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IgH基因重排检测分析及意义_吴书一

2011!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IgH基因重排检测分析及意义_吴书一

2011!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IgH基因重排检测分析及意义_吴书一
2011!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IgH基因重排检测分析及意义_吴书一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IgH基因重排检测分析及意义

吴书一1,秦亚溱2,刘文刚1,熊灵军3,刘艳荣2

1.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干细胞与器官移植实验室,郑州450000;

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北京100044;3.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和骨髓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H)基因重排检测方法及其在监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SSP方法对B-NHL患者进行IgH基因重排检测,回顾性分析39例B-NHL患者IgH基因重排动态检测结果来了解其与临床MRD的关系。结果39例B-NHL初诊未经治疗患者IgH基因重排检测34例阳性,阳性率87.1%(34/39)。34例初诊阳性患者,治疗后19例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中16例IgH基因重排转阴,3例持续阳性;15例临床部分缓解者,IgH基因重排持续阳性。分析发现13例患者骨髓和外周血标本IgH基因重排均呈阳性。结论IgH基因重排检测可以作为B-NHL的辅助诊断及其微小残留病的监测。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中图分类号:R7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422(2011)03-0072-03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gene rearrangement in patients with 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

WU Shu-yi,QIN Ya-zhen,LIU Wen-gang,XIONG Ling-jun,LIU Yan-rong

Laboratory of Stem Cell and Organ Transplantation,Zhengzhou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Zhengzhou45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of detec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gene rearrangement in patient with 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Methods Detect IgH gene rearrangements of39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 cases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specific primers and monitoring of these gene rearrange-ments.Results Totally39cases of B-NHL without the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patients with IgH gene rearrangements detected34cases of positive,positive rate of87.1%(34/39).34cases of newly diagnosed patients with positive,after treatment19patients achieve complete clinical remission,16cases in which negative,3cases of continuous positive.15cases were partial remission,IgH gene rearrangement continued positive.Conclusions IgH gene rearrangement can be detected as a B-NHL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KEY WORDS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H);Gene rearrangement;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

淋巴瘤是一种原发于淋巴结及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细胞的恶性克隆表现为多种基因异常,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H)基因重排被认为是B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的特异性标记之一,可作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临床诊断和监测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标志分子[1]。本文应用PCR-SSP方法对B-NHL患者进行IgH基因重排检测,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39例B-NHL患者IgH基因重排动态检测结果来了解其与临床诊断及MRD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

27

·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2月第32卷第3期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39例B-NHL患者源于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及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经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14 70岁。健康体检者为阴性对照,男、女各5例,年龄20 41岁。分别取外周血或骨髓5ml,以EDTA-K2抗凝。以B-NHL细胞系Raji细胞或已知具有IgH基因重排的DNA作为阳性对照。

1.2方法

1.2.1外周血或骨髓DNA提取EDTA-K2抗凝的外周血或骨髓5ml,用生理盐水倍比稀释,轻轻加至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上,2000rpm离心20min,吸取单个核细胞层,用生理盐水洗2遍,转移至1.5ml离心管,加入500μl DNA zol(Invitrogen 公司)反复吹吸5分钟,加入500μl冷无水乙醇,颠倒数次,留取DNA絮状沉淀,加入80%乙醇洗涤1次,留取DNA,待晾干后加入适量去离子水,调整DNA浓度,保证A260/A280比值在1.6 2.0之间。-20?冰箱保存备用。

1.2.2PCR引物设计与合成PCR引物设计参考文献[2],由上海博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如下:FR3A:5-ACA CGG CCG TGT ATT ACT GT-3’,VLJH:5’-GTG ACC AGG GTA CCT TGG CCC CAG-3’。

1.2.3PCR扩增及产物检测25μl扩增反应体系包括10mmol/L TrisHCl(PH9.0),50mmol/L KCl,3.0mmol/L MgCl

2

,四种dNTP各400μmol/L,两条引物各200pmol/L,5%去离子甲酰胺,Tag酶0.6U,DNA0.5μg。扩增反应条件:95?预变性5min;95?变性40秒,55?退火40秒,72?延伸60秒,共30循环;72?延伸7min,降温至4?。取10μl PCR扩增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显色,观察判断结果。其扩增产物片段长度80 120bp。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Raji细胞系DNA及已知IgH基因重排阳性DNA经PCR扩增、银染显色后在80 120bp间呈现一条明亮的电泳条带,10例健康人无此条带。39例经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且未经治疗的B-NHL患者IgH基因重排检测34例阳性,阳性率87.1%(34/39)。34例初诊阳性患者,治疗后19例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中16例IgH基因重排转阴,3例持续阳性;15例临床部分缓解者,IgH基因重排持续阳性。13例患者骨髓标本IgH 基因重排阳性,其同时进行的外周血标本IgH基因重排也呈阳性。

3讨论

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我国NHL发病率在恶性淋巴瘤中占绝对优势(95%),其中又以B-NHL占绝对多数,其余为T细胞淋巴瘤和不能分型者[3]。2001年WHO淋巴瘤新分类提出了以病理组织学为基础,结合免疫组化、基因分析的诊断方案,体现了基因检测对淋巴细胞恶性病变诊断的重要性。

