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子网划分方法及掩码简便算法

子网划分方法及掩码简便算法

子网划分方法及掩码简便算法
子网划分方法及掩码简便算法

子网划分方法及掩码简便算法

发布时间:2006-8-4 被阅览数: 3 次作者:飞速网络

子网的划分,实际上就是设计子网掩码的过程。子网掩码主要是用来区分IP地址中的网络ID和主机ID,它用来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从IP地址中分离出网络ID和主机ID.子网掩码是由4个十进制数组成的数值"中间用"。"分隔,如255.255.255.0。若将它写成二进制的形式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 0000,其中为"1"的位分离出网络ID,为"0"的位分离出主机ID,也就是通过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与"逻辑操作,得出网络号。例如,假设IP地址为192.160.4.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则网络ID为1 92.160.4.0,主机ID为0.0.0.1。计算机网络ID的不同,则说明他们不在同一个物理子网内,需通过路由器转发才能进行数据交换。

每类地址具有默认的子网掩码:对于A类为255.0.0.0,对于B类为255.255.0.0,对于C类为255.25 5.255.0。除了使用上述的表示方法之外,还有使用于网掩码中"1"的位数来表示的,在默认情况下,A类地址为8位,B类地址为16位,C类地址为24位。例如,A类的某个地址为 12.10.10.3/8,这里的最后一个"8"说明该地址的子网掩码为8位,而199.42.26.0/28表示网络199.42.26。0的子网掩码位数有28位。

如果希望在一个网络中建立子网,就要在这个默认的于网掩码中加入一些位,它减少了用于主机地址的位数。加入到掩码中的位数决定了可以配置的于网。因而,在一个划分了子网的网络中,每个地址包含一个网络地址、一个子网位数和一个主机地址,如图1所示。

在图1中,子网位来自主机地址的最高相邻位,并从一个8位的位组边界开始,因为默认的子网掩码总是在8位位组的边界处结束。随着主机位中加入于网位的增加,我们可以从左到右计数,并用和它们位置相关的值。将它们转换为十进制。

图1:

从每个主机位加入的子网位中,得到子网的对应十进制数,总结在表1中

表1:

下面举例说明,使用没有子网的子网掩码和使用于网的子网掩码的区别。若有二个B类IP地址172.16.2. 160,其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255.0.0,则完成下面任务

若不使用子网,即只使用默认的子网掩码,其运算过程如图2所示。

若使用8位子网位,则其运算过程如图3所示。

注意:在图3中,使用了8位子网位,其子网掩码值从默认的255.255.0.0转变为255.255.255.0,从而使逻辑"与"之后的网络号发生了变化。

图2:

图3:

说明该算法。

例:给定一 class c address : 192.168.5.0 ,要求划分20个子网,每个子网5

个主机。

解:因为4 <5 < 8 ,用256-8=248 ――>即是所求的子网掩码,对应的子网数

也就出来了。这是针对C类地址。老师也只讲了针对C类地址的做法。下面是我自

己推出来的针对B类地址的做法。

对于B类地址,假如主机数小于或等于254,与C类地址算法相同。

对于主机数大于254的,如需主机 700台,50个子网(相当大了),

512 < 700< 1024

256-(1024/256)=256-4=252 ――>即是所求的子网掩码,对应的子网数也就

出来了。

上面256-4中的4(2的2次幂)是指主机数用2进制表示时超过8位的位数,即超过2位,掩码为剩余的前6位,即子网数为2(6)-2=62个。

IP和子网掩码的一些知识___转载

分类:电脑

我们都知道,IP是由四段数字组成,在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3类常用的IP

A类IP段0.0.0.0 到127.255.255.255

B类IP段128.0.0.0 到191.255.255.255

C类IP段192.0.0.0 到223.255.255.255

XP默认分配的子网掩码每段只有255或0

A类的默认子网掩码255.0.0.0一个子网最多可以容纳1677万多台电脑

B类的默认子网掩码255.255.0.0一个子网最多可以容纳6万台电脑

C类的默认子网掩码255.255.255.0一个子网最多可以容纳254台电脑

我以前认为,要想把一些电脑搞在同一网段,只要IP的前三段一样就可以了,今天,我才知道我错了。如果照我这说的话,一个子网就只能容纳254台电脑?真是有点笑话。我们来说详细看看吧。

要想在同一网段,只要网络标识相同就可以了,那要怎么看网络标识呢?首先要做的是把每段的IP转换为二进制。(有人说,我不会转换,没关系,我们用Windows自带计算器就行。打开计算器,点查看>科学型,输入十进制的数字,再点一下“二进制”这个单选点,就可以切换至二进制了。)

把子网掩码切换至二进制,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子网掩码是由一串[red]连续[/red]的1和一串[red]连续[/red]的0组成的(一共4段,每段8位,一共32位数)。

255.0.0.0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55.255.0.0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

255.255.255.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这是A/B/C三类默认子网掩码的二进制形式,其实,还有好多种子网掩码,只要是一串连续的1和一串连续的0就可以了(每段都是8位)。如

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这也是一段合法的子网掩码。子网掩码决定的是一个子网的计算机数目,计算机公式是2的m次方,其中,我们可以把m看到是后面的多少颗0。如255.255.255.0转换成二进制,那就是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后面有8颗0,那m就是8,

255.255.255.0这个子网掩码可以容纳2的8次方(台)电脑,也就是256台,但是有两个IP是不能用的,那就是最后一段不能为0和255,减去这两台,就是254台。我们再来做一个。

255.255.248.0这个子网掩码可以最多容纳多少台电脑?

计算方法:

把将其转换为二进制的四段数字(每段要是8位,如果是0,可以写成8个0,也就是

00000000)

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

然后,数数后面有几颗0,一共是有11颗,那就是2的11次方,等于2048,这个子网掩码最多可以容纳2048台电脑。

一个子网最多可以容纳多少台电脑你会算了吧,下面我们来个逆向算法的题。

一个公司有530台电脑,组成一个对等局域网,子网掩码设多少最合适?

首先,无疑,530台电脑用B类IP最合适(A类不用说了,太多,C类又不够,肯定是B类),但是B类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255.0.0,可以容纳6万台电脑,显然不太合适,那子网掩码设多少合适呢?我们先来列个公式。

2的m次方=560

首先,我们确定2一定是大于8次方的,因为我们知道2的8次方是256,也就是C类IP的最大容纳电脑的数目,我们从9次方一个一个试2的9次方是512,不到560,2的10次方是1024,看来2的10次方最合适了。子网掩码一共由32位组成,已确定后面10位是0了,那前面的22位就是1,最合适的子网掩码就是:

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转换成10进制,那就是

255.255.252.0。

分配和计算子网掩码你会了吧,下面,我们来看看IP地址的网段。

相信好多人都认为IP只要前三段相同,就是在同一网段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同样,我样把IP的每一段转换为一个二进制数,这里就拿IP:192.168.0.1,子网掩码:255.255.255.0做实验吧。

192.168.0.1

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1

(这里说明一下,和子网掩码一样,每段8位,不足8位的,前面加0补齐。)

IP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1

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在这里,向大家说一下到底怎么样才算同一网段。

要想在同一网段,必需做到网络标识相同,那网络标识怎么算呢?各类IP的网络标识算法都是不一样的。A类的,只算第一段。B类,只算第一、二段。C类,算第一、二、三段。

算法只要把IP和子网掩码的每位数AND就可以了。

AND方法:0和1=00和0=01和1=1

如:And192.168.0.1,255.255.255.0,先转换为二进制,然后AND每一位IP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1

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得出AND结果 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

转换为十进制192.168.0.0,这就是网络标识,

再将子网掩码反取,也就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111111,与IP AND

得出结果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转换为10进制,即

0.0.0.1,

这0.0.0.1就是主机标识。要想在同一网段,必需做到网络标识一样。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改为默认子网掩码的B类IP

如IP:188.188.0.111,188.188.5.222,子网掩码都设为255.255.254.0,在同一网段吗?

