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壳体设计

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壳体设计

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壳体设计
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壳体设计

NO. 001

1 2 3

1.概述

变速箱壳体零件是变速箱上的一个关键零部件,它将减速器中的功能件(如:轴齿、驻车、换挡等有关零件组装成一个整体, 并保持相互之间的正确位置, 按照一定的传动关系协调地传递动力。壳体的外形需具有艺术美感,多采用弧筋,在保证整体刚度、强度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设计美感优化。

设计原则:

1.吸收工作时的作用力和力矩;

2.在各种工作状态下,保证轴和齿轮具有精确的相对位置;

3.保证良好的传热和热辐射;

4.隔离和衰减噪声;

5.装配和拆卸容易;

6.良好的刚性、强度特性,重量轻。

下面就壳体设计的几个典型部位进行探讨。

2.壳体重要结构特征的设计

a.壳体壁厚、加强筋

壳体是电驱系统重量占比最大的,壳体的设计在满足强度

的前提下应尽量轻。现在铝合金的压铸壳体一般可做到3.3~

4mm。轴承是减速器的主要受力部位,所以轴承座的壁厚需要6~8mm,其他螺栓凸台需要根据输入的螺栓规格确定壁厚。

注:壁厚分析的内容有两项: ①检查厚壁位置,以降低壳体重量,减少铸造缺陷,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②检查薄壁位置,避免壳体强度不足。

b.拔模斜度检查

对压铸铝合金件,一般应保证出模方向的拔模斜度大于1.5°,特殊位置可以设计到0.8°~1°。拔模斜度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两项: ①出模方向是否正确,②拔模斜度是否足够。

c.加强筋布置

加强筋功能是为了提高刚度和强度,降低辐射噪声;

设计原则:

加强筋的走向应沿着法向主应力的方向,这样才能加大支

撑面来减少对铸件造成危险的拉应力;支撑

d.圆角设计

由于铝合金变速器壳体毛坯大多是是压铸成型的,壳体毛坯各个面之间均应采用圆角过渡,圆角过渡不但可以保证压铸时金属溶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还可以避免尖角过渡所引起的应力集中,同时模具的各壁上的加强筋应从轴承孔开始向四周辐射,呈星形布置,加强筋的尺寸与壁厚有关,高度等于3~4倍的壁厚;宽度等于1~2倍的壁厚。面过渡处设计为圆角,有利于模具的使用寿命。圆角的大小视具体部位而定,一般 L 型部位内圆角半径 r 与外圆角半径 R 的关系为 R=r+t,其中 t 为圆角处壳体的壁厚。

e.装配间隙检查

考虑壳体及变速器内部零件的制造误差、轴类零件的变形及润滑油流动的液压阻力等因素,一般应保证壳体内壁与变速器内部静止件间隙的公称值为3~4 mm,壳体内壁与变速器内部运动件间隙的公称值为5~8 mm。

f.润滑冷却系统布置

减速器的关键部位应设置专门的润滑和冷却油路或设计导

油结构,避免因润滑不畅,造成的润滑问题。润滑一般分为飞

溅润滑与压力油强制喷油润滑,减速器均采用飞溅润滑。采用

飞溅润滑就需要定义好储油腔、搅油轮与润滑油路,储油腔由

变速器各壳体之间形成的封闭腔构成,一般位于变速器在整车

安装姿态的下方部位的部分腔体油道的设计非常关键,既要防

止铸造缺陷又要加工工艺性好。其他的润滑主要是靠壳体内部

的导油板,合理布置导油筋,轴承座布置油槽等解决。

注:1.轴承位置的油道,需考虑轴承位的受力方向,避免因受力问题造成早期的轴承失效。

2.润滑油面的高度一般在差速器轴承孔靠下端的三分之一高度处。中间轴上的齿轮均为搅油轮。油腔的加油口最低端与油面平齐,放油口位于油腔的最低点。

液面高度

g.螺栓布置及分布

壳体接合面压力不够会导致接合面之间的密封胶不能压平,会形成一些孔隙,而且在接合面受力时壳体可能产生相对移动,造成渗油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螺栓的分布有问题和螺栓拧紧力矩不足,而螺栓分布问题又分为压力线密封线分离和螺栓跨度太大。

压力线密封线分离是指相邻2颗螺栓之间的连线与壳体接合面不重合,增加一颗螺栓后则压力线和密封线不分离。螺栓跨度太大是指2颗相邻螺栓之间的距离较大,一般设计要求其距离小于10倍螺栓直径。

