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导干部科学决策

领导干部科学决策

领导干部科学决策
领导干部科学决策

发展,源自科学决策

当今世界,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尽,国际政治经济关系错综复杂的局面亦未改观。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新阶段,一些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些新型社会矛盾逐步增多,各种利益关系日趋复杂。所有这些,都使决策的风险不断加大,使科学决策的难度不断增加。

科学决策是决定决策事件方向正确与否的关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真正考验。领导干部要更好地履行职责,就必须切实增强科学决策的意识,努力掌握科学决策的方法,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

发展是科学发展,要求决策必须是科学决策

所谓决策,通常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借助于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并组织实施的全部过程,亦即是我们通常所言的决定做事情、干工作的策略和办法。

决策的提法早在《韩非子·孤愤》中就有:“智者决策於愚人,贤士程行於不肖,则贤智之士羞而人主之论悖矣。”古人亦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谚语传承于世。由此可见,决策的作用早在古代就受到了重视。而在古代,由于决策失误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也不鲜见。例如春秋战国时的秦赵之战,赵国军队统帅廉颇坚持正确的路线,却被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结果赵兵被秦军杀死40万,最后成为导致赵国灭亡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决策决定着事业的成败。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决策的作用愈发凸显。正如王昌顺在学习时报所撰写的《科学决策的程序》一文所言,社会化大生产造成现代社会活动一系列根本变革,规模日益庞大,结构愈加复杂;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愈加激烈;形势日益多变,随机因素大量增多。小生产时代社会活动的狭小、简单、缓慢、封闭等已经发生根本性变革。传统经验决策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

社会活动需要。现代决策,不仅需要领导者个人的经验和才能,更需要依靠科学方法、程序、论证进行决策。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真谛在于科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科学二字。科学的本质,在于按照科学的基本规律办事。因此,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自然要求决策必须是科学决策。当然,科学决策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来源于各级决策者对重大实践问题的规律性把握,对社会热点的高度关注,对复杂社会现实的敏锐察觉。

实现科学决策,“拍板者”的素质是关键

古语云,“将之首,谋为首”。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各级领导者的首要任务在于谋略,主要职责在于决策。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决策单位的“一把手”,他的领导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制定决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决策是否科学,关键在“拍板者”,在各级领导干部。而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各项决策的成败。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作为“拍板者”的“一把手”必须要讲政治顾大局,这是为政者应该具备的首要素质。讲政治就是要认真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顾大局就是要着力维护好来之不易的社会安定团结局面。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制定各项决策时,要坚持反复学习领会中央的部署要求,吃透其精神实质,认真研究分析自身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努力把中央的部署要求与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决策思路,提出有效的办法措施。

领导干部要有雅量,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和容纳不同观点,这是决策者能否实现科学决策的基本素质。一个科学决策的形成,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通常需要在较大的决策圈内进行充分的讨论和酝酿,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不同观点、意见的交锋,有时甚至会与主要领导干部的意见相左,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善于听取和融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并根据事

物发展本身的规律作出科学的判断与决策。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一些领导干部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在决策实践中,往往仅凭自己主观臆断,恣意妄为、越权决策、独断专行,从而导致决策失误屡屡出现。

领导干部要有勇气,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具备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是决策者能否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素质。任何一种决策,都是在一定环境下,按照一定程序,由单个人或多个人集体做出的。决策不仅仅只是一个客观过程,还涉及大量的个人情感以及价值判断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如信息不充分不可预知的因素发生,决策机制不健全等,主观因素如决策者的能力不足,受情绪、成见等影响导致判断失误。因此,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常常会伴有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在利弊得失之间进行抉择,要有勇气,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以群众利益最大化为根本标准,果断拍板决断。坚持科学决策,民主不能缺位

决策者作为单一的个体而言,其力量和智慧总是有限的,要实现科学决策,就必须掌握全面情况,依靠集体的智慧。在当前决策所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的社会现实背景下,实现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决策过程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的机制。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这一制度在决策过程中虽具有反馈信息快、决策成本低,决策责任明确,沟通方便等特点,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决策权力制约和平衡机制,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领导干部擅自决策,胡乱拍板的现象。一些领导干部仅凭自己主观臆断,从自己的个人意愿甚至是私利出发,就能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单位的决策。譬如,据媒体日前报道,仅仅由于相信“风水大师”的指点,河北省高邑县委书记崔欣元就用报废战斗机将一条宽阔平整的大马路掐成断头路,这一事件曝光后,作为决策者的崔欣元虽然被处分,但其恶劣社会影响短期内仍难以消除。

由此可见,要实现科学决策,民主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坚持科学决策,就必须坚持民主决策。从当前的决策实践来看,只有发扬民主,才能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只有坚持民主,才能广泛集中民智,才会听到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因此,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就必须把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民智作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关键环节来抓,努力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科学决策要求每一位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负有高度责任的决策参与者,把握好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始终坚持决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着力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做到凡出台重大决策,都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最广泛地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建立起重大决策协商和征求意见制度,建立起重大事项专家咨询制度以及社会公示、听证制度等等,从而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努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是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决策能力建设,要求各级领导机关“树立科学决策意识,健全决策机制,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近年来,湖南省委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在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坚持把决策建立在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的基础上

科学决策,首要的是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指示精神。这是地方党委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科学决策的根本前提。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必须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实际,在“结合”二字上下功夫。这些年,我们在制定各项决策时,坚持反复学习领会中央的部署要求,吃透其精神实质,认真研究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把中央的部署要求与湖南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决策思路,提出有效的办法措施。

如何根据湖南的实际,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是我们谋划决策的重点。湖南是中部省份,这些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无论是经济总量、经济质量,还是发展方式,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都还存在很大差距。从宏观层面讲,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工业发展滞后,二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落后。

省委省政府经过慎重研究,在2006年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一化三基”(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的战略思路。这是我们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作出的重要决策。同时,我们还对我省一些关系比较重大的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比如在粮食问题上,湖南作为产粮大省,要为国家粮食生产多作贡献,发展中耕地保有量不能减少,粮食总产量不能减少,决不能以牺牲耕地和粮食换取一时的发展。在生态问题上,湖南生态环境比较好,森林覆盖率比较高,科学发展应着眼于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根据这些实际情况,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发展中必须守住粮食生产、生态环境、节能降耗、改善民生“四条底线”。这是立足于操作层面,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化。

