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评价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评价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评价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评价体系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58805985.html,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评价体系构建

作者:刘勇于丽曼

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15期

摘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优秀的师资队伍成为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稳态高效进行的根本基础和重要保障。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而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促进双创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最直接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双创教育的长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最终打造出一支高质量的双创师资队伍。

关键词: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评价体系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后,国内教育界掀起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潮。创新创业的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因此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责任之一。为了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服务,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此过程中,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促进双创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最直接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构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评价体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

一、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及评价体系基本现状

近年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推进知行合一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政、行、企、校协同推进实践育人的“四螺旋”理念,探索实践了“院园一体”产教融合实践育人模式,成为第三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更好地实现了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目标,在全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围绕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品德、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发挥了交叉协同作用,积极参与到学校育人师资队伍的创建中来,显著提高了实践育人师资队伍的质量。目前,学校共有校内创新创业导师31人,校外兼职创新创业导师25人。他们当中既有校内教授、专业带头人,又有投资管理经验丰富的金融专家与企业家。为了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综合水平,更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科学指导,学校还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导师计划”,专门聘请学校的专业教师、知名校友、成功创业人士、企业家、投融资专家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创业导师,组成混编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截止到2019年6月,我校共成立涵盖校内创业课程教师、校内专业指导教师、企业兼职导师的混编创新创业导师团队11个,复合型教学团队23个。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前言: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增多,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教育院校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我国教育行业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从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几点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式,供从事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参考。 引言:随着劳动人口的增多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减缓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的学生比例在逐年增加,這些学校的学生相比较本科学生具备的是对专业技术的掌握,高职院校教育属于我国教育的新类型,应当肩负起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责任。 一、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的模式上有缺陷 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是自上而下发展的,由政府带动各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只是一个发展的形式。例如,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工作都是在就业的基础上,很少有学校对如何创业开展教育,在某种层面上把创业当成是少数人的才能进行的事业,没有引导学生树立人人都能创业的意识。在知识教育中更是没有将创业与之相融合,一般高职院校进行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都只是通过创业课程和创业活动,忽略了创业教育的灵活性。 (二)创业课程的实践体系不够科学 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发展模式,从小学教育一直渗透到研究生教育,而国内的创业教育主要在全日制本科学校实行,近几年逐渐发展到高职院校的教育中。例如,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课程实践体系中,都是创业指导教师根据课本知识点的讲解,随后创业指导教师或是辅导员布置相关的创业任务,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最后写一份实践报告作为期末成绩。这样的创业课程实践方式并不能为创业带来多大的启发和实践性的教育,只是完成了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形式。 (三)大学生创业的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着很多问题和风险,导致一些大学生可能有很好的创业想法和理念,但是在创业的种种困难面前放弃了,而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是减少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有效保障,但是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并不够完善。例如,缺乏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支持,是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表现形式之一,没有建立大学生创业的投资机制,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形式单一,尽管可以申请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依旧突出,高校毕业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因此,大学生的创业选择便成为热门话题,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也成为发展趋势.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学校,应以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主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突出应用性,依托一定的学科平台,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心在于理论的运用.在某些方面,它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 更切实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对培养的人实践能力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体现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专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突出不仅是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突出创业能力和创造性技能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就目前我们的教育现状来说,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践,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十七大报告不但给全社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指明了道路,也给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定位的本质内涵迫切需要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就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是为了缓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从而为高校大学生开拓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我国应用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热情不断高涨,创业教育工作在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如何引导创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创业教育质量的进行科学的评价.1 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通常说的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创办新的企业,创业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如市场调查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分析与决策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高校开展的创业教 育是以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一种通识教育.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应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高校推广创业教育的目的并不是鼓励大学生毕业后都去创业,而是要切实转变大学生就业和择业的观念,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加大学生自我就业的机会.具有创业精神、 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对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未来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需要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依托.创业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是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人才.2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创业教育的理念不清 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也只是近几年才刚刚开始起步.高校创业教育理念不清晰,是制约高校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些高校认为真正愿意从事创业的学生是极少数,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不大;有的高校认为创业教育是“面子工程”,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能.同时社会传统观念对大学生创业的一些错误认识对创业教育的开展也存在不利影响.由于社会和高校对创业教育存在片面理解,因此创业教育在高校往往成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2.2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仅由学生处或团委负责,很少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创业教育.有的院校更只是在类似 “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等比赛中让大学生体会创业教育.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创业教育的研究不够深入系统,从事创业与创业教育的专门研究队伍缺乏.现有的研究工作比较零散、局部,对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规律的研究更是缺乏,还未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2.3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资金参与不够 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鼓励个人创业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大学生创业所需的资金的来源和途径也相对狭窄,社会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支持力度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沈树周,段素梅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233100) 摘要: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创业教育质量的评价也变得日益重要.应用型高校与其它类型高校相比,更注重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指标因素.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评价因素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8-0136-02 Vol.28No.8 Aug.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8期(下) 2012年8月基金项目:2012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K2012B612)及安徽科技学院稳定人才专项课题(SRC2010257) 136--

