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人员如何阅读地质报告

设计人员如何阅读地质报告

设计人员如何阅读地质报告
设计人员如何阅读地质报告

综合分析地质报告恰当选择地基基础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是勘察工作的文字成果,它的目的性很明确,就是通过各种勘察手段(如现场钻探、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等)获取建筑场地岩土层的分布规律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通过归纳、整理、分析研究,为地基的设计、整治、利用提供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计算依据。除此之外,勘察报告还是基础施工的参考资料和编制基础工程预决算的依据之一。对于设计师而言,全面掌握勘察报告中所包含的工程地质信息,仔细研究报告中为解决岩土工程问题所提出的合理建议,正确选择地基和基础的形式,是非常必要的,这往往对建筑物的安全、功能和造价有很大影响。对基础施工人员来说,勘察成果对合理选择和使用施工机具,预测并解决施工中可能碰到的问题,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这在一方面对岩土工程勘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因为勘察的目的已不仅仅是提供地质资料,而要更多地涉及场地地基岩土体的整治、改造和利用的分析论证;另一方面也要求设计工程师具备岩土工程学科的广泛的背景知识,以应对变化复杂的地质条件。结构工程师和岩土工程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合作。

一、地质报告的主要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内容,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等情况确定。鉴于岩土工程勘察的类型、规模各不相同,目的、要求、工程特点和自然地质条件等差别很大,因此以下只提出一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基本内容。

1、工程概况:本项内容主要由建设方和设计方提供,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场地高程及座标引测点、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层数、荷载、结构特征(开间、柱间距等),拟采用的基础型式、埋深等;按岩土规范,本条为强制性条款,是开展勘察工作的前提,但由于开展勘察工作时往往有一些资料是不确定的,特别是需要设计方提供的资料如荷载、柱间距等此时往往不够准确,使得勘察报告中基础方案评价部分针对性不强。

2、勘察的目的、技术要求及依据的技术标准:其中技术要求有时由设计方提出,设计人员提技术要求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把你需要的特殊的要求提出来,比如

抗浮设计水位、土的动力性质参数等。但一般的项目均可按照岩土规范的通常要求进行。

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和上部结构条件、荷载、基础埋深以及场地地层条件密切相关,是整个勘察工作成功的前提。

4、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地层纵横向展布情况、地质构造:本条合起来称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属场地及地层的基本资料。地层分层的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互层处理。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①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对于分布较普遍和较广泛的层位,要说明缺失的孔段;对于分布局限的层位,则要说明其分布的孔段。②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地层厚度。如场地较大,分层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则应指出埋深和厚度最大、最小的孔段。③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芯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芯的形状,即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

5、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本条内容是整个地质报告最关键的部分,是设计人员直接使用的基本数据,也是设计人员最关心的部分。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好还有最小平均值、最大平均值,以便设计部门选用。

6、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状况、埋深、岩性、厚度,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地下水流向、水力坡度;含水层间和含水层与附近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水位季节变化,含水层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等。对于小场地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勘察场地,论述的内容可以简化。有的内容,如水位季节变化,并非在较短的工程勘察期间能够查明,可通过调查访问和搜集区域水文资料获得。地下水对混凝土的

腐蚀性,要结合场地的地质环境,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判定。应列出据以判定的主要水质指标,即pH、HCO-3、SO2-4、侵蚀CO2的分析结果。

7、不良地质作用以及对工程不利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陷、采空区、以及对工程不利的地下掩埋物等,这些在勘察现场必须查清,并在勘察报告中详加论述。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选址和初勘阶段的任务,但详勘报告中也有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2)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3)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4)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其发展趋势如何。(5)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6)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的同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议,同时给出场地建筑的适宜性结论。

8、结论及建议

该部分是勘察报告的精华,它不是前文已论述的重复归纳,而是简明扼要的

评价和建议。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对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的评价。(2)结合建筑物的类型及荷载要求,论述各层地基岩土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可能性和适

宜性。(3)选择持力层,建议基础形式和埋深。若采用桩基础,建议桩型、桩径、桩长、桩周土摩擦力和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4)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和防护措施。(5)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6)建筑场地的地震地质情况。(7)其它需要专门说明的问题。

以上8条是一份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必须包括的内容,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属强制性条文,也是设计人员应该关注的内容。

当然地质报告的内容不仅仅是以上各条,它还包括分析评价的部分,比如对岩土的利用、整治和改造的方案建议、对基础方案的分析评价、对基坑开挖、降水、支护的分析评价、对工程施工的方案建议等等,该部分的内容可以衡量出一份地质报告的水平,高水平的地质报告他给出的各种方案建议是经济合理的,具有施工可行性,设计人员可以拿来直接使用,但水平不高的地质报告他给出的各种方案建议就不一定合适,如果设计人员按照这样的基础方案进行设

计就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地质报告中各种分析评价的内容不应成为设计人员关注的重点。

二、结构设计人员如何阅读地质报告

1、如何阅读工程概况部分:

当我们拿到一份地质报告的时候,首先要看的就是报告中对工程概况的介绍,前面已经说过,勘察人员在进行勘察的时候,有些资料是不够准确或者是缺乏的,而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所有的条件基本已经确定,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地质报告中关于工程概况的叙述和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特别是一些重要条件如建筑物层数、结构型式、基础埋深、荷载等,如有不相符的地方,则有可能导致整份地质报告满足不了设计的要求,或者基础方案的分析评价没有参考价值。

2、如何阅读勘察工作量部分:

勘察工作量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勘察方案和针对此方案选择的勘察方法。勘察方案主要包括勘探点的位置、间距、孔深以及类型等。对于一个设计人员来说,要判断出一份勘察报告的方案布置是否合理是一件很难的事,怎么办呢?这里给大家说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我们的民用项目绝大部分在河南,大多数在郑州,这时候只要看勘察报告中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的判定是否正确,基本可以断定勘察方案是否合理。在河南省内,绝大部分地区的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乙级,只有在河南西部自重湿陷性场地、三级非自重湿陷性场地以及驻马店地区的膨胀土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甲级,整个河南地区几乎不存在丙级复杂地基,而郑州地区的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几乎全部是乙级。甲级的勘探点间距不大于15.0m,乙级的勘探点间距不大于30.0m。孔深的要求是:天然地基满足沉降计算的要求即可,对于复合地基及桩基,一般孔深达到桩端下3.0m—5.0m,控制孔深满足沉降计算的要求。

3、如何阅读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部分

该部分包括地形地貌和地层描述两部分内容,该部分内容很容易读懂,阅读时重点关注地层描述中有无异常情况,如新近堆积土的厚度、墓穴、人工填土、污染土等对工程不利的影响因素。另外还应关注场地地貌单元,因为地貌

和地层结构、沉积年代、力学性质、不良地质作用等密切相关。比如郑州市的地貌单元有两种:黄河阶地(包括一级及二级)和黄河冲积平原。阶地地貌大致位于京广铁路线以西,地层条件较好,地下水位较深,大部分地区地表覆盖有黄土状粉土,场地属一级非自重湿陷性场地;冲积平原地貌位于郑州东部和北部,地表覆盖有黄河新近沉积的粉土,地层条件较差。下面给大家附了一幅地层剖面图。另外,在郑州老城区地表覆盖有3.0-5.0m的老填土,在经济开发区地表覆盖有5.0m左右的风积砂。

4、如何阅读各种岩土参数的统计计算部分

该部分内容主要由统计表格组成,视试验内容的不同主要的统计表有: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三轴试验c、φ值统计表、高压固结试验统计表、渗透实验结果统计表、粘粒含量统计表、标贯试验结果统计表、静力触探结果统计表等。这些表格大部分都是供设计师使用的,其数值的精度直接影响设计结果。事实上,地质体中的某些性质的确是测不准的,它只能是一个区间值,因为地质体中每一点的性质都可能是变化的。地质参数精确到某一个具体数值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当成是绝对准确的。但是离散性太大或者样本数太小的统计数值其精确度较低,甚至出现错误。怎样阅读并正确使用这些表格呢?