注:螺栓布置时,需考虑重量对螺栓跨距的分布的影响。重心的上部分的跨距可小于下部分的跨距。

合理的螺栓布局不合理的螺栓布局

h.磁铁位置设计

磁铁的安装位置应布置在整箱最低端,位置需可靠、稳定,同时需减小或消除油液对磁铁的冲击,造成对壳体的噪声激励,同时需设计润滑通道,切勿造成对油液的堆积,造成油液的搅动损失。

i.结合面的设计

①结合面密封性——形状

为了避免拧紧螺栓时密封胶外溢,导致挤出的密封胶容易掉入变速器内部堵塞润滑油路,使变速器内部滚针轴承润滑不良而产生烧伤,影响变速器寿命。设计技巧是将壳体接合面设计成斜坡式或者圆角式。

铝铸件通常采用斜坡式,要求斜坡宽度2~3 mm,角度30°左右,平法兰宽度大于5 mm,螺栓孔周围法兰宽度大于3 mm。或采用圆角式,要求 R=4.5±0.8 mm,圆弧处理想间隙0.8 mm,法兰间直接接触宽度大于5 mm,法兰直接接触部分100%接触。

②结合面密封性——粗糙度-刀纹

壳体接合面的粗糙度值过小,也容易造成变速器的渗油。

因为壳体接合面太光滑,会导致大部分密封胶被挤出去,接合

面不能留住密封胶,就不能形成一定厚度的密封胶垫。设计技

巧是壳体接合面的粗糙度值在0.8~3.2 范围内,对变速器密封比较有利。

壳体接合面的刀纹也对变速器的密封性能有影响。刀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镜面刀纹,贯穿性的刀纹和渔网状刀纹。

镜面刀纹是指壳体接合面像镜面一样光滑,基本看不出刀纹;

贯穿性刀纹是指接合面上的刀纹呈弧形条纹状,从壳体内部一

侧贯穿到壳体外部一侧;

网状刀纹是指壳体接合面上的刀纹呈弧形交叉网状,像渔网一样。设计技巧是将壳体接合面加工成渔网状刀纹,对变速器密

封比较有利。

j.通风设计

为避免壳体内部过高压力导致热量的累积,密封唇口磨损增加,因而导致泄露。一旦出现负压,会因为密封唇口接触压力的下降,导致从油封处吸入空气,水和泥土。

为了防止油封处出现上述问题,必须设置通风口,通过空气的进入和排除使内、外压力平衡。考虑到工作可靠性和环境污染,不允许从通风口排放润滑油、油沫、油蒸气、油雾。必须防止水、泥土和灰尘进入减速器,通风口必须保持清洁。

1.排气

当存在负压时,箱体内部温度上升,会让壳体内的空气流经换气系统,进入大气。空气流会带出润滑油、油沫、油雾和油蒸气。

2.充气

当存在负压时,箱体内部温度下降,会让环境中的空气经换气系统进入壳体内部。空气进入会带入水、潮气、泥土和灰尘。

注:1.影响通气系统性能的决定性因素是它在减速器上的安装位置。当评价和设计换气系统时,必须对变速器系统及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2.常开式通气孔和常闭式通气塞各有优缺点。常开式通气孔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变速器内部没有压力,对油封等密封件不会造成影响;缺点是变速器内部油气容易在通气孔外部凝结,形成油迹,影响美观,车辆在超过一定深度的水里涉水行驶时,变速器容易进水,使齿轮润滑油乳化,影响变速器的使用寿命。常闭式通气塞的优点是变速器内部油气不会在通气塞外部形成油迹,车辆在涉水行驶时不会使变速器进水;缺点是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变速器内部有一定压力,会对油封等密封件造成影响。

k.防泄漏结构

为避免因油量设计过多、导油结构设计不合理,产生的通气塞处漏油问题,需对壳体内腔的通气处进行迷宫设计。

l.吊装位置考虑

为保证整箱安装便利性,需在壳体上增加吊装孔,以便吊装并完成装配。设计吊装孔时,需考虑整箱中心与吊装中心重合,并保证整箱在吊装时,不发生倾斜、晃动。

m.壳体油封位设计

油封是直接影响变速器密封的零件,很多渗油都发生在油封部位。油封设计大致可从油封结构、橡胶材料、骨架和弹簧材料、唇口回油线等方面着手。油封的结构可分为:粘结结构、装配结构、骨架结构和全胶结构等。用作油封的橡胶材料主要有丁腈橡胶、丙烯酸酯橡胶和聚氨酯橡胶,特殊情况用硅橡胶、氟橡胶和聚四氟乙烯橡胶。骨架材料常用热轧钢板或钢带,弹簧材料一般用弹簧钢丝或不锈钢丝等。唇口回油线可分为:无回油线、双回油线、单回油线、波形回油线等。