B淋巴细胞IgH基因结构由可变区(Variable,V)、多变区(Diversity,D)、链接区(Joining,J)和恒定区(Constant,C)组成,这些区域上染色体分布呈不连续状态,片断之间可有长度不等的插入序列将其分开,当淋巴细胞发育到一定阶段,在重组酶的作用下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有功能性基因的特殊重排物,即基因重排[4]。正常人每个淋巴细胞的重排基因都是独有的,因此B淋巴细胞的IgH基因重排形成了上千万种B淋巴细胞的IgH 基因重排的多克隆,PCR扩增产物片段长度可略有不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常呈弥漫带而看不到单克隆重排带。B-NHL患者,体内某种基因重排的B细胞癌变后失去机体的正常调控,无限制的分裂增殖,克隆性增生,导致其独有的基因重排形式占有一定优势,其PCR扩增产物电泳后出现一条明显条带。因此,IgH基因重排带的单克隆检测对B-NHL辅助诊断及治疗后监测MRD的克隆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2,5]。

本组回顾性分析,39例B-NHL初诊未经治疗患者,外周血或骨髓DNA检测发现IgH单克隆性基因重排带34例,阳性率87.1%(34/39),与Krose等[6]报道的B细胞淋巴瘤IgH基因重排阳性率77%,以及国内冯琦等[7]报道的阳性率83.3%相近;对照组10例健康人均未检测到IgH 单克隆性基因重排带,全部阴性;Raji细胞系DNA 及已知IgH基因重排阳性DNA均检测到IgH单克隆性基因重排带。提示IgH单克隆性基因重排带阳性与B-NHL有良好的相关性,对B-NHL的

·

37

·

Journal of Medical Forum Vol.32No.3February2011

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随着先进生物治疗技术的开展和高效化疗药物的应用,许多B-NHL患者经过治疗大部分患者都可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但其体内仍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残留,是疾病复发的重要因素。对于这些残存的极少量的肿瘤细胞,单靠常规的形态学或影像学很难证实。多数学者研究认为,骨髓或外周血的IgH基因重排检测可从分子水平上来判断B-NHL的缓解程度,更有助于MRD的检测和提示临床预后[1]。本组回顾性分析表明,34例B-NHL初诊时IgH基因重排阳性患者,经过4 6周期的化疗后19例达到临床完全缓解,15例临床部分缓解。19例临床完全缓解者复查IgH基因重排,16例转阴,3例持续阳性,提示虽然达到临床完全缓解标准,但从分子水平上仍有3例未达到缓解,存在MRD,有复发倾向,应巩固治疗,定期监测IgH基因重排,及早预防复发。本组分析显示临床完全缓解且复查IgH基因重排转阴者,提示已达到分子水平的完全缓解,患者预后良好。15例临床部分缓解者,IgH基因重排均持续阳性,定期检测更有助于对诊疗效果做出判断,必要时调整化疗方案。

本组分析发现13例B-NHL患者骨髓标本IgH基因重排阳性,其同时进行的外周血标本IgH 基因重排也呈阳性。国内应韶旭等[8]报告,骨髓单克隆IgH基因重排阳性率比外周血略高,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骨髓和外周血标本IgH基因重排检测结果一致,而外周血取材方便、痛苦少,患者易于接受,因此更易于临床推广。

总之,本组分析认为,外周血或骨髓IgH基因重排检测,可早期发现恶性增殖的B细胞克隆,对B-NHL明确诊断,早期、正确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作为临床缓解后MRD重要监测指标,对提示预后及疾病复发更具有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Corradini P,Voena C,Tarella C,et al.Molecular and clinical remissions in multiple myeloma:role of autolo-

gous and 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 of hematopoietic

cells[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1999,17(1):

208-15.

[2]Kido S,Miyazaki K,Tokunaga O.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mary gastric B-cell lymphoma and immuno-

globulin heavy chain(IgH)gene rearrangement-a his-

topathological study of primary gastric lymphamas[J].

Pathol Res Pract,2003,199(10):647-58.

[3]张明智,李文才,王瑞林.恶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150.

[4]何维,高晓明,曹雪涛,等.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8-214.

[5]Kojima K,Kaneda K,Yasukawa M,et al.Specificity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ased clonality analysis

of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gene rearrangement for

the detection of bone marrow infiltrate in B-cell lym-

phoma-associated haemophagocytic syndrome[J].Br

J Haematol,2002,119(3):616-21.

[6]Krose JM,Bagdi EK,Zheng P,et al,Analysis of im-munoglobulin H gene rearrangement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

phoma[J].J Neurosurg,2002,97(6):1390-6.

[7]冯琦,李红玲,孙凯,等.血清及血浆标本IgH基因重排对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华内科杂

志,2005,44(6):415-417.

[8]应韶旭,林果为,梁晓华,等.单克隆IgH基因重排检测在B-NHL诊断和随访中的意义[J].上海医学,

2002,25(3):150-153.

2010-11-27收稿

(接71页)及时治疗、及时报告,以保证公众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高东宸,张丽雅.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

[2]钟劲松,张彦东.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探讨[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6,16(2):86-87.

[3]周超凡,林育华,徐植灵.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J].中国药物警戒,2005,2(4):201-203.

[4]赵建忠,晏马成.105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

导报,2008,25(10):1089-1090.

[5]高丽君,孔立.234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6):929-930.

[6]韩联合,冯国清,王奎鹏,等.4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6(8):1045-

1046.

[7]朱顺法,余翠琴,程亚军.14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导报,2009,26(2):210-211.

[8]严俊珍.我院2004 2005年105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6,17(21):1650-1652.