先将这些转换成二进制

188.188.0.111 10111100.10111100.00000000.01101111

188.188.5.222 10111100.10111100.00000101.11011010

255.255.254.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 分别AND ,得

10111100.10111100.00000000.00000000

10111100.10111100.00000100.00000000

网络标识不一样,即不在同一网段。

判断是不是在同一网段,你会了吧,下面,我们来点实际的。

一个公司有530台电脑,组成一个对等局域网,子网掩码和IP设多少最合适? 子网掩码不说了,前面算出结果来了

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也就是255.255.252.0

我们现在要确定的是IP如何分配,首先,选一个B类IP段,这里就选188.188.x.x 吧

这样,IP的前两段确定的,关键是要确定第三段,只要网络标识相同就可以了。我们先来确定网络号。(我们把子网掩码中的1和IP 中的?对就起来,0和*对应起来,如下:) 255.255.252.0 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

188.188.x.x 10111100.10111100.??????**.********

网络标识 10111100.10111100.??????00.00000000

由此可知,?处随便填(只能用0

和1填,不一定全是0和1),我们就用全填0吧,*处随便,这样呢,我们的IP就是

10111100.10111100.000000**.********,一共有530台电脑,IP的最后一段1~254可以分给254台计算机,530/254=2.086,采用进1法,得整数3,这样,我们确定了IP的第三段要分成三个不同的数字,也就是说,把000000**中的**填三次数字,只能填1和0,而且每次的数字都不一样,至于填什么,就随我们便了,如00000001,00000010,00000011,转换成二进制,分别是1,2,3,这样,第三段也确定了,这样,就可以把IP分成188.188.1.y ,188.188.2.y ,188.188.3.y ,y 处随便填,只要在1~254范围之内,并且这530台电脑每台和每台的IP不一样,就可以了。

一、为什么要划分子网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建立Internet 的工程师们并未意识到计算机和通信在未来的迅猛发展。局域网和个人电脑的发明对未来的网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开发者们依据他们当时的环境,并根据那时对网络的理解建立了逻辑地址分配策略。他们知道要有一个逻辑地址管理策略,并认为32位的地址已足够使用。为了给不同规模的网络提供必要的灵活性,IP 地址的设计者将IP 地址空间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地址类别,如下表所示,其中A,B,C 三类最为常用: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32位的地址空间确实足够大,能够提供232(4,294,967,296,约为43亿)个独立的地址。这样的地址空间在因特网早期看来几乎是无限的,于是便将IP 地址根据申请而按类别分配给某个组织或公司,而很少考虑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个地址空间,没有考虑到IPv4地址空间最终会被用尽。但是在实际网络规划中,它们并不利于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地址空间。对于A、B类地址,很少有这么大规模的公司能够使用,而C类地址所容纳的主机数又相对太少。所以有类别的IP地址并不利于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地址空间,不适用于网络规划。

二、如何划分子网

为了提高IP地址的使用效率,引入了子网的概念。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子网:采用借位的方式,从主机位最高位开始借位变为新的子网位,所剩余的部分则仍为主机位。这使得IP 地址的结构分为三级地址结构:网络位、子网位和主机位。这种层次结构便于IP地址分配和管理。它的使用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层次结构--如何既能适应各种现实的物理网络规模,又能充分地利用IP地址空间(即:从何处分隔子网号和主机号)。

三、子网掩码的作用

简单地来说,掩码用于说明子网域在一个IP地址中的位置。子网掩码主要用于说明如何进行子网的划分。掩码是由32位组成的,很像IP地址。对于三类IP地址来说,有一些自然的或缺省的固定掩码。(参考P189)

四、如何来确定子网地址

如果此时有一个I P地址和子网掩码,就能够确定设备所在的子网。子网掩码和IP地址一样长,用32bit组成,其中的1表示在IP地址中对应的网络号和子网号对应比特,0表示在IP地址中的主机号对应的比特。将子网掩码与IP地址逐位相“与”,得全0部分为主机号,前面非0部分为网络号。参考(P190表7-5)

要划分子网就需要计算子网掩码和分配相应的主机块,尽管采用二进制计算可以得出结论,但采用十进制计算方法看起来要比二进制方法简单许多,经过一番观察和总结,我终于得出了子网掩码及主机块的十进制算法。

首先要明确一些概念:

类范围:IP地址常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方法X.Y.Y.Y,在这里

X=1--126时称为A类地址;

X=128--191时称为B类地址;

X=192--223时称为C类地址;

如10.202.52.130因为X=10在1--126范围内所以称为A类地址

类默认子网掩码:A类为255.0.0.0

B类为255.255.0.0

C类为255.255.255.0

当我们要划分子网用到子网掩码M时,类子网掩码的格式应为

A类为255.M.0.0

B类为255.255.M.0

C类为255.255.255.M

M是相应的子网掩码如:255.255.255.240

十进制计算基数:256,等一下我们所有的十进制计算都要用256来进行。

几个公式变量的说明:

Subnet_block:可分配子网块大小,指在某一子网掩码下的子网的块数。

Subnet_num:实际可分配子网数,指可分配子网块中要剔除首、尾两块,这是某一子网掩码下可分配的实际子网数量,它等于Subnet_block-2。

IP_block:每个子网可分配的IP地址块大小。

IP_num:每个子网实际可分配的IP地址数,因为每个子网的首、尾IP地址必须保留(一个为网络地址,一个为广播地址),所以它等于IP_block-2,IP_num也用于计算主机段

M:子网掩码(net mask)。

它们之间的公式如下:

M=256-IP_block

IP_block=256/Subnet_block,反之Subnet_block=256/IP_block

IP_num=IP_block-2

Subnet_num=Subnet_block-2

2的冥数:要熟练掌握2^8(256)以内的2的冥代表的十进制数,如128=2^7、64=2^6…,这可使我们立即推算出Subnet_block和IP_block数。

现在我们举一些例子:

一、已知所需子网数12,求实际子网数

解:这里实际子网数指Subnet_num,由于12最接近2的冥为16(2^4),即

Subnet_block=16,那么Subnet_num=16-2=14,故实际子网数为14。

二、已知一个B类子网每个子网主机数要达到60x255(约相当于X.Y.0.1--X.Y.59.254的数量)个,求子网掩码。

解:1、60接近2的冥为64(2^6),即,IP_block=64

2、子网掩码M=256-IP_block

=256-64=192

3、子网掩码格式B类是:255.255.M.0.

