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点总结

鉴于化学知识点的重要性,小编为您提供了这篇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在化学方面的学习有所帮助。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概述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形形色色物质组成的世界里,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组成世界的物质也在不断变化,同时我们也在利用这些变化改变着世界。我们利用冶炼的金属制造汽车、飞机,利用化学反应制造出各种生活用品要想对物质世界有更深的认识,提高我们对世界的改造能力,就应该学好一门科学化学。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美妙世界。

本单元把生活常识与化学学科相联系,使同学们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和常见物质的化学知识,培养对化学科学的热爱,激发创造热情;通过了解化学实验的发展历程,体味先辈进行化学研究的艰辛,了解利用化学实验探究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树立为科学献身的信念;通过了解和掌握基本实验仪器、基本实验操作和进行实验的注意问题,培养基本化学素养和初步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自主梳理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_______________叫做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__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常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____________,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一、1.答案: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2.答案:有其他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____________叫做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叫做物理性质,例如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2.____________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对

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的学习,一定会使你对身边的世界有更新的认识。

1.答案: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不需要发

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

2.答案: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探究方法

这篇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点总结是小编精心为同学们准备的,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最新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合集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 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 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 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 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 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 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一)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一)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3、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 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表现出来的现象有颜色改变、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而且还伴随能量的变化,因而还表现出吸热、放热、发光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做唯一的标准。 5、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主要有活泼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6、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7、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外焰、内焰、焰心、 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蜡烛熄灭时有白烟生成,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或蜡烛蒸汽。 8、人呼出来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多,氧气少。 9、药品的取用规则 (1)药品取用“三不”原则:不能用手直接触摸药品、不能直接闻药品.不能品尝任何药品。(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取1—2 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 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 10、药品取用方法 (1)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 ①块状:用镊子夹取;操作要领是:“一横、二放、三慢竖”。 ②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 ①倾倒法:取下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②量取法: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读数可读到0.1ml。 ③滴加法: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进容器内。使用过程中,橡胶乳头不能平放和倒放,以免被试剂腐蚀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酒精灯内酒精不能少于其容积1/4,也不能多余其容积的2/3;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12、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托盘天平精确到0.1g. 13、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预热再集中加热。

最新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非常详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 (1nm=10-9m)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并不同意这一种说法,第一,按照当时项羽和刘邦两军兵力对比.项羽在解赵国之围后,收编了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兵力达到40万,而刘邦虽然占据了咸阳城,但是兵力只有10万,而且由刘邦军队把守着的函谷关已经被项羽攻破,可以讲,项羽消灭刘邦是指日可待.所以,鸿门宴,并不是唯一一次消灭刘邦的机会.第二,鸿门宴的出现的原因.由于当时项羽来到鸿门后,听到刘邦一个下属讲刘邦准备据关中为王,一怒之下便决定对刘邦发动一场军事行动,其实就是打击报复刘邦.但是由于项羽集团里面,一个人的出现,项伯.他和张良是老朋友.所以当他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连夜偷偷地跑到张良那里(当时张良跟随在刘邦的身边),叫张良快跑.而张良,则和刘邦在项伯面前演了一出戏,让刘邦在项伯面前诉冤,并告诉项伯,刘邦很希望化解这段误会,自己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赔罪.而项伯这个糊涂虫,回去后把刘邦的”冤“告诉了项羽,项羽一听心软了,居然取消了第二天对刘邦的军事行动,从而催生了鸿门宴.第三,鸿门宴上的刺杀行动.此次刺杀行动的主谋,便是项羽手下谋士范增,此事还得到项羽的默许.当刘邦一见到项羽时,便对项羽大拍马屁,让项羽的虚荣心和骄傲得到最大的满足,此时的项羽居然还对刘邦有一点点悔意,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刺杀刘邦.在宴席上,范增频频发出暗号示意项羽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却“不忍心”杀掉刘邦,而在项伯和樊哙的掩护下,项羽对刘邦的“悔意”越加严重.最后刘邦丢下张良和二百多随从,只带着四员大将,在陈平的协助下偷偷地逃出项羽的军营,回到自己的驻地灞上,从而结束了鸿门宴.所以,鸿门宴对于刘邦集团而言,是化解项羽对他的一场迫在眉睫的军事行动,而采取的一种妥协的行为,在项伯,张良和樊哙的精彩演出下,这场戏演的非常成功.而对项羽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我国商代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冶铁、炼钢。古代三大化学工业:火药、造纸、烧瓷器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3、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炭化;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冷而干的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用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石蜡蒸气凝华成的固体小颗粒),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4、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 H2O的量增多(吸入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可以直接 ..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 ..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 ....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二)测体积--量筒(没有零刻度,一般能精确到0.1mL)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若仰视,实际体积比读数大;若俯视,实际体积比读数小。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选择量筒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最接近且要大于所测体积)。 (三)称重量--托盘天平(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左物右码”(若放反,则实际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2)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 ........的药品(如NaOH),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添加砝码时,先大后小。称量定物质,先放物质;称量一定量物质,先放砝码。(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灭。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五)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 用手拿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六)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加速溶解;(溶解)引流;(过滤) 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蒸发)蘸取(测pH值)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常见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 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0永不变;酸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2、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 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AgCl、BaSO4(其中仅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微溶于水:Ca(OH)2、CaSO4、Ag2SO4 3、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S (7)氢硫酸:H 2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小苏打:NaHCO3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 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4、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物质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 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 B、黄色固体:硫粉(S) 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铜(Cu)、氧化汞(HgO) .5H2O D、蓝色固体:胆矾CuSO 4 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锰酸钾K2MnO4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H、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一、化学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二、常见的化学图标 1.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2. 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3. 生活中常见的其他标识 三、初中化学易错汉字(加点字易错)