2010-11-21收稿

·

47

·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2月第32卷第3期

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流程

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流程《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精确诊断(MICM)和规范化、个体化综合治疗》课题组 赵小英 细针穿刺(FNA)或空芯针活检不能作为淋巴瘤初始诊断的依据,但在某些情况下(淋巴结不易切取或切除活检时),FNA或空芯针活检只要取到足够组织,或结合恰当的辅助鉴别诊断技术(免疫组化、流式细胞学检查、PCR检测bcl2基因突变、IgH、TCR基因重排、FISH检测可能的染色体易位)可以为诊断提供足够的信息;对于CLL/SLL,一般血液及骨髓流式细胞学就可以诊断,基本上无需淋巴结的 备注:Ki-67并非分型必须,但与NHL恶性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在此可作为预测NHL患者的预后因素并指导治疗。

备注:1、在CD30+、ALK-的情况下,需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1.)CD30+、ALK-、PAX5+ 为DLBCL(T细胞抗原表达假阳性,此时CD3+) 2.)CD30+、ALK-、PAX5+、CD15+、EBV-LMP-/+、LCA-为霍奇金淋巴瘤 2、PD1+有助于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LT)的诊断

备注:某些MCL病例可能为CD5-或CD23+,如果诊断可疑,应做cyclinD1或FISH检测t(11,14)

备注: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为前体细胞肿瘤,因此NCCN未将此类归在在成熟B细胞肿瘤和成熟T/NK肿瘤中。 LBL可分为:LBL-B:sIg-、CD10+、CD19+、CD20-/+、TdT+ LBL-T:sIg-、CD10-、CD1a+/-、CD2+、CD3-/+、CD4/8+/+、CD7+、CD19/20-、TdT+ 特别鸣谢:何旭华、王照明、陈丽荣、孙文勇、吴梅娟等病理学专家在百忙之中为我们的《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宝贵意见并进行修改。

非霍奇金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

非霍奇金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 一、非霍奇金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标准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初诊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 )(ICD-10:C83.3)。 (二)诊断及分期依据。 根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年版)、《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最新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2016年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并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等。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但也可发生于淋巴结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包括胃肠道、肝、脾、中枢神经系统、睾丸、皮肤等。肿瘤浸润、压迫周围组织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伴有乏力、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沉及β2微球蛋白(β2-MG)可升高。侵犯骨髓可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可减低、正常或升高;外周

血涂片可见到淋巴瘤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出现脑脊液 异常。胃肠道侵犯时大便潜血可阳性。 3.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决定性依据。 病理形态学特征为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内见大淋巴细 胞呈弥漫增生,胞浆量中等,核大,核仁突出,可有一个以 上的核仁。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检查对于确诊DLBCL至关重要。常采 用的单抗应包括CD20、CD19、CD79、CD3、CD5、CD10、Bcl-2、Bcl-6、Ki-67、MUM1和MYC等。 4、分子生物学检查:有条件可开展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Bcl-2、Bcl-6和Myc等基因是否发生重排。如果Myc伴Bcl-2 /Bcl-6 基因断裂称双重打击(double hit)或三重打击(triple hit)淋巴瘤,提示预后不良。 5.影像学检查:颈、胸、腹、盆腔CT或超声波检查。 按照CT以及体检所发现的病变范围进行分期及评价疗效。 有条件者可行PET-CT检查。分期标准(Anne Arbor分期)见 表1。 表1. Ann Arbor分期 I期单一淋巴结区域受累(I);或单一结外器官或部位局限受累(IE) II期膈上或膈下同侧受累淋巴结区≥2个(II);或单个结外器官或部位的局限性侵犯及其区域淋巴结受累,伴或不伴膈肌同侧其 他淋巴结区域受累(IIE)

2011!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IgH基因重排检测分析及意义_吴书一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IgH基因重排检测分析及意义 吴书一1,秦亚溱2,刘文刚1,熊灵军3,刘艳荣2 1.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干细胞与器官移植实验室,郑州450000; 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北京100044;3.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和骨髓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H)基因重排检测方法及其在监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SSP方法对B-NHL患者进行IgH基因重排检测,回顾性分析39例B-NHL患者IgH基因重排动态检测结果来了解其与临床MRD的关系。结果39例B-NHL初诊未经治疗患者IgH基因重排检测34例阳性,阳性率87.1%(34/39)。34例初诊阳性患者,治疗后19例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中16例IgH基因重排转阴,3例持续阳性;15例临床部分缓解者,IgH基因重排持续阳性。分析发现13例患者骨髓和外周血标本IgH基因重排均呈阳性。结论IgH基因重排检测可以作为B-NHL的辅助诊断及其微小残留病的监测。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中图分类号:R7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422(2011)03-0072-03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gene rearrangement in patients with 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 WU Shu-yi,QIN Ya-zhen,LIU Wen-gang,XIONG Ling-jun,LIU Yan-rong Laboratory of Stem Cell and Organ Transplantation,Zhengzhou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Zhengzhou45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of detec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gene rearrangement in patient with 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Methods Detect IgH gene rearrangements of39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 cases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specific primers and monitoring of these gene rearrange-ments.Results Totally39cases of B-NHL without the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patients with IgH gene rearrangements detected34cases of positive,positive rate of87.1%(34/39).34cases of newly diagnosed patients with positive,after treatment19patients achieve complete clinical remission,16cases in which negative,3cases of continuous positive.15cases were partial remission,IgH gene rearrangement continued positive.Conclusions IgH gene rearrangement can be detected as a B-NHL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KEY WORDS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H);Gene rearrangement;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 淋巴瘤是一种原发于淋巴结及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细胞的恶性克隆表现为多种基因异常,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H)基因重排被认为是B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的特异性标记之一,可作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临床诊断和监测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标志分子[1]。本文应用PCR-SSP方法对B-NHL患者进行IgH基因重排检测,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39例B-NHL患者IgH基因重排动态检测结果来了解其与临床诊断及MRD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 27 ·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2月第32卷第3期