这些决策和目标的提出,在实践中产生了明显的效果。2007

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1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加4.7个百分点,工业的主导地位迅速提升;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显著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支撑和保障作用充分显现;粮食生产连续4年稳定增产,累计增产90多亿斤;森林覆盖率两年提高1.1个百分点,达到56.1%;节能减排完成预定目标,2007年GDP 单位能耗比上年下降 4.4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上年下降3.15%。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持续提高。随着实践的深入,全省干部群众对坚持“一化三基”、守住“四条底线”的认同度越来越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把决策建立在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既要坚定地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自觉地在大局下谋局部,又要积极主动地搞好局部,支持全局。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从大局出发想问题、谋思路、作决策,并紧密结合湖南实际,在宏观调控中寻求发展机遇。在发展理念上,注意克服粗放型经济的影响,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项目建设上,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工作重点上,突出优化投资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加强“三农”工作和生态建设等方面,交通、能源、水利、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发展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良好态势。

二、努力使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科学决策,至关重要的是要善于审时度势,用全局和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近年来,我们在决策过程中,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努力把握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认真分析湖南在国内外经济格局中的发展方位,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努力使各项决策体现时代要求,反映客

观规律。

比如,湖南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长(沙)株(洲)(湘)潭经济一体化的目标。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发展方式的转变一直受制于体制机制的转变。要切实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将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路子。经过深入调研,并争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我们确定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在长株潭城市群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去年底,国家正式批准设立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为我省特别是长株潭城市群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创新,科学决策最需要的也是改革创新。实践中,我们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制定决策的全过程。比如,我们围绕改革发展对干部人事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干部人事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一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明确提出“三个不吃亏”(即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二是加强基层,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和基层干部培养任用机制。三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创新人才引进和干部交流机制。如落实村干部生活待遇,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到省直机关任职,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大干部跨省互派挂职任职等。这些创新举措,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促进了干部结构的改善、素质的提高和风清气正氛围的形成,推动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

三、坚持把集中民智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坚持科学决策,必须坚持民主决策。这些年,我们坚持把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民智作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关键环

节来抓,努力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2006年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前夕,省委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通过互联网、信件、电话等途径征集对策建议上万件,页面点击量达200多万人次,提出的对策建议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各个领域,许多重要意见和建议被吸收到了党代会报告或党委政府的工作决策之中。由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省第九次党代会成为一次社会参与程度高、民意基础广的盛会,会议确立的“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和一系列发展思路和对策,符合中央的精神,符合湖南的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迅速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并转化为广大群众为之奋斗的具体行动。

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对于科学决策的极端重要性,省委更加注重建立健全问政于民的长效机制。凡出台重大决策,都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最广泛地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建立了重大决策协商和征求意见制度,建立了重大事项专家咨询制度以及社会公示、听证制度,等等。这些都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提供了可靠保障。

四、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科学决策源于对实际情况的透彻了解,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把握。这就需要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这些年来,我们坚持“没有调查不作决策”,力求每一项重大决策都有调研成果作支撑。

我省是山洪地质灾害多发省。灾害多发地区又大都交通闭塞、信息不灵、人居分散,灾害来临时很难有效防范,对人民群

众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深入山洪地质灾害多发区调查,得出结论:要减少山洪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关键是要确保受威胁的群众能在灾害发生前最短时间内一个不漏地得到预警信息,从而及时转移避险。为此,我们在完善已有措施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防御机制,从而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对于在一些突发事件中需要作出的重大应急决策,我们坚持到一线去,到现场去,在把准摸透情况的基础上,正确决断。今年初,我国南方突发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滞留车辆3万多台、司乘人员10万余人。在这紧急关头,湖南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并作出决定,在实施大救援、坚决打通京珠线的同时,实行大分流,从衡枣高速分流京珠高速湖南段上的滞留车辆,绕道广西进入广东。这一决策对京珠高速全线贯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坚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根本出发点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始终坚持正确把握和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与部分群众的特殊利益的关系,当两者发生矛盾时,首先要着眼于维护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统筹兼顾各方利益。

前些年,我省洞庭湖区众多小纸厂年直排废水达上亿吨,导致湖区整体水质下降,渔业资源减少,当地群众反映十分强烈。但关停这些纸厂,每年将减少地方税收4亿多元,还会损害2.1万名企业职工和15万苇农的眼前利益。经过反复权衡,我们感

到,关停小纸厂关系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关系洞庭湖区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于是果断决定,将湖区236家造纸企业除两家产能、环保达标的以外,全部关停。在关停过程中,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下岗职工和基层财政进行适当补偿,并出台了保障苇农利益的具体政策。由于统筹兼顾了各方利益,关停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洞庭湖水质由Ⅴ类上升为Ⅲ类,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决策常常伴有风险。这就需要领导者在利弊得失之间进行抉择,要有勇气,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以群众利益最大化为根本标准,果断拍板决断。今年初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在高压电线普遍覆冰30毫米以上、最严重的达160多毫米的情况下,如进行人工除冰,按操作程序是要冒风险的;但如不进行人工除冰,整个电网就有垮掉的危险。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省委、省政府果断选择支持进行人工除冰。尽管承担了一些风险,但最终保证了主网不垮。

回顾这些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决策的过程往往是决策者经受考验的过程,既有对知识、能力的考验,也有对品格、境界的考验。只有把科学的认知能力与坚强的党性原则统一起来,做到既正确把握客观规律,又敢于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甚至不惜承担必要的风险,才能作出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决策,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作者: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以科学决策推动科学发展

科学决策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科学决策意识,努力掌握科学决策方法,大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在大局中决策。领导干部要着眼全局,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远的历史眼光观察问题,密切关注新动向、新趋势,把需要决策的重大事项放在大局下来审视,力求决策起点高、决策视野宽、决策效果好,使决策体现时代要求,反映客观规律。要善于找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把中央的决策部署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使作出的决策与大局的要求相一致、目标相协调、部署相呼应,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在调查研究中决策。科学的决策源于对实际情况的全面了解,不能以道听途说、一知半解为依据。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材料,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决策的“主攻点”。作决策切不可一叶障目、主观臆断、盲目行事,应该瞻前顾后、审慎拍板。“瞻前”,就是要善于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顾后”,就是要具有辩证思维和战略眼光,充分估量前进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冷静对待成绩,清醒分析问题,三思而后作决策。只有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并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作出决策,才是科学决策,才能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

在民主过程中决策。紧紧依靠集体智慧是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决策过程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识、开展工作的本领,注意听取不同意见,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科学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解民情、听民意,汇民智、纳良谋,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到决策之中。特别是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决策事项,要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基层干部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在制度监督中决策。靠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对决策过程实施监督,可以有效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水平。要完善集体决策制度和程序,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完善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要加大科学决策的配套制度建设,加强决策咨询工作,做好重大问题的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坚持和完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制度;健全和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及程序;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建立重大决策评价制度。要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决策过程的全程监督,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方式和监督程序。要完善科学决策的信息服务保障制度,提高决策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的准确性,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科学决策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着县域发展的战略全局,决定着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在工作实践中,只有认真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持“情况明了、系统思考、科学可行、民主集中”的原则,才能做出一系列科学正确的决策,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决策失误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给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抓紧解决决策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决策理念不科学。有的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发展理念上存在着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违背经济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不切合实际的目标;眼界不宽阔,思维不活跃,只顾眼前,不谋长远,缺乏科学的态度和周密的部署。二是决