创业团队建设建议

当创业者终于作出决定,“我要去创业”,而且已经有了切入市场的产品或点子后,创业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起一个共同创业的团队。现代创业活动已非纯粹一种追求个人英雄表现的行为,成功的创业个案大都与是否有效发挥团队运作密切相关。虽然每一位创始人可能都有完全掌控新企业发展的欲念,并希望所有成员都能在他的指挥下行事。不过,许多调查显示,团队创业成功的几率要远远高于个人独自创业。一项调查也显示,在创业成功的公司中,有70%都属于团队创业。 为什么团队创业成功的几率要大大高于个人创业?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人会拥有创立并运营企业所需的全部技能、经验、关系或者声誉。因此,从概念上来讲,如果想要创业成功,就必须组成一个核心团队。团队成员对创业者来说将发挥不同作用:他们或是合伙人,或是重要员工。他们不可或缺,有了他们,可以解决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个好汉三个帮,红花也需绿叶扶持。不管创业者在某个行业多么优秀,但不可能具备所有的经营管理经验,而借助团队就是拿来主义,他们可以拥有企业所需要的经验。例如顾客经验、产品经验和创业经验等。而且人际关系在创业中的比重被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人际关系网络或多或少地帮助创业者,是企业成功的因素之一。通过团队,人脉关系可以放得更大,可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 一项针对创业者能力的研究报告也指出,组成团队与管理团队是成功创业者需要具备的主要能力之一。由于组成创业团队的基石在于创业远景与共同信念,因此创业者需要提出一套能够凝聚人心的远景与经营理念,形成共同目标、语言、文化,作为互信与利益分享的基础。组成创业团队是一种结合远景、理念、目标、文化、共同价值观的机制,使之成为一个生命与利益共同体的组织。 于此,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需要知道如何管理团队,并具备领导团队运作的能力。一般而言,成功的创业团队运作应该具备以下八大特征: 1.凝聚力 团队是一体的,成败是整体而非个人,成员能够同甘共苦,经营成果能够公开且合理地分享,团队就会形成坚强的凝聚力与一体感。 每一位成员都应将团队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而且充分认识到,个人利益是建立在团队利益基础上的,因此团队中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每一位成员的价值,表现为其对于团队整体价值的贡献。成员愿意牺牲短期利益来换取长期的成功果实,而不计较短期薪资、福利、津贴,将利益分享放在成功后。 2.与企业同成长