1)正常情况下,如果样本数满足每一工程地质单元6个以上的要求,且变异性较小,则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所采用的参数一般是平

均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所用的参数如c、φ值则采用标准值;

2)当参数的变异性较大(如变异系数大于0.25)或统计样本数较小时,平均值的代表性较差,为安全起见,可以采用最小平均值或

最大平均值;

3)夹层、透镜体、岩性不一致的样本(互层除外)不应参加主层的统计。如果统计表中这种样本未剔除,则应通知勘探单位重新统

计;

下面给大家附一张统计表。

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5、如何阅读水文地质条件部分

从目前的勘察报告来看,地下水这部分内容与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现今大部分的勘察报告中,只表示勘察时的地下水标高、埋深。在工程设计中,对地下水的评价将对工程安全与造价产生极大影响,例如:在地下室的设计中,地下水位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一般为50年,因此勘察报告应提供历史最高水位及变化幅度、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并提出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等建议、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联系等。

关于地下水的腐蚀性:在郑州地区的西部及南部,潜水埋深介于10m—40m 之间,以棉纺厂为中心形成地下水的降落漏斗;在郑州东北部,上部潜水水位1m—10m,下部承压水水位15m—22m左右,水化学类型低矿化度重碳酸型水。一般来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没有腐蚀性,上层潜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两层地下水均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6、如何阅读地震地质条件部分

该部分内容较为简单,主要包括抗震设防烈度、建筑场地类别、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建筑抗震地段划分等。在郑州地区,西部、南部、经济开发

区等区域一般为II类场地,抗震地段划分属有利地段;东部、北部一般为III 类场地,抗震地段一般属可进行建筑的一般地段,局部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7、如何阅读不良地质作用部分

这涉及到区域稳定性和场地稳定性两个方面的问题。前者是指一个地区或区域的整体稳定,如有无新的、活动的构造断裂带通过。后者是指一个具体的工程建筑场地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对场地稳定性的直接与潜在的危害,原则上采取区域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相结合的观点。对勘察中指明宜避开的危险场地,则不宜布置建筑物。对建筑场地可能发生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泥石流、滑坡、崩塌、岩溶、塌陷等,应查明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采取适当的整治措施。因此,勘察报告的综合分析首先是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然后才是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问题。

在郑州市区,主要的不良地质作用是地面塌陷,分布在旧城区,如火车站德化街、二七纪念塔、人民路一带,多发生在雨季,在八十年代曾发生过几次事故,但近年来再未发生过。主要的不利掩埋物是古墓穴及人防工事,古墓穴主要分布在西区及老城区。

8、如何阅读基础方案建议部分

1)持力层的选择

地基基础的设计必须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基础沉降要求;基础的型式有深、浅之分,基础型式不同、持力层选择时侧重点不一样。

对浅基础(天然地基)而言,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如果上层土的地基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尽量利用上层土作基础持力层。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承载力能满足要求时,亦可利用作为持力层而不应一概予以挖除。如果荷载影响范围内的地层不均匀,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或加固处理,或调整上部荷载的大小。如果持力层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可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这里给大家总结郑州地区两种特殊土层的的处理方法:

(1)湿陷性土层:处理的核心问题是消除土体的湿陷性,处理的出发

点是两个字:换、挤。处理方法有:换填、强夯、灰土或素土挤

密桩等。

(2)液化土层:处理的核心问题是消除土体的液化,在郑州市的东部及北部,存在有轻微和中等液化的土层,处理的出发点是加密,

处理方法有:振冲、振动加密、挤密碎石桩、强夯等。

对深基础而言,主要的问题是合理选择桩端持力层。一般地,桩端持力层宜选择层位稳定的硬塑—坚硬状态的低压缩性粘性土层和粉土层,中密以上的砂土和碎石土层,中—微风化的基岩。当以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作桩端持力层时,持力层的厚度宜超过6~l0倍桩身直径。此外,还应结合地层的分布情况和岩土层特征,考虑成桩时穿过持力层以上各地层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地质报告在论述桩基方案时往往选择一种桩基方案进行单桩承载力的估算,以论证能否满足上部荷载的要求,有些设计人员就把估算结果作为最终的试桩及静载试验依据,这种做法可能存在风险。因为勘察人员在编写地质报告时对上部荷载情况、结构条件不甚明了,其估算结果只能作为参考。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实际的上部条件进行持力层选择、单桩承载力计算、桩基方案布置。

2)考虑环境效应

任何一个基础设计方案的实施不可能仅局限于拟建场地范围内,它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要对场地周围的环境甚至工程本身产生影响。如降排水时地下水位要下降,基坑开挖时要引起坑外土体的位移变形和坑底土的回弹,打桩时产生挤土效应,灌注桩施工时泥浆排放对环境产生污染等等。因此选定基础方案时就要预测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合理的施工方法。设计人员在阅读和使用勘察报告时,应不仅仅局限于掌握有关的工程地质资料,而要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出发来分析和考虑问题。

3)承载力及变形参数的使用

关于承载力的使用主要就是一个深宽修正问题,大家都比较清楚,我只说一点:对于主裙楼连成一体的结构,对于主体结构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可以将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按基础两侧的超载考虑,当超载宽度大于基

础宽度的两倍时可将超载折算成土层厚度作为基础埋深。

关于压缩模量的使用:承载力表中的E s1-2只是用来评价土层的压缩性。在计算地基沉降时所使用的压缩模量应该是某层土实际压力段的压缩模量,即土的自重压力至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的压力段。一般地质报告中应该提供该数值,但由于基底压力可能存在误差,所以在使用时应该注意核对报告中的基底压力和实际情况有多大出入,出入较大时可要求勘察单位按实际的基底压力重新统计计算,设计人员也可以自己在压缩曲线上量取。

9、如何看工程地质图件

成果报告应附必要的图件,主要有:①勘探点平面布置图;②工程地质柱状图;③工程地质剖面图;④原位测试成果图表;⑤室内试验成果图表;⑥岩土利用、整治、改造方案的有关图表;⑦岩土工程计算简图及计算成果图表;⑧必要时,尚可附综合工程地质图、综合地质柱状图、地下水位线图、素描及照片等。