策体制不健全。领导干部决策权力过于集中,主观性、随意性、盲目性比较大,“独断专行”、“长官意志”、“拍脑袋”等现象比较突出;决策行为受地区和部门利益影响较为严重,使得民主决策流于形式。三是决策程序不规范。个别领导干部靠经验决策,不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不讲过程,不按程序,草率决策、重复决策、错误决策时有发生。四是决策咨询不充分。决策信息和决策需要不对称,容易受专业知识、工作阅历、思维方式等多种因素制约,咨询论证邀请的专家、学者和群众代表性不强,存在“领导先下结论、然后专家论证”的现象。五是决策落实不到位。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指挥不力,协调不够,执行决策弹性较大;评价奖惩机制不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把科学决策作为最基本的职责,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始终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把实事求是、立足全局作为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正确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为上级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赞成的决策。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决策的制定者、组织者、推动者,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刻把握上级党委、政府对发展形势的准确判断,用全局的观念、发展的眼光观察事物,正确处理好当前形势与长远发展的辩证关系,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变化,认真分析县域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着重在结合上下功夫、作文章,找准贯彻落实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把上级党委、政府的战略规划和发展要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决策思路和具体措施,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

坚持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作为科学决策的根本任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造福人民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科学发展的目的。各级领导干部为官一任最大的责任就是“保一方平安、谋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和谐”,要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做每一项决策、干每一件事情都要想着为群众带

来好处和实惠,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了解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把维护大多数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衡量决策价值的硬性指标,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不断缩小差距,消除不合理差别,引导群众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决策过程中要善于听取吸纳群众的意见建议,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做起,着力解决安居工程、困难救助、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支持广大干部群众各尽所能,保障广大干部群众各得其所,努力推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环境和制度设计,最大限度地让各个社会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把深入调研、发扬民主作为科学决策的基础环节。科学决策离不开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离不开对重点工作、关键问题的分析思考。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着力培养眼睛朝下的兴趣和决心,放下领导架子,不能走马观花,要下马看花,坚持到一线工作,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紧紧围绕客观实际和现实问题,把应该干什么、可以干什么、能够干什么有机结合起来,反对贴金抹粉、回避矛盾、虚张声势、相互吹捧。要有探索的勇气和胆略,敢于触及矛盾,敢于创新突破,敢于跨越争先,确保各项决策切实可行、科学有效、务实管用,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民主执政的能力,充分发扬民主,克服独断专行的长官意志和按部就班的经验主义,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按照先民主后集中的原则,依靠集体的智慧和群众的力量参与决策,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对一些政策性、专业性较强,涉及多方利益

和事情,要广泛征求老干部、专家学者和各个利益群体的代表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水平。

坚持把注重程序、健全机制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科学决策的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各级领导与其他参与决策主体相互配合的过程。要坚持“信息准全、切实可行、对比选优、集体决策”的原则,把科学决策的自身规律贯穿于领导工作的始终,遵循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凝聚班子成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的集体智慧,重点抓好发现问题、确定目标、调查研究、提出方案、分析论证、选定方案、指导实施、反馈修订等关键节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需要和可能有机统一起来,综合分析成功的机会和失误的风险,按照严谨的决策规则和程序,层层量化分解,增强决策程序的包容度和透明度,形成公平、规范、有效的程序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善于用市场经济的思路和手段,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现效益与潜在效益、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坚决克服决策不计成本和不惜代价的错误倾向,把决策的最大效益体现在形成过程、组织实施的各个环节。在民主决策的基础上,注重健全重大事项决策协商机制,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要建立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机制。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要建立公示听证制度,建立高效的决策运行机制,为决策科学化提供可靠保障。加强对决策执行情况的目标考核和监督管理,综合运用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手段,不断提高决策的执行能力。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规范决策权限,严肃问责决策失误,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广角度的决策监督机制,确保决策沿着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轨道运行。

浅谈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浅谈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管理哲学》这门课程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在决策时一定要学会先区别事件或者计划的不同处、重点性,再去几个方案中选择、平衡,几个方案一定要权衡利弊,再去定决策,定下当下最适合的方案,而不是最完美的方案。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同时,科学的决策,一定需要决策者有博大的胸怀,要广开言路,一定要听不同的意见,甚至反对意见。没有交锋就没有好的政策,好的政策能容纳不同利益群体的人和事。作为一名青年干部, 通过《管理哲学》的学习,让我懂得了科学决策的重要性,并深感自己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随着新技术、新理论的迅速发展和各种新问题、新情况的不断出现,科学决策日益成为管理者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如果不科学决策,要造成国家财产损失、事件恶化。如瓮安事件,是一件典型的政府管理者没有及时的科学决策。如果管理者能够及时公开信息、及时站出来解决,事件不至于发展成那么恶劣。提高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水平相当的重要,有深远的重要意义。我认为决策的有几方面的特性:(一)

决策影响的间长、范围广,稍有差错,就会产生重大失误。(二)决策通常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的部分环境或条件往往是不可知、不可控的,决策具有难以预测的风险性。(三)决策通常要综合政治、经济、科技、人员、文化等多种可变因素,决策具有不可避免的复杂性。(四)决策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能,是例行性的,而特定情况下的决策是时不我待的,需要随机做出决策,这就会使领导的决策往往带有随机性。(五)决策是为了指导实践,发挥解决问题的作用,这就客观地要求领导干部的决策具有可操作性。(六)决策是主观意志和客观实际的统一,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和掌握的现实情况必然会影响决策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 我们现代的领导者不能做唯上的决策、专断的决策、情绪的决策、经验的决策、低能的决策。不能因目标不切实际引起失误、过程不合程序引起失误、责任不明确引起失误、职能不转变引起失误、信息不公开引起失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决策。决策正确与否,对一个单位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提高领导者的决策水平相当要紧。

辨析题部分(领导科学参考答案)

辨析题部分 人的动机是由人的最高层次需要决定的。 A.对 B.错 权力高度集中可提高决策效率,因而确保决策质量。 A.对 B.错 领导效能是领导活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综合与统一。 A.对 B.错 “换位思考”,即心理上的位置互换,就是要求对方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 A.对 B.错 领导决策的基本原则意味着决策过程要符合客观性、信息性、预测性、可行性、民主性和和科学性的原则 A.对 B.错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越是高级的需要越是容易得到满足。 A.对 B.错 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者对整个组织负有领导责任,所以应该越级指挥。 A.对 B.错 领导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恪守“祖宗家法”、陈规陋习的领袖人物能取得大成就。 A.对 B.错 领导虽然是个古老的课题,而领导学却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 A.对 B.错 期望值越高激励力量越大,因此领导者应尽可能提高人们对目标的期望值。 A.对 B.错

