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合型经济功能区管理体制创新构想_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复合型经济功能区管理体制创新构想_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复合型经济功能区管理体制创新构想_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复合型经济功能区管理体制创新构想_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综合配套改革研究

复合型经济功能区管理体制创新构想

——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惠 冰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各类国家级经济功能区的研究,以及对天津滨海新区区域特性的分析,首次提出了单一型经济功能区和复合型经济功能区的概念。笔者认为,天津滨海新区是典型的复合型经济功能区。本文结合复合型经济功能区的特点,明确了滨海新区管理体制创新的目标指向,提出了滨海新区管理体制创新构想。

关键词 单一型经济功能区 复合型经济功能区 管理体制 服务型政府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区东部,地处环渤海

地区的中心位置,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

区、天津港保税区、东疆港保税区以及在建的中新生

态城等多个功能区,还有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

区以及东丽、津南两个行政区的部分区域,面积2270

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目前常住人口135万。

2006年,国务院批准滨海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

点。作为集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港口、行政区、居

住区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特殊经济区域,滨海新区

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少有的。对滨海新区独

特的区域功能、区域行政特性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突

出的典型性,更具有理论先导性和实践示范性。

一 经济区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

实体。“经济区形成的前提是充分的资源流动和一定的地域分工,其主要功能在于促进更大范围内、更充分的产品生产和资源流动”①。功能区就是以某项经济社会功能为主建立的区域单元,一般具有极高的集聚和扩散效应、较强的社会经济效应等特点。功能区一般分为非经济功能区和经济功能区。非经济功能区是指行政区、居住区等与产业活动无直接关系的聚集区域。经济功能区有自己的主导产业,有较强的发展能力、经济控制能力和聚集扩散能力,它不仅要满足本区域的功能需求,而且会在更大区域的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我国,经济功能区一般是指经过国家(省级以上政府或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特定功能目标并享受特殊优惠政策的经济区域,一般包括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经济功能区发展迅猛。从1980年我国

①李荣娟:《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冲突与张力整合——区域公共治理

的视角》,《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批准建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起,先后批准设立了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个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工业园区、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5个保税区等国家级各类经济功能区。由于经济功能区功能独特、体制灵活、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以及政策优惠,作为“窗口”和“试验区”,不但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成功地发挥着“龙头”、“先导”的作用,而且对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

通过对上述各类国家级经济功能区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国家级的经济功能区一般都享有比较专一的特殊优惠政策,承担着特定的经济功能,与其他区域的组织边界、功能边界和空间边界比较明确。简单地说,开发区就是开发区,高新区就是高新区,保税区就是保税区。即使各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存在经济功能、发展目标、产业结构趋同或交叉的现实,也是其自身发展运作的结果,而不是源于中央政府对其区域功能的定位。由此,笔者提出单一型经济功能区和复合型经济功能区的概念。

单一型经济功能区,指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它们一般都是地域范围比较明确,经济功能作用相对集中,经济目标比较专一。复合型经济功能区,是相对于单一型经济功能区提出的概念。复合型经济功能区,指在一个特定的行政区划或地域范围内,经过国家批准,集多种特定经济功能目标于一体,多层次、多角度享受特殊优惠政策的经济区域。也就是说,这个区域集中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行政区乃至港区等多种区域特性,是多个单一型经济功能区交叉、叠加的集合体。一般指省、直辖市以下的特定区域。如果超越了省际范围,就属于类似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区域等大经济区的范畴。通过比较,我们看到天津滨海新区是典型的复合型经济功能区。

经济功能区是我国政府为发展经济而设立的特殊行政区域。设立经济功能区的目的,主要是使特定的区域能够通过政策驱动获得快速发展,并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组织创新。当前我国单一型经济功能区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特区型。政府成立经济功能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赋予管委会以一定的管理权限,管理机构的部门较为齐备,设有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的办事机构,目前大多数经济功能区采取这种模式。二是派出型。经济功能区管委会作为上级政府在经济功能区设立的派出管理机构,全面管理经济功能区的建设和发展。三是企业型。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功能区的管理机构本身就是企业性质的单位,同时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当前,除了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等特殊经济区域外,大多不采用这种模式。四是政区型。这种模式主要是综合功能区与行政区的管理,兼具经济区和行政区的双重功能。青岛高新区等就是管委会与区政府合二为一,管委会行使政府行政职权的模式①。

事实上,当前我国单一型经济功能区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主要是实践探索和实际运作的产物,而不是理论设计的结果。可以说,这种管理体制和模式较好地适应了经济功能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实现了特定的经济功能和目标,使不同类型的经济功能区在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转变政府职能。经济功能区一般都较好地突破了新旧体制之间的屏障,较快地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基本上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或“小机构、大服务”的格局。二是精简管理机构。经济功能区的机构设置综合化,按照管理需要尽可能地精简机构设置,不设立产业部门。三是提高工作效率。经济功能区首倡“一站式”服务、“一门式”服务、“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等做法,减少了审批环节,简化了办事程序。四是更新管理观念。经济功能区在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大胆学习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政府为社会、为企业、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改变了政府凌驾于企业、社会之上的传统观念,为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扫清了认识上的障碍。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经济功能区管理体制脱胎于传统体制,又由于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和冲击,本身带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机构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有:一是法律地位不明确,定性不明,职能不清。由于管委会的性质没有明确的立法界定,经济功能区的管理机构不具备相应的法律地位和权