油封的设计技巧是在三个油封的唇口处都预涂润滑脂,避免在下线台位试车时,因最初齿轮润滑油供应不足,唇口早期干磨后导致油封渗油。该变速器的油封在售后市场几乎未发生过渗油问题。

a.FSG310M

2.优秀壳体设计

b.GKN-GE2I12GK

通气原理:

1.轴承具有泵吸功能,它可把外泄易进入通气塞的油吸入腔内,使通气塞不易漏油;

2.通气塞接头可旋转,因此通气塞可以在此处以任意角度安装而不因变速器侧转角度不一而使通气塞顶部不垂直向上产生泄漏。

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壳体设计

NO. 001

1 2 3

1.概述 变速箱壳体零件是变速箱上的一个关键零部件,它将减速器中的功能件(如:轴齿、驻车、换挡等有关零件组装成一个整体, 并保持相互之间的正确位置, 按照一定的传动关系协调地传递动力。壳体的外形需具有艺术美感,多采用弧筋,在保证整体刚度、强度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设计美感优化。 设计原则: 1.吸收工作时的作用力和力矩; 2.在各种工作状态下,保证轴和齿轮具有精确的相对位置; 3.保证良好的传热和热辐射; 4.隔离和衰减噪声; 5.装配和拆卸容易; 6.良好的刚性、强度特性,重量轻。 下面就壳体设计的几个典型部位进行探讨。

2.壳体重要结构特征的设计 a.壳体壁厚、加强筋 壳体是电驱系统重量占比最大的,壳体的设计在满足强度 的前提下应尽量轻。现在铝合金的压铸壳体一般可做到3.3~ 4mm。轴承是减速器的主要受力部位,所以轴承座的壁厚需要6~8mm,其他螺栓凸台需要根据输入的螺栓规格确定壁厚。 注:壁厚分析的内容有两项: ①检查厚壁位置,以降低壳体重量,减少铸造缺陷,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②检查薄壁位置,避免壳体强度不足。 b.拔模斜度检查 对压铸铝合金件,一般应保证出模方向的拔模斜度大于1.5°,特殊位置可以设计到0.8°~1°。拔模斜度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两项: ①出模方向是否正确,②拔模斜度是否足够。 c.加强筋布置 加强筋功能是为了提高刚度和强度,降低辐射噪声; 设计原则: 加强筋的走向应沿着法向主应力的方向,这样才能加大支 撑面来减少对铸件造成危险的拉应力;支撑

d.圆角设计 由于铝合金变速器壳体毛坯大多是是压铸成型的,壳体毛坯各个面之间均应采用圆角过渡,圆角过渡不但可以保证压铸时金属溶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还可以避免尖角过渡所引起的应力集中,同时模具的各壁上的加强筋应从轴承孔开始向四周辐射,呈星形布置,加强筋的尺寸与壁厚有关,高度等于3~4倍的壁厚;宽度等于1~2倍的壁厚。面过渡处设计为圆角,有利于模具的使用寿命。圆角的大小视具体部位而定,一般 L 型部位内圆角半径 r 与外圆角半径 R 的关系为 R=r+t,其中 t 为圆角处壳体的壁厚。

新能源汽车实训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实训教学大 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新能源汽车》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汽车新能源》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专业发展方向之一,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制定本实训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任务是:1、培养学生新能源汽车整车基本维护保养技术; 2、新能源汽车高压蓄电池的维护保养; 3、新能源汽车动力传递以及各个动力系统的保养 本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了解汽车新能源的特点及评价方法;了解高压蓄电池的特点以及维护;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的维护;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特点;新能源汽车整车常规保养; 二、课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1,具体课时分配见课时分配表。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一)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概述以及认知 内容: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及特点;;汽车新能源的特点及评价方法。 要求:了解能源的概念和特点;了解研究汽车新能源的意义及发展对策;熟悉汽车新能源的特点及评价方法。 重点:汽车新能源的特点及评价方法。 (二)新能源汽车维护安全教育 内容:对于高压电部分安全用电,保护自身,设备的安全。 要求:了解新能源汽车高压电部分的特点,对高压电的维护要求 重点:防护措施的要求。 (三)高压蓄电池的特点与维护 内容:高压蓄电池的特点介绍以及检测。 要求:高压电池的维护保养。 重点:高压电池的检测系统的认知测量。 (四)混合动力系统的介绍

