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2017微观经济学试题A答案

20162017微观经济学试题A答案

20162017微观经济学试题A答案
20162017微观经济学试题A答案

广东财经大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A) 课程代码_061083_

一、单选题(20分=20个X 1分/题)

CCCCB DCAAA DCCDD ACACD

二、名词解释(15分=5个X 3分/题)

1.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2.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3.替代效应:在效用或真实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的变动意味着商品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消费者会用相对便宜的商品去替代相对昂贵的商品,从而产生了替代效应。

4.价格歧视:由于垄断者具有某种垄断力量,因此可以对自己所出售的同类产品采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达到最大值。

5.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则生产函数Q= f(L, K)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性质。

三?计算题(共3小题,总计22分)

1.已知某公司A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 A = 500 —6P A+20Y+0.4P B(共7分)

其中P A、Y、P B分别是A产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和B产品的价格。

(1 )若P A= 70 Y = 20 P B = 1300这时A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收入弹性系数、交叉弹

性系数分别是多少? ( 5分)

(2) A是什么类型产品?A和B是互补品还是替代品?( 2分)

解答:(1)将P A = 70 Y = 20 P B= 1300

代入Q A = 500 —6P A+20Y+0.4P B

可得A商品的市场需求量:

Q A =1000

A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E P=— (△ Q / Q ) / ( △ P / P )

=6X70/ 1000= 21/50

A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E Y = (△Q / Q ) /( △ / Y )

=20 >20/1000= 2/5

A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E= (△Q / Q ) /( AP'/P')

=2/ 5 怡00/ 1000 = 13/25

(2)因A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为正,所以A是正常品;因A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正,

所以A 和B 是替代品。

2.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 = KL —0.2L20.8K2;Q、K、L分别代表产量、资本和劳动,假设资本投入

是固定的K = 10 (共8分)

(1)请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 L)和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4分)

(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2 分)

(3)以本题为例,说明当AP L达到极大值时,为什么AP L=MP L? (2分)

解答:(1 )当K = 10时,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2

Q= 10L —16L

由此可得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为:

AP L= Q/L = 10—16L

MP L= dQ/dL = 10—32L

(2)当总产量达到极大值时,dQ/dL = 0时,

L = 5/16

因为AP L=— 16V 0 故平均产量函数递减所以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劳动量为0

(3)由(2)可知,当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劳动量L = 0

当L = 0时,

AP L = 10—16L = 10

MP L= 10—32L = 10

可知:当AP L达到极大值时,满足AP L=MP L

3.已知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成本固定的行业有许多厂商,每个厂商都具有下列长期总成本函数:LTC = 0.01q3—1.2q2+ 65q,其中q是单个厂商的年产量;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曲线为Q= 4780 —20P, 其中Q 是年行业的销售量,计算:(共7 分)

(1)该行业的长期均衡产量;(4分)

(2)长期均衡下该行业中将有多少厂商?(3 分)

解答:(1)根据长期总成本函数可得出长期平均成本函数为:

2

LAC = 0.01 q2—1.2q+65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出现在LAC 曲线的最低点,厂商长期平均成本最低,换用数学语言表示为其一阶导数等于0,二阶导数大于0,即:

LAC = 0.02 q—1.2 = 0

LAC '丄0.02 > 0

当q = 60时,

P= LAC = 0.01 q2—1.2q + 65

=0.01 X 602— 1.2X 60+ 65 = 29

该行业的长期均衡产量:

Q= 4780 — 20P= 4780— 20X 29= 4200

4200,又知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为 60,所以厂商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4小题,总计28分)

1. 说明“薄利多销”的经济学道理。

答:薄利多销指价格下降,销售量增加,收入提高的现象。该现象的经济学逻辑是:在其它因素不变 的条件下,价格下降,销售量增加,并且销售量增加的程度大于价格下降的程度。

造成薄利多销这种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是大于 1的,即当这种商品的

价格发生变化时,需求往往是富于弹性的。

如图所示:商品的需求曲线 D 是富于弹性的。当价格下降时,商品的需求上升,商品的需求量由 Q i 增加到Q 2,在富于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 由于销售量的增加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 最后致使总收 入量上升,总收入的增加量相当于图中矩形 OPE 2Q 和OPEQ 的面积之差。

2. 需求法则存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表现在:商品的价格水平越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 越小;反之亦反之。这种内在联系被称为需求定理。

之所以成立,是由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和替代效应以及收入效应决定的。在消费者追求效用 最大化条件下,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用其它类似的商品来代替它,从而使该种商品的购买量减 少,这就是替代效应;或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的实际收入或购买力会相应减少,从而也会导 致人们对该商品的购买量减少,这就是收入效应;反之亦反之。

3. 怎样理解最小成本法则?

答:在微观经济学中,公式 MP L /P L = MPk /P k 被称为最小成本法则,表明只有当用一个单位的货

币购买劳动所得到的边际产量( MP L / P L )等于用一个单位的货币购买资本所得到的边际产量( MPk / PQ 时,生产要素的组合才是最优的。否则如果 MP L /P L > MPk / P k ,厂商就会减少对资本的购买,增加对劳

动的购买;反之亦反之。

只有当最后一个单位的货币无论是购买劳动还是购买资本所得到的产量都相等时,生产要素的投入 组合才是最

优的。

4. 市场中存在垄断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1)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2) 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

3) 政府的特许。

4) 自然垄断。

2)由于该行业的长期均衡产量为 个数为 N = 4200 /60 = 70

五. 案例评析题(共1小题,总计15 分)

参考答案要点:眼镜经销商高价卖出眼镜的获利法宝无不与眼镜的特殊性相关。

其一,根据经济学原理,弹性小的商品提高价格有利于厂商收益水平的提高,反之则收益下降。眼镜属于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经销商试图通过提高价格来增加收益。

其二,眼镜市场应该属于垄断竞争市场。案例中的眼镜市场在产品的差异性、厂商众多以及厂商自由进出等方面接近于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差别经营是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手段之一。通过差别经营,增加其商品的垄断性,利于经营者对所经营的商品制定较高的价格。这种差别经营包括商品的质量、销售地点、品牌和服务等。由于眼镜佩戴的装饰性,消费者对品牌有独特的要求。根据此特点,眼镜经销商通过贴不同的标签进行“品牌差别”经营。由于信息的缺失,消费者无法对眼镜的“性价比”进行比较,消费者目前没有正当的途径来获取信息,或者即便有,也由于获取信息的成本过高,而放弃获取信息的权力。显然,政府在信息沟通、市场监管等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眼镜的销售价格高于产品的边际成本,生产数量低于最优数量,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存在着一定的效率损失,但产品的多样化、企业追求利润的技术创新也许能弥补效率损失的缺陷。

其三,由于眼镜的耐用性,经销商也许认为通过诚信经营吸引回头客,不是其近期的目标。因此,从目前的眼镜市场来看,经销商似乎不需要价格诚信,这无疑也是眼镜卖价高的原因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