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读《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

关键词:《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或《手稿》);马克思;工人阶级;共产主义;中国国情

正文:

想必在我国没有人是不知道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到底讲的是什么则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了解。首先我们看看马克思这个人吧。马克思被定位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由此我们大概是能想象得到《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的大概内容了吧。是的,《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的确是马克思对阶级之间的斗争的思考。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

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这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先行者,这这是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共产主义的绝好资料。也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成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作批判性考察,从而论证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了批判性的分析,指出它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把劳动提高为‘唯一原则’,揭示了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并探讨了私有财产的各种运动规律,指明了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反比关系。但是它把私有财产当作当然的前提,把私有财产的规律想象为永恒的自然规律。这就暴露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私有制辩护的立场。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在手稿中系统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大阶级的经济生存条件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他吸取了当时德国哲学中广泛使用的异化概念,把它同私有制统治下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试图用异化来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其后还有马克思吸取了L.费尔巴哈哲学的积极成果,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但充分肯定了他的辩证法的巨大意义。并且论述很多思想,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费尔巴哈而接近于历史唯物主义”这些都是大家通过各种途径得知的最普遍的知识。也是我们能够想象到能够看到的一面。我们应当是承认的。

但是在这本书中我们想到的绝对不止这些,尤其是结合到现在我们中国的国情。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所谓共产主义我们就不得不思考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私有产权,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和政府,并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共产主义设想未来的所有阶级社会将最终过渡成为共产主义的无阶级社会。共产主义思想的实行上,需要每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思想。在《文稿》中马克思也从无产阶级的角度思考关于利润,工资,土地等方面所受的阶级压迫。这些所有都说出我们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理想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但是这样的思想在我国只是一种最高理想,所谓的最高理想便是只可追逐不能实现的状态吗?中国从古至今就有很多农民起义,这是被压迫阶级的反抗。而这些起义不是因为起义到最后为转化为当时的压迫阶级,就是被打压下去。其中有几个大家众所周知的起义,像是黄巢起义,像是太平天国起义等都提出所谓的要求平均土地,有饭同吃,有房同住,有钱同使之类的口号。这些在某些方面可以看做是当时共产主义的要求。而这些在现在的历史中又是怎样的结论呢?太平天国的失败被评为是因为犯了绝对平均主义。这样我们能怎样想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只是一种观念一种方向,但是能否实现却是有待商酌的。

再者我们现在看看中国的国情吧。中国从建国之后,我们不能脱离整个国际而成为所谓的独立的共产主义,为此犯过的错我们还记忆犹新,大跃进时期的公社运动,这些种种证明当时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未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水平。后来我们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巩固和发展的问题中提出,中国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国之间的联系越

来越紧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种种间隙变的也越来越暧昧。关于政治和经济,关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这些所包含在无产阶级的人们也越来越值得我们细细的看了。我们国家是鼓励通过一部分的人先富带动其他人,但是这些先富的人的确是先富了但是结局怎样?我们的确是比之前的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能吃上饭,能住上房。我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丰富了。但是这是对于我们之前的生活可是社会不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的嘛?我们比之前的生活要好可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这是人类社会的必然结果。但是对于处于同一个社会的人来说呢?我们可见的是现在的社会不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实在是差的太多了。工资的差距,福利的差距。有的人住高楼住别墅美食衣服关于衣食住行是极尽优越,而又的人却是住在城市的贫民窟,每天忧于生活,衣食住行。现在社会出现很多的仇富现象不就是对于现在社会之间的财富差距感到不满的最好的体现吗?关于这一方面,我有一个问题,我们社会该给这些个富人和普通的工人农民分个阶级的吗?大概这样的问题都是错的吧?被灌上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这就涉及到执政问题了,姑且不谈。这样想着我们就只能说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的吧!

想想现在想想以前我们就会觉得平均主义是好的。我们的社会生产力提高了,我们普遍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关于平均共产我们是没有做到但是现在确实比以前要来的公平和正直的多了。我们可谓是实现减少贫富差距的距离小了。我们笑着说我们还是看好我们的发展我们的共产主义,只是我们该思考我们的共产主义该怎么走才行。揭示错误和不好的一面很简单

但是我们最是关注的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期待着我们实现共产主义道路上种种探索。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 以前的我总以为哲学是抽象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而研究哲学更是被我认为是戴着厚厚的眼镜的老学鸠才能做的事。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说过“人生观”、“世界观”等一些哲学里的术语。可是当时我们就像听天书一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于什么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是无从知晓。到了中学我们正式开始触到政治课,然而,面对教材哪些专业而晦涩难懂得词语时,我感到的是无比的纠结和烦恼,一句话看上好多遍才能懂更是让我对哲学产生恐惧的心理,并由衷的抵触。 前一段时间有人向我推荐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不得不承认,刚一听到要读有关哲学的书,那些痛苦而恐惧的学习哲学的经历顿时于脑海重现。可是看了《大众哲学》我才真正的了解到其实哲学并没有我们相像中的那么深奥,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正如这本书所说“哲学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本没有什么神秘的,不过因为多数的哲学家都是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所以使一般人反糊涂起来,以为哲学太艰深难解了,没有方法可以和它接近。这种错误的观念,似不能不说是由过去谈哲学的人所造成的。”他说哲学之所以显得高深,是因为哲学家们故意这样表现,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也许很多哲学家都是为了表现出自己的水平有多高就故意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