蒂蒙斯的创业机会评价体系复习进程

蒂蒙斯的创业机会评 价体系

创业导师的基本武器(二):蒂蒙斯的创业机会评价体系 2015-03-13 09:04:17 点击:62 创业导师的基本武器(二):蒂蒙斯的创业机会评价体系 上篇文章:创业导师的基本武器(一):Timmons创业要素均衡理论,重点介绍了理论基本观点、应用场景、延伸理解与问题解释。上文我提到Timmons创业过程管理模型,其适用性与局限性很明显,只能从面上定性、概括地描述创业过程的三个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并不能深入解释创业活动所涉及的各具体影响因素,也无法定量诊断评价各要素的具体状态。 创业机会是通过把资源创造性的结合起来,迎合市场需求(或兴趣、愿望)并传递价值的可能性。创业者对机会的评价来自于他们的初始判断,而初始判断通常就是假设加简单计算。这种直觉的商业判断,有时候是简单有效的。但对于一般创业者而言,这种判断显得有些武断,甚至不够科学。 成功识别创业机会,对创业机会进行科学、理性、系统的评价是创业活动成功的起点和基础。创业导师如何评价创业者的项目选择方向是否正确、是否可行、有多大价值,是创业指导过程中经常遇到且专业的问题。蒂蒙斯创业机会评价体系,给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评价框架和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这个工具可以帮助创业导师和创业者,科学深入地评价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性。 二、机会评价:蒂蒙斯创业机会评价体系 蒂蒙斯的创业机会评价框架,涉及行业和市场、经济因素、收获条件、竞争优势、管理团队、致命缺陷问题、个人标准、理想与现实的战略差异等八个方面的53项指标。通过定性或量化的方式,创业者可以利用这个体系模型对行业和市场问题、竞争优势、财务指标、管理团队和致命缺陷等做出判断,来评价一个创业项目或创业企业的投资价值和机会。 1.Timmons创业机会评价体系 具体见表1。 表1 蒂蒙斯机会评价表 行业与市场1.市场容易识别,可以带来持续收入 2.顾客可以接受产品或服务,愿意为此付费 3.产品的附加价值高 4.产品对市场的影响力高 5.将要开发的产品生命长久 6.项目所在的行业是新兴行业,竞争不完善 7.市场规模大,销售潜力达到1千万~10亿元8.市场成长率在30%~50%甚至更高 9.现有厂商的生产能力几乎完全饱和 10.在五年内能占据市场的领导地位,达到20%以上11.拥有低成本的供货商,具有成本优势 经济价值1.达到盈亏平衡点所需要的时间在1.5~2年以下2.盈亏平衡点不会逐渐提高 3.投资回报率在25%以上 4.项目对资金的要求不是很大,能够获得融资5.销售额的年增长率高于15%

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和关键,高校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当前具体管理要求可知,只有确定合适的管理方式,才能促进进步。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特殊性,需要做好具体分析工作,按照要求实施,达到理想的效果。 高校作为培养创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整个实施阶段需要考虑到具体情况,做好驱动教育和知道工作,避免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创业能力的综合素质提升符合要求,根据多方面资源支撑要求可知,需要配合协作完成。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在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组织形势要求可知,要从支撑的角度入手,按照创业教育形势要求实施。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1.1师资力量缺乏 根据现有创新教育形式和其他方面的具体要求可知,在整个落实阶段需要对教育形势进行分析,开展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在初期教育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素质有严格的要求,在过渡教育阶段要开展因材施教的形式,满足学生要求。但是当前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数量配合比存在问题,除了少数设立创业学院外,很少有高校建立独立的专业化素质高的队伍。根据现有管理指标可知,如果远远落后于创新教育,则无法满足操作要求。 1.2知识结构不完善 根据专业教育形式可知,在整个落实过程中做好具体分析工作,能满足指标要求,以新理论形式为例,需要从跨学科知识领域入手,做好知识结构分析工作。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要具备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从有效衔接的角度入手,提升综合能力。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阶段多数工作人员由学工部门、就业指导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考虑到传统领域知识的教育要求可知,如果没有受到创新教育或者缺少感知体验,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缺少理论基础的创业经验教师,如何做好言传身教是重点,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具体队伍建设,满足具体要求。 1.3专业结合不紧密 当前学校在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是专兼结合的模式,解决了当前存在的知识、能力和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根据沟通和指导要求可知,如何做好队伍建设是重点。考虑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要求,要从当前教学现状入手,做好最大程度分析工作,提升可行性。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部分问题,随意性比较大,不成体系,根据专业结合的相关理论可知,如果没有按照实际要求实施,则势必造成其他影响,根据专业结合的理论可知,不成体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着力点

