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腰椎病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因。

2.、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

3、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二、护理问题

1、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2、疼痛

3、焦虑

三、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按中医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

(2)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3)推拿后即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观察腰腿疼痛情况。(4)症状缓解后应坚持腰背肌锻炼。

(5)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

3. 给药护理

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4. 饮食护理

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

5. 情志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四、健康指导

1、宜睡硬板床。

2、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3.、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4.、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

五、护理评价

1、患者能坚持睡硬板床。

2、腰部保暖措施到位,未受寒冷刺激而诱发。

3、疼痛缓解,生活能基本自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髓核突出或退变同时纤维环变性破裂髓核脱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多数本病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约有10%~20%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一、流行病学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男性多于女性,这与劳动强度大及外伤有关。90%以上腰椎 间盘突出症发生在L4~L5和L5~S1椎间隙。青少年也可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明显外伤使软骨板破裂所致。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骨质疏松或退变性不稳导致椎间盘脱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及腰椎畸形,病情较为复杂。 二、临床表现 因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程度、病理变化、椎管管径以及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 (一)症状:

1.腰痛伴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性疼痛; 2.下肢麻木无力; 3.大小便功能障碍(巨大突出或中央型突出); 4.腰椎活动受限,姿势异常。 (二)体征: 1.立位检查:腰椎畸形,生理前凸变小、消失,甚至变为后凸,不同程度侧凸;腰部压痛点,可引发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腰椎活动受限。 2.仰卧位检查: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下肢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皮肤感觉、肌力及反射异常。 3.俯卧位检查:腰部压痛点;股神经牵拉试验。 (三)辅助检查: 1.腰椎正侧位X线片:可提供一些间接征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大致定位及初步诊断。同时为鉴别诊断腰椎其他疾病提供依据。 2.CT、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移位情况,是明确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最重要的方法。 三、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较高,但真正需要住院治疗者甚少,一般早期仅卧床休息加服药物均可缓解或治愈。对需进行特殊治疗的一定要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有突出者并非称之为腰椎间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查房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查房 一、定义 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以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硬膜囊、马尾神经)引起一系列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的征候群,称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 1. 年龄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年龄在30-50岁,平均手术年龄在40岁,因此退变可能是其重要因素。 2. 身高与性别,有人认为身材过高也会易发腰突症,而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5倍。 3. 增加腹压,临床上有约1/3的病人在发病前有明确的增加腹压的因素,如剧烈的咳嗽、、屏气、用力排便等。 4. 不良体位,人在完成各种工作时,需要不断更换各种体位以缓解腰部应力,如长期处于某一体位不变,即可导致局部的累积性损伤。 5. 职业因素,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最高,白领劳动者最低。汽车驾驶员由于长期处于颠簸和振动状态,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大且反复变化,也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6. 受寒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破裂。 三、汇报病史 患者女,47岁,居民,文盲文化,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麻木4年,颈痛2年”门诊拟“腰椎间盘突症”于2013-2-22-17:50收入住院。 患者为中年女性,起病缓,病程长。主要病史经过为患者入院前4年,无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伴双下肢疼痛麻木,夜间明显,弯腰时明显,站立、行走后症状不加重,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痛,伴双上肢疼痛麻木,为求进一步的治疗,门诊以“腰椎间盘突症”收入我科。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呼吸平稳,步入病房,测T:36.4c P:82次/分 R:20次/分 BP:108/62mmhg,查体配合,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2次/分,律齐,心脏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不肿。颈椎棘间旁压痛,屈颈实验阳性,叩压顶实验阴性,提颈实验阴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批准人:高永忠版本号:2.0 1.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与康复。 2.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 3.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本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4. 职责: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 5. 标准: 5.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5.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 史。 5.1.2.常发生于青壮年。 5.1.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1.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腰活动受限。 5.1.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 弱。偶有二便失控或/和鞍去麻痹。 5.1.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5.1.7.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5.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 5.2.1. 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 5.2.1.1.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内侧,临 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向患侧突起,患侧椎旁 压痛及放射痛。 5.2.1.2.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外侧,临 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向健侧突起,健侧椎旁 压痛及放射痛。 5.2.1.3.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侧,临床表 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前后活动受限,多无侧 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 5.2.2. 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 5.2.2.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主要压迫神 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重而另一侧较轻。 5.2.2.2.中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出范围较大, 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 根刺激或压迫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20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管理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脊柱侧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中医症候诊断 基本症候——血瘀症: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兼症: 血瘀兼寒湿症: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三)西医病理分型 1、按突出程度分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 2、按突出解剖位置分型:中央型、中央旁型、后外侧型、椎间孔型、极外侧型。 三、诊疗方案 1、中药疗法: 血瘀证:基本治法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汤剂: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成药:血塞通针400mg(亦可红花针、灯盏花针、川芎嗪针等辩证使用)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0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 兼寒湿证:基本治法为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汤剂:独活寄生汤加减;中成药:汉桃叶片,1次4粒,温开水送服,1日2次。 2、非药物疗法: 新医正骨——冯氏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 特效针灸——浮针,埋针,电针疗法,肌肉起止点疗法等