独立思考、逆向思考和综合思考,是领导者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A.对 B.错 考评领导干部只应该看他的业绩,而不需要注意他的目的和手段是否正当。 A.对 B.错 智囊团的任务就是论证领导者论点的正确性。 A.对 B.错 惩罚也是种激励,在激励理论中被称为“负强化”。 A.对 B.错 在考评领导效能时,只需要关注显绩,而潜绩无足轻重。 A.对 B.错 领导观念的变革常常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对 B.错 当代社会,集体领导有向专家集团式领导发展的趋势。 A.对 B.错 奥德弗提出的ERG激励理论,其中E指成长,R指相互关系,G指存在。 A.对 B.错 公平理论认为,人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数额多少。 A.对 B.错 组织的产生源于人类互助合作的需要。 A.对 B.错 多项选题题部分 在决策活动中,智囊团的作用体现有()

科学决策的认识

浅谈科学决策的认识 卢凯芳 科学决策具有程序性、创造性、择优性、指导性。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的动态过程,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决策程序包括四个基本步骤:一提出问题,确定目标一切决策都是从问题开始。所谓问题,就是应有现象和实际现象之间出现的差距。决策者要善于在全面收集、调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发现差距,确认问题,并能阐明问题的发展趋势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 所谓目标,是指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在预测的基础上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目标是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必须明确、合理,要在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分清必须达到的目标和期望达到的目标。 二拟定可行方案可行方案是指具备实施条件、能保证决策目标实现的方案。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存在多种途径,要经过比较,制定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所以,拟订可行方案的过程是一个发现、探索的过程,也是淘汰、补充、修订、选取的过程。要大胆设想、敢于创新,又要细致冷静、精心设计。 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的本质区别在于方式方法的不同。经验决策的主体一般表现为个体,而科学决策是集体智慧的产物;经验决策主要凭借决策者的主体素质,科学决策则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经验决策带有直观性,而科学决策不排斥经验,但注重在理论的指导下处理决策问题。因此,应该把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结合起来,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科学决策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没有科学的决策,我们的工作就会无章可循。科学决策在我们现实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从实际工作谈对科学决策的认识? 一、要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评估机会和问题的精确程度有赖于信息的精确程度,所以管理者要尽量获取精确的、可信赖的信息并排除信息在解释过程的扭曲以提高作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 二、识别目标: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所想要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下来,因为目标的这两个方面最终指导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 三、确定方案:管理者在征询他人的意见后拟定备选方案,确定所拟定方案的价值或加恰当性,确定最优方案再根据事实以及考察结果确定最好方案。 四、选择实施战略:在方案选定后,管理者就要制定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五、监督和评估:一个方案的实施阶段,形势可能发生变化,因此管理者要不断地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而科学决策的关键在于在于信息的收集,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的水平,所以决策者需要在决策前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当然收集信息时要注意成本-收益分析。

建立和完善纠错机制,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能力

建立和完善纠错机制,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能力 建立和完善纠错机制,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能力,建立和完善纠错机制是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决策程序中贯穿“试错-反证-质询-复核-惩处”的纠错机制,可以很好地防止不当决策的出现,预防重大决策失误,提高决策的可行性、操作性和正确率。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要建立和完善试错机制。试错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机会,是提高决策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没有百分之百成功的创新,因此在出现差错的时候,不要急于追究领导干部的责任,而要仔细分析出错的原因所在。试错机制的重要性在于,对组织而言保持开放心态,对领导干部个人而言则鼓励创新。试错机制的意义在于,在现有的管理框架内,不断审视目前管理行为背后的假设,同时提出并验证新的假设。事实上,没有当年建立经济特区的试错勇气,就不会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 试错机制要得到有效执行,关键在于破除想当然的障碍。首先,要允许领导干部在决策中试错。在小范围内的试验,既追求成功,也允许试错。其次,要用制度保障试错。使领导干部勇于试错(也即勇于创新),使试验完成之后不至于面临追究试错责任的危险。然后要考虑试错的成本。试错不是面越宽越好、数量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成本越少越好。企业的试错成本可能是短时期的资金周转困难,但作为公共管理部门的党政机关试错,其成本就可能是相当部分群众生活、工作长期受到影响,因此,试错必须要考虑成本,要在群众可承受的范围内试错,以保证决策成本的最小化。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要建立和完善反证机制。“不能被反证的理论就不能被称作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决策态度应该是,不能仅靠一些正面的论证就认定某一命题是绝对的事实,而是要承认其中存在可能被反证的地方,不仅要做“可行性论证”,而且要做“不可行性论证”;在一定程度上,“不可行性论证”比“可行性论证”还要重要。有不少所谓可行性论证只讲前景如何乐观、方法如何可取、条件如何成熟,就是刻意规避不可行因素,成了某些领导欺人和自欺的华丽外衣。因此,善于组织反证,就成了提高决策判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证要在决策前进行。在提出预案的同时就要组织反证,越是反证有力,对决策越有利,即使最终采取的方案仍然是“正证”方案,但从反证方面吸取的有益因素恰恰可以弥补原有方案的不足,达到降低决策风险的目的。反证要相对独立。设计反证方案的人应当相对独立,反证环境应当尽可能宽松,不要受到原有预案的影响。反证要与预案充分沟通。在决策作出之前,反证方案要与预案充分沟通,互相吸取优点,不断改进自身方案。领导要平等看待反证方案和预案。正反方案都应当成为决策依据,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两种对立方案的优缺点,选择优点较多而弊病较少的方案施行。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要建立和完善质询机制。质询是监督机关和决策相对人的权利,良好的质询机制能够保障决策符合多数人的利益,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质询可以是事前、事中或事后,对特定决策的出发点、实施过程、预期目标等从决策机构外部进行咨询、审视、监督的行为。质询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可以保证决策相对人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决策过程和具体决策带来的效益,保障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促进各级组织

2012年1月领导科学试题答案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领导科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主要凭借领导者个人的经验、知识和才干实施领导的领导方式是( A ) A.家长式的经验领导 B.科学领导 C.集体领导 D.专家式领导 2.领导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C ) A.领导者如何有效领导 B.领导者与客观环境的关系 C.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D.领导者如何履行职能 3.领导活动的主客体关系是( B ) A.领导者与领导者的关系 B.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C.领导者与环境的关系 D.被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4.领导在布置任务时能晓之以理,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的指挥方式是( D ) A.命令 B.示范 C.压制 D.说服 5.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 A ) A.民主集中制 B.中央集权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6.单方案选择在决策学中被称为( B ) A.布里丹选择 B.霍布森选择 C.阿利森选择 D.伊斯顿选择 7.现代决策理论的创始人赫伯特·西蒙提出的决策模式是( D) A.理性决策模式 B.渐进决策模式 C.综合决策模式 浙00320# 领导科学试题第 1 页共8 页

