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读本 高年级段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读本 高年级段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读本 高年级段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读本 高年级段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高年段

目录

《诗经》 (1)

节选(一)凯风 (1)

节选(二)采葛 (2)

节选(三)月出 (2)

节选(四)采薇 (3)

节选(五)小旻 (4)

节选(六)小弁 (4)

节选(七)鼓钟 (5)

节选(八)车辖 (6)

节选(九)抑 (6)

节选(十)载芟 (7)

《道德经》 (8)

节选(一)三十八章(砭时) (8)

节选(二)四十章(论道) (9)

节选(三)四十二章(论道) (9)

节选(四)四十三章(治国) (10)

节选(五)四十五章(修身) (10)

节选(六)四十七章(修身) (11)

节选(七)四十九章(治国) (11)

节选(八)五十七章(治国) (12)

节选(九)五十九章(修身) (12)

节选(十)六十二章(修身) (13)

节选(十一)六十四章(治国) (14)

节选(十二)六十六章(治国) (14)

节选(十三)六十八章(议兵) (15)

节选(十四)七十三章(治国) (16)

节选(十五)七十八章(修身) (16)

节选(十六)八十一章(修身) (17)

《孟子》 (18)

节选 (一) 老吾老 (18)

节选(二)乐民之乐者 (18)

节选(三)以力服人者 (19)

节选(四)天时不如地利 (19)

节选(五)得道者多助 (20)

节选(六)或劳心,或劳力 (20)

节选(七)仁,人心也 (21)

节选(八)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 (22)

节选(九)人恒过 (22)

节选(十)行之而不著焉 (23)

节选(十三)有为者辟若掘井 (25)

节选(十四)食而弗爱 (25)

节选(十五)于不可已而已者 (26)

《礼记》 (26)

节选 (一) 善学者 (26)

节选(二)比年入学 (27)

节选(三)虽有嘉肴 (28)

节选(四)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 (29)

节选(五)齐大饥,天下为公 (30)

节选(六)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 (31)

节选(七)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31)

节选(八)夫乐者,乐也 (32)

节选(九)阳门之介夫死 (33)

节选(十)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34)

节选(十一)大学之教也 (35)

节选(十二)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36)

《大学》 (37)

节选(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37)

节选(二)所谓致知在格物者 (37)

节选(三)小人闲居为不善 (38)

节选(四)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38)

节选(五)所恶于上,毋以使下 (39)

节选(六)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 (39)

节选(七)人之有技,若己有之 (40)

节选(八)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 (41)

节选(九)所谓齐家者在其修身者 (41)

节选(十)为人君止于仁 (42)

《中庸》 (42)

节选(一)天命之谓性 (42)

节选(二)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43)

节选(三)舜其大知也与 (44)

节选(四)子路问“强” (44)

节选(五)君子之道,费而隐 (45)

节选(六)子曰,道不远人 (46)

节选(七)君子素其位而行 (46)

节选(八)子曰:舜其大孝也与 (47)

节选(九)哀公问政 (48)

节选(十)知、仁、勇 (48)

节选(十一)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49)

节选(十二)凡事预则立 (49)

节选(十三)博学之 (50)

《吕氏春秋》 (52)

节选(一)骥遇伯乐 (52)

节选(二)宋之丁氏 (53)

节选(三)掩耳盗铃 (54)

节选(四)循表夜涉 (55)

节选(五)生木造屋 (56)

节选(六)刻舟求剑 (57)

节选(七)其父善游 (58)

节选(八)齐人好猎 (58)

节选(九)齐之好勇者 (60)

节选(十)竭泽而渔 (61)

《世说新语》 (62)

节选(一)德行第一 (62)

节选(二)殷仲堪既为荆州 (63)

节选(三)言语第二 (63)

节选(四)孔文举年十岁 (64)

节选(五)嵇中散语赵景真 (65)

节选(六)诸葛靓在吴 (65)

节选(七)庾公造周伯仁 (66)

节选(八)谢仁祖年八岁 (66)

节选(九)支公好鹤 (67)

节选(十)文学第四 (67)

节选(十一)诸葛厷年少不肯学问 (68)

节选(十二)诸季野语孙安国云 (68)

《古诗词》 (69)

扬子江 (69)

乌江 (70)

诗四首之一(苏武) (70)

渡荆门送别 (71)

赠刘景文 (72)

别董大 (73)

浪淘沙之八 (7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5)

长歌行 (76)

题弟侄书堂 (77)

凉州词 (78)

出塞 (78)

滁州西涧 (79)

书湖阴先生壁 (80)

夏日绝句 (80)

示儿 (81)

节选(一)

【经典原文】

kǎi 凯 fēnɡ 风

kǎi 凯 fēnɡ 风 zì 自 nán 南 , chuī 吹 bǐ 彼 jí 棘 xīn 心 。 jí 棘 xīn 心 yāo

yāo 夭 , mǔ 母 shì 氏 qú 劬 láo 劳 。

kǎi 凯 fēnɡ 风 zì 自 nán 南 , chuī 吹 bǐ 彼 jí 棘 xīn 薪 。 mǔ 母 shì 氏 shèn

shàn 善 , wǒ 我 wú 无 lìnɡ 令 rén 人 。

yuán 爰 yǒu 有 hán 寒 quán 泉 ? zài 在 jùn 浚 zhī 之 xià 下 。 yǒu 有 zǐ 子 qī

rén 人 , mǔ 母 sh ì 氏 láo 劳 kǔ 苦 。

xiàn 睍 huǎn 睆 huánɡ 黄 niǎo 鸟 , zǎi 载 hǎo 好 qí 其 yīn 音 。 yǒu 有 zǐ 子 qī

rén 人 , mò 莫 wèi 慰 mǔ 母 xīn 心 。

【经典注释】

凯风:南风。棘:酸枣树。

心:树木的嫩芽。

夭夭:繁盛的样子。

劬:辛苦。

棘薪:已长成可以做柴烧的酸枣树。

令:善。

爰:何处,哪里。

寒泉:因泉水冬夏常冷而得名。

浚:卫国的地名。

睆:美丽的样子。

载:则。

【经典链接】

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

这组诗歌的创作来源于《凯风》。《凯风》中记载了母亲有外心,七个孩子就自责,希望母亲能回心转意的故事。当时我国大量土地租让给外国,这些土地上的人民被迫离开祖国,《诗经》共305篇,古人又称《诗三百》。汉代的官学把它列为必读的经典,是“五

经”之一,后世习惯称它为《诗经》

。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民歌民谣,“雅”指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他们的悲哀之情,要比《凯风》中的七子还要多。因此,闻一多就选择了和中华民族关系最亲切的七块地——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各写了一首诗歌,借此来替他们抒发离开祖国的哀痛,也以此来激励全国人民。

节选(二)

【经典原文】

cǎi 采ɡě葛

bǐ彼cǎi

ɡě

兮,

jiàn

见,

sān

yuè

兮!

bǐ彼cǎi

xiāo

兮,

jiàn

见,

sān

qiū

兮!

bǐ彼cǎi

ài

兮,

jiàn

见,

sān

suì

兮!

