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13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的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学校买来16篮球.五年级学生领走了9个.还剩下几个?

第二课时:练习二(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的练习二第1—5题

教材分析:

练习二的第1—5题设计的内容主要是巩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题型多样.主要通过直

观的图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交流汇报。

2.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2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交流汇报。

3.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

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4.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第三课时:练习二(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练习二第6—8题

教学目标: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能运用十几减9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解决十几减9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几减9.你能说出所有的十几减9的算式吗?

(1)学生说.老师板书:

11-9 12-9 13-9 14-9

15-9 16-9 17-9 18-9 19—9 (2)指名说得数。

2.谁能说一说:16-9=7.你是怎么想的?

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二.完成练习:

1.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预习“十几减8”

第四课时:十几减8

教学内容:第13页的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说一说想的过程。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2.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3.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2—8=4.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第13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完成计算.再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完成13页第3题。

第五课时:十几减7.6

教学内容:第14页的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11-8 14-9 13-8 15-9 11-9 17-

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十( )=12 5十( )=11 7十( )=14 6十( )=13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2.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3.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6.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7.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3. 完成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第六课时:练习三(一)

教学内容:第15页的练习三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第l5页第4题。

二.完成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交流汇报。

2.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交流汇报。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完成练习三第5题

明确题目要求.指导:左边要计算正确.才能判断。

5.完成练习三第6题

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再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了很多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练习三(二)

教学内容:第16页的练习三第7—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第l5页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第16页第10题。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第九课时:练习四

教学内容:第18.19页的练习四

教学目标: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

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能正确解决十几减几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已经学会了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做一些练习.以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揭示课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第1题。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再集体交流。

2.完成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3.完成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完成第4题。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再集体交流。

5.完成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6.完成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完成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8.完成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9.完成第10题。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集体交流.渗透一题多解的教育。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第7题。

第十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第20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

2.初步认识“多余条件”。

3.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见课件)

二.新授

1.出示第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遂题完成P20的“做一做”.P22的第1.2.4题。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完成P22页第3题。

第十一课时: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第21页的例6及“做一做”.练习五第5--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3.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用什么方法计算?

4.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5.小结:要解决比多少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

2.遂题完成第23页的第5.7.9题。

四.作业

完成第23页的第6.8题。

第十二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第24页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

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探索规律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2)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反而依次递增1。

(2)引导学生得出: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越小.差反而越大。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三课时:练习六

教学内容:第25.26页练习六第3—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板书:练习六)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P25的第4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

2.独立练习P25的第5题。

3.出示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P26的第7题。(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

三.课堂练习

P26的6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本单元结束了.请你回家告诉你的家长:你学会了些什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充分体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等一些运用百分数来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活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一单元还特别安排了活动课“生活与百分数”,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此之前就已经学过“百分数的意义”“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等相关内容。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关于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些都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相关内容奠定了基础。 1. 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 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3. 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 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 加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本单元解决的百分数问题,虽然都是两步计算的,但是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学生列式提供了知识基础,分数两步计算的问题为百分数两步计算提供了思路上的经验。所以教学活动中,要抓住核心知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用已有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尤其是打折、成数、税率、利率等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理解相关“术语”的含义后,通过自主计算来解决,感受知识间的联系,经历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如利息的算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首先,要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其次,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利息是按年利率计算的,是求本金的百分之几;如果存期超过一年,还要用年利息乘时间。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求得利息,使学生对利息的算法有进一步的体验。 2. 突出教材内容的现实性,发展应用意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课程标准》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具体要求。教学时,一方面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另一方面,要特别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事物和数据,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在解决求利息的问题时,让学生“按现实的利率”计算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13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的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一)

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等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结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2019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

电子备课教案 ( 2014年----2015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二单元:百分数(2) 第1 课时 教学课题百分数:折扣 教学内容第8页“折扣”、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至3题。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过程 与 方法 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 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 二、新课讲授 1、理解“折扣”的含义。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课件出示) (3)引导提问: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5)学生动手操作、计算、讨论,找出规律: 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 (6)归纳定义。 通俗来讲,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 2、解决实际问题。 (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①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②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原价×85%=实际售价 ③学生独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第一课时折扣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题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百分数。 3.正确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并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年圣诞节的时候,商场都会举行小各种促销活动,你们知道商家为了招揽顾客,会采取哪些促销手段? 学生汇报:买一百送二十,打折等。 师:很好,有些同学提到了打折,那么我们去购买打折的商品,是比原来便宜了还是贵了? 学生交流。 看样子同学们对打折有了一定的了解。商家有时候降价出售商品,就叫打折扣销售,俗称打折。(板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折扣。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理解折扣,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商品促销主题图。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电器九折”是什么意思?其他 商品八五折有事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汇报。 教师点评总结:九折就是按原价的90%出售,那八五折就是 按原价的85%出售。 商品打几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出 售。(课件出示题目) 2.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题,请大家阅读题目并思考 师:第一题的打八五折是什么意思?打了八五折时候价格 变成多少呢?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180×85%=153(元) 请同学们再算一算,爸爸买这辆自行车少花了多少元?买 这辆自行车,爸爸实际只花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汇报。 板书:(2)160×(1-90%)=16(元) 3.归纳总结。通过刚才解决的折扣问题,你能总结出与折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六年级上册主要编排百分数的认识以及用百分数解决一般性问题,而本单元主要涉及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的特殊应用。通过这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升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等活动,提高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经验,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百分数(二)——折扣………………………………………1课时 百分数(二)——成数………………………………………1课时 折扣与成数练习课………………………………………2课时 百分数(二)——税率………………………………………1课时

