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探究活动的六个步骤

科学探究活动的六个步骤

科学探究活动的六个步骤
科学探究活动的六个步骤

科学探究活动的六个步骤

一、研究的主题

二、探究的问题

三、问题的假设

四、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五、讨论与交流

六、归纳得出结论

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

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

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及其注意事项

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及 其注意事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及其注意事项 医学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可归纳为5个步骤:①科研选题,其主要任务是提出科学合理的假设,②科研设计,主要任务是围绕验证假设安排试验内容,③科研实施,从事调查或实验工作,搜集论证假设的证据,④科研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实验或调查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数据处理,揭示资料数据特征,⑤科研总结,通过整合资料统计结论,综合现象特征和专业知识,再经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过程,使假说和数据资料按照逻辑规律结合起来,完成具体论证过程,使原假设成为结论,并进一步产生新的研究假设。 科研选题及其注意事项:首先要遵循科研选题的四大原则:①可行性原则,要求选题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是否具备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主要包括:1,研究者的知识结构。2,研究者的科学素质。3,研究者的个人性格特征。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研究对象、文献资料、设备条件、课题工作基础和经费与人力投入状况。②创新性原则,创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也是科研选题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和价值所在。科研选题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前人没有研究的课题。2,补充前人的不足。③科学性原则,选题要科学合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和已经证明是正确的已有的科学原理法则。④需要性原则,选题应该根据社会需要性来确定。 科研选题来源及优缺点:一,实际工作中选题:包括日常生活、教学活动、学术活动和偶然机遇。在实际工作中选题的优点是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研究者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局限性是研究的起点往往不够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科学性原则: 必须是科学的,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创新性原则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法 在教师指导下,向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此方法的只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小组讨论法: 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的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角色扮演法: 是运用模拟、小品等形式进行活动的一种方法。在角色扮演中,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有一部分学生担任角色并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认真注意与活动 目的有关的具体行为。表演结束后,讨论在表演中的体验和表现出的行为。这种活

动形式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活动过程艺术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获得对过程的体验。 作品制作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使用工具、设备,通过模仿或重新设计,加工制作作品,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由于制作活动符合儿童喜欢动手、爱玩的天性,具有玩玩做做的特点。 信息搜集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某个方面的有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比较、分析、综合,从而认识事物的活动方法。通过信息搜集,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搜集法的基本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搜集、处理、交流、应用、评价信息的能力。 信息搜集法的运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信息搜集获得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搜集、整理、分析、交流信息的过程,学习运用搜集信息开展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对小学科学课自主探究学习的认识 自贡市大安区大安小学: 李华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开设不久的课程,它包含着科学概念,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等丰富的内容,在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科学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对小学科学课进行综合性学习和研讨,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七个要素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七个要素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以下七个要素: 第一要素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如在探究物质密度的实验中,首先针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有些物质体积相同,质量却不同;而有些物质,体积大小不同,质量却相同,提出设问。 第二要素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应让学生大胆猜想。对第一要素中提出的现象,学生可能猜想是不是与物质本身的某种特性有关呢?如果能找出表示这种特性的方法,可能会找出问题的答案。另外,既然涉及到体积和质量,进一步猜想:1.同一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同?2.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同? 第三要素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启发学生讨论、思考,让学生理解实验研究方案,积极投入探索学习。根据前面的猜想,学生讨论后设计如下的探究方案:1.选体积、质量不同的水、铜、铁三种物质作为探究对象;2.选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作为探究工具;3.分别测量三种物质的体积和质量;4.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进行比较。 第四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实验中加强实验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指导,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记录表中。 第五要素是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学生通过对记录表中数据的计算、分析、比较后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1.对水这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总相同;对铜这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总相同;对铁这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还总相同;2.但是,对水、铜、铁这三种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却不相同。因此,恰好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在学生已获得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在物理学中,正是用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反映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表示为:ρ=mv。 第六要素是评估。评估的实质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有评估的意识。例如对以上的探究实验,以问题的形式做如下评估:你的猜想与探究结果一致吗?探究过程中测出的质量和体积是对于同一研究对象的吗?实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了吗?此实验方案和探究工具有什么缺陷吗?你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吗?等等。 第七要素是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探究实验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教师要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个环节还要求学生能对探究过程做出简单报告。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科学探究活动的六个步骤