1. 仪器名称 锥形瓶酒精灯集气瓶铁架台长颈漏斗分液漏斗量筒烧杯试管蒸发皿试管夹药匙 橡胶塞砝码镊子坩埚钳 2. 物质名称 木炭活性炭蒸馏水水蒸气二氧化碳二氧化锰 石墨氢气碳酸氨气氯化铵天然纤维 合成橡胶二氧化氮甲烷乙醇天然气石蕊酚酞 金刚石汞维生素澄清石灰水 3. 其他 混合物化合物化学反应蒸发溶解置换反应 融化熔化熔点熔融蓝色吸附 冶炼沉淀煅烧原子元素干燥剂 制冷剂饱和溶液自燃爆炸腐蚀性催化剂 质量守恒定律 四、初中化学必背元素及其符号

1. 前二十号元素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 补充元素14种 锰铁锌银钡汞铜锡铅铂 Mn Fe Zn Ag Ba Hg Cu Sn Pb Pt 金碘溴钛 Au I Br Ti 五、常见离子符号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钠离子Na+铝离子Al3+银离子Ag+铵根离子NH4+钙离子Ca2+钾离子K+氢离子H+氢氧根离子OH-钡离子Ba2+亚铁离子Fe2+氯离子Cl-硝酸根离子NO3-铜离子Cu2+铁离子Fe3+氧离子O2-硫酸根离子SO42-

六、常见物质名称及化学式 1. 单质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氢气H2 氦气He 硫黄S 铁Fe 氧气O2 氖气Ne 红磷P 铜Cu 氮气N2 氩气Ar 镁Mg 铝Al 氯气Cl2 金刚石 C 锌Zn 银Ag 2. 氧化物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名称符号名称符号一氧化碳CO 水H2O 氧化铝Al2O3 氧化铁Fe2O3 二氧化碳CO2 过氧化氢H2O2 氧化铜CuO 氧化亚铁FeO 二氧化硫SO2 五氧化二磷P2O5 氧化钙CaO 四氧化三铁Fe3O4 三氧化硫SO3 二氧化氮NO2 氧化镁MgO 二氧化锰MnO2 3. 酸、碱、盐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试题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试题 一、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 氢()锂()氦()碳()氧()氟()氖()钠() 镁()铝()硅()磷 ( ) 硫()氯()氩()钾()钙()锌()铁()铅()铜()汞()银()金()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 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氧化亚铁()五氧化二磷() 氧化镁()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钠() 硫酸钠()碳酸钠()硝酸银()硫酸钡() 碳酸钙()氯化银()硫酸铁()硫酸亚铁() 硫酸铜()氯酸钾()氯化铵()高锰酸钾()

