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教案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教案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教案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教案

智慧广场-排列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3-114页,智慧广场-排列问题

?教学提示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3个同学排成一列照相的现实情境,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提供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的问题,展开对“排列”问题的研究。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问题,让学生通过“杂乱、具体—有序、抽象”的思考,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掌握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3人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的问题情境中,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 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发展观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解决“排列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难点

根据需要引导总结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卡片。

学生准备:

学具卡片,自主学习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我们上学、放学、做操经常排队, 你知道吗, 排队也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排队的问题:排列(板书课题)不只是排队,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排列,就像我们几个好朋友拍照留念,也蕴含着排列的问题。

师:小冬、小华、小平三人外出游玩时也想合影留念,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师:小冬、小华、小平三人排成一行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假如你是摄影师,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以解决排队照相的问题引入新课,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的探索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探究3人排队的排列的方法,寻找排列的规律。

师:我想给这两位同学合张影,让他们站成一行照相会有几种排列方法?

生2:因为一左一右,可以交换每个人的位置。

师:如果是三个人站成一行拍照,又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吗?下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

温馨提示:老师为每组准备了充足的卡片,大家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卡片摆一摆,记录员把研究的结果进行记录、整理。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每组的研究都很投入,下面,我们一起来展示交流,看看这一小组的研究结果。

学生出现的情况预设

(1)利用手中的磁力贴表示三个同学。

(2)利用不同的图形表示三个同学。

(3)用三个数字表示三个同学。

(4)用符号表示三个同学。

在交流方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无序的排列或有序的排列。当学生展示有序的排列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并用学具展示给大家。

2.总结规律和方法。

(1)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真不少,给自己点个赞吧。通过大家的交流发现可以有6种不同的排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同学的不够6种,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你认为怎样排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同学们可以写一写、画一画进行你们独特的创意或排法,看谁想的办法最多最好,好不好?开始。

生1: 先把A排在第一的位置, 其余两个人调换一次位置;再将B排在第一的位置, 其余两个人调换一次位置;最后将C排在第一的位置......

生2: 也可以先把B放在第一的位置, 其余两人调换位置, 有2 种排法; 再把B放在第二的位置,A和C再调换位置, 有2 种排法; 最后把B放在第三的位置,A与小C换位置,又有2种排法。这样共有6种排法。

生3 : 我只想一组就知道了。先把A放在第一的位置, B与C调换位置, 有2种排法, 依此推想, 另两人也分别有2 种排法。因此, 共有2×3=6 种排法。

嗯,你们小组很有创意,非常注意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师: 同学们的想法又多又好, 不仅思考得很有条理, 并且能清楚

(2)先确定位置,再进行简单的排列

师:假如我们班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节活动,组织一个小合唱,现在有四位同学A、B、C、D要排成一行表演小合唱,D同学要担任领唱,为了让他靠近麦克风,需要把它安排在左起的第二个位置,其余的同学任意排。想一想有多少种排法?

生:D同学担任领唱, 先确定她的位置, 再研究其他三名同学的排列顺序。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 通过交流明白排列的规律。

师:完成没有?

师:谁来回答一下?

生:我是先固定D的位置,然后排列ABC,最后得出了6种排法。同学们有不同意见吗?

师:咦?刚才三个人排队出现了6种排法,四个人排队应该出现更多的情况,可为什么你们却还是出现了6种排法,这是为什么呀?

生:因为固定了一个同学的位置,其实还是三个人在排队,所以依然是6种。

师:哦,老师明白了,谢谢你的解释。

那老师如果不想固定D的位置,而是想让他们自由地排成一行进行表演,那又会出现

多少种排法呢?

