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性β-氨基醇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进展

手性β-氨基醇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进展

手性β-氨基醇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进展
手性β-氨基醇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进展

手性β-氨基醇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林军, 潘圣强, 张从海, 严胜骄, LIN Jun, PAN Sheng-qiang, ZHANG Cong-hai,YAN Sheng-jiao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091

刊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10,19(1)

参考文献(42条)

1.COREY E J;LINK J L A new process for the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chiral α-aryloxy and α-hydroxy acids[外文期刊] 1992(24)

2.ITSUNO S;ITO K;HIRAO A Asymmetric synthesis using chirally modified borohydrides.Part

2.Enantioselective reduction of ketones with polymeric (S)-prolinol-borane reagent[外文期刊]

1984(12)

3.HIRAO A;ITSUNO S;NAKAHAMA S;YAMAZAKI N Asymmetric reduction of aromatic ketones with chiral

alkoxy-amineborane complexes[外文期刊] 1981

4.PETASIS N A;ZAVIALOV I A Highly stereocontrolled one-step synthesis of anti-amino alcohols from organoboronic acids,amines,and-hydroxy aldehydes[外文期刊] 1998(45)

5.TANG Z;JIANG F;YU L T Novel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for a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direct Aldol reaction[外文期刊] 2003(18)

6.KUMARAGURUBARAN N;JUHL K;ZHUANG W Direct proline catalyzed asymmetric-amination of ketones[外文期刊] 2002(22)

7.GROGER H;WILKEN J The application of L-proline as an enzyme mimic and further new asymmetric syntheses using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as chiral catalysts[外文期刊] 2001(03)

8.HU Q Y;ZHOU G;COREY E J Application of chiral cationic catalyststo several classical syntheses of racemic natural products transforms them into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path ways[外文期刊] 2004(42) 9.FRAILE J M;MAYORAL J A;ROYO A J Supported chirai amino alcohols and diols functionalized with aiuminium and titanium as catalysts of Diels-Alder reaction[外文期刊] 1996(29)

10.KAGAN H B;RIANT O Catalytic asymmetric Diels Alder reactions[外文期刊] 1992(05)

11.RIBEIRO C M R;Farias F M C Chiral ligands in the asymmetric Reformatsky reaction[外文期刊]

2006(01)

12.ANDRES J M;MARTIN Y;PEDROSA R Enantioselective reformatsky reaction induced by chiral β-aminoalcohols[外文期刊] 1997(10)

13.IQBAL J;BHATIA S;REDDY M M Cobalt (Ⅱ) complex catalysed epoxidation with molecular oxygen[外文期刊] 1993(16)

14.COREY E J;SHIBATA S;BAKSHI R K An efficient and catalytically enantioselective route to (S)-(-)-phenyloxirane 1988(12)

15.李月明;范青华;陈新滋不对称有机反应 2005

16.TROST B M;TERRELL L R A direct catalytic asymmetric mannich-type reaction to syn-amino alcohols [外文期刊] 2003(02)

17.KOBAYASHI S;ISHITANI H;UENO M Catalytic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both syn-and anti-amino alcohols [外文期刊] 1998(02)

18.ZHONG Y W;DONG Y Z;FANG K A highly efficient and direct approach for synthesis of enantiopure-amino alcohols by reductive cross-coupling of chiral N-tert-butanesulfinyl imines with aldehydes[外文期刊] 2005(34)

19.TANAKA Y;TANIGUCHI N;KIMURA T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anti-and syn-amino alcohols by reductive cross-coupling of transition metal-coordinated planar chiral arylaldehydes with aldimines[外文期刊] 2002(26)

20.AU C W;PYNE S G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anti-1,2-amino alcohols via the borono-mannich reaction:a formal synthesis of (-)-Swainsonine[外文期刊] 2006(18)

21.龚大春;涂志英;何红华手性氨基醇的绿色催化工艺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化工 2007(01)

22.KATRITZKY A R;HARRIS P A Enantioselective ethylation of N-(amidobenzyl) benzotriazoles catalysed by chiral amino alcohols[外文期刊] 1992(03)

23.BLOCH R Addition of organometallic reagents to C N bonds:reactivity and selectivity[外文期刊] 1998(04)

24.WANG M C;ZHANG Q J;LI G W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addition of dimethylzinc to arylaldehydes catalyzed by (2S)-1-ferrocenyl-methylaziridin-2-yl (diphenyl) methanol[外文期刊] 2009(3)

25.WALLBAUM S;MARTENS J Catalytic enantioselective addition of diethylzinc to aldehydes:Application of a new bicyclic catalyst[外文期刊] 1993(04)

26.OGUNI N;OMI T Enation selective addition of diethylzinc to benzaldehyde catalyzed amount of 2-amino alcohol[外文期刊] 1984

27.MAHESWARA M;RAO K S V K;DO J Y Regioselective ring-opening of epoxides with amines using

Zn(ClO4)2-Al2O3 as a heterogeneous and recyclable catalyst[外文期刊] 2008(11)

28.SHIVANI S;PUJALA B;CHAKRABORTI A K Zinc(Ⅱ) perchlorate hexahydrate catalyzed opening of epoxide ring by amines:Applications to synthesis of (R/S)/(R)-propranolols and (R/S)/(R)/(S)-naftopidils[外文期刊] 2007(10)

29.BHANUSHALI M J;NANDURKAR N S;BHOR M D Y(NO3)3@6H2O catalyzed regioselective ring opening of epoxides with aliphatic,aromatic,and heteroaromatic amines[外文期刊] 2008(22)

30.DAS U;CROUSSE B;KESAVAN V Facile ring opening of oxiranes with aromatic amines in fluoro alcohols [外文期刊] 2000(20)

31.BENJARAMM R;MEGHSHYAM K Effcient synthesis of β-amino alcohols by regioselective ring-opening of epoxides with anilines catalyzed by sulfated zirconia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ons[外文期刊]

2008(5)

32.DIAS L C;FATTORI J;PEREZ C C An efficient procedure for the synthesis of 2-N-boc-amino-3,5-diols [外文期刊] 2008

