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艺术概述

课堂教学艺术概述

课堂教学艺术概述
课堂教学艺术概述

课堂教学艺术概述

传统教学过于注重学生认知的发展,书本独尊于教学生活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只注重认知结果的达成,学生则成了知识填鸭的对象,学生在教学中仅仅形式上的主体,而不是实质上的主体。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价值观等在书本知识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只能退居其次甚至无一席之地。

缺乏沟通,导致师生关系二元对立;缺乏对教师本身生命价值的注重。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的不正常状况,而这种忽视了主体的生命存有与价值,背离我们的教学目的的教学形式却在课堂教学中或轻或重地存有并被应用,从而使师生双方都在缺乏情感体验、缺失人格、抹杀个性中持续地失去自我的存有感,试想:自我感觉皆已丧失,那么,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又从何谈起?如此循环,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可能会服务于社会与人类,倒有可能会让人类遭受生灵涂炭,这样的教学谈何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并试图建构新的视角的教学理论——生命化教学。

非生命化教学以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为终极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培养目标形同虚设,忽视了学生本体作为人的内在人格精神世界的完整性,使教学走入了迷途。

感与兴趣得满足。对生命化得教学我们作如下界定:生命化教学是指在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得注重,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人格得以塑造,个性加以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持续生成的过程。它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不是只以“学生为中心”的单——方为其发展的过程,更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是在使学生具有正常的情感体验,具有真善美的价值人格、个性发展基础上给予教师一个职业生命的满足,使得师生双方生命都得以生成,得到完整的生活的教与学的过程。

(一)、教学的生命体验性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正因为如此,才弥足珍贵。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对生命都应珍惜。所以,课堂教学要把生活世界还给师生,把人格塑造、个性张扬回归于教学的本体,这是教学的根本所在;同时,教师作为课堂中人的主体之一,课堂教学也是其生命的一种经历,占用其成人之后三分之一以上的时空,其生命的意义及价值正是在此历程中显现并得以成就的。

生命个体作为独一无二得存有,它在社会存有中需要获得自我生命得确认感和生命力量自由绽放得愉悦感,这是作为生命个体所必需得生命体验感。体验是个体生命在生活世界中的存有前提,而体验性也正是在生命化教学中对于生命的个体(教师与学生)双方生命得以生成的前提。生命的本质在于通过对事物的体验而持久持续地生成。那么课堂教学也就是让作为课堂活动中的主体的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得以生成,这是知识的生成,情感的生成,价值观的生成以及职业生活的生成,也就是二者生命借助课堂教学中的一切媒介得以持久发展。所以,生命化教学的本质特征就是师生生命的体验性与生成性。

(二)、教学的交往互动性

交往是教学的本质属性。教学即交往,是交往双方在教学过程中所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力量的相互关系。恩格斯指出:“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马克思将“人对人的作用”也称作“人们的交互作用”或“个人的相互作用”,即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过程中,交往包括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关系。我们通常所用的一系列表达教学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概念,诸如交谈、交流、交际、交换、竞争、冲突、对立等,仅仅反映了教学交往中的某些方面或某种形式。教学中的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相互冲突、相互矛盾都是教学中人与人相互作用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人,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是自然力和社会力、体力和智力、物质力和精神力的有机统一体,这些力量的有机结合构成人自身的本质力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都是人自身本质力量的相互作用。在交往中体现和确证着自己的本质力量,并持续发展着自身的本质力量。教学交往的中介知识、水平、语言、活动等都凝结着人的本质力量,同时也是交往活动的产物。所以说,以此为中介的教学交往,其本身就直接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交往双方具有怎样的本质力量,就会决定交往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交往活动的质量。

(三)、教学的生成发展性

生命化教学是一个持续自我出新、自我繁衍、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生命性的,体现出自身生命存有的意义和价值,这种生命的意义预示着教学不是预设的、模式化的,作为一个生命体,教学是在一个时空中由教师与学生交互作用而生成的。这种生成性有三个基本要点:首先是教学生命产生存有的起点,即生成点。教学生命力的产生源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二者之间的矛盾统一构成教学的内在动力决这样一对矛盾就成为生成性教学的起点。其次是形成交往互动的过程。生命源于相互的作用,教学的生成性就是在这种持续的运动中诞生,又在这种持续的运动中展示其生命力。生命力需要激活,教学生命力的激活在于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本质力量的相互作用,只有建构这样一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生命才有其存有的空间,生成才成为可能。最后是以师生的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为终极目标。生成不是随意的、自发的,而是以师生的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为本位,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交往互动,师生双方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

二、课堂教学艺术的概念

教学艺术是一个常常被赋予新的含义的命题,各个不同的阶段对其有不同的见解。什么是教学艺术、为什么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理解教学艺术的本质等

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索。分析一个命题,常常要从它的本质入手。教学艺术的本质是指教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的艺术形式而独立存有的内在规律性或根本特点。对教学艺术的本质有以下不同的理解:

(1)技巧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2 )创造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与艺术家一样的创造。

(3)审美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具有审美意义的教学。

(4)规律说。即把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的规律和途径看作教学艺术的本质。

(5)素养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师的教学素养或个人才华。

(6)特征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学活动的特征。

(7)交流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师生间的精神交流。

(8)整体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与学的统一整体,等等。关于教学艺术众多观点的潮涌,本身足以说明教学问题所引起的注重。而教学艺术又不同于其他艺术,“艺术”是受“教学”限制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从教学对象上看,教学艺术是存有于人与人之间的艺术。教学艺术是人在人的身上显示出人的美的本质,对象的特殊性在于其具有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因而,教学艺术是人对人的艺术,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艺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称教师为人类灵瑰的工程师。

2。从教学实践的过程看,教学艺术是以人为对象,教学过程主要是人对人的作用过程。这不同于人对物的过程。“人——物”的过程主要是人利用物的特征,根据物的特性,对物实行的改造,并将自身的审美特性体现在物上。而“人——人”的艺术过程打破了支配与被支配,利用与被利用,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双方处在平等的关系上,艺术主体根据艺术对象的特点,从符合艺术对象的审美观出发,来激发出艺术对象的美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艺术是一种交往艺术。