百分数(二)——利率………………………………………1课时 税率与利率练习课………………………………………2课时 第一课时:百分数:折扣 教学容:P8例题1,做一做,P13练习二1、2、3 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2、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 二、新课讲授 1、理解“折扣”的含义。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课件出示) (3)引导提问: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5页主题图、例1;《课堂作业本》第 6-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位数除除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过程,在理解算 理得基础上掌握一般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巩固乘法口诀。 【1】按指定的顺序背诵乘法口诀。 【2】根据给出的得数找相应的乘法口诀 【3】小结:乘法口诀在我们能帮助我们又快又准地进行乘法 和除法的计算。 二、走进情境,探索口算除法 1.出示主题图: 观察这幅图,说说有哪些数学信息,然后提出数学问题。板书: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3次运完,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4】李叔叔他们三个人共运走124箱茄子,平均每人运走多少箱? 2.想一想,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如果想到了解决的计算方法,再思考一下,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解决? 3.指名列式,并说明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4.探索口算方法。 1】独立思考:怎样计算60÷3的得数? 可以直接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2】回报交流:【可能有以下几种思路】 【1】想口诀二三得六 2×3=6 6÷3=2 60÷3=20 【2】 20×3=60 60÷3=20 【3】【借助小棒图】把60看做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 60÷3=20 3】600÷3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4】240÷3可以怎样计算? 5】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 三、组织练习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爱护人民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之上,使学生更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卡片、口算题 课时安排约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

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强烈推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13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的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0新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1) 第1课时:认识图形(1) (2) 第2课时:认识图形(2) (4) 第3课时:认识图形(3) (5)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7) 第1课时十几减9 (8) 第2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10) 第3课时十几减8 (12) 第4课时十几减7、6 (14) 第5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 (16) 第6课时十几减5、4、3、2 (17) 第7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 (18) 第8课时解决问题(一) (19) 第9课时解决问题(二) (21) 第10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23)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24)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26)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 (27) 第1课时单一标准 (28) 第2课时不同标准 (29)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31)

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32) 第2课时读数、写数 (35) 第3课时练习课 (38) 第4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9) 第5课时多些,少些 (42) 第6课时解决问题 (44) 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45) 第8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47) 第9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48)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计划 (50) 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51) 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53第3课时简单的计算(一). (54) 第4课时简单的计算(二) (56)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计划 (58)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59)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61) 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63) 第4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65) 第5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66) 第6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67) 第7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69) 第8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71) 第9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72)

新北师版二下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新北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本单元教材设计的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如何描述物体的方向与位置,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包括“东南西北”和“辨认方向”两节,前者是认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后者是结合具体的事物来辨认方向,认识东南西北是学会辨认方向的前提。 学生虽然已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但是能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方向的这一要求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重要的是学好这部分内容会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很有帮助,而且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1. 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方向,能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来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 知道地图上的方向,并能辨认物体所在的方向。 3.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1. 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辨认方向。 教材创设到操场上辨认方向的实践活动,通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认定了东方之后,再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把四个方向与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联系起来。再通过说一说“东、南、西、北各有什么”,进一步把四个方向与操场四周具体

的事物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方向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情境建立起有意义的联 系。 2. 让学生体会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让学生把在操场四周看到的事物记录下来,带回教室进行展示与交流,目的是让学生从中发现记录方式的不同会给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不便,从而体会到统一规定地图上方向 的必要性。 3. 引导学生感受辨认方向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 东南西北1课时 2 辨认方向1课时 东南西北。(教材第15、第16页)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在指出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3.体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规定的必要性,会在地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重点:在指出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难点: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课件。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

人教版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 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一、野营 ——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水果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愿意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呢?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一起去郊游。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 9个蛋糕、10碗方便面…… 2、猜一猜他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 二、探求新知

1、看来大家急着想把这些好吃的来分一分,那就赶快行动吧!你打算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列算式算出来的,说一说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教师边小结边板书:9÷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师:和同位说一说9个面包平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算出的。 ……学生回答(一般情况都会列算式来表示)我1个1个地来分……我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用算式表示:9÷4=2(个)……(个)学生说出9÷4表示的意思和怎样进行计算的 2、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大家在小组里一起分一分,看看结果是怎样的?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小结。 生:那么多好吃的,咱们4个人来分一分吧。 学生同位讨论,加深理解。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把算式写在本子上。(讨论时要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可以动手操作算出结果) 方便面:10÷4=2(碗)……2(碗) 矿泉水:11÷4=2(瓶)……3(瓶) 香肠:12÷4=3(根) 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3、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师:还需要知道些什么呢?你打算每人分几块?师:假如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几人呢?3块呢?还可以每人分几块?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算一算。师: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又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那么多的算式都有余数,为什么产生余数? 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学生会有些疑惑。学生想出少了些什么,这样问根本不知道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 2.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 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 3.简介作品,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形象,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木筏(fá) 畜(xù)养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宴、籍、聊、贷”4个字,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梗概部分,说一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自由交流) 2.小组内交流,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四、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部小说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的故事。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交流)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新课: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冒险精神、坚忍、有毅力、有智慧、勇敢、果断、勇于进取……)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浏览精彩片段,说一说在表达上它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