开卷有议 当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11期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人民脱贫奔康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乃至社会发展之源,是我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强有力支撑,也是影响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承担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是大批工匠的“生产车间”,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在社会上普遍被认为是“差生教育”,学历层次、薪资待遇、录取分数都比普通本科教育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为高职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实现被认同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还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缓解社会就业矛盾的需要。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力武器。通过推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使有技术、有产品、有创业梦想的人参与到创业中来,以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不仅可以解决高职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就业矛盾。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系列的突出问题。由于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普遍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培养定位模糊、培养体系不健全、保障制度不完善、学生参与度不高、项目成活率低等诸多问题。而找准着力点是高职院校解决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首要任务。 首先,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应以树立职业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效能力、造就创业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技术技能创新为突破,立足小行业、深挖行业和地方特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引导高职学生在工艺改进、创新增效等方面做创新实践,不应过多地追求成果转化和创业企业的数量。 第二,健全体系。建立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制度,充分考虑高职院校所在区域特点、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学校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训实践体系建设等方面争取支持,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从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创新创业培育直至项目孵化实现全程指导,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建立机制保障。充分发挥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社会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和实践提供项目、资金、经验等方面的支持。构建由高职院校领导任负责人的领导小组,整合学校和企业各方资源,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打通“最后一公里”,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合力。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整合政府创新创业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各行业专家、各企业负责人、受过专门培训的教师共同组成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第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氛围。重点支持优秀项目成果转化,助推项目加速成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创业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各类创新创业论坛及讲座,树立创新创业典型,多元化地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通过上述措施,最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树立一种理念、形成一套体系、举办一批活动、营造一种氛围、培育一批成果、培养一批学生,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简介:周勇,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着力点 周勇 1

创业团队建设

1、别浪费时间寻找“资深人士” 先说一段尘封的往事,在决定创刊《天下网商·经理人》的时候,我曾经奉命去给它找一位资深的媒体人士出任主编,花了大概半年的时间,接触了不少资深媒体人,说了很多好话,结果没人愿意到这样一份还没出生的杂志工作。最后,老大没办法了,只好把我顶上,硬着头皮让我做了执行主编。后来的事情大家可能都知道了,天下网商发展的还不错,我这个执行主编算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对于一只创业团队来说,我看就别把时间浪费在寻找资深人士这件事情上面了,一来不大会有真正的资深人士愿意来,二来真要有资深人士来了,他也未必有创始人做得好。 到底什么是资深?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工作的年头多吗?是在原来的公司证明了自己吗?资深人士带来的可能是宝贵的经验,也可能是思维的定式。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资深人士可能帮不上你太大的忙,你需要在快速变化的环境当中千方百计的活下来,需要的是打破常规,而非经验的传承。 2、真正的人才可遇不可求 我曾经认为这世界上存在一种方法论,可以让我看了它以后就掌握寻找人才的方法。但是回首一看,我得到的真正的人才,几乎都是莫名其妙的出现的,正常途径过来的(比如说招聘网站、校园招聘)反而微乎其微。 我曾经最优秀的记者杨钦,是在派代网上面私信找到我的。我的学妹祁钰,是在复旦B BS上面看到我发的招聘启示找到我的。我的编辑陆嘉宁,是祁钰以前的同事,祁钰介绍过来的。我在明道招聘的唐小友,是通过微信公众账号找到的…… 寻找创业伙伴这件事情和寻找另一半是非常类似的,你只能靠缘分。也许很多人看完了想揍我,“你说了半天,等于啥也没说啊!”可是,事情就是这样的。 3、重视积累“低端”人脉 谁都知道人脉很重要,但大多数可能只重视了“高端”人脉,却忽视了身边的普通人,这是非常得不偿失的。要知道,你去巴结高端人士,人家会真的重视你吗?你对人家的价值有多少呢?辛辛苦苦攒下一叠叠名片、一张张合影,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却发现竹篮打水一场空。