①参见桑东辉《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刍议》,《理论观察》2005年第

4期。

限,造成经济功能区管委会的职能不清,有时会出现管理上的混乱和漏洞。二是行政授权不到位,造成政出多门,定位不明。经济功能区管委会的级别、权限、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各自职能等没有统一的规范,由于经济功能区的管理权限是切块下放的,在实际运作中缺乏整体性和综合协调管理力度。三是市场竞争环境不完善,造成政企不分,执法不规范。大多数经济功能区在市场、中介等要素机制和管理手段的建设完善方面还相对滞后,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四是条块关系没有理顺,造成机构膨胀,条块分割。随着经济功能区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益增长,功能区在区域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扩大,一些部门直接插手经济功能区的现象增多。许多经济功能区为了与上级有关部门对口、衔接,管委会机构开始不断膨胀,人员越来越多,职能越分越细,“小政府、大服务”的模式受到传统行政体制的侵蚀①。

滨海新区与我国其他各类经济功能区一样都是体制设置、功能安排等多要素整合与创新的产物。作为包含多个经济功能区、多个行政区的跨区域经济集合体,滨海新区从一开始就具备与其他经济功能区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区域功能方面,由于滨海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区域的特殊构成,使其具有了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港口、口岸、行政区、旅游区、居住区等全方位、交叉性的区域功能;二是在区域结构方面,体现为沿海域、跨区域的多产业、多类型的复杂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特征,是实施新型区域管理和公共治理的特殊实践场所;三是在区域发展方面,由于滨海新区源于天津市的自主发展、自我设计,其发展实践体现出较强的自立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区域发展和建设的实际,及时调整策略和管理模式。

通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滨海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适应自身实际特点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为其管理体制进一步创新奠定了基础。滨海新区现行的管理机构包括滨海新区党工委和滨海新区管委会,它们不是一级党委和政府,分别是天津市委、市政府在滨海新区的派出机构,代表市委、市政府行使对滨海新区党的建设和有关新区建设的管理权。概括地说,其管理模式和体制的主要特点是:(1)职能比较明确,集中和侧重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和协调;(2)机构比较精简,突出体现了“小机构、大服务”的轻型政府特色;(3)行政效率比较高,具有较强灵活性,能够进行及时的策略调整和因地制宜的改革创新。应该说,这种管理模式和体制的形成有着先天的合理性和优势,是天津市和滨海新区自我探索的产物,对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然,滨海新区参照单一型经济功能区而设置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也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和缺陷,其运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体制设置的法律依据不全、理论准备不足,核心问题是作为一个复合型经济功能区的新组织形态,滨海新区的管理体制简单地复制或者模仿了单一型经济功能区的体制模式。由于受到单一型经济功能区管理模式的较大影响,滨海新区在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形势下,其现行管理体制显得力不从心。

一是在经济体制上,面对内部多元的经济利益和目标,难以统筹规划、协调一致。滨海新区是一个特殊的新城市带,其定位是一个经济区,不是一个行政区。由于滨海新区下辖多个行政区、功能区,存在着互相争项目、争资金、争地位等现象,在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对此,滨海新区管委会只是起到一般意义上的协调、服务、统筹作用,难以更有力度地组织领导、统筹安排、综合协调。

二是在行政体制上,面对内部复杂的行政设置体制,难以做到统一指挥、政令畅通。滨海新区是几个区域的简单联合,并非一个系统整合的有机整体,其内部的功能区、行政区、港区等各有自己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再加上已经建成和在建的东疆港保税区、中新生态城,其内部管理体制和设置日益多样化、复杂化,难免存在着行政割裂、各自为政、各自发展、过度竞争的情况,在资源使用、市场运作、对外竞争方面会按各自的方式运行,导致在资源整合上、整体空间发展与布局上难于优化。滨海新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是以一个“委”的建制出现的,其在新区的规划、管理和协调等方面缺乏权威性,行

①参见周孟芹等《开发区管理体制和机构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

《特区经济》1997年第1期。

政效率受到相当影响。

三是在社会管理体制上,面对区域内部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和公共服务,难以整体安排、综合实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滨海新区也面临着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角色关系没有理顺、没有合理定位的问题,新区内社会组织数量少,而且官办色彩浓,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政府机关进行运作,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单一;同时,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

从总体上来说,成熟的经济功能区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尚未形成,现行的经济功能区管理体制仍然带有转型期的过渡性特征,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面对复合型经济功能区这一新生的组织形态,传统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还不能充分应对,必须加快创新发展。

二 当前,滨海新区实现体制创新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其创新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世界范围内的公共

管理变革浪潮和我国日益深入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活动为其创新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中央以及国家各系统、各部委、环渤海区域各省市的强力支持为体制创新提供了保障;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及其内部各区域政府、社会以及公众对体制创新的强烈愿望是滨海新区体制创新的原动力。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功能区形态,脱胎于传统的单一型经济功能区管理模式的天津滨海新区管理体制创新的目标,就是要突破体制障碍和观念束缚,整合现有的区域行政资源,调整和改善目前的管理体制,实现区域经济和行政一体化、管理体制规范化和科学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城市建设管理统筹化和协调化。具体言之:

一是要建立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行政体制。当代中国的现实环境、条件、形势等诸多要素决定了各级政府要成为“有效”和“有为”政府,就要从直接投资和参与经营活动中脱身,把资源更多投入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给予社会公正以更多关注,通过施政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和制度环境。随着人们不断从“单位人”成为“社会人”,原有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机制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社会,民众要求政府公务员改变工作方式和希望得到更多更好公共服务的愿望非常强烈。因此,服务型政府建设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是大势所趋,是具有多重涵义和中国特色的“历史压力下的历史性选择”。所以,我们要以服务型政府理论为指导创新滨海新区管理理念,使滨海新区政府把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作为自身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坚持公开、公正、合法、透明等原则,以市场作为基础性的资源配置方式,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把角色定位在培育、完善和维护有效的市场环境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市场调节、社会监管、依法行政、公共服务等职能上来,最终树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现代化政府形象,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彻底转变,是滨海新区政府管理、服务理念和治理观念的必然选择,也是滨海新区管理体制建设与创新的核心目标。