D.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8.在主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现原有决策有重大失误、决策目标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对原有决策目标或方案进行根本性修正的一种决策称为( B ) A.风险决策 B.追踪决策 C.经验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9.现代决策体制的核心系统是( B ) A.决策信息系统 B.决策中枢系统 C.决策智囊系统 D.决策监督系统 10.危机决策也称为( C ) A.风险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 C.非常规决策 D.有限理性决策 11.从事理论研究并对某一理论观点、体系有所创造和贡献的人被称为( D ) A.实践型人才 B.创造型人才 C.组织型人才 D.理论型人才 12.根据人才能力的大小,给予适当的职位,这属于人才使用原则中的( A ) A.量才用人,职能相称的原则 B.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 C.扬长避短,各尽所能的原则 D.合理流动,适才所用的原则 13.人才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考德、考能、考勤、考绩和考廉五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 C) A.考德和考能 B.考能和考勤 C.考绩和考廉 D.考能和考绩 14.居于领导者整个思想政治工作首位的是( A) A.理论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浙00320# 领导科学试题第 2 页共8 页

决策分析(含答案)

决策分析复习题 (请和本学期的大纲对照,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 一、选择题(单项选) 1.1966年,R. A. Howard在第四届国际运筹学会议上发表( C )一文,首次提出“决策分析”这一名词,用它来反映决策理论的应用。 A.《对策理论与经济行为》B.《管理决策新科学》 C.《决策分析:应用决策理论》D.《贝叶斯决策理论》 2.决策分析的阶段包含两种基本方式:( A ) A.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B. 常规分析和非常规分析 C. 单级决策和多级决策 D.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3.在管理决策中,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只要选取满意的方案即可,而无须刻意追求最优的方案。对于这种观点,你认为以下哪种解释最有说服力?( D ) A.现实中不存在所谓的最优方案,所以选中的都只是满意方案 B.现实管理决策中常常由于时间太紧而来不及寻找最优方案 C.由于管理者对什么是最优决策无法达成共识,只有退而求其次 D.刻意追求最优方案,常常会由于代价太高而最终得不偿失 4.关于决策,正确的说法是(A ) A.决策是管理的基础 B.管理是决策的基础 C.决策是调查的基础 D.计划是决策的基础 5.根据决策时期,可以将决策分为:(D ) A.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B. 定性决策与定量决策 C. 常规决策与非常规决策 D. 静态决策与动态决策 6.我国五年发展计划属于(B)。 A.非程序性决策 B.战略决策 C.战术决策 D.确定型决策 7.管理者的基本行为是(A) A.决策 B.计划 C.组织 D.控制 8.管理的首要职能是(D)。 A.组织 B. 控制 C.监督 D. 决策 9. 管理者工作的实质是(C)。 A.计划 B. 组织 C. 决策D.控制 10. 决策分析的基本特点是(C )。 A.系统性 B. 优选性 C. 未来性 D.动态性 二、判断题 1.管理者工作的实质就是决策,管理者也常称为“决策者”。(√) 2.1944年,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从决策角度来研究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贝叶斯(统计)决策理论。(×) 3.196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H. A. Simon)在他的著作《管理决策新科学》中,明确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领导干部科学决策

发展,源自科学决策 当今世界,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尽,国际政治经济关系错综复杂的局面亦未改观。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新阶段,一些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些新型社会矛盾逐步增多,各种利益关系日趋复杂。所有这些,都使决策的风险不断加大,使科学决策的难度不断增加。 科学决策是决定决策事件方向正确与否的关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真正考验。领导干部要更好地履行职责,就必须切实增强科学决策的意识,努力掌握科学决策的方法,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 发展是科学发展,要求决策必须是科学决策 所谓决策,通常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借助于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并组织实施的全部过程,亦即是我们通常所言的决定做事情、干工作的策略和办法。 决策的提法早在《韩非子·孤愤》中就有:“智者决策於愚人,贤士程行於不肖,则贤智之士羞而人主之论悖矣。”古人亦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谚语传承于世。由此可见,决策的作用早在古代就受到了重视。而在古代,由于决策失误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也不鲜见。例如春秋战国时的秦赵之战,赵国军队统帅廉颇坚持正确的路线,却被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结果赵兵被秦军杀死40万,最后成为导致赵国灭亡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决策决定着事业的成败。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决策的作用愈发凸显。正如王昌顺在学习时报所撰写的《科学决策的程序》一文所言,社会化大生产造成现代社会活动一系列根本变革,规模日益庞大,结构愈加复杂;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愈加激烈;形势日益多变,随机因素大量增多。小生产时代社会活动的狭小、简单、缓慢、封闭等已经发生根本性变革。传统经验决策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

团队建设与领导力

考试标题:团队建设与领导力考试试卷:共80道题,满分100分 单选题(共20道,分) 第1题.本讲座中提到的“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是以下哪位国家领导人说的(分) ? A.毛泽东 ? B.邓小平 ? C.江泽民 ? D.胡锦涛 正确答案:A 第2题.罗家德老师认为以下哪个皇帝是帮主型的代表人物(分) ? A.汉文帝 ? B.汉武帝 ? C.唐太宗 ? D.汉景帝 正确答案:B 第3题.樊景力教授曾经把恩威德三者并济的领导方式分为八种领导类型,以下哪个选项属于高威高恩高德的领导类型(分) ? A.明主型 ? B.帮主型 ? C.清官型 ? D.霸主型 正确答案:A 第4题.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翟鸿燊老师给沟通下的定义的是(分)

? A.情绪的转移 ? B.信息的传递 ? C.感觉的互动 ? D.权势的表达 正确答案:D 第5题.当双方利益都很重要且不能折中,也没有一致的解决方案时,我们应该采取()策略来解决问题。(分) ? A.强制 ? B.回避 ? C.迁就 ? D.合作 正确答案:D 第6题.罗家德老师认为中国最好的一部管理书籍是()。(分) ? A.《菜根谭》 ? B.《论语》 ? C.《中庸》 ? D.《道德经》 正确答案:C 第7题.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吴维库教授所讲的择业标准(分) ? A.兴趣 ? B.能力 ? C.直觉 ? D.回报

正确答案:C 第8题.对销售员的管理,我们知道可以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以下哪个不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分) ? A.随机抽查 ? B.协同拜访 ? C.定点报告 ? D.定期回访 正确答案:C 第9题.“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语出()。(分) ? A.《菜根谭》 ? B.《论语》 ? C.《老子》 ? D.《庄子》 正确答案:C 第10题.当冲突带来的损失大于解决问题带来的利益时,我们应该选择以下哪种策略(分) ? A.竞争性策略 ? B.回避性策略 ? C.合作性策略 ? D.妥协性策略 正确答案:B 第11题.影响薪酬有很多的因素,翟新兵老师认为它主要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类,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影响薪酬的外在因素(分) ? A.国家相关的法令和法规 ? B.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关系