硫酸()碳酸()盐酸()硝酸() 氢氧化钾()氢氧化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氨水()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双氧水)() 三、写出下列原子团(或根)对应的离子符号。硫酸根()碳酸根()硝酸根()氢氧根()按根() 四、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甲烷分子()(2)一个氧气分子() (3)三个镁离子()(4)两个钠原子() (5)标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6)标出三氧化二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五、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1)、2H:( ) (2)、CO:( )

(3)、Fe:( ) 六、按要求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3)磷在空气中燃烧()(4)碳的充分燃烧( ) (5)碳的不完全燃烧()(6)氢气的燃烧( ) (7)甲烷的燃烧( ) (8)实验室制氧气(三个)

() (9)实验室制二氧化碳()(10)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1)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12)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3)写出两个置换反应()(14)写出两个复分解反应()(15)写出一个用铁从溶液中置换出铜的化学方程式() (16)氢气的燃烧( ) 七、按要求填空。 1、一般来说,()(金属/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得到)电子而达到()结构,形成()(阴/阳)离子。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精品)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又名化学反应) 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常见现象 物质状态改变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同时伴有能量变化:发光、吸热、放热等 举例 三态变化、灯泡发光、酒精挥发等 食物腐烂、金属生锈、燃烧等 联系 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子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等 如:可燃性、腐蚀性、氧化性、 稳定性、还原性、毒性、金属活动性、酸碱性、受热易分解等 【区分“性质”与“变化”】 “性质”语句中含有关键字。如:是、能(够)、可(以)、(不)会、(不)易、难等 例:性质如:“汽油可燃烧”、“汽油易挥发” 变化如:“汽油燃烧”、“汽油挥发”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操作 现象 结论 燃着时 1.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烧杯内壁 2.将烧杯倒置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 1.吹灭蜡烛 2.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烟 产生一缕白烟 将蜡烛重新点燃 石蜡蒸气 白烟具有可燃性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化学药品的取用】“三不”:不触、不闻、不尝 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液体(1~ 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用剩的药品处理: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常见仪器】 集气瓶(装气体,也可做反应容器,但不能加热) 【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块状用镊子 【倾倒液体】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手心,瓶口要紧挨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量筒读数: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仰视会使读数偏小(实测数偏大);俯视会使读数偏大(实测数偏小)。 可直接加热的:可间接加热的(垫石棉网):反应容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点总结 鉴于化学知识点的重要性,小编为您提供了这篇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在化学方面的学习有所帮助。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概述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形形色色物质组成的世界里,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组成世界的物质也在不断变化,同时我们也在利用这些变化改变着世界。我们利用冶炼的金属制造汽车、飞机,利用化学反应制造出各种生活用品要想对物质世界有更深的认识,提高我们对世界的改造能力,就应该学好一门科学化学。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美妙世界。 本单元把生活常识与化学学科相联系,使同学们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和常见物质的化学知识,培养对化学科学的热爱,激发创造热情;通过了解化学实验的发展历程,体味先辈进行化学研究的艰辛,了解利用化学实验探究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树立为科学献身的信念;通过了解和掌握基本实验仪器、基本实验操作和进行实验的注意问题,培养基本化学素养和初步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自主梳理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_______________叫做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__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常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____________,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一、1.答案: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2.答案:有其他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____________叫做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叫做物理性质,例如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2.____________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对 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的学习,一定会使你对身边的世界有更新的认识。 1.答案: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不需要发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 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 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 2SO 3 (7)氢硫酸:H 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碳酸钠:Na 2CO 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 2CO 3·10H 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 3(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 4·5H 2O (13)铜绿、孔雀石:Cu 2(OH)2CO 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 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 2H 5OH (1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 、P 2O 5、CaO 、 NaOH 、Ca(OH) 2、KClO 3、KCl 、Na 2CO 3、NaCl 、无水CuSO 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 、MnO 2、Fe 3O 4(KMnO 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 、Fe 2O 3 、HgO 、红磷(硫:淡黄色)[Cu 2(OH)2CO 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 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 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 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走进化学实验室 ?重点: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以及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难点:识图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 识图简述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识图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和实验目的; 分析反常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 ?知识框架图: 实 验 室基本操作加热 仪器 酒精灯 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芯 (填>或<) 四不原则 酒精量不超过灯内容积( ) 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不能用两酒精灯互相点火 不能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简易气体发生器 注意: 要预热并()加热,不骤冷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斜持、口不对人,加热固体管口要倾斜 蒸发皿(不是玻璃仪器):用于液体蒸发 烧杯垫石棉网加热,用于溶解配制溶液,作反应容器 计量 仪器 托盘天平 精确度称准到0.1ɡ 使用 称量前:调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潮湿、腐蚀性药品) 称量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左盘,加砝码要用镊子,由大 到小最后移动游码 称量后:砝码放回盒,游码归零 量筒 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注意 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配溶液 俯视(),仰视() 使用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胶头滴管 用途吸取滴加少量液 使用(四不原则)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实验室基本操贮存 仪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广口瓶贮(),()瓶或滴瓶贮存液体 固定支 撑仪器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拇指不按短柄处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用于固定过滤或加热装置 其它漏斗、玻璃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梳理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形式:蒸发、凝固、熔化、升华、破碎、扩散、吸附、干燥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气味、水溶性、挥发性、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 (3)常伴随的现象:变色、变味、变质、发光、放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