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的重要性 为了正确治疗,首先必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在骨伤科,一个正确的诊断包括病变的部位,同时还要明确病变的程度、性质和原因。 定位诊断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对它的病变部位尽快明白其性质,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它进行治疗,尤其是牵扯到手法深部的重力动态治疗。如定位诊断不明确,治疗往往就会趋向盲目性而收效甚微,有时失手会造成医源性损伤而出现差错性事故,因此治疗前首先要对病变诊断明确。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临床上多参照MCJVOCH提供的依据,(详情可登录https://www.doczj.com/doc/1615694181.html,):(1)单侧腿痛比腰痛明显,疼痛几乎都沿患侧坐骨神经或股神经分布区放射。(2)患侧坐骨神经或股神经支配区皮肤肌肉麻木酸胀。(3)患侧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减少呈阳性反应,为正常的50%以上。(正常时,双下肢直腿抬高80度以上并无疼痛,若一侧抬高低于40度以下即不能继续抬高,同时有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有时健侧肢体抬高时,患侧则表现牵拉性疼痛。(4)①有肌肉萎缩②肌力下降③感觉障碍④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四个症状的2个。(5)影象学检查(核磁共振MRI、CT或椎管造影)显示椎间盘突出或碘柱盈缺损与临床表现相符。以上5项诊断中有3项以上者,就可确定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通过综合了解病史和细致体检,不仅能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而且能基本上作出定位诊断,这主要依据不同的神经根在受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下,产生特有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由于95%以上的腰椎间盘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这段椎间隙,直接压迫刺激腰5或骶1神经根,因此患者主要表现在疼痛或麻木沿坐骨神经区分布,另外2%以下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3—4椎间隙,直接压迫刺激腰4神经根,出现疼痛或麻木沿股神经根分布区放射等症状。 不同部位的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同,在检查体征也有所不同,根据这些不同的要点,可做出基本的定位鉴别诊断,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以下几种: 1、腰5—骶1椎间盘突出:髓核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出现患侧下肢外踝、足低外和小趾区域过敏性反应或麻木感觉,疼痛沿大腿后外方、小腿三头肌和外踝放射,可见腓肠肌、比目鱼肌、趾屈肌的肌力减退,肌张力试验可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反应,神经反射检查可见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腰4—5椎间盘突出:髓核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出现患侧下肢小腿前外侧,足背和拇趾过敏性或麻木反应;疼痛沿大腿后方、小腿三头肌、足背放射出现;踝背屈肌、拇长伸肌肌力减退;在肌张力试验中可见直腿抬高呈阳性反应;膝和跟腱的神经反射可正常。 3、腰3—4椎间盘突出:髓核突出压迫腰4神经根,出现患侧大腿和小腿内侧过敏性或麻木反应,疼痛则沿大腿、膝前方放射出现,股四头肌出现肌力减退:在肌张力试验中可

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和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家庭康复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众多,而家庭康复也是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发病主要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相应的损伤或压力作用,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脱出压迫神经根所引起的腰痛、下肢放射痛及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一、流行病学特征 (一)发病率 国外学者以下腰痛为调查对象,有90%的人都有过体验,年发病率约15%,同龄女性比男性高。腰间盘突出的病人腰4~5、腰5-骶1占90%以上,年龄20~50岁多发,随年龄增大,腰3~4、腰2~3突出的危险性增加。 (二)诱发因素 1.退变 椎间盘的生理退变从20岁开始,髓核由婴儿时期的胶胨状逐渐脱水纤维化,脊索细胞退化坏死,至成人逐渐变成纤维软骨组织。纤维环的退变表现在胶原纤维增粗,并出现逐渐增宽的细小裂隙,若在外力作用下可造成纤维环撕裂,发生髓核突出。 2.职业 暴露于反复举重物、垂直震动、扭转职业的人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高。Fremyer观察表明,反复举重物>20Kg的人,44.4%的可出现腰痛:垂直震动职业如司机、摩托车骑手等,因长期受颠簸震荡,产生慢性压力,椎间盘易突出长期弯腰工作者因髓核长期被挤向后侧,受到较大的张力加之纤维环较薄弱而易发生突出。 3.吸烟 吸烟者下腰痛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其机理是吸烟者咳嗽增加椎间盘内压。另外,吸烟者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椎间盘乳酸产生增加,PH值下降,加速椎间盘基质的崩解。 4.心理因素 对从事的职业长期厌烦、焦虑或紧张,有恐惧心理的人群发生率高。 5.医源性损伤