科学探究活动的六个步骤 一、研究的主题 二、探究的问题 三、问题的假设 四、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五、讨论与交流 六、归纳得出结论 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 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一、导学目标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二、导学过程 导入:自主学习课本P14、17,回答: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一)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4的资料,体会一下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讨论:1.科学家探究肉汤变质的过程包括哪几个步骤?科学探究的过程都是由这几个固定不变的步骤组成的吗? 2.为什么要将放进烧瓶的肉汤煮沸?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3.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 【精讲点拨】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二)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 1.分组实验 2.讨论: (1)实验中,测量与计数的准确与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 (2)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水温上升与下降的范围? 【自主评价】 1.在一个科学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有一个变量B.提出的假设总是与实验结果一致 C.可以有多个变量D.水、温度、光照可以同时成为实验变量 2.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的前提是() A要经过详实的观察B要经过周密的思考 C要从想象中提炼问题D要在仔细观察后在认真思考 3.下列关于假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性的解释 B.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猜测 C假设要以观察和知识、经验为依据D假设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其是否正确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提出的假设可以毫无依据B.实验要独立完成,尽量不要与人合作 C.作出的假设必须是事实D.水、温度等都可以成为实验中的变量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七个要素之欧阳家百创编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七个要素 欧阳家百(2021.03.07)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以下七个要素: 第一要素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如在探究物质密度的实验中,首先针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有些物质体积相同,质量却不同;而有些物质,体积大小不同,质量却相同,提出设问。 第二要素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应让学生大胆猜想。对第一要素中提出的现象,学生可能猜想是不是与物质本身的某种特性有关呢?如果能找出表示这种特性的方法,可能会找出问题的答案。另外,既然涉及到体积和质量,进一步猜想:1.同一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同?2.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同? 第三要素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启发学生讨论、思考,让学生理解实验研究方案,积极投入探索学习。根据前面的猜想,学生讨论后设计如下的探究方案:1.选体积、质量不同的水、铜、铁三种物质作为探究对象;2.选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作为探究工具;3.分别测量三种物质的体积和质量;4.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进行比较。 第四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实验中加强实验规范操

作、安全操作的指导,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记录表中。 第五要素是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学生通过对记录表中数据的计算、分析、比较后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1.对水这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总相同;对铜这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总相同;对铁这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还总相同;2.但是,对水、铜、铁这三种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却不相同。因此,恰好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在学生已获得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在物理学中,正是用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反映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表示为:ρ=mv。 第六要素是评估。评估的实质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有评估的意识。例如对以上的探究实验,以问题的形式做如下评估:你的猜想与探究结果一致吗?探究过程中测出的质量和体积是对于同一研究对象的吗?实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了吗?此实验方案和探究工具有什么缺陷吗?你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吗?等等。 第七要素是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探究实验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教师要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个环节还要求学生能对探究过程做出简单报告。

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像法等,就是初中科学常用得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知识回放】所谓控制变量法,就就是在研究与解决问题得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得因素与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得大小,而保证其它得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得问题、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得表格上得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得问题就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就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她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就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得方法,也就是中考出题最多得方法。 在初中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得有: 1、蒸发得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滑动摩擦力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液体压强得大小与哪些引速又关、 4、浮力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压力得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6、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7、动能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8、重力势能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9、导体得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10、探究电流与电压得关系 11、探究电流与电阻得关系12、探究电流做功得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3、探究电流得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14、探究电磁铁得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典例探究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她、二胡 等弦乐器得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 相同得条件下,发声得音调还可能与弦得粗 细、长短及弦得材料有关,于就是想通过实验 来探究一下自己得猜想就是否正确,上表就是 她在实验时控制得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得音调与弦得材料 得关系,您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得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 D得出结论等,您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得全过程,所采用得合理顺序应该就是: 。(只填写数字代号)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得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请您再写出一个初中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得实验名称: 。 【典例探究2】为了研究物质得某种特性,某小组得同学先做了如下实验:她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得烧杯中分别放入100克与200克得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与计时器测量水得温度随时间得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1、表2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得热量相等) 表1 m1=100克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降低温度/℃0 1 2 3 4 5 6 6 6 2 时间/min 0 2 4 12 14 20 24 28 32 36 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8 降低温度/℃0 1 2 3 4 5 6 7 8 8 两杯水所处环境得温度就是得。) (2)分析比较表1(或表2)中第一行与第三行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得初步结论就是: ,放出得热量与降低得温度成正比。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素材