33.潘圣强;张从海;董莹新型手性β-氨基醇的合成研究 2008

34.BONINI B F;COMES-FRANCHINI M;MAZZANTI G Highly stereoselective route toward the synthesis of α-

β-amino aldehydes[外文期刊] 1996(21)

35.ANDRS J M;BARRIO R;MARTNEZ M A Synthesis of enantiopure syn-amino alcohols.A simple case of chelation-controlled additions of diethylzinc to-(dibenzylamino) aldehydes[外文期刊] 1996(13)

36.HICKMAN A J;HUGHS L D;JONES C M Sterically encumbered chiral amino alcohols for titanium-catalyzed asymmetric intramolecular hydroamination of aminoallenes[外文期刊] 2009(11)

37.CAITLIN M;BINDER;BAUTISTA A Dual stereoselectivity in the dialkylzinc reaction using (-)-β-pinene derived amino alcohol chiral auxiliaries[外文期刊] 2009(6)

38.陶京朝;弓建红;刘玉霞1,2-二苯基-2-氨基乙醇的合成与机理研究[期刊论文]-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4(02)

39.柳文敏;刘雪英;宋瑞娟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合成手性β-氨基醇 2006

40.CHANG H T;SHARPLESS K B A practical route to enantiopure 1,2-aminoalcohols[外文期刊] 1996(19)

41.MATSUNAGA S;KUMAGAI N;HARADA S Anti-selective direct catalytic asymmetric mannich-type reaction of hydroxyketone providing-amino alcohols[外文期刊] 2003(16)

42.翁文;周宏英;傅宏祥手性氨基醇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及新进展 1998(0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107065263.html,/Periodical_ynmzxyxb201001001.aspx

应用MTPA确定手性仲醇绝对构型的研究进展_何玉玲

应用MTPA 确定手性仲醇绝对构型的研究进展 何玉玲综述;杜曦1审校 (泸州医学院:药化教研室;1化学教研室,四川泸州646000) 中图分类号O62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2669.2013.03.028 作者简介:何玉玲(1988-),女,硕士生 实物与其镜像不能重合的现象称为手性。手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多数药物都具有手性。由于手性特征,手性药物分子与体内的药物靶点作用产生药理学效应时必然具有对应选择性,即往往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药理学性,如沙利度胺(thalidomide)[1]和布洛芬(ibuprofen)[2]等。因此,包括手性药物分子在内的手性分子绝对构型的确定必然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目前确定手性分子绝对构型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四类:①有机合成;②基于手性试剂化学反应和NMR 的Mosher 法; ③X 射线单晶衍射;④光谱学方法。其中,Mosher 法[3] 是确定 手性醇类化合物绝对构型最经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就应用手性衍生试剂MTPA(α-甲氧基三氟甲基苯基乙酸)确定α-手性仲醇绝对构型的Mosher 法进行综述。 1Mosher 法 1973年Mosher 首次报道了应用NMR 法确定仲醇的绝 对构型。将仲醇分别与(R)和(S)-MTPA 反应形成酯(Mosher 酯)后测定其NMR ,通过比较(R)和(S)-MTPA 酯的位移值δ得到△δ(△δ=δS-δR),然后与Mosher 酯的构型关系模示图比较,根据△δ的符号来判断手性仲醇的绝对构型(图1)。 图1Mosher 酯的构型关系模示图 MTPA 可以作为酸或酰氯参与反应,当(R)-MTPA 作为 酸参与反应时生成的是(R)-MTPA 酯,而作为酰氯(R)-MT - PA-Cl 参与反应时,与醇反应则生成(S)-MTPA 酯[4,5]。2012 年,Ming Chen 等[6]利用改进的Mosher 法确定了一系列手性 仲醇的绝对构型。改进的Mosher 法中,苯环的各向异性作用不仅仅局限于β位质子,还可以向更远的质子延伸;将(R)和 (S)-MTPA 酯的各个质子的△δ计算出来,发现△δ正值和△δ负值整齐的排列在化合物两侧(图2)。 图2改进的Mosher 法确定手性仲醇化合物的绝对构型 Mosher 法应用NMR 谱的化学位移值确定分子的绝对 构型,包括利用CF 3的19F-NMR 谱以及分子中其他基团的 1 H-NMR [7]和13C-NMR 化学位移值来确定其构型。 1.1利用19F-NMR 的Mosher 法 Mosher 最先使用19F-NMR 确定仲醇的绝对构型[8]。(R) -MTPA 酯和(S)-MTPA 酯的19F-NMR 化学位移的不同主 要是由于两个非对映异构体的酯分子中羰基对19F 的去屏蔽作用不同引起的。假设仲醇的(R)/(S)-MTPA 酯中C(1′)H ,羰基,CF 3是处于同一平面的(图3),当MTPA 中的苯环与醇上的较大基团相对,与醇上的较小基团处于同一边时,CF 3与羰基更接近处于共平面位置,因此受到的羰基的去屏蔽效应较大,19F-NMR 信号向低场移动。 如图3(B),当较大的取代基(例如L 1)与苯环处于同一侧时,CF 3受到的去屏蔽效应比L 1与甲氧基处于同一侧时(图 3A)要大,CF 3在低场发生共振。其化学位移差值的表达方式 △δ△δ 综述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 第36卷第3期Journ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Vol.36No.32013293

