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遗博览园规划思路

非遗博览园规划思路

非遗博览园规划思路
非遗博览园规划思路

国家非遗博览园概念性规划

思路

引言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又是中华民族身份和中华文化主权的有力象征。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弥足珍贵。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中华民族血脉的传承,关系到精神家园的维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政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2003年初,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共同启动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计划到2020年,初步构建起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体系,基本实现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日益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不断拓展,从原来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民族民间艺术,拓展到目前包括传统体育、

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门类,内涵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全面。

截至2011年11月,我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87万项,共有29个项目列入代表作名录,7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名录。在此之前,全世界共有213项代表作名录,其中中国的“非遗”数量占到了13%,位居世界第一。进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非遗项目有7万项。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2012年国家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历史文化发展的“根”,强化保护文化发展“根系”意识,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保护好文化的“根系”,壮大“根系”,带来文化产业的“枝叶”繁茂。而“国家非遗博览园”就好似粗壮的树干。建成后的“国家非遗博览园”将是全国规模最大、涵盖整个非遗文化产业全域性的国际性文化工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园项目拟选址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九龙山,项目定位为国家非遗保护重点工程、国家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打造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聚集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集散地和国家5A级旅游产业基地。据初步测算,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旅游人次可达1000万,年销售收入过1000亿人民币(含贸易额),安排就业人口约2万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园计划于2013年底建成一期,2014年全部完成施工。项目将密切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当地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文化大国,也是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北京作为中国首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非遗重地和经济文化发达的超大都市,在中国、亚太和全世界极具影响力,可以满足建设国家非遗博览园的需要,易于形成文化产业,得到更大的效益。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建设国家非遗博览园,是国家意志的高度体

现,是构建起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体系的重要标志,是中国非遗基本实现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重要体现。

事实上,北京的门头沟作为京郊“非遗”项目最多的区县,底蕴深厚、环境优美,资源丰富,领导重视,民众支持,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方面有着诸多良好的条件,“国家非遗博览园”将非遗保护、研发和利用与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将成为中国首都又一个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并将成为首都功能的重要体现之一。

我们根据对前版概念性规划的初步印象和对园区定位及需求分析,提出本项初步调整思路。

第一部分基本分析

一、原方案问题、瑕疵

1、整体存在冲突,如主题公园部分,原为参照迪斯尼的方式设计规划的“东方好莱坞”。洋味过强,与中国和非遗关系不大。

对在非遗文化产业园区中建设以非遗游乐体验为主要内容的主体园,缺乏最终的主题诉求,缺乏鲜明的精神主旨及本土核心文化支撑。

2、园区整体功能不够全面,有欠缺。如知识产权和法律保护的功能空间;城市紧急避难场所功能设置;非遗开发应用空间等。

3、对全国动员模式的强化不够。

4、对产业模式的研究较浅。

二、基本思路

与前版概念性规划相比,本“概念性设想”将充分吸收原有规划的合理成果,力图在发展思路、内容及措施上作出全新的想法。在规划原则上,更注重可传承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全面性;在形象定位上,突出了“多彩非遗、活态传承”的特点;在产业定位上,进一步明确了把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成为双绞线式支柱产业,把门头沟建设成为文化大区和旅游经济强区的目标;在项目开发规划上,更是根据当前实际作出了新的修正并确立国家非遗园建设发展及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实施四大战略

一是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做强国家非遗博览园区,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以包括园区在内的中心城市为核心,整合带动全区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二是实施品牌拉动战略。围绕主体品牌形象,建立具有强势竞争力的旅游品牌;三是实施产业互动战略。充分利用文化产业等关联产业优势来发展旅游,形成产业联动发展格局;四是实施合作推动战略。依靠市域一体化,积极参与京津冀旅游板块建设。

(二)推进三大转变

一是推进市场结构转变。从一个市场转变为两个市场,即从大众市场转变为细分市场;二是推进功能结构转变。从一轮驱动转变为双

轮驱动,即文化产业与观光度假并举;三是推进空间结构转变。从景点主导转变为园区主导。

第二部分基本设想

一、名称、定位、功能建议

1、项目推广名称

名称体现国家级园区的气质和文化传承、休闲生活的本质,综合项目的各类特色。为此,我们建议将项目商业推广名称定为:菲梦园

(菲,---非遗、非凡、芳菲;梦—梦想、梦幻;园---园区、园林、圆满)