【经典注释】

葛:多年生草本植物。

萧:艾蒿,有香气,古人用它祭祀。

艾: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全草都能做药用。

【经典链接】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三秋”在古诗文中常常出现,但在每一处的含义又不完全相同。古人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三秋桂子”中的“三秋”,王勃《滕王阁序》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的“三秋”等。又因为古人有“一秋三月”之说,故“三秋”即为“九个月“。所以在《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秋”又是指“九个月”。还因为“秋”有时也被当做年的代替,一秋为一年,所以“三秋”有时又指“三年”。

节选(三)

【经典原文】

yuè月chū出

yuè月chū

jiǎo

兮。

jiǎo

rén

liáo

兮。

shū

yǎo

jiū

兮。láo

xīn

qiāo

兮。

yuè月chū

hào

兮。

jiǎo

rén

liú

兮。

shū

yōu

shòu

兮。láo

xīn

cǎo

兮。

yuè月chū

zhào

兮。

jiǎo

rén

liáo

兮。

shū

yāo

shào

兮。láo

xīn

cǎn

兮。

【经典注释】

僚:美好。

窈纠:苗条有曲线。

悄:忧愁的样子。

懰:美好。

懮受:同“窈纠”。

慅:忧愁的样子。

夭绍:义同“窈纠”。

惨:忧愁不安的样子。

【经典链接】

月亮的别称

因初月如钩,所以月亮又称:银钩、玉钩。因弦月如弓,所以月亮又称:玉弓、弓月。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所以月亮又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所以月亮又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因传说月亮上有桂树,所以月亮又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所以月亮又称:广寒、清虚。因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神名叫望舒,所以月亮又称:望舒。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所以称月亮为嫦娥。又因为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所以称月亮为婵娟。

节选(四)

【经典原文】

cǎi 采wēi

(经典名句)

Xī wǒ wǎng yǐ yáng liǔ yī yī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Jīn wǒ lái sī yú xuě fěi fěi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Xíng dào chí chí zài kě zài jī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Wǒ xīn shāng bēi mò zhī wǒ aī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经典注释】

薇:野豌豆。

思:语气助词。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昔:从前。

载渴载饥:又饥又渴。

【经典链接】

折柳送别

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于是“折柳”一词便寓含“惜别”之意。“折柳送行”的习俗源于《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达挽留之意。由此离别赠柳便成为古人抒发离愁别苦的著名意象了。唐朝这种风俗尤其盛行。如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节选(五)

【经典原文】

xiǎo mín

小旻(经典名句)

Bù gǎn bó hǔ bù gǎn pínɡ hé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Rén zhī qí yī mò zhī qī tā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rú lín shēn yuān rú lǚ bó bīng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经典注释】

旻:秋天,此指苍天、皇天。

履:踩踏。

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渡河。其他:指种种丧国亡家的祸患。

【经典链接】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这篇《小旻》。后来又出现于东汉典籍:东汉马援的小女儿是明帝的皇后,章帝时又成为太后。虽然她反对亲属因自己的关系加官晋爵,但大哥马廖还是被提为主管宫廷门禁的卫尉。马廖的儿子马豫身为步兵校尉,却不肯好学,只想靠父亲及太后关系飞黄腾达。好友杨终劝马廖要面临深渊,脚踏薄冰,不能放纵儿子。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原意指身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做事非常谨慎小心。现在人们常简化为“临渊履薄”。

节选(六)

【经典原文】

xiǎo pán

小弁(经典名句)

Wéi sāng yǚ zǐ bì gōng jìng zhǐ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mízhān fěi fù mí yī fěi mǔ

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Bù shǔ yú máo bù lí yú lǐ

不属于毛,不离于里。

Tiān zhī shēng wǒ wǒ chén ān zài

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经典注释】

弁:快乐的样子。瞻:尊重。依:依恋。靡:不。匪:不是。“靡……匪……”句,双重否定表示更加肯定的意思。

属:连属。毛:古代裘衣的毛在外面。这里的毛、里两句以裘衣做比喻,指裘衣的里表。

离:附着。辰:时运。

【经典链接】

桑梓

在我国古代,桑、梓是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两种树。桑树的叶子可以用来养蚕,果可以食用和酿酒,枝干可以用来制造器具,皮可以用来造纸,叶、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药。而梓树的嫩叶可以食用,皮是一种中药,木材轻软耐朽。因此人们都喜欢在住宅周围栽种桑树和梓树。《小弁》中“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的意思是见了桑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所以会起恭敬之心。因此后世就将“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时,往往用“功在桑梓”。如柳宗元的《闻黄骊诗》中就有“乡禽何事亦来此,今我生心忆桑梓”的诗句。

节选(七)

【经典原文】

gǔ zhōng

鼓钟

Gǔ zhōng q iāng q iāng huái shuǐ shāng shāng yōu xīn qiě shāng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

Shū rén jūn zǐ huái yǔn bú wàng

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Gǔ zhōng jiējiē huái shuǐjiējiē yōu xīn qiě bēi

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

Shū rén jūn zǐ qí dé bù huí

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Gǔ zhōng fágāo huái yǒu sān zhōu yōu xīn qiěchōu

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

Shū rén jūn zǐ qí dé bù yóu

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Gǔ zhōng qīn qīn gǔ sè gǔ qín shēng qìng tóng yīn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Yǐ yǎ yǐ nán yǐ yuè bú jiàn

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经典注释】

鼓:敲击。鼓钟:敲钟。将将:钟声。汤汤:水势奔腾的样子。淑:善。怀:思念。允:诚,信,确实。

喈喈:声音和谐。湝湝:水流淌的样子。回:邪。伐:敲击。

鼛:大鼓。三洲:淮河上的三个小岛。妯:因悲伤而动容,心绪不宁。

钦钦:象声词。笙:古代的一种管乐器。罄: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雅:雅乐。南:南乐。

以:为,作,指演奏,表演。龠:乐器名,像排箫的一种乐器。僭:乱。不僭:不乱,和谐有序。

【经典链接】

笙磬同音

“笙”与“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乐器。“笙”以竹管中的“簧”演奏“和音”为主,一般不奏单音;“磬”以石或玉所制,音色清越明亮,以奏单音为主。笙磬两器同时演奏,有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效果。将这两种乐器成为“同音”,说明这两种乐器的音色结合有新的效果,有如两种颜色调和后产生的是第三种颜色一般。于是人们从《鼓钟》中的“鼓瑟鼓琴,笙磬同音”演化出了成语“笙磬同音”,用来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节选(八)

【经典原文】

chē xiá

车辖(经典名句)

Zhì bǐ gāo gāng xī qí zuò xīn

陟彼高冈,析其柞薪。

xī qí zuò xīn qí yè xǔ xī

析其柞薪,其叶湑兮。

xiǎn wǒ gòu ěr wō xīn xiě xī

鲜我觏尔,我心写兮。

Gāo shān yǎng zhǐ jǐng xíng xíng zh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Sì mǔ fēi fēi liù pèi rú qín

四牡騑騑,六辔如琴。

gòu ěr xīn hūn yǐ wèi wǒ xīn

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经典注释】

陟:登高。湑:茂盛。薪:柴。

騑騑:驾在车辕两旁的马。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辖:车轴两头的金属键。景行:大道。

经典链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车辖》。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也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仰”是仰慕。“景行”是大道、大路。是说高山可供仰望,大道可供行走。“景仰”一词也是由此而来。现在人们常常把它浓缩为成语“高山景行”,比喻对高尚品德的仰慕。

节选(九)

【经典原文】

抑(经典名句)

Pìěr wéi dé bǐ zāng bǐ jiā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

Shū shèn ěr zhǐ bù qiān yǐ yí

淑慎尔止,不愆于仪。

Bù jiàn bù zéi xiǎn bù wéi zé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Tóu wǒ yǐ tóo bào zhī yǐ lǐ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bǐ tóng ěr jiǎo shí hóng xiǒo zǐ