手性药物的合成与拆分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的合成与拆分的研究进展 手性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如氨基酸、糖类等都是手性分子。手性化合物具有两个异构体,它们如同实物和镜像的关系,通常叫做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很像人的左右手,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但是不完全相同。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化学药物中,具有光学活性的手性药物约占全部化学药40% } 50%,药物的手性不同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物、药理、毒理作用,服用对映体纯的手性药物不仅可以排除由于无效(不良)对映体所引起的毒副作用,还能减少药剂量和人体对无效对映体的代谢负担,对药物动力学及剂量有更好的控制,提高药物的专一性,因而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Dl 1由天然产物中提取 天然产物的提取及半合成就是从天然存在的光活性化合物中获得,或以价廉易得的天然手性化合物氨基酸、菇烯、糖类、生物碱等为原料,经构型保留、构型转化或手性转换等反应,方便地合成新的手性化合物。如用乳酸可合成(R)一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z}。天然存在的手性化合物通常只含一种对映体用它们作起始原料,经化学改造制备其它手性化合物,无需经过繁复的对映体拆分,利用其原有的手性中心,在分子的适当部位引进新的活性功能团,可以制成许多有用的手性化合物。 2手性合成 手性合成也叫不对称合成。一般是指在反应中生成的对映体或非对映体的量是不相等的。手J险合成是在催化剂和酶的作用下合成得到过量的单一对映体的方法。如利用氧化还原酶、合成酶、裂解酶等直接从前体化合物不对称合成各种结构复杂的手性醇、酮、醛、胺、酸、酉旨、酞胺等衍生物,以及各种含硫、磷、氮及金属的手性化合物和药物,其优点在于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强、不良反应少、产率高、产品光学纯度高、无污染。 手性合成是获得手性药物最直接的方法。手J险合成包括从手性分子出发来合成目标手性产物或在手性底物的作用下将潜在手性化合物转变为含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的化合物,手性底物可以作为试剂、催化剂及助剂在不对称合成中使用。如Yamad等和Snamprogetti 等在微生物中发现了能催化产生N-氨甲酞基一D-氨基酸的海因酶( Hy-dantoinase)。海因酶用于工业生产D一苯甘氨酸和D一对轻基苯甘氨酸。D一苯甘氨酸和D一对轻基苯甘氨酸是生产重要的临床用药半合成内酞胺抗生素(氨节青霉素、轻氨节青霉素、氨节头炮霉素、轻氨节头炮霉素)的重要侧链,目前国际上每年的总产量接近SOOOto 3外消旋化合物的拆分 外消旋拆分法是在手性助剂的作用下,将外消旋体拆分为纯对映体。外消旋体拆分法是一种经典的分离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己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是获得手性物质的有效方法之一。拆分是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等将外消旋体分离成单一异构体,外消旋体拆分法又可分为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生物拆分法;色谱拆分法;膜拆分和泳技术。 3. 1结晶拆分法 3.1.1直接结晶法 结晶法是利用化合物的旋光异构体在一定的温度下,较外消旋体的溶解度小,易拆分的性质,在外消旋体的溶液中加入异构体中的一种(或两种)旋光异构体作为晶种,诱导与晶种相同的异构体优先(分别)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在。一甲基一L一多巴的工业生产中就是使两种对映体同时在溶液中结晶,而母液仍是外消旋的,把外消旋混合物的过饱和溶液通过含有各个对应晶种的两个结晶槽而达到拆分的目的[3]。结晶法的拆分效果一般都不太理想,但优点是不需要外加手性拆分试剂。若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也能获得较纯的单一对应体。 3. 1. 2非对映体结晶法

手性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综述:手性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摘要:手性salen金属络合物在烯丙醇类化合物的动力学拆分,环氧化合物的不对称开 环以及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等反应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手性催化剂控制不对称羟醛反应,从工业生产的角度来看,实用的有机合成反应要求高选择性,高反应速率,高产率,原子经济性,低成本,操作简单,环境友好以及低能耗。一个简单的手性催化剂分子可以决定上百万的手性产物分子的立体选择性,但只有当昂贵的与底物或试剂结合的手性助剂能被重复利用,反应才有实用价值,使得反应具备极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手性催化剂手性Salen-Co(Ⅲ)催化剂 正文: 众所周知有机化合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一个碳原子的最外层上有四个电子,若以单键成键时,可以形成四个共价单键,共价键指向四面体的顶点,当碳原子连接的四个基团各不相同时,与这个碳原子相连接的四个基团有两种空间连接方式,这两种方式如同左右手,互为“镜像”,也是不能完全叠合在一起的,因此,这样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这种构成手性关系的分子之间,把一方叫做另一方的“对映异构体”。许多有机化合物分子都有“对映异构体”,即是具有“手性”。而催化剂会诱导化学反应发生改变,而使化学反应变快或减慢或者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化学反应。催化剂自身的组成、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它和反应体系的关系就像锁与钥匙的关系一样,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一种催化剂并非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催化作用,例如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受热分解中起催化作用,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对其他的化学反应就不一定有催化作用。而手性催化剂就是含有手性C原子的催化剂,它在一些合成放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手性催化剂按其反应类型又可以分为:不对称催化氧化,不对

手性催化剂

手性催化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 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之一,与生命休戚相关。近年来,人们对单一手性化合物(如手性医药和农药等)及手性功能材料的需求推动了手性科学的蓬勃发展。手性物质的获得,除了来自天然以外,人工合成是主要的途径。外消旋体拆分、底物诱导的手性合成和手性催化合成是获得手性物质的三种方法,其中,手性催化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他能够实现手性增殖。一个高效的手性催化剂分子可以诱导产生成千上万乃至上百万个手性产物分子,达到甚至超过了酶催化的水平。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从事手性催化研究的科学家Knowles、Noyori 和Sharpless,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和氧化方面做出的开拓性贡献,同时也彰显了这个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对相关领域如药物、新材料等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国对于手性催化合成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90年代逐渐引起重视。1995年戴立信、陆熙炎和朱光美先生曾撰文呼吁我国应对手性技术特别是手性催化技术的研究给予重视[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九五和十五期间分别组织了“手性药物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戴立信院士和黄量院士主持)[2]、“手性与手性药物研究中的若干科学问题研究”(林国强院士主持)[3]重大研究项目,同时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等也对手性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给予了重点支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手性科学和技术领域特别是在手性催化领域的发展,取得了一批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并培养了一支优秀的研究队伍,在手性催化研究领域开始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结合国际上手性催化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回顾了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新型手性配体、金属配合物手性催化、生物手性催化、有机小分子手性催化、负载手性催化剂、以及新概念与新方法等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4],并展望了手性催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型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 手性配体和手性催化剂是手性催化合成领域的核心,事实上手性催化合成的每一次突破性进展总是与新型手性配体及其催化剂的出现密切相关。2003年,美国哈佛大学Jacobsen在美国《Science》杂志的视点栏目上发表论文,对2002年以前发展的为数众多的手性配体及催化剂进行了评述,共归纳出八种类型的“优势手性配体和催化剂(Privileged chiral ligands and catalysts)”[5]。例如:200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Noyori发展的BINAP系列手性催化剂就是其中一例。BINAP与金属铑和钌形成的配合物已被证明是许多前手性烯烃和酮的高效催化剂,其中,BINAP的钌-双膦/双胺催化剂成功地解决了简单芳基酮的高效、高选择性氢化,催化剂的TOF高达60次/秒(即一个催化剂分子每秒可以催化转化60个底物分子),TON高达230万(即一个催化剂分子总共可以催化转化230万个底物分子),是目前最高效的手性催化剂体系[6]。 尽管已经有成百上千的优秀手性配体被合成出来,但没有任何一种配体或催化剂是通用的,因此新型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是手性催化研究中的永恒主题。近年来,在膦配体、氮膦配体、含氮配体、含硫配体、卡宾配体、以及二烯烃配体等的设计合成方面又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例如:Pfaltz等人在Crabtree催化剂的基础上,将手性膦配体和手性氮配体结合起来,发展了一类新型的手性膦氮配体(如PHOX[7]),其铱配合物是目前唯一的能够高对映选择性催化氢化非官能化烯烃的手性金属催化剂体系。最近,他们利用这类手性铱催化剂成功实现了全烷基取代的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氢化反应,并将其应用到维他命E主要成