2、发展理念——“三高”模式

“高品质文化+高品质休闲+高品质度假”文化带动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

3、总体定位

通过对整个区域及现状发展的研究,我们认为,本项目是典型的休闲化古城式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模式,在形成园区品牌的同时,要更加注重非遗文化本质特性和休闲度假产品的营造,形成“高品质文化+

高品质休闲+高品质度假”的三高发展模式--文化带动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

定位:中国北京生态休闲古风城镇式国家级非遗博览园

3、形象定位

游菲梦园,圆非遗梦

古镇圆梦,休闲京西,尽赏非遗

4、功能定位——“综合体”

从本质上而言,本项目是一个具有文化产业、会展、演艺、休闲、度假等功能的大型国家级综合性文化旅游园区。深入借助区域内的良好的主题纪念设施、田野、河谷、水系、山丘、道路、遗址、树木等等资源,在文化产业、总部聚集、主题活动、会展旅游、特色餐饮、养生休闲、采摘体验、学习体验、婚庆庆典的基础上,形成休闲产品的体验、度假方式的延伸,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主要功能:文化产业聚集、总部基地、生态观光、主题活动、会议展示和休闲度假。

积极探索引入相关机构常驻园区:

引入国际、国内的各级各类非遗研究、传播、保护机构,包括协会、学会、研究会、基金会;院校、博物馆、资料馆

等。例如: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工

艺美术学会、永定河研究会等。

5、市场定位

市场特征:5-65岁人群为主。

产品类型:以高层次国家级非遗文化产业聚集地为主线,以多层次休闲度假游为复线,商务会议游、修学游日渐凸显增加。

滞留时间:部分以4-12小时为主的日常参观、游览和聚会宴饮为主,大部以1-3天为主,小假期、周末出游日益增多。

出行方式:初期个人旅行和家庭出行占比大,团体参观、自助游和自驾游市场潜力巨大。出行动机:以了解非遗、体验非遗、消费非遗为主要动机,包括参观、观演、采购、聚会、餐饮、婚庆等;以追求身心修复为次要动机,包括运动养生、求师学艺等。

消费水平:GDP为全国前列水平,消费能力强。

通过对市场的分析,我们认为,本项目近期主要的客源市场集中在:三小时经济圈内的团体和个人自驾游及家庭游客、有会议需求的商务游客、中高端休闲度假游客以及婚庆者。中远期将吸引外埠和海外客人数量逐步增加。

6、目标定位

通过本项目的打造,力争将项目打造成为:

(1)中国国家级非遗文化产业园区旅游化古镇的标杆性项目

(2)北京门头沟休闲化文化产业旅游园区的典型代表

(3)北京文化会展休闲产业集群的核心力作

(4)未来门头沟国家5A级生态园区的核心区域

通过对文化及旅游资源进行整合,重点培育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把园区建设成为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产业目标。

我们的愿景是,让本项目成为“五个一”工程:

建一个园区、立一尊殿堂、造一处乐园、办一所大学、树一座丰碑。

7、建筑风格定位

根据功能、作用、位置等不同需要,在保持整体性的同时,适度体现多样性建筑风格。主体园区采用中国北方传统建筑风格为主,部分采用江南建筑风格,某些功能区采用各个民族地区建筑风格,少量采用外国建筑风格。

注意与周边及后续项目的有机过度和衔接。

二、关于空间规划的基本设想

国家非遗博览园立足于以中国和亚太为核心的全人类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以“记忆、传扬、欢聚、发展”为宗旨,把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与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规划“飞舞怡歌”、“寰球聚珍”、“非常戏苑”、“舌尖百味”、“非药颐谷”、“欢天喜地”等七大组团,用龙凤呈祥的山水格局结构整个园区。各组团文化主题及风格各异而又有机联系交相辉映,拥有非遗主题建筑、景观、酒店、会议中心、游客中心及大型停车场等高端配套,并将世界现代园林城市理念和北方滨河水岸风情融入其中,通过人性化的非遗文化科普教育、互动性的非遗文化体验、多元化的休闲娱乐项目、全年不断的非遗节日庆典活动,向社会公众呈现精彩的非遗文化盛宴,成为:

面向世界的国家级非遗保护研究开发基地和生产性保护基地;

亚太著名开放式文化旅游经典目的地和休闲旅游消费胜地;

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聚集园区;

北京长安街西端的文化明珠。

实现资源整合、多元客户和品牌联动三大效应。

坚持和体现:

●活态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记录式保护、博物馆收藏与展

示;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完善传承人保护机制;

●打造主动式引领性保护性生产性开发模式;

●力求园区功能基本齐全;

●打造绿色环境友好型园区。大量运用太阳能光伏等绿色能源,

作为照明、园林绿化、空气调节等方面。

●确保政策、资源的承接性,力求人气、财气、生气、福气的生

发聚集;

●保持民族风格,确立原生态性,处理好与周边及后续项目的衔

接过渡。

三、关于主题乐园设计

建设一座集非遗博物、高科技、影视特效、网络多媒体、3维动画等于一体,融展示、科普、娱乐、休闲及参与性表演于一炉的以非遗为主题的综合性主题游乐园。主题园围绕非遗主题与高科技特色,设置多至几十项引人入胜、惊险刺激、生动有趣的游乐项目,分为主题游乐、非遗制作、科技制作、小品观赏、原生态表演、趣味游戏等几大类,并与非遗博物展示、园林绿化美化融化一体。用不同的游乐项目迎合不同年龄段游客的休闲心态,使游玩的客人们置身于欢乐的海洋。

各个项目借助高科技和精巧的设计,围绕非遗主题展开,既新奇、刺激、引人入胜,又能够突出与生态环保紧密结合的特色。

在区域内适当位置设置儿童乐园---怡童园、淘陶园(少儿非遗动手区)以及森林攀爬、戏水、溜冰、滑雪等区域,以形成吸引少年儿童的最佳游乐空间;在草坪上分设几组形态逼真的非遗实物群雕,在中心水面边上建设造型优美的场馆,与波光水影相映成辉,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首先,注重充分发挥“自然禀赋”和“文化禀赋”优势,形成良好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的互助互动;

其次,借助主题园成功打造,求得整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得到政策支持,为整个发展项目起到关键的作用,拥有天时地利人和。

第三,注重将非遗及相关文化融进乐园的设计:注重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艺术性,还具有物质性的特点,在静态存录基础上积极探索活态传承,并积极进行生产性保护,尽快在园区形成文化产业链条,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四,注重非遗元素的作用。将非遗中具有形象化的部分抽取出来,加以再度创作,作为鲜明的符号,运用到博览园的建筑形态中,并形成序列化、系统化。同时运用非遗中的元素,体现在园区空间的名称系列中。强化非遗文化、非遗产业和国家非遗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第五,注重利用现有的非遗技艺、内容、实物参与园区的建设过程,达到非遗技艺与园区空间实体的一体交融。重点甄选、邀请有能力有价值的非遗传承人带队参与园区的建设。包括主体建筑、园林、室内装饰装修等等方面。切实作出与其他园区不同的独有特色和特质。使其本身即是一个集非遗之大成的“准文物”。

第六,注重强调文化共享,注重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注重团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和交流;强调积极乐观的态度,游乐项目的设计重在宣传励志、健康、积极向上的主旨,运用多种手段展现快乐的主题。

四、整体园区空间设想

(一)俯瞰图形寓意

山势、园路形成凤凰形状,水系形成金龙形态,取义龙凤呈祥,与传统中国吉祥文化相合。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遗产相结合。用非遗的方式方法规划、建设本园区:突出中国的民族特色(建筑、园林、装饰、

家具、摆设等);(部分建筑采用非遗外形和元素。如风筝、

古琴等乐器、书法、铁画、戏剧脸谱等。)

(二)通路系统:

1[仪门](正门);

2[非直道];

3[文海](拉拉湖);

4[扉门](侧门);