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Rén rǎn róu mù yán mín zhī sī

【经典注释】

辟:修明。俾:使。藏:好。愆:过失。僭:超越。鲜:少。贼:害。

童:幼小,指没有角的小羊羔。虹:同“讧”,溃乱。

【经典链接】

投桃报李

成语“投桃报李”出自于《诗经·大雅·抑》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原意是说他送给我桃,我以李子给予回赠。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暗含有投入少,回赠多的意思。“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投桃报李”已不再仅仅是一般的礼节,更是一种礼仪了。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象征意义了。

节选(十)

【经典原文】

Zī shān

载芟

Zī shān zǎi zuò qí gēng shì shì qīan ǒu qí yún cú xí cú zhěn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Hóu zhǔ hóu bó hóu yà hóu lǚ hóu qiáng hóu yǐ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

yǒu tǎn qí yè sī mèi qí fù yǒu yī qí shì

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

Yǒu luè qí sì chù zī nán mǔ bō jué bǎi gǔ shí hán sī huó

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Yì yì qí dá yǒu yàn qí jié yàn yàn qí mǔ mián mián qí biāo

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

Zī huò jì jì yǒu shí qí jí wàn yì jí zǐ

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

Wéi jiǔ wéi lǐ zhēng bì zǔ bǐ yǐ qià bǎi lǐ yǒu bì qí xiāng bāng jiā zhī gu āng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有飶其香,邦家之光。Yǒu jiāo qí qìng hú kǎo zhī níng fěi qiě yǒu qiě fěi jīn sī jīn zhèn gǔ rú z ī

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经典注释】

载:开始。芟:除草。柞:砍除树木。泽泽:土质疏松。千耦:耦,两人并肩耕地;千,概数,表示多。耘:除田间杂草。徂:往。隰:新开的田。畛:田间小路。

侯:发语词。主:家长,古代一国或一家之长均称主。伯:长子。亚:长子以下弟兄。旅:众晚辈。疆:同“强”,指强壮的人。以:老弱的人。

嗿:众人的饮食声。饁:送给田间耕作的人的食物。思:语气助词。媚:美。依:壮、盛。士:子弟。

略:锐利。耜:犁头。俶:起土。俶载:开始耕种。载,用农具把草翻埋到地下;南亩,向阳的田地。实:种子。函:含藏土里。斯:乃。活:活生生。

驿驿:苗的样子。达:出土。厌:美好的样子。藨:谷物的穗。

亿:十万。秭:一万亿。

醴:甜酒。烝:进。畀:给予。祖妣:祖父、祖母以上的祖先。以洽百礼:合于各种礼仪的需要。洽,合。飶(bi):芳香。

椒:用椒浸制的酒。胡考:长寿,指老人。匪:非。且:此。振古:终古。

【经典链接】

社稷

《载芟》是一篇农事诗,也是周朝用于祭祀的乐歌。“社”是指土神,“稷”是指谷神。对于以农业为主的古人来说,土地和谷物在他们心中的低位重要。所以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开始时,“社”和“稷”是分开祭的,明代时开始合祭。“社稷”一词也就渐渐成了国家的象征。

《道德经》文简意丰,博大精深。主张人类返璞归真,道法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均衡发展等闪光思想和智慧,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道德经》是中华古老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类共同的智慧财富。

三十八章(砭石)

【经典原文】

shàng dé bù déshìyǐyǒu dé xiàdébù shīdé shìyǐwú dé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shàng déwú wéiér wúyǐ wéi xiàdé wúwéiér yǒu yǐwéi shàng rén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

wéi zhīér wú yǐ wéi shàng yìwéi zhīér yǒu yǐ wéi shàng lǐwéi zhīér

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

mò zhī yìng zé rǎng bì ér rēng zhīgù shīdào ér hòu dé shīdé

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

ér hòu rén shī rénér hòu yì shī yì ér hòu lǐ

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经典注释】

1. 攘臂:用臂推搡。

2. 扔之:引之,拽之,即强迫人服从。

【经典链接】

虞舜孝行

舜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舜的母亲得病很早离开了人世。舜的父亲又聋又瞎,,且是非不分,品性固执。继母为人刻薄,弟弟更是桀骜不驯。继母和弟弟经常在父亲面前搬弄是非,说舜的坏话,二人串通一气,时常欺负舜,甚至要害死舜。舜只有设法时时躲避他们,但却毫不怨恨。他依然对父母

百般孝顺,对弟弟保持友善,并承担全家的劳动工作,。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又有处理政事的才能,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又经过多年的观察和考验,最后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四十章(论道)

【经典原文】

fǎn zhědào zhī dòng ruò zhě dào zhī yòng tiān xiàwàn wù shēng

反者, 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

yú yǒu yǒu shēng yúwú

于“有”,“有”生于“无”。

【经典注释】

1.反:同“返”,复,循环。

2.弱:柔弱,柔和。

【经典链接】

塞翁失马

古时候,在我国北方的边城住着一位老人,大家都喜欢叫他“塞翁”。

塞翁饲养了一匹壮马。一天,马走失了,邻居们都来宽慰他。他笑着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几个月后,走失的马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匹好马!

邻居们都来祝贺。塞翁说:“怎么知道不能成为祸呢?”果然,他的儿子骑马时跌断了一条腿。邻居们又来劝慰他。塞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

一年后,打仗了。村里的青年人都被强征入伍,十个有九个死在战场上。只有他跛脚的儿子留在了家里,保住了一条命。

四十二章(论道)

【经典原文】

dào shēng yī yī shēng èr èr shēng sān sān shēng wàn wùwàn wù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

fù yīn ér bào yáng chōng qì yǐ wéi hé

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经典注释】

1.一:指道。道,浑沌而成,独立无偶,故为“一”。

2.二:指天地。天为阳,地为阴。

3.三:指阳气,阴气,和气。

4.负阴而抱阳:背阴而向阳。

5.冲气以为和:阴阳二气相交冲而形成和气。

【经典链接】

趾高气扬遭灭亡

战国时,楚国有位大将叫屈瑕。他是个骄傲自大的人。

楚武王派屈瑕带兵攻打罗国。出师之前,楚国大夫斗伯比为他送行。屈瑕说:“你看我们的军队多么强盛啊,罗国只是一个小小的国家,我一定会顺利地打败他。”

斗伯比回来时说:“屈瑕这次是打败了,你看他走路把脚抬得高高的,多神气。他目空一切,骄傲自大,怎能不打败仗啊!”

屈瑕率领军队来到罗国边境,他没有认真组织作战,而罗国早就订下夹击楚军的计划。屈瑕因轻敌而没有防备,结果楚军大败。屈瑕一个人跑到山谷里自杀了。

四十三章(治国)

【经典原文】

tiān xià zhī zhì róu chí chěng tiān xià zhī zhì jiān wú yǒu rù wú

? 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

jiàn wú shì yǐ zhī wú wéi zhī yǒu yìbù yán zhī jiào wú wéi zhīyì

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tiān xià xī jí zhī

天下希及之。

【经典注释】

1.驰骋:使……奔驰,驱使。

2.无有入无间:无有之形可以进入无间隙之中。

3.希:少。及:至,到达。

【经典链接】

老子问教

一天,老子的老师常枞病了,老子去看望他。站在常枞的床前,老子问:“师父您还有什么要告知的吗?”