手性药物的不对称合成90 (3)

手性药物及其不对称合成 [摘要]近年来不对称合成法应用在手性药物及药物中间体的制备中,使手性药物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少手性药物及其中间体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本文介绍了手性药物及获取手性药物的方法,对不对称合成法尤其是不对称催化法在手性药物工业制备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手性药物;制备;不对称合成;不对称催化 Chiral Drugs and Asymmetric Synthesi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ince the asymmetric synthesis has been used in preparation of the chiral drugs and pharmaceutical intermediates ,there has been fast development in preparation of chiral drugs ,some of which has been already synthesed in industry scale .What is chiral drugs and the ways to abtain the chiral drugs are introduced .The methods of asymmetric synthesis,especially asymmetric catalytic reaction used in synthesis chiral drugs are reviewed . Key words :chiral drugs ,preparation , asymmetric synthesis;asymmetric catalytic synthesis 1 引言 2001 年10 月10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0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催化不对称反应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3 位科学家:威廉·诺尔斯,野依良治与巴里·夏普赖斯。他们利用手性催化剂大大提升了单一对映异构体的产率,为手性药物的制备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 :2手性药物 手性药物(chiral drug)是指其分子立体结构和它的镜像彼此不能够重合的

浅谈手性化合物与现代医学

浅谈手性化合物与现代医学 一、手性化合物简介 手性化合物(chiral compounds)是指分子量、分子结构相同,但左右排列相反,如实物与其镜中的映体。人的左右手、结构相同,大姆至小指的次序也相同,但顺序不同,左手是由左向右,右手则是由右向左,所以叫做“手性”。也就是指一对分子。由于它们像人的两只手一样彼此不能重合,又称为手性化合物。判断分子有无手性的可靠方法是看有没有对称面和对称中心。 手性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天然存在的手性化合物品种很多,并且通常只含有一种对映体,手性问题还牵涉到农业化学、食品添加剂、饮料、药物、材料、催化剂等诸多领域。它的研究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很多高科技新产品开发的热点。在过去20年里,手性研究具有戏剧性的发展,已从过去的少数几个专家的学术研究发展到大面积科学研究的需要,在一些领域并已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物质的手性已经变成越来越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手性化合物主要从天然来源、不对称合成和外消旋体拆分3个方面得到。由天然来源获得手性化合物,原料丰富,价廉易得,生产过程简单,产品的纯度一般都较高,因此很多量大的产品都是从天然物中获得。在药物工业中由于对手性药物的要求不断增加,其大大激发了不对称有机合成的发展,使一些生物技术、生物催化剂也迅速扩展到该领域产生纯的的手性中间体和手性产品。 二、手性药物 由于自然界的生命体存在有手性,因而也就产生了手性药物。手性药物指分子结构中存在手性因素的药物。通常是指由具有药理活性的手性化合物组成的药物,或者是只含有效对映体或是以有效对映体为主的药物。按药效方面的简单划分,手性药物可能存在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①只有一种对映体具有所要求的药理活性,而另一种对映体没有药理作用或活性很小。②一对对映体中的两个化合物具有等同或近乎等同的同一药理活性。③一对对映体具有完全不同的药理活性。 ④一对对映体之间一个有药理活性,另一个不但没有活性,甚至表现出一定的毒副作用。⑤一对对映体之间药理活性相近,但存在个体差异。⑥一对对映体中,一个有活性,另一个却发生拮抗作用。 三、手性药物未来展望 手性制药是医药行业的前沿领域,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在分子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目前,世界单一对映体手性药物的销售额持续增长。1998年销售额已达到964亿美元。2000年的销售额为1330亿美元,并估计2008年达到2000亿美元。手性药物以其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用药量少的优点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因而成为未来新药研发的方向。

不对称合成的发展与应用

不 对 称 合 成 的 发 展 与 应 用 专业:化学 姓名:史茹月 学号:2013296043

不对称合成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手性药物的重要性与类型;结合实例对不对称催化法合成手性药物作简要概述,尤其就是化学不对称催化技术,包括不对称催化氢化、羰基的不对称催化还原、不对称催化氧化、不对称环丙烷化、不对称催化羰基化及不对称催化加成反应等;展望了不对称催化反应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发展方向。 1、概述 手性就是自然界与生命休戚相关的基本属性之一。近年来,人们对单一手性化合物及手性功能材料的需求推动了手性科学的蓬勃发展,手性物质的合成与医药、农药、精细化工与材料科学的密切关系也显示出重要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研究者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高选择性的手性配体与催化剂,其中螺环型手性配体已成为优势手性配体之一;她们发展了多个高选择性的不对称催化反应,并发展了手性催化剂负载化、分离回收新方法。 生命体系的大部分基本单元都就是手性分子,其所涉及的生命过程及相互作用也大多以手性方式进行。因此,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手性药物的对映体都以不同方式参与生命过程并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2、“完美合成化学”的重要途径 低成本、高药效的手性药物开发为不对称催化合成的发展提供了