领导科学决策理论

1、造成决策失误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是什么?(评析) 2、在领导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决策?(启示) 这组材料反映的问题在近年来的领导工作中经常出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问题都和领导决策有关,说明建立良好的决策机制,加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特别重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危害非常必要。 结合案例分析题提供的材料依据领导决策的有关理论,联系当前领导的决策机制、领导干部的管理体制、领导干部的考评办法,我认为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下: 其一,错误的政绩观是造成决策失误的思想根源。在现行干部管理体制下,干部任期较短,调动频繁,对干部一些政绩的考核尚无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一些干部急于制造“政绩”以利升迁。这种早出成绩、快出成绩的错误政绩观,导致一些干部草率决策、脱离实际决策。 其二,不对决策方案进行科学论证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决定性因素。有的干部不按科学决策的原则程序、方法去做,决策前没有设计三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比较择优,对唯一的方案也没有充分征求专家的意见,没有进行科学论证,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试点就强行实施。 其三,决策过程缺乏民主,主要领导搞“家长制”、“一言堂”,是造成决策失误的重要因素。决策民主化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前提。但有些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在决策时抛弃民主集中制原则,违背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的规定,盲目自信,独断专行,听不进不同意见,特别是听不进反对意见,致使决策存在先天不足。 其四,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也是造成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有的不调查、不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先拍脑门决策,再拍胸脯保证,后拍屁股走人”;有的热衷于搞“形象工程”、“路边工程”;有的作风粗暴,方法简单,甚至对普通群众采用强制措施。 其五,缺乏决策失误的惩罚机制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决策失误并造成巨大损失后,对决策者缺乏党纪、政纪乃至法律层面上的处理,只把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轻描淡写地说成是交了“学费”,以后再用公共财政去填补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或把这些损失留给后任领导来承担,使得一些决策者没有决策失误的后顾之忧。 针对决策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领导者要做到正确决策,就应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决策理论为指导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党的十六大把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作为政治

试论正确处理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关系

试论正确处理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关系 摘要:在推进政府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过程中,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经常发生矛盾,能否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衡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效果的重要标准。必须把握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深刻内涵,把群众利益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以民主决策作为基础,保证决策的合法性,以科学决策作为导向,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关键词: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 增强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但现实政府行政实践常常发生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矛盾和冲突,出现决策的困境。处理好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关系,就有助于实现政府的决策目标,否则就会因决策失误造成混乱,甚至引起重大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 一、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内涵及其矛盾 1.决策民主化的内涵。行政决策民主化是指行政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与社会公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参与决策,使人民群众能够通过各种有效的信息渠道,充分表达对各种行政决策供选方案的意见和建议,达到决策目标符合民情、决策过程尊重民意、决策结果顺应民心,最终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行政行为。简言之,行政决策民主化就是指行政决策在制定的过程中充分保持广大公民的参与度,力求使决策的达成融入人民的力量,最终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行政行为。 2.决策科学化的内涵。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也可称为科学决策,是指行政决策在科学的决策理论指导下,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包括决策体制的科学化、决策程序的科学化、决策方式的科学化。行政决策科学化的本质内涵是决策的内容必须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它是和决策的随意性、人为因素以及浪费等相对应的概念。为此要建立一整套决策的程序、体制、方法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化。简言之,所谓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就是指决策的正确属性,以及是否能够最大程度的契合当时的环境,强调的是决策的做出是否既考虑到了降低成本,又考虑到了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或是否很好的处理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协调了各方的利益格局。 3.两者之间的矛盾。一般情况下,行政决策的民主性并不能兼容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反过来,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也不是完全能兼容其民主性,在行政决策实践中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决策民主性强调的是合民意性,而决策的科学性强调的是合规律性,有时候往往行政决策的民主化以失去决策的科学性为代价,或者是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以失去决策的民主性为代价。 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日趋多元化,特别在社会转型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一项行政决策的出台涉及的不仅仅是民生问题,还有生态问题、发展问题等。也不仅仅是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而是在更大范围、更多的主体之间利益的整合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有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等。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决策便会带来巨大的成本与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新时代对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的要求便显得更为迫切。 在决策实践中,政府决策存在着草率决策、随意决策、决策的经济导向和政绩导向,出现了大量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现象。归结起来,就是没有把决策的科学性与决策的民主性统一起来,把民意与科学结合起来统筹谋划,要么在某项决策偏向于科学性,要么在某项决策

(完整版)课后习题答案(决策)