使一般人很难以理解,这样自然就会感觉哲学很深奥了。 艾思奇作为一位革命战士,着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中国现代史上、中国哲学史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上,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等方面,其历史地位,应该说已得到了公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艾思奇,他的历史地位事实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大众哲学》时期就已经奠定。以后的年代,作为战士与学者,艾思奇仍然在继续的奋斗中,这是历史,这一段历史已经写进了中国现代史和中国当代史中,也写进了现代和当代哲学史之中了。 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最通俗的笔法,运用日常谈话的体裁,融化专门的理论,从一件件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和一句句日常用语中引申出高深的哲学知识。这样,哲学的观点就更容易渗透人们的思想和心灵,使大众的读者不必费很大气力就能够接受,从而让人们真切的体会到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举个例子来说,作者在关于唯心主义的议论中,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由我心生”,竟然推导出:“父母也是我心生的,不存在的,我也是我心生的”,这就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这句话的错误和荒谬。可是按照以前教材对唯心主义的泛泛解释,我们对唯心主义其实并没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也就无法感受到它的错误所在。以前曾听说过唯心主义最终导向了宗教,可我却不以为然。然而,这个例子生动而形象,我顿时醒悟,原来,唯心真的可以引领人们走向宗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卡尔.马克思 -------------------------------------------------------------------------------- “...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是《资本论》的先声,或者说得更明确点,当作是《资本论》的蓝图,或者甚至是拟好草图、已经勾勒出来的《资本论》...画家做了这种铅笔画的素描,以一种新生的动势画出来,而且正是这样倏忽出现,就比它们所包含的着作更雄伟。在这本手稿迷人之处,它们的逻辑不可抗拒之处,以及它们的辩证法令人信服之处,都有这种耀眼的重要东西...” --路易.阿图塞 本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中共中央马列恩斯着作编译局编译 第一次全文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32年国际版 原文是德文,写于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 目录: [ 第一手稿] (2) 工资 (2) 资本的利润 (19) 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 (23) 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24) 地租 (35) 异化劳动 (51) [ 第二手稿] ……68(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 私有财产的关系 [ 第三手稿] (76) 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 共产主义 (81) 需要,生产和分工 (97) 货币 (112)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119) [ 第一手稿] 工资 〔I〕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的斗争。胜利必定属于资本家。资本家没有工人能比工人没有资本家活得长久。资本家的联合是很通常而卓有成效的,工人的联合则遭到禁止并会给他们招来恶果。此外,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可以把产业收益加进自己的收入,而工人除了劳动所得既无地租,也无资本利息。所以,工人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从而,资本、地产和劳动三者的分离,只有对工人来说才是必然的、本质的、有害的分离。资本和地产无须停留于这种分离,而工人的劳动则不能摆脱这种分离。 因此,资本、地租和劳动三者的分离对工人来说是致命的。 最低的和唯一必要的工资额就是工人在劳动期间的生活费用,再加上使工人能够养家活口并使工人种族不致死绝的费用。按照斯密的意见,通常的工资就是同“普通人”即畜类的生活水平相适应的最低工资。 对人的需求必然调节人的生产,正如其它任何产品生产的情况一样。如果供给大大超过需求,那末一部分工人就要沦为乞丐或者饿死。因而工人的生存被归结为任何其它商品的存在条件。工人成了商品,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读《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 关键词:《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或《手稿》);马克思;工人阶级;共产主义;中国国情 正文: 想必在我国没有人是不知道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到底讲的是什么则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了解。首先我们看看马克思这个人吧。马克思被定位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由此我们大概是能想象得到《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的大概内容了吧。是的,《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的确是马克思对阶级之间的斗争的思考。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

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这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先行者,这这是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共产主义的绝好资料。也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成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作批判性考察,从而论证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了批判性的分析,指出它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把劳动提高为‘唯一原则’,揭示了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并探讨了私有财产的各种运动规律,指明了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反比关系。但是它把私有财产当作当然的前提,把私有财产的规律想象为永恒的自然规律。这就暴露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私有制辩护的立场。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在手稿中系统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大阶级的经济生存条件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他吸取了当时德国哲学中广泛使用的异化概念,把它同私有制统治下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试图用异化来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其后还有马克思吸取了L.费尔巴哈哲学的积极成果,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但充分肯定了他的辩证法的巨大意义。并且论述很多思想,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费尔巴哈而接近于历史唯物主义”这些都是大家通过各种途径得知的最普遍的知识。也是我们能够想象到能够看到的一面。我们应当是承认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课程平时作业 “手稿”与资本论的关系 姓名李丹丹 学号201421000727 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任课教师刘晓辉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办公室制

