g)+6H 2O(g) ΔH <0C .H 2(g)+I 2(g)2HI(g) ΔH >0D .N 2(g)+3H 2(g)2NH 3(g) ΔH <0解析:由图象可知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后,v 正、v 逆都增大,由于v 逆增大的多,平衡逆向移动。
A 项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与题意不符;B 项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符合题意;C 项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正反应吸热,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与题意不符;D 项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与题意不符,故选B 项。
答案:B9.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 。
在2 L 密闭容器中加入NO 和活性炭(无杂质),反应方程式为NO ++F(未配平)。
当温度为T 时,经过5 min 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表:A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4B .增加活性炭的量,能缩短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C .容器中压强不变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达到平衡时,用E 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0.01 mol·L -1·min -1解析:该反应可表示为C(s)+2NO(g)===N 2(g)+CO 2(g),平衡常数K =c2c2c2=0.052×0.052⎝ ⎛⎭⎪⎫0.10022=14,A 项正确;C 为固体,增加活性炭的量,反应速率不变,B 项错误;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容器中压强不变,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 项错误;达到平衡时用E 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0.05 mol 2 L×5 min=0.005 mol·L -1·min -1,D 项错误。
答案:A10.(2017届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T ℃时,在2 L 的密闭容器中,A 气体与B 气体发生可逆反应生成C 气体,反应过程中A 、B 、C 物质的量变化如图甲所示。
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 1和T 2时,B 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时间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 min 内A 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B .在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在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A 的转化率增大D .图甲中,达到平衡时,A 的体积分数为37.5%解析:由图甲可知,反应进行到2 min 时,A 的浓度减小了0.1 mol/L ,v (A)=0.1 mol·L-12 min =0.05mol/(L·min),A 错误;反应进行到2 min 时,A 、B 物质的量分别减小了0.2 mol 、0.6 mol ,C 增加了0.4 mol ,故反应方程式为A(g)+,增大压强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错误;由图乙知,T 1>T 2,且温度高时B 物质的百分含量高,说明温度高时平衡逆向移动,此时A 的转化率降低,C 错误;由图甲知,达到平衡时,A 、B 、C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3 mol 、0.1 mol 、0.4 mol ,A 的体积分数为0.3 mol0.3 mol +0.1 mol +0.4 mol×100%=37.5%,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