第八章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决策?决策有那些特点? 答:广义的说,把决策看作一个管理过程,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提出各种预选方案,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实施、监控的过程。包括从设定目标,理解问题,确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实施的全过程。狭义的说,决策就是为解决某种问题,从多种替代方案中选择一种行动方案的过程。 决策的特点可按照划分的类别来说明: 1.按决策的作用分类 (1)战略决策。是指有关企业的发展方向的重大全局决策,由高层管理人员作出。 (2)管理决策。为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解决局部问题的重要决策,由中层管理人员作出。 (3)业务决策。是指基层管理人员为解决日常工作和作业任务中的问题所作的决策。 2.按决策的性质分类 (1)程序化决策。即有关常规的、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 (2)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偶然发生的或首次出现而又较为重要的非重要复性决策。 3.按决策的问题的条件分类 (1)确定性决策。是指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只有一种自然状态时的决策。即决策的条件是确定的。 (2)风险型决策。是指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但每种自然状态所发生概率的大小是可以估计的。 (3)不确定型决策。指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而且,这些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是无法估计的。 4,按决策的风格来分,可分为:行为决策;概念决策;命令决策;分析决策。 5、按决策的方法来分,可分为:有限理性决策和直觉决策。 2. 科学决策应该遵从哪些原则? 答:最优化的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准全原则、可行性原则和集团决策原则。 3. 决策在管理中的作用如何?你能否通过实例来说明决策的重要性? 答: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决策是计划工作的核心,计划工作是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工作的基础。(省) 4. 简述决策的基本过程。你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作决策的? 答:决策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和实施活动。实际工作中,首先确定决策主体,确定决策备选方案,以及明确不可控因素,预估不同决策的后果,然后根据主观客观的一些条件来做出决策。 第九章习题 1、答:1)无差关系:若y x ,且x y ,称x 与y 无差别,记为y x ~ 。 2)偏好关系:对于后果集},,,{21n J 中任意两个可能的结果x 和y ,总可 以按照既定目标的需要,前后一致地判定其中一个不比另一个差,表示为y x (x 不比y 差)。这种偏好关系“f ”必须满足下面三个条件:自反性:x x (一个方案不会比它自己差);传递性:z x z y y x ,;完备性:任何两个结果都可以比较优劣,即 x y y x J y x ,,,二者必居其一。 3)效用函数:对于一个决策问题中同一目标准则下的n 个可能结果所构成的后果集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是以领导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科学揭示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形成关于领导活动的科学理论。 2.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领导科学研究的应当是领导活动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是什么 从领导的性质来看,领导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性。领导的本质主要是由它的社会属性决定的。领导的自然属性是指领导活动中的指挥和服从关系的属性。领导的社会属性是指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经济、政治等利益的对立或者一致关系的属性。 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是由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方式决定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新型关系的内在的必然要求。 4.什么是领导决策 决策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职能。领导活动实际是领导者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诸多处理方案或方法的提出与选择。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面对着各种影响决策的因素,他必须依靠自身的经验、思维等特质对它们进行筛选和运用。 简答题 1.领导科学的范围,内容 范围: (1)领导本质理论。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领导活动有其不同的本质。领导本质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应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2 )领导观念的理论。领导行为是由领导概念支配的,观念不同,领导活动的方式和效果就会不一样。观念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要实现科学领导,就应正确地进行观念更新。(3)领导体制的理论领导体制是实现领导的工具,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和权力的划分等等。它对领导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现代领导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错综复杂的大系统,要努力建立起指挥灵活、相互协调而又权责分明、各尽其责的领导体制。 (4)领导者的素质和修养的理论 领导行为的主体是领导者。领导者既指个体又指群体,个体必须具备与其指责相应的素养,群体必须有合理的结构。领导者的素质是发挥领导作用的基础。 (5)领导方法、艺术、作风的理论 在领导活动中,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有科学的方法。领导方法是达到领导目标的手段。领导艺术是巧妙的运用领导的条件、原则、方法的基本技能。 (6)领导效能考评的理论 领导效能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指领导者试试领导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结果。对领导效能进行考评,是检验领导活动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领导科学内容包括四方面: 1.领导活动的本质,即领导活动人属性以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作用的关系等。 2.领导活动的主体,即领导者的本质,如职能和素养等。 3.领导活动的结构,即领导体制、组织形式及其内容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等。 4.领导活动的过程,即领导活动的不同阶段所依次进行的程序、工作方法及其遵循的原则等领导科学嚆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集体决策的优点

集体决策的优点 决策问题关系事业兴衰成败,特别是在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大事的正确决策不仅能凝聚人心,推动发展,而且能造福百姓,增强后劲;反之错误的决策不仅会贻误发展,而且会损害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正确的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因此,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基本要求,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键所在,也是调动方方面面干部群众积极性,合力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弄清涵义,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的根本就是确定重大问题的范围和保证真正意 义上的集体。所谓重大问题,就是相对一般而言,如城乡发展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干部人事任免等关系到一个地方发展改革的施政方针和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明确了范围就可防止不分大事小事,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平均使力”现象。所谓集体决策就是对于界定的重大事项,要坚持集体研究,会议决定,防止会前不通报,会上搞突然袭击的“霸道主义”和会前不作深入调查、仔细分析,会上随大流的“弃权主义”。 二、提高认识,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1、是推进民主集中制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我们党内,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独断专行、不要民主的“家长制”、“一言堂”和软弱涣散、不要集中的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建立和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就是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意见、建议集中起来,在民主议事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的领导生活中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体现和要求,是民主集中制理论上的重大创新。 2、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党的领导是否坚强有力、科学有效,是否能够得到不断加强和改善,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制度是否健全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方面,健全重大问题的决策制度,可以提高和改进领导艺术、领导方式、领导方法。在国内国际环境都发生巨大变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考验,只有建立健全重大问题的集体决策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我们党才能提高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健全重大问题的决策制度,可以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反之对重大问题界限不清,办事程序混乱,必然影响班子内部的团结,削弱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 一、基本内容 决策就是确定目标,选择措施。十七大报告强调,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 决策能力就是决策者在决策活动中进行论证与抉择,以确定最佳方案,实现决策效益最大化的技能和本领。毛泽东说过:“一切事情必须先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方能做得更好。” 决策能力主要包括: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判断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1、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决策的基本功。不作调查研究,不掌握必要的情报、信息,决策就没有客观的依据。当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多种因素错综复杂,这影响着决策的制定。因此,党政干部应重视调查研究能力的锻炼,高质量、高水平的调研应做到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抓本领。调研如果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就很难得到真实的情况。此外,调研要面向基层,重在了解本地情况,调研中要有技巧,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注重主要矛盾,抓重点、抓关键、抓难点、找疑点,对其做“解剖麻雀”的工作,做到突破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统一。 2、科学判断能力。决断是否正确,关系到决策的成败。党政干部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推理等逻辑方法,作出科学判断。具体

包括:一是事物本质的判断。在经济活动中,不能被“空手道”所误导;在用人上,不能被假政绩、假民意所误导;在惩处腐败上,不能被假证据所误导。二是事物数量的判断,对影响决策的因素规模、程度、影响力的大小作出判断。三是预测判断。要从总体上对供选用的方案进行预测,方案一旦实施,遇到哪些新的阻力、困难、风险等都要所估计判断,只有这样,才能筛选出最佳决策方案。 3、辩证思维能力。善于进行辩证思维,是决策能力的重要表现。既善于立足当前谋长远,又不急功近利;既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又要根据新的情况,勇于和善于开拓创新;既要广泛征求多数人的意见,又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既广纳群言,博采众长,又在复杂事情中有自己的主心骨,正确集中意见;既不轻率冒进,遇事三思,规避风险,又敢于当机立断,敢冒风险;既讲程序守规矩,又要善于临机处置;既要集中注意力,确定发展思路,抓好经济发展全局的决策,又要注意把握不同决策的关联,抓好决策的相互衔接。 二、决策能力的作用。 1、加强决策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核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和决策能力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大到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小到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都需要党政领导干部决策,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社会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浅谈领导科学决策论文

浅谈领导科学决策 【摘要】: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的动态过程,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当今时代,社会发展迅速,信息瞬息万变,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管理者、领导者决策的科学性越来越重要。领导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具有科学决策能力,成为对现代管理者、领导者的基本要求,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科学决策的意识、全局观念、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做出正确的、科学的决策至关重要。错误决策造成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错误决策也无可避免的受到其自身素质、决策机制、权力运用、决策方法、利益诱惑、个人情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曾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的、远见卓识的伟大领袖人物。如近代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凭借集体和个人的智慧、经验、才智等做出许多科学的、卓有有效的判断和决策,他们博学多才、多谋善断、处惊不乱、稳若泰山等是领导科学决策的光辉典范,是我们的宝贵遗产。 【关键词】:领导科学科学决策提高途径 一、科学决策的内涵 所谓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做出正确决策的过程。科学决策的根本是实事求是,决策的依据