学生再次小组合作,并进行讨论、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组1:我们是先让A排在第一,然后排列BCD的位置,得出了6种排法。其余的就不排也知道了都是6种,一共4个人,所以会出现24种排法。

组2:我们小组是进行的分工,每个同学都分别排ABCD在第一的位置,然后综合起来互相检验,最后总结出24种排法。

……

师: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而且都说出了自己的道理,希望以后继续下去。

师:同学们,看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思考,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有序的思考,只要大家掌握了有序排列的方法,就能确保写出的结果不遗漏,不重复。

板书:有序不遗漏不重复。

设计意图:活动中采用摆卡片的方式引领学生探究事物的排列规律,在学生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思考的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对算式的认识、理解只是停留在表层的,这里借助课件展示提炼出“3×2=6”的实质,帮助学生真正从排列问题的本质思考,打开思维空间。

(三)巩固新知: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简单的排列(课件出示:密码的设置,电话号码、车牌号、彩票上的数字……)请同学们想想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

学生回答预设:

买票排队、放学排队、银行卡的号……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同学们注意观察。下面我们就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的问题。

1.自主练习1

3个同学排成一行跳舞,可以有多少种排法?

要求:不仅知道有6种排法,鼓励学生有规律的说出具体的6种排法。

2.自主练习3

理解题意是关键,我们用A、B、C分别代替3种灯笼,AABB AA BB BBAA BB AA AABB BBAA,引导学生总结挂6只灯笼和3只灯笼的思路是一样的,有6种不同的

挂法。

强调:解决问题时要先认真分析才能确保方法的有效性。

3.自主练习4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用符号表示,分别用A、B、C、D来表示,B表示丁刚,排在左起第二位不动,把A、C、D按顺序排列,一共有6种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是4个人排列,但变换位置的还是3个人,一共有6种。看来解决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还要深入思考。

4.自主练习6

(1)让学生先读题,分析题意。

(2)独立完成

(3)全班集体交流

谈话:发现有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从摆到想,思维层次逐步的提高。由直观表象到抽象,学生在想的过程中能借助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考。在想与说的过程中,又一次感悟到有序排列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达标反馈

l .用8、2、5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哪几个不同的三位数?(每个数字只用一次)

2 .用0、2、5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每个数字只用一次)

3 .用0、8、2、5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每个数字只用一次)

4 .用1 、8、2 、5,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呢?(每个数字只用一次)

答案:1. 6 2.4 3.18 4.24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就要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师:探究是永无止境的,如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都能像今天这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整理,学生不仅梳理了知识上的收获,并且初步体会了数学研究的大致过程,对学生渗透了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程序。

(六)布置作业

1.用3,5,7,9排成不重复的四位数,使它是5的倍数,共有()种不同的排法.

A.3 B.4 C.5 D.6

2.某天上午要排语文、数学、体育、计算机四节课,其中体育不排在第一节,那么这天上午课程表的不同排法共有()

A.6种B.9种C.18种D.24种

3.记者要为4名志愿者和他们帮助的1位老人拍照,要求排成一排,且老人必须排在正中间,那么不同的排法共有()

A.120种B.72种C.56种D.24种

4.把A、B、C排成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5.有红黄绿三面旗子,它们不同的排法表示不同的信号,最多可以表示多少种信号?分

别是什么排法?

6.用下面四个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四位数,有种摆法,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答案:1. D 2.C 3.D

4.解:把A、B、C排成一排的排法有:

ABC ,ACB;BAC ,BCA ;CAB,CBA

一共有6种不同的排法。

答:一共有6种不同的排法。

5.解:这三面旗子的排法有:

红黄绿,红绿黄;黄红绿,黄绿红;绿红黄,绿黄红

一共有6种排法,表示6种不同的信号。

6.解:千位上是9,9300、9030、9003,

千位上是3,3900、3090、3009,

所以共有6种摆法,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9300>9030>9003>3900>3090>3009

?板书设计

排列问题

有序不遗漏不重复

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所有的可能一一列举出来,最终找到所有答案的方法,在数学上叫作列举法。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六年级的同学在毕业时,好多同学为了跟同学留念,想和自己喜欢合影留念。

出示图画:你有什么发现?

师:在拍照时,小华和小冬不经意间按顺序不同的方法排成了一排,这种方法就是我们要学的新的数学知识——排列。(板书:排列)

这时又有一个同学跑了过来,如果她们三个想要排成一行合影留念,有几种排法呢?

设计意图:以“照相”这一情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

教学资源

有A、B、C、D、E、F、G七人排成一排。

(1)一共有多少种排法?

(2)若A必须排在最左边,有多少种排法?

(3)若A、B必须排在两边有多少排法?