一.笔记 1.“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的斗争……资本、地产和劳动的分离,只有对工人来说才是必然的、本质的和有害的分离。资本和地产无需停留于这种分离。可是,工人的劳动则必须如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第3版,第7页) 评述:结论性陈述。实际上,该书后半部分关于“利润”和“人的异化”部分均已这里为逻辑基础展开。资本家与工人的斗争,表象上是人与人或说主体与主体的斗争,但导致斗争的历史性原因,是由客体的结构所体现出来的,即资本、地产与劳动的分离。我认为此种分离实现的机制,主要在于“收益”或“利润”与劳动分离,却与资本相联结。 2.“如果供给的量超过需求,那么价格构成部分——利润、地租、工资——之一就低于价格而支付,结果,这些价格构成的一部分就脱离这种使用,从而市场价格也就倾向于作为中心点的自然价格。但是,第一,在分工有很大发展的情况下,工人要把自己的劳动转用于其他方面是极为困难的;第二,在工人对资本家处于从属关系的情况下,吃亏的首先是工人。因此,当市场价格倾向于自然价格时,工人遭到的损失是最大的而且是绝对的。”(第8页) 评述:这是一段对供需原理——后世成为价格理论——解释劳动现象的经典批评。指望工人调整供给达到劳动市场的自然价格是不现实的。原因有二。其一,专业化劳动及其培训使工人不能像资本家那样,灵活的调整牟取利润的领域。资本家的特征就是资本的特征,哪里有利润空间就流向哪里。而工人的能力和“功能”相对固定,他们只能选择提供工资的雇主,而不是提供雇主的利润。其二,调整劳动的供给,实际上决定一部分人失去工作。在某些时代,这意味着福利水平的降低;在另一些世代,则可能剥夺劳动者的生存权利。 3.“不同行业的工人的劳动价格的差别,比不同投资部门的利润的差别要大得多。” 评述:是2的合乎逻辑的推论。这里有一个反向推论。即根据古典经济学原理,不同投资部门的利润差别将逐渐减小,最终实现资本平面化。由3,这是否意味着不同行业的工资也有程度较弱的平面化趋势呢?我认为不然。第一,《1844》与古典经济学对“工人”的理解不同。前者强调工人权利以及其信息水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在中国这样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社会里,身为政治学子的我,为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了研读。读书笔记总结如下: 本《手稿》的结构由一个序言和三个手稿组成。 第一手稿:前三章分析了工资、资本、资本利润、地租及其收入来源,揭示了工人是如何降为最贱的商品(无论是增加工业数量从而增加工人数量,还是同一数量的工业生产更多的产品,最终的发展,都会导致劳动产品生产过剩,致使工人工资下降,失去工作,甚至于生活贫困、生存困难),还揭示了国民经济学的虚伪(“国民经济学没有给我们提供一把理解劳动和资本分离的钥匙”因为它是从私有财产为出发点的),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揭示了劳动和资本对立的经济来源(就是资本、地租、劳动三者的分离,而“资本、地租和劳动三者的分离对工人来说是致命的”) 第四章异化劳动是第一手稿的核心思想,也是整个手稿的核心思想,我对这一章做了认真阅读、思考,并作此笔记: 一、异化劳动的概念最早并不是马克思提出的,但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却有着重要贡献。作为异化劳动概念的前提,马克思首先对于“当前的经济事实”进行了批判分析“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力量和数量就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产品越多,他就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不仅生产商品,它还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产商品的比例生产的”他在手稿中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所表述的不是劳动的对象化,而是劳动的异化。 二、异化劳动的概念,我的王维先老师作了很好的解释,定义如下:“劳动由人自有自觉的活动,转化为排挤人、支配人或者是压迫人的外在力量。” 三、马克思具体考察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表现: 第一、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产品相异化。这种异化的表现是“劳动所生产的的对象,及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 以前的我总以为哲学是抽象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而研究哲学更是被我认为是戴着厚厚的眼镜的老学鸠才能做的事。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说过“人生观”、“世界观”等一些哲学里的术语。可是当时我们就像听天书一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于什么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是无从知晓。到了中学我们正式开始触到政治课,然而,面对教材哪些专业而晦涩难懂得词语时,我感到的是无比的纠结和烦恼,一句话看上好多遍才能懂更是让我对哲学产生恐惧的心理,并由衷的抵触。 前一段时间有人向我推荐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不得不承认,刚一听到要读有关哲学的书,那些痛苦而恐惧的学习哲学的经历顿时于脑海重现。可是看了《大众哲学》我才真正的了解到其实哲学并没有我们相像中的那么深奥,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正如这本书所说“哲学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本没有什么神秘的,不过因为多数的哲学家都是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所以使一般人反糊涂起来,以为哲学太艰深难解了,没有方法可以和它接近。这种错误的观念,似不能不说是由过去谈哲学的人所造成的。”他说哲学之所以显得高深,是因为哲学家们故意这样表现,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也许很多哲学家都是为了表现出自己的水平有多高就故意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使一般人很难以理解,这样自然就会感觉哲学很深奥了。 艾思奇作为一位革命战士,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中国现