常枞说:“牙齿和舌头,哪个刚强,哪个柔弱?”他张开嘴巴问道:“我的牙齿在吗?”老子说:“都掉光了。”“那舌头呢?”“舌头还在。”常枞接着问道:“明白我的意思了吗?”老子说:“学生懂了。柔弱的东西比刚强的东西更长久,生命力更强大。”

常枞说:“这就是我为你上最后的一课了。今后你应该以水作为老师。上善若水,‘水’最柔弱,但是‘水’对人生都有最丰富的启示。”

四十五章(修身)

【经典原文】

dà chéng ruò quēqí yòng bù bì 。dà yíng ruò chōng qí yòng bù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

qióng dà zhí ruò qū dà qiǎo ruò zhuō dà biàn ruò nè dà yíng ruò chù

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绌。jìng shèng zào hán shèng rè qīng jìng wéi tiān xiàzhèng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经典注释】

1.成:善。

2.弊:停止。

3.冲:本为“蛊”,空虚。

4.穷:穷尽。

5.屈:弯曲。

6.讷:语言困难,口吃。

7.绌:通“黜”。

8.正:长,君。

【经典链接】

纪渻(shěng)子斗鸡

从前,有个叫纪渻子的人为国王驯养斗鸡。

十天后,国王问鸡是否已经驯养好。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现在它还表现得虚浮、骄傲、矜持、自恃。”

又过了十天,国王又催问。纪渻子回答:“还没有。现在它听到别的鸡的叫声,看到别

的鸡的影子还有反应。”

到了第三十天,国王再催问。纪渻子回答:“现在它看东西依然迅速,意气仍然强盛,还没驯好。”

到第四十天国王问的时候。纪渻子说:“差不多了,鸡现在虽然还鸣叫,但已经没有什么反应和变化,好像木鸡一样了,斗鸡的品质已经具备。别的鸡见到它肯定不敢应战了。”

四十七章(修身)

【经典原文】

bù chū hù zhī tiān xià bù kuī yǒu jiàn tiān dào qíchū mí yuǎn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

qí zhī mí shǎo shì yǐ shèng rén bù xíng ér zhībú jiàn ér míng bù wéi

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ér chéng

而成。

【经典注释】

1.户:单扇门。

2.窥:窃视,看。牖:窗子。

3.弥:愈,更加。

【经典链接】

未出茅庐知天下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辅佐刘备之前,在隆中耕田种地。他常把自己跟管仲、乐毅相比,虽身处田园,然而心怀天下大事。

在他好友徐庶的极力推荐下,刘备前后三次去隆中拜访他,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就在自己居住的草屋里与刘备详谈。诸葛亮出语惊人,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各诸侯的情况,针对刘备的志向进行谋划和建议,竟然未出茅庐,已经三分天下。让刘备暗自惊叹:诸葛亮实在是个奇才!

后来,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而这段“隆中对策”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

四十九章(治国)

【经典原文】

shèng rén cháng wú xīn yǐ bǎi xìng wéi xīn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为心。

shàn zhě wú shàn zhī bù shàn zhě wú yì shàn zhī déshàn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xìn zhě wú xìn zhī bù xìn zhě wú yì xìn zhī dé xìn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shèng rén zài tiān xià xī xī yān wéi tiān xià hún qíxīn bǎi xìng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

jiē zhù qí ěr mù shèng rén jiē hái zhī

皆住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经典注释】

1.常无心:永远没有私心。

2.德:通“得”。

3.歙歙:收敛,谨慎。

4.浑:浑浊。

5.注:专注。

6.孩:婴孩,儿童。

【经典链接】

七擒孟获

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得知刘备病死,便造起反来。

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兵分两路讨伐孟获,一举活捉孟获。孟获不服,诸葛亮传令放回孟获,再决胜负。许多将领不解。诸葛亮说:“孟获是个人才,只有他才能安抚南中的百姓,如他归附蜀汉,那么南中也就归顺我们了。”

就这样,诸葛亮一连七次活捉孟获,又一连七次释放孟获。最后孟获被诸葛亮宽广的胸怀和卓越的才干所折服,满面羞愧,跪倒在地,真心臣服,归附蜀汉。

五十七章(治国)

【经典原文】

yǐ zhèng zhì guó yǐ qí yòng bīng yǐ wú shì qǔ tiān xiàwúhé yǐ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

zhī qí rán zāi yǐ cǐ tiān xià duō jì huì ér mín mí pín rén duō lì

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

qì guó jiā zī hūn rén duō jìqiǎo qí wù zī qǐfǎ lìng zīzhāng

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

dào zéi duō yǒu

盗贼多有。

gù shèng rén yún wǒ wú wéiér mín zì huàwǒ hǎo jìngér mín zì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

zhèng wǒ wú shìér mín zì fù wǒ wú yù ér mín zì piáo

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经典注释】

1.正:正道。

2.奇:奇谋。

3.忌讳:禁忌,指戒律禁令。

【经典链接】

郄雍视盗

春秋乱世,盗贼横行,晋国国君很担忧。有一个叫郄(qiè)雍的人善于因貌识贼,一百个盗贼中没有一个能逃过他的双眼。晋君很高兴,对大臣赵文子说:我得到了郄雍,一国的盗贼都跑不了,平息盗贼何必多人呢?文子回答说:君王用识盗的方法安民,盗贼永远灭不尽,而且郄雍的性命也会不保。

不久,群盗都嫌郄雍砸了他们的饭碗,便合伙把他谋杀了。晋君闻报大惊,立即召见文子说:果如先生所言,郄雍被暗杀了,这该怎么办呢?文子说:最好的办法是举贤任能,使其教化百姓,人民有了羞耻感,谁还做盗贼呢?

五十九章(修身)

【经典原文】

zhì rén shì tiān mò ruò sè

治人事天,莫若啬。

fú wéi sèshì wèi zǎo fú zǎo fúwèi zhī zhòng jī dézhòng jīdé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

zé wú bù kè wú bù kèzé mò zhī qí jí mòzhī qí jí kě yǐyǒu

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

guóyǒu guó zhī mǔ kě yǐ cháng jiǔshì wèi shēn gēn gù dǐcháng shēng

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

jiǔ shì zhī dào

久视之道。

【经典注释】

1.啬:爱惜精神,收敛知识。

2.早服:趁早服从道。

3.母:道,根本。

4.长生久视:长久存在。

【经典链接】

孺子可教

汉留侯张良年轻时,一日游逛到城外的一座桥上。有个老头,故意在他面前将鞋子掉落桥下,回头对他说:“小子,下去替我把鞋捡回来。”

张良看他年老,理应尊重,便忍气吞声,下桥捡回鞋子。老头又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便长跪下来给他穿鞋。老头见张良恭谦有礼、德行深厚,笑道:“孺子可教矣!”后来便传他一部书——《太公兵法》。

张良经常学习研究此书,最后从书中悟出道理,辅佐刘邦做了皇帝。

六十二章(修身)

【经典原文】

dào zhě wàn wù zhī ào shàn rén zhī bǎo bù shàn rén zhī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

suǒ bǎo 。

所保。

měi yán kě yǐ shì zūn měi xíng kě yǐ jiā rén rén zhībù shàn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

hé qì zhī yǒu gù lì tiān zǐzhì sān gōng suīyǒu gǒng bì yǐ xiān

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

sì mǎ bùrú zuò jìn cǐ dào

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gǔ zhī suǒ yǐ guì cǐ dào zhě hé bù yuē qiú yǐ de yǒu zuì yǐ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

miǎn xiégù wéi tiān xià guì 。

免邪?故为天下贵。

【经典注释】

1.奥:主,主宰。

2.市尊:博取尊敬。市,买,取。

3.加人:见重于人。加,重也。

4.拱璧:双手捧着碧玉。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经典链接】

文景之治

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没有增加宫室园林、车骑服饰;臣民有不方便的地方,就用国家