所以子网掩码为:255.255.192.0

三、如果所需子网数为7,求子网掩码

解:1、7最接近2的冥为8,但8个Subnet_block因为要保留首、尾2个子网块,即8-2=6<7,并不能达到所需子网数,所以应取2的冥为16,即Subnet_block=16

2、IP_block=256/Subnet_block=256/16=16

3、子网掩码M=256-IP_block=256-16=240。

四、已知网络地址为211.134.12.0,要有4个子网,求子网掩码及主机段。

解:1、211.y.y.y是一个C类网,子网掩码格式为255.255.255.M

2、4个子网,4接近2的冥是8(2^3),所以Subnet_block=8

Subnet_num=8-2=6

3、IP_block=256/Subnet_block=256/8=32

4、子网掩码M=256-IP_block=256-32=224

5、所以子网掩码表示为255.255.255.224

6、因为子网块(Subnet_block)的首、尾两块不能使用,所以可分配6个子网块(Subnet_num),每块32个可分配主机块(IP_block)

即:32-63、64-95、96-127、128-159、160-191、192-223

首块(0-31)和尾块(224-255)不能使用

7、每个子网块中的可分配主机块又有首、尾两个不能使用(一个是子网网络地址,一个是子网广播地址),所以主机段分别为:

33-62、65-94、97-126、129-158、161-190、193-222

8、所以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主机段共6段为:211.134.12.33--211.134.12.62

211.134.12.65--211.134.12.94

211.134.12.97--211.134.12.126

211.134.12.129--211.134.12.158

211.134.12.161--211.134.12.190

211.134.12.193--211.134.12.222

可以任选其中的4段作为4个子网。

总之,只要理解了公式中的逻辑关系,就能很快计算出子网掩码,从而得出可分配的主机段,参加MCSE和CCNA考试的时候使用这种方法可以顺利地通过相关试题的考试,而不用象记9×9乘法口诀表一样去背什么二进制掩码表了。

实验目的

1.掌握子网划分的方法和子网掩码的设置

2.理解IP协议与MAC地址的关系

3.熟悉ARP命令的使用:arp [–d], [-a]

实验步骤:

实验1:

1)两人一组,设置两台主机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

A: 10.2.2.2 255.255.254.0

B: 10.2.3.3 255.255.254.0

2)两台主机均不设置缺省网关。

3)用arp -d命令清除两台主机上的ARP表,然后在A与B上分别用ping命令与对方通信,观察并记录结果,并分析原因。

4)在两台PC上分别执行arp -a命令,观察并记录结果,并分析原因。

提示:由于主机将各自通信目标的IP地址与自己的子网掩码相"与"后,发现目标主机与自己均位于同一网段(10.2.2.0),因此通过ARP协议获得对方的MAC地址,从而实现在同一网段内网络设备间的双向通信。

实验2.

1)将A的子网掩码改为:255.255.255.0,其他设置保持不变。

2)在两台PC上分别执行arp -d命令清除两台主机上的ARP表。然后在A上"ping"B,观察并记录结果。

3)在两台PC上分别执行arp -a命令,观察并记录结果,并分析原因。

提示:A将目标设备的IP地址(10.2.3.3)和自己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相"与"得10.2.3.0,和自己不在同一网段(A所在网段为:10.2.2.0),则A必须将该IP分组首先发向缺省网关。

实验3

1)按照实验2 的配置,接着在B上"ping"A,观察并记录结果,并分析原因。

2)在B 上执行arp -a命令,观察并记录结果,并分析原因。

提示:B将目标设备的IP地址(10.2.2.2)和自己的子网掩码(255.255.254.0)相"与",发现目标主机与自己均位于同一网段(10.2.2.0),因此,B通过ARP协议获得A的MAC 地址,并可以正确地向A发送Echo Request报文。但由于A不能向B正确地发回Echo Reply 报文,故B上显示ping的结果为"请求超时"。

在该实验操作中,通过观察A与B的ARP表的变化,可以验证:在一次ARP的请求与响应过程中,通信双方就可以获知对方的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并保存在各自的ARP表中。

实验报告

1.分别叙述各实验的记录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2.请参考(p190表7-5)画出C类地址的子网划分选择表。

3.在B类网络中,能使用掩码255.255.255.139吗?为什么?

4.说出地址和子网掩码的不同?

子网掩码详解及子网划分教程_-_实战演练

子网掩码详解及子网划分教程 By Hi!爱创/爱创社区(https://www.doczj.com/doc/1610503115.html,) - 猿创动力 概念:子网掩码,它是一种用来指明一IP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作用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PS:通俗意义理解,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各是多少位呢?如果不指定,就不知道哪些位是网络号、哪些是主机号,这就需要通过子网掩码来实现。 其中子网掩码又分标准子网掩码和特殊子网掩码: [1]标准子网掩码 A类网络(1 ~ 126) 缺省子网掩码:255.0.0.0 PS:255·0·0·0 换算成二进制为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可以清楚地看出前8位是网络地址,后24位是主机地址。也就是说,如果用的是标准子网掩码,看第一段地址即可看出是不是同一网络的。 B类网络(128 ~ 191) 缺省子网掩码:255.255.0.0 C类网络(192 ~ 223) 缺省子网掩码:255.255.255.0 [2]特殊子网掩码 这里得引入一个新概念- CIDR(无类域间路由) - IP地址后附加子网掩码的位数- 标记方法 例如:198.168.0.0/16 (二进制:1100 0000.1010 0000.0000 0000.0000 0000 16代表16bit二进制数,即标准B 类地址。) 255.255.240.0/20 (二进制: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0000 20代表20bit二进制数,即特殊类地址。) - 特殊子网掩码 作用: No.1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并说明该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上,还是在Internet上。 No.2是用于将一个大的IP网络划分为若干小的子网络。 No.3通过IP地址的二进制与子网掩码的二进制进行与运算,确定某个设备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号,即通过子网掩码分辨一个网络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No.4判断两台计算机是否属于同一网段(网络地址)。 那么上述No.3、No.4提及的两个计算,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例:IP::161.42.33.1 / Mask(子网掩码):255.255.255.0 No.1 IP地址与子网掩码“与”运算得到网络地址。 [1]先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 IP: 1010 0001.0010 1010.0010 0001.0000 0001 Mask: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 [2]将二进制的IP地址及子网掩码执行“与”运算得到网络地址。 网络地址:1010 0001.0010 1010.0010 0001.0000 0000 / 161.42.33.0