二是所有变革与创新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从推动全国整体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来看,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要服从服务于全国经济整体发展战略,《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指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根据国家对于区域发展的战略构想,天津滨海新区将肩负着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的历史使命。作为新世纪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内陆腹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增长潜力巨大,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窗口。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就是要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使这一地区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释放潜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平稳发展。为了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必须以大力推进滨海新区体制创新来加快推进区域开发开放,通过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在管理、金融、土地、财税等领域先行先试,探索新形势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经验,为全国改

革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

三是要保障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顺利完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目标,可以概括为:“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健全化、社会和谐化、环境友好型”。当前,天津滨海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理顺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构建以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和效率政府等为主要特征的服务型政府,这是实现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突破的关键环节。滨海新区作为复合型经济功能区,其经济区、行政区、功能区和开放区的职能重叠,导致各行政区、功能区关系难以理顺。因此需要通过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有效的区域管理创新模式,科学规划和界定各行政区和经济功能区的定位和职责,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构造政府结构,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逐步建立“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真正做到转变职能,依法治区,依法行政。这种区域管理模式的创新将为避免区域产业结构雷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为提高整体社会经济效率提供良好的借鉴①。因此,滨海新区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关键在于按照复合型经济功能区思路构建新模式,紧紧围绕保障综合配套改革任务顺利完成的目标,不断创新政府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先行先试为推进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积累经验。

四是体制创新要充分体现立足于环渤海经济区的思路。环渤海地区是由环绕渤海全部及黄海部分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它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要着眼于整个环渤海地区的振兴,着眼于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管理体制创新的坐标也要定位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定位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平台,立足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体制一体化,立足于促进各个地区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推进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大范围的优化配置,围绕建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进行体制创新。这就要求滨海新区的管理体制既要同天津市的行政管理体制有效衔接、成为协调纵向政府间关系的创新之举,也要与环渤海地区多层次政府体制相协调,成为协调横向政府间关系的示范之举。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滨海新区管理体制创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坚持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趋势性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国情、天津市情和滨海新区区情,充分考虑达到目标的现实路径选择、思想观念等问题,沿着改革创新的总体目标,将主观努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

基础模式,即目前的单一型经济功能区管理体制。这一模式还可能保持一段时间,要维持其现有体制格局,发挥其优势和特点,以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继续大力推进区域开发开放。这一阶段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在推进区域开发开放的同时,稳步推进相应的基础工作,为体制创新做好准备。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一是要研究制定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方案以及中长期规划,做好相应的理论和政策准备;二是要全面修改完善《天津滨海新区条例》,建立和完善以“新区条例”为龙头的法律制度体系,其中的关键环节是要明确新区政府机构的法律地位,赋予与其地位、职责、任务相符的必要权力,强化新区政府综合调控、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的权威,并理顺区域内部府际关系;三是要开展滨海新区内部各功能区、行政区机构改革,全面梳理和整合各功能区、行政区政府职能,理顺各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按照精简、统—、效能的原则,依法规范各功能区、行政区政府机构设置、职能确定和人员编制核定,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造政府工作流程,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四是要进行相应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将政府目前所承担的某些技术性、行业性、服务性、协调性职能交给社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和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合理地界定政府和社会的功能边界。

过渡模式,即区域复合行政体制。用3~5年的时间,在区域行政管理层面实行“授权制”,在区域公共事务层面实行“委托制”,在社会组织和社区建设层面实行“自治制”。具体地说,一是要进一步强化管委会的区域规划、行政管理、经济发(下转第90页)

①郝元:《天津滨海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战略意义》,《城

市》2007年第4期。

蓄,即使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他们也不会为自己的老年生活进行足够的储蓄。如果工资税超过了他们以前的储蓄,这些年轻人就会减少消费来支付缴费,对他们来说,养老体制仅仅是将其消费从工作期转到了退休期。在这种情况下,养老金收入并不会产生财产替代效应或导致提前退休。这种短视行为使得养老体制的储蓄效应变得很小,即使养老金收入增加,人们也不会减少任何私人储蓄。

综上所述,在现实中,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可能具有多种动机进行储蓄,都会导致养老保险制度的储蓄效应变得非常复杂。上述分析是从静态的制度模式来研究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储蓄效应。

随着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轨如何对一国储蓄产生影响,开始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与新建立基金积累制相比,基金积累制替代原有的现收现付制对一国储蓄的经济效应变得更加复杂。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养老保险制度转轨成本的融资手段也会对其储蓄效应产生重要影响。在养老保险制度转轨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增加政府支出和财政赤字的方式为建立基金积累制提供资金,在这种融资手段下,即使私人储蓄有所增加,一国的总储蓄也不会增长。也就是说,增加政府支出的融资手段使得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失去了对国民储蓄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政府经常通过赤字经营以满足巨额的养老金支出需要,这就削弱了基金积累制对国民储蓄的促进作用。此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不确定性也对其储蓄效应产生影响。一方面,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降低了政治风险,增强了人们对养老制度的信心,从而减小了整体的不确定性。但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增加了不确定性,它降低了社会养老保险的程度,增强了未来养老金的收入风险,使得人们进行更多的储蓄。

(本文作者:王亚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责任编辑:乐 山

(上接第74页)展等职能和权力,进一步巩固其现行地位,弱化各功能区、行政区经济发展方面的相应职能和权力;二是要参照国家进行的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改革思路,成立滨海新区的城市建设管理、教育文化、社会发展等公共事务委员会,通过在新区管委会和区域公共事务委员会之间建立委托授权、责任契约等关系模式,使各公共事务委员会全面统筹、综合协调区域内相关公共事务。同时,弱化各经济区的社会职能,将各行政区社会职能分解,或上缴给相应的公共事务委员会,或转移给社会组织和事业单位,或下放到街道、社区,逐步减少经济区和行政区社会管理的职能部门机构;三是在社会组织和市民事务层面实行“自治制”,鼓励社会组织发展,提倡社区自治,发展社会力量。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强委弱区、做实社区,使管委会能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经济发展、统一政务服务,逐步提供跨区域的公共服务,为形成区域内两级管理体制、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行政一体化奠定基础。