Timmons创业机会评价框架

Timmons创业机会评价框架 Timmons总结概括了一个评价创业机会的框架,其中涉及八大类53项指标。尽管Timmons也承认,现实中有成千上万适合创业者的特定机会,但未必能与这个评价框架相契合。但他的这个框架是目前包含评价指标比较完全的一个体系。 一、行业与市场 1、市场容易识别,可以带来持续收入 2、顾客可以接受产品或服务,愿意为此付费 3、产品的附加值高 4、产品对市场的影响力高 5、将要开发的产品生命长久 6、项目所在的行业是新兴行业,竞争不完善 7、市场规模大,销售潜力达到1000万―10亿元 8、市场成长率在30%-50%甚至更高 9、现有厂商的生产能力几乎完全饱和 10、在五年内能占据市场的领导地位,达到20%以上 11、拥有低成本的供货商,具有成本优势 二、经济因素 1、达到盈亏平衡点所需要的时间在1.5-2年以下 2、盈亏平衡点不会逐渐提高 3、投资回报率在25%以上 4、项目对资金的要求不是很大,能够获得融资 5、销售额的年增长率高于15% 6、有良好的现金流量,能占到销售额的20%-30%以上 7、能获得持久的毛利,毛利率要达到40%以上 8、能获得持久的税后利润,税后利润率要超过10% 9、资产集中程度低

10、运营资金不多,需求量是逐渐增加的 11、研究开发工作对资金的要求不高 三、收获条件 1、项目带来的附加价值具有较高的战略意义 2、存在现有的或可预料的退出方式 3、资本市场环境有利,可以实现资本的流动 四、竞争优势 1、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低 2、对成本、价格和销售的控制较高 3、已经获得或可以获得对专利所有权的保护 4、竞争对手尚未觉醒,竞争较弱 5、拥有专利或具有某种独占性 6、拥有发展良好的网络关系,容易获得合同 7、拥有杰出的关键人员和管理团队 五、管理团队 1、创业者团队是一个优秀管理者的组合 2、行业和技术经验达到了本行业的最高水平 3、管理团队的正直廉洁程度能达到最高水准 4、管理团队知道自己缺乏哪方面的知识 六、致命缺陷 不存在任何致命缺陷 七、创业家的个人标准 1、个人目标与创业活动相符合 2、创业家可以做到在有限的风险下实现成功 3、创业家能接受薪水减少等损失 4、创业家渴望进行创业这种生活方式,而不只是为了赚大钱