在教学发展过程中,人们经常将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联系在一起,甚至将二者等同。而“艺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在拉丁文中,本义是指木工、铁工之类的专门技艺和技能。17世纪美学的艺术概念开始从技艺和技能概念中分离出来。18世纪后期,这种分离越加明显,关于艺术的词组去掉了表示性质的形容词性,以单数形式代替了总体复数形式,并最后压缩为现代英语中的art。到了现代,艺术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指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另一种是指用“语言、线条、动作、色彩、音响等不同手段过程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家、艺术家思想感情地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从此解释能够看出,教学具有艺术的内涵,艺术和技艺又有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技艺、技能的关系也能够如此理解。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二者的差异:教学技艺虽有“艺术”的成分,但艺术是“依附”在技巧、技能上的。而教学艺术,它不局限在教学技术、技巧的范畴中,它存有于教学的整个空间范围内,存有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而且,教学艺术的重心在艺术、审美方面,在这当中,功利的目的是“依附”在艺术上的。

综上所述,我们尝试着对教学艺术作出如下定义:教学艺术是下种特殊的实践艺术、过程艺术,从教学的角度对教学的艺术属性的理解及据此发展起来的艺

术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形式等等。这个定义也许并不全面,简约地说,这定义包含了如下几个要点:

第一,教学艺术是“握上教掌的一个独特视角、独特方式。教学活动是人类复杂的哺育下一代的过程,只有从“高低远近各不同”的角度来看,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教学。教学艺术从美学的角度揭示了教学活动中特有的艺术属性。

第二,教学艺术是实践艺术和过程艺术的统一,学价值观与特定的教学操作方式的统一。

第三,教学艺术具备一般的艺术特点,如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

第四,教学艺术中,艺术掌握的是教学,艺术的前提是教学。教学是艺术的掌握对象,教学也是教学艺杏功能的边界限定,教学艺术包含在教学中,服务于教学。

三课堂教学艺术的特征

教学艺术的特点是指教学艺术区别于教学技能、教学科学及其他艺术的特殊性质,是其本质在教学各个方面的表现。各学者对教学艺术特点的阐述各不相同。

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

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有个别性、创造性和审美生的特征。

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的生真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实践性、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

更有人划分的极为具体: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即兴性、娱乐性、个性化、创造性、审美性等七方面的特点。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是人们普遍认可的,而实践性,作者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形象性是教学艺术最基本的特点∶是指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就如艺术家在舞台上的表演一样,是一切外观行为的综合表演,即教师的衣着打扮、表情态度、身姿动作、实验操作、口语板书等等,并借助语言、表情、动作、直观事物、绘画及音响等手段,对讲授的内容实行形象的描绘,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优秀的教师总是将讲台当作舞台,把一节课组织得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感召力。如:特级教师斯霞在给一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这句话时,学生对“饱满”下词理解不深,老师多次启发后,学生不是回答“麦子长得很饱满”,就是说“豆子长得很饱满”。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突然走到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略挺一挺,头微微下扬,双目放光,走到教室中间,问学生:“老师的精神怎么样?”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老师精神很饱满。”她又说:“那让我看看你们的精神怎么样。”学生们一个个挺起小胸脯,坐得端端正正。她靠自己形象的表演,使学生不但理解了“饱满”一词的含义,还懂得了它的引申义,更通过这种即兴表演,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热情,显示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将教学引人了艺术的境界。

教师的表演要以情动人。教师的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合理,并对讲授内容怀有深厚的感情,才可能“移情别恋”。但要注意表演必须适度,所谓“增一分则

肥,减一分则瘦”,要肥瘦适度。演员来到舞台上就是剧中人,而教师来到学校,整个人就属于学生,属于教学和教育事业。

教师教学的形象性还要注意与学生密切配合,首先要被教育对象接受。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征,采取合适的表演方式,还要在课堂中注意学生的反应,即时调控。因为学生不但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欣赏者,还是舞台剧的导演,要给学生较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表演中来,师生双方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共同出演精彩的剧目。

同教学的科学性相比,情感性是教学艺术的又一特点。科学的教学主要使用的是理性,而艺术教学则主要使用的是情感,以情感人。感情所沉淀的思想观点、世界观和方法论,直接影响着审美情感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我们又称其为审美性。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不但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更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要求将科学美、思想美、行为美熔于一炉,师生双方都是教学美创造过程的参加者和感受者。讲一堂好课,无异于品一杯香茗,余香绕嘴,三日不散。听一堂好课,更是一种美的享受,一堂课往往使学生几年、几十年不能忘记,有时不但影响着他们审美观点的形成,甚至对其品德的培养、未来人生的规划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教学的情感性和教育性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研究结论表明: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师生感情越浓,学习成绩越佳。教师的爱体现在人格平等、以礼相待的交往中,以爱换爱,以情动人,使爱通向学生的心灵,才能使爱在教学效果中发挥最大的魅力。就学生来讲,情感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学习并不是孤立的认知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扮演重要的角色。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置学生于情感激发之中,使其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从而提升学习成绩。而优异的成绩又会成为一种催化剂,使学生热情饱满,情绪昂扬,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教学艺术的情感效果正是通过这种作用来体现的。

创造性是一切艺术的生命源泉,也是教学艺术的突出特点。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师必须有创造性。”毕加索所以被称为最伟大的艺术家,是因为他永远不宜重复别人,仅仅持续创造自己的艺术生命。“教书匠”和优秀教师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有无创造性。“踵长途,守陈规”,照搬教条,是绝对行不通的。教师的教学必须充满创造性,才能常具艺术魅力。

教学的创造性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备课钻研教材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意识、创新意识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研究性学习就包含了很多创造性。在备课选题时不妨多增加一些实际问题的内容。例如:在今天中国商品房极为普及的情况下,如何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作出贡献呢?如果学生来自同一社区,就更容易找到话题了。