(1)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表示的主要内容:①建筑平面轮廓;②钻孔类别、编号、深度和孔口标高;用不同的图例区分出取土孔、标贯孔、静探孔、鉴别孔、抽水试验孔、地下水动态观测孔、专门试验孔;③剖面线和编号:剖面线沿建筑周边,中轴线、柱列线、建筑群布设;较大的工地,布设纵横剖面线;④地质界线和地貌界线;⑤不良地质现象、特征性地貌点;⑥测量用的坐标点、水准点或特征地物;⑦地理方位。对于较小的场地,一般仅表示①、②、③、⑥、⑦五项内容。标注地理方位的最大优点在于文中叙述有关位置时方便。此图一般在甲方提供的建筑平面图上补充内容而成。

(2)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钻孔柱状图的内容主要有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顶深度、层顶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柱状图的上方,标明钻孔编号、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

(3)工程地质剖面图。

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倘若分层正确,一般来说分层线的连接就会自然平顺,而不致将产状平缓的第四系尤其是全新统的土层

画成陡斜状,或出现新老层位之间的互相穿插等不合理现象。同一层位间的相变,要用岩性渐变线表示清楚。透镜状分层和同一层位中的透镜状夹层,在不同的剖面线上要互相照应,显示其分布范围。剖面各孔柱,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如标贯锤击数、分层承载力建议值)。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2007年10月15日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样本

六枝特区湘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O一七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0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0 ( 一) 交通位置 0 ( 二) 开发概况 (2) 三、工作依据及工作情况 (3) 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 (3) ( 一) 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 (3) ( 二) 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 (4)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4) 一、自然地理 (4) ( 一) 地形地貌 (4) ( 二) 气象及水文 (5) 二、地质条件 (5) ( 一) 矿区地层 (6) ( 二) 矿区构造 (7) ( 三) 含煤地层 (7) 三、水文地质条件 (9) ( 一)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9) ( 二)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0)

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3) 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 (14) 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14)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 (16) 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预测评估) (16) 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 (16) 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6) 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7) 结束语 (19)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为了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使煤矿企业能预防和避免矿山水害隐患威胁, 我矿开展了井田范围内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湘发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患情况, 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探放水技术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等, 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 一) 交通位置 湘发煤矿为整合矿井, 整合规模为150Kt/a, 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湘发煤矿位于六枝特区中寨乡镜内。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 证号C5 0 0211 5870) , 湘发煤矿开采标高+1470~+1100m, 矿区面积0.7941km2, 倾向宽约1.2km( 平均) , 走向长约0.7 km( 平均) 。矿区范围由以下8个拐点圈定,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湘发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区域地质调查总结

一、基本内容 1.区调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本地质工作,是所有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和地质科学不断发展的基础。2.区调的目的任务是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通过填制1:5万(或1:25万)比例尺的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古生物、构造、矿产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评价,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调查,为地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地学基础资料和依据,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基础地质信息。3.“区调”的基本准则:是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4.“区调”的五个程序(阶段):⑴.前期准备工作和立项论证,⑵.区调设计书的编写和审批。⑶.野外填图及阶段性资料整理、野外资料验收。⑷.最终资料整理和报告书的编写、最终成果的评审。⑸.最终成果的出版和“区调”原本档案汇交。 6.“区调”设计的五个基本程序:认真研究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书、收集和阅读各种资料、野外踏勘、实测剖面、设计书的编制。 7.出队前的准备工作:资料的准备、统一地质认识、统一地质观察点的编号、按设计书附件的要求,统一图式图例和各种地质体花纹、符号,代号等。 8.野外填图路线的布置原则:一般是穿越路线和追索路线相结合,而以穿越路线为主。常用的定位方法有:⑴目测法:⑵.交绘法与目测法相结合:⑶间接定位法:⑷GPS定位法 9.野外填图阶段的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保证野外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整个填图阶段和野外工作结束后开展的一项经常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工作步骤。按工作进度可分为:日常的资料整理和阶段性资料整理。10.野外资料验收包括:⑴野外地质工作报告;⑵复印着色的地质清图和地质实际材料图;⑶野外填图和实测剖面的各类原始资料;⑷已经取得的分析鉴定成果;⑸实物资料(包括重要化石标本、岩石标本);⑹部分过渡性资料:(包括巳完成和待完成的各类地质卡片、登记表册);⑺以上各种资料目录。 二、沉积岩区 11.沉积岩区地质调查的基本特点:是以地层学、沉积学为理论依据,从我国的现实地质工作出发,以多重地层划分为基础,通过研究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层序;较准确地描述沉积地层的组成、结构、变化和识别特征,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填图,查明并具体表示其时空存在状况、纵横变化、以及与地质年代的相互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地层格架和区域地层模型;探讨和阐明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形成环境、沉积作用、区域地质发展史与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12.剖面小结的主要内容:(1)工作概况(2)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3)剖面分层简述(4)剖面综合描述(5) 主要收获和尚存在的地质问题13.岩石地层单位两类: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14.生物地层单位:组合带、延限带、顶峰带和间隔带。 15.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宇、界、系、统、阶。 16.年代地层划分研究方法:即生物地层法、同位素测年、年代地层综合研究。生物地层法与年代地层综合研究法最为经济实用。17.基本层序的概念:基本层序是沉积地层垂向序列中按某种规律叠覆的,一般能在露头范围内观察到的,代表一定地层间隔发育特点的单层岩石分层或多层岩石组合,它是同一微环境或亚环境的沉积产物,一般上下都有明显的沉积界面分开。基本层序的类型按其性质可划分为旋回性基本层序和非旋回性基本层序,其中旋回性基本层序中的一部分又可称为韵律性基本层序。 18.第I类型层序:由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组成。Ⅰ的形成被认为是在沉积岸线坡折处,海平面下降的速率超过沉降速率,相对海平面下降的时期形成的。 19.第Ⅱ类型层序:陆棚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在沉积岸线坡折处没有任何相对的海平面下降。因而没有下切谷,并且其也缺少明显的侵蚀削蚀;第Ⅱ类型的层序边界被认为是在层序的(当时的)沉积岸线坡折处,在海平面下降时期,在海平面下降的速率略小于或等于盆地沉降速率时形成的。 识别IⅡ标志是:层序边界的不整合类型;层序边界之间的体系域组合。 20.地层格架一般概念:区域性岩石地层单位的时、空有序排列形式,区域地层格架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和阐明不整合界限单位的垂向叠覆及其内部地层的侧向堆积规律,一般可用一定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地层格架按物理含义又可分为空间格架和时间格架。通常以岩石地层格间架(岩石地层的沉积格架)为基础,它是进行沉积盆地分析和沉积地层及层控矿产分布规律预测的基础,年代地层格架(时间格架)是解释性格架。 21.层序地层学:是研究一套由剥蚀面或无沉积面及其相当的整合面所限定的、重复出现并有成因联系的年代地层格架内岩层间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层序地层学划分的基本单位为层序。层序之内又可分为不同的体系域。 各体系域的相对位置、相互关系、主要岩相和形态几乎都是固定的。各体系域之间系如:低水位体系域与海侵体系之间以海侵面(TS)为界,海侵体系域与高水之间有一过渡层段,即饥饿段(SS),饥饿段也称凝缩段(CS)或低速沉积层。饥饿段的中部有一最