代史上、中国哲学史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上,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等方面,其历史地位,应该说巳得到了公认。尽管,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也有自身的弱点和不足,然而这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了他的巨大的历史功绩,也难以取代他的历史地位。艾思奇并非没有弱点和不足,人无完人。然而,我们同样应当指出的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艾思奇,他的历史地位事实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大众哲学》时期就已经奠定。以后的年代,作为战士与学者,艾思奇仍然在继续的奋斗中,这是历史,这一段历史已经写进了中国现代史和中国当代史中,也写进了现代和当代哲学史之中了。 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最通俗的笔法,运用日常谈话的体裁,融化专门的理论,从一件件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和一句句日常用语中引申出高深的哲学知识。这样,哲学的观点就更容易渗透人们的思想和心灵,使大众的读者不必费很大气力就能够接受,从而让人们真切的体会到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举个例子来说,作者在关于唯心主义的议论中,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由我心生”,竟然推导出:“父母也是我心生的,不存在的,我也是我心生的”,这就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这句话的错误和荒谬。可是按照以前教材对唯心主义的泛泛解释,我们对唯心主义其实并没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也就无法感受到它的错误所在。以前曾听说过唯心主义最终导向了宗教,可我却不以为然。然而,这个例子生动而形象,我顿时醒悟,原来,唯心真的可以引领人们走向宗教。 那么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呢?在我看来,哲学不仅是为了看清世

学习艾思奇的科学治学精神心得

在纪念艾思奇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不仅要缅怀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卓越贡献,也应认真学习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义上说,我们既要继承他在学术上的杰出成果,更要继承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治学精神。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即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实际之的,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艾思奇紧紧把握这一精髓,十分重视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以说明中国的实际问题,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并升华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他认为,哲学的中国化、现实化不是书斋课堂里的运动,不是滥用公式的运动,是要从各部门的抗战动员的经验中吸取哲学的养料,发展哲学的理论。然后才把这发展的哲学理论拿来应用,指示我们的思想行动,我们要根据每一时期的经验,不断地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理论,而不是要把固定了的哲学理论,当做支配一切的死公式。艾思奇的观点和学风,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结合,要求不断解放思想、不懈探索。不解放思想就无法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过程。1950年,在清华大学讲授对立统一规律时,艾思奇提出基本粒子不基本、仍然可分的观点。在座的一些物理学教授依据当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坚持认为基本粒子是不可分的,有人甚至认为艾思奇不懂自然科学。后来的科学发展证明,艾思奇的观点是正确的。作为一名哲学工作者,能在物理学领域有如此创见,其中所体现的解放思想、追求真理的勇气,正是理论创新与学术研究的第一要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需要兼容并蓄,容许不同意见,听取不同观点。艾思奇始终以平等讨论问题、乐于接受正确意见的态度对待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有一次,他在北京大学讲授社会发展史,地质系研究古生物的教授们提出,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说人类是从类人猿演化而来,这是以达尔文等人的研究资料为依据的;然而,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并不是从类人猿演化来的,而是从古猿演化来的。当时有人批评这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错误观点,是某些教授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表现,甚至主张加以批判。艾思奇不同意这种看法,不但不认为那些教授们提出的观点是错误的,反而十分虚心地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并在以后的讲课中对原来的观点进行了修正。还有一次,在北京大学的学习讨论中,发生了关于形式逻辑是不是形而上学的争论。艾思奇最初主张形式逻辑是形而上学,金岳霖等学者则认为二者不是一回事。经过反复辩论,大家取得共识,艾思奇虚心接受了形式逻辑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这种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风范深为哲学界所称道,其学风值得后辈学人细细体会。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推广有奖] ? ?(《手稿》现由“序言”和[第一手稿]、[第二手稿]、[第三手稿]四个部分组成。马克思为《手稿》规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弄清私有制、贪欲同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之间的本质联系,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等之间,以及全部“异化”和货币之间的本质联系。(一)序言 ?《序言》主要论述了写作的主旨、方法和本书的哲学基础。共10个自然段,分四个问题。 ?1.说明写作计划的变动情况和本文的指导思想(第1段)。 ?2.说明研究经济学的方法,是经验的而不是思辨的(第2段)。 ?3.说明写作本文参考的选择和哲学基础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第3段)。 ?4.批判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分子的唯心主义观点,阐述了剖析黑格尔哲学的必要性(第4段)。 ?其中论述了下述观点: ?(1)阐明本书的论述重点。按原拟订计划是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论述政治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的关系。