诊断性治疗、腰穿和腰麻误伤椎间盘等,也可增加突出的危险性。 6.其他 寒冷、酗酒、腹肌无力、肥胖、多产妇和某些不良的姿势,也是诱发突出的危险因素。 二、病理 椎间盘具有多种感觉神经支配,当外力致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时,局部组织破坏,P物质释放引起炎性反应,使疼痛感觉敏感;髓核组织中粘多糖和β-蛋白造成的局部自身免疫反应;神经根受压水肿引起创伤性炎症。久之神经根与破裂突出物发生粘连和纤维化,神经缺血,刺激硬膜囊,神经根及纤维环外部的窦椎神经引起下腰痛。 三、临床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虽有多种分型方法,但大都以病理分型为基础,可分为: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后纵韧带下型、脱出后纵韧带后型、游离型。 四、临床评定 根据腰间盘突出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制定了非手术疗法的评定标准:满分100分。其中疼痛和麻木满分20分,行走能力16分,生活及工作能力16分,压痛16分,膝、跟腱反射16分,每项分四个等级,各有对应得分(因非手术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改变不明显,再者要求每位病人治疗前后均行X线和CT检查不现实,故未将其列入评定表)。 标准:优>90分;良75~90分;可50~74分;差<50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可分别计算出改善指数和改善率: 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 改善率= 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正常评分–治疗前评分 五、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腰痛 病人多表现下腰痛,影响到腰背部及患侧臀部,重者伴有坐骨神经痛。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病症。中医把该病症归于“腰痛”、“腰腿痛”和“痹症”这一范畴内。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分为:膨出、突出、脱出三种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怎样诱发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一般分为六种:1.脊柱结构因素:脊柱畸形包括移行椎、脊柱侧弯和小关节突出方向不对称。2.生理因素:(1)30岁—50岁发病率最高;(2)超过平均升高的男女容易发病。(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3.职业因素:驾驶员发以及经常需要久坐工作的人群病率最高,此外,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群易患此病。4.外伤因素:(1)急性损伤:儿童和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急性外伤有关。(2)运动:长期剧烈运动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有关,如运动员、舞蹈演员等人群。5吸烟:吸烟者较非吸烟者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性增加50%。6.妊娠:腰椎代偿性前凸增加了椎间盘的应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哪些部位常容易发病? 临床上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90%以上在腰4-腰5(L4-5)和腰

5-骶1(L5-S1)节段,腰3-腰4椎间盘突出占2%,2个节段同时突出占6%-19%。 腰椎间盘突出如何诊断? (一)腰部有外伤史。体征为下腰段有不同程度的侧凸:向患侧凸者多,向健侧凸者少,也有的是平腰或后凸状。腰部活动受限,成熟型的(椎间盘突出部无增大或缩小的可能性)腰不能向前屈;幼弱型的(腰椎间盘突出部能大能小者)腰虽能向前屈,但不能向后伸。(二)体征:患部棘突旁1~2厘米处有明显的压痛点。直腿抬高为阳性,有的小腿外侧及足背有感觉障碍区,膝和跟腱反射消失,部分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晚期小腿肌肉萎缩。屈颈及足拇趾背屈检查均为阳性。(三)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最常见的为:1.腰柱侧凸,生理前凸消失。2.椎间隙前窄后宽或绝对变窄。3.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或后翘状。4.椎体边缘唇状或上缘可有凹陷。腰椎CT或MRI检查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更为准确,但费用较为昂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哪些? (一)推拿手法治疗:其目的是增加局部组织痛觉阈值,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降低椎间盘内压力,促使突出物还纳,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条件;改变突出物位置,缓解神经根受压状态;加强气血循行,促使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水肿的吸收。常用部位及取穴为:背腰部及下肢、肾俞、大肠俞、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等。推拿时以滚法、揉法、弹拨法、按压法为主,拿法、摩法为辅。(二)针灸治疗: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主穴选取:阿是穴、大肠俞、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产生的临床症候群。 【临床表现】 1.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两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L3、L4间隙突出,因L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