的积蓄施舍,为民谋利。

汉文帝还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他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常颁布减省租赋诏令。文帝对秦代的严刑峻法在高祖、吕后改革的基础上,又作了重大调整。

汉文帝以德服人,海内殷富,礼仪振兴,犯罪现象稀少,很少动用刑罚。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的两代统治,历来被视为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六十四章(治国)

【经典原文】

qí ān yì chíqíwèi zhào yì móu qícuì yì pàn qíwēi yìsàn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Wéi zhīyúwèi yǒu zhì zhīyúwèi luàn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hébào zhī mùshēng yúháo mòjiǔ céng zhītái qǐyúlěi tǔqiān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

lǐ zhīxíng,shǐyúzú xià 。

里之行,始于足下。

wéi zhě bài zhī zhí zhě shī zhīshì yǐ shèng rén wúwéi gù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

wúbài wúzhígùwúshīmín zhīcóng shìcháng yújǐchéng ér bài zhī

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shèn zhōng rú shǐzéwúbài shì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经典注释】

1.持:把握。

2.兆:征兆。

3.泮:散,破裂。

4.毫末:细微的萌芽。

5.累土:将泥土累积起来。

6.几成:接近成功。

【经典链接】

纪昌学射

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先让他练习看东西不眨眼。纪昌用了两年时间,练到即使是锥子尖刺到他的眼皮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飞卫又让他学会视物。纪昌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地看着。十天之后,他觉得虱子渐渐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纪昌便用弓射那只虱子,箭穿透了虱子,但牛尾巴的毛却没有断。

飞卫知道后,高兴地说:“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六十六章(治国)

【经典原文】

jiāng hǎi suǒ yǐ néng wéi bǎi gǔ wáng zhěyǐ qí shàn xiàzhīgù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

néng wéi bǎi gǔ wáng 。

能为百谷王。

shì yǐ shèng rén yù shàng mín bì yǐ yán xià zhīyù xiān mín bì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

yǐ shēn hòu zhīshì yǐ shèng rén chù shàng ér mín bù zhòng chǔ qián ér

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

mín bù hài shì yǐ tiān xià lètuī ér bù yàn 。yǐ qí bù zhēng ,gùtiān

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

xià mò néng yǔ zhīzhēng

下莫能与之争。

【经典注释】

1.百谷王:河流汇聚之地。谷,即川。

2.下之:处于其下。

3.上民:处于民上,统治百姓。

4.先民:处于民先,领导百姓。

5.乐推:乐于推荐。

【经典链接】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诸葛亮死后,蜀国由蒋琬主持朝政。有个叫杨敏的官吏在背后指责蒋琬办事糊涂,比不上诸葛亮。有人把这话传给蒋琬,要求治杨敏的罪。可蒋琬说:“我确实不如前任,杨敏没有错。”后来杨敏因事被捕入了狱,有人猜想他这次活不成了。但蒋琬不计前嫌,秉公处理,免除了杨敏的重罪。蒋琬为人正直,气量宽宏,人们称赞他“宰相肚里能撑船”。

六十八章(议兵)

【经典原文】

shàn wéi shì zhěbù wǔshàn zhàn zhěbù nùshàn shèng dí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

zhě bù yǔ shàn yòng rén zhěwéi zhī xià shì wèi bù zhēng zhī dé

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

shì wèi yòng rén zhī lìshì wèi pèi tiān gǔ zhī jí yě 。

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经典注释】

1.士:卿士。这里指统帅。

2.不武:不炫耀武力。

3.不与:不相争,不交战。

4.配天:符合天道。

5.极:最高的法则。

【经典链接】

既生瑜,何生亮

三国名将数不胜数,但是若论文武全才风流儒雅又少年得志,则非周瑜莫属。《三国演义》把他的才智、骄傲,气量狭小等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诸葛亮深知周瑜的性格弱点,施计三气周瑜,终使周瑜勃然大怒,最后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大叫数声而亡,还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七十三章(治国)

【经典原文】

yǒng yú gǎn zé shā yǒng yú bù gǎn zé huócǐ liǎng zhě h uò lì huò hài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

tiān zhī suǒ è shú zhī qí gù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tiān zhī dào bù zhēng ér shàn shèng bù yán ér shàn yìng bù zhào ér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

zìlái ,chǎn rán ér shàn móu

自来,繟然而善谋。

tiān wǎng huī huī shū ér bù shī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经典注释】

1.敢:进取。

2.繟:舒缓。

3.恢恢:宽广无边的样子。

【经典链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古代随州有个叫李遥的人,杀人后逃亡到外地。过了一年,他来到秭归县城,看到有人在出售拐杖,因为价格便宜,就买了下来。当时秭归城中恰好也出了一桩命案。被害人的儿子看见李遥买的拐杖,认出是自己父亲的,于是就向衙门报了案。衙役们把李遥逮住,经验证,果然是被害人的拐杖。但李遥坚称拐杖是买的。衙役们在市场上没有找到那个卖拐杖的人,于是又问李遥是哪里人。李遥被迫说出自己的真实住址。秭归县衙与随州官府取得联系后,于是随州杀人案告破。李遥终究还是难逃法网。

七十八章(修身)

【经典原文】

tiān xià mò róu ruò yú shuǐ ér gōng jiān qiáng zhě mò zhīnéng shèng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yǐ qí wú yǐ yì zhī

以其无以易之。

ruò zhī shèng qiáng róu zhī shèng gāng tiān xià mò bùzhīmò néng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

xíng

行。

shì yǐ shèng rén yún shòu guó zhī gòu shì wèi shèjì zhǔshòu

是以圣人云:“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

guó bù xiáng shì wéi tiān xià wáng zhèng yán ruò fǎn

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经典注释】

1.易:取代。

2.垢:耻辱。

3.不祥:国家的灾难。

4.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却好像在反说。

【经典链接】

水滴石穿

宋朝时,县令张乖崖管辖的崇阳县盗窃成风,连县衙的钱库也经常失窃。

这天,他在衙门周围巡查,发现管理县衙钱库的小吏偷了一枚铜钱藏在头巾里了。张乖崖把库吏押回大堂审讯。库吏不服,怒冲冲地道:“偷了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你也只能打我罢了,难道你还能杀我?”张乖崖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判决完毕,便将库吏斩首示众。

从此,崇阳县的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八十一章(修身)

【经典原文】

xìn yán bù měi měi yán bù xìn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shàn zhě bù biàn biàn zhě bù shàn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zhī zhě bù bó bó zhě bù zhī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shèng rén bù jī jì yǐ wéi rén yǐ yù yǒu jìyǐ yú rén yǐ yù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

duō

多。

tiān zhī dào lì ér bù hài shèng rén zhī dào wéi ér bù zhēng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经典注释】