新形势下的创新创业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

摘要: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并从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中,凸显对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高校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应该着力从师资队伍建设上,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使命来改进教学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改革机制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更应该从人才培养方向上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等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也应该围绕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激发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现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任务,各高校应该肩负起自身职责,从师资队伍上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注重实践、强化创新,提升知识生产的质量和价值。 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下师资队伍建设原则 教育承载着民族发展的重任,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要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中促进师资队伍的成长。一是要兼顾传统教育主体的积极作用,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强化对创新意识、创业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在创新精神树立上,要发挥传统教育中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与独立。明确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充分利用普通教育的知识结构、智力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创造有利的环境,并引入职业教育知识、规范及职业技能方法,适应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需求。二是要兼顾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推进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对于高校来说,既要注重学科建设,还要从师资队伍的社会服务能力上,拓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性教育重在发展教育模式,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上,而对于创新性、发散性思维的引导,则需要借助于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来满足。实践性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内容,也是激活师资队伍创新思维的关键。在创新创业主体明确上,要从动手、交际、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创新教学活动,拓宽学科实践领域。三是兼顾差异性与一致性的结合。对于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旨在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型人才,落实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通过提升师资的创造精神、创造意识来提升创造力。四是兼顾互动性和主动性的结合,作为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是围绕教育主体和学生主体来展开,特别是让学生能够从心理素养、人格成长、品德养成上发展个性,贯穿人本理念,还要通过建立互动性模式,强化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能力,为解决学生就业、为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来优化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和层次。 二、创新创业教育下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各参与主体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基本力量。师资队伍作为重要的主体之一,在配置中要从行政管理上、学术管理上进行优化组织,并围绕教育行为和宏观目标,强化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的提升,发挥师资队伍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1、完善高校管理团队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离不开良好的管理组织和协调,对于管理团队建设,要从管理方法上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够优化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协同发展。以学校领导为首的学校管理团队,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行政支撑,要从层级结构上进行组织和规范。加强党委工作领导核心,把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向,制定总体规划来增强创新创业教学合力机制。对于学术管理主体多元化特征,可以发挥行政管理、教学科研人员的协同作用,从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学术内容、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上,以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来协调各院系、各部门间的工作,整合高校各职能部门的力量,从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中来完善创新创业咨询、规划、组织、决策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各学科专业名师、骨干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2、完善高校师资队伍整合制度 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中,师资队伍建设是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主体,因此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为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从创新创业知识和理论中获得应有的提升。构建优秀师资队伍,将思维独特、求异性、敏捷性突出的优秀教师,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发展,从学历层次上、学科知识衔接上来构建师资主体,将创造能力、求知能力、社交能力、现代化技术应用能力、多种创新创造发明技法等,围绕当前教育改革方向进行转化,将注重知识转向开发学生的能力。完善创新创业教学制度,深入到学生实际来探究制度的可操作性;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大课程资源整合,切合当前学科专业发展实际,创新多种教学方式;完善高校师生考核机制,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估;建立教学评价机制,从教学课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师具体实践性课堂的不定期检查、评价中来优化教学制度;强化教师培训与交流制度,结合高校学科发展,从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上来拓宽教师交流渠道,组织学术研讨会,及时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协同分析和解决;制定创新创业实践对策体系,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规范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引入科技培训课程、强化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引导,要发挥专业师资队伍在担任科研中、新产品研发的技术优势。 3、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下师资激励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是人,而人极易受到自身观念、素质、情感因素的影响。构建激励机制,主要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方面来优化激励要素的配置,强化物质与精神激励的结合,推进师资队伍成长的持续性。在情感激励激发上,通过设置奖惩机制,优化课程改革与学分设置,激发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在发挥显性课堂激励的同时,还要兼顾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如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全面考核,从课堂组织、学生学习、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导入评价指标,激发教师的创造激情。注重创新创业资金投入,从硬件设施、教育软环境上为高校教师营造创新创业基地,引入企业、社会组织参 新形势下的创新创业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 ■ 苏友娣 137 FAXIAN JIAOYU 2016/01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思考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了系统讨论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现行状况,然后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旨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带來重大作用。 标签: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引言: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实现院校跨越式发展都需要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撑。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注重鼓励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的方式方法,要敢于尝试,反常规的进行教学改革,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教育方向。 一、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程,不管从院校的规模方面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前提是院校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师资队伍建设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师资队伍的结构比例不符合常理,创新水平不够。 目前我国本科院校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在师资队伍的人数方面没有得到妥善的安排,教师在面对如此艰巨任务的情况下,在教学工作方面必然会有所疲乏,教学质量的低下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我国本科院校中的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比较缺乏,教师队伍过于年轻化,不能促进学科的发展,造成各个学科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力量薄弱,不利于师资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现在本科院校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会在短时间内壮大教师队伍,这就造成了学历和年龄结构不合理,影响师资队伍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2.创新创业的观念不强。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以及自身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会单纯的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只是看学生是否对知识有了充分的掌握,没有重视学生兴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再加上教学的内容时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没有注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特点,教学的内容比较落后,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另外,部分教师参与的科研项目比较少,教师创新能力不够,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2016.9.30)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参考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指导》课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该课程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铁职院教〔2016〕022号)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学生需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进取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识别机会、快速行动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力;善于合作、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