巨大的吸引力,其广阔的市场需求更就是不对称催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人工合成就是获得手性物质的主要途径。外消旋体拆分、底物诱导的手性合成与手性催化合成就是获得手性物质的三种方法,其中,手性催化合成方法被公认为学术与经济上最为可取的手性技术,因而得到广泛的关注与深入的研究。因为一个高效的手性催化剂分子可以诱导产生成千上万乃至上百万个手性产物分子,达到甚至超过了酶催化的水平。 因此,如何设计合成高效、新型的手性催化剂,探讨配体与催化剂设计的规律,解决手性催化剂的选择性与稳定性,以及研究手性催化剂的设计、筛选、负载与回收的新方法,发展一系列重要的不对称反应就是该研究领域面临的新挑战。 3、科学基金布局手性合成研究 手性催化剂的研究目前还缺少系统的理性指导以及规律性可循,手性催化剂及高效催化反应的开发大都凭借经验、运气与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要实现手性催化反应的高选择性、高效率,需要从基础研究入手,通过理论、概念与方法的创新,解决这一挑战性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开始注意到手性合成这一重要研究方向,并陆续有出色的成果出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适时组织了我国化学与生物学两个学科的研究人员,集中力量在手性药物的化学与生物学领域开展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计划期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

手性醇的高效不对称催化氢化合成

手性醇的高效不对称催化氢化合成 谢建华周其林 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天津 300071 手性醇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它是合成手性药物、天然产物等的重要中间体。酮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是合成手性醇的最为经济且环境友好的方法之一,目前已经发展了很多用于酮的不对称氢化反应的手性催化剂,但是,真正高效的手性催化剂还很少。我们在研究酮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过程中,发现手性螺环双膦配体SDP的双膦?钌?双胺络合物能够高效地催化一系列芳基烷基酮、杂环芳酮、不饱和酮的不对称氢化,得到相应的手性醇化合物,反应的对映选择性(>99% ee)和催化活性(S/C = 100,000)都很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该手性螺环钌催化剂可以对一系列消旋的α-芳基、氨基、芳氧基取代的环状和链状脂肪酮进行动态动力学拆分不对称氢化。这一反应为高对映选择性地合成含有连续相连两个手性中心的手性醇类化合物提供了高效的合成方法。这些合成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手性药物如BAY × 1005、天然产物Conhydrine等的不对称合成。此外,手性螺环双膦配体SDP的双膦?钌?双胺络合物还能够有效地催化消旋α-芳基、芳氧基取代脂肪醛的不对称氢化,所得氢化产物为手性伯醇,反应的对映选择性高达96% ee。 最近,我们还发展了一类手性螺环氨基膦配体SpiroAP的铱催化剂,该手性铱催化剂在芳基烷基酮、不饱和酮的不对称氢化中同样有非常出色的表现,氢化反应的对映选择性高达97% ee,转化数达到10,000(S/C = 10,000),转化频率高达3.7 × 104 h-1 (60%转化)。这是目前文献报道的铱催化简单酮的不对称催化氢化的最好结果。 谢建华: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教授,Email: jhxie@https://www.doczj.com/doc/107065263.html,。

手性催化

工业催化期末论文 ——手性催化研究方向 姓名: 学院: 班级: 学号:

手性催化研究发展 摘要:手性就是物质的分子和镜像不重合性。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之一,手性是物质具有旋光性和产生对映异构现象的必要条件。构成生命体的有机分子绝大多数是不对称的,手性是三维物体的基本属性,如果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重合,就称为手性物体。这两种形态称为对映体,互为对映体的两个分子结构从平面上看完全相同,但在空间上完全不同,如同人的左右手互为镜像,但不能完全重合,科学上称其为手性。人工合成是获得手性物质的主要途径。外消旋体拆分、底物诱导的手性合成和手性催化合成是获得手性物质的三种方法手性物质的获得,其中,手性催化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他能够实现手性增殖。一个高效的手性催化剂分子可以诱导产生成千上万乃至上百万个手性产物分子,达到甚至超过了酶催化的水平。 关键字:手性催化催化剂影响 引言:我国关于手性催化研究的进程与发展 本文介绍了手性催化剂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国际上手性催化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回顾了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新型手性配体、金属配合物手性催化、生物手性催化、有机小分子手性催化、负载手性催化剂、以及新概念与新方法等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4],并展望了手性催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手性催化的简介 手性就是物质的分子和镜像不重合性,如分子具有手性,此物就具有旋光性,手性是物质具有旋光性和产生对映异构现象的必要条件。有机分子由于具有若干

相同组成原子而具有对称性。 (1)旋转对称性,如果一个分子围绕着通过这个分子的一条线旋转一定角度后,结果分的定向和原来的分子一样,则这个分子有一个对称轴。 (2)反射对称性,如果一个分子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里,或者一个平面能够通过这个分子,从而把这个分子分为互为镜像的两半,一半反应着另一半,这个分子就有一个对称平面。 (3)中心对称性,如果所有能通过分子的中心的直线在以分子中心等距离的地方都遇到相同的原子,这个分子就有一个对称中心。 (4)象转对称性,如果一个分子围绕着通过分子的轴旋转一定角度,再用一面垂直于旋转轴的镜子反射经过旋转的分子,结果所得构型和原构型一样,这个分子就有一个象转对称轴。 “手性”(chirality,意思是“手征性”),是用来表达化合物构型的不对称性的术语, 它是指化合物分子或者分子中某些基团的构型可以排列成互为镜像但是不能重叠的两种形式。 手性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组成相同,但其中的原子三维空间排列不同,从而引起构型相反,互为镜像。这就好比人手的左右不对称性:右手和左手相互不能重叠,正如同实物和其镜像的关系。持这种对映关系的一对化合物称为对映体。由此看来,用“手性”这一术语来表达分子的对映关系显得既科学又形象。如果这对对映体是等量地混合在一起的,则称之为消旋体。如果只有一种对映体,则称为单一对映体。 如果在不对称合成反应中生成两个不等量的对映异构体时, 则不对称 合成的效率通常用对映体过量百分率(percent of enantiomeric excess