解答:(1)7×6×5×4×3×2×1=5040(种)

(2)6×5×4×3×2×1=720(种)

(3)2×5×4×3×2×1=240(种)

答:(1)一共有5040种排法。

(2)若A必须排在最左边,有720种排法。

(3)若A、B必须排在两边有240排法。

资料链接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导言: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是排列组合中的二个基本原理,在解决计数问题中经常运用。把握这两个原理,并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原理,至关重要。

一、概念

(一)加法原理

如果完成某件事共有几类不同的方法,而每类方法中,又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任选一种方法都可以完成此事,那么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总数就等于各种方法的总和,这一原理称为加法原理。

例:从甲地到乙地,一天中火车有4班,汽车有2班,轮船有3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解析:把乘坐不同班次的车、船称为不同的走法。要完成从甲地到乙地这件事,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一天中,乘火车有4种走法,乘汽车有2种走法,乘轮船有3种走法。而乘坐火车、汽车、轮船中的任何一班次,都可以从甲地到乙地,符合加法原理。所以从甲地到乙地的总的走法=乘火车的4种走法+乘汽车的2种走法+乘轮船的3种走法=9种不同的走法。

(二)乘法原理

如果做某件事,需要分几个步骤才能完成,而每个步骤又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任选一种方法都不能完成这件事,那么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总数,就等于完成各步骤方法的乘积。

例:用1、2、3、4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解析:要完成组成一个三位数这件事,要分三个步骤做,首先选百位上的数,再选十位上的数,最后选个位上的数。

选百位上的数这一步骤中,可选1、2、3、4任何一个,共4种方法

选十位上的数这一步骤中,可选除百位上已选好那个数字之外的三个数字,共3种方法

选个位上的数这一步骤中,可选除百、十位上已选好的两个数字之外的另两个数字,共2种方法

单独挑上面的任何一步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组成一个三位数,符合乘法原理

所以,可以组成:4×3×2=24(个)不同的三位数

二、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区别

什么时候使用加法原理,什么时候使用乘法原理,最关键是要把握住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区别。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容易发现,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最大的区别就是:如果完成一件事有几类方法,不论哪一类方法,都能完成这件事时,运用加法原理,简称为“分类-----加法”;如果完成一件事要分几个步骤,而无论哪一个步骤,都只是完成这件事的一部分,只有每一步都完成了,这件事才得以完成,这里运用乘法原理,简称为“分步----乘法”。

三、加乘法原理的综合应用

有时候,做某件事有几类方法,而每一类方法又要分几个步骤完成。在计算做这件事的方法时,既要用到加法原理,也要用到乘法原理,这就是加乘法原理的综合应用。

例:从甲地到乙地有4条路可走,从乙地到丙地有2条路可走,从甲地到丙地有3条路可走,那么,从甲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种走法?

解析:从甲地到丙地共有两大类不同的走法:可以直接从甲地到丙地,也可以从甲地先到乙地再到丙地,选择任何一类方法,都可以从甲地到丙地,符合加法原理;而在第二类方法中(即从甲地先到乙地再到丙地),又分两步完成:第一步从甲地先到乙地,有4种走法,第二步再从乙地到丙地,有2种走法,这里的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完成从甲地到丙地这件事,符合乘法原理,这时共有4×2=8种走法。

所以从甲地到丙地总的走法=第一类方法+第二类方法

=3+4×2=11(种)

四、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应用

例1.(数字排列问题)用数字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解析:组成一个三位数,要分三个步骤,先选百位数,再选十位数,最后选个位数,使用乘法原理

5×4×3=60(个)

例2.(数字排列问题)一种电子表6点24分30秒时,显示数字是:6:2430,那么从8点到9点这段时间里,此表5个数字都不相同的情况一共有多少种?

解析:在8点到9点间,电子表的第一位数字肯定8,在这段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可以不考虑;第2位和第4位的取值范围只能是0、1、2、3、4、5,第3位和第5位只能从0、1、2、3、4、5、6、7、9。题中要求5个数字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分开来考虑:

①第2位到第5位只取0----5中的数,有6×5×4×3=360种情况

②第2位和第4位只取0---5中的数,而第3位和第5位只取6、7、9中的数,有6×5×3×2=180种情况

③第2位、第3位和第4位只取0---5中的数,第5位只取6、7、9中的数,有6×5

×4×3=360种情况

④第2位、第4位和第5位只取0---5中的数,第3位只取6、7、9中的数,有6×5×4×3=360种情况

所以,此表在8到9点间5个数字不同的情况共有:360+180+360+360=1260种例3.(数字排列问题)从1到400的所有自然数中,不含数字3的自然数有多少个?