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二)课程设计理念 《创新创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建议采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建议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丰富教学素材,教师需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微视频、创业信息资源等。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参与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创业园参观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本课程共分为九个模块二十五项任务。其中模块一、模块二为创新意识能力提升篇,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五,为创业(认识)基础篇,模块六至模块九为创业能力提升篇。模块一:创新思维的认识。包括两项任务,从三个方面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创新,另从三个方面剖析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的原因以归纳出创新思维的阻碍,指出创新的来源。作为提升创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本课程设置了模块二详细介绍如何去创新。模块二:创新技法。包含四项任务,介绍观察分析、创意激发、跨界整合、组织执行。模块三:认识创业。包括三项任务,创业的概念及创业对个人及社会的意义。模块四:创业素养的提升。包括三个任务,创业精

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

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

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 创业团队是指有着共同目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形成的,一起从事创业活动,建立一个创业企业的—个团队,并且在成立公司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一个团队,也是指是在创业初期(包括企业成立前和成立早期),由一群才能互补.责任共担,愿为共同的创业目标而奋斗的人所组成的特殊群体。 对于广大大学生而言,我们年轻,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行事不受经验束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些是创业者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条件。而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如果从事本专业或与专业相关的创业活动。成功的机会就会很大。同时,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还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获得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解决创业过程中}H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的能力,从而让创业活动长久地开展下去。即使是创业失败。但是其所带来的经验教训会使创业者学会更好地应对失败。 但是就大学生个人来说尽管创业会有上述的优势。可是由于他们在专业知识、经验、时间、精力、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他们又很难以个人的力量去进行创业直至获得创业的成功。如何更好的组织大学生创业团队,如何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良性的建设和管理是我们在创业团队分析中的重要问题。因此了解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运行机制是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和管理的前提条件。 大学生创业团队运行机制是指团队组织和工作的内在机能及其运行方式。是引导和制约团队决策和进行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是决定团队各种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称。总体上大学生创业团队运行机制包括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织机制、学习及知识共享机制和价值创造机制。 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织机制包括:第一,共同的意愿,意愿是凝聚团队力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俗话说志同道合即是指拥有共同的兴趣,两个或多个人形成一个创业团队,共同的兴趣必不可少,共同的兴趣使得创业团队有着共同的目标。由于大学生均为年青人思想容易融合,因此较容易接受共同的意愿。这就促使大学生创业团队较其他类型团队更为稳定;第二,团队成员的异质化。—个表现良好的创业团队通常具有良好的团队互补性。某些团队成员可能偏向

浅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浅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指出21 世纪的大学生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拥有毕业文凭)和职业教育(拥有职业技能证书)外,还应当接受创业教育,拥有“第三本护照”。开展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作为与高等教育拥有共同背景的高职院创业教育,有着其独特的动力和优势,在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独特优势 1、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就业、创业关系密切。高职院校重点培养的是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创业型职业人才”,其培养模式更强调包括创业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适合开展创业教育。有关资料显示,大多数成功的创业者钧起步于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基层岗位,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推行创业教育。 2、高职院校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训练,突出應用能力的培养,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其实践教学的时间也远远超过普通高校。这种高强度的实践教学活动,使高职校的毕业生有很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职业技术教育更接近行业,更接近市场,其培养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更适合毕业生创业。 3、长期校企合作所营造的良好企业文化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一大优势。长期聘期企业专家参与各专业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制定;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学生每年进入企业参加实践和顶岗实习,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融合、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衔接紧密,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对行业、企业的认知度、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强。 4、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有师资的独特优势。“双师型”师资群体既有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他们对企业的创业与经营有着丰富的直接经验,更适合于进行创业教育教学和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二、高职院校推进创业教育的举措 1、校园创业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表明了党中央对创业问题高度重视的态度,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也大力推进,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然而目前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观念问题,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相关制度的设计不到位,资金投入远远不够等问题。观念的偏差主要产生原因:①中国传统文化“学而优则仕”、“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计划经济时期思维的残留等直接影响了大众对创业的认识。②创业教育在中国发