?(2)评述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之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费尔巴哈哲学为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提供了真正的实证性的基础。同时,费尔巴哈哲学并未能扬弃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这就使对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分析和批判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必要。 ?(3)批评鲍威尔及其哲学。马克思认为,鲍威尔不能正视费尔巴哈哲学的贡献以及对黑格尔哲学采取一种非批判的立场。他对费尔巴哈哲学采取了双重态度:一方面盗用费尔巴哈哲学的成果,一方面搬弄黑格尔辩证法诸要素反对费尔巴哈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马克思指出,在青年黑格尔派运动中曾起过进步作用的鲍威尔哲学说到底不过是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神学漫画。 ?(4)阐明对黑格尔辩证法和一般哲学进行批判的必要性。马克思强调,这种批判的必要性要从马克思自己所作的实际批判中来加以解读。 ?[第一手稿] ?在这一手稿中,马克思重点考察了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实际上是从分配关系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个阶级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读《云南读本》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云南读本》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云南读本》有感 彭光明 离开大学校园以后,读书的时间被太多挤占了,深入阅读的时间也很有限。但《云南读本》却让我爱不释手,读过好几遍。它像一壶老茶,品茗数次,愈久弥香。”《云南读本》是一本庄严之书,是一本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云南人都该读的书,地方精英更应关注它,因为他可以帮助人们思考本土文化的价值、地位和命运等重大问题,读了它,我们也许会真对我们的故乡,对我们脚下的土地,别有一番体认,加深一层热爱。那些关心文化价值和精神生活的非本土人士也能从中得到愉悦和滋养”.这段话时刻回响在我的耳边,仿佛我的老师,时任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陈友康教授在课堂上讲的一样。陈友康老师是《云南读本》的主要编著人。每当打开这本书,就如同回到大学校园,回到知识的殿堂。 《云南读本》从自然的恩赐、历史的记忆、思想的高度、精神的魅力、文艺的精髓几个篇章全面展示了云南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精神高度。读过《云南读本》,仿佛登临名山大川,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又如走上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像经历苦难辉煌岁月的时光穿梭。云南的风土人情、自然遗产历历在目。在《云南读本》里,云南人自强不息、平和包容的精神滋养着云岭大地。 一、《云南读本》有最美的风景 云南的山美、水美、人美!在《云南读本》的故事中,能领略自然的恩赐。美丽的彩云之南,从滇池到洱海,从高黎贡山到无量哀牢,从澜沧江畔到金沙水泊。每一处自然风光,都是大自然的恩赐。谁不说咱家乡美,但我们的家乡最美,站在云南的土地上,读着家乡的故事,别有一番滋味。 楚图南先生写的”这锦绣的高原,是我们无上的乐土。乐土上的生命,都一样雄健、美丽、和平。”读到这样优美的语言,我被深深震撼着,高原的美,数不尽。我的家就在高原的某个角落,那里有起伏不断,绵延不绝的群山。山是远方的家,山养育了祖祖辈辈的村民。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精神总是振奋的。总想翻过那座山,虽然知道,山的那边还是山,但是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正是家乡的美给予我力量。沈从文先生所写的《云南看云》,把云南的云比喻为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常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力量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惟其单纯反而见其伟大。云南的蓝天,同样美不胜收,那种纯净的蓝,纯洁的蓝,是我最喜欢的自然风景之一。在冬天的日子里,看蓝天是非常惬意的。我每每拍摄到纯洁的蓝天,自己一个人会欣赏很久。 读过《云南读本》对家乡的自然风景会多一些认识,认识我们自己的家乡,重温历史,去观照、挖掘其意蕴,建构精神家园,去唤醒沉睡的乡邦文化,寻找到自己的文化之根,也使自己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升华,在《云南读本》里,我一次又一次看到了最美的风景。 二、《云南读本》让人愉悦,给人滋养。 读本里介绍了云南的名人及与云南有关的名人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历史。航海家郑和、人民音乐家聂耳、抗日英雄周保中将军,还有徐霞客、龙云、唐继尧、蔡锷等历史名人,护国运动、西南联大在滇办学等历史事件,让云南的历史显得厚重而辉煌。不光有袁嘉谷、熊庆来等精英人物进入《云南读本》,还有不少范文,如《驿路梨花》《海鸥老人》等都被收入了《云南读本》,甚至那纯朴厚道、自强不息的云南人精神,也进入了《云南读本》。这些文章,每每读来,朗朗上口,了解了他们,才能谈得上了解云南本土文化。李根源强调了云南人的精神有追求自由,反抗列强;坚毅刚强,不屈不挠;精诚团结,奋发向上。这些精神同时是云南发展的动力源泉。