常用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

常用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 常用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 1.1 惰性(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包括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毛细胞性白血病,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结内和结外粘膜相关性B细胞淋巴病),淋巴滤泡型淋巴瘤I/II级。蕈样霉菌病/Sezary综合症。 1.1.1 烷化剂类单药化疗 苯丁酸氮芥0.08mg~0.12mg/kg,po /d或0,4~1.0mg,po,d1,28天循环,环磷酰胺 (50-100mg,po/d;300mg/m2po,1-5d和曲磷胺*,联合泼尼松同用。 1.1.2 嘌呤核苷酸类单药化疗 克拉屈滨(喷司他丁)(通常4mg/m2i.v.每2周一次)或 氟达拉滨(通常25mg/m2i.v.30分钟滴注,第1至5天) 1.1.3 COP(CVP) 环磷酰胺400mg/m2 i.v.或p.o. 第1至5天 泼尼松100mg/m2 p.o. 第1至5天 长春新碱1.4mg/m2 i.v. 第1天 每3至4周重复 1.1.4 CHOP 见1.2.1 含阿霉素的治疗较不积极的方案通常并不延长中位生存期。故选为挽救治疗 1.1.5 化放疗联合 I-II低度恶性淋巴瘤病灶区主疗联合COP/CHOP/Bleo化疗比单独病灶放疗有较高的完全缓解率,低复发率和较长生存期。 1.1.6 干扰素a 滤泡型淋巴瘤干扰素a联合化疗或诱导疗后支持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和增加生存时间 1.1.7 抗-CD20单克隆抗体(Rituximab)(美罗华) Rituximab 375mg/m2 i.v. 第1天 每周重复(4疗程) 可作挽救治疗或联用标准方案化疗(如CHOP) 1.1.8 异体骨髓移植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人员(按汉语拼音排列): 曹君1、曹军宁1、陈治宇1、郭海宜1、郭晔1、胡夕春1、洪小南1、吕方芳1、刘晓健1、 李小秋3、罗志国1、马学军2、潘自强2、孙慧1、王碧芸1、王惠杰1、王佳蕾1、王磊苹1、王中华1、吴向华1、印季良1、应江山1、张文1、赵欣旻1、郑春雷1、朱晓东1、朱雄增3、左云霞1。 注:1化疗科、2放疗科、3病理科 2009年9月(第二版) 1

霍奇金淋巴瘤 一.WHO分类: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SHL) 混合细胞型(M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 富于淋巴细胞型(LRCHL) 二.分期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E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 E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 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 E III 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S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 E+S 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 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亚型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NLPHL)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具有很强异质性的一组独立疾病的总称。在我国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肿瘤,在常见恶性肿瘤排位中在前10位以内。NHL病变是主要发生在淋巴结、脾脏、胸腺等淋巴器官,也可发生在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和器官的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依据细胞来源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B细胞、T细胞和NK/T细胞NHL。临床大多数NHL为B细胞型,占总数70%~85%。NHL在病理学分型、临床表现与治疗个体化分层上都比较复杂,但是一种有可能高度治愈的肿瘤。目前发病率在不同年龄阶段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导致NHL发病率增高的原因尚不明确,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免疫功能异常。不论是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功能失调均是相关因素。如后天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伴有T淋巴细胞功能受损,从而影响机体对病毒感染和新生恶性细胞的免疫应答,在这部分患者中NHL发病率上升了数倍。第二、病毒感染。多种病毒与NHL有关,包括EB病毒、嗜人T淋巴细胞Ⅰ型病毒、人疱疹病毒8型等。第三、细菌感染。细菌并不能直接刺激肿瘤细胞,但可通过刺激肿瘤特定区域内的细胞,促使细胞恶性增生,而导致肿瘤的发生。目前已知NHL中的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的发生90%以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第四、遗传因素。家族中近亲患有某种血液/淋巴系统恶性疾病史者,NHL发病风险可能会增加2~4倍。第五、其他因素。化学物质的应用增多、放射线暴露增多、不良生活方式等。如染发剂就可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症状 1、局部表现: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症状在局部就有一些明显的反映。 (1)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最经典的临床表现。特点为无痛性、渐进性增大。部分淋巴结在迅速增大时会出现局部的压迫症状,伴有肿胀与疼痛感。浅表淋巴结肿大在颈部、锁骨上、腋下部位多见。深部淋巴结肿大在纵隔、腹膜后、肠系膜部位多见。受侵犯淋巴结部位常表现为跳跃性的,无一定规律性。 (2)淋巴结外器官主要为胃肠道、皮肤、骨髓、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在甲状腺、骨骼、生殖系统、鼻腔部等也是易侵犯的器官。淋巴结外器官受侵犯可以与淋巴结共同存在,也可单独存在。临床表现复杂而多样性。 (3)鼻腔病变原发在鼻腔的淋巴瘤大多数是NHL。病理类型主要是NHL中的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早期病变多局限在一侧鼻腔下鼻甲部位,表现为鼻塞、鼻出血、

中国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出台

中国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出台 *导读:根据肿瘤权威组织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 的版本,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而撰写的。 在第四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到来之际,为了给医生和患者提供权威且有针对性的治疗和疗效标准,《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国版)》(以下简称《指南》)日前出台。 专家表示:随着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出现,非霍奇金淋巴瘤已经成为一种可治愈的恶性疾病;随着《指南》的出台,对治疗进 行规范,肿瘤的治愈率将大大提高。 据介绍,中国版的指南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教授牵头,包括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管忠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在内的19位专家,根据肿瘤权威组织美国国家综 合癌症网络(NCCN)的版本,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而撰写的。据北大三院血液科主任克晓燕教授介绍,《指南》对非霍 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与治疗方法做了详细说明,为中国临床医生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提供最权威的科学指导。她表示,