蒂蒙斯的创业机会评价体系

创业导师的基本武器(二):蒂蒙斯的创业机会评价体系 2015-03-13 09:04:17 点击:62 创业导师的基本武器(二):蒂蒙斯的创业机会评价体系 上篇文章:创业导师的基本武器(一):Timmons创业要素均衡理论,重点介绍了理论基本观点、应用场景、延伸理解与问题解释。上文我提到Timmons创业过程管理模型,其适用性与局限性很明显,只能从面上定性、概括地描述创业过程的三个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并不能深入解释创业活动所涉及的各具体影响因素,也无法定量诊断评价各要素的具体状态。 创业机会是通过把资源创造性的结合起来,迎合市场需求(或兴趣、愿望)并传递价值的可能性。创业者对机会的评价来自于他们的初始判断,而初始判断通常就是假设加简单计算。这种直觉的商业判断,有时候是简单有效的。但对于一般创业者而言,这种判断显得有些武断,甚至不够科学。 成功识别创业机会,对创业机会进行科学、理性、系统的评价是创业活动成功的起点和基础。创业导师如何评价创业者的项目选择方向是否正确、是否可行、有多大价值,是创业指导过程中经常遇到且专业的问题。蒂蒙斯创业机会评价体系,给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评价框架和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这个工具可以帮助创业导师和创业者,科学深入地评价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性。 二、机会评价:蒂蒙斯创业机会评价体系 蒂蒙斯的创业机会评价框架,涉及行业和市场、经济因素、收获条件、竞争优势、管理团队、致命缺陷问题、个人标准、理想与现实的战略差异等八个方面的53项指标。通过定性或量化的方式,创业者可以利用这个体系模型对行业和市场问题、竞争优势、财务指标、管理团队和致命缺陷等做出判断,来评价一个创业项目或创业企业的投资价值和机会。 1.Timmons创业机会评价体系 具体见表1。 表1 蒂蒙斯机会评价表 行业与市场1.市场容易识别,可以带来持续收入 2.顾客可以接受产品或服务,愿意为此付费 3.产品的附加价值高 4.产品对市场的影响力高 5.将要开发的产品生命长久 6.项目所在的行业是新兴行业,竞争不完善 7.市场规模大,销售潜力达到1千万~10亿元8.市场成长率在30%~50%甚至更高 9.现有厂商的生产能力几乎完全饱和 10.在五年内能占据市场的领导地位,达到20%以上11.拥有低成本的供货商,具有成本优势 经济价值1.达到盈亏平衡点所需要的时间在1.5~2年以下2.盈亏平衡点不会逐渐提高 3.投资回报率在25%以上 4.项目对资金的要求不是很大,能够获得融资 5.销售额的年增长率高于15% 6.有良好的现金流量,能占到销售额的20%~30%以上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9.30)

%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参考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指导》课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该课程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铁职院教〔2016〕022号)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

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学生需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进取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识别机会、快速行动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力;善于合作、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 (二)课程设计理念 《创新创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建议采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建议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丰富教学素材,教师需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微视频、创业信息资源等。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参与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创业园参观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本课程共分为九个模块二十五项任务。其中模块一、模块二为创新意识能力提升篇,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五,为创业(认识)基础篇,模块六至模块九为创业能力提升篇。模块一:创新思维的认识。包括两项任务,从三个方面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创新,另从三个方面剖析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的原因以归纳出创新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