解析:在一位数前面添两个零,如把2写成002;在两位数前面添一个零,如把12写成012,这样,1—400中的数全成了“三位数”了,除去数字400外,考虑不含数字“3”的这样的“三位数”的个数,分三步考虑:百位、十位、个位上不含数字“3”,符合乘法原理。百位上可取0、1、2,有三种取法;十位上都可取0、1、2、4、5、6、7、8、9,有9种取法;个位与十位情况一样,也有9种取法。根据乘法原理,这样的数有:3×9×9=243(个)。数“000”不合要求,另外还需要补上符合要求的数“400”,所以不含数字“3”的自然数有:243-1+1=243(个);(提示:这243个数中,有首位是“0”的,把“0”删掉,就成了一位数和两位数,不影响最后的个数。)

例4.(站队排列问题)有6个同学排成一排照相,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

解析:6人中任何一位的位置换了,就是一种站法。把这6个位置用字母表示为:A、B、C、D、E、F。要排成一排,要分六步,依次排A、B、C、D、E、F这六个位置,使用乘法原理;A位置中有6种站法,B位置中就只剩5种站法、、、、、如此下去,F位置上就只剩1种站法,根据乘法原理,总的站法是:6×5×4×3×2×1=720种不同的站法思考:看看下题与例4有何区别,又如何解答

A、B、C、D、E 5人排成一排,如果C不站在中间,一共有多少有种不同的排法?

例5.(取物排列问题)有5件不同的上衣,3条不同的裤子,4顶不同的帽子,从中取出一顶帽子、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配成一套装束,最多有多少种不同的装束?

解析:要完成一套装束要分三步完成,先取帽子,再取上衣,最后取裤子,而每一步分别有4、5、3种不同的方法,根据乘法原理,共有4×5×3=60种不同的装束例6.(信号排列问题)有5面颜色不同的小旗,任意取3面排成一行表示一种信号,问:一共可以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解析:一种信号上有三个位置,要完成一种信号要分三步选好这三个位置上的小旗。而每个位置上依次有5、4、3种不同的选小旗的选法,根据乘法原理,一共可以表示:5×4×3=60种不同的信号。

例7.(涂色问题)如图,用红、绿、蓝、黄四色去涂编号为1、2、3、4号的长方形,要求任何相邻的两个长方形的颜色都不相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法?

解析:要分4种情况考虑:

①1、2、3、4号长方形颜色都不相同,根据乘法原理,有4×3×2×1=24种涂法

②只有1、4号长方形同色,有4×3×2=24种

③只有2、3号长方形同色,有4×3×2=24种

④2、4和1、3号长方形分别同色,有4×3=12种

最后用加法原理

共有24+24+24+12=84种不同的涂法

例8.深圳市的电话号码全是8位数,若前3位只能用1----9这9个数字,则深圳市可以安装多少台不同的电话号码的电话?

解析:要确定一个电话号码,就必须确定8位数上各个位置的数字,要分八个步骤完成。使用乘法原理。根据题目要求,先确定电话号码前3位数字的取法,由于数字可以重复,前3位上的每一位置上都可以取1、2、3、4、5、6、7、8、9中的一个数,各有9种取法。电话号码中的后5位的每一个位置上都可以取0、1、2、3、4、5、6、7、8、9,各有10种取法。

根据乘法原理,共有不同的电话号码的电话:9×9×9×10×10×10×10×10=72900000台

例9.(棋子排列问题)如图,现在要把A、B、C、D、E 5个棋子放在方格里,每行和每列只能出现一个棋子,一共有多少种放法?