完整word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解读 ——读《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 关键词:《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或《手稿》);马克思;工人阶级;共产主义;中国国情 正文: 想必在我国没有人是不知道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到底讲的是什么则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了解。首先我们看看马克思这个人吧。马克思被定位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由此我们大概是能想象得到《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的大概内容了吧。是的,《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的确是马克思对阶级之间的斗争的思考。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这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先行者,这这是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共产主义的绝好资料。也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成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作批判性考察,从而论证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了批判性的分析,指出它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把劳动提高为‘唯一原则’,揭示了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并探讨了私有财产的各种运动规律,指明了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反比关系。但是它把私有财产当作当然的前提,把私有财产的规律想象为永恒的自然规律。这就暴露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私有制辩护的立场。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在手稿中系统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大阶级的经济生存条件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他吸取了当时德国哲学中广泛使用的异化概念,把它同私有制统治下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试图用异化来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其后还有马克思吸取了L.费尔巴哈哲学的积极成果,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批判了G.W.F.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但充分肯定了他的辩证法的巨大意义。并且论述很多思想,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费尔巴哈而接近于历史唯物主义”这些都是大家通过各种

关于在全县企业中开展全民读书季

莲会发[2011]32号 关于在全县企业中开展 “书香五莲?全民读书季”暨“十佳书香企 业”评选活动的 实施意见 各乡镇(街道)总工会、委局工会、直属工会:为认真贯彻落实莲学组发[2011]5号文件精神,推进全县“书香五莲、全民读书季”活动开展,按照县委安排部署,决定在全县工会组织中广泛开展“书香五莲?全民读书季”及“十佳书香企业”评选活动,现制定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

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激发全县职工的读书爱书热情,让职工与企业共成长、与时代同进步,不断提升企业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和岗位技能知识竞赛,实现员工素质提升、企业发展提速、品牌提升,为五莲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做出应有贡献。 二、活动内容及形式 时间:9月上旬至12月底。 启动:(9月1日—9月15日):各企业工会协助企业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动员会议,张帖宣传标语号。 开展读书活动:各企业每月召开一次读书心得体会交流会,交流心得,共同提高。各级工会每月向上级工会报送一篇党员干部读书心得体会和读后感,年内报送一篇工会主席读书心得体会和读后感,汇集后报县总工会,择优向上级推荐。 塑造企业文化:要以企业自身为出发点,确立有自己的特色并能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梳理文化理念,使企业的行为与理念保持一致,成为指导企业和员工行动的指南,打造公司形象和品牌形象建立职工书屋:各级工会组织要指导企业广泛建立职工书屋。对已建立的,做好规范完善,丰富现有

图书。没有建立的50人以上企业,9月底前要完成建立工作,达到有牌子、有场所、有人员管理、有图书、有制度的“四有”要求。县总工会将对此工作进展情况随时进行抽查。 三、评选“十佳书香企业” (一)评选条件 1、企业高度重视和支持“书香五莲全民读书季”活动,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不断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不断改善职工的学习条件、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扎实组织开展系列活动。 2、机构健全。有专门负责读书活动的机构和人员,有充足的活动经费,有切实可行工作方案。职工书屋建设规范,运作良好。 3、成效明显。组织开展的读书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突出,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及时报送读书活动计划、活动安排、活动信息、活动总结等有关材料。 (二)评选安排 1、书香企业评选名额为10个。