内容:串联、并联、混联的特点以及每一个形式的运用。要求:丰田普锐斯的混联的结构的讲解 重点:普锐斯结动力结构的认知 (五)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的介绍 内容:纯电动汽车动力路线介绍 要求: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动力系统的比较特点重点: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的认知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 准入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汽车产品技术进步,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研究开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境内使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的企业(以下简称新能源汽车企业)及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本规则所称汽车,是指国家标准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中第2.1款所定义的汽车整车(完整车辆)及底盘(非完整车辆)。 本规则所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实施新能源汽车企业及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管理。

第二章新能源汽车分类及管理方式 第五条根据新能源汽车整车、系统及关键总成技术成熟程度、国家和行业标准完善程度以及产业化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不同的技术阶段。 起步期产品是指技术原理的实现路径尚处于前期研究阶段,缺乏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尚未具备产业化条件的产品。 发展期产品是指技术原理的实现路径基本明确,国家和行业标准尚未完善,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的产品。 成熟期产品是指技术原理的实现路径清晰,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成熟,国家和行业标准基本完备,可以进入产业化阶段的产品。 第六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聘任有关专家,组成新能源汽车专家委员会,负责确定和调整新能源汽车产品类别的技术阶段,提出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专项技术条件和检验规范建议。 第七条对处于不同技术阶段的产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起步期产品只能进行小批量生产,且只在批准的区域、范围、期限和条件下进行示范运行,并对全部产品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发展期产品允许进行批量生产,只能在批准的区域、范围、期限和条件下销售、使用,并至少对20%的销售产品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成熟期产品与常规汽车产品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管理方式相同,在销售、使用上与常规汽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研究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研究 一、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也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宗旨。虽然每个高职院校针对各个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都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改革,但从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上来看,高职层次的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才培养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课程之中,而课程的开发要从企业来到企业去,做到这一点,单纯依靠高职院校的教师和专家显然是不够的,必须由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关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国内外有着非常多的研究和实践,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意愿上来看,校企双方的最大利益不能结合导致主动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 受教育规律约束的高职院校和受快速获取效益约束的企业在合作的出发点上就存在不对等性,具体而言,在合作的人员、周期、实施、管理、成本和满意度上等方面都存在不对等性。这些不对等性很难使校企双方的最大利益找到一个结合点,从而导致主动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有合作也是停留在“纸面”上。 2.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过程上来看,校企双方没有一个有效的互动协调机制导致课程开发实施效率低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双向的,这个双向的合作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需要很强的技术性,各个环节相互关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双向合作面临着诸如课程开发的意愿、主体、人员的地位、能力要求、职责要求、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整合和实施保障机制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互动协调机制。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校企双方没有一个有效的互动协调机制使合作过程障碍重重,阻力不断,从未导致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实施效率低。 3. 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结果上来看,校企双方没有对课程开发的成果进行有效的追踪评价导致课程开发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有效的完成为企业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这个任务,所以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不单是课程开发前期的开发设计和中期的开发的实施,更重要的后期的课程开发评价与改进。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汽车专业的课程开发都是简单的停留在课程开发成果上,对课程开发的成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个很难说清楚,归根结底就是没有课程开发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二、建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合作机制

机械制造专业毕业设计_变速箱壳体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说明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简介 在国民经济的各条战线上广泛使用着大量的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等工艺装备。这些工艺装备的制造过程总称为机械制造,生产这些工艺装备的工业即是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各种工程材料的加工技术,研究其工艺,并设计和制造各种工艺装备。 机械制造业师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是向其他部门提供工具、仪器和各种机械设备的技术装备部。据西方工业国家统计,机械制造业创造了60%的社会财富,完成了45%的国民经济收入。如果没有机械制造业提供质量优良、技术先进的技术装备,那么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以及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群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机械制造业的竞争,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年代,必须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及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工艺是各种机械制造方法和制造过程的总称。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工件的定位于基准、机器的装配等容,阐述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涵。 第二节箱体零件的特点

(1)支承并包容各种传动零件,如齿轮、轴、轴承等,使它们能够保持正常的运动关系和运动精度。箱体还可以储存润滑剂,实现各种运动零件的润滑。 (2)安全保护和密封作用,使箱体的零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又保护机器操作者的人生安全,并有一定的隔振、隔热和隔音作用。 (3)使机器各部分分别由独立的箱体组成,各成单元,便于加工、装配、调整和修理。 (4)改善机器造型,协调机器各部分比例,使整机造型美观。 第三节设计的目的: 设计任务的目的 1、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有关课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公差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数控机床及其维修、数控特种加工技术、UG训练教程等课程)的知识。结合生产实践中学到的知识,独立的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的工艺规程的能力。 2、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工艺与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方法及典型结构,注重建立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具体应用,学会对复杂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和夹具设计的方法。 3、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相关手册、制作规图表、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