其次是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在如何参加社区活动的研究性学习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继续讨论这个话题,气氛热烈而欢快。当一个小朋友提到在社区增加一个邮筒时,老师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当即决定就这个问题实行讨论:“为什么增设一个。邮筒呢?增设邮筒的条件又是什么呢?”通过各式各样的讨论、实践,带领学生在教学中寻求新的突破。

最后是教学方案组织实施的创造性。本来可能仅仅一堂普普通通的讨论课,在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下,变成了实地的居民调查。有的孩子回家问了爸爸妈妈的

意见,有的去采访了邮电局的所长、邮递员,最后形成了一篇《在××地增设邮筒的建议》的报告,送给了当地邮电所的所长。第二天一早,当孩子们上学的时候,看到穿着绿装的邮筒已经竖立在那里,心里的兴奋不言而喻。

实践性是被很多大教育家公认的教学艺术的特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实践教育学就是已经达到了熟练水平,并且提升到了艺术高度的知识的水平。”

首先,整个教学艺术过程都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学艺术是实践性非常鲜明的艺术,一切纸上谈兵与教学无缘。教师的备课、课堂组织必须是有的放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实行的。只有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使教学艺术更符合教学规律,并尊重师生身心发展特点。

其次,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也是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提升的。正如美国教育家哈里所说:“雕塑家们是在工作室里,演员们是在剧场中,舞蹈家是在芭蕾舞剧团里学习他们的艺术,艺术家们都是通过实践学习他们的艺术,而不是通过理论研究或掌握辅助技能来学习艺术的。教学工作室中的教师也应如此,他们应通过教学生和被教师教,来学会表现他们的艺术。”课堂才是教师真正的舞台,通过实践而有实际效能的,才称得上是技艺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实践性恰恰验证了我们关于教学艺术是实践艺术或过程艺术的基本观点。

四、课堂教学艺术的功能

对教学艺术功能的把握,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学艺术的功能。教学功能主要有陶冶功能、转化功能、谐悦功能和整体功能。

(一)、陶冶功能

“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好的教育就是要让人受到了教育却又没感受到这种被教育。因为教学艺术情理交织的特点和感染力很强的审美形式,使之形成鲜明的情景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全方位的潜在教育功能。这就是陶冶功能。一次终身难忘的谈话,包括教师本身的言行、装扮、气质等等都是对学生无言的熏染,同时又是有意识、不动声色地施加定向教育的结果。

(二)、转化功能

古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师傅如何领进来呢?我国教学论专家胡克英指出:“教学工作本质上是引导这两个‘转化’的工作;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的作用,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可谓一语中的。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把人类已经知道的科学真理转化为学生的真知,把知识转化为水平,正所谓“因材施教”。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他们培养成各种各样的人才,引导他们从今天的“我”走向理想的“我”。

(三)、谐悦功能

吉尔伯特在其《教学的艺术》一书中谈到了教学艺术的谐悦功能。他说:“如果我们不能获得一声发自内心的笑,那么这个天的教学就白费了。”还指出:“教学的最大乐趣,是来自你所说的都被听取了的时刻,而这些听众不是一个个令人生气的恭维者,却是那些由你激活了的,又反过来启蒙你的人。”

教学中的谐悦功能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够缓解学习的紧张压力,调节单调重复的学习带来的生理疲劳,正是在这种张弛有序中,使得学生感觉到了“学而时习”的乐趣。

(四)、整体功能

教学艺术是一门相当综合的艺术,融合了多种艺术手段的表现形式,以太童的信息全方位地充斥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教学艺术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依靠其整体性来发挥巨大的教育作用。如师生知识结构的互补,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对应,知识训练序列与学生思维理解水平一致等等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教学艺术的整体功能的全面发挥,构成了教学艺术的神奇的综合魅力。

课堂教学艺术的十种方法

课堂教学艺术的十种方 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课堂教学艺术的十种方法一种教学艺术。要搞好组织教学,教师就必须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要有驾驭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注意和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快喜悦的心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组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加以选择,灵活运用。南昌膝王阁学校林子谦老师总结了十种常用的方法— 组织教学艺术的十种方法 1、形象感染法 教师走上讲台时,神情要亲切、庄重、肃穆,站定后要扫视整个课堂,以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把注意从原来的注意对象迅速转移到教师身上来,自觉地投入教学活动。 2.目标引导法 讲课开始时,教师可简要地肯定学生的表现,提出本次学习要求,运用语言的感召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促其产生努力达到目标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调动自己的有意注意。 3.趣味激发法 教师讲课时,如有较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可适当穿插讲一些表面看来跟教学无关(但内含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启示)而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事。使学生精神振奋,产生良好的心境,从而引发学习的浓厚兴趣。

4.提问点拨法 当某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促使他们转移注意对象,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活动上来。学生答题不够理想时,不要急于批评,可稍加点拨,鼓励他们动脑筋思考或用心听老师和同学讲。这样引发他们的兴趣,使其保持注意的稳定性,积极投入学习的活动。 5.指名演板法 此法类似“提问点拨法”教师指名让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演板,并在适当时机轻声对演板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要求他们回位后用心听讲。这种方法具有中等强度的刺激,可对学生大脑皮层起一定作用,能促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6.语言表达法 语言条理清楚、通俗易懂是组织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讲得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才会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概念;语言准确、简明扼要是组织教学的基础。这样才能使人听着舒服,爱听;善于例证,形象比喻,适当应用一些格言、名句、典故、顺口溜等也是语言组织的一些技巧。 生动的语言给人一种直观和感动,使人兴趣盎然,同时也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言的使用影响着意思的表达,感情的色彩。在不同的情况下,恰当的使用语气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总之,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使用得当。