1.辩者:巧辩的人。

2.知者:有真知的人。

3.不积:不积累财物。

4.既:尽,全部。

【经典链接】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谈论用兵打仗的事总是头头是道,连他的父亲也不能驳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大将。在长平之战中,赵括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事,不知道变通。秦将白起假装败退,偷偷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分为二,团团包围。赵国军队被围困四十多天,兵士饥饿,军心离散。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突围,却被射死了。赵军最终大败,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事件:节目《齐鲁青未了》获奖一事,具体阐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国经典古诗文文语言精炼优雅,意蕴深刻,境界动人,不仅蕴涵在崇高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理性之美,更沉积着中华民族不灭的精魂。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教材,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也是是孩子们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途径。当今社会,文化快餐盛行,社会普遍阅读力下降,网络文化充斥。很多家庭也忽视了对孩子优秀品质的教育;很多学校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更见复杂、紊乱,甚至负面的、恶劣的影响越来越多。 近年来,传统文化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教育者都感受到了普及传统经典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传统经典魅力无穷,能够在向上、向正、向深等方面影响人的心灵和思想,而且这种影响不但是良性的,而且是深刻的,是久远的,是根本性的。台湾国学经典大师王财贵教授也曾说道:“四书五经也好,老子庄子也好,古文诗词也好,常讽咏、朗读,可以怡悦性情,涵养气质,增进语文能力。有什么比这种教育更有价值? “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据研究,十三岁以前的儿童是记忆力黄金时期,此时期作诵读训练,无论对加强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健康的道德

精神和积极的人生信念、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格,还是开发记忆力,打好语言文字基础,扩展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为孩子的日后成长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战略主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指出了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并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1~6年级仅推荐75篇,其余的篇(段)可以由校本教材开发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 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校认识到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首先,开发校本教材。为了保证经典诵读的质量,让学生领略最优秀的文化,体现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原则,我校专门组织一部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放的教育心态的骨干教师,开发了一套经典诵读的电子教材,每学期上下两册,六个年级共12册,每册平均50首(篇)。内容包括中国古典诗词,现当代经典诗歌,《诗经》《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适合儿童诵读的国学经典。形式上以幻灯片的方式演示,配以与诗文内容相关的图片、作者简介、诗文注释或者诗文的音频、视频资源,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情境性强,非常实用。

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

主编 刘爱国 王维华 金字小学

目录 《终南望余雪》 (1) 《送灵澈》 (2) 《月夜》 (3) 《大林寺桃花》 (4) 《题金陵渡》 (5) 《杂诗》 (6) 《渡汉江》 (7) 《送崔九》 (8) 《泊秦淮》 (9) 《逢入京使》 (10) 《寄扬州韩绰判官》 (11) 《夜雨寄北》 (12) 《八阵图》 (13) 《赤壁》 (14) 《石头城》 (15) 《登幽州台歌》 (16) 《江南》 (17) 《敕勒歌》 (18) 《静夜思》 (19) 《乌衣巷》 (2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2) 《望岳》 (23) 《夏日绝句》 (24) 《相见欢》 (25) 《小池》 (2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7) 《五柳先生》 (28)

终南①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②明霁色③, 城中增暮寒。 【作者介绍】 祖咏(669—746?),洛阳人。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他的诗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炼。 【注释】 ①、终南:山名,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②、林表:树林外层与近空处均称林表。 ③、霁色:雨雪止歇。 【语译】 终南山的北岭啊分外地秀,峰顶的积雪啊在云端里浮。山林的上空啊天色已放明,长安城里的人家啊饮食感觉晚来天变寒。 【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五首六韵(十二句),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尽。” 此诗写的是作者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清朝诗人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 【链接】 积累描写雪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

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 目录 1、咏鹅 2、春晓 3、梅花 4、小儿垂钓 5、登鹳雀楼 6、鹿柴 7、静夜思 8、古朗月行 9、望庐山瀑布 10、早发白帝城 11、绝句 12、春夜喜雨 13、绝句 14、枫桥夜泊 15、游子吟 16、江雪17、赋得古原草送别 18、池上 19、忆江南 20、悯农 21、悯农 22、寻隐者不遇 23、山行 24、清明 25、小池 26、夜宿山寺 27、江南春 28、村居 29、所见 30、江上渔者 31、梅花 32、惠崇春江晓景 33、晚春 34、望洞庭 35、浪淘沙 36、渔歌子 37、送元二使安西 38、39、别董大 40、蚕妇 41、陶者 42、乐游原 43、蜂 44、元日 45、泊船瓜州 46、泊船瓜州 47、饮湖上初晴后雨(二) 48、题西林壁 49、夏日绝句 50、示儿 5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3、凉州词 54、宿新市徐公店 55、出塞 56、芙蓉楼送辛渐 5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8、赠注伦 5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0、望天门山 6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62、春日 63、题临安邸 64、游园不值 65、乡村四月

66、墨梅 67、石灰吟 68、竹石 69、己亥杂诗 70、三衢道中 71、约客 72、兰溪棹歌 73、长歌行 74、七步诗 75、回乡偶书 76、过故人庄 77、鸟鸣涧 78、秋浦歌79、早春 80、晚春 81、劝学诗 82、画眉鸟 83、金缕衣 84、清平乐·村居 85、归田园居 86、登幽州台歌 87、山居秋暝 88、滁州西涧 89、观书有感 90、马诗 91、乌衣巷 92、登飞来峰 93、相思 9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5、过分水岭 96、鹿柴 97、冬景 98、冬夜读收示子聿 9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0、浪淘沙 101、西江月 102、寄扬韩绰判官 103、琵琶行 104、小儿垂钓 105、房兵曹胡马 106、送灵澈上人 107、从军行 108、江畔独步寻花 109、入京 110、华山 111、易水送别 112、鸟 113、秋夕 (试行) 咏鹅 唐代诗人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晓 唐代诗人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江南 汉乐府诗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敕勒歌 北朝民歌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 唐代诗人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柳 唐代诗人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凉州词 唐代诗人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登鹳雀楼 唐代诗人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读本 高年级段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高年段 目录 《诗经》 (1) 节选(一)凯风 (1) 节选(二)采葛 (2) 节选(三)月出 (2) 节选(四)采薇 (3) 节选(五)小旻 (4) 节选(六)小弁 (4) 节选(七)鼓钟 (5) 节选(八)车辖 (6) 节选(九)抑 (6) 节选(十)载芟 (7) 《道德经》 (8) 节选(一)三十八章(砭时) (8) 节选(二)四十章(论道) (9) 节选(三)四十二章(论道) (9) 节选(四)四十三章(治国) (10) 节选(五)四十五章(修身) (10) 节选(六)四十七章(修身) (11) 节选(七)四十九章(治国) (11) 节选(八)五十七章(治国) (12) 节选(九)五十九章(修身) (12) 节选(十)六十二章(修身) (13) 节选(十一)六十四章(治国) (14) 节选(十二)六十六章(治国) (14) 节选(十三)六十八章(议兵) (15) 节选(十四)七十三章(治国) (16) 节选(十五)七十八章(修身) (16) 节选(十六)八十一章(修身) (17) 《孟子》 (18) 节选 (一) 老吾老 (18) 节选(二)乐民之乐者 (18) 节选(三)以力服人者 (19) 节选(四)天时不如地利 (19) 节选(五)得道者多助 (20) 节选(六)或劳心,或劳力 (20) 节选(七)仁,人心也 (21) 节选(八)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 (22) 节选(九)人恒过 (22) 节选(十)行之而不著焉 (23)