汽车变速箱壳体工艺及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汽车变速箱壳体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刘犇学号:122011334 系部:机械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王玉玲 二〇一六年六月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本人签名:年月日 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题目:汽车变速箱壳体工艺及夹具设计 系部: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122011334学生:刘犇指导教师(含职称):王玉玲(副教授) 1.课题意义及目标 制造业是国家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基础,而汽车制造将是未来面对普通消费者的主要的机械制造产品,,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汽车及汽车零件的设计及加工投入更多的精力。有必要对汽车变速器的加工工艺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及学习。通过对汽车变速箱壳体工业及夹具设计的研究可以对大学四年里所学习的《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互换性及技术测量》,《机械工程材料》等许多课程进行复习及提高。 2.主要任务 (1) 变速箱壳体工艺规程设计 (2) 机床夹具设计

(3) 绘制夹具装配图 (4) 设计说明书的书写 3.主要参考资料 [1]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 [2]王伯平.互换性及测量技术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9 [3]王运炎.机械工程材料[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2 [4] 王光斗, 王春福.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 4.进度安排 审核人年月日

汽车变速箱壳体工艺及夹具设计 摘要:本次设计主要是完成汽车变速箱壳体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一些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在本次设计中,由于汽车变速箱壳体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平面及孔系。一般来说,保证平面的加工精度要比保证孔系的加工精度容易。因此,本设计遵循先面后孔的原则。并将孔及平面的加工明确划分成粗加工和精加工阶段以保证平面及孔系加工精度。基准选择以变速箱壳体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支承孔作为粗基准,以顶面及两个工艺孔作为精基准。主要加工工序安排是先以支承孔系定位加工出顶平面,再以顶平面及支承孔系定位加工出工艺孔。在后续工序中除个别工序外均用顶平面和工艺孔定位加工其他孔系及平面。整个加工过程均选用组合机床。夹具选用专用夹具,夹紧方式多选用气动夹紧,夹紧可靠,并且大大缩短了辅助时间。因此生产效率较高。适用于大批量、流水线上加工。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变速箱,加工工艺,专用夹具 Auto gearbox housing technology and fixture design Abstract:The design is about the special-purpose clamping apparatus of the machining technology process and some working procedures of the car gearbox parts. The main machining surface of the car gearbox parts is the plane and a series of hole. Generally speaking, to guarantee the working accuracy of the plane is easier than to guarantee the hole’s. So the design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plane first and hole second. And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working accuracy of the series of hole, the machining of the hole and the plane is clearly divided into rough machining stage and finish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 1 汽车动力电池行业总体概况 (1) 2 汽车动力电池的分类及发展现状 (1) 2.1 铅酸电池 (2) 2.1.1 铅酸电池的特点 (2) 2.1.2 铅酸电池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3) 2.2 镍氢电池发展现状分析 (3) 2.2.1 国内政策的有利支持 (3) 2.2.2 镍氢电池在汽车生产方面的应用 (4) 2.2.3 镍氢电池与锂电池的对比 (4) 2.3 锂电池发展现状分析 (4) 2.3.1 锂电池的特点 (4) 2.3.2 开发锂电池汽车的主要厂商 (5) 2.3.3 锂电池在我国的发展 (5) 2.3.4 锂离子电池发展的瓶颈 (6) 2.3.5 日本在锂电池标准化方面的发展 (6) 3 世界主要动力电池生产国的发展现状 (6) 3.1日本 (7) 3.2 中国 (8) 3.3 韩国 (10) 3.4 美国 (11) 3.5 电池厂商供应对照表 (11) 4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分析 (12) 4.1 政策的支撑下的行业发展 (12) 4.2 目前面临的问题 (14) 4.2.1 价格仍然偏高 (14) 4.2.2 尚无完备的充电站等配套设施 (14) 4.3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主要车型 (14) 4.3.1 在售车型 (14) 4.3.2 即将上市的车型 (15) 4.4 动力电池的检测机构 (15)