中国版指南的推出,不仅解决当前国内诸多指南、共识并存但缺乏权威性的问题,还有利于医生和患者在癌症面前做出更合适的选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据悉,该指南已被NCCN官方网站收录,全球医生均可参阅。 作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超过100万名患者,每年约有36万名患者因无法救治而辞世。在我国,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3.5,每年新发患者约4万5千人,死亡人数超过2万人,呈急速上升趋势。淋巴瘤在男性十大好发恶性肿瘤中占第9位,在女性中位列第10位。专家指出,大量临床试验证实,50%60%早期患者使用免疫化疗可以被治愈。根据国际大型临床试验以及临床应用,以免疫化疗为主的治疗措施已取得良好的疗效,无论是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还是总生存时间都得到明显延长。作为国际上第一种被证实能够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高效且安全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美罗华联合化疗方案被《指南》推荐为临床医生的一线用药。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淋巴瘤(lyphom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的确诊发病率为10万,2015年预计发病率约为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提高淋巴瘤诊疗能力和规范化水平,配合抗肿瘤药品供应保障有关政策调整,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对《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进行修订和更新。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通常分为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两大类。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如有以上述症状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时,应予以重视,并尽早转诊至上级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活检等,还应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在内的相关感染性筛查。对原发胃的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染色检查;对NK/T 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对

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型与治疗策略

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型与治疗策略 2001年 WHO新的淋巴瘤分类明确指出 ,恶性淋巴瘤不是一种疾病 ,而是一类疾病 ,它包含不同的病理类型。强调每一种病理类型即一种独立的疾病 ,有各自的形态学、免疫学表型、基因特征、相应的正常组织来源、临床病程和预后等特点。新分类提出没有必要进行临床归类 ,对每一个患者都应根据病理类型、分级和国际预后指数 (IPI)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IPI共5种影响NHL预后的重要因素 ,分别为年龄、乳酸脱氢酶、一般状况、分期和淋巴结外受侵。根据这些因素 ,将患者划分为低危 0或 1分、低中危 2分、中高危 3分和高危 4或 5分 4个组。随着危险度的增加 ,完全缓解率、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逐步下降。 1滤泡中心淋巴瘤 组织学特点是主要为混合性中心细胞型细胞 ,小核裂和稀少胞质的大无裂细胞 ,还有少数中心母细胞;核圆 ,核仁偏位 ,胞质嗜碱性。有滤泡结构 ,常伴有弥漫分布。免疫表型有 SIg+,常常 PanB+,CD43 和 D5 , bcl-2过度表达。遗传学特点 IgH和 IgL基因重排,特征性 t(14; 18), 70% ~90%有bcl-2基因伴 Ig重链位点的并列。 仅有一小部分滤泡性淋巴瘤的患者病变部位局限 ,可通过放疗达到治愈 ,完全缓解率为98%,10年无病生存率(DFS)达 47%。但 大部分患者确诊时病灶已弥漫 ,并且这一类型倾向于慢性过程和复发 ,不能用标准的化疗方案治愈。如果患者没有主要症状或者没有脏器功能丧失 ,应采取“观察等待”的原则 ,这将使首次化疗时间推后2至 3年 ,3、4期低瘤负荷患者治疗可推迟至病情有临床意义的进展期。苯丁酸氮芥瘤可宁、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强的松方案 ,或以氟达拉滨为主的化疗方案等 ,毒性反应不同 ,但无一能影响到总生存期(OS)。氟达拉滨和2-氯去氧腺苷(2-CDA)是目前研究的新药 ,临床实践表明对从未治疗过的 3、4期患者诱导缓解率在 70% ~80%之间 ,可作为复发或难治型淋巴瘤二线药物 ,其反应率(RR)可达到 50%。2-CDA是DNA修复的抑制剂 ,对增殖期和静止期的淋巴瘤细胞均有杀伤作用 ,与米托蒽醌的联合应用开辟了治疗惰性淋巴瘤的新途径。 IFN是治疗低度恶性 NHL的有效药物 ,早期运用天然未提纯或重组 IFN治疗 ,其有效率为 33%~50%。国外有将 IFN-α联合化疗与化疗比较 ,分析表明首次化疗后完全缓解者给予IFN-α治疗后DFS将明显提高。另外IFN-α和 IL-2可用于缓解后维持治疗 ,对清除微小残留病灶有一定疗效。研究表明 ,美罗华联合化疗或干扰素治疗NHL具有良好疗效。将特异性抗体与能释放或射线的放射性核素偶合 ,注入体内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 ,实现对瘤体的内照射的放免治疗等正在进一步的探索之中 ,并将发挥其独特的治疗效应。 另有非清髓方案利用免疫学机制清除肿瘤细胞 ,既可增强移植物抗淋巴瘤GVL效应 ,同时又能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起效所需时间较长 ,主要适用于低度恶性 NHL、慢

