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302自移系统说明书

8302自移系统说明书

8302自移系统说明书
8302自移系统说明书

ZY800

转载机自移系统

(5ZY)

使用说明书

淮南长壁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2月

安装、使用产品前,请阅读使用说明书

目录

1概述----------------------------------------------------------1 2主要技术特征--------------------------------------------------2 3主要结构特点及操作规程----------------------------------------3 3.1机架自行推移操作--------------------------------------------3 3.2液压操作系统------------------------------------------------3 4维护----------------------------------------------------------4 5润滑----------------------------------------------------------5 6附图及明细

ZY1500----使用说明书

概述共 11页第 1 页1.概述

ZY800型转载机快速推移装置用于高产高效工作面顺槽转载机的快速推移,满足工作面高进度、快推进的需要,该装置具有自行前移的功能,它突破了锚固拉移方式,在顺槽可实现转载机的快速推移,能适应三软煤层、顺槽爬坡角度不大于25°的顺槽设备自移。其原理是利用摩擦力、互为支点、迈步自移,适用于一刀一推的作业方式,该装置以高压乳化液为动力,泵站出口压力为31.5MPa,其液压系统工作压力为20MPa,和传统的转载机推移比较,它有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

主要技术特征共 11 页第 2 页

2.主要技术特征:

a)自移最大推力(单缸) --------------------------------484 kN

b)额定推力(单缸)-------------------------------------440 kN

c)推移缸行程------------------------------------------950mm

d)最大调高力(单缸)-----------------------------------290 kN

e)额定调高力(单缸)-----------------------------------245 kN

f)抬高缸行程-------------------------------------------250 mm

g)泵站出口压力---------------------------------------31.5 MPa

h)本机液压系统工作压力---------------------------------20 MPa

主要结构特点及操作规程共11 页第 3 页3.主要结构特点及操作规程

本装置主要由推移缸、支撑缸、导轨和连接件等部件组成。

该装置主要组成结构见图1及图2所示。

3.1机架自行推移操作

该装置可完成自行推移,其操作规程如下:

将支撑缸活塞杆推出,抬起转载机落地段;再以地面为支点,利用导轨和地面的摩擦力,将推移缸活塞杆推出,这样在推力的作用下,转载机沿着导轨前进一个行程,然后将支撑缸活塞杆收缩,转载机落回地面,同时导向轮架将导轨抬离地面,然后将推移缸活塞杆收缩,导轨前进一个行程,这样往复循环,从而实现迈步自移。

3.2液压操作系统

它由操纵阀控制转载机支撑缸、推移缸,液压缸以高压乳化液为动力,液压系统工作压力要求为20MPa左右,支撑缸进液回路设有液控单向阀,以保证整体维持所要求的状态,而不至在自重压力下自行下落。推移缸进液回路也设有液控单向阀,保证机身不沿导轨下滑。转载机管路应从同一

侧通过电缆沟到达指定位置(图3 )。

维护共 11 页第 4 页4.维护

1、支撑缸与导向套之间需定期通过压配式油杯加ZL-3锂基润滑脂;

2、每天检查导轨间连接面的定位销是否紧固良好;

3、每天检查各油缸间连接的定位销是否紧固良好;

4、定期向滚轮和销轴之间加ZL-3锂基润滑脂

润滑共 11 页第 5 页5.润滑

项目加油规范润滑油牌号注油量加油周期

导向套压配式油杯加油锂基润滑脂注满为止每天一次

滚轮压配式油杯加油锂基润滑脂注满为止每天一次6. 附图及明细

企业移动多媒体平台手机终端配置手册

企业移动多媒体平台手机终端配置手册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企业移动多媒体平台》手机终端配置手册 概述 “企业移动多媒体平台”系统需要所访问的手机终端为支持wap2.0协议的智能手机。其它需求,主要集中在手机的wap浏览器是否支持wap上传和流媒体访问。 经测试,InternetExplorerforMobile浏览器对wap上传支持的不好,如果手机所带默认浏览器为InternetExplorerforMobile,而又希望进行手机上传的用户,建议另外安装UCWeb或Opera等通用浏览器。 目前许多智能手机都安装了realplayer等流媒体播放器,这些手机经过简单的设置后即能播放本系统中的流媒体;未安装流媒体播放器的智能手机,需要额外安装pvplayer等流媒体播放器才能播放本系统中的流媒体。因为各手机型号所用流媒体播放器及设置可能存在些差异,本手册将对各常用手机型号分别介绍如何设置流媒体访问。 本系统支持的手机型号可能包含以下表格中所列举的,对于未列出但与这些型号相近或更高级的型号的手机理论上也应该支持。

以上手机自带了realplayer流媒体播放器,不用安装额外的手机流媒体播放软件即能正常观看本系统中的流媒体。 以上WindowsMobile手机需要安装pvplayer等流媒体播放器才能正常浏览本系统中的流媒体;其中WindowsMobile6.0系统的手机因为已经默认安装了HTC串流播放器,也不需要再额外安装手机流媒体播放软件。 UCWEB浏览器的安装 打开手机的默认浏览器,输入网址:,进入UCWEB浏览器下载网站;该网站会自动识别手机品牌,提供该品牌的相应版本的UCWEB下载,用户也可以根据网页提示,主动选择与自己手机的配置相匹配的版本进行下载。 下载完ucweb浏览器软件,一般都会提示您是否进行安装,按安装程序的指引,一步步进行,就可以轻松地安装成功ucweb浏览器。 第一次打开ucweb浏览器,需要设置浏览器的接入点,对于我们的系统来说,只要设置成“移动梦网”(cmwap)就可以了。然后系统自动进行一些初始化的配置,完成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该浏览器目前是一个完全免费的中文浏览器,支持下载进度显示、断点续传,具有丰富的搜索和导航功能,还能与邮件相结合。不过唯一遗憾的是,该浏览器默认情况下不能识别rtsp协议,也就是点击我们系统中视频播放的操作时,它不能启动流媒体播放器。 S60-I/II手册 设置realplayer的接入点。本系统所采用的是经过改造的流媒体平台,即能支持cmnet访问,也能支持cmwap访问。为了使本手册普遍适用,图示中均以