怎样分析和阅读地质图

把各种岩层和地质构造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影在平面上,并用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示的图件,就是地质图。 从地质图上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层顺序及时代、岩性特征、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等)、矿产分布、区域地质特征等内容。因此地质图是指导生产实践,进行区域地质、地理、自然环境研究的重要资料。 一般所说的地质图是指平面图,但也往往制成地质剖面图(实测或从平面图上按指定方向绘制),以便更清楚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 根据生产或研究的需要,还可以制成专题的地质图,如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岩相-古地理图、矿产分布图、构造纲要图、大地构造图等。 一、不同岩层产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岩层的产状包括三种情况,水平的、倾斜的、直立的;地形也有不同情况,平坦的、起伏的、沟谷纵横的。由于岩层产状不同、地形起伏不同,岩层在地面或反映在地质图上的形状也不一样。 (一)水平岩层 1.如果地形平坦,又未经河流切割,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最新的岩层的顶面,表现在地质图上只有一种岩层。如华北平原,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松散沉积物的最上面的一层。

2.如果平坦地面经过河流下切,或者地面起伏很大,可以看到下面较老的岩层,其在地质图上的特点是: 1)岩层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同一岩层在不同地点的出露标高相同; (3)岩层的厚度等于顶面和底面的高度差。 (二)直立岩层 除岩层走向有变化外,岩层界线在地质图上按岩层走向呈直线延伸,不受地形任何影响。 (三)倾斜岩层 1.如果地形平坦,在地质图上岩层界线按其走向呈直线延伸。 2.如果地形有较大起伏(比方有山有谷),在地质图上岩层界线与等高线斜交,在沟谷和山脊处常常形成“V”字形弯曲,称“V”字形法则。其弯曲程度与岩层倾角的大小和地形坡度的大小有关,即岩层倾角越小,V 字形越紧闭;倾角越大,V字形越开阔。地形起伏越大,弯曲形状越复杂;地形越平坦,弯曲度越小,甚至近于直线。倾斜岩层的露头形状与地形起伏的关系如下: 1)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反,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但V字形弯曲度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地理地质调查报告格式

地理地质调查报告格式 地理地质调查报告格式一、城市的概况 凉城县位于乌兰察布市西南部,地理坐标在北纬4016–4050、东经1120211302之间,东邻丰镇市、和林县、难连山西省左云、右玉县,北倚卓资县,东西最宽82公里,南北最长73公里,总面积3458平方公里。总里程公里,其中省道2条,155078公里分别是呼阳线和凉左线,县道公里。辖1镇、19乡,总人口24万人,有蒙古、汉、满、回族等民族。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滩川,四面环山,环抱岱海。属于中温带陆地性气候。 (一)凉城的地貌 凉城的主要地貌类型有山地丘等。还有少量的平地。主要山峰有汉山,马头山、平顶山、脑包山等。蛮汉山最高,海拔将近2304米凉城县地形以山司丘陵为主,中间滩川,四面环山,怀抱岱海属于中温带陆地性气候。凉城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南部山林,长城北侧。地貌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四面环山,中间怀抱岱海,呈海棠叶状,境内的山脉均属阴山山脉支脉,有蛮汉山和马头山两个山系。主要峰分布于县境内北部和南部。蛮汉山的海拔是2305米。其山顶为县境内最高点。而且山地丘陵的切割比较深。而且这里的

土质是垂直节理,所以山坡的坡度都比较大。这里的大规模的山是由大规模燕山运动早成的,至于岱海,岱海以前是一片平面的地面。从苜花河两岸的自然剖面层层分布,我们可以断定这是海象沉积。从海象沉积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以前是个大海。从二十多米的剖面我们可以推断岱海是海象切割而成的。由凉城县南面是马头山山系,北面是蛮汉山山系,中间是岱海盆地和永兴盆地我们可以把凉城看作是个大的褶皱带,而岱海处于褶皱的低部。正是处于这种凹状地带的低部给岱海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第三纪以前这里是一个平面。第三纪以后这里开始下沉,由于外在的压力超过了褶皱带的承受力以至发生了断裂,南边马头山山系发生了两次断裂,北面的蛮汉山发生了一次断裂,在加上三条河水的注入慢慢的形成了今天的岱海。现在我们在蛮汉山的山顶可以经常的看到第三纪的花岗片麻岩。 (二)水文情况以及水文规律 凉城县境内有三大水系。即永定河水系,面积围433平方米、黄河水系,面积为1103平方米、岱海水系,面积为2232平方米。全县淡水总面积为13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是毫米。蒸发来年感是降水量的五倍。在这三大水系中只有岱海是内流水域。它的水源是木花河等三大河流,它的凉城县最大的水域。 岱海坐落于城关镇东南八公里,处在一个狭长陷落盆地

区域地质调查实习工作报告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实习报告巢湖北部凤凰山、平顶山及周边地区 实习学生:x x x 学号:00000000 指导老师:x x x 小组组长:x x x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实习目的、任务及要求 (1)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 (一)实习目的 (1) (二)实习任务 (1) 二、实习要求 (1) 第二节巢北地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1) 一、位置 (1) 二、地貌 (1) 三、气候 (2) 四、物产 (2) (一)农副产品 (2) (二)矿产资源 (2) 五、交通 (2) 第三节工作方法 (2) 第四节成果 (4) 第五节以往地质工作及评述 (4) 第二章测区地质 (5) 第一节地层 (5) 一、古生界 (5) (一)志留系(S) (5) 1.高家边组 (5) 2.坟头组 (5) (二)泥盆系(D) (5) (三)石炭系(C) (9) 1.金陵组 (9) 2.高骊山组 (9) 3.和州组 (9) 4.黄龙组 (6) 5.船山组 (6) (四)二叠系(P) (6) 1.栖霞组 (6) 2.孤峰组 (7) 3.龙潭组 (7) 4.大隆组 (7) 二、中、新生界 (7) (五)三叠系(T) (7) 1.殷坑组 (7) 2.和龙山组 (7) 3.南陵湖组 (8)

4.东马鞍山组 (8) (六)第四系 (8) 第二节地质构造 (9) 一、概述 (9) 二、断层的描述 (9) 1.狮子崖断层 (9) 2.东风石矿倾向断层 (10) 三、褶皱的描述 (10) 1.凤凰山背斜 (11) 2.平顶山向斜 (11) 四、构造应力分析 (11) 结语 (12)