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新课标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因而科学探究能力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科学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际上该类问题一般来说是在同学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可以说并不难解,本文结合近几年典型探究类中考题,从科学探究的步骤出发,剖析该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要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和大胆的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实际上科学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 例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 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 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 ①;②;③。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 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一堂科学课的教学和体会 贵州省赫章县野马川镇山脚小学杨世雨 一、教材简析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4课。在本单元,学生初步学习物体的运动,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运动,开始学会描述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式。本课则以学生们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这是进行假设后,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收集证据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一节课。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提出问题进行假设,二是开展验证性实验研究。 学习这一课的目的,一是带领学生比较完整地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二是学习探究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重要因素。 二、学习目标 (1)能根据经验提出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3)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行探究。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四、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探究进取的科学精神,正是《科学》课程标准的宗旨和目的。在教学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时先以生活中见到的现象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大胆地进行各种假设,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再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验,从实验中收集证据,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其间组织学生交流与质疑;最 后还把探究活动引向课外。整个教学过程,以及课前课后,都全面充分地尝试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有利于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抓住一切契机,培养学生探究交流、动脑动手、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和人际合作等多种能力。 五、教学过程

自然辩证法(硕士)科学研究一般程序

1. 试述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并分析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1)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科研选题→收集材料→整理材料→提出假设→建立理论→检验评论。 ①科学问题。所谓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主体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矛盾,是科学认识中目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距。科学问题来源:第一,从新的科学事实与原有的科学理论的矛盾中提出问题。第二,从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中提出问题。第三,从不同学科理论之间的矛盾中提出问题。第四,从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现象的不同理论解释的矛盾中提出问题。第五,从社会实践的需要同现有的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这促需要的矛盾中提出问题。第六,从怀疑中发现问题。第七,从机遇中发现问题。科学问题的来源还有:从各个知识领域、学科之间的空白区和交叉点上提出问题,如生物与化学之间、遗传学与免疫学之间的交叉点和空白区都可能提出科学问题;从不同的学科之间寻找具有共同特性和规律的问题;从不同学科之间的概念、机制、原理、方法的相互借鉴、移植形成的科学问题;通过阅读科技论文、搜集情报资料而发现科学问题;通过参加学术报告会、论文答辩会、专题讨论会而发现科学问题等等,都是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的重要线索和途径。 ②科研选题。科研选题的原则:第一,需要性原则;第二,科学性原则;第三,创造性原则;第四,可行性原则;第五,合理性与效益性原则。科研选题还应注意选题的方法和艺术,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1善于抓住两门或几门学科相互接触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延伸自己科研的领域和视野;2敏锐地抓住研究中意外出现的机遇,调整课题、转向进攻,变副为主;3善于抓住矛盾,从中发现问题,制定课题;4勇于标新立异,突破传统;5学会站在“巨人肩上”制定课题;6善于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和趋势,在各学科前沿选择课题;7善于接近哲学、文学的预见和科学幻想的启迪。科研选题的一般程序:第一,调查研究、分析资料、发现问题。第二,初步论证和筛选课题。第三,专家评价和确定课题。第四,制定规划,确保实施。 ③收集材料。收集材料的方法包括: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和科学调查方法。其遵循的原则包括:第一,容观性原则;第二,全面性原则;第三,典型性原则。 ④整理材料。整理材料的方法有科学抽象、科学思维、创造性思维。所谓科学抽象是指对已经获得的大量感性材料,经过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将一类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分开来,排除个别的、偶然的、外部的表面现象,抽取出普遍趵、必然的、内在的本质或规律,从而达到从个别中把握一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目的。科学抽象的形式有:科学概念、科学符号、思想模型、理想实验。科学思维的形式有形象思维和顿悟思维。其方法包括:演绎方法和非演绎方法(归纳方法、类比法、数学模型方法)。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技法包括:第一,头脑风暴法。第二,属性列举法。第三,奥斯本检核表法。第四,缺点列举法。五,形态分析法。 ⑤提出假设。即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它是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⑥建立理论。建立理论的方法包括:数学方法、假说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所谓数学方法,是指将数学成果工具化,利用数学所提供的概念、理论和规律,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序、形的分析、推导和计算,从而提示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的方法。所谓假说