2020NCCN指南解读--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2020NCCN指南解读--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导语: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分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CNSL)。PCNSL是一种罕见的原发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特性。该病原发于脑实质、颅神经、软脑膜、眼或脊髓,无其他部位受累。PCNSL发病率低,活检肿瘤组织少,研究困难,预后差。尽管如此,近年来PCNSL无论是在诊断还是治疗方面均有较大的进步。 《NCCN临床实践指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2020.V1)》中PCNSL 和SCNSL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预防等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解读。 PCNSL患者初始治疗选择 对于PCNSL患者初始治疗选择,推荐诱导化疗+巩固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诱导治疗首先推荐临床试验,其次推荐以HD-MTX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不能进行全身治疗的患者,考虑进行WBRT;治疗有效的患者,建议进行巩固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KPS评分低不是不能化疗的原因,应该尽可能给患者予以全身治疗的机会,部分患者化疗后KPS评分可显著改善; 对于PCNSL患者,诊断一旦确立,应该尽快治疗,延迟治疗可能影响预后; 对眼(玻璃体、视网膜)受累的患者,恶性葡萄膜炎建议眼球RI或眼内化疗;无症状眼受累者,如接受全身治疗者,可先观察疗效;对全身治疗无反应者,可眼球RT或眼内化疗; CSF+或脊髓MRI阳性:如接受≥3g/m2MTX化疗者,可观察疗效;不能接受者,可鞘注化疗,intra-CSF利妥昔单抗,脊髓局部RT。 诱导治疗具体方案 最有效的单药

HD-MTX(≥3.5g/m2),3.5g/m23h快速输注是平衡疗效与副作用的最佳选择。 NCCN指南推荐方案 R-M( HD-MTX 8g/m2),或R-MT R-MPV( HD-MTX 3.5g/m2),R-MT及放疗后TMZ R-MT CALGB50202:ORR72%;RTOG0227: ORR 86% R-MPV( ANOCEF-GOELAMS试验) 其它联合静脉化疗方案 MA方案(IELSG20):提高ORR和3yOS(46% vs 32%),半数不能完成化疗,TRM 8%; MATRiX (IELSG32:MATrix vs R-MA vs MA); CR%:49% vs 30% vs 23%;ORR%:87% vs 74% vs 53%(无统计学差异); 三组毒性相似,3~4级NEUT减低约60%,贫血50%,PLT减低80%,TRM6%。

非霍奇金淋巴瘤(住院病历)

住院病历 第次入院记录 姓名:*** 单位或住址:浙江温州林溪乡吴坑村 性别:男婚姻:已婚 年龄:81岁邮政编码:325600 民族:汉族入院日期:2016年4月11日8时 出生地:浙江温州记录日期:2016年4月11日10时 职业:务农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主诉:确诊淋巴瘤4年余,上腹部隐痛2月。 现病史: 患者于4年余前发现颈部肿块,遂至我院就诊,收住入院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峡部甲状腺弥漫非霍奇金氏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支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20(+)。建议患者行化疗联合CD20单抗(美罗华)靶向治疗,患者拒绝。予CHOP方案化疗1次后完全缓解,后又巩固化疗5次。2月前患者于家中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持续性隐痛,轻微可耐受,休息后可缓解,无向肩背部放射痛,无缓解体位,伴进食后腹胀,有时伴四肢皮肤瘙痒,无巩膜皮肤黄染,无皮肤淤点瘀斑,无心悸,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咳痰,无反酸嗳气,无腹泻,遂至我院就诊,腹部CT示“肝多发结节团块,肿瘤待排”,后收住肝胆外科,经皮肝肿瘤活检术提示“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能,B细胞来源”,免疫组化CD20(+)。予R-CHOP方案化疗一次后出院,腹部隐痛未缓解。现为求再次化疗,拟“淋巴瘤”收住我科。 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睡眠一般,胃纳可,大便四五日解一次,较干燥,偶有泡沫尿,伴尿频尿急尿痛,量少,两月来体重下降7-8斤。 既往史: 一般健康情况:一般 疾病史,传染病史: 肺结核无时间: 肝炎无时间: 高血压无时间: 糖尿病无时间: 心脏病无时间: 其他:无 预防免疫接种史:不详 药物过敏: 无药名: 其他过敏: 无名称: 长期用药: 无药名: 成瘾药物: 无药名: 输血史:无 外伤: 无部位: 手术史:2011.11.17颈部行双侧甲状腺探查+左侧甲状腺部分+峡部部分组织切术。系统回顾: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基因重排分析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基因 重排分析 286?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Cli,JE2"pPathol2000Aug;16(4)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基因重排分析 陆孝禹郑颂国:-2, 肖立张容轩s罗建民z沈兆忠:77?' 摘要目的:研究脑田源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克隆生基因重排特征.方1击:对6例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作了 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s_P法).并用PCR技术单轮及半巢式扩增法进行IgH丑TCR口基因重排检测.结果:6 例皆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大部分是中心或中tL"母细胞型,常伴浆样舟化,往往围绕血管排列.PCR克隆性基因 重排.1gH单轮法(2/6倒)阳性,半巢式(6/6例)阳性.TCR一皆为阴性:结{旨:脑淋巴瘤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 及基因重排是诊断脑淋巴瘤重要工具.基因重排半巢式比单轮法优越,阳性检出率高. 关键词淋巴瘤;脑肿瘤;堕组望;薹旦一, 中圉分类号R73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99(2000)04—0286—04 瓜簧二H弓I汴F Primarymalignantlymphomaofthebrain:acljnic0path0l0gical,immunohisto- chemicalandgenerearrangementstudyof6cases LuXiaoyu,ZhengSongguo,XiaoLi,ZhangRongxuan,LuoJianmin,ShenZhaozhong (DeptofPathol,HuadongHospital,Shanghai200040) ABSTRACTPurposeTostudyclinlcopalhologica1.immunohistochemica[andclona[ityc haracteristicsofprimarymalignantlym— phomaofthebrain(PMLB)MethodsSixcasesofPMLBwereinvestigatedintermsofclinieop athoIogy,immunohistoehemistry