桑河水库库区综合地质图阅读分析

桑河水库库区综合地质图阅读分析 比例尺: 1:50000,即图上1cm=实际500m,这个16.5cmx22cm印刷图幅的地质图相当于实际8250mx11000m。 图例 由地层图例知,最古老的地层是震旦纪Z, 最年轻的地层是第四纪Q,中间地层不连续,缺少了整个中生代(M Z)地层,老第三纪(E)和新第三纪(N),因而在这几个时段存在地层不整合。 地形地貌 整个地区沿剖断线走向,大致为高-低-高-高,主要是由于这个地区西北部有一个向斜,东北部有一个背斜。中间桑河河道流域较低。相比之下,东北部背斜处的地形要更高一些。 地质构造 整个古生代地层以及震旦纪地层为两个NEE走向的大褶皱,上面有第四纪沉积物, 由西北至东南依次: 以二叠纪为中心有一个向斜,由新到老依次为,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志留纪S,东北方向有一个以震旦纪为中心的背斜,由老到新依次为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与上一个向斜相连。 断层描述(由西北至东南): 第一个向斜褶皱在石炭纪地层和泥盆纪地层交界处被逆断层F6切断,在地质图中部的泥盆纪地层(与志留纪相交)有一平移断层F3,在泥盆纪与志留纪相交处有一跨越桑河的逆断层F8。背斜褶皱的志留纪地层有一跨越桑河的逆断层F7,且以桑河为对称轴,左右基本对称的出现断层破碎。F7向东南方向,有一跨越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地层的平移断层F13。逆断层F19跨越了志留纪地层和奥陶纪地层,可以看出,F19与F10最初应为一个逆断层,但是他们之间由于平移断层F21的错动,变为两个逆断层。在背斜褶皱寒武纪底层与奥陶纪地层间有逆断层F12,被抛切线剖到的有一个位于志留纪地层和奥陶纪地层交界处的正断层F2。且由图中虚线可以判断出,所有断层均位于古生代地层,在断层之上再沉积有第四纪沉积物。且由于第四纪地层平行于等高线,可以看出第四纪地层为水平地层。 地层接触关系 整个古生代地层以及震旦纪地层之间都为整合接触,但古生代地层与第四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产状不协调,中间缺失了整个中生代地层和新老第三纪地层。 地层岩性 第四系:砂砾石,含砾粘土 二叠系:灰黑色碳质页岩夹煤层,中下部为石灰岩

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读地质图首先要看图式和洛种规格,即先看图名、比例尺和图例。还应具备地形图和地图有关知识。 从图名和图幅代号、经纬度,了解图幅的地理位置和图的类型;从比例尺可以了解图上线段长度、面积大小和地质体大小及反映详略程度;图幅编绘出版年月和资料来源,便于查明工作区研究史。 熟悉图例是读图的基础。首先要熟悉图幅所使用的各种地质符号,从图例可以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及其时代、顺序,地层间有无间断,以及岩石类型、时代等。读图例时,最好与图幅地区的综合地层柱状图结合起来读,了解地层时代顺序和它们之间接的触关系(整合或不整合)。 在阅读地质内容之前应先分析一下图区的地形特征。在比例尺较大(如大于1:50000)的地形地质图上,从等高线形态和水系可了解地形特点。在中小比例尺(1:10万-1:50万)地质图上,一般无等高线,可根据水系分布、山峰标高的分布变化,认识地形的特点。 一幅地质图反映了该地区各方面地质情况。读图时一般要分析地层时代、层序和岩石类型、性质和岩层、岩体的产状、分布及共相互关系。对于分析地质构造方面主要是褶皱的形态特征、空间分布,组合和形成时代;断裂构造的类型、规模、空间组合、分布和形成时代或先后顺序;岩浆岩体产状和原生及次生构造以及变质岩区所表现的构造特征等等。读图分析时,可以边阅读,边记录,边绘示意剖面图或构造纲要图。 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水平岩层在地面和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在沟谷处界线呈“尖牙”状,其尖端指向上游,在孤立的山丘上,界线呈封闭的曲线;在岩层未发生倒转饰情况下,老岩层出露在地形的低处,新岩层分布在高处;岩层露头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当地面坡度一致时,岩层厚度大的,露头宽度也宽;当厚度相同时,坡度陡处,露头宽度窄,在陡崖处,水平岩层顶、底界线投影重合成一线,造成地质图上岩层发生“尖灭”的假象。 三、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要素的方法 1、基本原理: (1)、同一岩层面上不同高程的走向线相互平行; (2)、在两走向线的垂线上,低等高线的方向为倾向; (3)、倾角是岩层面和水平面的夹角。 2、求解步骤: (1)、在同一岩层面上找到两个同一高程的点,并将其连接起来,即为这一高程的走向线。(2)、在该层面上再找到相邻高程的一个点,通过该点平行上述走向线作一条直线,即为这一高程的走向线。 (3)、在两条走向线之间做一垂线,低等高线的方向为倾向。 (4)、在高等高线上截取一线段等于两条走向线的高差,将两线段作为两条边做一三角形。(5)、用量角器量出低等高线出的锐角,即得出岩层倾角。 四、分析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倾斜岩层在大比例尺地形地质图上,表现出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成不同交截关系,在山脊和沟谷处弯曲成“V”字形,而有一定规律,即所谓“V”字形法则。通过读图应用这一规律,掌握岩层产状与地形及其相互关系对岩层界线形态影响的分析方法。同时也注意岩层露头宽度的变化与岩层厚度、产状和地形的关系。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2015 年12 月 目录 0 前言 (3)

1 基本灾情 (3) 2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3) 2.1 自然地理条件. (3) 2.2 水文气象条件. (3) 2.3 地形地貌 (4) 2.4 地层岩性 (4) 2.5 地质构造 (5) 2.6 工程地质条件. (5) 2.7 水文地质条件. (5) 2.8 区域地壳稳定性. (6) 3 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 (6) 3.1 灾害规模、特征. (6) 3.2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6) 4 地质灾害现状危害及发展趋势. (8) 5 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 (8) 5.1 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 (8) 5.2 防治效果及存在问题. (8) 6 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8) 7 应急调查准备和安全问题. (8)

0前言 1基本灾情 2014年9月2日13时19分,位于长江一级支流青干河支流锣鼓洞河左岸的杉树槽发生重大岩体滑坡。初步估算,滑坡体总面积3万m 2,估计总方量约80万m3。 滑坡地点位于秭归县沙镇溪镇三星店村2组、3组交界处,距离青干河河口约 5.15 km。滑坡导致G348国道约200m损毁中断,大岭电站3栋房屋被掩埋,损毁柑橘园约60亩,损毁镇村公路2条450m,16个村(居委会)133个供电台区全部停止供电,紧急转移撤离沙镇溪初级中学师生、当地村民、电站职工家属共计953人,估算直接经济损失3220万元。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9自然地理条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地理坐标为 东经110°18'~111°0',北纬30°38'~31°11'。东与宜昌市夷陵区(原宜昌县)的 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临 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县境东起茅坪新集 镇凤凰山(新县城所在地),西止磨坪乡凉风台,南起杨林桥镇向王山,北止水 田坝乡懒板凳垭。县境东西最大横距离66.1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离60.6 公里。秭归县版图面积2427 平方公里。据2010 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秭归县国土实际 总面积22.74万公顷。本次调查的杉树槽滑坡位于秭归中部的沙镇西镇流锣鼓洞 河左岸。 2.10水文气象条件 滑坡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 年平均气温17~19℃,多年平均降雨量 1 493.2 mm.降雨具时段和频度相对集中 的特点,雨季多暴雨,一日最大降雨量达358 mm.年降雨量由南向北、从低到

详细判读地质图(重点已标注)