解析:要将5个棋子放入格子中,要分5步完成。第一步先放A,有5×5=25个方格就有25种不同的放法;第二步放B,对应A的放法,由于不能在同一行与同一列,B放的行数和列数都会减少1,所以只能放在4×4=16个格子里,有16种放法;同理可推出,第三步放C,有3×3=9种放法;第四步放D,有2×2=4种放法;第五步放E,有1×1=1种放法。根据乘法原理。总的放法有:25×16×9×4×1=14400种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本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四年级一共一个教学班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学习状况悬殊太大,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多数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对学好数学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中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成绩突出。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如计算准确性较差,尤其是缺乏灵活的计算能力,对于概念学习,缺少应有的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从解决问题来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的地方,如:不够灵活、不够深入、不够准确,缺少对问题解决后的反思,这些都是本学期需要侧重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分段统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识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2.能灵活运用对称或年、月、日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能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简单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生态园观赏花卉的情境,借助问题“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引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教材通过摆学具,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问题“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探究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和”把番茄苗移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探究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多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列表法、画线段图等,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乘法、除法或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等到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整理信息的方法。 五、教与学建议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青岛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克、千克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法与学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2—10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较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细心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法一位数的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口算;商是两位数笔算;商中间有0除法;商末尾有0除法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措施及注意问题: 1.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 2.重视引导对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3.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4.借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手动操作中理解算理,从而掌握算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数学学具等 课时安排:10课时 第1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走进果蔬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第3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非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非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预习提纲: 1.看一看:仔细默读课本2-3页的内容。 2.读一读:朗读课本2-3页的内容。 3.做一做:利用方格图,动手分一分你所提出的问题。 4.算一算:试着算一算你所提出的问题及自主练习的第1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同学们,烟台一年一度的国际果蔬博览会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品种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课件:国际果蔬博览会) 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情景图,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有重点地板书问题。 二、学习新知: (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同学整理一下,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全班交流。 (二)解决问题、合作探索 (课件:国际果蔬博览会第一幅图) 1.解决红点问题“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客户?”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客户?”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决? (1)小组互相交流讨论算法、列出算式,交流。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96÷3 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得好。 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① 96÷3=32(个) 90÷3=30 6÷3=2 30+2=32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详细教案全册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总目标要求一、数与代数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2.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5.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二、空间与图形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3.结合实例,感知理解对称现象。4.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三、统计与概率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记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4.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5.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四、实践活动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 达成教学目标的措施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体验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脚,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 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 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间的换算,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把高级单位的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各数。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单元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 1.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商中间、末尾有 0的除法。 3.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细心、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析 1.素材的选取。大家都知道,随着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各市地都要组织一定的果蔬交易会。本素材是以烟台每年10月份举办的“国际果蔬博览会”为背景,以学生采访的形式展开对知识的学习,拉进了素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情境串。本单元共有3个信息窗,依次是走进果蔬会——采访果品加工厂——采访果品包装车间。 教材的基础与地位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中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均是三位数。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基础。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单元后记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结合大量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对称轴。 2.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 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对称是自然界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物体有许许多多,学生对对称现象并不陌生。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充分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选取的视角新颖现实,我国的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素材呈现的是同学们欣赏、交流在民俗语节庆祝活动上拍的各种照片的情景,照片内容丰富,既包括民间建筑,又包括荷包、风筝、剪纸等民间艺术品,新颖而现实的素材有得于吸引学生学习。提倡观察志操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习知识。本单元的编写突出了观察与操作的学习方式,教材着力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积极交流,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认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三单元教案详解

三、富饶的大海 ---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 课时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不进位乘法,p23页信息窗1和自主练习部分题目。 教学目标: 1、能口算几百数乘一位数。 2、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6×8 60×8 2×5 2×50 30×3 40×4 60×3 20个十是()个百12个十是()百()十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P23页信息窗1中有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出示。

师:看来呀,我们三(2)班的孩子可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形成算法。 (一)探究学习红点一的计算方法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列式? 生:算式:400×2= 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鼓励自主写出答案,想一想:怎样算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汇报。后,教师小结。 (二)尝试练习,自主完成,交流订正。 P24页自主练习第1题。 (三)探究学习第二个红点 1、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312×3 2、合作计算,后探讨算法 3、小结:与两位数乘法一样,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4、尝试练习:p25页自主练习第4题。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信息窗1中的其他问题。 2、p24页自主练习的第2、3题。 3、合作订正。