移动医疗平台

移动医疗信息化平台 解决方案

目录 一、实施背景 (1) (一)移动护理的行业发展需求: (1) (二)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 (2) 二、系统架构 (3) 三、医院移动医护系统实施环境 (5) 四、医院WLAN网络建设 (6) 五、医疗行业智能移动终端 (7) (一)医护移动智能终端的特点: (7) (二)操作系统 (8) (三)条码识别 (8) (四)安全策略 (8) (五)硬件层: (8) (六) Android 系统层: (9) 六、医院移动医护系统 (10) (一)概述 (10) (二)系统的功能架构: (10) (三)系统特点和综合优势 (10) (四)功能子系统 (11) 七、应用场景 (13) (一)口服药/输液管理 (13) (二)检验标本采集管理 (13) (三)医嘱管理 (13) (四)护理文书 (13) (五)生命体征 (13) (六)输液巡视及病房巡视 (14) (七)实时查看患者信息及检查检验结果 (14) (八)床旁交接班 (14) (九)健康宣教 (14) (十)智能提醒 (14) (十一)指纹密码登录 (15) 八、实施医疗移动信息化平台带来的效益 (16)

医疗移动信息化平台解决方案 一、实施背景 全球的医疗行业都在设法利用无线网络技术的移动性、灵活性和快捷性,使医护人员更准确、快速和高效地获取病例信息,制定决策和采取措施。同时更多的医疗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协作,使患者更方便地获得医疗服务。从简单的HIS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到无线网络、远程诊疗、视频应用以及病况共享等系统应用。这些都表明:运用网络手段,特别是移动通信技术,推动业务流程改善是医疗行业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医院移动信息化平台是在针对医院进行详细周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求设计开发的一套医院行业综合移动信息化系统。该系统提炼国内外多家医院信息管理上的经验,充分的利用了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根据医院信息管理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而开发的。目的在于采用移动信息化思路提高医院的信息管理水平,为医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工作平台,为病患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使医院管理规范化和实时化,服务更加人性化。 医院移动信息化平台是面向大中小型医院的综合应用系统。它覆盖了医院主要管理职能和病人在医院寻医就诊的主要环节,是将医院的管理思想、医院各部门的业务经验以及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统一在一起的一套完善的系统,系统是以医院业务为主线,以支持医院业务管理、信息实时传递、提高工作效率和辅助决策为主要目的,以达到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使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移动护理的行业发展需求: 卫生部针对医院护理提出优质护理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的活动。整体护理、以病人为中心、把护士还给病人、提高医疗安全质量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存在以下不足,不能满足医院实现优质护理的需求: 1)医院的患者信息采集点未延伸至病房,患者信息靠护士手工核对; 2)医院现有的系统无法完成医嘱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存在医疗差错风险;

移动通信系统复习题和答案

2.3.1《GSM移动通信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采用(B)MHz频段。 A.600 B.900 C.1200 D.1500 2.移动通信网中的小区制是指将所要覆盖的地区划分为若干小区,在每个小区设 立一个基站为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服务,每个小区的半径可视用户的分布密度在1~(A)公里左右。 A.10 B.20 C.30 D.40 3.移动通信网小区制中小区和其它小区可重复使用频率,称为(B)。 A.频率重复 B.频率复用 C.频率覆盖 D.频率范围 4.由于移动台处于运动状态,(A)和移动台之间的电波传播状态随路径的不同而 发生变化。 A.基地台 B.发射台 C.基站 D.无线 5.蜂窝移动通信网,通常是先由若干个邻接的(B)组成一个无线区群,再由若 干个无线区群组成一个服务区。 A.小区 B.无线小区 C.同频小区 D.不同频小区 6.(C)是指基地台位于无线小区的中心,并采用全向天线实现无线小区的覆盖。 A.顶点激励 B.低点激励 C.中心激励 D.自由激励 7.手机正在通话状态下,它切换进入了一个新的位置区中的小区,那么:(C) A.它会在通话过程中进行位置更新。 B.它会在下次跨LAC区时进行位置更新。 C.它会在通话结束后马上进行位置更新。 8.小区的信号很强但用户不能起呼(可以切换进入)的原因:( D ) A.有强外部干扰 B.小区未在交换中定义 C.手机制式与GSM协议不匹配(如未升级的某些手机在开通DCS1800的区 域) D.小区未定义SDCCH信道。 9.WCDMA的功控速度是( C )次/秒。 A.200 B.800 C.1500 D.2000 10.TD-SCDMA系统中,如果只满足语音业务,时隙比例应选择( C )。