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2.脊柱侧凸畸形主要弯曲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凸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例如,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曲,如向健侧的弯曲则疼痛加剧。 3.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4.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

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6.神经系统检查 L4、L5突出(L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L4、L5突出(L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伸躅及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L5、S1间突出(S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如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常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侧较重;应注意检查鞍区感觉,常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常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分瘫痪。 【辅助检查】需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拍左、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与保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与保守治疗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俗称“腰突症” ,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电脑的普及,长期的不良姿势得不到纠正,使得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年轻化,如果不注意预防和锻炼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症状,严重的话会让患者过早的失去劳动能力,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所以如何预防和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预防;方法;康复锻炼1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发因素1.1年龄因素:退变是一个重要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年龄在30~50岁。现在越来越年轻化。1.2职业因素:司机和重体力劳动者是高发人群,长期坐位办公人员也是好发人群。1.3受冷:受冷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导致椎间盘突出。1.4腹压的增加:如剧烈的咳嗽,喷嚏,屏气,用力排便等使腹压增高,导致本病的发生。2预防 绝对卧床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最好的方法,但很难坚持。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预防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姿势睡姿:首先是床的选择,最好的床应该是硬板床,这样有助于缓解腰背肌的疲劳,像席梦思最好不用,有很多人睡席梦思早上醒来以后腰酸背痛,就是因为腰背肌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仰卧和侧卧位是比较好的睡眠体位。仰卧时双髋及双膝微屈,垫一软枕在双下肢下面,可以减轻椎间盘压力,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减小椎间盘后突的倾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最佳睡姿应该是这样的体位。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下肢并拢。双脚下最好垫一凳子,使髋部略低膝关节。对于有靠背的椅子,最好买专门靠背垫于腰部,腰背紧贴椅背在正确的坐姿基础上,这样就会减轻腰骶部的肌肉疲劳。站姿: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下颌稍内收,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等宽。这样整个骨盆就会向前倾,可以使全身重力均匀地从脊柱、骨盆传向下肢,最后到足。防止髓核突出,使人体的重力线通过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后部,不能过久站立。驾车姿势:双目平视,双手握在方向盘的10点10分处,上臂与方向盘呈90度角。座椅的靠背呈23度后倾角,坐垫呈7度向前翘起,臀部置于坐垫和靠背的夹角中,以在操作时不会向前移动为适宜。科学家们发现,腰骶部的固有频率和行车中驾驶座椅的振动在同一个低频范围,所以开车时腰椎很容易和汽车产生共振。特别是路况非常差时,这种共振意味着脊柱不断地被压缩与拉伸,可使周围组织肌肉也跟着疲劳,增加速腰椎间盘的退化、变形。所以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开车姿势,尽可能的少开车。3注意事项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症状的话要及时做检查,查出来以后及时采取措施,不要等到非常严重时再去做检查,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最新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中医整脊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前言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发布。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提出、起草并归纳。 本《指南》由省正骨研究院、省正骨医院负责起草,由鲍铁周、宋永伟、新生、耀洲、毛书歌等参加起草。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鲍铁周、宋永伟、新生、耀洲、毛书歌等。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由于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骨关节旋转、倾斜、错位,导致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或椎管,刺激到脊神经或脊髓;或因骨关节错位、椎间孔移位,导致神经根位移与椎间盘产生卡压,引起腰椎活动障碍、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称“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传统称“腰腿痛”或“腰骻痛”。 1围 本《指南》规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护理。 本《指南》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2要求 2.1 诊断 2.1.1 诊断要点 2.1.1.1 病史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以男性为主,有腰部外伤、积累性损伤或外感风寒湿邪等病史。2.1.1.2 症状 反复发作的腰腿痛或单纯性腰痛或下肢放射痛。棘间及椎旁有固定压痛点,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因咳嗽、喷嚏或翻身而加重。腰椎出现侧弯、平腰或后凸畸形,腰部活动受限。患肢可出现肌肉萎缩、受累神经根区的感觉减退或迟钝,踝及踇趾背伸力减弱。2.1.1.3 体征 2.1.1.3.1 脊柱姿势患者常出现脊柱姿势的异常改变,如:腰椎过度前屈、腰椎生理曲度平直或反、腰椎侧凸。 2.1.1.3.2 脊柱运动受限患者的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运动均可有不同程