【CN110002961A】一种去外消旋化合成手性醇的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58055.5(22)申请日 2019.04.01 (71)申请人 三峡大学 地址 443002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大学路8 号(72)发明人 周海峰 崔鹏 陈永盛 刘祈星 (74)专利代理机构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代理人 成钢(51)Int.Cl. C07C 33/22(2006.01)C07C 33/46(2006.01)C07C 29/56(2006.01)C07C 215/68(2006.01)C07C 213/08(2006.01) C07C 43/23(2006.01)C07C 41/32(2006.01)C07C 205/19(2006.01)C07C 201/12(2006.01)C07C 33/18(2006.01)C07D 213/30(2006.01)C07C 33/20(2006.01)C07C 33/50(2006.01)C07C 35/3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去外消旋化合成手性醇的方法(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外消旋化合成手性醇(式I)的方法。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备方法为一锅法不对称串联反应,包括步骤1):外消旋醇(式II)为原料,二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120℃反应12小时,经脱氢反应生成中间体酮(式Ⅲ);步骤2):直接向反应体系中加入2.5mol%的手性二胺金属钌络合物作催化剂,5当量的甲酸钠做氢源,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50℃反应12小时,经不对称转移氢化得到手性醇(式I)。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简单、温和,步骤经济性、原子经济性等绿色合成优点,而且底物适应范围广,对映选择性高,在合成手性醇类医药中间体以及和 精细化工原料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CN 110002961 A 2019.07.12 C N 110002961 A

生物催化不对称合成的发展

生物催化不对称合成的发展 专业: 学号: 姓名:

生物催化不对称合成的发展 ×× (××××,××××) 摘要:生物衍生物是一类富手性中心的天然手性源,易于修饰改性,可作为手性配体参与不对称反应,现在生物催化不对称反应已成为何机化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不对称合成,生物催化,α-氨基酸,β-羟基酸,氨基葡萄糖衍生物,DNA催化剂 不对称合成(Asymmetric Synthesis),也称手性合成、立体选择性合成、对映选择性合成,是研究向反应物引入一个或多个具手性元素的化学反应的有机合成分支。不对称合成生成有旋光性产物的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因受分子内或分子外的手性因素的影响,试剂向反应物某对称结构的两侧进攻,进而在形成化学键时表现出不均等,结果得到不等量的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具有旋光活性。 不对称合成目前在药物合成和天然产物全合成中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无疑,现在最完善的不对称合成技术,要数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酶。能否实现像酶一样高效的催化体系,是对人类智慧的挑战。不对称催化是当今化学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是开发手性药物、材料及香料等化学品的强大理论基础和学术依据。 1 不对称合成的发展历史 自19世纪Fischer开创不对称合成反应研究领域以来,不对称反应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间可分为四个阶段:(1)手性源的不对称反应;(2)手性助剂的不对称反应;(3)手性试剂的不对称反应;(4)不对称催化反应。传统的不对称合成是在对称的起始反应物中入不对称因素或与非对称试剂反应,这需要消耗化学计量的手性辅助试剂。不对称催化合成一般指利用合理设计的手性金属配合物(催化剂量)或生物酶作为手性模板控制反应物的对映面,将大量前手性底物选择性地转化成特定构型的产物,实现手性放大和手性增殖。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使用催化剂量级的手性原始物质来立体选择性地生产大量手性特征的产物。它的反应条件温和,立体选择性好,(R)异构体或(S)异构体同样易于生产,且潜手性底物来源广泛,对于生产大量手性化合物来讲是最经济和最实用的技术。因此,不对称催化反应(包括化学催化和生物催化反应)已为全世界有机化学家所高度重视,特别是不少化学公司致力于将不对称催化反应发展为手性技术和不对称合成工艺。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

手性和不对称催化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手性和不对称催化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引言 1.1.1手性和不对称催化 手性chirality是指某些物质分子与其镜像虽然像左手、右手一样相似,但是不能重叠的特征。手性化合物在医药、食品、农药、香料、材料科学等领域中有着重要应用。生物体的重要分子(如DNA、蛋白质等)都是有手性的,体酶催化的反应都是立体专一性反应。而不同对映体的药物分子,有可能药效功能也不一样,例如左旋吗啡有明显的镇痛药效,右旋吗啡却没有;奥沙西泮右旋体的活性和毒性比左旋体强;右旋佐匹克隆药效好,左旋佐匹克隆则毒副作用相对较强[1];左旋的(S)-奥美拉唑比消旋体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等等[2]。因而,1992年3月美国FDA颁布的手性药物指导原则,含手性因素的化学药物必须被说明两个对映体在体的不同生理活性、药理作用、代谢过程和药物动力学情况[3]。因此,手性对于自然界和人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不对称催化(asymmetric catalysis)是利用手性催化剂催化化学反应,使非手性的底物分子生成手性化合物的方法。不对称合成尤其是不对称催化合成已毫无疑义地成为现今获得手性化合物最重要的途径。因此,2001的诺贝尔奖授予了不对称催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5]。 1.1.2有机小分子催化剂 德国化学家Langenback于1932年提出了“organocatalys t”的概念[6]。不对称有机