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系统主要技术简介

3. 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系统主要设备和技术介绍 .1 TD-SCDMA标准的提出与形成 .2 TD-SCDMA系统概述 .2.1 TD-SCDMA系统主要技术性能 概括地讲,TD-SCDMA系统的主要技术性能有: 1. 工作频率: 2010~2025MHz 2. 载波带宽: 1.6MHz 3. 占用带宽: 5MHz (容纳三个载波,即1.6MHz×3) 4. 每载波码片速率: 1.28Mcps 5. 扩频方式: DS , SF=1/2/4/8/16 6. 调制方式: QPSK 7. 帧结构:超帧720ms, 无线帧10ms 8. 子帧: 5ms 9. 时隙数: 7 10. 支持的业务种类: * 高质量的话音通信 * 电路交换数据 (与当前GSM网络9.6Kbps兼容) * 分组交换数据(9.6~384Kbps,以后达到2Mbps) * 多媒体业务 * 短消息 11. 每载波支持对称业务容量: 每时隙话音信道数:16 (8Kbps话音,双向信道,同时工作;也可以用 两个信道支持13Kbps话音) 每载波话音信道数:16×3=48 (对称业务) 频谱利用率: 25Erl./MHz 12. 每载波支持非对称业务容量: 每时隙总传输速率:281.6Kbps (数据业务) 每载波总传输速率:1.971Mbps 频谱利用率: 1.232Mbps/MHz 13. 基站覆盖范围: 在人口密集市区: 3~5Km (根据电波传播环境条件决定) 在城市郊区;适当调整时隙结构可达到10~20Km (与FDD制式相同) 14. 通信终端移动速度:基于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的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 技术,经 过仿真,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可以达到250km/h。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产品技术指标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产品技术 指标 ?双向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 ?单向高清晰度移动视频传输系统

一、双向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 1.1 概述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可实现移动中图像、语音、数据的实时、同步、双向的通信传输。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由移动多媒体系统中心站、远端站为核心、配合移动通信车、现场图像采集系统、中心站监控显示系统及其他车载辅助系统(车载计算机数据通信子系统,供电、照明、广播等控制辅助子系统)组成。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扩频通信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解码技术、差错控制技术,并结合数字图像压缩等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能够在高速移动环境下实现视频、语音、数据等宽带多媒体业务的实时、同步传输。移动多媒体传输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灵敏度高、移动性好、抗干扰和抗衰落能力强、传输数据率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突出等显著优点,为指挥、抢险、救灾等应急通信提供远距离、高质量、高速率、无线实时传输的理想解决方案。 1.2 双向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的技术特点 该系统设备的主要特点如下: 1)绕射能力强,采用340MHz频段,具有更强的绕射能力,可在非视距环境下工作。适应突发事件下应急通信的各种复杂环境要求。 2)覆盖范围广,采用多种不同的发射功率配置(2W/5W/10W)和天线配置,在典型的城市环境下单个中心站的覆盖范围可达到15km。同时采用各种分集技术,保证在整个覆盖范围内的性能。 3)抗干扰能力强,采用CDMA系统的全数字调制解调方式,扩频增益达到8dB;采用前向纠错编译码,再获得编码增益2dB(BER=10-5),使载噪比低于-10dB时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接收端采用非相干解调技术,系统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4)抗衰落能力强,采用了CDMA系统的RAKE接收技术,具有更强的多径分集作用,特别适合城市快速移动的工作环境;采用空间分集、时间分集等多种先进的分集技术,极大增强系统的抗衰落能力。上述先进技术的采用保证了产品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具有优势的接收灵敏度,接收电平-100dBm时仍能保证误码率<10E-5,误帧率<1%。 5)传输数据率高,灵活可调:双向带宽2Mbps,满足多媒体传输要求;采用ARQ差错控制机制,链路自适应调节,大大增强无线链路传输质量;传输数据率灵活分配,可实现上下行全双工、半双工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集群通信技术

集群通信技术 1、概述 集群通信技术应用于集群通信系统等地方,主要可以从字面儿上分几方面进行解释,首先是“集群”即“中继”、“交换”,为区别于有限的“中继”,移动通信称为“集群”。集群其实就是使用多个无线信道为多个用户服务,把有限的信道动态的、自动的、迅速的和最佳的分配给整个系统的所有用户,最大程度的利用系统的信道资源。 2、组成 集群通信系统主要由基站、移动台、调度台、控制中心组成。其中控制中心包括控制器、管理终端、电源等。 3、应用 集群通信主要分为模拟集群与数字集群,但模拟集群由于频率利用率低、业务种类有限、保密性差、设备体积大、成本高等缺点,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目前已基本被数字集群所替代。 集群通信技术应用十分之广,主要包括调度指挥、数据、电话(含集群网内互通的电话或集群网与公众网间互通的电话)等。 4、常用的数字集群标准 国际上著名的数字集群标准有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制定的欧洲集群标准TETRA系统和美国的iDEN系统,北美的APCO Project25,以色列的FHMA标准,欧洲的DMR标准,中国的GT800、GoTa、Tetra,另有一种公安部发布的数字集群标准PDT,此标准还在申请国家标准。

提交给ITU(国际电信联盟)的数字集群系统列入数字集群报告中的有美国的Project25调度系统、泛欧TETRA系统等7种技术体制。这也是国际上主要的几种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5、发展现状 从全球范围来看,数字集群通信大部分情况下仍是作为应急指挥调度通信专网使用,其应用范围主要是在蜂窝式通讯系统所不能到达或者是不能满足应用需求的场合,其用户量相对较小,但在全球通信系统的地位却日益重要,得到了全球各国的大力关注与投资。 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我国已建的数字集群通信网都已发挥重大作用。除了各部门如公安、安全、武警、轻轨地铁、机场、港口等日常使用的指挥调度通信和由运营商运营的数字集群通信共网外,在保障重要的、大型的、政治性很强的国际和国内活动和对抗突发的自然灾害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6、未来趋势 从整体来看,目前全球仍旧离不开集群通信技术,也许未来可能会有替代产品出现,但就目前的趋势而言,集群通信技术仍有较强的竞争力。 11通信本2 杨欣潼 11111631213