度的受限,尤以后伸疼痛最明显。 2.1.1.3.3 压痛点和放射痛一般在病变棘突间隙及椎旁1~2cm处,有明显压痛点,常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据报道其阳性率可达90%左右。 2.1.1.3.4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3、4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但阴性不能排除腰3、4以上的椎间盘突出。 2.1.1.3.5 股神经牵拉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2、3椎间盘突出。2.1.1.3.6 感觉改变表现为受压神经根所支配得皮肤节段会出现感觉得改变。先为感觉过敏,后为感觉迟钝或消失。 2.1.1.3.7 腱反射改变股神经受压,膝反射减低;骶1神经根受压,跟腱反射减低。2.1.1.3.8 肌萎缩及肌力减退某些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患者常出现患侧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萎缩。 2.1.1.4 影像学检查 2.1.1.4.1 X线检查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片。正位片椎体有旋转,有时可见脊柱侧凸;侧位片可显示椎间隙变窄,椎曲弓顶距离变小甚至消失,椎曲变直。中老年患者多并有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X线检查还可以除外骨关节的破环、转移癌、骨结核、肿瘤、脊柱的先天畸形等。 2.1.1.4.2 CT检查目前已普遍作为该病的常规检查。CT检查于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可观察到突出物的直接影像及与神经根、硬膜囊的相邻关系,并可了解椎管容积、黄韧带、神经根管等情况。同时,还可从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和侧隐窝的容积。2.1.1.4.3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它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并可判断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和硬膜囊与神经根受压的程度。 2.1.1.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方法较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常见的分型方法有以下几种:2.1.1.5.1 整脊学分型法 ――椎间孔型指椎间盘突出于后外侧椎间孔部位,压迫神经根。症见单下肢放射性疼痛、麻痹。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可显示椎间盘突出压迫椎间孔。 ――椎管型指椎间盘突出于后方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囊,马尾神经,也称“中央型”。症见双下肢麻痹疼痛(可有一侧较重),鞍区麻痹,大小便无力或排便困难。部分病人有腹胀,直腿抬高试验多为弱阳性。CT和MRI可显示突出的椎间盘的形态及对硬膜囊的压迫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之浅见

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之浅见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方法治疗方法有:(1)非手术治疗;(2)经皮髓核切吸术;(3)手术治疗。90%以上的病例可非手术治疗。结果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首先选择非手术疗法,应预防和减少复发。结论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的发生,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范腰部损伤。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大约有60%的患者年龄在20~40岁之间,男女之比约为4~6∶1。治疗方法有:(1)非手术治疗;(2)经皮髓核切吸术;(3)手术治疗。90%以上的病例可非手术治疗。应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1]。以L4~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已上升至慢性病患病率的第七位,以往多以年龄大的患者居多,现在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该病发病率在青少年人群中也开始激增,大约有60%的患者年龄在20~40岁之间,男女之比约为(4~6)∶1。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以下职业者发病率较高:长期坐办公室伏案工作者,司机尤其是出租车司机和长途汽车司机,从事长期弯腰劳动者,长期负重者,以及长期站立者[2]。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门诊接诊和住院患者中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78例,男49例,女29例,年龄在31~68岁,平均(42±0.67)岁。其中司机27例,机关工作人员30例,农场职工21例。实行非手术治疗的73例,经皮髓核吸术1例,手术治疗4例。经非手术治疗病情缓解或治愈。 1.2发病病因(1)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2)损伤,累积伤力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也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因;(3)遗传因素;(4)妊娠。 1.3临床表现 1.3.1症状(1)腰痛:约有91%患者首发症状有腰痛,临床上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多可忍受,腰痛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并容许腰部适度活动及慢步行走,腰痛持续时间2周至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另一类疼痛为腰部痉挛样剧痛,发病急骤突然,多难以忍受,必须卧床休息。(2)坐骨神经痛:绝大多数患者是L4~5、L5~S1间隙突出,故坐骨神经痛最为多见,发生率达97%左右。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能。约60%患者在喷嚏或咳嗽时由于增加腹压而使疼痛加剧。早期为痛觉过敏,病情较重者出现感觉迟钝或麻木。(3)马尾神经受压,可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1.3.2体征(1)腰椎侧突;(2)腰部活动受限,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显;(3)压痛及骶棘肌痉挛;(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5)神经系统表现:感觉异常,肌力下降,反射异常。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可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和马尾神经症状。 1.护理评估 1.1健康史:患者的年龄、身体素质、病因等的评估,询问临床表现。 1.2症状:①腰痛,表现有急性剧痛或慢性隐痛;②坐骨神经痛;③马尾神经受压。 1.3心理社会反应:病人和家属对治疗认知和支持程度。 1.4 X线检查、CT和MRI检查及电生理检查。 2.护理问题 2.1疼痛 2.2腰部活动受限 2.3焦虑 2.4知识缺乏 2.5潜在并发症 3.护理措施 3.1术前护理: 3.1.2早期采用保守治疗:卧硬板床、局部热敷、理疗,遵医嘱给予镇痛剂缓解疼痛。 3.1.3骨盆牵引治疗,重量为7~10kg,牵引3周,每日1~2次,每次1~2小时。