目标模式,即新公共服务型政府体制。这一阶段估计应该经历比较长的时间,需要做好大量艰苦细致的基础工作。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实现各经济区的社会管理职能全部剥离,专司相应的经济职能;各行政区全部职能上缴、转移或下放,进而取消行政区,区域重组为新型街道;建立滨海新区人大、政协以及司法等相应机构,成立完整意义上的滨海新区政府,构建区域新型公共财政体制,其中关键是要科学设计政府组织架构,大力压缩经济管理部门,合理归并城市建设与管理部门,综合设置社会管理部门,建立起相应的辅助决策的信息系统和智囊系统,单独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以真正形成“小政府、大服务”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体制。

总之,滨海新区体制创新既是一个理论探讨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发展的过程。对复合型经济功能区管理体制的探索必将极大地丰富府际关系、行政区划、服务型政府等理论,为相关区域体制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进而对中国的政治和政府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项目号:05J Z D0002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作者:惠 冰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钟 河

天津滨海新区概况

滨海新区概况 一、新区简介 二、地理位置与区域优势 三、历史沿革 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 (摘自《自豪滨海》) 五、功能区建设 (摘自《自豪滨海》) 六、历史古迹 七、滨海文化(摘自《自豪滨海》) 1、百花齐放的民间文化 2、汉沽飞镲国家非遗 3、国内首家、国际最大的藏书票馆 4、“八大馇”源远流长 5、源于唐山盛于汉沽的评剧 八、滨海旅游(摘自《自豪滨海》) 1、大型航母主题公园 2、国内最大单体极地海洋馆 3、我国最大的人造沙滩景区 4、华北首个户外超大精品水上乐园 5、亚洲最大室内热带雨林植物景区 6、天津最大湿地自然保护区

新区概况 一、新区简介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驻人口263.52万。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距首都北京120公里,内陆腹地广阔,辐射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市区,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拥有世界吞吐量第五的综合性港口,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是东、中亚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口;拥有北方最大的航空货运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使之成为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 滨海新区资源丰富,有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的盐滩碱地,已探明的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集中了全国27%的科技资源,蕴藏了巨大的发展潜能。 进入新世纪,滨海新区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将在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成为我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国务院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功能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

天津滨海新区公共配套设施情况说明

天津滨海新区公共配套设施情况说明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面积227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0 万人。最近,******组织人员,专程赴天津滨海新区学习考察综合配套改革情况,现报告如下。一、滨海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突破总体上看,目前滨海新区还处于前期开发建设阶段,典型特点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较大、增长速度较快(2009 年,天津滨海新区实现生产总值3810 亿元,同比增长2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2 亿元,同比增长49.2%,平均1 平方公里投资超过1 亿元)。2008 年以来,滨海新区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政策突破力度,在一些领域形成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改革创新取得较大突破。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取得较大突破。、金融改革创新取得较大突破一是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出台了一系列一是吸引股权投资基金的优惠政策。比如,在个人所得税方面,规定有限合伙企业中的自然人合伙人(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大多为有限合伙制,并且自然合伙人比例较高),只需缴纳20%的所得税,而非最高达到45%的累进税;在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方面,规定基金管理公司自开业年度起,实行营业税“两免— 1 —三减半”,自获利年度起,实行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推动设立了总规模各为200 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和船舶产业投资基金,集聚了221 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和114 支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成为我国股权投资基金相对集中的城市。二是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先后成立了天津股权交易所、二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排放权交易所等交易平台。其中,渤海商品交易所目前已上市原油、煤炭、热卷板等交易品种,日成交额超过30 亿元。排放权交易目前已发展了40 多家会员单位和近10 家战略合作伙伴,先后开展了二氧化硫排放指标交易、碳中和综合服务等。三是积极三开展金融综合经营。成立了金融控股平台“泰达国际金融控股集团”,实行集团综合经营和二级公司法人分业经营模式。(2009 年7 月起,滨海新区开始推进金融创新新一轮重点工作,拟于今年年底前完成,主要包括推进地方金融企业增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起设立航空产业基金和飞机租赁基金、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设立货币经纪公司、推动外币兑换公司试点、推动在保税港区开展离岸银行业务、探索开展人民币境外投资试点等。)建议:当前,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发展较快,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建议借鉴滨海新区的经验,加快发— 2 —展船舶、航空、新能源等重点产业投资基金,加快集聚一批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加快发展各类股权交易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等,切实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2、涉外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主要体现在东疆保取得较大进展。、涉外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税港区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一是一是大力推进东疆保税港区制一是度创新。建立了保税物流联动机制,推动“多点报关、口岸验放”和“预先报关、一次验放”、24 小时卡口全天候验放等多种便捷通关措施,提高通关效率。二是二是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二是业务。比如,对注册在东疆保税港区的金融租赁企业视同注。册在境外,享受5%的低税率(国内税率为17%)去年底,滨海新区在全国开展了首单飞机租赁业务。三是三是加大无水港建三是设力度(无水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了16 个内陆无水港,实现港口功能向内陆腹地省市延伸。建议:抓紧推进洋山保税港区离岸金融试点,引进一批银行、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入驻洋山保税港区,开展离岸银行、期货保税交割和离岸再保险等业务,推动船舶租赁、飞机租赁等融资租赁在洋山保税港区进行试点。3、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亮点凸显。一是亮点凸显、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亮点凸显。一是实行土地“征转分离”,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土地资源保障。去年有14 批— 3 —(次、510 公顷土地按“征转分离”模式完成征收。“征转