非霍奇金淋巴瘤维持治疗的现状分析

非霍奇金淋巴瘤维持治疗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随着新药的应用及新的治疗方法的出现,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很大改善。在诱导缓解治疗后,行干细胞移植可使部分患者获得生存受益,但是对于不适于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如何进行下一步治疗值得探讨。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对部分诱导缓解的患者行维持治疗可获得生存收益,维持治疗的意义在于:1、达到临床意义的缓解,缓解症状、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无病生存和总生存期。2、长期维持缓解和微小病变状态,降低复发,延长无病生存期。以下就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维持治疗逐一探讨。 1、滤泡性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占NHL的15%-30%,临床过程为慢性进展和反复复发,Ш、Ⅳ期患者虽然初治反应率较高,但容易复发或耐药,复发后给予解救治疗的有效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下降,患者在初始治疗获得缓解后,可以行维持治疗改善生存收益。最初给予细胞毒药物作为维持治疗,能够提高无进展生存但不能提高总生存,但在延长无进展生存的同时提高了毒性,增加了第二肿瘤的发生率【4】。干扰素作为生物反应制剂也可用于惰性淋巴瘤诱导化疗后的维持治疗,但是不同的研究对维持治疗期间使用干扰素的意见不同,A.Z.S. Rohatiner对10个Ш期临床试验行Meta分析后认为,干扰素-α2作为维持治疗对生存无影响【1】。 A Hagenbeek的前瞻性随机研究则认为,III –IV期低度恶性淋巴瘤,接受CVP方案化疗(3周方案)共8周期,获得缓解或病情稳定(CR、PR、SD)的患者行IFN-2a维持治疗,能够延长TTP(疾病进展时间),有边缘性统计学意义,没有明显毒性。但对总生存没有影响【2】。因此给予上述药物行维持治疗临床意义并不明确。近期随着美罗华在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广泛应用,美罗华作为滤泡淋巴瘤维持治疗的方案已经得到确认,有研究认为滤泡淋巴瘤诱导缓解后行美罗华维持治疗,患者的生存率高于治疗后观察或复发再次治疗的患者【6】。在2009年NCCN治疗指南中提出,美罗华可以做为初治或复发难治滤泡淋巴瘤的维持治疗。ECOG 1496研究入组了237名晚期初治滤泡淋巴瘤的患者,给予CVP方案化疗8周期,缓解及病情稳定的患者行美罗华维持治疗(美罗华375mg/m2,1次/周,连续4周,每6月重复1次,共治疗2年),能够显著延长治疗缓解时间,提高生存率【3】。EORTC20981试验中,465名复发难治滤泡淋巴瘤患者,在6周期CHOP或RCHOP方案后缓解后行美罗华维持治疗(美罗华375mg/m2,1次/3月,直至病情进展或最多维持2年),维持治疗提高了行CHOP及R-CHOP方案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51.5月和14.9月)及总生存期【4】。 SAKK35/98试验研究了185名初治的或复发难治的滤泡淋巴瘤患者,在接受单药美罗华治疗4周期后获得缓解或病情稳定的患者,在治疗后8周开始给予美罗华维持治疗(美罗华375mg/m2,1次/2月,共4次),能够提高中位无事件生存期2倍,并且提高治疗缓解时间【5】。上述研究均认为美罗华作为维持治疗药物耐受性良好,没有增加治疗毒性。但是也有不同的研究结论。在Liat Vidal的回顾性分析中认为,美罗华维持治疗期间相关感染增高【6】。美罗华作为目前滤泡淋巴瘤维持治疗,较干扰素及细胞毒药物能够获得更多生存收益,对于美罗华可否与干扰素或其它药物联合作为维持治疗方案,需要进一步行临床试验。已有研究报道,低度恶性淋巴瘤的患者,美罗华联合干扰素-α2a治疗有效且耐受性好。提高总有效率和中位缓解时间均高于单独使用美罗华组,作者认为美罗华治疗期间给予干扰素-α2a能够通过增加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一)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一) 作者:朱少君,李艳红,张伟,王旭霞,巩丽,李爱宁,兰淼 【关键词】淋巴瘤Detection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generearrangementsindiagnosisoflymph omas 【Abstract】AIM:ToestablishawaytodetectthegenerearrangementsofIgHandTCRandtoas sesstheapplicationofthedetectiontechniqueinthediagnosisofmalignantlym phoma.METHODS:Fiftythreecasesofmalignantlymphomaand20casesofreac tivelymphoidhyperplasiawerechosenformakingtissuesections.GenomicDN Awasextracted,andamplifiedviaPCR.Theproductswereresolvedondenaturin gpolyacrylamidegelsandvisualizedthroughsilverstaining.RESULTS:Generearr angementsofIgHandTCRwerenegativein20casesofreactivelymphoidhyperpl asia.Inallof18casesofTcellnonHodgkinslymphoma(TNHL),generearrangeme ntofTCRγwasfoundin12casesandthatofTCRβwasfoundin3cases,andIgHgene rearrangementwasnotfound.IgHgenerearrangementwasfoundin28casesou tof32casesofBcellNHL(BNHL),in2casesofwhichgenerearrangementsofTCRγa ndIgHwerebothfound.TherewasIgHgenerearrangementin3casesofsuspecte dlymphomas.TherewasaremarkabledifferencebetweenNHLgroupandbenig ngroupingenerearrangment(P0.05).CONCLUSION:Thedetectionofgenerearr angementsofIgHandTCRbyPCRcanbeakindofsubsidiarymeanstodiagnoseth