3.1.4提供相关疾病康复知识,指导病人保持正确姿势。指导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3.2术后护理: 3.2.1同骨科、麻醉术后护理常规。 3.2.2正确搬运病人,术后平卧6小时,正确翻身。 3.2.3观察双下肢运动及感觉,与术前做对比。 3.2.4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3.2.5术后1日指导病人行双下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1周卧床期间进行直腿抬高锻炼,预防神经根粘连。 3.2.6指导腰背肌锻炼:挺胸运动、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背伸法,锻炼方法应根据病情决定,锻炼的幅度及次数应逐渐增加。 4.健康指导 4.1饮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多食蔬菜和水. 4.2有效牵引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牵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3提供相关疾病康复知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 4.4出院指导卧硬板休息,行走佩戴腰围,继续腰背肌功能锻炼,佩戴腰围3个月,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半年内不可提重物。 5.护理评价 5.1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患者舒适。 5.2护理并发症预防处理及时、有效。 5.3患者及家属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基本知识,并能主动配合治疗。 5.4观察病情细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和修复》

图片:飞燕和五点支撑动作图 图片:家庭自制单杠图,经常吊吊和牵引原理差不多

个人体验:第一阶段轻度飞燕(俯卧,用髋部作支撑点,手脚伸直展开,上下身向上提升,按算次数量力而行) 第二阶段中度飞燕(动作同轻度飞燕,但动作展开后停住,按时间算,比如30秒一组,做5组) 第三阶段重度飞燕(动作基本同上,但手脚绑沙袋负重量力练习,算次数)但要强调的是,练习重度飞燕的前提是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后才能练习,切勿心急贪快盲目上量,否则后果严重!!! 锥间盘突出患者练习飞燕必须在睡前练习,因为背肌经过练习后必须得到充足的休息,如果练完不休息的话比没练更差不知多少倍。而且练习完后最好结合药油按摩一下,加速恢复。 通过三阶段的练习,半年以内,保证你背肌的耐力和爆发力都有很大提升,我当年就是完成后,一直没复发过,而且平常基本也没非常重视过其他保健,唯一留下的后遗症就是当年因为锥间盘压迫神经后造成不可逆转的脚趾末端神经萎缩而已。 我总结了以下几个要点,大家平常注意一下,继续打球并不是痴心妄想. 1.尽量坐在硬凳子上,床也不要睡太软的,特别是那种可以让你向后靠的软沙发,尽量不要往后靠下去,坐的时候,腰要尽量笔直. 2.一定不要长时间采用卧躺的姿势.比如我们经常喜欢垫两个枕头然后半躺着看书,看报纸,看电视之类....这样半躺虽然非常惬意,但是这个姿势对于腰椎间盘的压力和损害是最大的!!!!!! 3.打球的时候切忌失去平衡的各种动作....我要说的是...筒子们,你们可以大风车,可以做拉杆上篮,可以急停急转变向,在你有把握能控制住重心和平衡的情况下,你爱怎么弄怎么弄...但是切忌那种把将自己抛在空中的行为...这不仅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应该注意的,广大球迷都应当尽量避免长期用这种状态打球....追求合情合理的进攻机会对于已经步如20+的朋友,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挑战. 4.平常一定要注意对背肌的锻炼.如上所述,增强肌肉的机能,能够帮助骨骼恢复正常的位置. 5.避免一些对背部照成过大压力的动作.比如仰卧起坐..一定不要再做.同理,起床的时候记得不要做跟仰卧起坐同理的突然起身...