阅读地质图 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读地质图首先要看图式和各种规格,即先看图名、比例尺和图例。还应具备地形图和地图有关知识。 从图名和图幅代号、经纬度,了解图幅的地理位置和图的类型;从比例尺可以了解图上线段长度、面积大小和地质体大小及反映详略程度;图幅编绘出版年月和资料来源,便于查明工作区研究史。 (2)熟悉图例是读图的基础。首先要熟悉图幅所使用的各种地质符号,从图例可以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及其时代、顺序,地层间有无间断,以及岩石类型、时代等。读图例时,最好与图幅地区的综合地层柱状图结合起来读,了解地层时代顺序和它们之间接的触关系(整合或不整合)。有时通过地质图相对图框上的两点画出黑色直线,两端注有AA′或II′…等字样,这样的直线称剖面线,表示沿此方向已经作了剖面图。 (3)在阅读地质内容之前应先分析一下图区的地形特征。在比例尺较大 (如大于1:50000) 的地形地质图上,从等高线形态和水系可了解地形特点。在中小比例尺(1:10万-1:50万)地质图上,一般无等高线,可根据水系分布、山峰标高的分布变化,认识地形的特点。如巨大河流的主流总是流经地势较低的地方,支流则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地方;顺流而下地势越来越低,逆流而上越来越高;位于两条河流中间的分水岭地区总是比河谷地区要高,等等。了解地形特征,可以帮助了解地层分布规律、地貌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4)一幅地质图反映了该地区各方面地质情况。读图时一般要分析地层时代、层序和岩石类型、性质和岩层、岩体的产状、分布及共相互关系。对于分析地质构造方面主要是褶皱的形态特征、空间分布,组合和形成时代;断裂构造的类型、规模、空间组合、分布和形成时代或先后顺序;岩浆岩体产状和原生及次生构造以及变质岩区所表现的构造特征等等。读图分析时,可以边阅读,边记录,边绘示意剖面图或构造纲要图。 (5).在掌握全区地质轮廓的基础上,再对每一个局部构造进行分析:(1)开始时最好从图中老岩层着手,逐步向外扩展,以免茫无头绪;(2)对每一种构造形态,包括褶曲、断层、不整合、火成岩体等逐一详加分析。例如褶曲类型,断层类型,各构造组合关系等。 (6)把各个局部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整个构造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主要包括:(1)根据地层和构造分析,恢复全区的地质发展历史;(2)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的关系;(3)地质构造与地貌发育的关系,等等。

巢湖地区地质调查报告-最终版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巢湖北部地区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姓名:季林 学号:2012213013 班级:勘查2012级1班 指导教师:施小平钱家忠严小三马雷刘国生 时间:2014.12.25—2015.1.7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一、实习任务 (1) 二、实习目的 (1) 第二章实习区概况 (2) 第三章地质条件分析 (4) 一、地层 (4) 二、矿产 (14) 三、岩浆岩 (15) 四、构造 (15) (1)褶皱 (15) (2)断层 (18) (3)节理 (20) 第四章地貌、水文与工程地质 (22) 一、地貌 (22) 二、水文地质 (24) 三、工程地质 (24) 第五章结语 (26) 一、实习的见闻和思考 (26) 二、实习感想 (26) 参考文献 (28)

第一章前言 野外地质实习是我们勘查专业学生最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一,更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并日益广泛地渗透到地学领域中来,但是迄今为止,解决地质问题的新技术、新方法所需要的大量原始地质信息(资料与数据),主要还是通过野外实地的地质调查而获得。 开始本专业的学习以来,我们在三年的时间里先后学习了《地球科学概论》、《构造地质学》、《测量学》、《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学基础》、《岩体力学与工程》、《矿物岩石学》等基础地质勘查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对这些课程学习以及大一的地质认识实习和小学期的工地实地观摩,我们对基础的理论知识有了比较全面的掌握和深刻的认识。本次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涉及到众多基础地质理论,诸如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貌学等学科,因此它实际上是对我们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一次大检阅,一次综合性的实习,同时也是一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综合而有系统的训练。 学院组织本次实习的目的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之前所学的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进一步认识各种地质构造和水文及地质工程现象,从而在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其次就是引导我们运用在课堂上了解的地质学基础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实习区的地质现象,即从专业的角度认识我们熟悉的山、水、土、石,从而观察了解过去或现代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再次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本次实习能够熟悉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让我们掌握野外地质路线踏勘、地层标准剖面测量、地质填图和地质报告编写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通过学习这些野外的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建立地学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为今后的课程学习和地质勘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有: (1)熟练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和野外地质观测的记录方法。 (2)了解实习区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化石、矿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 (3)肉眼较熟练的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碎屑岩、黏土岩及生物和化学沉积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 高原寒区典型地区地质环境调查评价 成果报告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高原寒区典型地区地质环境调查评价 成果报告 项目编码:12120113038100 任务书编号:水[2014]02-009-007 工作起止年限:2014年1月—2014年12月 项目负责人:郭彦威 报告主编人:郭彦威耿昕 报告编写人:郭彦威耿昕肖兴平任涛王旭清 主管业务负责人:李铁锋 单位负责人:李文鹏 提交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提交时间:2015年12月30日 计划项目名称:青藏高原重点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实施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项目概况 第二节提交的成果 第三节工作依据 第四节调查区以往研究程度及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调查工作情况与完成工作量 第六节工作方法与质量评述 第七节参加工作人员及报告分工 第二章格尔木幅(J46E022020)1:5万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区域地质环境背景概况 第二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及质量评价 第四节小结 第三章工程地质条件及环境地质特征 第一节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第二节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第三节地震 第四节工程地质分区 第五节建设场地适应性分区及评价 第六节环境地质特征 第四章数据库建设 第一节标准规范体系 第二节数据库结构 第三节数据库内容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结论 第二节建议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附图目录 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01 01 格尔木幅(J46E022020)综合水文地质图 1:5万 附件目录(单独成册) 附件一:格尔木幅(J46E022020)1:5万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说明书

地质图的阅读和分析答案(星岗)

星岗地区地形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 一、判读要求: 1. 判断本区的地形、地层出露情况,地层的接触关系; 2. 本区有无褶皱,褶皱类型,形成时代; 3. 本区有几条断层,断层类型,形成时代。 学习现场识别地质构造的特征,分析地质构造与工程的关系。 2. 实习分组 每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并指定一名小组长。各班班长、学习委员为各班之总 负责。 二、请回答以下问题: 1. 岩层的露头线与岩层的产状和地形的起伏之间有何关系? 2. 地层的接触关系有几种,角度不整合与平行不整合有何差异? 3. 背斜和向斜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 比较倾斜褶皱与倒转褶皱、穹隆与构造盆地的差异。 5. 如何确定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 B 卷答案 这里有F1,F2,F3,F4四个断层,最老的是F4断层,依次是F3F2F1,在松村有个背斜,核部是O3两翼是S1,在石家有个向斜,核 部是D1,两 翼是S3,在东山有个不整合接触,地层缺失,北山坡也有一个角度不整合,F4形成时间是D1之后C11之前,F2是个逆断层,F1是个正断层,形成时间是 N2, 向北倾斜。 4. 分析下列地形地质图。(9分) 参考答案: 1)阅读地形。(1 分) 一.1.图中有 星岗、东山、峻岭、北山坡3个山头;南部有2条沟,北部有1条沟。 2)分析地层。(2 分) 有晚奥陶、志留、泥盆、石炭、二迭、白垩、新近纪地层出露;南部地层老,北部地层新。 3)分析构造。(3 分) (1)产状:整 体由南往北倾斜,近东西向走向。 (2)褶曲:东南部出露短轴背斜,轴向北西向,核部为晚奥陶纪地层。西南部为倾伏向斜,枢纽倾向北西,核部为早泥盆纪地 层。

