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基础各类会计公式总结

会计基础各类会计公式总结

会计基础各类会计公式总结
会计基础各类会计公式总结

会计基础各类会计公式总结

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账户期末余额=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资产账户增加额合计+权益账户减少额合计=权益账户增加额合计+资产账户减少额合计

资产账户期末余额合计=权益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税额公式: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增值税税额

进项税额=购进货物或劳务价款×增值税税额

材料采购费用的分配:材料采购费用分配率=共同性采购费用/分配标准合计

某材料应负担的采购费用=采购费用分配×该材料的分配标准

不含税价款=价税款总额÷(1+税率)增值税税额=价税款总额-不含税价款

制造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分配标准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完工产品的计算公式: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 期末在产品成本

商品销售收入的计量方法:销售净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

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已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本期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

一次加权平均法: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入库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价×发出存货数量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入库前结存成本+本次入库存货成本)/(本次入库前结存数量+本次入库存货数量)

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

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销项税额=销售货物的不含税售价×增值税税率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应交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应交城建税=(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税率

应交营业税=转让收入×营业税率

利润:利润(或亏损)总额=英语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企业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所得税前利润中予以调整的项目

各期预交所得税:当前期累计应交所得税=当前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当前期应交所得税=当前期累计应交所得税—上期累计已交所得税

企业利润分配: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以前年度非分配利润+公积金转入数

本年末未分配利润=可供投资人分配的利润—优先股股利—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普通股股利原材料采购:原材料采购成本=买价+采购费用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实地盘存数×单价

存货结存数量=存货盘点数量+在途商品数量+已提未销数量—已销未提数量

本期减少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银行存款清查: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

明细账余额计算:

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明细帐(借余)-坏账准备+预收账款明细帐(借余)

预付账款=预付账款明细帐(借余)+应付账款明细帐(借余)

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帐(贷余)+预付账款明细帐(贷余)

预收账款=预收账款明细帐(贷余)+应收账款明细帐(贷余)

待摊费用=待摊费用明细帐(借余)+预提费用明细帐(借余)

预提费用=预提费用明细帐(贷余)+待摊费用明细帐(贷余)

(记忆口诀:两收合一收,借贷分开走;两付合一付,各走各的路)

“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利润”账户余额—“利润分配”

账户余额

收益性支出按资本性支出处理——利润虚增、资产偏高

资本性支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利润虚减、资产偏低

库存现金日记帐:日余额=上日余额+本日收入额—本日支出额

会计科目:

资产类: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存货跌价准备、待摊费用、长期股权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负债类: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收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预计负债

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损益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财务会计报告:

根据总账余额直接填列: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其他应付账款、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根据总账余额计算填列:货币资金、存货、未分配利润

根据总帐与明细账余额分析计算填列:长期借款、长期待摊费用

根据有关账户余额减去其备抵账户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

资产负债表内容

表首: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

正表:报告式(上下结构)和账户式(左右结构)

在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

利润表内容

表首: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

正表:单步式和多步式

在我国,利润表一般采用多步式

财经法规-主要税收的计算公式

一、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禁止抵扣人进项税额=当月全部的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的合计÷

当月全部销售,营业额合计)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考试大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三、营业税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四、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五、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33%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企业所得税

1、应纳税所得额

制造业:

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商业:

应纳税所得额=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服务业:

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再投资退税:

再投资退税=再投资额×(1—综合税率)×税率×退税率

七、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稿酬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1—30%)

3、其他各项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

八、其他税收

1、城镇土地使用税

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

预算管理的职权

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原则,《预算法》明确地规定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各级政府、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职权。

预算管理的职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