尽量先侧身躺,然后用手辅助身体竖立起来,而不是直接依靠脊椎特别是腰椎来带动全身. 6.睡觉记得裹住腰部...睡觉的时候穿着的睡衣最好能够裹住腰部,这样避免寒气侵蚀脆弱的背部椎间盘.寒气进入会导致血管和肌肉的收缩.同时人体还会因为排除寒气而产生一定的身体垃圾.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的朋友本来血管或经络就不够顺畅,受寒会加剧痛苦.游泳的时候也要注意防寒,特别是后背的部分. 7.不要坐太久,有机会的话,能够多平躺休息.上班族面对电脑坐着一坐就是几小时的爱岗敬业的小伙子们,你们注意了...再好的腰,平常不注意放松也会引起腰椎间盘突出,更别说是遭受过运动伤害的老腰了...所以...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最好起身走动走动,在合适的地方做一下疏活筋骨的热身体操,扭一扭咱们的老腰....当然,如果有时间,可以多敲敲胆经,按摩心包经.:)(顺便推荐各位看看<人体使用手册>吴清忠著)本来没有想到,但是发贴后想起身走动走动,就想了起来, 再转贴一些复健的手段,据我个人实践过大多比较有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家庭锻炼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期固然以卧床休息为主,肌肉、关节的锻炼也不能轻视呵。正确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加速康复、延缓病程,还有利于振奋精神、增强信心。 1.反复搓腰:将双手分别放于同侧腰大肌处,由上向下,再自下而上反复搓10-15次,以双侧腰部发热为度。 2.爬行训练:四肢呈爬行状,先后做弓腰、沉腰动作。然后侧身左(右)手摸左(右)足,扬手转身等动作,最后将双手着地,作爬行动作,每天坚持30分钟。 3.飞燕式锻炼:俯卧于床,先后做双下肢交替抬举、双下肢同时抬举、上半身后伸抬起、身体两端同时抬离于床等动作,上述动作各十余次,每日坚持30分钟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下腰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或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好发于腰和腰骶,椎间隙。 [护理目标] 病人的疼痛得到减轻或消失;生活得到自理;获得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及功能锻炼知识。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体位与休息急性期应严格卧硬板床休息,3-4周后多数可好转,起床活动时须戴腰围,以防扭伤加重。卧床期间坚持深呼吸和四肢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肺内感染及肌肉萎缩。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手术后平卧2周,戴腰围起床活动,以防神经根粘连。 2、饮食卧床期间给予易消化与吸收的食物,多饮水,以防泌尿系发生感染。 3、其他卧床病人注意皮肤、呼吸道、大小便的护理。 (二)病情观察 牵引期间,鸡窝牵引是否有效,牵引带有无松动,疼痛时是否减轻。手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切口出血情况,引流液的性质和引流量的大小。 (三)治疗配合 1、骨盆牵引牵引增宽椎间隙,促进突出物回缩,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牵引重量根据个体差异在7-15kg之间,抬高床足作反牵引,共2周。孕妇,高血压和心脏病病人禁用。 2、理疗和推拿可缓解肌痉挛,对某些早期病例有较好的效果。 3、应用腰围一般在急性期过去后,起床活动时用做临时保护措施,不宜久用。 4、引流护理手术后放置引流管的病人、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引流瓶。 5、换药手术后保持局部清洁,及时进行换药。 6、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腰背肌功能锻炼有利于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应指导病人进行锻炼。非急