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 SM2000 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目录 一、系统概况 (1) 二、系统组成 (2) (一)硬件平台组成 (2) 1、基站 (3) 2、交换控制器 (3) 3、天馈线系统 (4) 4、配套设备 (4) 5、通信终端 (4) (二)软件平台组成 (5) 三、主要业务功能和技术指标 (5) (一)、主要业务功能 (5) 1、普通业务 (5) 2、集群业务 (5) (二)、主要技术指标 (5) 四、系统特点 (6) 五、系统应用 (8) (一)三种基本应用方式 (8) 1、单系统独立应用 (8) 2、与其他通信网组网应用 (8) 3、多系统组网应用 (9) (二)五项典型应用方式 (10) 1、伴随保障 (10) 2、在话务量密集区应用 (10) 3、应急通信 (10) 4.通信 (10) 5.专用系统 (10) (三)七大行业应用方式 (11) 1、移动运营商 (11) 2、军队、公安、武警 (11) 3、城市应急通信 (11) 4.行业专用通信系统 (10) 5.网络/设备出租服务 (12) 6.国家应急部门 (10) 7.通信定制服务 (12) 六、总结 (12)

一、系统概况 “应急机动通信系统”是凯讯()科技于2003年研制开发成功的一款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业务综合、开通迅速、使用灵活等特点的采用软交换技术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符合国家有关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和标准,其核心设备具有多种接口,可与CDMA、GSM、WCDMA 、TD-SCDMA、TETRA数字集群等无线基站设备连接。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军队、公安、武警、国家和行业应急通信部门等单位得到广泛的应用。该系统根据不同的无线模态及业务功能,具有多个型号产品,具体如下表: 下以SM2000-CDMA系统为例进行详细的介绍,其它型号的产品其业务功能基本类同。 二、系统组成 SM-2000系统由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组成,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一)硬件平台组成 一套完整的SM-2000系统硬件主要由基站、交换控制器、天馈线系统以及配套设备四部分组

移动通信频段划分以及介绍范文

移动通信频段划分 GSM通信频段:分为:GSM900 DCS1800 PCS1900(目前中国只用到GSM900和DCS1800两个频段) GSM900: 双工频率间隔:45MHZ 880~890(EGSM),890~915M(PGSM)移动台(手机)发送. 基站接收 925~935(EGSM),935~960M(PGSM)基站发送. 移动台(手机)接收 GSM900频段中我国政府批准使用的上行频率为885~915 MHz ,下行频率为935~960 MHz 移动GSM900频段为885~890(上行)/930~935(下行)(此频段属于EGSM),890~909(上行)/935~954(下行) (此频段属于PGSM),共24M 联通GSM900频段为909~915 (上行)/954~960(下行),共6M DCS1800: 双工频率间隔:90MHZ 1710~1785M 移动台(手机)发送. 基站接收 1805~1880M 基站发送. 移动台(手机)接收 GSM1800频段中我国政府批准使用的上行频率为1710~1755 MHz ,下行频率为 1805~1850 MHz,但未大量使用,特别是小城市 移动GSM1800频段为1710~1720(上行)/1805~1815(下行),共10M 联通GSM1800频段为1745~1755(上行)/1840~1850(下行) ,共10M TD-SCDMA(TDD): 核心频段: A频段:2010~2025MHz(原B频段),建设最好的,最早使用的,广泛室外使用的频段 F频段:1880~1920MHz(原A频段),考虑与小灵通干扰,应从低开始使用 E频率:2320~2370MHz(原C频段),主要室内使用,不室外使用,室内防止与WLAN 冲突,建议从低开始使用。 现在LTE实验网频段为:2320-2370MHz。 WCDMA(FDD)2100M频段:(具有TDD模式,但是没有商用)(标准4种850/900/1900/2100MHz)核心频段:1920~1980MHz,2110~2170MHz(分别用于上行和下行) 中国联通WCDMA分配的频率是1940~1955MHz(上行)/2130~2145MHz(下行),共 15MHz; CDMA2000(FDD)800M频段: 核心频段:815~849MHz,860~894MHz(分别用于上行和下行) 中国电信800M的频段:825-835 MHz(上行)/870-880 MHz(下行),共10MHz; 中国电信cdma2000分配的频率是1920~1935MHz(上行)/2110~2125MHz(下行),共15MHz; 1.EDGE的带宽与基站接入有关,以及与终端使用几个时隙有关,EDGE总8个时隙,但是为了防止干扰一般都没有用完8个时隙,最多分组数据4个时隙。 2.频段变化主要原因:900M满了会自动提升到1800M 或者:900M是语音,1800M是分组数据 3.EDGE各个区域的分布是不一致的,可能有的布局好有的布局不好。 4.GPRS的每个时隙速度大约20Kbps。

下一座金矿:七种移动医疗盈利模式、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下一座金矿:七种移动医疗盈利模式、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发布报告称,预计到2017年,移动医疗市场的发展将带来230亿美元的收入。艾媒咨询的数据则显示,到2017年底,中国的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也将突破百亿元。虽然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被视为下一座“金矿”,但因体系的复杂性,商业模式并不容易“落地”。不过,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7种能盈利的移动医疗模式,专家对这些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加以分析,为国内移动医疗市场提供发展思路。 1.为医生提供手机临床信息 移动医疗已经影响到医院的医疗管理方式、医患沟通模式、医生从业生态等。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健康公司Epocrates,专为医生提供手机上的临床信息参考,2012年收入约为1.2亿美元。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教授刘清君说,医疗服务信息化是国际发展趋势。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正加速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整体建设,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与竞争力。信息化能够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也可以实现一定的盈利。 然而,目前医院和服务商都面临着难题。首先是经费问题,一些医院难以承担上千万元的启动费用以及昂贵的后期维护成本,只在部分科室应用移动护理服务,导致系统应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是技术障碍。目前移动设备面临无线网络信号不均匀、条码识别率不高、待机时间短等问题,严重影响使用