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语文教学艺术有哪些

【摘要】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和学生能力形成的具体场所,更是生命体验生成的真实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充分领略到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与人文性特质。 【关键词】语言艺术情感美课堂教学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关照,课堂教学不仅仅具有传授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课堂教学应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智慧成长的艺术,是教师对学生潜能的激发与唤醒,是人们心灵的交流与对话,它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 一、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应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文学殿堂,并开启其心智,陶冶其情操,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种种严重违反语文教学规律,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如语音不准、方言迭出;街言巷语、絮絮叨叨;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凡此种种,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 时下许多地方的示范课与公开课都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大多热闹非凡,时而鲜花,时而掌声,时而绘画,时而音乐,令人眼花缭乱,缺失的是教学艺术的个性。当然,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可使课堂生动活泼,增加学生兴趣和审美效果,但是过于重视外在形式,忽视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特色,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说是成功的吗?因此课堂教学艺术必须追求教学的个性生命价值,不能为艺术而教学,为表演而教学。要用教学艺术奏响语文课堂的生命旋律,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畅游,展开生命的探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说,是进行不断地创新和超越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传道授业型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的教师转变。通过研究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反省,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使教师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创新型的教学中得以体现,从而使教师的个性教学艺术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活力。 二、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 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就是指教育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和学双方

(完整版)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卫辉市上乐村镇第二中学李艳敏 教学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得与技术结合在一起。作为教师,要想提高课堂艺术,就必须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以及过硬的教育能力。就要懂得怎样利用技术搞好这门艺术工作。对此,本人略谈仅有拙见。 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和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使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有声语言的默契配合,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注意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把自己钻研掌握的教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传授给学生,这又需要教师在教学艺术和技巧方面倍下功夫。每节课的板书精心设计,规范书写字符,教学中注意扬长避短,注意无声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身教配合言教,使学生领会教师所讲知识,并彻底掌握。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与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也只有适应了这些要求,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才能有渊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使学生对老师感兴趣,进而转化为对学科的热情。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的推行素质教育。 在新形势下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应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浅谈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浅谈课堂教学艺术》 心得体会 上星期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浅谈课堂教学艺术》之后,让我想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思考课堂教学艺术,思考教师这个重要角色,思考自己该怎么样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浅谈课堂教学艺术》才知道原来德育是无处不在,德育重要,但不能单挑出来。原来数学教师就是数学学科德育中的重要人物。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就是对学生认真负责,让学生学好数学,引导学生培养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教学生如何做一个积极乐观踏实认真的人。观看了吴正宪老师报告视频里提到的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从五个层面来评价,就是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好数学基础的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出数学品味的教师;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出境界的教师;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出人文精神的教师。从这五个层面来评价我觉得挺有道理的,但这五个层面每层都意味深长,让我深深思考,什么是数学味道、数学品味、数学境界和人文精神,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教出数学味道、数学品味、数学境界和人文精神,很值得我思考和探究。 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浅谈课堂教学艺术》才知道原来课堂教学也需要艺术。那如何使教学有艺术,我想这肯定需要老师有很深厚的知识底蕴。吴正宪老师刚开始就讲“同样的课堂同样的学生,学生经历的不同,为什么学习效果就不一样呢?”。吴老师又接着讲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思考“如何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听到这句话,让我自问“什么是三维目标?”,经过查询才知道,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具有统帅全局、导向和调控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划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过程与方法又具体分为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并指出这四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但是,不少教师在定教学目标时,由于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深层次的理解,过于求新求全,产生了许多尴尬。 那如何才能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吴正宪老师通过两个教学案例来让老师自 ;; 己思考。通过观看这两个案例,我还是没弄明白具体该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我思考了影响课堂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面学生学习现实 教师的课前调研很重要,通过课前调研了解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情况,能充分读懂学生,认