要实在,决策的方案要实际,决策的结果要实惠。科学决策具有程序性、创造性、择优性、指导性。科学的决策过程是决策领导、专家与实际工作者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决策的主体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决策过程。 参与科学决策的主体一般有以下五个:决策领导,决策助手,决策专家,学科专家,实际工作者和广大群众。 二、科学决策的基本特征 科学决策有自己的内涵,同样也有自己的外延。这些外延就是其基本特征: 1、科学决策是一种系统决策。科学决策从组织体系上讲由三个主要系统组成,即决策主体系统、决策智囊支持系统、决策信息辅助系统。决策主体系统包括主要决策者和其他决策人员。决策智囊支持系统包括决策研究部门、决策咨询委员会和决策咨询专家团。决策信息辅助系统包括决策信息搜集、整理、分析部门。 2、科学决策是一种团队性的群体决策。科学的决策分为确立目标、获取信息、设计方案、评价比较、方案选择和方案实施以及方案反馈等阶段。这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因此,科学决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团队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的过程。 3、科学决策是一种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制度是保障决策科学的有效方法。科学决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程序化决策。为什么这么讲呢?程序化决策实际上是一个班子或一群人的协同决策。在程序的每道关口都有人或从技术上或从经济上或从其他方面进行分析把关,到最后决策,实际上是几种方案中的

如何制定科学决策

谭小芳老师有这样一则趣味题,与大家一起分享:荷叶上有3只青蛙,其中1只青蛙决定跳下水。请问:过了一会儿,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 一道看似简单的题目,其实不然。在一次培训班上,学员们踊跃发言,对该问题的认识竟然得出许多迥然不同的答案: 有人说,荷叶上还有2只青蛙。原因很简单,小朋友都会算嘛,最简单的算术:3-1=2。 有人说,荷叶上还有1只青蛙,给出的理由是青蛙也像人一样,会对环境的变化和事态发展有判断力。如果荷叶上有1只青蛙跳下水,按从众心理理论分析,估计荷叶上另外2只青蛙跳下水的概率各为50%,那么,荷叶上还剩下1只青蛙。 这两种答案符合一般人的思维习惯。实际上,问题并不这么简单。谭小芳老师给出下面两种逆向思维的答案: 有人说,荷叶上还有3只青蛙。为什么会得出这一结论呢其实,你只需要再仔细读一遍题目就知道了。不信,你再大声朗读一遍: 荷叶上有3只青蛙,其中1只青蛙决定跳下水(请注意划线部分文字)。请问:过了一会儿,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 这次你明白了吧!原来决定跳下水的那只青蛙,只是做了一个决策而已,而实际并没有真正行动,它还是站在荷叶上。你可能会问:何谓决策决策就是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来行动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的过程。只有决策而已! 另一些人提出更为独特的答案:荷叶上1只青蛙也没有。可能源于两种解释: 其一,决定跳下水的那只青蛙不仅决策了,而且真正行动了。它是另外2只青蛙的“上司领导”,它的行动必然带动另外2只青蛙也义无反顾地跳下水,于是荷叶上必然就没有青蛙了。 其二,3只青蛙站在荷叶上,荷叶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如果突然1只青蛙跳下水,于是必然引起荷叶的倾斜,于是失去平衡的荷叶把另外2只青蛙也一股脑掀下荷叶,于是荷叶上连1只青蛙也没有了。其实,这则趣味题可以引发我们很多思考: 1、我们决策时要考虑后果。在市场环境下,企业或组织的决策往往会带来一连串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后果。管理者的决策会对其组织成员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管理者的决策正确与否,往往决定着企业或组织的兴衰存亡。 2、多数情况下,处于市场中的企业或组织会受到“关联方”的影响。例如,母、子公司之间存在无法摆脱的裙带关系;总、分公司之间存在着连带责任,属于关联方;企业与客户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关联方关系……在市场中你会发现许多关联方。请当心,你的“关联方”有时也会在有意无意之中把你“拖下水”。 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就象一棵树,树杈长在树干上,树枝长在树杈上,树叶长在树枝上。树干问题是树的基本性问题,树干长歪了树杈、树枝、树叶都跟着歪,树干长正了树杈、树枝、树叶都跟着正。对企业发展中的树杈、树枝、树叶性问题决策错一点不会出现大问题,对企业发展中的树干性问题决策错了就会蒙受重大损失。谭小芳老师见到许多领导事无巨细都要谋划一番,这种工作精神可佳,这种方法却是不科学的,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受精力限制根本谋划不过来。这跟我们受古人一句话的影响较深有关。古人说:“凡事谋定而后动”。这句话就不科学,因为它没有区分大事、中事和小事一律让人谋划。在一个企业,树叶性的问题数以万计,树枝性的问题数以千计,树杈性的问题数以百计,树干性的问题可就不多了。上面已经说到,树干性的问题虽然不多却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对古人的这句话做一下修正,即修正为“凡大事谋定而后动”较好,修正为“凡大事谋好而后动”就更好了。谋好就是要做到科学。好决策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企业家或经理人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对一些事物做出分析、判断和决策,不少经理人比较注中效率,希望能够以雷厉风行的风格帮助企业尽快拿出方案或者计划。在谭老师的咨询生涯中遇到过不少因为计划制作的不够周详而导致企业受到损失的案例,也遇到过不少因为太过谨慎而失去了市场机会的实例;经过总结,这些朋友基本有这么两个特点:一是一有什么想法就立即付诸实施,但在还未经过对所考虑事情周密考虑,俗话说冲动是魔鬼;第二种就是悠悠哉哉推迟或者根本就不做出决策,都是不好的现象。 谭小芳老师(预定谭老师科学决策培训课程,请联系)认为,决策者必须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并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抉择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在市场面前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如何提高市场决策准确度呢个人认为,市场决策准确度的提高,要看四件事: 1.决策者的市场走访:决策者必须经常走出办公室去了解一手资料,了解大家为什么不执行,是员工的问题还是命令本身有问题,市场上遇到了什么困难 2.信息收集和上传通道:仅仅靠走访了解市场一线情况虽然直观,但不全面,还要建立更多的信息通道:下策是设立一些可能会流于形式的市场信息日报表,中策是建立信息平台,上策是专业信息岗位的设置。 3.决策的产生:根据多方信息的反馈,加上领导的专业研判,也许还要再配合专业的数据分析模型,下一步的市场或管理方案就产生了。 4.决策的校准:谭小芳认为,科学的决策校准有三个步骤。 权限控制:超过权限你无权决策,交相关部门复核。即使是总经理董事长的决策也最好交由财务审核,评估一下企业目前的财务和生产资源是否可以支持你的决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