节选(十三)有为者辟若掘井 (25) 节选(十四)食而弗爱 (25) 节选(十五)于不可已而已者 (26) 《礼记》 (26) 节选 (一) 善学者 (26) 节选(二)比年入学 (27) 节选(三)虽有嘉肴 (28) 节选(四)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 (29) 节选(五)齐大饥,天下为公 (30) 节选(六)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 (31) 节选(七)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31) 节选(八)夫乐者,乐也 (32) 节选(九)阳门之介夫死 (33) 节选(十)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34) 节选(十一)大学之教也 (35) 节选(十二)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36) 《大学》 (37) 节选(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37) 节选(二)所谓致知在格物者 (37) 节选(三)小人闲居为不善 (38) 节选(四)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38) 节选(五)所恶于上,毋以使下 (39) 节选(六)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 (39) 节选(七)人之有技,若己有之 (40) 节选(八)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 (41) 节选(九)所谓齐家者在其修身者 (41) 节选(十)为人君止于仁 (42) 《中庸》 (42) 节选(一)天命之谓性 (42) 节选(二)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43) 节选(三)舜其大知也与 (44) 节选(四)子路问“强” (44) 节选(五)君子之道,费而隐 (45) 节选(六)子曰,道不远人 (46) 节选(七)君子素其位而行 (46) 节选(八)子曰:舜其大孝也与 (47) 节选(九)哀公问政 (48) 节选(十)知、仁、勇 (48) 节选(十一)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49) 节选(十二)凡事预则立 (49) 节选(十三)博学之 (50)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精品

第1课《论语》(节选)《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所反映的伦理道德、社会政治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当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具有极大的继承价值。 (一) 【关于仁道的道德修养问题】 1.子曰:“里仁为美⑴,择不处仁⑵,焉得知⑶?”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⑷,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⑸,知者利仁。” 3.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子贡曰:“如有博施⑹于民而能济众⑺,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⑻其犹病诸⑼。夫⑽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⑾,可谓仁之方也已。” 阅读广角 释义:

⑴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⑵处:居住。 ⑶知:音zhì,同智。 ⑷约:穷困、困窘。 ⑸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⑹施:旧读shì,动词。 ⑺众:指众人。 ⑻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⑼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 ⑽夫:句首发语词。 ⑾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译文: 1.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2.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3.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4.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评析: 1.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2.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3.只要养成了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即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可以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善事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八里中心小学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继承,而且引起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重视,传统蒙学课本《三字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儿童道德丛书》,许多经典被译成多国文字,所以,让中国的儿童诵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约有14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而经常使用的仅占脑细胞总量的10%——20%,大多数脑细胞处于修整、后备状态,也就是说,儿童的大脑有挖掘不尽的潜能,让他们背诵大量古诗、古文大有也处。因为他们的头脑里储存的东西不多,且由于相互干扰少,容易把东西装进去并不会遗忘。虽然很多经典的内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只要让他们装在脑子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些东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为融会贯通的知识,到那时便是一笔丰富的财产。 再次,我校以“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确立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宽厚的知识素养、浓厚的探究欲望、亮丽的爱好特长”的培养目标,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4、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精华之处,但也有其糟粕,所以我们应当具有选择性地吸取精华。故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慎重。那些被称之为“经典”的诗文,和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性情修为乃至人世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篇章,是我们的道选。我们确定的诵读内容主要为以下六个:(一)唐诗宋词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解释,但“理想”的解释或许可以表述如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程或教学单元。”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教育改革找到突破口。这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校决定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让孩子们在一生学习、生活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让他们拥有熔铸在经典中的中华文化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情操,成为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所以《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目标 1、优化儿童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让参与经典诵读的孩子长期在圣贤之道中受到熏陶,使之自然提升儿童的品味与内涵,达到人格教化的目的。 2、提高儿童的专注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参与活动的孩子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经典诵读,并欣赏一些经典音乐,儿童能平心静气地学习,提高其专注力。 3、强化儿童的记忆力。6-13岁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大量诵读,将大大增强儿童的记忆力。 4、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儿童背诵优美的文化经典,自然提高语文表达能力,不管是在书面,还是在口语交际中都将有大的收益。 5、增强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要让儿童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增请兴趣,提高理解,感悟鉴赏、评价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沙井镇先锋教学点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校本课程开发依据: 1、践行课改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的建议,而且对阅读做出了量化要求,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还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可见经典诵读对基础教育,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丰富和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高品质学习。通过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凸显教材民族化,现代化的课程理念、丰富课程设计和实施,合理配置学校课程资源,优化完善课程结构。拓宽阅读教学途径,搭建课外沟通的桥梁,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底蕴,实现学生的高品质学习。 3、学校办学思想与校园文化的体现。我校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倡导“·快乐·成长”的核心价值观,更致力于涵发展,把“·书香”定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主题。开展经典诵读必将促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4、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中体验并实践多元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我校的经典诵读集积累、背诵、

书写与一体,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也是学生智力、思维发展的源泉。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能力和注意力,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知识、智能、审美。 二、课程介绍: 1、课程名称:《经典诵读》 2、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 3、开发背景:(1)、经典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继承与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文学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容。”这一重要精神,明确地指出了今天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不能离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

集初中校本课程——经典诵读

集初中校本课程——经典诵读

————————————————————————————————作者:————————————————————————————————日期: 2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百家经典语录 孔子名言 1、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六本》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16、道不同,不相为谋。 1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 其士之仁者。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 / 15

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2、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13、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1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1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6、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17、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18、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9、仁则荣,不仁则辱。 20、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1、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22、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23、群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4、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25、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老子名言 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5 / 15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解释,但“理想”的解释或许可以表述如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程或教学单元。”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教育改革找到突破口。这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校决定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让孩子们在一生学习、生活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让他们拥有熔铸在经典中的中华文化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情操,成为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所以《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目标 ( 1、优化儿童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让参与经典诵读的孩子长期在圣贤之道中受到熏陶,使之自然提升儿童的品味与内涵,达到人格教化的目的。 2、提高儿童的专注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参与活动的孩子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经典诵读,并欣赏一些经典音乐,儿童能平心静气地学习,提高其专注力。 3、强化儿童的记忆力。6-13岁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大量诵读,将大大增强儿童的记忆力。 4、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儿童背诵优美的文化经典,自然提高语文表达能力,不管是在书面,还是在口语交际中都将有大的收益。 5、增强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要让儿童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增请兴趣,提高理解,感悟鉴赏、评价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简介 (一)题目:〈〈古诗文经典诵读》 (二)开发人员:崔小飞、邓秀艳、许晓丽 (三)教学材料:初中语文教材中必背经典古诗文选编 (四)课时安排:每周两课时 (五)授课对象:七----九年级学生 二、课程目标 (一)通过全面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通过背诵,培养学生挑战白我,勤奋学习的态度和毅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作品的兴趣。(二)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爱经典、人人学经典、人人读经典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三)普及经典阅读知识,使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建立教育新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径。 (四)通过师生共同诵读的活动,促进教师白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结构:课程由经典古诗词诵读和经典古文诵读两部分组成。 (二)教学内容: 1、诵读经典诗词、古文。 2、开展丰富的诵读经典、书写经典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

趣,激发其对于经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3、校本课程与语文课相结合,并推荐优秀经典的课外阅读书目提高 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兴趣。 (三)呈现方式:晨读及相关课外活动。 (四)活动安排: 1、每周二、四早间20分钟晨读。 2、每学期组织两次与诵读相关的竞赛活动。 3、每学期举行一次研讨课活动。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法:诵读法、竞赛法。 (二)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老师负责,各班学生全员参 与。 (三)课时安排:每周两课时,周二和周四早间7: 10-7: 30。 (四)场地:各班教室及学校语文学科活动室。 (五)设备:多媒体。 (六)班级规模:50人左右。 五、课程评价 1、对课程本身进行观察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分析评价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时调整。 2、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学生的诵读水平,对经典篇目的积累背诵能力以及对经典古诗文的了解领悟程度。 3、教师的评价、学生的白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并