ip子网掩码网关计算.docx

一、缺省A、B、C 类地址范围; 分类: 高位网络主机 范围类型 07 位网络24 位主机 1.0.0.0~.0.0 A 类IP 地址 1014 位网络16 位主机B 类 IP地址 11021 位网络8 位主机 192..0.0.0~.255.255C类 IP地址 111028 位多点广播组标号 D 类 IP地址 1111保留试验用 E类 IP地址 2.保留地址: 在 IP 地址 3 种主要类型里,各保留了 3 个区域作为私有地址,其地址范围如下: A 类地址: 10.0.0.0~ B 类地址: C 类地址: 二、子网掩码的作用: code: IP 地址00010100 00001111 00000101 子网掩码00000000 00000000 网络 ID00010100 00000000 00000000 主机 ID 0.0.15.500001111 00000101 计算该子网中的主机数 :2^n -2=2^16-2=65534 其中 :n 为主机 ID 占用的位数 ;2: 表示本网络 ),(表示子网广播 ); 该子网所容纳主机的IP 地址范围 : 三、实现子网 1.划分子网的理由: ①远程 LAN互连; ②连接混合的网络技术; ③增加网段中的主机数量; ④减少网络广播。 2.子网的实现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确定所需的网络 ID 数,确信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谁需要占用单独的网络 ID ▲每个子网; ▲每个 WAN 连接; ②确定每个子网中最大的计算机数目,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 谁需要占用单独的主机ID

▲每个 TCP/IP计算机网卡; ▲每个 TCP/IP打印机网卡; ▲每个子网上的路由接口; ③考虑增长计划的必要性: 假设您在 InterNIC 申请到一个网络 ID:但你有两个远程 LAN 需要互连,而且每个远程 LAN各有 60 台主机。 若不划分子网,您就只能使用一个网络ID:,使用缺省子网掩码:,而且在这个子网中可以容纳的主机ID 的范围: 1 ,即可以有 254 台主机。 现在若根据需要划分为两个子网,即借用主机ID中的两位用作网络ID,则子网掩码就应变为:()目的是将借用的用作网络I D 的位掩去。看一看划分出来的子网的情况: ▲ 65~126 本网段( 01 网段)主机数: 2n-2=26-2=62 或 126-65+1=62 ▲129~190 本网段( 10 网段)主机数: 2n-2=26-2=62 或 190-129+1=62 ▲子网号 00 全 0 表示本网络,子网号 11 全 1 是子网屏蔽,均不可用。这个 方案可以满足目前需求,但以后如果需要加入新的网段则必须重新划分更 多的子网(即借用更多的主机 ID 位用作网络 ID),或如果以后需要每个子网中的主机数更多则必须借用网络 I D 位来保证更多的主机数。 四、定义子网号的方法 若 InterNIC 分配给您的 B 类网络 ID 为,那么在使用缺省的子网掩码的情况下, 您将只有一个网络 ID 和 216-2 台主机(范围是: 1 )。现在您有划分 4 个子网的需求。 1.手工计算法:①将所需的子 网数转换为二进制 4→ 00000100 ②以二进制表示子网数所需的位数即为向缺省子网掩码中加入的位数(既应向 主机 ID 借用的位数) 00000100→3位 ③决定子网掩码 缺省的: 借用主机 ID 的 3 位以后:() .0,即将所借的位全表示为1,用作子网掩码。 ④决定可用的网络ID 列出附加位引起的所有二进制组合,去掉全0 和全1 的组合情况 code: 组合情况实际得到的子网ID 000╳ 001→ 32 (00100000 ) 010→ 64 (01000000 ) 011→ 96 (01100000 )

IP地址的计算方法

通过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与运算计算相关地址 知道ip地址和子网掩码后可以算出: 1、网络地址 2、广播地址 3、地址范围 4、本网有几台主机 例1:下面例子IP地址为1921681005 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算出网络地址、广播地址、地址范围、主机数。 一)分步骤计算 1) 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换算为二进制,子网掩码连续全1的是网络地址,后面的是主机地址。虚线前为网络地址,虚线后为主机地址 2)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结果是网络地址 3) 将上面的网络地址中的网络地址部分不变,主机地址变为全1,结果就是广播地址。 4) 地址范围就是含在本网段内的所有主机 网络地址+1即为第一个主机地址,广播地址-1即为最后一个主机地址,由此可以看出地址范围是:网络地址+1 至广播地址-1 本例的网络范围是:1921681001 至 192168100254 也就是说下面的地址都是一个网段的。 1921681001、1921681002 。。。 19216810020 。。。 192168100111 。。。 192168100254 5) 主机的数量 主机的数量=2二进制的主机位数-2

减2是因为主机不包括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本例二进制的主机位数是8位。 主机的数量=28-2=254 二)总体计算 我们把上边的例子合起来计算一下过程如下: 例2: IP地址为128361993 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算出网络地址、广播地址、地址范围、主机数。 1) 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换算为二进制,子网掩码连续全1的是网络地址,后面的是主机地址,虚线前为网络地址,虚线后为主机地址 2)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结果是网络地址 3)将运算结果中的网络地址不变,主机地址变为1,结果就是广播地址。 4) 地址范围就是含在本网段内的所有主机 网络地址+1即为第一个主机地址,广播地址-1即为最后一个主机地址,由此可以看出地址范围是:网络地址+1 至广播地址-1 本例的网络范围是:128361921 至 12836207254 5) 主机的数量 主机的数量=2二进制位数的主机-2 主机的数量=212-2=4094 减2是因为主机不包括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不管子网掩码是标准的还是特殊的,计算网络地址、广播地址、地址数时只要把地址换算成二进制,然后从子网掩码处分清楚连续1以前的是网络地址,后是主机地址进行相应计算即可。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讲得很清楚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讲得很清楚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 目录: 一、摘要 二、子网掩码的概念及作用 三、为什么需要使用子网掩码 四、如何用子网掩码得到网络/主机地址 五、子网掩码的分类 六、子网编址技术 七、如何划分子网及确定子网掩码 八、相关判断方法 一、摘要 近期在我的论坛中大家对子网掩码以及子网划分的讨论比较多,因为前面也写了关于ip地址的教程,为了延续性,就写了这个关于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的教程,学这篇教程需要一定的基础(高手当然除外),建议读过前面的关于ip的教程后,再读本教程。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吧!! 二、子网掩码的概念及作用 子网掩码是一个应用于TCP/IP网络的32位二进制值,它可以屏蔽掉ip地址中的一部分,从而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基于子网掩码,管理员可以将网络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网。 三、为什么需要使用子网掩码 虽然我们说子网掩码可以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可大家还是会有疑问,比如为什么要区分网络地址与主机地址?区分以后又怎样呢?那么好,让我们再详细的讲一下吧! 在使用TCP/IP协议的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时,我们通过将本机的子网掩码与接受方主机的ip地址进行'与'运算,即可得到目标主机所在的网络号,又由于每台主机在配置TCP/IP协议时都设置了一个本机ip地址与子网掩码,所以可以知道本机所在的网络号。 通过比较这两个网络号,就可以知道接受方主机是否在本网络上。如果网络号相同,表明接受方在本网络上,那么可以通过相关的协议把数据包直接发送到目标主机;如果网络号不同,表明目标主机在远程网络上,那么数据包将会发送给本网络上的路由器,由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到其他网络,直至到达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到,子网掩码是不可或缺的! 四、如何用子网掩码得到网络/主机地址 既然子网掩码这么重要,那么它是如何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呢? 过程如下: 1.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 2.将二进制形式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做'与'运算,将答案化为十进制便得到网络地址; 3.将二进制形式的子网掩码取'反'; 4.将取'反'后的子网掩码与ip地址做'与'运算,将答案化为十进制便得到主机地址。 下面我们用一个例子给大家演示: 假设有一个I P 地址:192.168.0.1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化为二进制为:I P 地址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1 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将两者做'与'运算得: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 将其化为十进制得:192.168.0.0 这便是上面ip的网络地址,主机地址以此类推。 小技巧:由于观察到上面的子网掩码为C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即未划分子网),便可直接看出网络地址为ip地址的前三部分,即前三个字节。 解惑: 什么?你还是不懂?问我为什么要做'与'运算而不是别的?其实你仔细观察一下上面的例子就应该能明白。