5[荷河](黑河);

6[如意门](后门);

7停车场多处。

(三)功能区:

1[飞舞怡歌];

2[寰球聚珍];

3[九州撷英];

4[非常戏苑];

5[舌尖百味];

6[非药颐谷];

7[喜地欢天]。

五、具体说明

(一)通路系统

1、[仪门]

仪门的“仪”谐音非遗、礼仪、适宜、颐养等多重吉祥寓意。

作为园区入口大门,其造型可参照中国非遗保护标志并结合北京地方特色,形成具有中国风格和美好寓意的吉祥式样,代表热情迎接来自五湖四海宾朋的寓意。工艺采用中国国家级非遗技艺打造。

其附近设置大型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园区的精彩内容及活动介绍等。

2、[非直道]([非翔大道])

“直道”是中国秦代修建的“国家高速路”。非直道寓意非遗保护利用是一条并非平坦但前景光明的事业。体现责任、奋斗、热爱和执着。

非直道是横贯非遗博览园东西的主要游览干道,沿黑河形成东西向中央景观轴,设计环形水路网,在水路网周边根据地形设计湖区湖

区景观,从而形成整体园区的景观脉络。

弯曲有致的大道两侧景观带,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和纳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统节日春节(元旦)、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加上6月中旬的世界文化遗产日,分别作为六个大园林院落式公共空间,用时间序列形成六段大型景观带的主题空间,同时各园中根据所代表的不同季节,分别设置包括上元、立春、打春、上巳、清明(寒食)、中元、下元、冬至等传统节日等二十四节气小园及七十二物候花信风

地雕等。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应习俗,这一古老中国文化的最集中展现和最原始表达元素,唤起人们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思念,唤起人们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温暖回忆,领略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3、[文海](拉拉湖)

海是阔大和包容的象征,与非遗的内涵高度一致,且“海”、“海子”也是北方尤其是北京对湖泊的传统称呼。将原“拉拉湖”改称“文海”,既可以表达对非遗的认知和敬意,又可体现北京特色。

4、[荷河](黑河)

用河水代表非遗的生命与灵性,弯曲流经各个主要区域,串联并分割不同的园区,形成园区主要的景观环境。将其精心设计成为园区的亮点,并串联成为最佳游览线路。临水侧形成河、桥、闸涵、船、岸、水生动植物、临水建筑、题刻等于一体的“观水视廊”。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物之一,也是亚太许多佛教国家的吉祥物,“荷河”谐音“和合”,与中国传统文化高度协调。寓意洁净灵动、雅俗共赏、生生不息。

5、[扉门](侧门)

扉即门,且有与非遗的“非”谐音。借以用作园区的侧门名称。6、[如意门](后门)

寓意中国非遗保护和发展事业以及园区建设顺利如意。前来参观游览、学习实践、开展合作以及在此工作生活的人们事事如意。

7、停车场(多处)

(二)功能区:

1、[飞舞怡歌]

非遗核心综合功能区。

整体园区的交易、交流、会展、会议、收藏、拍卖、餐饮住宿的综合功能服务区。

本组团兼具非遗常态博览空间、大型庆典活动、原生态非遗歌舞展示、非遗创意产品销售等多重功能,同时也是园区游客集散地和游客服务中心所在地。

部分建筑和园区内地名使用中国和世界著名的非遗相关名称。如与国家级非遗“雕漆技艺”历史相关的“果园厂”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是中国首个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国家级非遗综合性常态展示平台,也是整个非遗博览园的核心亮点项目。

将采用实物及模型展览、原生态场景再现和现代高科技手段运用相结合的方式,向游客生动展现国内外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保护状况等。在博览中心,游客可以完成一次全面的“非凡之旅---国际非遗体验之旅”。不仅可以多种高科技互动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地了解人类及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在手工艺活态街区“献艺苑”现场一睹非遗传承人代表的绝活风采,在非遗传习所向传承人拜师学艺。在“名汇坊”更可收罗各式别致多样的非遗手工艺精品;资料馆可查阅、购买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著作、杂志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文档。非遗博览中心还将常年为民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打造市民文化休闲空间,使游客们充分领略世界文化的多元魅力。