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

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新区发展前景 来源:王悦的日志 功能区布局与产业特色 滨海新区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 “一核”指滨海新区商务商业核心区,由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开发区商务及生活区、解放路和天碱商业区、蓝鲸岛生态区等组成。 “双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 “九区支撑”指通过滨海新区九个功能区的产业布局调整、空间整合,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等8大支柱产业,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的功能区,成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发展载体,支撑新区发展,发挥对区域的产业引导、技术扩散、功能辐射作用。 “龙头带动”指通过加快“一核双港九区”的开发建设,凸显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加快天津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振兴,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包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东区和西区)、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海河下游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深加工区。总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等产业,努力建设成为服务和带动环渤海地区产业升级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 临空产业区 临空产业区包括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空港物流加工区、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等,总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依托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临空产业,努力建设成为以航空物流、民航科技产业、临空会展商贸、民航科教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生态型产业区、总部经济聚集区。 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未来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全面介绍_图文(精)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 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 滨海新区总体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在“轴”、“带”的交汇处,建设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区和生态宜居的海滨新城,构成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同时,要加快建设和形成七个产业功能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冶金产业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海洋产业及循环经济示范区、海港物流区、化学工业区和休闲旅游区。 交通系统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未来的交通系统规划由公路、铁路、航运等立体交通网络组成,将建设成为拥有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工业基地,建成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框架,形成现代交通网络体系,从而进一步发挥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中西部的枢纽功能,使滨海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往来不断增加,并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滨海化工区范围达80平方公里 规划中的天津滨海新区化工区产业包括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区域范围达80平方公里。 居住区布局未来布局规划

图为天津滨海新区居住区未来布局规划。 海滨休闲旅游区 根据汉沽区确定的目标,汉沽区要建成为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休闲旅游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天津市的海滨休闲旅游区。 该休闲旅游区的规划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和海域面积各为75平方公里,投资金额为166亿元人民币。将以航母游乐港为龙头,带动沿海旅游观光带和沿蓟运河旅游观光带的发展。建设以航母游乐港、世界级主题公园、海上游乐园、高尔夫球场为支撑的旅游核心区,以营城湖、四万亩葡萄观光园为支撑的生态湿地观光区和综合服务区。

最新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 况汇报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 一、滨海新区发展的简要情况 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从服务环渤海及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天津实际做出的一项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决策。经过全市上下十几年的奋斗,天津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市委召开了八届八次全会,对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全面部署,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新区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140万。 11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取得显著成绩。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1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608.63亿元,年均递增20.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2万美元。财政收入由23.6亿元增长到317.2亿元,增长12.4倍。外贸出口由5亿美元增长到185亿美元,增长36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世界500强中70多家跨国公司在新区投资了152家企业,滨海新区已成为外商在中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今年一季度,新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生产总值412.25亿元,增长20.4%;完成工业总产值1130.41亿元,同比增长35.2%;实现合同外资15.98亿美元,同比增长25.5%;实际利用外资9.28亿美元,同比增长44.6%;外贸出口达到50.16亿美元,同比增长4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37亿元,同比增长27.6%,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第一年经济发展的高起步。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对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是,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与珠三角地区的深圳、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浦东比肩而立;同时背靠“三北”、依托京津冀、面向东北亚,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北方连接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还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新区内陆腹地广阔,遍及北方12个省市自治区,区位优势明显。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 11

最新天津滨海新区情况介绍

天津滨海新区情况介 绍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介绍 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 2007年3月 一、滨海新区发展的简要情况 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从服务环渤海及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天津实际做出的一项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决策。经过全市上下十几年的奋斗,天津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市委召开了八届八次全会,对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全面部署,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新区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140万。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取得显著成绩。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12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960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2万美元。财政收入由23.6亿元增长到380亿元,增长16.1倍。外贸出口由5亿美元增长到226亿美元,增长45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92亿美元,世界500强中70多家跨国公司在新区投资了152家企业,滨海新区已成为外商在中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对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是,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与珠三角地区的深圳、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浦东比肩而立;同时背靠“三北”、依托京津冀、面向东北亚,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北方连接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还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新区内陆腹地广阔,遍及北方12个省市自治区,区位优势明显。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促进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从而带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三北”地区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二是,功能优势。滨海新区具有集港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于一体的功能聚集优势,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窗口。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十强,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

滨海新区核心区区域发展及房地产市场分析(1)

滨海新区核心区区域发展及房地产市场分析(1)

滨海新区核心区区域发展及房地产市场分析 一.区域发展 (一)区域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市中心区的东部。新区辖塘沽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汉沽区,核心区域为,塘沽、开发区、保税区。滨海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个增长极——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具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工业基础优势,体制优势以及人才优势,对于推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1.经济 自98年以来滨海新区和新区核心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着大幅度高速增长,形成新区核心区快于整个滨海新区、滨海新区快于全天津市的增长格局;目前滨海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万美元。 历年GDP 对比 4000 3000 2000 1000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GDP(核心区)GDP(滨海新区)全市GDP 滨海新区的经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2004年GDP达1250亿元,占全市的42.6%,其中滨海新区核心区GDP为905亿元. 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04年,滨海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5.47亿元,比上年增长55.2%,其中,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分别增长56.5%和40.7%。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比重达42%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80.49亿元,占总固定资产投资的17%,这