体验和工作效率。另外,医院内部基于新型业务的流程和模式尚未完全建立,导致应用效益还无法准确评估。 2.为企业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美国数百家企业现已通过保险公司或直接与远程医疗提供商建立合作,以此减少开销,并为员工提供全天候医疗服务。美国维朋健康险公司评估发现,参与远程医疗服务的用户,平均每次问诊能节省71美元,大部分人还节约了2~3小时时间。 在刘清君看来,广义上的远程医疗至少应该包括两大方面,即偏重诊病的远程医疗系统,以及偏重健康管理的平台。前者解决的是看病难问题,比如国内很多医院开始形成规模的远程会诊系统,后者解决的是防病问题。在盈利方式上,远程医疗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减少了时间上的浪费,还能对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优化分配。 中国科学院慢病监控与预防控制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海英表示,目前远程医疗还缺乏一套完善的标准规范,需要克服保证传输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维护网络安全等难题。另外,不管是哪种远程医疗,都需要专业医师的参与以及设备支持,配套硬件能否跟上,以及医务人员的软件支持能否保证也需要考虑。 3.导医服务提供健康咨询 客户关系服务是指根据医生和患者的需求进行一系列的相关商业联系。美国ZocDoc公司根据地理位置、保险状态及医生专业为患者推荐医生,并可在平台上直接完成预约,目前公司的融资总额已接近1亿美元。刘清君认为,目前国内由商业机构提供的医疗咨询服务与之类似,如丁香园、好大夫网站等开通的专家推荐及预约服务。有些APP也已开始转变商业模式,如“春雨医生”已宣布实行会员制,即购买8元/月的会员后,可享受不限次数的免费咨询,非会员用户的提问次数则被限制为每10天一次。目前“春雨医生”已拥有1500万注册用户,汇集了超过5000名经过认证的三甲医院医生;“快速问医生”已赢得超过220万用户,提问量突破3万。 专家认为,美国在移动医疗中发现的隐私及信息安全问题,在中国也需要解决。另外,在政策和监管尚未完善阶段,确定医生和机构是否具有资质是个大问题,网站、APP是否有行医资格,需要相关部门证实。最后,对于虚拟世界中的医疗责任如何鉴定,更是难题。 4.医院联网,网上诊病、开药 在美国,多家诊所联网运营,病人可以从网上预约并索取处方药,获得检查结果的电子版,并通过网络查看个人健康结论。医生则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电子病历。不过,因为医疗模式的不同,目前还未能在我国发展。刘清君认为,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 32学时) 二、先修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网基础 三、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四、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课。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最前沿的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移动通信技术包括了组网技术、多址技术、语音编码技术、抗干扰抗衰落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交换技术以及各种接口协议和网管等等多方面的技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移动通信系统汇集了当今通信领域内各种先进的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和抗干扰技术、语音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网以及GSM系统、CDMA系统和3G技术以及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等。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无线信道和传播、传播损耗模型; 2.掌握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和调制解调技术; 3.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中的各种抗衰落抗干扰技术; 4.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技术; 5.掌握GSM移动通信系统、理解GPRS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EDGE的基本原理; 6.掌握基于CDMA20001X系统、WCDMA系统和TD-S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7.了解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不含实验) 第一章概述 1学时 第二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环境与传播预测模型 4学时内容: ●无线传播的特点以及对无线通信的影响; ●无线信道的特性,研究方法 ●无线信道的分析基础(分布,特性参数等) ●简单介绍建模技术和仿真技术基础 ●介绍常见的几种传播预测模型 ●说明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