子网掩码的计算

1.子网的含义 B类大网中容纳着2的16次方个IP地址,即65536个IP地址;如果把B类大网划分为32个小网,那么每个小网的IP地址数目就是65536/32=2048;掩码的作用就是用来告诉电脑把“大网”划分为多少个“小网”,掩码是用来确定子网数目的依据。 2.各类网络的默认掩码 A类网络的默认掩码是255.0.0.0(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B类网络的默认掩码是255.255.0.0(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C类网络的默认掩码是255.255.255.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3.子网掩码的另类表示法 如255.255.248.0这样的子网掩码,可以用“/数字”表示,将255.255.248.0转为二进制的形式是 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可以看到左边是有21个1,所以我们可以将255.255.248.0这个掩码表示为/21。反过来,当我们看到/21时,我们就把32位二进制的左边填上21个1,将这个32位二进制数每8位做为一节用句点隔开,再转换为十进制,就是255.255.248.0了。 不管是A类还是B类还是C类网络,在不划分子网的情况下,都是有两个IP地址不可用的:网络号和广播地址。比如在一个没有划分子网的C类大网中用202.203.34.0来表示网络号,用202.203.34.255来表示广播地址,因为C类大网的IP地址有256个,现在减去这两个IP地址,那么可用的IP地址就只剩下256-2=254个了。 如果把一个C类大网划分为4个子网,会增加多少个不可用的IP地址?可以这样想:在C类大网不划分子网时,有两个IP地址不可用;现在将C类大网划分为4个子网,那么每个子网中都有2个IP地址不可用,所以4个子网中就有8个IP地址不可用,用8个IP 地址减去没划分子网时的那两个不可用的IP地址,得到结果为6个。所以在将C类大网划分为4个子网后,将会多出6个不可用的IP地址。 6.根据掩码确定子网的数目 根据掩码是属于哪个默认掩码的“范围”内,可以知道是对A类还是B类还是C类大网来划分子网。比方说202.117.12.36/30,我们先把/30这种另类的掩码表示法转换为我们习惯的表示法: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转为十进制是255.255.255.252。可以看到,这个掩码的左边三节与C类默认掩码相同,只有第四字节与C类默认掩码不同,所以我们认为255.255.255.252这个掩码是在C类默认掩码的范围之内的,意味着我们将对C类网络进行子网划分。因为C类网络的默认掩码是255.255.255.0,将C类默认掩码转换

IP子网划分与子网汇聚

IP子网划分与子网汇聚 1. 主机通信 在网络中不同主机之间通信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种: ① 同一网段中两台主机之间相互通信。 ② 不同网段中两台主机之间相互通信。 为了区分这两种情况,进行通信的计算机就需要获取远程主机IP地址的网络部分来做出判断。 ① 如果源主机的网络地址=目标主机的网络地址,则为相同网段主机之间的通信。 ② 如果源主机的网络地址≠目标主机的网络地址,则为不同网段主机之间的通信。 2. 子网掩码 对于一台计算机来说,如何知道远程主机IP地址的网络地址呢?这就需要借助子网掩码。 与IP地址一样,子网掩码也是由32个二进制位组成。对于IP地址的网络部分用“1”表示,对于IP地址的主机部分用“0”表示。和IP地址一样,子网掩码也通常用4个点分十进制表示。当为网络中的节点分配IP地址时,也一并要给出每个节点所使用的子网掩码。 有了子网掩码后,只要把IP地址和子网掩码做逻辑“与”运算,就可得出IP地址的网络地址。可以将“与”运算看成是乘法运算。

“与”运算法则:0和任何数相与都等于0,1和任何数相与都等于任何数本身。简言之,“与”运算取小。 ① 0与0等于0 ② 0与1等于0 ③ 1与0等于0 ④ 1与1等于1 A、B、C类默认子网掩码 ① A类地址默认子网掩码:255.0.0.0 ② B类地址默认子网掩码:255.255.0.0 ③ C类地址默认子网掩码:255.255.255.0 子网掩码的作用就是确定IP地址中哪一部分是网络ID,哪一部分是主机ID。 IP地址和掩码与运算求网络地址实例: 有一个IP地址192.168.12.30,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求该IP地址的网络地址。 根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做逻辑“与”运算就可得出网络地址的规则,现做法如下: ① 将192.168.12.30用32位的二进制形式表示 11000000.10101000.00001100.00011110 ② 将255.255.255.0用32位的二进制形式表示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③ 将32位的IP地址和32位的子网掩码进行逻辑“与”运算

IP地址子网掩码与运算

2011-06-07 0:57 过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与运算计算相关地址 知道ip地址和子网掩码后可以算出: 1、网络地址 2、广播地址 3、地址范围 4、本网有几台主机 例1:下面例子IP地址为192·168·100·5 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算出网络地址、广播地址、地址范围、主机数。 一)分步骤计算 1)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换算为二进制,子网掩码连续全1的是网络地址,后面的是主机地址。虚线前为网络地址,虚线后为主机地址 2)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结果是网络地址 3)将上面的网络地址中的网络地址部分不变,主机地址变为全1,结果就是广播地址。

4)地址范围就是含在本网段内的所有主机 网络地址+1即为第一个主机地址,广播地址-1即为最后一个主机地址,由此可以看出 地址范围是:网络地址+1 至广播地址-1 本例的网络范围是:192·168·100·1 至192·168·100·254也就是说下面的地址都是一个网段的。 192·168·100·1、192·168·100·2 。。。192·168·100·20 。。。192·168·100·111 。。。192·168·100·254 5)主机的数量 主机的数量=2二进制的主机位数-2 减2是因为主机不包括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本例二进制的主机位数是8位。 主机的数量=28-2=254 二)总体计算 我们把上边的例子合起来计算一下过程如下: 例2:IP地址为128·36·199·3 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算出网络地址、广播地址、地址范围、主机数。 1)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换算为二进制,子网掩码连续全1的是网络地址,后面的是主机地址,虚线前为网络地址,虚线后为主机地