矿产资源地质普查报告范本 模板

矿产资源地质普查报告范本 地质普查报告范本 2008年06月01日星期日17:40 普查报告 目录 1. 绪论1 1.1 工作目的任务1 1.2 位置交通1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1 1.4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2 1.5 本次地质勘查工作情况3 2.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3 2.1 区域地质3 2.2 矿区地质5 3. 矿床地质7 3.1 矿体分布、规模及产状7 3.2 矿石特征8 3.3 矿石中有益及有害组份含量及其变化9 3.4 矿体围岩地质特征及覆盖层特点10 3.5 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10 3.6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11 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1 4.1 水文地质11 4.2工程地质15 4.3 环境地质16 5.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16 5.1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16 5.2勘查工程质量评述17 5.3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17 5.4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18 5.5 采样、化验工作及其质量评述19 6. 资源/储量估算20 6.1 储量/估算所依据的工业指标20 6.2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20 6.3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21 6.4矿体圈定原则及块段划分22 6.5资源/储量分类22 6.6剥采比计算与资源/储量估算结果23 7.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23 7.1水泥用石英砂岩资源形势分析23 7.2矿山开发的技术条件24 7.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5

8. 结论25 8.1结论25 8.2 建议26 1. 绪论 1.1 工作目的任务 为与##水泥灰岩矿寻找配套的硅质原料基地,##省国土资源厅以#国土资勘便字[2004] 013号文件,将“####水泥用石英砂岩矿勘查”项目下达我队承担。2004年6月6日##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队提交的《##省###县##水泥用石英砂岩矿普查设计》进行审查,以##国土资勘便字[2004]058号文批准实施。 本次工作主要任务是:通过矿区1:2000地形地质草测,基本查清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产状及相互关系。地表以75m间距沿矿体周边布置探槽,中间以稀疏浅井控制矿体,通过系统取样基本查清矿体的分布、形态、产状及矿石质量,估算资源/储量。同时调查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开发利用和规划开采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1.2 位置交通 ####水泥用石英砂岩矿区位于####市北15公里,隶属###县##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9°$$′45〃~119°%%%′30〃,北纬40°$$$′45〃~40°%%%′30〃。矿区面积1.46km2。 ^^^^公路自矿区东南3km通过。矿区西侧有“村村通”水泥路至%%和%%村。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1.3.1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山脉东段南缘,地势北高南低,区内沟谷发育,属@@支流水系,仅在雨季洪水较大,间歇性强。区内最高峰海拔312.70m,最低70.2m,最大相对高差242.5m。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 (2)气象 本区属东部季风区暧温带湿润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和蒙古冷空气影响,多西北风,夏季受海洋气团和太平洋高压影响,多东南风,气候总趋势是冬季较长偏暖,秋季较短,夏季炎热时间不长,春季干燥多风,平均风速3m/S,最大风速26m/S。 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0.5℃,多年平均降水量679.3mm,最大年降水量为1273.5mm(1969年),最小年降水量为320.0mm。日最大降水量378mm(1959年7月21日),多年平均蒸发量1646.8mm,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3倍。 (3)地震 本区位于郯庐地震带和华北地震带内,区内地壳稳定程度属次不稳定级,地震烈度为7度。1976年唐山大地震使本区遭受了Ⅶ度的地震破坏。 1.3.2经济概况 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矿业开发有小煤窑、水泥灰岩和建筑石材、碴石料等。 区内水电充足,劳动力资源尚属充足。 1.4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区内地质工作历史久远,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省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该区先后进行1:20万和1:5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九十年代##地质大队对该区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

中国地质调查局 — ∶区域地质调查 技术要求(暂行) 二一年六月八日 前言 "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规定了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调查内容、技术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编制、地质调查报告编写、评审验收和最终成果提交办法。 考虑到我国西藏大部分和新疆、青海、内蒙古尚有部分地区未开展过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其它省、市、自治区虽均己全面进行过区域地质调查, 但随着近年地学理论、方法和

技术的不断更新,原我国中比例尺填图成果和相关技术方法已显陈旧,亟需更新; 我国的中比例尺地形图和数字地理底图数据库数据,已由过去的改为按国际分幅进行;又考虑到国土资源部将比例尺地质图定位于我国新一轮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地质图件的实际情况, 特编制此"技术要求",其目的是使不同调查程度、不同地域的图幅,按统一要求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以确保达到相应的地质调查研究水平。 本技术要求是在原地质矿产部年颁发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暂行规范()》、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区域地质调查总则()》、《区域地质图图例()》等规范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年启动的多幅区域地质调查及地质填图方法研究的初步成果编制而成。 本技术要求自生效之日起,作为我国区域地质调查的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附录是标准的附录;其它附录是提示的附录。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起草。本技术要求主要技术顾问:叶天竺张洪涛陈克强肖庆辉魏家庸。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于庆文张克信王义昭其和日格 李长安曲关生古凤宝庄文明。 本技术要求委托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目录 前言 .范围……………………………………………………………………………… . 引用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 目的任务……………………………………………………………………… . 基本准则……………………………………………………………………… . 工作程序……………………………………………………………………… . 立项论证……………………………………………………………………… . 组队要求………………………………………………………………………

江山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http://hi.baidu.c om/knomlege 江山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第一章绪言https://www.doczj.com/doc/162613220.html,/knomlege 一、实习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交通概况(附地理位置图) 实习区位于江山市郊,属浙江省衢州地区管辖。填图区在西郊,离城区2 km,东径118 °33ˊ45ˊ—118°38ˊ20ˊ,北纬28°43ˊ6ˊ—28°45ˊ50ˊ。江山有浙赣铁路直达杭州、 南昌,与闽北、皖南有公路相连。实习区有公路直通市内,交通十分方便(图1-1、封底)。 江山交通位置图 https://www.doczj.com/doc/162613220.html,/knomlege 二、实习区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概况 实习区属典型的丘陵地貌,山势走向北东,蚱蜢山、江山岗一带的山前地带,山丘呈北西延展(见封底)。区内较高的山峰有老虎山(279m),西山高地(272.2m),方家山(209.0m),龙王山(204.0m),区内最低海拔80.0m。切割深度最大150m,一般50 m—70m。区内水系主要为江山港,河面度200m,水深最大为2.8m,一般小于1m。流向北东,向北东注入钱塘江。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8-9 月份可因干旱出现暂时性断流。 实习区属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具海洋型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18℃,8—9 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36℃,最高可达40℃;1—2 月份气温最低,平均1℃--2℃。年降雨量1800