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

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 发表时间:2010-06-22T09:02:11.123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刘惠湘 [导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刘惠湘湖南省花垣县道二中心小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与其他形式的艺术相比,它注重于对艺术创造性这一本质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成功的教学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如何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呢? 一、导入艺术——精于开头、吸引学生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设计并组织好新课的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并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艺术很重要,教师要精于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通常要遵循一些共同的基本要求:①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②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入胜,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③要有艺术性。新颖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这是老师导入设计能力的综合体现。④要有效益性。导入新课,不能喧宾夺主,而是要在短时间内起到知识连接作用,要有实效。 常见的导入方法可以根据其基本特点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强调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为主的方法 (1)复习导入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课之前,以复习与新课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作铺垫,让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以“旧知”为“新知”铺路搭桥,要做到短时高效,以“小题”引路,快速反馈,迅速接触新知识。 (2)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在上新课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布置的任务要紧扣新课内容,还要简明扼要。 2.以生动直观、联系实际为主的方法 (1)直观导入法 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录音、录像、动画等手段,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导入新课。这种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往往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种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适用于各年级。 (2)背景知识导入法 在学习一些人物传记时,我们可以介绍该人物的成功之路或生平。在学习西方节日时,可对比中西方的习俗以及介绍节日的由来。可以通过教唱英文歌曲、播放相关影片片段等方式,来达到目的。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英语文化的内涵。 3.以设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为主的方法 (1)谈话导入法由老师设置话题,通过谈话自然引入新课。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大胆参与讨论,同时还可以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2)悬念导入法 古语云:“学患无疑”,教师在课堂中如善于设疑,便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疑问、好奇、求知心理,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这种方法既可以巧妙地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又可以为学生创造出最佳学习情境。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只要我们能够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就一定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课堂教学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转换艺术——善于转折、引入新课 教学形式由旧过渡到新,要使学生感到自然顺畅,教师必须善于转折,把握时机引入新课题。一是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技能准备的程度,主要是学生的课外余味是否已全部消失,精力是否已转移到课堂上;通过开头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已被激发出来,求知的欲望是否浓厚等,在课堂开始的环节上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顺利地从旧课过渡到新课。二是教师要善于把握好教学程序上的连贯性,恰当地处理好教学内容的衔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使学生的精力能够过渡到新课中去。三是质疑转入法,即教师课前要精编教案,把新课要掌握的词句由易到难编排好,让学生去质疑。待教学新课时教师再简单地提示,使学生进入等待答案的心理状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这样做使学生带着释疑、求新的欲望进入新内容,容易把新课的知识记牢。 三、提问艺术——注重提问、激发兴趣 1.要讲究提问的艺术 提问的方法:①眼看全班同学。提问不要盯住将要叫到或者可能叫到的同学,那样,问题便起不到让全班学生思考和准备回答的作用,目光要均衡地从一边扫描到另一边。②先提问后叫人,这样做是使每一问题产生群体效应。或叫举手的回答,或点名回答,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更有利于优差兼顾,促使人人思考。③回答的机会要均等。班上每一个同学被提问的机会均等就不会产生偏向,当然应该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提问的难易程度和回答顺序。④多鼓励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表情要放松、亲切、友好。 2.要注意提问的形式 课堂上应多以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语感,提问的形式不能单一,而应是多样的。一是教师问学生,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怎样回答问题。二是生生互问,教师当“裁判”,正确的给予肯定、鼓励,错误的给予指正、纠正。三是鼓励学生大胆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课堂活动艺术——灵活对话、提高效果 学英语跟学语文一样,最主要的是会说、会写、会运用于日常生活工作之中,而对话练习是实现“能讲”、“会说”的最佳途径。对话练习是指把学生分成 2人一组或者 4人一组,在操练过程中,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既要有控制,又是自由的对话。在对话活动前要有充分的准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doc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从教已有两年多,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一直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新课程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课堂实践,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有了对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些心得。现将行动研究过程及成果小结如下: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的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深化,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很严峻的话题。要想让学生主动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乐于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教师的课堂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成功应在课堂上实现,优化课堂,让语文课堂亮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在民主平等中探讨语文的精髓,感受语文的魅力。改变传统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语文的快乐。改变传统课堂学习,让课堂在快乐民主、平等对话的气氛中进行。课堂的艺术或技巧在课堂中的运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 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强调了语文的生活化和积累的重要性,而课外的“大语文”则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迁移,只有通过有序的、科学的语文课堂学习,学生才能把生活当做语文,处处有语文,有法可学,有知可用。如何把语文课堂艺术系统化、具体化,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灵活机智地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遨游,成为了我们迫切要研究的课题,这就迫切地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 三、研究的理论论据 1、知识的充实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学生,甚至个别老师对知识的学习,在认识上往往存在 着两个误区:一是偏面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知识为学习目的,把知识作为穷究的对象;二是偏面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轻视知识的学习。我们认为,知识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发表时间:2011-08-19T11:56:17.357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44期作者:杨娥 [导读] 要想达到此效果,“艺术”则会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支催化剂。 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镇中学杨娥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更是一门综合艺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应“穷则思变”,让自己的激情燃烧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语文课堂亮起来。要想达到此效果,“艺术”则会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支催化剂。 一、课文导入不妨来点说唱艺术。 作为语文教师,课文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匠心独运、设计精美的导语常常能唤起学生的期待心理,它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控制,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鉴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七年级课本中有一次综合性学习《走进戏曲天地》。戏曲对学生来说没多大兴趣,他们更多地热衷于流行歌曲。因此,在课前为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老师在导入时先唱一支好听的流行歌曲《千古绝唱》(白雪):“人间多少绝唱千古颂,莺莺张生红娘子,十娘怒沉百宝箱……。”让学生陶醉于优美的旋律中,这样,通过老师以说唱艺术的形式一步步导入,既使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博大精深的戏曲天地。 二、内容讲解不妨来点表演艺术。 “表演”是演员通过对某个角色的演绎,利用多种渠道让观众接受自己所传达的各种信息,以期达到心领神会的目的。而一个语文老师,就是要利用自身优势演绎各种不同的角色,选择多种渠道把课文内容的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即刻心领神会。这就需要老师具有精湛的“表演”才能,能灵活胜任各种角色,这也就使课文内容的讲解成为了一门“表演艺术”。 可以说,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像一个出色的导游,带领学生去领略文本中的处处美景;像一个睿智的演说家,引导学生去针砭文本中的各种时弊;像一个优秀的乐手,时时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中的形象达成和谐的共鸣……长此以往,学生才会积累丰富的鉴赏经验,才会形成一个能力上的飞跃。 在讲授《三峡》一课时,我们的角色就应成为一位语言表达能力极强,能带动学生驰骋想像的导游,引领学生去欣赏三峡旖旎的自然风光;在讲授《古代英雄的石像》时,就应成为乐手,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正确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告诉他们如何去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板书设计不妨来点绘画艺术。 板书往往能反映出一个教师对课文内容知识点的重点把握与否,是整节课的提纲挈领。有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都非常注重优化板书设计。因为板书不光反映了教师对教学流程的安排,也是对课文重要知识点的归纳。为了能给学生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教师的板书设计通常应结构合理、形式多样,这就需要教师不妨会点绘画艺术。如果板书设计,也能充分利用绘画艺术的这一特点凸现出课文内容的重点,就不仅能使学生把握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给学生以一种美的享受,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如有老师在上《爱莲说》时,先将文中描述莲的内容在黑板上列出来,然后将这些内容用莲花的图形串联起来,最后随图画归纳出莲的品质。这种板书,使学生的眼前一亮,得到了一种美的视觉享受,并且莲的图画与本课内容一致,使知识点一目了然。 四、归纳总结不妨来点辩论艺术。 总结,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的课文总结,同样应学习这种辩论艺术,善于捕捉课堂上有用的信息,再与课文的重点内容加以整合,用精练、隽永的语言表达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令其回味无穷。如教学《愚公移山》这课时,就“愚公”移山的行为,我安排了辩论这一环节,学生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可谓是难分高下。因此,在学完后,我作了如下总结: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受益匪浅。有人认为愚公是名副其实的“愚”,有人认为愚公实则“不愚”,我看都很有道理。古人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嘛!但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这篇文章之所以脍炙人口,是由于愚公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感人至深,这无疑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至于其移山的行为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看同学们似乎都意犹未尽,那就请以《假如我是“愚公”》为题写一篇作文,大胆表达你的观点,不要错过这次机会哟!…… 这样总结,既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老师也点出了重点,又给了学生课外延伸的机会,使课堂能够“余音绕梁”,让学生回味无穷。 可见,艺术是相通的,语文课不妨引进其它艺术形式为我所用,使语言艺术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在美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尝试运用各种艺术吧!相信你的语文课堂定会熠熠生辉。