科学探究过程(物理)

科学探究过程(物理)

科学探究过程: 一、提出问题的方法: 请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 40km/h 10m 10m 60km/h 15m 20m 80km/h 20m 40m 停车距离 反应距离刹车距离 汽汽汽汽 从图中我们观察到的信息如下: 1、汽车的初速度40km/h、60km/h和80km/h; 2、反应距离10m、15m和20m; 3、刹车距离10m、20m和40m; 4、停车距离20m、35m和60m; 5、反应距离、刹车距离和停车距离都随汽车的初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这些信息都反映一定的物理现象,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物理现象进行研究,质疑其形成的原因,如: 反应距离与汽车的初速度有关吗? 刹车距离与汽车的初速度有关吗? 停车距离与汽车的初速度有关吗? 在这些问题中主要的问题是研究汽车的安全距离即停车距离,于是我们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汽车的停车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 分析上述提出问题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提出问题过程可用下面的程式来表示: 事物研形科 观选质分 析这就是我们要找的提出问题的方法。

的结果。方法如下: 问题:汽车的停车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成因:这是研究人开车和汽车运动的问题。影响汽车停车距离的 因素必然与人、汽车的情况和路面情况有关。 猜想方向:人的情况要看驾驶员是否酒后驾驶、是否疲劳驾车、是否 生病、是否精神不集中和人的心理状态等有关。汽车情况 与汽车的运动情况(速度)、汽车的善(刹车性能、汽车载 重)、路面的情况有关。 提出猜想:影响汽车停车距离的因素可能与 1、驾驶员是否酒后驾驶、是否疲劳驾车、是否生病、 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是否良好等有关; 2、汽车的速度有关; 3、汽车的刹车性能、车身重量等有关; 4、路面是否湿滑有关。 从上述猜想过程中可见,只要运用正确的猜想方法就能很好完成猜想 这一探究任务。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 1、知道实验目的和已有的条件,制定实验方案; 2、尝试选择实验方法及所需要的装置与器材:; 3、考虑实验的变量及其控制方法; 4、认识制定计划的作用。 在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时必须考虑的如下具体项目: 1、实验的目的、原理 2、实验的方案和方法 3、实验的装置(电路)图 4、实验需要的器材 5、需要观察现象和测量的物理量 6、控制变量法 7、实验数据表的设计 8、简单的实验步骤 在设计每一个项目中也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可通过分析一些探究过程总结归纳出来,如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时,我们分析这个探究过程发现其选择的实验装置和器材有如下特点:器材简单、现象明显、操作性强、模型典型。这就是我们选择的实验装置和器材时要注意的问题。又如探究液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之间的关系,要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探究,这样就必须经历两个过程:1、固定液体密度不变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2、固定液体的深度不变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我们分析其过程发现有如下特点:1。研究三个以上物理量的关系要用控制变量法;2、其过程可用下面的程式表示;研究A与B、C的关系,固定B,研究A与C的关系;固定C,研究A与C的关系。这就是控制变量法的主要思路。再如我们分析科学教材中的很多实验数据表,不难发现这些数据表都有如下共同特点:行列分明、记录清晰、一目了然、列是需要记录的物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教案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的三大类型; 2.能够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能力目标 1.形成科学探究的一般思维,尝试进行科学探究; 2.培养知识的概括能力和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明确生命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的意识,形成注重对各个学科的综合学习并相互联系意识;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三大类型及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难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以教师讲述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回顾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科学家的科研过程,总结出科学研究方法的三大类型:观察和描述、生物实验法、生命现象的人工模拟;通过回顾讲述天花和牛痘的故事,总结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和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以验证假设)——实施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校验假设得出结论——交流及应用。通过对本节课的讲解,主要是要让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有一个整体了解,并形成科学研究的一般思维,这对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都是有好处的。 五、教学过程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师: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我们现阶段所学的生物,其实就是生命科学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今天,似乎很难找到哪一门学科像生命科学这样高度地调动了人类的各种认知和研究手段,创造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实验技术。在这方面不仅出版了大量的专著(如组织化学技术、分子克隆技术、试验胚胎技术等),而且也有不少的杂志(如Method in Cell Biology)发行。 设问:就广泛意义的科学方法而言,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学生听讲,思考并回答问题,一般情况下在教师的引导提示下,学生能够答出前两种类型,而第三种则较难以答出) 教师总结学生答案,继续讲解:就广泛的科学方法而言,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观察与描述:对生命现象、生物体的结构和生命过程等进行直接的观察与描述。 观察与描述是研究生命现象的最基本的方法。观察可以是针对大尺度的生态行为来进行,也可以对生命的细小部分借助仪器(如显微镜)来完成,可以对生命的活体过程进行观察(如胚胎发育过程),也可以将生命杀死固定并用特定方法(如染色、同位素标记)显示生命的瞬间结构和理化状态。这些观察的结果往往要经数据和资料的分析或再处理后才能得到对生命真实过程的了解。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大量获自于观察,例如物种的生态分布和