也充分说明了整个滨海新区的房地产市场正处在快速的发展阶段。 3.区域支柱产业、产业结构: 滨海新区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显著,经过10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港口物流、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产业、海洋化工、电子通讯、现代冶金、机械制造产业、生物制药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等为主导产业。 2004年,滨海新区投资结构逐步改善,二、三产业趋于协调。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1亿元,比上年下降1.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11.56亿元,增长59.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51.01亿元,增长71%。 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为:0.3:45.6:54.1。三次产业的比重为0.74%、 69.33%和29.93%。 三次产业比例 0.74% 29.93% 69.33%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4.区域发展战略 天津市委、市政府为了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同时,为滨海新区发展提出新的目标:这就是“立足天津,辐射‘三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建成现代化的世界性加工制造基地和物流中心”。 5.重大市政建设情况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建设具有较高水准的商贸区、住宅区、文化娱乐区等城市功能区。利用海河南岸开发步伐加快和交通条件改善的有利条件,加快东西沽地区的建设改造,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实施津塘公路两侧的开发建设,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突出滨海、临港、沿河风格,努力塑造具有自身特色和现代风格的港口城市形象。 6.小结:

天津塘沽滨海新区规划图

天津塘沽滨海新区规划方案 滨海新区总体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在“轴”、“带”的交汇处,建设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区和生态宜居的海滨新城,构成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同时,要加快建设和形成七个产业功能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冶金产业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海洋产业及循环经济示范区、海港物流区、化学工业区和休闲旅游区。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海滨新城。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建设成为服务辐射能力强、运转效率高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特色鲜明、风景宜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具有综合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服务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成为以人为本、要素集聚、生态良好的最适宜创业和人居的现代化海滨新城。到2020年,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年均递增13.5%,工业总产值达到24000亿元以上,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 按照空间布局,滨海新区将规划建设7大功能区。其中重点发展包括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的103平方公里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区;生物、纳米新材料研发和制造的25平方公里的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的80平方公里的滨海化工区;50平方公里的中心商务商业区;天津港、保税区和散货物流区的100平方公里的海港物流区;集航空运输、空港物流、民航科技为一体的102平方公里的临空产业区;7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公里的海滨休闲旅游区。 天津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具有发展航空运输的优越条件。随着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天津机场的航空货运枢纽中心的地理优势和市场优势日益显著。在扩建后的天津机场周边,将规划建设航空城,发展空港运输、航空科技、物流加工、商贸会展等产业,形成临空产业区。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中还将建设生态廊道。其中包括保护和建设新区南北部共500平方公里的两大生态环境区,构建五条生态廊道,建成若干生态组团,形成有机连接、各具特色的新区生态构架,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未来天津塘沽区将在中心城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重点开发建设金融保险,会展旅游、休闲娱乐等具有滨海新区服务功能的商务商业区。 塘沽区将按照建设中心商务商业区的设计,在塘沽中心城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将重点开发建设响螺湾、于家堡、天碱解放路、新港船厂、蓝鲸岛、东西沽等地区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商务商贸、中介咨询、会展旅游、休闲娱乐、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形成滨海新区服务于环渤海的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国际性文化娱乐中心和高品质的生态居住中心。 规划中的天津滨海新区海港物流区重点包括天津港、保税区和散货物流区,区域范围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摘要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国北方经济增长的龙头,在近几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滨海新区的增长模式也同样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主要是对经济总量、消费、投资、出口的分析,找出滨海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消费总量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滨海新区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难题。最后,针对以上两个难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天津滨海新区现状 一、滨海新区发展现状 从经济总量看。2011滨海新区前三季度,新区生产总值达到4415.16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第一产业6.5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3122.76亿元,增长27.2%,第三产业1285.87亿元,增长15.9%。全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20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3.8%左右,比年初设定的20%增速高3.8个百分点。 从投资角度看。2011年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总额达到3360.3亿元,增长33%,超过地区GDP和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速。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343.75亿元,增长33.4%。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0亿元,增长32%。从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较上年均不同幅度增长。1月至11月,第三产业投资居首,投资2139.7亿元,增长36.6%。其中的房地产开发投资454.43亿元,增速高达60.2%。其次为第二产业投资1202.9亿元,增长26.3%,其中工业投资1046.08亿元,增长24.5%;第一产业投资18.21亿元,是上年投资的1.3倍。。

从消费角度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2亿元,增长26%。 从进出口贸易看。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645.68亿美元,增长29.5%。其中,进口总值393.5亿元,增长35.6%,出口总值252.18亿元,增长21.1%。进口增速超过出口增速4.5个百分点。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00亿美元,增长26%。 二、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总量低 从上述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以及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指标来看,滨海新区的消费明显不足,没有发挥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的作用。 滨海新区仍处于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经济总量加速积累,增速最快;其经济发展依然依靠要素的投入驱动,比如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滨海新区仍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的增速虽较快但总量仍较低,进出口贸易额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也相对较低。而反观同一时期深圳与浦东特区的情况却可以发现,无论从三驾马车的驱动,还是三次产业的占比看,都标志着它们进入注重依靠内涵和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滨海新区仍处在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形成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但同时也应看到,消费总量的过低,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滨海新区的增长潜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 (二)三产比重低 从三次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滨海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仅占经济总量的29%,这说明滨海新区的发展还是以工业为主导的。 2011年数据显示,滨海新区的第一产业总额为6.5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3122.76亿元,增长27.2%,第三产业1285.87亿元,增长15.9%。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到第二产业在滨海新区几乎占到70%,这是不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的,这一点也同样说明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仍处在初步,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升级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从发展速度的角度看,滨海新区的第二产业也较第三产业增长为快。虽然由于缺乏更为全面的数据,我们不敢臆断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但是此种现象所展现出来的滨海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确是无疑的,服务业的欠发达也是不争的事实。