艾思奇哲学的基本方向及当代启示

收稿日期:2008-12-26作者简介:李朝清(1955- ),男,云南大关人。中共昭通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 本理论与党的政策。 艾思奇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毛泽东 称他为中国共产党 “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哲学事业,为中国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特别需要学习和发扬艾思奇哲学精神,坚持艾思奇哲学方向。 一、学习艾思奇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艾思奇在世纪三十年代写成的《大众哲学》,已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开篇之作。在本书第一章《绪论》中,艾思奇开宗明义指出:“写作这本《大众哲学》,就是想在中国人民的文化、思想斗争方面尽一点小小的力量。其目的,就是要想帮助读者研究一下:什么哲学思想是进步的、正确的、合乎真理的、合乎广大人民斗争利益的,什么是反动的、带欺骗麻醉性的、只能帮助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与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这里不妨先指出来,最进步的、正确的、合乎真理的哲学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和唯物论哲学思想,以后逐步讲清其中的道理。”① 可见,作者在写作《大众哲学》的目的和宗旨方面,是抱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的。在其后的全部哲学生涯中,艾思奇始终为捍卫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战斗。 上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思想界,到处弥漫着帝国主义和地主资产阶级唯心论反动哲学思想的毒害和影响。为了抗日战争和整个中国革命的胜 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能不对各种唯心主义反动哲学思潮进行坚决的批判和斗争。艾思奇从1933年到上海开始从事哲学理论工作起,就注意到帝国主义和地主资产阶级各种反动哲学思想对我国的严重影响。他在《二十二年来之中国哲学思潮》一文中,重点揭露和批判了西方传入中国的生命哲学、新康德主义、唯意志主义、实用主义等错误和反动的哲学思潮。艾思奇认为,由于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命哲学的中国崇拜者就以佛经或四书五经为立论基础,以封建意识为复归,因而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与中国封建哲学相结合,便成为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的一个特征。艾思奇指出:“历史的法则已现露于世界之前,中国人也看见科学底社会主义了,于是辩证法唯物论哲学思潮便狂风暴雨似的披靡了整个哲学界。”他充满自信地作出结论说:“中国的辩证唯物论哲学的盛行,是全世界及中国革命势力发展之结果。”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由此可见一斑。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艾思奇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新哲学”的论战中,对叶青等人的唯心主义反动哲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和清算。论战的起因是由张东荪与叶青之间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争论开始的。实际上,叶、张的争论,在实质上是为配合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和文化围剿而展开的。张东荪以新康德主义为武器,公开诋毁马克思主义,而叶青的理论则是披着辩证唯物论外装的另一种唯心论。为了批判和清算他们的谬论,艾思奇发表了《论 艾思奇哲学的基本方向及当代启示 李朝清 (中共昭通市委党校,云南 昭通 657000) 摘 要:艾思奇哲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大众化方向、中国化和现实化方向。艾思奇哲学 的方向,是今天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努力学习和坚持的方向。 关键词:艾思奇哲学;基本方向;启示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09)01-0173-04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The Journal of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PC 2009年1月第10卷第1期 Jan ,2009Vol.10No.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序言 第一手稿 工资 资本的利润 资本 资本的利润 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 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地租 异化劳动 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 私有财产的关系 第三手稿 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 共产主义 需要,生产和分工 货币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本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中共中央马列恩斯著作编译局编译 第一次全文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32年国际版原文是德文 写于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

序言 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着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着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由于这个理由,在本着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着作的要点。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费尔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同当代批判的神学家相反,我认为,本着作的最后一章,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因为〔XL〕这样的工作还没完成-不彻底性是必然的,因为批判的神学家毕竟还是神学家,就是说,他或者不得不从作为权威的哲学的一定前提出发,或者在批判的过程中以及由于别人的发现而对这些哲学前提发生怀疑,于是就怯懦地,不适当地抛弃,撇开这些前提,而且仅仅以一种消极的,无意识的,诡辩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这些前提的屈从的恼恨。 仔细考察起来,在运动之初曾是一个真正进行因素的神学的批判,归根到底不外是旧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超验性被歪曲为神学漫画的顶点和结果。历史现在仍然指派神学这个历来的哲学的溃烂区去显示哲学的消极分解,即哲学的腐性分化过程。关于这个饶有兴味的历史的判决,这个历史的涅墨西斯,我将在另一个地方加以详细的论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人民出版社 2000 年5月第 3版 自然主义P4 从费尔巴哈起才开始了实证的人道主义的和自然主义的批 判。 土地P44 土地仿佛是它的领主的无机的身体。 劳动产品的异化P52 这一事实无非是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 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 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 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 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 现为异化、外化。 劳动异化的程度P52

劳动的现实化竟如此表现为非现实化,以致工人非现实化到 饿死的地步。对象化竟如此表现为对象的丧失,以致工人被 剥夺了最必要的对象――不仅是生活的必要对象,而且是劳动的必要对象。甚至连劳动本身也成为工人只有通过最大努力 的和极不规则的中断才能加以占有的对象。对对象的占有竟 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 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 评: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下,这还并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 是生产条件的日益丧失,劳动的副产品――污染对人(所有人)的统治的日益严重。 产品的异化P52 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中: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 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自然界作为生产的 条件 P53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 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 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 但是,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 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也在 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维持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 的手段。 异化与工人P53

大众哲学读后感

以前的我总以为哲学是抽象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而研究哲学更是被我认为是戴着厚厚的眼镜的老学鸠才能做的事。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说过“人生观”、“世界观”等一些哲学里的术语。可是当时我们就像听天书一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于什么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是无从知晓。到了中学我们正式开始触到政治课,然而,面对教材哪些专业而晦涩难懂得词语时,我感到的是无比的纠结和烦恼,一句话看上好多遍才能懂更是让我对哲学产生恐惧的心理,并由衷的抵触。 前一段时间有人向我推荐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不得不承认,刚一听到要读有关哲学的书,那些痛苦而恐惧的学习哲学的经历顿时于脑海重现。可是看了《大众哲学》我才真正的了解到其实哲学并没有我们相像中的那么深奥,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正如这本书所说“哲学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本没有什么神秘的,不过因为多数的哲学家都是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所以使一般人反糊涂起来,以为哲学太艰深难解了,没有方法可以和它接近。这种错误的观念,似不能不说是由过去谈哲学的人所造成的。”他说哲学之所以显得高深,是因为哲学家们故意这样表现,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也许很多哲学家都是为了表现出自己的水平有多高就故意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使一般人很难以理解,这样自然就会感觉哲学很深奥了。 艾思奇作为一位革命战士,着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中国现代史上、中国哲学史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上,以及马克思