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心得体会4篇

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心得体会4篇 导语: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心得体会,以供参考。 篇一:课堂教学艺术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读了《教师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这本书,知道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下,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怎样上好一节课呢?我觉得必须掌握好课堂的教学艺术。 上好一节课最基础的是课堂导语。课堂导语的设计多种多样,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知识的导入,二是以情景导入。知识导入的导语,或联系旧知,进行对比,激发学生思维的“热点”:或开宗明义,直接提示本课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先入为主”的基础是哪个逐步深入新课文的学习中。 一节好的课堂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就是课堂讲授了。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语言简洁,个性突出,具有直观性。 2.科学准确,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 3.设疑激趣,引发思维,具有启发性。

4.感情充沛,情理交融,富有教育性思想政治课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5.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6.时间巧配,难度巧定,具有协调性。 一节好的课堂上完了,在结束课堂的时候,怎么做一个好的结尾呢。 * 设计出好的结语呢?下面几个方面说说: 1.概括总结,神话题旨 2.延伸话题,引来活水 3.设置悬念,激发欲望 4.反弹琵琶,逆向引导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讲究不讲究,追求不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结果大不一样。追求了,教师青春常在,课堂春意盎然,学生如浴春风。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感情传递的桥梁”,课堂教学上的艺术化教学一方面可以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艺术这个桥梁不知不觉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智慧和技能。没有艺术的教学只会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也是大折扣的。可以说,得法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所以,要做就做一个刻苦钻研业务的教师,做一个课堂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 篇二:课堂教学艺术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课堂教学艺术》的培训,我获益良多,从这个培训学习中让我知道了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艺术感,也学习了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着手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当然,这一个培训学习也让我

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

《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 今天,又拿起了《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这本书这是我上学期买的书了。书中介绍了目前活跃在小学语文届的特级教师的课例及特色教学。从书上不但欣赏到了这些名师的风采,而且许多名师的理念可以说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身为人师的方法,确实是一本小学语文老师的好读本,受益匪浅! 看这本书收获的不仅是名师的一些经典教案,还有他们平时的一些心得。毕竟名人也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听听他们的经验之谈,也能让自己枯燥的语言得到些许的滋润。向里看去,我看到了小语教学可以达到的精彩,看到了特级教师令人叹服的智慧,看到了小学生令人惊叹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解开我长久存在的疑惑。其中特别喜欢于永正老师的好书不厌百回读,名师的智慧需要细心品味,希望我能有那么一点悟性习得大师们的一点皮毛。 书中第一篇就介绍了于永正老师,一次又一次被于老的教学技巧折服了。从事这么多年来却从没走近他,了解他,甚觉惭愧。 于老说到一名语文教师具备的基本条件有三:一要善良,要善待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二要有责任心,严而不厉。三要爱读书,爱写作。审视自己在把学生当作朋友上还没这个意识,第二点还行,爱写作则差远了。看来自己在这些基本条件上还要加倍努力呀。再看于老《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虽然每一条建议都显得那么简短,但细细品味,这些细节上的处理却句句切中要害。比如: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就像于老说的,老师讲的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能让调皮的学生亲近你,这样,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不就拉进了吗?看来,我得往肚子里多塞几个故事。这一些建议不正是于老长期的教育教学心得吗?不仅是对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非常有用,对我这所谓的老教师何尝不是一样有效! 惊叹于老师的艺术修养。于老师会讲,能根据讲课内容的感情基调和学生听讲的状况与情绪来调整语调、语速,并决定讲话的轻重和缓急。于老师善读,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把文字读活了,课堂因为师生之间入情入境的朗读而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于老师字写得棒,不管是楷书,还是行书、草书,都信手拈来,在这样的老师影响下,孩子们同样会关注、热爱祖国的书法艺术。于老师画画就更绝了,在教描写花鸟虫鱼的课文和一些描写人物的课文时,寥寥几笔就能将其勾勒出来,这样的课堂还能不“艺术”吗?有了这样的艺术修养,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上得有意思,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于永正老师能把课上得这么有魅力,最重要的还是精心备课。每个老师上课前都要备课,可是真正能做到“精心”两字的恐怕就有难度了。何为精心?大到一篇课文的结构,

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中国知名教育专家卢志文曾这样说过:课堂教学既是技术,也是艺术。首先是技术,终究是艺术。课堂教学从技术开始,走向艺术境界,以技术做基础,以艺术为巅峰。因此,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们如能不断地从这一角度和高度来认识总是和解决问题,定会有利于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事半功倍地提高效益,在教学相长中师生双方都可获得精神满足和艺术享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堂教学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成功的课堂教学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创造性很强的综合艺术。对教师来说,不仅是完成一项工作和任务,也是讲科学发展观与现实教学的完美融合。教师青春常在,课堂春意盎然,学生如沐春风,既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会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开拓思维,深入理解。 一、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实践智慧 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 的主要活动形式,教学本身是一种艺术的创造,立足课堂教学是教师 不断形成教学艺术的根本。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需要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公共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获得丰富的个人实践智慧,拥有丰富实 践知识和智慧的教师能够在解决课堂问题时从多种视角整体把握,洞察多种可能性,运用灵活的方式和方法,迅速做出决策,妥善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正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有力彰显。

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审视和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行为的 自觉程度,增强教师实践理性,拓展教师专业自主,最终获得专业智慧和教学实践解放。 二、学会反思,形成教学主张 教学不能没有思想,教师不能没有教学主张。教学主张的拥有是教师教学艺术形成的基础前提和重要组成方面。教学主张熔铸了教师个人的理想、信念、情感和意志,表达了教师对教学的真切希望和祈求,是教师对什么是“好教育”的价值性问询。教学主张的形成对于促进经验型教师向智慧型教师转化、教师个人教学理论的建构和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风格化有着重要意义。 三、寻找自身认同,培养教学勇气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过:“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必须要找到自身认同,只有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得到认可和肯定,教师才能不断培养自己从事教育教学事业的勇气, 才能有不断追求教学艺术的动力。 教师寻找自身认同,培养教学勇气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观念上一直把教师看做圣人,“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认识,这种对教师的认识与定位是极不道德的也是不人道的,教师不是圣人,在从事教育教学的同时也有追求自身幸福、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社会首先应该摒弃传统对教师的认识,把教师当做活生生的个体来看待,满足教师基本的生活需要,在此基础上教师才 会拥有追求教学艺术的勇气和力量。