浅谈国内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发展趋势

浅谈国内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发展趋势 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是指嵌入安装在汽车移动环境使用的多媒体系统。主要包括车载导航系统、行车记录仪、车载移动通讯系统、车内和倒车监控系统、车载息娱乐系统等。国内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从不成熟到逐步的完善,直至某些品类产品全球领跑,前后经过了近二十年的艰难发展,这期间既有着国内汽车人的智慧和努力,同时也是国内汽车产业及汽车后市场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汽车电子领域,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向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也日趋明显,随之而来必然是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产业化浪潮。与此同时国家交通运输部新规适时出台,也将促进国内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技术和外观方面的新趋势 大屏幕可视化 中高档汽车制造领域,车载多媒体系统已成为众多车厂在激烈竞争中凸显自己产品的差异化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单就显示屏而言,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大。目前5″的显示屏已成为微型轿车的标准配置,不久7″寸屏将会成为主流配置,在高档轿车中将会出现10″寸及以上的车载显示器。借助嵌入式处理器性能快速提升,使得显示器的清晰度越来越高,导航系统的色彩也越来越丰富。未来三维的风景显示或者城市交通图等,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在显示器上。在多媒体系统控制软件的支持下,还可以利用激光投射和挡风玻璃显示技术将车辆的行驶信息投射到驾驶员前面的挡风玻璃上。 语音对讲智能化 随着飞思卡尔i.MX516多媒体应用处理器及S12XEP100微控制器(mcu)在福特SYN车语音操作系统中的应用,车辆第一次听懂了人们发出的语音操作指令。福特汽车SYN无论是电话、收音机或者导航系统发出的目的地指令,这些说出来的词汇都可成为语音操作系统的指令。无论你说的是德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还是荷兰语,它都能识别出来。奔驰C级轿车中也使用了语音合成技术,以保证能够复述汽车驾驶员发出的有关行车路线的重要指令,或者朗读SMS的短信。2012年国内天缘公司也推出了“智驾云”语音导航平台产品,将声控与云计算后台、3G、车联网内容定制化等功能结合在一起,实现无需后台人工呼应的全智能操控服务,使行车途中驾驶员再不必担忧频繁用手触控屏幕而影响把控方向盘,避免了安全隐患,解放了驾驶员的双手——只用声音就能触控DVD导航娱乐系统,实现语音导航、语音点播歌曲、打电话,搜索股票、天气等各类资讯、信息,进行预警救援、远程服务等等。预计语音技术和车联网的商业应用将会成为车载多媒体终端的主流和趋势。 多功能一体化 目前市场上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种类繁多各有所长。主要功能相对单一呈现模块化特点,或以导航功能为主,或突出信息娱乐功能,用户需要多组件配套完成。墨翟科技洞悉市场趋势,针对市场诉求基于国标GB-T19056-2003/国家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的要求,以飞思卡尔i.MX536为平台开发多功能车载智能终端。该终端集合数字化视频压缩存储和3G无线传输技术(Digital Video Record),结合GPS定位监控,汽车行驶记录仪,SD卡大容量存储,驾驶员IC卡身份识别,公交报站器,多路数据接口,车载蓝牙免提语音通话功能,倒车监控,WIFI热点,更有乘客舒适娱乐的车载MP3/MP4,车载影音,车载功放。3G视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 1.1移动通信特点简介: 回答:①移动通信使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工作在强干扰环境下;(3)通信能力有限;(4)通信系统复杂; ⑤对移动台要求高 1.2移动台受到什么干扰?哪些干扰是蜂窝系统特有的? 回答:①互调干扰;(2)邻信道干扰;(3)同频干扰;(蜂窝系统特有)④多址干扰 1.3简要描述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并解释各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a:第一代(1G)主要以模拟蜂窝网络为特征,这些网络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就已在市场上销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美的AMPS(高级移动电话系统)、欧洲的TACS(全接入通信系统)、北欧的NMT和日本的HCMTS系统等。 从技术特性的角度来看,1G专注于解决两个动态的最基本用户,即双动态,并充分考虑了双通道动态。主要措施是利用FDMA实现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通过蜂窝网络结构和频率规划实现载频复用,从而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在信道动态特性的匹配中,适当采用性能优良的模拟调频方法,并采用基站双空间分集方法来抵抗空间选择性衰落。 第二代(2G)主要以数字化为特征,并构成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该系统在XXXX早期正式投入商业使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欧洲的时分多址(TDMA)GSM(GSM最初指的是集团专用移动,1989年后改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北美的码分多址(CDMA) IS-95两大系统,以及日本的PDC系统等 在技术特性上以数字化为基础,考虑了频道和用户的双重动态特性以及相应的匹配措施主要实施措施是:采用时分多址(GSM)和码分多址(IS-95)实现用户动态寻址功能,采用数字蜂窝网络结构和频率(相位)规划实现载频(相位)复用,从而扩大覆盖服务范围,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为匹配信道动态特性,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 (1)采用抗干扰性能优良的数字调制:GMSK(GSM)、QPSK(IS-95)、抗干扰性能优良的纠错码:卷积码(GSM、IS-95)、级联码(GSM); (2)采用功率控制技术来抵抗慢衰落和远近效应,这对于码分多址模式下的IS-95尤为重要;(3)自适应均衡和瑞克接收机用于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多径干扰; (4)采用信道交织编码,如帧间交织和块交织(IS-95)来抵抗时间选择性衰落第三代(3G)的主要特征是多媒体服务。它在本世纪初刚刚投入商业运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美的CDMA2000、欧洲和日本的WCDMA和我国提出的TD-SCDMA,此外还有欧洲的DECT和北美的UMC-136。 技术上,3G基于2G系统自适应信道和用户的双重动态特性引入服务动态,即在3G系统中,用户服务可以是单一的语音、数据、图像或多媒体服务,用户选择服务是随机的。这是第三种动态的引入,它

集群通信系统

集群通信系统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用于集团调度指挥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应用在专业移动通信领域。该系统具有的可用信道可为系统的全体用户共用,具有自动选择信道功能,它是共享资源、分担费用、共用信道设备及服务的多用途、高效能的无线调度通信系统。 1、简介 集群通信的最大特点是话音通信采用PTT(Push To Talk),以一按即通的方式接续,被叫无需摘机即可接听,且接续速度较快,并能支持群组呼叫等功能,它的运作方式以单工、半双工为主,主要采用信道动态分配方式,并且用户具有不同的优先等级和特殊功能,通信时可以一呼百应。 2、发展历程 中国在1989年开始引进模拟集群系统,1990年投入使用。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集群通信系统也开始向第二代的数字技术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是采用了TDMA(时分多址)和CDMA(码分多址)通信方式。同时,由于各集群使用企业为了满足其各自不同的使用要求,采用了独立建设集群通信网络的方案,所以众多企业的集群网络在网间互联互通性、频率资源使用、整体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此外,国外通信巨头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并设置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壁垒,使得内部接口基本不公开,技术开放性很差,系统和终端设备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也制约了中国数字集群的产业化进程和规模应用。 2000年12月28日,我国信息产业部正式发布的《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SJ/T11228-2000)行业推荐标准,参照国际标准TETRA(体制A)和美国国家标准iDEN (体制B),确定了两种集群通信体制。后来又加入了我国自主的GoTa和GT800两种体制。目前我国现有数字集群标准有四个:欧洲的Tetra,美国的Iden,以及我国中兴和华为公司的GOTA和GT800。国产的两个标准都是在公网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在入网时间及脱网直通等方面无法满足专业用户的需求。美国的Iden也是从公网改进而来的,存在同样的问题。只有Tetra能够满足包括公安在内的专业用户的需求。但Tetra也存在覆盖区域小、建网成本高、各厂商的设备无法互联、很难与模拟系统兼容以及国外知识产权壁垒等问题。中国公共安全行业亟需一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并适合国内公共安全模拟系统数字化改造的新数字集群标准。