天津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详细版】

天津中新生态城 重大意义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 胡锦涛主席指出:生态城建设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李光耀资政说:生态城将把新中长期合作推向一个新高点。吴作栋资政说:新方希望同中方共同推动天津生态城建设。温家宝总理指出:生态城建设起点要高,设计要高瞻远瞩,符合人民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愿望,成为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指出:生态城是新中合作一个新的里程碑,生态城的构想是打造一个社会和谐、重视环保和讲求资源节约的城市。 背景 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时,共同提议在中国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2007年7月,吴仪副总理访问新加坡,与新方进一步探讨了生态城选址和建设原则。随后,国家有关部委对天津等多个备选城市进行反复比选和科学论证,在征求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的意见后,于9月底初步认定生态城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的诞生。 按照两国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为此,两国政府成立了副总理级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和部长级的“中新联合工作委员会”。中新两国企业分别组成投资财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参与生态城的开发建设。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专门设立了天津生态城办事处,天津市政府于2008年1月组建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至此,中新天津生态城拉开了开发建设序幕。 选址

浅谈天津市主导产业

浅谈天津市主导产业 天津是潜力巨大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心脏,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同时,天津也是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北方经济中心、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天津的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面对这些优势,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一方面,其给天津带来了重大的历史契机;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天津现有的经济和产业结构不能与这些定位相匹配。区域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合理配臵区域资源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是重中之重。所以,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又好又快的发展,与该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天津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关键在于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及其发展政策。科学合理的确定符合天津实际情况的主导产业,制定相应的政策,用以指导实践,不仅有利于天津突出重点、发挥优势,而且有利于增强竞争力,带动天津经济全局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以天津市为具体研究对象,立足天津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天津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天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考虑?十二五?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力求科学、合理、恰当的确定主导产业,以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一、区域主导产业相关理论 (一)主导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1.主导产业定义 最早对主导产业进行了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的经济学家华尔〃惠特曼〃罗斯托。他认为,?无论在哪一个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中,前进冲击力之所以能够保保持,是由于为数有限的主要部门(即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1]经济各部门被罗斯托分为三类,?一是主导增长部门,二是辅助增长部门,三是派生增长部门。? [2]在罗斯托之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于?主导产业?的定义,理论界进行着不断地更新和丰富。一般观点认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若干个产业部门在经济中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较强的技术进步能力和较大的增长潜力,它能推动该国或该地区经济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并能推动产业结构进行

天津滨海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摘要: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增长极,它的发展对天津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包含着主导产业的更替。本文从区域主导产业的空间属性和产业属性两方面作为选择基准,确定滨海新区的主导产业,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区域经济 一、引言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东部临海地带,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集港口、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港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区港联运合作区和工业聚集区集于一体的区级行政区。现已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布局,国内外大型项目的引进、国有大型企业的进驻和国内优秀研发资源的迁入,滨海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发生转变。2011年新区GDP为6206.87亿元,占天津市GDP的54.9%。天津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最富活力的经济发展区域。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进程的重大战略,主导产业的选择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的重要一步,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如何通过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发挥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已经成为影响区域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滨海新区的蓬勃发展不仅关系着天津的未来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环渤海地区的未来发展。 二、文献综述 从国外研究来看,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分析主要是从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两个视角进行的。 在产业经济学方面,学者们均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做了广泛的研究。赫希曼提出的“产业关联度基准”;筱原三代平从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两个角度总结了“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罗斯通过经济发展阶段与主导部门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主导产业的两大准则: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和显著的规模;是否带动经济中其他部门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学方面则是提出了与主导产业相关的众多理论,如弗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以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为代表的古典区位理论;费特的贸易区位边界理论和俄林的一般区位理论为代表的近代区位理论;胡佛的成本学派为代表的现代区位理论。 我国对于主导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选择基准上,王岳平认为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应为:高需求收入弹性原则;高生产率上升率原则;高关联度原则;高技术扩散与带动原则和动态比较优势原则。周振华博士以“结构矛盾的缓解来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三大基准:增长后劲基准;短缺替代弹性基准;瓶颈效应基准。关爱萍等指出区域主导产业判定和选择的六项基准:持续发展基准;市场

2020年(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

(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 壹、滨海新区发展的简要情况 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从服务环渤海及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天津实际做出的壹项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决策。经过全市上下十几年的奋斗,天津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十壹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市委召开了八届八次全会,对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全面部署,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新区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

平方km,海岸线153km,常住人口140万。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取得显著成绩。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1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608.63亿元,年均递增20.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2万美元。财政收入由23.6亿元增长到317.2亿元,增长12.4倍。外贸出口由5亿美元增长到185亿美元,增长36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世界500强中70多家跨国XX公司于新区投资了152家企业,滨海新区已成为外商于中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壹。 今年壹季度,新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生产总值412.25亿元,增长20.4%;完成工业总产值1130.41亿元,同比增长35.2%;实现合同外资15.98亿美元,同比增长25.5%;实际利用外资9.28亿美元,同比增长44.6%;外贸出口达到50.16亿美元,同比增长4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37亿元,同比增长27.6%,实现了“十壹五”规划第壹年经济发展的高起步。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对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壹是,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和

天津滨海新区现有优惠政策汇总

天津市促进企业总部和金融业发展优惠政策【津财金〔2006〕6号】 内容提要: 对在本市新设立的总部或地区总部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含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补助2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以下、5亿元人民币(含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补助15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 本5亿元人民币以下、1亿元人民币(含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补助1000万元 人民币。 总部或地区总部按照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可税前扣除并免征个人所得税。总部或地区总部职工按照不超过其工资总额15%的比例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总部或地区总部聘任的境外、国外高级管理人员,按规定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高 于境外、国外的部分,由同级财政部门返还其已缴纳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对金融企业在本市规划的金融区内新购置办公用房,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 对在本市新设立的金融企业,自开业年度起的三年内由同级财政部门减半返还 营业税;自盈利年度起的三年内由同级财政部门全额返还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 部分;对新购建的自用办公房产,免征契税,并免征房产税三年。 对金融企业连续聘用2年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指符合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人员),在本市行政辖区内第一次购买商品房、汽车或参加专业培训的,由同级财政部门按其上一年度所缴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予以奖励,累计最高奖励限额为购买商品房、汽车或参加专业培训实际支付的金额,奖励 资金免征个人所得税。奖励期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 天津市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财税优惠政策【津财金(2006)22号】 内容提要:

天津滨海新区调研报告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面积227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0 万人。最近,******组织人员,专程赴天津滨海新区学习考察综合配套改革情况,现报告如下。一、滨海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突破总体上看,目前滨海新区还处于前期开发建设阶段,典型特点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较大、增长速度较快(2009 年,天津滨海新区实现生产总值3810 亿元,同比增长2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2 亿元,同比增长49.2%,平均1 平方公里投资超过1 亿元)。2008 年以来,滨海新区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政策突破力度,在一些领域形成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改革创新取得较大突破。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取得较大突破。、金融改革创新取得较大突破一是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出台了一系列一是吸引股权投资基金的优惠政策。比如,在个人所得税方面,规定有限合伙企业中的自然人合伙人(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大多为有限合伙制,并且自然合伙人比例较高),只需缴纳20%的所得税,而非最高达到45%的累进税;在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方面,规定基金管理公司自开业年度起,实行营业税“两免— 1 —三减半”,自获利年度起,实行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推动设立了总规模各为200 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和船舶产业投资基金,集聚了221 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和114 支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成为我国股权投资基金相对集中的城市。二是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先后成立了天津股权交易所、二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排放权交易所等交易平台。其中,渤海商品交易所目前已上市原油、煤炭、热卷板等交易品种,日成交额超过30 亿元。排放权交易目前已发展了40 多家会员单位和近10 家战略合作伙伴,先后开展了二氧化硫排放指标交易、碳中和综合服务等。三是积极三开展金融综合经营。成立了金融控股平台“泰达国际金融控股集团”,实行集团综合经营和二级公司法人分业经营模式。(2009 年7 月起,滨海新区开始推进金融创新新一轮重点工作,拟于今年年底前完成,主要包括推进地方金融企业增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起设立航空产业基金和飞机租赁基金、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设立货币经纪公司、推动外币兑换公司试点、推动在保税港区开展离岸银行业务、探索开展人民币境外投资试点等。)建议:当前,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发展较快,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建议借鉴滨海新区的经验,加快发— 2 —展船舶、航空、新能源等重点产业投资基金,加快集聚一批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加快发展各类股权交易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等,切实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2、涉外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主要体现在东疆保取得较大进展。、涉外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税港区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一是一是大力推进东疆保税港区制一是度创新。建立了保税物流联动机制,推动“多点报关、口岸验放”和“预先报关、一次验放”、24 小时卡口全天候验放等多种便捷通关措施,提高通关效率。二是二是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二是业务。比如,对注册在东疆保税港区的金融租赁企业视同注。册在境外,享受5%的低税率(国内税率为17%)去年底,滨海新区在全国开展了首单飞机租赁业务。三是三是加大无水港建三是设力度(无水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了16 个内陆无水港,实现港口功能向内陆腹地省市延伸。建议:抓紧推进洋山保税港区离岸金融试点,引进一批银行、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入驻洋山保税港区,开展离岸银行、期货保税交割和离岸再保险等业务,推动船舶租赁、飞机租赁等融资租赁在洋山保税港区进行试点。3、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亮点凸显。一是亮点凸显、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亮点凸显。一是实行土地“征转分离”,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土地资源保障。去年有14 批— 3 —(次、510 公顷土地按“征转分离”模式完成征收。“征转分离”是指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相对分离。其特点:先行征收,对重点发展区域和近期建设项目涉及的集体土地先行征收,统一落实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安置;适时转用,根据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局面;20世纪90年代,浦东、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使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进一步繁荣;21世纪的今天,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又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增长极。 十几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近100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0.9%,与此同时,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也出现了一种明显的变化趋势,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改造和升级,新兴产业迅速增长,从而为滨海新区今后更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如何进一步调整、规划滨海新区的产业集群,发挥其对天津市乃至我国北方、东北亚地区的带动作用,已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研究意义 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增大。新的科技革命加速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发达国家产业升级转移扩散加快,我国地区发展也将面临着重大的调整。 从国内形势看,结构性过剩矛盾将继续存在,经济运行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短缺经济和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已基本完成,继续靠产业扩张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基本结束,国民经济正在向以买方市场和整体素质提高为主的新阶段过渡,这客观要求我国各地区必须按国内经济形势的新要求和新变化,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同时必须尽快加强地区产业组织的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鉴于地区产业集群作为地区产业组织创新的重要形式,产业集群研究对于我国和天津滨海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地区产业的有序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综述

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

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 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文本目录 1第一部分 1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城市定位、发展目标与策略 4第三章城市规模 6第二部分 6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7第五章城区建设 8第六章重点建设区发展 10第三部分 10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 14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 17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19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21第十一章岸线利用 22第十二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24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26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28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30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注:文本中楷体字部分为非正式内容,仅为文本正式条款内容的必要说明。

第一部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滨海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滨海新区应该实现跨越发展,充分发挥引擎作用;搞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增强综合功能,充分发挥服务作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门户作用;建设宜居生态新城区,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为了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滨海新区的历史使命,有力地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振兴,本次规划立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滨海新区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正确认识新区发展在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新区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滨海新区性质、目标与规模,为有效配置新区发展资源、合理规划城乡发展空间、促进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章总则 《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1999-2010年)》2001年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几年来,该规划在指导滨海新区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滨海新区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滨海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新区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新区的总体规划修编势在必行,市政府于2004年提出修编《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工作任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