主义的中国化等方面,其历史地位,应该说巳得到了公认。尽管,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也有自身的弱点和不足,然而这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了他的巨大的历史功绩,也难以取代他的历史地位。艾思奇并非没有弱点和不足,人无完人。然而,我们同样应当指出的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艾思奇,他的历史地位事实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大众哲学》时期就已经奠定。以后的年代,作为战士与学者,艾思奇仍然在继续的奋斗中,这是历史,这一段历史已经写进了中国现代史和中国当代史中,也写进了现代和当代哲学史之中了。 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最通俗的笔法,运用日常谈话的体裁,融化专门的理论,从一件件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和一句句日常用语中引申出高深的哲学知识。这样,哲学的观点就更容易渗透人们的思想和心灵,使大众的读者不必费很大气力就能够接受,从而让人们真切的体会到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举个例子来说,作者在关于唯心主义的议论中,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由我心生”,竟然推导出:“父母也是我心生的,不存在的,我也是我心生的”,这就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这句话的错误和荒谬。可是按照以前教材对唯心主义的泛泛解释,我们对唯心主义其实并没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也就无法感受到它的错误所在。以前曾听说过唯心主义最终导向了宗教,可我却不以为然。然而,这个例子生动而形象,我顿时醒悟,原来,唯心真的可以引领人们走向宗教。 那么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呢?在我看来,哲学不仅是为了看清世界,更是为了改变世界,在改变中更好的看清世界,所以那种认为哲

读《廉政镜鉴》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廉政镜鉴》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廉政镜鉴》有感 近期拜读了由河津市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同志撰写的一本廉政书籍——《廉政镜鉴》,书中摘录了革命时代、新时期国家领袖的生活点滴以及工作原则等,论述了家教家风传承、继承的重要性,描述了发生在古耿大地的一桩桩励志故事,时刻告诫我们该如何管理好员工、做好自己。 如何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党员干部,是我在品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相信也是众多同志面临的考题。阅读完这两本沉甸甸的书籍后,我似乎找到了方向。老一辈革命家、时代楷模、历史伟人、新时代领导人…都已经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做出了表率、总结出了经验,我们需要做得就是传承。心中陡然生出几点体会,想同大家共勉。 心存感恩、敬畏权利。作为党员干部,要深知权力是党和群众赋予的,我们要接受他们的检验,得到他们的认可。我们要明白,我们做的任何一个决定,小至签一个字、说一句话,大至出台一项制度、政策,都可能或多或少会影响到群众的利益,影响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地位,影响群众对一个党员的评价。因此,党员干部要在职一方,造福一方;要用心走进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要用好权力,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身作则、守住红线。作为党员干部,我们的一言一行,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无形中就对我们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标准。身为党员干部,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抵得住权利和金钱的诱惑,还要影响、教育一同干事的人;做任何决定、处理任何事时都要依法而行、依规而动,凡事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做好家教、立好规矩。作为党员干部,要管好家庭,要将好的家风转为规矩,约束家人行为;要时常告诫家人本分做人、不做出格的事。 勤于学习、提升素质。作为党员干部,在新时代面临的新环境下,不学习就意味着落伍、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所以,我们既要”被动性学习”,也要”主动性学习”;要克服”闭门自学”、学会”走出去学”、会向”他人学”;要读有利于提高自身能力、改善单位现状、提升员工幸福指数的书籍,并将所看、所学、所听到的”精神食粮”平稳落地、付诸实施。 总之,作为一名农信的党员干部,一定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积极作为、奋发向上,尽职履责、持之一恒,用实际行动围绕规矩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始终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一名称职的干部,做一名群众的干部。 ——营业部黄高飞 读《云南读本》有感 彭光明 离开大学校园以后,读书的时间被太多挤占了,深入阅读的时间也很有限。但《云南读本》却让我爱不释手,读过好几遍。它像一壶老茶,品茗数次,愈久弥香。”《云南读本》是一本庄严之书,是一本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云南人都该读的书,地方精英更应关注它,因为他可以帮助人们思考本土文化的价值、地位和命运等重大问题,读了它,我们也许会真对我们的故乡,对我们脚下的土地,别有一番体认,加深一层热爱。那些关心文化价值和精神生活的非本土人士也能从中得到愉悦和滋养”.这段话时刻回响在我的耳边,仿佛我的老师,时任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陈友康教授在课堂上讲的一样。陈友康老师是《云南读本》的主要编著人。每当打开这本书,就如同回到大学校园,回到知识的殿堂。 《云南读本》从自然的恩赐、历史的记忆、思想的高度、精神的魅力、文艺的精髓几个篇章全面展示了云南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精神高度。读过《云南读本》,仿佛登临名山大川,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又如走上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像经历苦难辉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