五、质疑反思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计算时,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或建议同学的吗?或计算时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吗? 孩子们,同学们友好的提醒你们记住了吗?(记住了) 希望同学们能将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复习 1、口算: 13×3= 20×4= 50×6= 300×2= 210×4= 160×1= 2、32×3读作(),还可以读作()。 3、20×4这道算式表示(),还表示() 4、9乘6写成()×(),26乘以1写成()×()。 2、笔算(指名板演)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通过信息窗导入课题,让学生读取信息,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根据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让学习自己解决问题或者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交流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用估算的方法检验计算结果,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估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寿光每年都要进行什么活动吗?(每年都要举行蔬菜博览会),你们去过吗?(去过),今天我们就跟随两名小记者到国际果蔬博览会去看一看。出示信息窗1。http://wenku、baiduZZZ/view/4bcba517a28ff、html 二、探究新知: 1、读取信息:(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读取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根据读取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3)平均每天签定多少吨的销

售合同?(4)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5)李叔叔行驶的速度是多少?(6)能装多少箱大枣?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和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1)、解决问题(1):让学生先独立解决,小组交流,班内汇报 (一个小组汇报 完,其它小组可以补充或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最高位上的1比除数8小,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除以8,商是两个,在位上商2,2乘8等于16,18减16等于2,再把个位上的4落下来,24除以8商3,3写在个位上,等于23。教师小结:用竖式计算时,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这一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被除数,就可以在本位上面写商,如果这一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2)、解决问题(2)、(3)、(4)学生独立解决,集体纠正。(3)解决问题(5)学生先独立解决,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速度=路程时间 三、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估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本第4页自主练习18题。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主题图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主题图读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

2020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第1课时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单元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细心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法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本单元的教学要注意渗透估算,特别是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 的除法时更应突出估算。经常用估算对结果进行判断,有利于养成估算的习惯。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信息窗2:采访果品加工厂-------学习商中间有0和学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信息窗3:采访果品包装车间------学习连除和学习含先加后除(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重点: 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第一课时2014. 2. 17 新授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2-4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结合估算情况验证笔算的正误。 3、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总目标要求 一、数与代数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 2.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5.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感知理解对称现象. 4.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记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5.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

2.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 达成教学目标的措施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重点 1.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2.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风筝厂的见闻为大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学习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内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验算四部分。本册教材中的除法,每个例题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单元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建议教学课时数:11课时 1、信息窗1-------2课时 2、信息窗2-------3课时 3、信息窗3-------2课时 4、信息窗4-------3课时 5、我学会了吗---1课时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11――P1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 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鹰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鹤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总备课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的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 2、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体会用“万”“亿”为单位的计数的简捷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感知“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基本内容: 本单元设有四个信息窗和一个拓展平台,采用了图片、文字“遥相呼应”的呈现形式。拓展平台呈现的是为学生参加比赛编参赛号码的情景,由此引入数的编码的学习。 教材特点: 1、素材选取的领域比较宽泛。让学生在读书和写数的基础上体会计数单位的大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2、主题图的呈现方式有所创新。信息量足,内容丰富,使学生在京利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3、体现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4、素材的选取注重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体现学科整合的理念。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学习读写万以上的数。 2、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3、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 5、探索万以上数得读、写、比较方法,鼓励方法多样化。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8课时 第一课时万以上数的认读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交流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3、会正确读、写多位数。教学重难点正确认、读多位数。 教具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 老师在网上查找到一些有关图书馆藏书的信息你想知道吗?看到这些数字你想知道什么? 二、合作探索 (一)十万是多少? 1、通过数订书钉、人民大会堂容纳的人数,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的数订书钉,数到十万。让学生体会十万是多少。师结:10个一万是十万。 2、接着十万是万的数,、、、、、、九十万再加十万是多少万?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百万”这个计数单位。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想:10万里面有几个一万?、、、、、、 3、你知道了那些计数单位?(学生说,教师写) 4、完成数为顺序表,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如:分三个数级。每级有4个数位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结每相邻数位的进率,都是十。分三个数级,在分析三个数级的异同点。 教师强调:数位表是我们读写数的依据,必须牢记,特别记住从右数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 (二)多位数怎样读呢? 1、回顾万以内数的读书规则。 2、讨论大数的读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