移动医疗APP解决方案

移动医疗APP解决方案 在传统的医疗行业现状下,患者对医院缺乏了解、信息不对称,而看病难、看病烦、服务不到位导致医患关系紧张,部分医院品牌形象缺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只需轻动手指,则一站式改善就医体验。 北京康易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康易互动)是一家专注于为医院提供移动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服务提供商,旨在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一流的体验。 同时,康易互动还专为医院设计并提供完全贴合医院流程的产品服务,以追求“合作、创新、共赢”为服务目标,竭诚希望通过我们全方位、及时周到的服务为医院移动信息化发展贡献力量。 2 核心目标 1.为医院诊疗机构提升品牌形象 为用户展现医院整体形象、先进设备、权威专家及服务项目,让用户对其产生信任和好感。 2.吸引医患资源 产品可以让医院通过该移动应用平台做相关的宣传推广,已达到让医院通过该产品吸引大批用户的目标 3.缓解医院普遍存在的“三长一短”问题 优化我院现有诊疗流程,缓解我院普遍存在的“三长一短”问题,即挂号排长队,缴费排长队,检查排长队,看医生时间短问题。 4.缓解医患信息不对称问题 为患者提供自助服务,方便患者了解所患疾病、了解检查化验项目、了解相关药品、能够看懂检查化验单,能够看懂处方,能够索取自己的电子病历等。部分解决了医患信息不对称问题。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医疗等情况发生,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 5.配合“医联体”试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配合“医联体”试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引导患者分级就诊,双向转诊,缓解“看病难”。 3 产品介绍 公司旗下核心产品”问诊宝”APP解决方案是真正意义上的面向门诊全流程的移动医联平台,是完全贴合医院就诊流程而设计,并且提供了有效的医患沟通平台,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的前提下,也提升了医生的服务水平。从问诊人体验出发,以消息通知为核心,覆盖门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考点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第1章概论 1.(了解)4G网络应该是一个无缝连接的网络,也就是说各种无线和有线网络都能以IP协议为基础连接到IP核心网。当然为了与传统的网络互连则需要用网关建立网络的互联,所以将来的4G网络将是一个复杂的多协议的网络。 2.所谓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绳电话、无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无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 3.移动通信主要的干扰有: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以下为了解) 1)互调干扰。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与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对通信系统构成干扰。 2)邻道干扰。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的干扰,是由于一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而造成的干扰。 3)同频干扰。指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 4.按照通话的状态和频率的使用方法,可以将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分成: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第2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 1.移动通信的信道是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副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对移动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就是对移动信道特性的研究。 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是衰落特性。 2.阴影衰落:由于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落。 多径衰落:无线电波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周围环境中地形地物的作用而产生的反射、绕射和散射,使其到达接收机时是从多条路径传来的多个信号的叠加,这种多径传播多引起的信号在接收端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的随机变化将导致严重的衰落。 无线信道分为大尺度传播模型和小尺度传播模型。大尺度模型主要是用于描述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长距离(几百或几千米)上信号强度的变化。小尺度衰落模型用于描述短距离(几个波长)或短时间(秒级)内信号强度的快速变化。 3.在自由空间中,设发射点处地发射功率为P t,以球面波辐射;设接收的功率为P r,则 P r=(A r/4πd2)P t G t 式中,A r=λ2G r/4π,λ为工作波长,G t、G r分别表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增益,d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间的距离。 4.极化是指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其电场矢量的方向和幅度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电磁波的极化可分为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 线极化存在两种特殊的情况:电场方向平行于地面的水平极化和垂直于地面的垂直极化。在移动通信中常用垂直极化天线。 5.极化失配: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只有同被接收的电磁波的极化形式一致时,才能有效地接收到信号,否则将使接收信号质量变坏,甚至完全收不到信号。 6.阴影衰落又称慢衰落,其特点是衰落与无线电传播地形和地理的分布、高度有关。 7.多径衰落属于小尺度衰落,其基本特性表现在信号的幅度衰落和时延扩展。 8.多普勒频移:f d=(v/λ)cosα,式中v为移动速度;λ为波长;α为入射波与移动台方向之间的夹角;v/λ=f m为最大多普勒频移。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1、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简介 深圳市公安局应急指挥通信系统,采用350兆TETRA数字集群技术标准,项目将在2009年内开工建设,无线覆盖达全市的各个区和街道,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几十个无线基站,两个交换中心,并在各公安分局共设置一百多个调度台。 系统功能包含,基于本系统的车辆定位(AVL)、单兵定位(APL)、短信、状态信息、数传,语音呼叫、调度等。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基于数字时分多址(TDMA)技术的专业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是ETSI(欧洲通信标准协会)为了满足欧洲各国的专业部门对移动通信的需要而设计、制订统一标准的开放性系统。TETRA 数字集群系统不仅提供多群组的调度功能,而且还可以提供短数据信息服务、分组数据服务以及数字化的全双工移动电话服务。TETRA 系统还支持功能强大的移动台脱网直通(DMO)方式。 目前,支持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设备厂家,主要有,美国MOTOROLA (摩托罗拉)、欧洲的EADS(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和英国SEPURA(赛普乐)等公司, 2、公安350兆TETRA数字集群基本技术特性 信道划分:采用频率和时间分割的方法划分信道。频率分割是在给定的350MHz频段内按25kHz信道间隔和10MHz双频间隔划分载波信道。时间分割是采用时分复用/时分多址(TDMA)技术划分时隙信道。规定每载波时隙数为4个,即物理信道为4个,再根据需要设置业务和控制逻辑信道。 区域覆盖对于无线服务区的覆盖采用下列技术:(a)单基站大区覆盖;(b)蜂窝频率复用;(c)准同步发射;(d)分时共享发射;(e)天线分集;(f)基站分集;(g)直通方式(DMO)/集群网关。话音编码技术话音编码采用代数码本激励的线性预测编码(ACELP)技术。应采用30ms话音帧,每帧比特率为4,567bit/s。 ●射频调制方式:射频调制方法采用相移π/4的差分四相相移键控 (π/4DQPSK)。 ●载波调制速率:载波调制速率应为36kbit/s。