1 汽车动力电池行业总体概况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汽油、柴油之外的动力作为动力源的汽车的总称,按动力源的不同,主要有三种: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按照是否依赖外部充电,混合动力汽车又可分为普通H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Plug-in hybrid)。 新能源电动汽车最主要的部件是动力电池、电动机和能量转换控制系统,而动力电池要实现快速充电、安全等高性能,是技术门槛最高,也是利润最集中的部分。新能源汽车对电池的要求很高, 必须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快速充电和深度放电的性能,而且要求成本尽量低,使用寿命尽量长。 从世界范围来看,新能源汽车将朝着“镍氢——锂电——燃料电池”产业化路径发展,短期能够大范围使用的只有镍氢动力电池,不过,未来3-5年,在锂电池技术成熟后,镍氢电池市场将被锂电池逐渐蚕食。再者,近年来燃料电池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氢能的梦想21 世纪开始变成现实,而以氢为动力的燃料电池汽车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且取得了重大进展,预计在未来的5-10年内燃料电池汽车将正式进入市场。 2 汽车动力电池的分类及发展现状 当前在电动汽车上得到应用的有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电池。具体分类如下:

变速箱壳体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翻译

Gearbox shell machining process design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Machining》 Mechanical Industry Press In March 2004, version 1 p560—564 (Serope kalpakjian)(Steven R.Schmid) Abstract Gearbox shell is a more complex structure of spare parts box, its high precision, complex process, and the processing quality will affec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engine, so it has become the engine manufacturer's focus parts one.Machining process planning must guarantee the machining quality of parts, to meet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stipulated in drawings,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also have high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Therefore, machining process planning design is an important work, requires designers must have a rich experience in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wide range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basic theory knowledge. In the specified procedure,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parts and the existing equipment conditions, taking the processing quality into account, productivity and economy requirements, after repeated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or the best solution. 1.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arbox shell The gearbox shell process features are: the structure of complex shape; processing plane, more than holes; uneven wall thickness and stiffness is low; processing of high precision typical of box-type processing part. The main processing of the surface of cylinder block top surface, the main bearing side, cylinder bore, the main and camshaft bearing bore holes and so on, they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machining accuracy of the engine assembly precision and performance, mainly rely on precision equipment, industrial fixtures reliability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to ensure the reasonableness. 2.The gearbox shell process design principles and the basis Design Technology program should be to ensure product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production cycle, cos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enterprises ability to actively adopt advanced proces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nd constantly enhance their level of technology. Gearbox shell machining process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following basic principles: 2.1 The selection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he principle of selection adopted the principle of selection adopted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rigid-flexible, processing each horizontal machining center is located mainly small operations with vertical machining center, the key process a crank hole, cylinder hole, balancer shaft hole High-speed processing of high-precision horizontal machining center, an upper and lower non-critical processes before and after the four-dimensional high-efficiency rough milling and have a certain adjustment range of special machine processing; 2.2 Concentration process principle Focus on a key process in principle process the body cylinder bore, crankshaft hole, Balance Shaft hole surface finishing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recision milling

变速箱箱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

第1章 夹具在其发展的200多年历史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夹具在工件加工、制造的各工序中作为基本的夹持装置,发挥着夹固工件的最基本功用。随着军工生产及内燃机,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夹具逐渐在规模生产中发挥出其高效率及稳定加工质量的优越性,各类定位、夹紧装置的结构也日趋完善,夹具逐步发展成为机床—工件—工艺装备工艺系统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夹具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夹具发展的主要特点是高效率。在现代化生产的今天,各类高效率,自动化夹具在高效,高精度及适应性方面,已有了相当大的提高。随着电子技术,数控技术的发展,现代夹具的自动化和高适应性,已经使夹具与机床逐渐融为一体,使得中,小批量生产的生产效率逐步趋近于专业化的大批量生产的水平。这是夹具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夹具的主要特点是高精度,高适应性。可以预见,夹具在不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趋势将是逐步提高智能化水平。 一项优秀的夹具结构设计,往往可以使得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并使产品的加工质量得到极大地稳定。尤其是那些外形轮廓结构较复杂的,不规则的拔叉类,杆类工件,几乎各道工序都离不开专门设计的高效率夹具。目前,中等生产规模的机械加工生产企业,其夹具的设计,制造工作量,占新产品工艺准备工作量的50%—80%。生产设计阶段,对夹具的选择和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丝毫也不压于对机床设备及各类工艺参数的慎重选择。夹具的设计,制造和生产过程中对夹具的正确使用,维护和调整,对产品生产的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零件的分析 拖拉机的变速箱箱体是拖拉机上的一个重要零件。变速箱箱体的主要作用是支承各传动轴,保证各轴之间的中心距及平行度,并保证变速箱部件与发动机正确安装。因此拖拉机变速箱箱体零件的加工质量,不但直接影响拖拉机变速箱的装配精度和运动精度,而且还会影响拖拉机的工作精度、使用性能和寿命。拖拉机变速箱主要是实现拖拉机的变速,改变拖拉机的运动速度。拖拉机变速箱箱体零件的顶面用以安装变速箱盖,前后端面支承孔、用以安装传动轴,实现其变