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及其注意事项

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及其注意事项 医学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可归纳为5个步骤:①科研选题,其主要任务是提出科学合理的假设,②科研设计,主要任务是围绕验证假设安排试验内容,③科研实施,从事调查或实验工作,搜集论证假设的证据,④科研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实验或调查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数据处理,揭示资料数据特征,⑤科研总结,通过整合资料统计结论,综合现象特征和专业知识,再经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过程,使假说和数据资料按照逻辑规律结合起来,完成具体论证过程,使原假设成为结论,并进一步产生新的研究假设。 科研选题及其注意事项:首先要遵循科研选题的四大原则:①可行性原则,要求选题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是否具备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主要包括:1,研究者的知识结构。2,研究者的科学素质。3,研究者的个人性格特征。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研究对象、文献资料、设备条件、课题工作基础和经费与人力投入状况。②创新性原则,创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也是科研选题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和价值所在。科研选题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前人没有研究的课题。2,补充前人的不足。③科学性原则,选题要科学合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和已经证明是正确的已有的科学原理法则。④需要性原则,选题应该根据社会需要性来确定。 科研选题来源及优缺点:一,实际工作中选题:包括日常生活、教学活动、学术活动和偶然机遇。在实际工作中选题的优点是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研究者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局限性是研究的起点往往不够高。二,文献阅读中选题:寻找学科领域的空白点,通过文献启发选题以及在文献矛盾中选题。文献阅读中选题的优点是选题来源丰富,选题起点较高,局限性是研究者往往因没有相关的实践经历,不及实际工作中选题的可行性、针对性强。三,原有课题基础上选题,其优点是可行性和科学性强,有利于快出成果,局限性是成果价值大小受原有课题方向、性质与研究基础制约。四,招标范围中选题,其优点是指导意义很强,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方向和时间规定,但这类选题来源的局限性是,这些课题往往是基础或临床前沿科研目标,或国内外高科技领域的攻关课题,一些基层科研单位、个人不具备开展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科研选题的基本程序:①萌芽阶段(初始意念或提出问题)。②文献复习(将初始意念系统化、深刻化、完善化,变成完整的理论认识,形成假说)。③形成假设。 科研选题技巧:一、类比移植选题,类比移植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为了认识为之事物通常使用类比法,把陌生事物和熟悉事物相比,把未知的东西和已知的东西相比。类比移植方法在科研选题中具有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二、纵横思考选题,任何事物都有层次性,纵横思考选题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不同的层次。其表现为不盲目随从,审时度势。独辟蹊径。三、逆向思考选题,逆向思考是指对问题的反向提问,建立对立思考,是一种借鉴别人的选题来确定自己的科研选题的技巧。四、辩证思维选题,辩证思维的使用有助于找到突破课题的新途径,把认识推到新的境界。五、结合特色选题、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根据地区特点、结合单位与个人特长确定科研工作主攻方向,在可行性上具有优势,并且可以填补地方空白,既有实用价值,也有理论意义。六、