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通城各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课程名称:书香满校园、经典伴童年 二、课程类型:校本选修课程 三、课程设置指导思想: (一)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学校及社区教育资源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二)校本课程通常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来决策,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以满足各种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以学校为基地,并与外部力量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对学生、家长、学校乃至社区都都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课程,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四)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精神,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手段,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传统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同时他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提高我国文科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课程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在儿童记忆力发展迅速的阶段,通过背诵古典文化经典,开发起记忆潜能、陶冶其性情、健全其人格,培养聪明健康,知书明理,有着较高人文素养的下一代。 (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进下一代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发扬诚信、仁爱、正直宽容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诵读经典,积累精华,陶冶情操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 授课对象:1-6年级学生 课程指导思想: 贯彻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语用函[2010]6号)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教师师德和知识积累;让青少年在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所积淀的精美华章的滋养中建立道德行为规范,通过背诵积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本学期开始,我校开发“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全校实施。 课程目标: 1、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通过背诵,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勤奋学习的态度和毅力。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阅读国学经典作品的兴趣。

2、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爱国学,人人学国学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 3、普及国学知识,使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建立教育新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径。 4、通过师生同诵同写同讲的活动,促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课程内容: 1、自编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教材,诵读经典诗词、诸子典籍等。 2、开展丰富的诵读经典、书写经典、试讲经典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激发其对于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3、国学课与语文课相结合,并推荐优秀经典的课外阅读书目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兴趣。 课程实施: (一)实施原则 1、勤于积累,学以致用的原则。要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积累为主,逐步引导学生走向运用,使国学成为学生真正的营养。 2、与特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丰富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国学,提高其学习国学的兴趣。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 主讲教师:各年级国学科老师 教学材料:经典《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课时间:每周一课时,每学期16课时。 授课对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 具体方案 一、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探索出传承经典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具体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经典诵读资料,培养阅读、表达、作文能力。

3、教师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过程与方法: 1、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唱弟子规歌,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2、用《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3、在欣赏朗读经历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方法。 4、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成阅读感悟。 5、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6、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促进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情感与价值观: 1、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兴趣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中年级段)

目录 《终南望余雪》 (1) 《送灵澈》 (2) 《月夜》 (3) 《大林寺桃花》 (4) 《题金陵渡》 (5) 《杂诗》 (6) 《渡汉江》 (7) 《送崔九》 (8) 《泊秦淮》 (9) 《逢入京使》 (10) 《寄扬州韩绰判官》 (11) 《夜雨寄北》 (12) 《八阵图》 (13) 《赤壁》 (14) 《石头城》 (15) 《登幽州台歌》 (16) 《江南》 (17) 《敕勒歌》 (18) 《静夜思》 (19) 《乌衣巷》 (2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2) 《望岳》 (23) 《夏日绝句》 (24) 《相见欢》 (25) 《小池》 (2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7) 《五柳先生》 (28)

终南①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②明霁色③, 城中增暮寒。 【作者介绍】 祖咏(669—746?),洛阳人。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他的诗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炼。 【注释】 ①、终南:山名,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②、林表:树林外层与近空处均称林表。 ③、霁色:雨雪止歇。 【语译】 终南山的北岭啊分外地秀,峰顶的积雪啊在云端里浮。山林的上空啊天色已放明,长安城里的人家啊饮食感觉晚来天变寒。 【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五首六韵(十二句),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尽。” 此诗写的是作者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清朝诗人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 【链接】 积累描写雪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2020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文档6篇

2020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文档6篇 Implementation plan docu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 um of classical reading in 2020 编订:JinTai College

2020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文档 6篇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xx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文 档 2、篇章2:20xx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二)文 档 3、篇章3:20xx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三)文 档 4、篇章4:20xx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一)文档 5、篇章5:20xx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二)文档 6、篇章6:20xx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三)文档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诵读,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下面是小泰带来关于20xx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篇章1:20xx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文档 一、校本课程开发依据: 1、践行课改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的建议,而且对阅读做出了量化要求,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还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可见经典诵读对基础教育,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丰富和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高品质学习。通过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凸显教材民族化,现代化的课程理念、丰富课程设计和实施,合理配置学校课程资源,优

《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简介 (一)题目:《古诗文经典诵读》 (二)开发人员:崔小飞、邓秀艳、许晓丽 (三)教学材料:初中语文教材中必背经典古诗文选编 (四)课时安排:每周两课时 (五)授课对象:七----九年级学生 二、课程目标 (一)通过全面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通过背诵,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勤奋学习的态度和毅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作品的兴趣。 (二)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爱经典、人人学经典、人人读经典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 (三)普及经典阅读知识,使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建立教育新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径。(四)通过师生共同诵读的活动,促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结构:课程由经典古诗词诵读和经典古文诵读两部分组成。(二)教学内容:

1、诵读经典诗词、古文。 2、开展丰富的诵读经典、书写经典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激发其对于经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3、校本课程与语文课相结合,并推荐优秀经典的课外阅读书目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兴趣。 (三)呈现方式:晨读及相关课外活动。 (四)活动安排: 1、每周二、四早间20分钟晨读。 2、每学期组织两次与诵读相关的竞赛活动。 3、每学期举行一次研讨课活动。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法:诵读法、竞赛法。 (二)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老师负责,各班学生全员参与。 (三)课时安排:每周两课时,周二和周四早间7:10—7:30。(四)场地:各班教室及学校语文学科活动室。 (五)设备:多媒体。 (六)班级规模:50人左右。 五、课程评价 1、对课程本身进行观察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分析评价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时调整。 2、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学生的诵读水平,对经典篇目的积累背诵能

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简介 (一)题目:《古诗文经典诵读》 (二)开发人员:崔小飞、邓秀艳、许晓丽 (三)教学材料:初中语文教材中必背经典古诗文选编 (四)课时安排:每周两课时 (五)授课对象:七----九年级学生 二、课程目标 (一)通过全面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通过背诵,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勤奋学习的态度和毅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作品的兴趣。 (二)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爱经典、人人学经典、人人读经典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 (三)普及经典阅读知识,使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建立教育新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径。(四)通过师生共同诵读的活动,促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结构:课程由经典古诗词诵读和经典古文诵读两部分组成。(二)教学内容: 1、诵读经典诗词、古文。

2、开展丰富的诵读经典、书写经典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激发其对于经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3、校本课程与语文课相结合,并推荐优秀经典的课外阅读书目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兴趣。 (三)呈现方式:晨读及相关课外活动。 (四)活动安排: 1、每周二、四早间20分钟晨读。 2、每学期组织两次与诵读相关的竞赛活动。 3、每学期举行一次研讨课活动。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法:诵读法、竞赛法。 (二)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老师负责,各班学生全员参与。 (三)课时安排:每周两课时,周二和周四早间7:10—7:30。(四)场地:各班教室及学校语文学科活动室。 (五)设备:多媒体。 (六)班级规模:50人左右。 五、课程评价 1、对课程本身进行观察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分析评价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时调整。 2、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学生的诵读水平,对经典篇目的积累背诵能力以及对经典古诗文的了解领悟程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