●主题乐园---园区核心之一。其中建设怡童园、淘陶园。撷取中

国和各国非遗项目中相关的内容,面对广大少年儿童,打造一

座富有童话色彩的绿色乐园。全园规划三个分区:核心游乐

区、童话主题园、休闲活动区。建设营造非遗教育、游玩娱

乐、益智健身等多种活动场所,让少年儿童在大自然中尽早接触了解认识非遗,喜爱上非遗,快乐学习、游戏、健身,塑造良好的个性。不仅有一些中国非遗项目的童话等特色的传说故事场景、人物及玩具、游戏,还有若干外国非遗项目中的童话故事,以及仙女、人鱼、公主、海盗、怪兽等人物。

●公约大厦---中国国家非遗管理中心、亚太非遗保护合作总部等

核心机构住所。

●非保中心---中国国家非遗保护与注册中心机构驻地。(国家级

法律保护和知识产权注册中心)

●非研中心---中国国家非遗研究与促进中心机构驻地。

●非创工坊---非遗文化创意工坊位于本组团,由非遗创意馆、非

遗精品馆、休闲餐饮区组成。它聚集了非遗活态技艺表演、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及非遗艺术精品的展示展销、主题餐饮等,将非遗文化精粹和现代品质生活、人文风情融合,使游客们在切身体验中感受非遗与生活的交融。开放式游线设计,所有参观者均可透过玻璃观察到非遗大师的现场创作或表演。通过开放式发展体系,加强非遗文化旅游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旅游要素的无障碍流动、信息的无阻碍交流。参观“非创工坊”现场,对参观者而言既可增长见识,又可体验非遗技艺和成果制造过程中的乐趣;对园区和传承人而言,敞开大门让大家了解自己,对非遗产生熟悉感和信赖感。

●翔飞阁---组团内的大型庆典广场中央建有整个博览园的地标性

建筑——“翔飞阁”,登上翔飞阁顶层,可以鸟瞰整个园区的

壮阔美景,眺望京城壮丽恢宏景色。其周围广场上还将每天为

公众呈现出一台由全球顶尖专家团队量身打造的,以非遗文化

为主题,集灯光、音乐、舞蹈、视频、焰火、水景于一体的多

感立体多媒体秀---“非凡一刻”,演出用壮阔的场景和梦幻般

的瑰丽色彩,奉献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为游客带来极度震

撼。

●建设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大厦。设立国家非遗产业投融资中

心。

●建设全国非遗申报和升级辅导中心。

(翔飞,寓意非遗园和非遗事业吉祥腾飞)

2、[寰球聚珍]

“寰球聚珍”组团位于国际非遗博览园侧畔,是非遗博览园中以酒店度假、会议会展、机构办公为主题的组团。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四海情谊寓意以中华文明之博大精深融接全球文明;面向世界,汇聚八方商客来宾;以中华之礼,展示非遗文化,融合寰球情谊,礼迎五洲宾客。本组团将安排中国和海外与非遗保护、研究、传承、开发、传播、投资相关的机构入驻,形成总部型园中园,安排亚太非遗合作总部、亚太非遗展示中心、世界非遗大会会址、非遗文化会议中心、非遗国家馆,其中,非遗国家馆包括文献馆、收藏馆。同时组团内配置超五星级酒店,委托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全权经营管理,并

引入星级餐厅及特色SPA等国际知名品牌。在酒店附近规划大型的会展中心,将通过举办各种国际论坛、高端峰会及专题艺术展、培训等活动,搭建世界性的文化平台,让世界文化融入中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设立非遗名人堂,用非遗技艺将现有的各级传承人记录绘制下