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1

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1 科学探究是人们猎取科学知识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新课标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明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因而科学探究能力也就理所所以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许多同学关于科学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际上该类问题一般来说是在同学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能够说并不难解,本文结合近几年典型探究类中考题,从科学探究的步骤动身,剖析该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要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和大胆的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实际上科学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基本上平时学习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特别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几个什么原因,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看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依照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 例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明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通过一段时间后,发明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 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 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假如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 ①;②; ③。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 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 是:。 方案现象和结论 同时又对学生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通过分析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成块状固体的缘故进行猜想和探究。事实上此题考查的仍然是知识的应用,考查的是相关物质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生石灰氧化钙及其在空气中变质后一系列物质的性质

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及反思

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及反思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大力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其核心是让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来理解科学概念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介绍了探究学习的概念,重点论述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并总结了探究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 [关键词]科学探究;探究教学过程;探究教学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将科学探究引入到课程标准中来,科学探究不仅是科学学习和科学教学的重要方式,而且是构成基础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做科学’(即科学探究)来学科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1]。然而,对什么是探究教学、应当怎样展开探究教学等问题,目前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本文结合对多篇有关探究学习的文献的研究,对探究教学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1.科学探究 1.1提出背景 在20世纪初,美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导致教育脱离儿童生活经验,纯知识的灌输遏制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重视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和方法的教育方法。摆脱以往百科全书式的教学方式。他主张教学应遵循以下步骤:设置疑难情景,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间题的方案并实施等。仔细研究便可发现,这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探究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杜威提出的这种含有探究思想的教学方式,对美国科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探究教学的提出莫定了基础。 20世纪中叶,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的提出是建立在学科结构观上的。他说:“知识,包括科学在内,并非是真理的集合,而是待于证明和不断被修正的系统。科学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这表明,学科的结构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的真理教给学生是不符合学科结构的特点的。学生应通过探究活动开展学习,根据探究结果对所学知识提出科学的解释。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教学,促使人们思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怎样使学生深人理解知识,怎样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体验科学的过程等。因此探究目标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2]。 1.2基本概念和内涵 为了界定基础教育的科学领域,很多学者将其分为两大类:一是把科学探究描述为科学家所做的工作,二是把它看作教与学的过程。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的定义上认可了这种划分,它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3]。 探究学习是通过对科学探究的模拟来实现的。科学探究,又称科学研究,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方式,它遵循一定基本程序,采用一系列方法,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和检验假设、表达和交流等活动,来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推动科学发展。在探究学习时,学生模拟科学家采用的探究程序和方法,通过提出和解决与他们生活经历有紧密联系的各种科学问题,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去。与科学探究相对应,探究学习遵循以下典型程序或模式:形成问题、搜集数据、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交流结果[4]。因此,不管探究学习呈现哪种形式,活动种类如何多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8个要素

科学探究 8个要素: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与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一、对科学探究的各要素进行探究 1、侧重填写实验报告的探究: (09山东青岛)29.某化学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碱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小王同学 29、方案Ⅰ: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氢氧化钙溶液 方案Ⅱ:用试管取约2mL该溶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白色沉淀Ca(OH)2+ CO2== CaCO3↓+ H2O 2、侧重反思和评价的探究 (09江苏苏州)28.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H+和碱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请根据以下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用酚酞试液 (1)向一锥形瓶中倾倒20g质量分数为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2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用▲的方法(填一操作名称)使其析出。用酚酞作指示剂可逐滴控制酸、碱溶液反应的量,视觉效果灵敏,操作简便。 【实验2】用pH试纸 (2)向一支试管内倒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滴入盐酸,边滴边振荡。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沾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因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反应进程,需间隔数滴多次检测溶液的pH,所以每使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前,必须进行▲的预处理。 【小结】 (3)除了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外,还可用▲(填方法)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发生。28.(1)无(1分)2.9%蒸发结晶(或蒸发) (2)洗净并擦干(全写得1分,不全不给分) (3)测温度变化(或用pH计测试或测反应前后溶液导电性) 3、侧重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案设计的探究 (09江苏徐洲)45.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1: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请你对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进行分析_______。 实验2: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

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安徽庐江四中吴海洋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新课标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因而科学探究能力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科学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际上该类问题一般来说是在同学们已有 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可以说并不难解,本文结合近几年典型探究类中考题,从科学探究的步骤出发,剖析该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要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和大胆的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实际上科学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 例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 ①;②;③。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 方案现象和结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