子网掩码的计算方法

子网掩码的计算方法 一、利用子网数来计算 在求子网掩码之前必须先搞清楚掩码转成二进制后,为1的位代表网络位,为0的位代表主机位。1)将子网数目转化为二进制来表示2)取得该二进制的位数,为N 3)取得该IP地址的子网掩码,将其主机地址部分的的前N位置1 累计即得出该IP地址划分子网的子网掩码。如欲将B类IP地址168.195.0.0划分成27个子网:1)27=11011 2)该二进制为五位数,N = 5 3)将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0.0的主机地址前5位置1,得到255.255.248.0,即为划分成27个子网的B类IP地址168.195.0.0的子网掩码。 二、利用主机数来计算 1)将主机数目转化为二进制来表示2)如果主机数小于或等于254(注意去掉保留的两个IP地址),则取得该主机的二进制位数,为N,这里肯定N<8。如果大于254,则N>8,这就是说主机地址将占据不止8位。3)使用255.255.255.255来将该类IP地址的主机地址位数全部置1,然后从后向前的将N位全部置为0,即为子网掩码值。如欲将B(c)类IP 地址168.195.0.0划分成若干子网,每个子网内有主机700台(17):1) 700=1010111100 2)该二进制为十位数,N = 10(1001) 3)将该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0.0的主机地址全部置1,得到255.255.255.255,然后再从后向前将后10位置0,即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即255.255.252.0。这就是该欲划分成主机为700台的B类IP地址168.195.0.0的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用来判断任意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的根据。最为简单的理解就是两台计算机各自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后,如果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则说明这两台计算机是处于同一个子网络上的,可以进行直接的通讯。就这么简单。请看以下示例:运算演示之一:IP 地址192.168.0.1 子网掩码255.255.255.0 转化为二进制进行运算:IP 地址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1 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与运算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 转化为十进制后为:192.168.0.0 运算演示之二:IP 地址192.168.0.254 子网掩码255.255.255.0 转化为二进制进行运算:IP 地址11000000.10101000.00000000.11111110 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与运算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 转化为十进制后为:192.168.0.0 运算演示之三:IP 地址192.168.0.4 子网掩码255.255.255.0 转化为二进制进行运算: IP 地址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100 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与运算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 转化为十进制后为:192.168.0.0 通过以上对三组计算机IP地址与子网掩码的与运算后,我们可以看到它运算结果是一样的。均为192.168.0.0 所以计算机就会把这三台计算机视为是同一子网络,然后进行通讯的。我们现在单位使用的代理服务器,内部网络就是这样规划的。也许你又要问,这样的子网掩码究竟有多少个IP地址可以用呢?你可以这样算。根据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局域网内部的ip地址是我们自己规定的(当然和其他的ip地址是一样的),这个是由子网掩码决定的通过对255.255.255.0的分析。可得出:前三位IP码由分配下来的数字就只能固定为192.168.0 所以就只剩下了最后的一位了,那么显而易见了,ip地址只能有(2的8次方-2),即256-2=254一般末位为0或者是255的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另:定义子网

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

实验四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 一、为什么要划分子网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建立Internet的工程师们并未意识到计算机和通信在未来的迅猛发展。局域网和个人电脑的发明对未来的网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开发者们依据他们当时的环境,并根据那时对网络的理解建立了逻辑地址分配策略。他们知道要有一个逻辑地址管理策略,并认为32位的地址已足够使用。为了给不同规模的网络提供必要的灵活性,IP地址的设计者将IP地址空间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地址类别,如下表所示,其中 232(4,294,967,296,约为43亿)个独立的地址。这样的地址空间在因特网早期看来几乎是无限的,于是便将IP地址根据申请而按类别分配给某个组织或公司,而很少考虑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个地址空间,没有考虑到IPv4地址空间最终会被用尽。但是在实际网络规划中,它们并不利于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地址空间。对于A、B类地址,很少有这么大规模的公司能够使用,而C类地址所容纳的主机数又相对太少。所以有类别

的IP地址并不利于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地址空间,不适用于网络规划。二、如何划分子网 为了提高IP地址的使用效率,引入了子网的概念。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子网:采用借位的方式,从主机位最高位开始借位变为新的子网位,所剩余的部分则仍为主机位。这使得IP地址的结构分为三级地址结构:网络位、子网位和主机位。这种层次结构便于IP地址分配和管理。它的使用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层次结构--如何既能适应各种现实的物理网络规模,又能充分地利用IP地址空间(即:从何处分隔子网号和主机号)。 三、子网掩码的作用 简单地来说,掩码用于说明子网域在一个IP地址中的位置。子网掩码主要用于说明如何进行子网的划分。掩码是由32位组成的,很像IP地址。对于三类IP地址来说,有一些自然的或缺省的固定掩码。(参考 P189) 四、如何来确定子网地址 如果此时有一个I P地址和子网掩码,就能够确定设备所在的子网。子网掩码和IP地址一样长,用32bit组成,其中的1表示在IP地址中对应的网络号和子网号对应比特,0表示在IP地址中的主机号对应的比特。将子网掩码与IP地址逐位相“与”,得全0部分为主机号,前面非0部分为网络号。参考(P190表7-5) 要划分子网就需要计算子网掩码和分配相应的主机块,尽管采用二进制计算可以得出结论,但采用十进制计算方法看起来要比二进制方法简单许多,经过一番观察和总结,我终于得出了子网掩码及主机块的十进制算法。 首先要明确一些概念: 类范围:IP地址常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方法X.Y.Y.Y,在这里 X=1--126时称为A类地址; X=128--191时称为B类地址; X=192--223时称为C类地址; 如10.202.52.130因为X=10在1--126范围内所以称为A类地址 类默认子网掩码:A类为 255.0.0.0 B类为 255.255.0.0 C类为 255.255.255.0 当我们要划分子网用到子网掩码M时,类子网掩码的格式应为 A类为 255.M.0.0