性期病人及手术后恢复期均可进行。术后7日即可开始,先用飞燕式、五点支撑法,1-2周后改为三点支撑法。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但腰椎有破坏性改变,内固定物植入,感染性疾患、年老体弱及心肺功能不佳者不宜进行腰背肌锻炼。 (四)心理护理 向病人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病情加重的原因,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病人解除焦虑心理。 (五)健康指导 1、避免慢性损伤长期坐位工作者需注意桌、椅高度,定时改变姿势;常弯腰劳动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腰带。 2、腰背肌训练继续加强腰背肌训练,以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 3、弯腰取物时注意姿势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护理评价] 病人的疼痛是否减轻;日常生活是否能够自理;能否叙述预防椎间盘突出的预防要点及功能锻炼要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1.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与康复。 2.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 3.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本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4. 职责: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 5. 标准: 5.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5.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 痛史。 5.1.2.常发生于青壮年。 5.1.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1.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腰活动受限。 5.1.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 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 背伸力减弱。偶有二便失控或/和鞍去麻痹。 5.1.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5.1.7.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5.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 5.2.1. 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 5.2.1.1.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内侧, 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向患侧突起,患侧 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5.2.1.2.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外侧, 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向健侧突起,健侧 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5.2.1.3.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侧,临床 表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前后活动受限,多 无侧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 5.2.2. 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 5.2.2.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主要压迫神 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重而另一侧较轻。 5.2.2.2.中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出范围较大, 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 根刺激或压迫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1)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在文章开始之前,介绍一下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分类,以便各位战友理解以下指南内容时更为准确。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 .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的分级方法,可以用于评价治疗或筛查的证据质量: * I 级证据: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 II-1 级证据: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 II-2 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研究) 的证据; * II-3 级证据: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有时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 * III 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 .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的推荐评价标准: * A 级推荐:良好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实质性地压倒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当对适用的患者告讨论该医疗行为; * B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超过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对适用的患者讨论该医疗行为; * C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能提供益处,但获益与风险十分接近,无法进行一般性推荐。临床医生不需要提供此医疗行为,除非存在某些个体性考虑; * D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的潜在风险超过潜在获益;临床医生不应该向无症状的患者常规实施该医疗行为; * I 级推荐:该医疗行为缺少科学证据,或证据质量低下,或相互冲突,例如风险与获益无法衡量和评估。临床医生应当帮助患者理解该医疗行为存在的不确定性。 (引自@?战友相关帖子:循证医学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 为进一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诊断及治疗,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循证医学临床指南发展委员会下属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工作组对现有的临床医学证据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现将指南全文翻译如下,供各位骨科医生参考。 定义及自然病史 问题1: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最准确的定义是什么? 椎间盘的物质错位超过正常椎间盘边界范围,压迫神经,导致疼痛,无力,肌节麻痹或皮节感觉分布异常的一种疾病。 工作组专家共识 问题2: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自然病程如何? 因目前并没有对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自然病程的相关研究,工作组一致同意,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无论治疗与否,均能得到改善。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随着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萎缩/ 退变。很多研究(但并非所有)显示随着突出椎间盘减小,临床功能逐渐改善 工作组专家共识 诊断及影像学 问题3:何种病史和体检结果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 肌力,感觉,仰卧位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征,对侧Lasegue 征等体格检查结果可以帮助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诊断。 推荐等级:A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健康教育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健康 教育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健康教育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多因外感、内伤与跌扑闪挫所致。指腰部椎间盘的前卫环破裂,其内的髓在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在环上的后纵韧带、组织向椎管或椎间盘的后外侧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是什么? (1)腰痛:最多见,一般早期仅有腰痛,可为急性剧烈疼痛或慢性隐痛,当病人负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排便或弯腰时可引起疼痛或是疼痛加重。 (2)坐骨神经痛:多表现为一侧,疼痛从下腰部向臀部、下肢、足背或足外侧放射,可伴有麻木感。 (3)马尾神经受压:中央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由于突出的组织直接作用,使马尾神经受压,表现为双侧大腿、小腿、足跟后侧及会阴部迟钝,大、小变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危害有哪些? (1)后关节退变骨质增生:腰腿痛病使较长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有后关节的退变和骨质增生。 (2)黄韧带肥厚、钙化:慢性腰肌劳损可使黄韧带肥厚大于1cm。 (3)腰椎骨赘形成:骨赘多发在退变椎间盘的相邻边缘。 (4)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或退变可造成椎管变小和突骨部位关节炎,这两者又可导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5)腰椎不稳和椎间盘变窄:椎间盘的后关节退变,出现增生引发腰间盘变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人群: 性别:多见于男性,男性与女性之比为4—12:1。 年龄:多发于青壮年。 职业:以劳动强度较大的产业工人多见。 姿势:伏案工作人员及经常站立的售货员、纺织工人等较多见。 体型: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 女性不同的时期:产前、产后及更年期为女性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非手术治疗目的在于促进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 或解除神经根的压迫,使疼痛减轻或消退。 (1)完全卧床休息,睡硬板床,可行针灸、理疗、推拿。 (2)服镇痛药等对症治疗,急性期可采用20%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松5mg静滴,目的是脱水消炎,加速水肿消退,解除压迫。 2、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 1、保持腰椎的正确姿势(腰椎前凸位),坐姿时应选择高且有靠背的椅子,卧位应选择硬板床。 2、在一定的时间内应随时调节体位,不要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如久坐,尤其长时间弯腰最易引起椎间盘后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