热稳定性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 学变化 【二】走进化学实验室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那么。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假设无 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 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 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 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

(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填空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4、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最明亮)、(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结论: (3)检验产物 H2O: CO2: (4)熄灭后:有白烟(为),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烧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垫—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瓶中,液体药品放在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液体以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或直接用(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或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空气 1.组成: N2占78%、O2占21%、稀有气体占0.94%、CO2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填空复习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 一、化学变化:____ ____ _____的变化;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的变化。 二、化学性质:物质在_________ 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_____ _______就表现出 来的性质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 P6 2.请列举蜡烛的物理性质:(任举四个)。3.请列举蜡烛的化学性质:。(举一个)4.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和(填物质名称)。 5.将一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的上方,可以观察到烧杯壁上有,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以看到,这可以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P8 6.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3关注 .P9 7.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做以下实验,把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发现木条在燃烧得比较旺盛,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较低。P11 8.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发现,说明呼出气体中的含量较空气中的要高。P11 9.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会发现玻璃片上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含量较高。10.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块状的药品可以用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和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中时,应该先把容器,把药品放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以免容器。P14 11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里。P15 1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视线要和量筒内液体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P15 13.倾倒试剂时,塞子要在桌子上,瓶口要试管口,贴标签的一面要向着。倒完液体后,要立即 ,并把瓶子放回原处。P15 14.取少量的液体可以用,使用时应该保持向上,不要或者。用过以后要立即,以备再用。严禁未经清洗的滴管再。P16 15.万一酒精洒出在桌面上燃烧,不要惊慌,应立刻用。P16 16.使用酒精灯时要用焰加热。焰的温度最高。P17 17.给试管中的液体预热的方法是。P17 18.加热试管时,试管夹夹在,试管口和水平面成度角。P18 19.洗涤试管的方法是:先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后把水倒掉,这样连续几次,最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 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 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 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 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C+O 2 点燃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 2 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 2 ↑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冶金工业 2Fe 2O 3 +3C 高温 4Fe+3CO 2 ↑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A) (B) (C) (D)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A) (B) (C) 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A)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 CO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CO 2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 2) 发生装置:左图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