子网掩码的计算(通俗易懂方法)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1 子网掩码(Subnet mask) 首先申明个人不是根据课本使用专业讲法!以下纯属个人理解通俗易懂说法讲解! 子网掩码划分 >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几个概念,才能很清楚的做解答。 1 什么是网络号? ? 网络号是每一段IP 地址的第一组,通常用于表示某一段IP 地址池。 ? 如:192.168.1.0/24 其表示 192.168.1.0~192.168.1.255 255.255.255.0 2 什么是广播号? ? 广播号是每一段IP 地址的最后一组,通常用于网络中的广播,顾名思义。 ? 如:192.168.1.0/24 其中最后一组 192.168.1.255 就是该段IP 的广播号。 3 什么是子网掩码? ? 子网掩码通常是用于划分网络使用,尤其公网IP 地址比较常见。 ? 如:61.166.150.2/30和61.166.150.3/30是不在同一个网段的。后面做详细解释。 4 二进制如何换算? ? > 可划分子网数计算公式 1 可划分子网数 = 2 ^ (借位组中”1”个数) ? 如:255.255.255.128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 000000 ? 结果:2 ^ 1 = 2 255.255.255.128 可将网络划分为2个网段 > 可容纳主机数计算公式 1 可容纳主机数 = 2 ^ (借位组中“0”个数) ? 如:255.255.255.128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 000000 ? 结果:2 ^ 7 = 128 255.255.255.128 每个网段最多可容纳128台主机。 > 注:可容纳主机数和可用IP 地址是两回事。 1 可容纳主机数是计算出每个网段能容纳的数量,其中已经包含网络号和广播号! 2 可用IP 地址却不包含网络号和广播号!所以还要减去。 ? 可用IP 地址 = 可容纳主机数 – 2 > 个人心得:每个网段的IP 数是多少? 1 可能当我们计算出某子网能够划分出2或者4个子网,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很便捷的使用 256/2 = 128 接着我们就能直接分出每一组IP 地址池。每一组凑够128个IP 即可, 即是:192.168.0.1~192.168.0.127 192.168.0.128~192.168.0.255 以上知识点只要记住即可计算任何子网划分!题目无论是要求计算子网数、可容纳主机数、可用 IP 地址、子网掩码、借位等知识,如还有不明白请加Q 详谈。

子网掩码的算法

IP地址为192.168.100.132,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的地址,可以划分多少个子网位,多少个主机位 最佳答案: ip地址是32位的二进制数值,用于在tcp/ip通讯协议中标记每台计算机的地址。通常们使用点式十进制来表示,如192.168.0.5等等。 每个ip地址又可分为两部分。即网络号部分和主机号部分:网络号表示其所属的网络段编号,主机号则表示该网段中该主机的地址编号。按照网络规模的大小,ip地址可以分为a、b、c、d、e五类,其中a、b、c类是三种主要的类型地址,d类专供多目传送用的多目地址,e类用于扩展备用地址。a、b、c三类ip地址有效范围如下表: 类别网络号/占位数主机号/占位数用途 a 1~126 / 8 0~255 0~255 1~254 / 24 国家级 b 128~191 0~255 / 16 0~255 1~254 / 16 跨过组织 c 192~223 0~255 0~255 / 24 1~254 / 8 企业组织 随着互连网应用的不断扩大,原先的ipv4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即网络号占位太多,而主机号位太少,所以其能提供的主机地址也越来越稀缺,目前除了使用nat在企业内部利用保留地址自行分配以外,通常都对一个高类别的ip地址进行再划分,以形成多个子网,提供给不同规模的用户群使用。 这里主要是为了在网络分段情况下有效地利用ip地址,通过对主机号的高位部分取作为子网号,从通常的网络位界限中扩展或压缩子网掩码,用来创建某类地址的更多子网。但创建更多的子网时,在每个子网上的可用主机地址数目会比原先减少。 子网掩码是标志两个ip地址是否同属于一个子网的,也是32位二进制地址,其每一个为1代表该位是网络位,为0代表主机位。它和ip地址一样也是使用点式十进制来表示的。如果两个ip地址在子网掩码的按位与的计算下所得结果相同,即表明它们共属于同一子网中。 在计算子网掩码时,们要注意ip地址中的保留地址,即“ 0”地址和广播地址,它们是指主机地址或网络地址全为“ 0”或“ 1”时的ip地址,它们代表着本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一般是不能被计算在内的。 下面就来以实例来说明子网掩码的算法: 对于无须再划分成子网的ip地址来说,其子网掩码非常简单,即按照其定义即可写出:如某b类ip地址为10.12.3.0,无须再分割子网,则该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0。如果它是一个c类地址,则其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其它类推,不再详述。下面们关键要介绍的是一个ip地址,还需要将其高位主

计算机基础--子网掩码计算方法

子网掩码计算方法 想深入了解“子网掩码的算法”,毋庸置疑,夯实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下面,将分六个专题对“子网掩码”进行抽丝剥茧,逐层深入剖析寻找最本真的道。 一、什么是二进制 二、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 三、什么是IP地址 四、IP地址的标识与分类 五、什么是子网掩码 六、子网掩码计算方法 想深入了解“子网掩码的算法”,毋庸置疑,夯实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下面,将分六个专题对“子网掩码”进行抽丝剥茧,逐层深入剖析寻找最本真的道。 一、什么是二进制 在电子电器的世界中,我们会发现,这个瑰丽梦幻的国度对应着让人习以为常的两极状态,像电容存储的满载与空置,电路的导通与截断,电器的Power ON与Power off等,这些酷似水火不容的状态像极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阴阳。为了便于控制管理这些状态,人们引入了二进制的理念,以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俩个数映射标的这些状态,用数字1映射电路的导通、电容储存的满载、电器的Power On,用数字0标的电路的截断、电容存储的空置、电器的Power off。在二进制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后,配合着电子电器的发展,

和着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普及的步伐,渐渐地走上台前,站在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挥舞着混夹有0与1的双臂向我们昭示着数字电子技术的魅力。 二进制总共有0与1俩个数,进位方式采用满二进位,运算方式有与(相当于十进制的乘)、或(相当于十进制的加)、非(求反)、异或(相当于十进制的减)。8个二进制位就是我们常说的1字节,相应的,1KB=1024B,1MB=1024KB…… 对比二进制,十进制有0~9十个数,进位方式采用满十进位,运算方式有加减乘除与次幂等,大体上是相同的。 此外,还有八进制、十六进制、六十进制等,不一一赘述了。 在某些PC电源中,它提供了一个电源开关。开关上标识着“-”与“0”,其中“-”对应着电源的“开”,“0”对应着电源的关,这就是二进制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与应用。 二、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 1、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十进制192可以表示成: 1×10^2 +9×10^1 +2×10^0 = 192 可以看出十进制的权数是10,同理,二进制的权数是2,这样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就简单了: 二进制101转换成10进制: 1×2^2 +0×2^1 +1×2^0 =5 2、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

组网中子网掩码及子网划分方法(很实用)

组网中子网掩码及子网划分方法(很实用) 相信对于IP地址这个概念,大家应该不陌生,但本篇文章笔者将详细为大家叙述 一、子网掩码的概念及作用 子网掩码是一个应用于TCP/IP网络的32位二进制值,它可以屏蔽掉ip地址中的一部分,从而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基于子网掩 码,管理员可以将网络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网。 二、为什么需要使用子网掩码 虽然我们说子网掩码可以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可大家还是会有疑问,比如为什么要区分网络地址与主机地址?区分以后又怎样呢?那么好,让我们再详细的讲一下吧! 在使用TCP/IP协议的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时,我们通过将本机的子网掩码与接受方主机的ip地址进行'与'运算,即可得到目标主机所在的网络号,又由于每台主机在配置TCP/IP协议时都设置了一个本机ip地址与子网掩码,所以可以知道本机所在的网络号。 通过比较这两个网络号,就可以知道接受方主机是否在本网络上。如果网络号相同,表明接受方在本网络上,那么可以通过相关的协议把数据包直接发送到目标主机;如果网络号不同,表明目标主机在远程网络上,那么数据包将会发送给本网络上的路由器,由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到其他网络,直至到达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到,子网掩码是不可或缺的! 三、如何用子网掩码得到网络/主机地址