催化(asymmetric organocatalysis)是指通过加入不含金属的亚化学计量的有机化合物来催化不对称化学反应的进行[7]。与金属有机催化剂不同,有机小分子催化剂是一类不含金属离子或金属离子不参与催化循环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一般含有氮、磷等富电子中心或氨基、羟基等活性官能团,能与反应物通过化学键、氢键、静电或德华力等作用形成活化中间体或过渡态[8-11],同时利用本身的结构因素来控制产物的立体选择性。早在1904年,Marckwald[12]等报道了首例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反应,即用番木鳖碱不对称催化的丙二酸脱羧,得到了具有10%ee值的产物。虽然有机分子很早就被用来作催化剂,但是不对称有机小分子催化在最近十年才不断发展起来并引起人们的关注。 手性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价格昂贵,易产生污染,催化剂难回收,稳定性差。相比于金属催化剂,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具有容易制备、反应条件温和、稳定性好等优点。不对称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研究发展已成为当代有机化学中最有挑战性和研究价值的领域之一[13-15]。 最近几年发展了很多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包括脯氨酸及其衍生物、其它氨基酸和短肽、金鸡纳生物碱、联萘类化合物、卡宾以及TADDOL衍生物等[16-23]。可以催化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不对称Mannich反应、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及不对称Michael反应等许多不同的反应[16-19]。其中金鸡纳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具有特殊的刚性结构以及不对称氨基醇边链,是生物碱不对称有机催化剂中的典型代表,是多功能的的有机催化剂,在不对称合成领域,尤其是作为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效果[24-25]。 1.2 金鸡纳生物碱有机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 Michael加成反应是最重要的的构建碳-碳键的途径之一。通过Michael反应能合成多种官能团化的碳骨架[26-27],在药物合成化学和有机化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机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尤其是金鸡纳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

手性药物的合成综述

手性合成的综述 姓名: 学号: 专业: 院系: 目录 手性合成的概念与简介 (2) 手性药物的合成的发展历程 (3) 手性合成的方法 (5) 几种手性药物合成方法的比较 (7) 化学—酶合成法合成手性药物的实例 (7) 手性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10) 参考资料 (13) 手性药物的概念与简介 手性(英文名为chirality, 源自希腊文cheir)是用来表达化合物分子结构不对称性的术语。人的手是不对称的,左手和右手相互不能叠合,彼此是实物和镜像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化学中称为“对映关系”,具有对映关系的两个物体互为“对映体”。 化合物的手性与其空间结构有关,因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的排列是三维的。例如,图1中表示乳酸分子的结构式1 a和1 b,虽然连接在中心碳原子上的4个基团,即H, COOH, OH和CH3都一样,但它们却是不同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同右手和左手之间的关系一样,互为对映体。 手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生命现象中的化学过程都是在高度不对称的环境中进行的。构成机体的物质大多具有一定空间构型,如组成蛋白质和酶的氨基酸为L-构型,糖为D-构型,DNA的螺旋结构为右旋。在机体

的代谢和调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如酶和细胞表面的受体)一般也都具有手性,在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均与手性的识别和变化有关。 由自然界的手性属性联系到化合物的手性,也就产生了药物的手性问题。手性药物是指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存在手性因素,而且由具有药理活性的手性化合物组成的药物,其中只含有效对映体或者以有效的对映体为主。这些对映异构体的理化性质基本相似,仅仅是旋光性有所差别,分别被命名为R-型(右旋)或S-型(左旋)、外消旋。药物的药理作用是通过与体内的大分子之间严格的手性识别和匹配而实现的。 手性制药是医药行业的前沿领域,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分子手性催化的主要贡献者。自然界里有很多手性化合物,这些手性化合物具有两个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很像人的左右手,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但是不完全相同。当一个手性化合物进入生命体时,它的两个对映异构体通常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物活性。对于手性药物,一个异构体可能是有效的,而另一个异构体可能是无效甚至是有害的。手性制药就是利用化合物的这种原理,开发出药效高、副作用小的药物。在临床治疗方面,服用对映体纯的手性药物不仅可以排除由于无效(不良)对映体所引起的毒副作用,还能减少药剂量和人体对无效对映体的代谢负担,对药物动力学及剂量有更好的控制,提高药物的专一性。因而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目前世界上使用的药物总数约为1900种手性药物占50%以上,在临床常用的200种药物中,手性药物多达114种。全球2001年以单一光学异构体形式出售的市场额达到1 472亿美元,相比于2000年的1 330亿美元增长了10%以上。预计手性药物到2010年销售额将达到2 000亿美元。 在许多情况下,化合物的一对对映异构体在生物体内的药理活性、代谢过程、代谢速率及毒性等存在显著的差异。另外在吸收、分布和排泄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还有对映体的相互转化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但按药效方面的简单划分,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的情况:1、只有一种对映体具有所要求的药理活性,而另一种对映体没有药理作用,如治疗帕金森病的L-多巴(图2中a),其对映异构体对帕金森病无治疗效果,而且不能被体内酶代谢,右旋体聚积在体内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2、一对对映异构体中的两个化合物都有等同的或近乎等同的药理活性,如盖替沙星(图2中b),其左旋体和右旋体的活性差别不大;3、两种对映体具有完全不同的药理活性,如镇静药沙利度胺(又名反应停,图2中c),(R)-对映体具有缓解妊娠反应作用, (S)-对映体是一种强力致畸剂[1,2]。因此,1992年3月FDA发布了手性药物的指导原则,明确要求一个含手性因素的化学药物,必须说明其两个对映体在体内的不同生理活性,药理作用,代谢过程和药物动力学情况以考虑单一对映体供药的问题。目前,手性药物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手性药物的合成也成为目前各国研究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手性药物的合成的发展历程