我眼中的课堂教学艺术

我眼中的课堂教学艺术 一节课下来,怎么来看这堂课的教学艺术含量,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为什么会有各色各样的看法呢?因为大家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的;欣赏艺术的眼光也是不同的;大家的自身功底也是不同的;听课者的角色也是各异的:对教师来说,它是自身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学校领导来说,它是评价教师的一个尺寸;对于研究者来讲,它又是收集事实资料的主要方法,等等。 课堂教学应该是在用神奇的力量点化课堂的美丽,在给学生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快乐。当智慧和艺术充盈教室空间,教学过程时时流淌着诗意,处处洋溢着温馨,天天充满着激情,师生共同享受着课堂,享受着生活,享受着学习时,我们才能自豪地说:这个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是师生向往的地方,是师生幸福的殿堂。在这享受的课堂中,我们教师是泥土。泥土不但把爱献给花,也同样献给草,从不厚此薄彼。相信在教师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虽然林黛玉不会武术但会吟诗绣花,她是成功的;鲁智深不会种花赏月,但会舞刀弄棍,他同样是成功的。我们坚信:成功从来不是一种模式。如果哪一天学生们付出了青春、健康和快乐,所有的一切,不但仅是为了“高考”这个件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新课改离成功就不远了。而此时我们的教师不再是仅仅作为知识的传声筒、观点的复印机、思想的克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前进的同伴人,成长的催化剂。而这时的课堂就象诗人杜甫所说的“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的复合地,是师生心与心的互动,情与情的交融,师生共同成长的天地。 课堂教学艺术应该讲究本色,研究课堂教学,通常人们总是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层面上,注重的是教材的剪裁、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和选择。其实解决好“为什么教”的问题远比上述两个问题更为重要。 不为生计而教,不为功利而教,不为完成任务而教,不为应付检查而教,不为表演作秀而教。即使事有例外,情有特殊,但教师的主观意识上,也就是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该如此。那么“为什么教”?为孩子的发展而教,为孩子的一生幸福而教,为若干家庭的希望不致破灭而教,当然,也是在为教师自己的生命之树常绿、生命之花灿烂而教。 基于以上的理解,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教师心态平和、教风平实的课。不为艺术而艺术,艺术是教师基本素质的一种表达,它拒绝花拳秀腿,无须标新立异;不要刻意求新,不要一味求活,首先要在求真、求实上见功夫,一切从学生的实际(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发展需求)出发,精心组织和展开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讲授、提问、讨论、质疑、小组合作、个别点拨等等),寻求学生在知识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发表时间:2018-10-16T15:20:58.0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1期作者:刘淑霞[导读] 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很多,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探讨、运用。 山东省阳信县水落坡镇中学251800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但这并不是说,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此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随心所欲”发展个性、当“主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精心预设,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数学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呢? 就这个问题而言教师的课堂提问尤显重要,它能打开学生求知的天窗。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要。 那么怎样提问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就自己浅显的教学经验,从以下两大方面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问? 一、注重提问的方式方法 1.开门见山的问。这种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许多教学环节如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之中,常用这种问法,如老师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问:你们想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些吗?”在学习整式乘法中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时“直接出示两个多项式相乘并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开门见山的问。 2.创设情景的问。创设情景的问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整堂课的眼睛。此时选用悬念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捕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前,教师把厚度为0.01毫米的薄纸演示对折,然后问:“请同学们估计,若对折32次后,将有多厚?”学生有的说:“电线杆那么高”,“五层楼那么高”……最后教师指出:“比世界最高峰—珠穆郎玛峰还高得多!”学生不信,教师及时提出:“如果利用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有理数的乘方,你会很快算出结果的”。这时学生流露所出迫切的求知欲望,使问题产生了一种余味无穷的吸引,学生愿学,自然地引入本堂课的学习。 3.穷追不舍的问。穷追不舍的问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是整堂课的核心部分。此时采用逆向思维发散式提问,能促使学生多重角度思考问题,在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思维深广度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九年级数学上册《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一节中,设计了一些问题:这些设问不仅要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暗示,而且也给学生表现出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处理,促使学生多重考虑问题,增加了思维的深广度。 4.层次分明的问。层次分明的问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把知识方法系统条理化。教师可以把所要复习的内容设计成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例如在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的复习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本章中你学过的三角函数有哪些?(2)这些三角函数的值随着角度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3)请探索一下,这些三角函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你是如何探索的?(4)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5)举例说明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6)如何测量一座楼的高度?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这样层次分明地提问、归纳出本章的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以及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二、注重课堂提问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问题不宜过大、太宽泛。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偏”,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问题要有需要性。有时候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出现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如此一来,随时对学生提问,便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比如我们有时就问:“这道题是不是一次函数题呀”、“这样做对不对呀”、“这个混合算式该不该先算括号里的呀”……过后想想,这些问题实在没有提问的必要。课堂中的热闹、动态都是表面的,学生没有深层次的思考。我也经常反思:这种问题有价值吗?这种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吗?学生的思维能得到锻炼吗?这种泛滥的问题,对学生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并会让学生养成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这对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注重问题提出的需要性。 3.问题要有创造性。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前者自不用说,后者可谓更难。要提创造性的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教师本人素质的挑战。 4.问题要有激发性。教无定法、教要有法,同样,“问”无定法、“问”要有法。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设问,成功的设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把握数学课堂设问的艺术,是教师展现课堂教学艺术的画龙点睛之笔。数学课堂的设问要和课堂具体环节的目的、时机、作用相结合,讲究设问的方式的科学性。 总之,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很多,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探讨、运用。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 一、教学艺术 爱因斯坦对教师的修养提出三条基本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识渊博;三是术,即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 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必须讲求科学性,必须遵循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及其表达方式的规律性和原则性,但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求教师发挥独创性,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只有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图像(包括文字、符号、图表、模型、实物、标本)等手段,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原则,创设教学情境,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一整套娴熟的教学方法、技能和技巧。 (一)教学艺术的特点 1.形象性: 教学科学主要运用严密的逻辑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艺术则主要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 要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就要借助语言、表情、动作、直观实物、绘画、及音响等手段,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形象描绘,这是学生理解、接受知识的首要条件。其中,教师语言的形象性最为重要,通过比喻、类比,可使学生立得要领、顿开茅塞,透彻理解。 2.情感性:

教学科学主要运用理性,以理服人;而教学艺术则是运用情感,以情感人。 教学过程既是教学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教师热情、乐观、和善、满面春风的教态,与冷漠、忧郁、严厉、满面愁云的教态,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 教师要善于表现出情感性教态,创设情感性教学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性因素,把学生置于一种情感激发、陶冶的气氛中,使之为之所感,为之所动,这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3.创造性: 创造性是一切艺术的生命,也是教学艺术的突出特点。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艺术。 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 教学艺术特别要求具有求异性和独创性。 在教学实践中,具有教学艺术素养的教师的教学与人小同而大异,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教学艺术中的创造性,除了具有求异性和独创性以外,还应具有应变性。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教学中事先未意料到的偶发事件。 “应变”是教师一切创造中最复杂的创造之一,是一切教学智慧和机智的艺术结晶。它限时、限地、限情境地要求撞击教师创造性灵感的火花。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还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是否具有“应变”的创造才华,是区别“平庸教书匠”和创造性教师的重要尺度。 4.审美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摘要】娴熟地运用教育、教学方法的艺术,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抓住学生的心理;加强文学修养;拓宽知识面。此外,还必须苦练基本功,包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普通话、书法、以及绘画、音乐等。只有艺术的教师才能创造艺术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师生情感教学方法 什么是教学艺术,简而言之,教学艺术是教学方法、技能、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它表现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的,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材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及合理的教学程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和学生紧密合作,充分利用一切条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应有新研究,使其能喜闻乐见。在这里我试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1 教学艺术是形象与语言的艺术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语言进行的。教师的语言往往支配调节着学生的认识活动,教师的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个语文老师更应该在语言上下功夫。 一切艺术都是通过形象去反映事物的,教学艺术同样需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语言不会像绘画,雕刻或舞蹈以线条、色彩、音响、旋律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语言与这些比较起来就抽象得多了。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更需要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因此,单调的讲解,缺乏形象的干瘪的语言,会使学生厌倦乏味。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设法使自己的语言能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那就需要教师绘声绘色地启迪,使学生感受到犹如亲处其境、亲触其物,犹如是“真的”。这样学生学起来快,记得也牢,还会从中得到领悟其意。如:我在教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大多借助形象和语言的配合,帮助学生记其字的音、形、意,已收到较好的效果。例:编顺口溜、出谜语、形象记法、编儿歌等,通过形象的表演伴随着美妙的语言,这正是教学艺术的体现。那么,作为艺术不但要有鲜明的形象,它更要有真挚的情感。 2 教学艺术是师生情感的融合 教学艺术,从广义上说,既是教书的艺术,又是教育学生的艺术。作为艺术是鲜明的形象和真挚的情感的和谐统一。这种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它是依赖于认识,又有反作用于认识,推动或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那么,师生的情感融合不是靠一时一刻就能够建立起来的,而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尤其是要爱这些问题生。他们这些学生中,有的由于学习成绩较差,有的是由于行为习惯差,有的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在学习上,在生

浅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疗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冇学家夸美纽斯说: “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我们常见这样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常常使听者大失所望。这说明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左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即,课堂语言的恰切使用实为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要素。因此,作为一划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这种“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的使用方法,使之不仅具备知识性,还具备趣味性和激励性。 一、课堂语言的知识性 韩愈早在《师说》中就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尽管这句话的内涵到今天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学生只有在获得了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使之转化为新的知识或技能,并通过迁移使已有的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检验、充实与熟练。所以,能否真正给学生传授知识,始终应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标准。 有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普遍地培养他们课外坚持自学的习惯是不容易的,尤其语文学科中口头预习和复习这样的“软任务”是极易被他们忽视的。因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 课堂自然成为他们用来学习、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而渗透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目的的明确的教师课堂语言,则是他们左向思维的主要导向,由此便使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和大容量性。也即,要在每一个45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分”,日积月累,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的充实,进而引起对每一节课的兴趣,以便提髙教师教学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们还需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的钻研和理解,力争吃透教材、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每一个知识要点。并且教师除了经常对学生进行远景性学习目的的教育之外,还应在讲授每节课时向学生明确的提出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所要讲授知识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应用价值。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视,并提髙学习的积极性。研究表明,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愈能阐明所教知识的具体目的和意义,学生愈能充分了解这些知识所具有的价值,那么,这些知识也就愈能吸引学生产生积极向往与追求的意向。 那么,这里所说的教师课堂语言的髙度知识性和大容虽:性仅仅是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吗?当然不是。 随着现代学生知识而的加宽,以及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课堂上的内容往往引起他们对跨学科或课外知识的联想,并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比如:语文教学中记叙文所涉及的历史、政治问题;知识小品中所涉及的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数学等问题。这个时候,教师要做的就不局限于学生能够淸晰的意识到自己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了,而是要让你的学生感受到你那圈“智葱光环”。认真而力求准确地应付每一个类似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形象,而且会让学生觉得上这节课同时能学到课外的东四,从而加强了对45分钟课堂的兴趣。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认頁?琢磨自己学科与其他学科和一些课外知识等的联系,全而提髙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试想,如果你在课堂上能纵贯古今、横贯中外,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信手拈来,让学生们对学习情景有一种接近和拥护的心理倾向,那么,你的语文课怎能不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活力四溢呢? 二、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作为一斜教师,是不是他的课堂语言有很大的知识性,他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就可以了呢?如若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情形,原本预期的效果也会无形中大大削弱。同样一节课,一位老师讲,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气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的索然无味,忽而闭目养神,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为一高,学习成绩不断进步;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表现消极,学习成绩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教师在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