既然子网掩码这么重要,那么它是如何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呢? 过程如下: 1.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 2.将二进制形式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做'与'运算,将答案化为十进制便得到网络地址; 3.将二进制形式的子网掩码取'反'; 4.将取'反'后的子网掩码与ip地址做'与'运算,将答案化为十进制便得到主机地址。 下面我们用一个例子给大家演示: 假设有一个I P 地址:192.168.0.1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化为二进制为:I P 地址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1 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将两者做'与'运算得: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 将其化为十进制得:192.168.0.0 这便是上面ip的网络地址,主机地址以此类推。 小技巧:由于观察到上面的子网掩码为C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即未划分子网), 便可直接看出网络地址为ip地址的前三部分,即前三个字节。 解惑: 什么?你还是不懂?问我为什么要做'与'运算而不是别的?其实你仔细观察一下上面的例子就应该能明白。 '1'在做'与'运算时,不影响结果,'0'在做'与'运算时,将得到0,利用'与'的这个特性,当管理员设置子网掩码时,即将子网掩码上与网络地址所对应的位都设为'1',其他位都设为'0',那么当作'与'时,ip地址中的网络号将被保留到结果中,而主机号将被置0,这样就解析出了网络号,解析主机号也一样,只需先把子网掩码取'反',在做'与'。 四、子网掩码的分类 1)缺省子网掩码: 即未划分子网,对应的网络号的位都置1,主机号都置0。 A类网络缺省子网掩码:255.0.0.0 B类网络缺省子网掩码:255.255.0.0 C类网络缺省子网掩码:255.255.255.0 2)自定义子网掩码: 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几个子网,需要每一段使用不同的网络号或子网号,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是将主机号分为两个部分:子网号、子网主机号。形式如下: 未做子网划分的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 做子网划分后的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子网主机号 也就是说ip地址在化分子网后,以前的主机号位置的一部分给了子网号,余下的是子网主机号。 五、子网编址技术 前面几点介绍了子网掩码的一些知识,下面我们来看看子网划分,不要认为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没有关系哟,子网划分也是靠子网掩码来实现的。 子网是指一个ip地址上生成的逻辑网络,它可以让一个网络地址跨越多个物理网络,

子网掩码的计算与划分详解(整理修正版)

子网掩码的计算与划分详解(整理修正版)一、子网掩码的计算 TCP/IP网间网技术产生于大型主流机环境中,它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是当初的设计者们始料未及的。网间网规模的迅速扩展对IP 地址模式的威胁并不是它不能保证主机地址的唯一性,而是会带来两方面的负担:第一,巨大的网络地址管理开销;第二,网关寻径急剧膨胀。其中第二点尤为突出,寻径表的膨胀不仅会降低网关寻径效率(甚至可能使寻径表溢出,从而造成寻径故障),更重要的是将增加内外部路径刷新时的开销,从而加重网络负担。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技术,以应付网间网规模增长带来的问题。仔细分析发现,网间网规模的增长在内部主要表现为网络地址的增减,因此解决问题的思路集中在:如何减少网络地址。于是IP网络地址的多重复用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复用技术,使若干物理网络共享同一IP网络地址,无疑将减少网络地址数。 子网编址(subnet addressing)技术,又叫子网寻径(subnet routing),英文简称subnetting,是最广泛使用的IP网络地址复用方式,目前已经标准化,并成为IP地址模式的一部分。32位的IP地址分为两部分,即网络号和主机号,分别把他们叫做IP地址的“网间网部分”和“本地部分”。子网编址技术将“本地部分”进一步划分为“物理网络”部分和“主机”两部分,其中“物理网络”部分用于标识同一IP网络地址下的不同物理网络,常称为“掩码位”、“子网掩码号”,或者“子网掩码ID”,不同子网就是依据这个掩码ID来识

别的。按IP协议的子网标准规定,每一个使用子网的网点都选择一个32位的位模式,若位模式中的某位置1,则对应IP地址中的某位为网络地址(包括网络部分和子网掩码号)中的一位;若位模式中的某位置0,则对应IP地址中的某位为主机地址中的一位。例如二进制位模式: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中,前三个字节全1,代表对应IP地址中最高的三个字节为网络地址;后一个字节全0,代表对应IP地址中最后的一个字节为主机地址。为了使用的方便,常常使用“点分整数表示法”来表示一个IP地址和子网掩码,例如C 类地址子网掩码(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为:255.255.255.0。IP协议关于子网掩码的定义提供一定的灵活性,允许子网掩码中的“0”和“1”位不连续。但是,这样的子网掩码给分配主机地址和理解寻径表都带来一定困难,并且,极少的路由器支持在子网中使用低序或无序的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各网点采用连续方式的子网掩码。像255.255.255.64和255.255.255.160等一类的子网掩码不推荐使用子网掩码与IP地址结合使用,可以区分出一个网络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例如:有一个C类地址为:192.9.200.13,按其IP地址类型,它的缺省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则它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可按如下方法得到:第1步,将IP地址192.9.200.13转换为二进制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0001101第2步,将子网掩码255.255.255.0转换为二进制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第3步,将以上两个二进制数逻辑进行与(AND)运算,得出的结果即为网络部分。“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0001101”与“11111111

子网掩码与划分子网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子网掩码与划分子网实验报告 篇一:Ip地址及子网划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实验名称Ip地址及子网划分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20XX年4月11日 一、实验目的:熟悉Ip地址及子网掩码,熟练掌握子网划分。二、试验配置 三、实验内容: 1.按图示完成网络连接。 2.使用c类地址:202.112.x.0(x为每人的学号后两位)分配给每台计算机,现需对其进行子网划分,公司要分为5个部分子网,请给出其子网掩码及子网Ip地址范围。 3.要求每两台相互之间不能ping通。 四、问题反思 1.若使用缺省子网掩码能ping通吗?缺省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不能ping通

2.若要保证每子网40台pc,最多可以划分为多少子网?最多两个,40至少26等于64台,大于32台。 3.若使用b类Ip:175.16.8.0网段划分为10个子网,其子网掩码为?10个子网至少四位二进制,剩下四位,最终结果为:255.255.255.230 篇二:计算机网络实验3-子网掩码与划分子网实验报告上机实验报告三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子网掩码的算法。 (2)了解网关的作用。 (3)熟悉模拟软件packettracer5.3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1)172.16.0.220/25和172.16.2.33/25分别属于那个子网 ? (2)192.168.1.60/25和192.168.1.66/26能不能互相ping通?为什么? 所以不能互相ping通。 (3)210.89.14.25/23,210.89.15.89/23, 210.89.16.148/23之间能否互相pIng通,为什么? 第一个和第二个之间能ping通。 第一个和第三个之间不能ping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