中国移动多媒体消息系统(MMS)接口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中国移动多媒体消息系统(MMS)接口规范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of China mobile MMS system 版本号:1.0.0 ╳╳╳╳-╳╳-╳╳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目次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术语和定义 (3) 4 符号和缩略语 (4) 5 系统接口描述 (5) 6 本规范中相关定义的说明 (7) 7MM1接口定义 (9) 7.1 发方用户标识的获取 (9) 7.3 提交多媒体消息 (9) 7.3.1正常操作 (10) 7.3.2异常操作 (10) 7.3.4信息单元 (11) 7.4 多媒体消息通知 (12) 7.4.1正常操作 (12) 7.4.2异常操作 (13) 7.4.4信息单元 (14) 7.5 接收多媒体消息 (15) 7.5.1正常操作 (15) 7.5.2异常操作 (16) 7.5.4信息单元 (16) 7.6 转发多媒体消息 (18) 7.6.1正常操作 (18) 7.6.2异常操作 (19) 7.6.4信息单元 (19) 7.7 发送报告 (20) 7.7.1正常操作 (20) 7.7.2异常操作 (20) 7.7.4信息单元 (21) 7.8 阅读报告 (21) 7.8.1正常操作 (21) 7.8.2异常操作 (22) 7.8.4信息单元 (22) 7.9 在MMB OX中存储和更新多媒体消息 (23) 7.9.1正常操作 (23) 7.9.2异常操作 (23) 7.9.4信息单元 (24) 7.10 查看MMB OX (24)

移动医疗解决方案

移动医疗解决方案 一、无线临床信息系统架构 (2) 二、无线临床信息系统网络结构 (4) 三、无线临床信息系统主要业务系统 (5) 3.1、移动护士工作站 (5) 3.1.1、系统描述 (5) 3.1.2、功能介绍 (6) 3.1.3、预期目标 (7) 3.2、移动医生工作站 (8) 3.2.1、系统描述 (8) 3.2.2、功能介绍 (8) 3.2.3、预期目标 (9) 3.3、无线输液管理信息系统 (10) 3.3.1、概况 (10) 3.3.2、门诊输液管理系统典型应用 (10) 3.3.3、门诊输液管理系统优势体现 (11) 四、无线临床信息系统优势 (13) 4.1、应用优势 (13) 4.2、技术优势 (14) 4.2.1、移动计算机和EDA技术 (14) 4.2.2、无线局域网技术 (14) 4.2.3、条码和RFID (15) 五、系统的典型应用扩展 (17) 六、药品、物品、耗材、设备等应用 (18) 6.1、药物管理 (18) 6.2、标本采集 (18) 6.3、药品配送系统 (19) 6.4、血液管理 (20) 6.5、固定资产管理 (20)

一、无线临床信息系统架构 医疗保健正处于从基于纸张的手动流程驱动的行业向基于无纸化的数据传输工程中。通过企业移动的解决方案,医院和医疗中心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有效地采集及管理信息,这不仅节省了资金和时间,而且在特殊情况下还挽救了生命。 在针对医疗保健市场的全面企业移动解决方案中,创业关注几个关键领域。从护士、医生到医院管理人员,创业移动解决方案为广泛的应用提供了强有里的支持。 1971年世界第一套临床信息系统在美国加州EI Camino医院诞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EI Camino已成功利用无线和条码等先进技术进一步完善该临床信息系统,从而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硅谷智能医院”。2004年美国宣布一项“医疗信息电子化”10年计划,根据该计划,美国将全面发展电子健康病历得以有效推广和应用,无线临床信息系统必将向网络无线化、应用移动化和条码化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已有医院开始全面实施无线临床信息系统,采用无线网络、移动计算、RFID及条码识别技术,在全国率先实现医院信息系统真正的数字化、移动化、条码化、医护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实时获取并输入病人电子化的诊疗信息,创业业务在国内外成功开展无线临床信息系统的经验,希望于您共同分享创业无线临床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和先进性,以及在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强医院管理、改进病人安全、提高病人满意毒所起的重要作用。 为了满足医院各种应用的要求,在医院现有局域网的基础上架构无线网络,建立信息传输的硬件平台;为系统应用前端配置无线手持终端PDA,实现应用实时化和信息移动化,培植中间件技术建立面向服务的通用数据交换平台,便于现在应用系统的维护和未来系统的扩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