来并在名人堂展出。方法:中国画、雕塑、工艺美术(年画、

剪纸、皮影、木偶、刺绣、织毯、染织、漆器、内画、景泰

兰、影雕、竹雕、木雕、砖雕、漆线雕、陶瓷、刻瓷…)等。

●设置大师工作室和私人博物馆专区。

●建设非遗传承人拜师坛。(同时可采用现代手法,在网上注册

拜师,向全世界直播等。)注重传统入行形式仪式的魅力。可

称为“承人之美”、“承人礼”。

●设立亚太非遗培训中心。主要是培养熟知市场、具备全球化视

野和能力的新一代非遗传承人人才。

●设立亚太非遗保护志愿者培训基地。

●在适当位置设立直升机停机坪,方便贵宾快速抵达参观访问,

同时也为园区紧急情况处理提供高效快捷的通路。

目标:1、本区域目标尽早成为北京文博会的京西非遗主题分会场主体区域。

2、成为高校毕业生职场导入平台。特别是艺术类高校毕业生

初入职场的最佳场所。

3、[舌尖百味]

博览园舌尖百味组团内设有吸引食客的特色美食街区,在中华美食苑品尝新鲜现制的各类美食。集中展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多种美食的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秉承发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传承中华饮食内涵技巧的目的,汇聚中华饮食文化“精”、“美”、“情”、“礼”的四大内涵,集饮食之精妙,汇美食之美韵、展活态非遗之情谊,树传统风尚之礼节,完美体现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汇集传统美食及其制作技艺的互动性表演,国内外各类美食、地方小吃、中华老字号、特色餐饮等多样化的美食种类和多层级的餐饮空间,为游客带来丰富的饮食体验。通过选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亲民性的”非遗,展示中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美食美酒、精美餐具酒具等等,充分展示中国及世界非遗的多样性,契合博览园主旨。

●此区域安排若干低星级酒店、经济型连锁酒店和特色客栈;

●设立国际酒博物馆;

●红酒坊、酒吧区;

●啤酒广场;

●黄酒垆;

●设立小型舞台。

4、[非常剧苑]

搭建大中小各型各类剧场和户外演出空间,并利用圈门戏台等项目地原生态资源,通过演出、示范、交流等方式,重点展示中国、亚太及世界各地的戏剧类、曲艺类非遗项目,形成演艺区域空间。

●设立戏剧曲艺博物馆。

●同时成为北京重要的影视拍摄基地。重点引入纪录片产业。

(另案说明)

●设立乐器专馆。展示各类乐器。

5、[非药颐谷]([颐养戬谷])

为养生、度假、休闲的综合会馆区域。重点用中医药、少数民族

医药和各国和地区的非遗医药技术,在展示、传播、研发的同时,为现代人群的中高端需求提供养生保健服务,形成北京市郊型大型颐养区域。同时安排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保健类非遗项目,如武术、太极、气功等,加上中全国各地的健康美食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可充分展示中国非遗的多样性,也契合本博览园“保护传承、合理利用”的

主旨。其中包括吸引各国驻华外交、商务机构及境外旅游者的项目。

●建设国家非遗传承人疗养基地。(用非遗技艺和其他方式服务

于传承人)

●国家非遗应用性项目基地。如国家体育总局的武术培训基地、

钓鱼运动基地;国家民委民族体育保护研究基地等。

●民族医药园中园。如回族汤瓶八诊、藏医药、蒙医药、瑶医

药、苗医药等。

●建设百草圃,在室内和室外种植各类中草药。并在室内展示矿

物性和动物性中药。(包括少数民族药品)

●建设体育休闲园:非遗健身项目贯穿其中,体育休闲两相宜。

真正成为集体育、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公益性园中园。

●玉码头:文海水上旅游的主要码头。

●耆颐山庄:在养生区域及外围设置老年社区,顺应老年人时间

充裕、对非遗了解认识基础较好又渴望深入了解学习非遗的特

点,使得他们在参与的同时,享受到非遗带来的益处。

非药颐谷释义:“非药”既表达非遗中的中草药和民族草药部分,更代表非遗中不用服药的传统养生技艺部分,还可表达受益者“非得需要”的欢迎态度和依靠程度。颐谷则是颐养生命的山谷之意。

(“戬谷”出自诗经之《小雅·天保》,有福禄之意,亦有尽善之说。)

6、[九州撷英]

本区域将安排各地非遗保护研究研发驻京机构常年驻所,设有书法坛、绘画馆、俗乐园等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和民俗展示交流区域。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台港澳在首都的舞台,面向世界的窗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