新能源汽车实训实验方案

目录 第1章系统介绍及示意图 (1) 1.1平台概述 (1) 1.2产品外观 (1) 1.3系统示意图 (2) 1.4功能特点: (2) 第2章教学实验与实训 (3) 2.1实验项目概要 (3) 第3章MotorTest软件介绍 (4) 3.1配置操作说明 (4) 3.1.2电机信息配置操作 (5) 3.1.3PA数据采集配置操作 (5) 3.2测试操作说明 (6) 3.2.1自动测试操作说明 (6) 3.2.2手动测试操作说明 (7) 3.2.3耐久测试操作说明 (8) 3.2.4Pid测试操作说明 (8) 3.3数据查看操作说明 (9) 3.4报表导出操作说明 (10) 3.5路况模拟操作界面说明 (11)

第1章系统介绍及示意图 1.1 平台概述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由于能够实现超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要求,得到了各个国家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并被视为调整交通能源使用结构和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而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由于其技术相对简单,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从而受到广大汽车厂商和用户的广泛关注。 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主要包括了:驱动电机,驱动器、动力电池。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控制器的性能对整个电动汽车的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图1.1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结构 本新能源汽车教学平台系统采用了与实际电动汽车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类似的组成部分,能够直观、真实地模拟电动汽车的实际组成结构和运行工况,并能够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分析,能够满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教学和科研中的需求。 1.2 产品外观 图1.2新能源汽车教学平台 注:以上外观图为产品预计外观,交货产品会依据实际情况稍有改动,最终以实物为准。

变速箱箱体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毕业设计 (论文)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课题变速箱箱体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分析 指导教师李云 2013 年6月11 日

摘要 本设计是某叉车变速箱箱体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变速箱检修及常见故障诊断。某叉车变速箱箱体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平面及孔系。一般来说,保证平面的加工精度要比保证孔系的加工精度容易。因此,本设计遵循先面后孔的原则。并将孔与平面的加工明确划分成粗加工和精加工阶段以保证孔系加工精度。粗基准选择顶面和两个输出轴孔为粗基准,以底面与两个定位销作为精基准。主要加工工序安排是先以支承孔系定位加工出顶平面,再以顶平面与支承孔系定位加工出工艺孔。在后续工序中除个别工序外均用顶平面和工艺孔定位加工其他孔系与平面。整个加工过程均选用组合机床。因此生产效率较高。适用于大批量、流水线上加工,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叉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多和作业时间的增加,变速器工作时不停地换挡,使变速器内的齿轮和操纵机构在使用中容易振动磨损,导致机构产生发响、跳档、乱档、渗漏等故障现象,严重时影响叉车的正常使用。常见故障有:变速器跳档、变速器乱档、变速器异响、变速器漏油等。因此变速箱需要定期检修维护以及掌握对变速箱的常见故障诊断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变速箱;箱体;加工工艺;故障

Abstract The design is about the special purpose clamping apparatus of the machining technology process and some working procedures of the car gearbox parts. The main machining surface of the car gearbox parts is the plane and a series of hole. Generally speaking, to guarantee the working accuracy of the plane is easier than to guarantee the hole’s. So the design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plane first and hole second. And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working accuracy of the series of hole, the machining of the hole and the plane is clearly divided into rough machining stage and finish machining stage. The supporting hole of the input bearing and output bearing is as the rough datum. And the top area and two technological holes are as the finish datum. The main process of machining technology is that first, the series of supporting hole fix and machine the top plane, and then the top plane and the series of supporting hole fix and machine technological hole. In the follow up working procedure, all working procedures except several special ones fix and machine other series of hole and plane by using the top plane and technological hole. The machining way of the series of supporting hole is to bore hole by coordinate. The combination machine tool and special purpose clamping apparatus are used in the whole machining process. The clamping way is to clamp by pneumatic and is very helpful. The instruction does not have to lock by itself. So the product efficiency is high. It is applicable for mass working and machining in assembly line. It can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Forklift trucks in use process,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in mileage and homework time increased, the transmission constantly shift at work, make the gears inside the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in the use of easy to wear and tear, vibration lead to produce hair ring, jumping gears, gears, such as seepage failure phenomenon, serious influence the normal use of forklift truck. Common faults are: the transmission gears, transmission gears, transmission of sound, transmission oil, etc.Therefore gearbox need regular maintenance, and to grasp the common fault diagnosis of gearbox is very be necessary. Key words: Gearbox? machining technology? special purpose clamping;faults