大b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

大b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导读:大b淋巴瘤全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成人非霍奇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大b淋巴瘤全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成人非霍奇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约占30-4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中国患者年龄40-50岁居多。 在欧美国家,大b淋巴瘤的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1%,在亚洲国家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比例大于40%,目前我国的发病率缺乏确切的统计资料。 根据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的指标来划分为五项:有无持续性的系统症状,分期是否Ⅲ、Ⅳ期,血清乳酸脱氢酶的水平是否高于正常的1.1倍,肿块直径是否大于7cm,血清2微球蛋白是否高于正常的1.5倍,符合其中两项以上者为中高危或高危。 大b淋巴瘤临床上以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为典型表现,约1/3的患者伴有B症状,10%-15%患者有骨髓侵犯,40%-50%患者有淋巴结外病变,结外病灶常见于骨、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患者淋巴结迅速肿大,出现发热、盗汗、进行性消瘦等全身症状,病程进展迅速,如不予以积极治疗,中位生存期不足一年。 建议大b淋巴瘤患者注意饮食方面的调理。宜多吃具有抗恶

性淋巴瘤作用的食物如田鸡、蟾蜍、芋艿;淋巴结肿大宜吃核桃、荔枝、荸荠、羊肚、牡蛎、黄颡鱼、田螺;发热宜吃豆腐渣、大麦、绿豆、无花果、节瓜、苦瓜、菱角、水蛇;盗汗宜吃燕麦、高粱、豆腐皮、猪心、羊肚。 大b淋巴瘤患者忌咖啡等兴奋性饮料;忌葱、姜、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忌猪头肉、公鸡等发物;忌海鲜;忌韭菜、胡椒、羊肉、狗肉等温热性食物。

ALK基因重排:多中心试验结果

GeneDiagnostic, ZytoVision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gene rearrangement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Results of a multi-centre ALK-testing V Laffert M,Warth A,Penzel R,et al. BACKGROUND:The reliable identification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NSCLC)with chromosomal breaks in the gene of the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is crucial for the induction of therapy with ALK-inhibitors.In order to ensure a reliable detection of ALK-breaks by means of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testing,round robin tests are essential.In preparation of a nation (German)-wide round robin test we initiated a pre-testing phase involving8experts in FISH-diagnostics to identify NSCLC cases(n= 10)with a pre-tested ALK-status.In addition,ALK immunohistochemistry(IHC)was performed to assess ALK protein expression. MATERIAL AND METHODS:Sections derived from a tissue microarray,each consisting of3cores from10NSCLC cases,were independently tested for ALK protein expression by IHC and genomic ALK-breaks by FISH involving8institutes of pathology.Based on a pre-screening,5cases were identified to be clearly ALK-break negative,whereas the remaining5cases were ALK-break positive including one case with low percentage(20%)of positive cells.The latter had been additionally tested by RT-PCR. RESULTS:The5unequivocal ALK-break negative NSCLC were almost consistently scored negative by means of FISH and IHC by all8experts.Interestingly,4of the5cases with pre-defined ALK-breaks revealed homogenous FISH results whereas IHC for the detection of ALK protein expression showed heterogeneous results.The remaining case(low number of ALK-break positive cells)was scored negative by3experts and positive by the other5.RT-PCR revealed the expression of an EML4-ALK fusion gene variant1. CONCLUSION:ALK-break negative NSCLC cases revealed concordant homogeneous results by means of FISH and IHC(score0-1) by all8experts.Discordant FISH results were raised in one ALK-break positive case with a low number of affected tumor cells.The remaining4ALK-break positive cases revealed concordant FISH data whereas the ALK-IHC revealed very diverse results.The cases with concordant FISH results provide an excellent basis for round robin ALK-FISH testing.As long as standardized ALK-IHC protocols are missing,ALK protein expression cannot by regarded as the method of choice for identification of patients eligible for treatment with ALK inhibitors. ALK基因重排:多中心试验结果 背景: 用可靠的手段确认非小细胞肺癌(NSCLC)ALK基因断裂对于选择ALK阻断剂治疗是致关重要的。为了确认采用FISH手段诊断ALK断裂的可靠性,需要做一系列的验证(round robin test)。为做全国(德国)范围内的系列验证,我们在此启动了一个预试验,内容是要求8位FISH诊断专家来确认NSCLC病例(n=10)的ALK状态(原先已经做过相应检测)。此外,ALK IHC用于评估ALK的蛋白表达水平。 材料与方法: 以10例NSCLC病例的组织制作成的每例三芯点组织芯片为样本,由8家病理科分别采用IHC方法检测ALK蛋白表达和采用FISH方法(ZytoVision,德国蔡图微)检测ALK基因断裂。基于实验前筛选,5例为明确的ALK阴性,5例为ALK阳性,其中1例为以低百分比(20%)阳性细胞数确定的阳性标本,并经RT-PCR进一步确认。 结果:5例ALK断裂阴性的NSCLC标本经8个病理专家采用FISH和IHC方法检测评分的结果几乎一致为阴性。有意思的是,原选定为ALK阳性的5例样本中,有4例FISH检测结果一致,但是经IHC检测ALK蛋白表达的结果却各不相同。余下的1例(ALK阳性细胞值较低)有3位专家判定为阴性,其余5为判定为阳性,RT-PCR结果显示引物1EML4-ALK基因融合。 结论: 8位病理专家对ALK阴性的NSCLC样本的FISH和IHC(0-1)结果评判表现出一致性。4例ALK阳性标本的FISH评判结果一致,另1例ALK阳性样本FISH评判结果不一致,其原因是由于阳性细胞值低造成的;而IHC检测显示出了不同的结果。这些样本的FISH结果一致性为ALK FISH系列检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只要ALK IHC操作未规范化,ALK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就不能作为确定ALK抑制剂治疗的标准。 点评:建议IHC ALK用作筛查,FISH ALK用于确诊;严重病情情况下即使IHC ALK阴性,也可FISH ALK复查,因为IHC 约有4%的假阴性(Savic S et al.20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