mm—2000mm,3—4 月为梅雨季节,4 月份开始出现雷阵雨。年蒸发量700 mm—800mm。 江山一带农业以水稻为主,工业以水泥工业为支柱,食品、针织等小型厂矿较多。近年经济发展较快。 三、实习区地质调查简史 浙江江山地区地质研究开展较早,过去多以生物地层研究为主。1869 年德国的李希霍芬,1911—1917 年日本地质学者先后来本区进行地质调查。1927 年刘季辰、赵亚曾到本区进行矿产调查研究时,对地层作了初步划分,著有“浙江西部之地质”一文,有一定参考价值。1951 年盛莘夫在“浙江之地质”一文中,对本区地层作了较详细的划分,首次肯定本区有寒武系存在。1955 年卢衍豪、穆恩之,候祜堂、张日东、刘弟墉等发表“浙西古生代地层新见”一文,对本区古生代(尤其是早古生代)地层作了系统的划分,是本区地层研究的重大进步,其划分方案至今仍为人们所沿用。1959 年全国地层会议在浙西召开地层现场会议,由刘鸿允、卢衍豪、李星学、顾知微等人对浙西各纪地层作了全面总结,奠定了本区地层研究的基础。1959—1965 年北京地质学院和浙江省区测队先后在本区进行1:20 万区域地质测量,对本区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及矿产分布规律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此外,李捷、张文佑(1937)对煤田构造的研究,候祜堂(1959)对奥陶介形类的研究,穆恩之、李积金(1958)、葛梅钰(1964)、朱敏达(1965)、穆恩之(1984)、肖承协(1987)对笔石的研究,张日东(1964)对头足类的研究,李蔚浓(1965)Arthricocephalus (节头虫)的发现、卢衍豪等(1965、1983、1985)对三叶虫的研究、赵修祜等(1986)对石炭纪植物群的研究,岳昭等(1989)小壳动物群的发现,卢衍豪等(1984)对寒武—奥陶系界线的研究、鞠天吟(1989)对浙江寒武纪地层研究等,均使本区的生物地层研究日趋深入。1965 年抚州地质专科学校(东华理工学院前身)在江山建立实习基地。之后经过30 多 年来地学类专业师生的共同努力,对江山的地质构造特征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78 年张敬礼、韩乃仁、李罗照、金玉书等在“浙江江山古生代地层的几点新认识”一文中,对江山震旦纪及古生代地层补充了大量新资料,对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出了新的见解。1980 年李罗照、韩乃仁等在江山及其邻近地区采获大量三分贝科化石,发表了“浙西奥陶纪三分贝科腕足动物化石的新材料”一文,补充描述了许多新的属种,引起了国内外古生物学界的重视。1983 年韩乃仁发表了“浙江江山下奥陶统印渚埠组几个三叶虫化石”及“浙江江山下奥陶统发现肿笔石Oncograptus”等文章,丰富了对下奥陶统的生物组合的认识。1984 年韩乃仁、李罗照、金玉书在“浙江江山下奥陶统宁国组的新认识”一文中提出宁国组底部存在灰岩透镜体。1986年林天瑞(南京大学)、韩乃仁描述了砚瓦山组的三叶虫化石。1987 年韩乃仁、金玉书发表“浙江江山西山地层地质问题”,提出西山为一向南东倾斜的倒转背斜。值得指出的是,1976年我院师生在江山碓边发现的寒武系剖面。经我院与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究,已成为我国东南区寒武—奥陶系界线标准剖面。1985 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江山碓边建立寒武—奥陶系界线地质保护区。1988—1990 年我院根据教学工作需要,组建了江山基地建设小组,对江山实习区的地层、沉积岩及沉积相、构造、变质岩及岩浆岩等基础地质问题进行了两年野外和室内研究。主要成果包括:(1)对江山历年的地层古生物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整理研究,采获了比较系统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并在元素地层学方面作了初步尝试;(2)在江山首次进行了系统的沉积相研究。志棠期的河流相、长坞期的浊积相和藕塘底期的混合沉积序列的确定,对认识浙西沉积环境及其大地构造背景有重要意义;(3)对江山的构造形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籍助于节理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恢复古构造应力场;(4)从沉积—大地构造学出发,研究了浙西、皖南的大地构造环境演化,对认识华夏古陆的构造古地理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资料。课题组在《矿物岩石》、《岩相古地理》、《地层学杂志》、《浙江地质》、《华东地质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一系列论文,从而使江山的基础地质研究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江山实习基地建设”1990年获江西省优秀教学

怎样分析和阅读地质图.

怎样分析和阅读地质图 把各种岩层和地质构造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影在平面上,并用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示的图件,就是地质图。从地质图上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层顺序及时代、岩性特征、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等、矿产分布、区域地质特征等内容。因此地质图是指导生产实践,进行区域地质、地理、自然环境研究的重要资料。 一般所说的地质图是指平面图,但也往往制成地质剖面图(实测或从平面图上按指定方向绘制,以便更清楚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 根据生产或研究的需要,还可以制成专题的地质图,如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岩相-古地理图、矿产分布图、构造纲要图、大地构造图等。 一、不同岩层产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岩层的产状包括三种情况,水平的、倾斜的、直立的;地形也有不同情况,平坦的、起伏的、沟谷纵横的。由于岩层产状不同、地形起伏不同,岩层在地面或反映在地质图上的形状也不一样。 (一水平岩层 1.如果地形平坦,又未经河流切割,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最新的岩层的顶面,表现在地质图上只有一种岩层。如华北平原,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松散沉积物的最上面的一层。 2.如果平坦地面经过河流下切,或者地面起伏很大,可以看到下面较老的岩层,其在地质图上的特点是: (1岩层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同一岩层在不同地点的出露标高相同; (3岩层的厚度等于顶面和底面的高度差。

(二直立岩层 除岩层走向有变化外,岩层界线在地质图上按岩层走向呈直线延伸,不受地形任何影响。 (三倾斜岩层 1.如果地形平坦,在地质图上岩层界线按其走向呈直线延伸。 2.如果地形有较大起伏(比方有山有谷,在地质图上岩层界线与等高线斜交,在沟谷和山脊处常常形成“V”字形弯曲,称“V”字形法则。其弯曲程度与岩层倾角的大小和地形坡度的大小有关,即岩层倾角越小,V字形越紧闭;倾角越大,V字形越开阔。地形起伏越大,弯曲形状越复杂;地形越平坦,弯曲度越小,甚至近于直线。倾斜岩层的露头形状与地形起伏的关系如下: (1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反,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但V字形弯曲度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2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大于沟谷坡度,V字形尖端指向下游; (3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与沟谷坡度一致,在沟谷两侧岩层露头互相平行; (4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小于沟谷坡度,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但 V字形弯曲度小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上述V字形规律都是指在沟谷中岩层的露头形状;若在倾斜的山脊山梁或山坡等处,岩层的V字形尖端指向与在沟谷中的正好相反。 对于初学者来说,V字形法则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在野外穿过沟谷时,常常看到岩层向沟头方向或沟口方向呈V字形弯曲,总以为是岩层产状有了变化,或者发生了褶曲,实际上岩层的产状并没有变化,而是由于地面坡度、岩层倾向和倾角这三者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