汽车变速箱壳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编号20171352113 本科生毕业设计 汽车变速箱壳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Fixture Design of Automobile Gearbox 学生姓名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学号 指导教师 分院机电工程分院 2017年6月

摘要 本设计是汽车变速箱箱体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一些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汽车变速箱箱体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平面及孔系。一般来说,保证平面的加工精度要比保证孔系的加工精度容易。因此,本设计遵循先面后孔的原则。并将孔与平面的加工明确划分成粗加工和精加工阶段以保证孔系加工精度。基准选择以变速箱箱体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支承孔作为粗基准,以顶面与两个工艺孔作为精基准。主要加工工序安排是先以支承孔系定位加工出顶平面,再以顶平面与支承孔系定位加工出工艺孔。在后续工序中除个别工序外均用顶平面和工艺孔定位加工其他孔系与平面。支承孔系的加工采用的是坐标法镗孔。整个加工过程均选用组合机床。夹具选用专用夹具,夹紧方式多选用气动夹紧,夹紧可靠,机构可以不必自锁。因此生产效率较高。适用于大批量、流水线上加工。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变速箱加工工艺专用夹具

ABSTRACT The design is about the special-purpose clamping apparatus of the machining technology process and some working procedures of the car gearbox parts. The main machining surface of the car gearbox parts is the plane and a series of hole. Generally speaking, to guarantee the working accuracy of the plane is easier than to guarantee the hole’s. So the design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plane first and hole s econd. And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working accuracy of the series of hole, the machining of the hole and the plane is clearly divided into rough machining stage and finish machining stage. The supporting hole of the input bearing and output bearing is as the rough datum. And the top area and two technological holes are as the finish datum. The main process of machining technology is that first, the series of supporting hole fix and machine the top plane, and then the top plane and the series of supporting hole fix and machine technological hole. In the follow-up working procedure, all working procedures except several special ones fix and machine other series of hole and plane by using the top plane and technological hole. The machining way of the series of supporting hole is to bore hole by coordinate. The combination machine tool and special-purpose clamping apparatus are used in the whole machining process. The clamping way is to clamp by pneumatic and is very helpful. The instruction does not have to lock by itself. So the product efficiency is high. It is applicable for mass working and machining in assembly line. It can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words: Gearbox machining-technology special-purpose clamping apparatus

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及生产可行性实施报告

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及生产 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论 一、项目总论 项目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及生产 主要容: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培训;软件开发;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的生产及设计;基础软件、应用软件服务;销售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 项目地点:北京市北京 项目建设周期:建设周期为2个月,预计于2015年4月26日正常运营。 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和国外技术发展趋势 国发展情况: 我国一直坚持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863项目以支持混合动力汽车为主,支持少量纯电动轿车项目。2002年国家科技部在“十五”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中部署了纯电动客车和纯电动轿车的研发计划,随着投资增加和各方面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经完成了新能源汽车的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小批生产和示运行。在863计划的支撑下,一汽、二汽、金龙等多家整车厂都进行了新能源汽车整车的研发。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

的发展已经进入推动产业化的阶段,但是整车技术基本处于样车研制实验阶段,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关键零部件离规模化的商品生产还有一定的距离。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水平同样具有明显的差距。这些差距不仅体现在整车集成技术、驱动电机、电池及成组技术等方面,在电子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差距更加明显。我国要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批量生产,必须解决集成PDU技术、电磁兼容技术与高压电安全技术、热管理技术、系统故障诊断与失效策略、制动分配与能量回馈策略、主动安全控制技术、整车匹配与标定等关键技术上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完成设计定型。 目前,国家已明确重点发展纯电动及插电式电动汽车,并确定了13个城市示运行。业人士认为,电动轿车领域是电动汽车今后实现商业发展的最终方向,而现阶段电动汽车在公交及出租领域的实验性投入,正是这一最终方向所做的前期探路。 市场前景: 电动汽车目前是世界上唯一能达到零排放的机动车。由于环保的要求,价值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电动车进入了发展高潮。电动汽车作为绿色交通工具,将在21世纪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顺应当前国际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将电动汽车作为中国进入21世纪汽车工业的切入点,不仅是实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目前我国电动车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概念车车身设计构想书及界面设计,电池方面正在组织开发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锌空气电池、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