手性化合物

手性化合物 手性化合物是指分子量、分子结构相同,但左右排列相反,如实物与其镜中的映体。人的左右手、结构相同,大姆至小指的次序也相同,但顺序不同,左手是由左向右,右手则是由右向左,所以叫做“手性”。也就是指一对分子。由于它们像人的两只手一样彼此不能重合,又称为手性化合物 什么是手性? 当我们伸出双手,双手手心向上时,可以看出左右手是对称的,但是将双只手叠合,无论如何也不能全部重叠,总有一部分是不能重合在一起的;如果我们将左手置于一面平面镜前,手心对着镜子,可以看到镜子里的左手的像和右手手心对着自己一样,即左手的像和右手可以完全重叠。象这样左手和右手看来如同物与像,但又不能叠合在一起,互相成为“镜像”关系,就称之为“手性”。 有机化合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一个碳原子的最外层上有四个电子,若以单键成键时,可以形成四个共价单键,共价键指向四面体的顶点,当碳原子连接的四个基团各不相同时,与这个碳原子相连接的四个基团有两种空间连接方式,这两种方式如同左右手,互为“镜像”,也是不能完全叠合在一起的,因此,这样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这种构成手性关系的分子之间,把一方叫做另一方的“对映异构体”。许多有机化合物分子都有“对映异构体”,即是具有“手性”。构成生物体的许多有机化合物都有“手性”。如α-氨基酸,在碳连接有一个羧基、一个氨基、一个烃基和一个氢原子(或一个不同于前边的烃基)*,这时你想将其中三个相同颜色的球重叠,但是余下的那个颜色的球总不能重叠。由这些手性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也就与“手性”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生命生理活动中的许多现象与“手性”密不可分。 如何检验物质具有手性? 手性物质具有一特殊性质——旋光性,将纯净的手性物质的晶体,或是将纯净的手性物质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平面偏振光1照射,通过手性物质的偏振光平面会发生一定角度的旋转,这称为旋光性。这种偏振光的平面旋转可左可右,以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对映体,称为右旋分子,用“+”或“d”表示;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对映体,称为左旋分子,用“-”或“l”;如果将互为对映体的手性物质等物质的量混合后,以偏振光照射,而偏振光不发生旋转,称为外消旋体或外消旋混合物,外消旋体是由于左旋分子和右旋分子发生的偏振光旋转

手性催化剂

手性催化剂的综述 院系: 专业班级: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关于手性催化剂的探讨 目的: 这次任务我主要找关于手性催化剂的发展的研究,通过看这些专利可以看出这些年在手性物质方面研究的重点。以及推测今后手性物质研究的方向。 概念: 大家都知道有机化合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一个碳原子的最外层上有四个电子,若以单键成键时,可以形成四个共价单键,共价键指向四面体的顶点,当碳原子连接的四个基团各不相同时,与这个碳原子相连接的四个基团有两种空间连接方式,这两种方式如同左右手,互为“镜像”,也是不能完全叠合在一起的,因此,这样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这种构成手性关系的分子之间,把一方叫做另一方的“对映异构体”。许多有机化合物分子都有“对映异构体”,即是具有“手性”。 通过查看下载的这些文章,自己进行了一下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吧。 一、C1- 对称性手性二胺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不对称合成方法包括底物诱导的不对称合成和催化剂诱导的不对称合成, 而最具吸引力的就是手性催化剂诱导的不对称合成, 已成为有机合成化学研究的热点。其中, 具有C1 对称性的手性二胺席夫碱, 例如( 1R, 2R) - N, N.. - 3, 5- 双取代水杨醛- 1, 2- 环己二胺及其衍生物, 多年来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异常活跃。这类手性席夫碱金属配合物被总称为Salen 型催化剂, 此外还有Sa lan型和Sa la len型的配体。A l、M o、Co、T i、C r、Nb、V、Cu等一系列金属的离子都能与( 1R, 2R) - N, N.. - 3, 5- 双取代水杨醛- 1, 2- 环己二胺及其衍生物形成配合物, 并被应用于有机不对称催化合成, 涉及包括不对称氢化、不对称氢转移、不对称氢硅化、不对称硅氰化和不对称氢氰化等重要反应[ 11] 。近年来还出现了无机或有机高分子负载的Sa len型催化剂, 以及以高分子共价键担载的聚Sa len型金属配合物[ 15] , 使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本文就近年来手性二胺席夫碱( 1R, 2R) - N, N.. - 3, 5- 双取代水杨醛- 1, 2- 环己二胺及其衍生物与不同金属形成的配合物研究作一简要介绍, 重点评述了这些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作为手性催化剂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 1.. A l( ! )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 Katsuki等[ 16- 17] 从1, 2 - 环己二胺出发分步合成了一种新的光学活性Salen型配体1, 并且利用模板法与Et2A lC l反应制备出一种新的A l( ! ) 配合物2 (如图2)。X- 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2具有扭曲的三角双锥构型, 而配位的叔胺的绝对构型被确定为S。N - 甲基则以syn形式取向于C l配体, 这一C l配体在配合物作为Lew is酸催化剂时可被底物所取代。配合物 2 可以作为醛类和醛亚胺类化合物羟基膦酸酯化(H ydrophosphonylation) 的高效催化剂, 分别以很高的对映选择性得到相应的..- 羟基膦酸

双官能团手性硫脲催化剂的制备

双官能团手性硫脲催化剂的制备 王华英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育专业07级指导教师:刘全忠 摘要:有机小分子催化的有机不对称反应在现代催化反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手性硫脲催化剂由于能和某些反应物形成氢键而得以活化,在一系列有机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目前手性硫脲主要由手性二胺1,2 - 二苯基乙二胺和生物碱衍生的手性胺为原料衍生而来。这限制了手性硫脲催化剂在有机不对称反应中的进一步应用。本文利用光学纯的联二萘酚﹑氨基酸和异硫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双官能团硫脲催化剂。 关键词:硫脲,联二萘酚,氨基酸,异硫氰酸酯

Preparation of Bifunctional group chiral Thiourea Wang Hua-Yi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Grade 2007 Directed by: Liu Quan-Zhong Abstract:Organocatalysis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s from chemical society for the facile preparation of catalyst, mild conditions for the rea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benign aspects. Chiral urea or thiourea have wildely been employed in a wide array of transformations such as Henry reaction, aza-Henry reaction, Mannich, Strecher, and Friedel-Crafts reactions or Michael and nito- Michael additions with high enantioselectivities attributed to their strong activation of carbonyl or nitro groups through efficient double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The present thioureas mostly derived from cyclohexane diamine, 1,2-diphenylethane-1,2-diamine and cinchona alkaloids, and this limits the further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So development of highly efficient ureas or thioureas is still highly desired. In this thesis, new thioureas derived from optically pure binaphthol and amino acids were synthesized. Key words:thiourea, 1, 1'-binphthol, amino acid, isothiocyanat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