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衡介绍

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衡介绍

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衡介绍
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衡介绍

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衡

一、引言

古典贸易理论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在不同地区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将趋于不同地区间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对和绝对均衡价格。因此,由于收益递减,导致劳动力从拥挤的欧洲向不那么拥挤的美国迁移,美国土地租金和大宗商品的下跌导致美国工资水平的下降;与此同时,欧洲的土地租金将下降,欧洲的实际工资将上升。只有当绝对要素价格和相对要素价格达到均衡时,劳动力流动将停止。

贝蒂尔?俄林教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剔除了古典主义因素的均衡要素价格模型。1933年在俄林的《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论》一书中,他指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结果(1)国际贸易商品的自由流动可以看作要素流动的部分替代(2)会导致相对(和绝对)要素价格的局部均衡。这个重要结果就是俄林-赫克歇尔理论,从俄林提出到1919年由赫克歇尔教授用瑞典文发表,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前瞻性;俄林高度原创性的成就一直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部分。

二、全部或部分要素价格均等化

本论文主要关注的是这个定理,即认为,自由流动的要素使要素价格全部均等化,而商品的自由流动使要素价格部分均等化。要素价格在均衡的方向上移动,但该过程被认为必然不完整的。

毫无疑问,就像许多人一样,我一直在国际贸易领域里教导这个理论很多年。那么最近有个学生质疑这个结果,我便于使用教师的特权在教科书中讲到他,在埃尔斯沃思教师精彩的课堂,国际经济学上。但无疑,一旦挑起也不是那么容易哄骗,既不是学生也不是其指导员发现有关段落令人相当满意,这就不奇怪要详谈文中细微之处的理论了。

令人更惊讶的是,仔细阅读俄林的论文无处揭示了部分均等化定理的充分证据。不但逻辑不完整的,而且定理看上去是脱离实际的。

因此,如果它是正确的,它似乎需要插入一个突破性的理论文献,为理论提供一个严格的证明,如果它是错误的,那也有证据来反驳它。

三、俄林的分析

本文试图在简化最适合俄林分析的假设下来注重这一问题:欧美两个地区,每个地区赋予不同比例的非完全流动生产要素,如土地和劳动

力。为方便起见,我们假设两种商品,食物和衣服,在这两个地区,每种商品服从相同的技术生产函数。我们假设,由于土地和劳动力是按比

例增加的,每个生产函数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收益递减只涉及这样的意义(相对于一单位产出比来说,另一单位产出的比例的变化),那么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将会收到影响。

只要我们坚持只涉及劳动力要素的李嘉图或Taussigian简算比较

成本范例,我们必须假定,不同的地区的原则和无法解释的劳动效益的差异。另一方面,俄林的要素禀赋分析,解释了比较优势的不同为什么存在,且导致了后来的生产率和专业化格局。因此,俄林将每单位美国劳动力有相对较多的土地可以耕种,归因于美国粮食生产(土地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而不是依靠类似“机灵的美国佬”的密码解释语来解释比较优势格局。同样,欧洲的劳动力相对于土地来说是比较丰富的,这将导致相与土地资金相比的低工资格局,并鼓励服装生产,相对于食品生产来说,这需要比土地更大比例的劳动力。

总之,每个国家都会使用大量使用本国的丰裕要素,来将商品的生产转向专门化(无论是部分还是全部)。但是,在美国生产更多的食物会增加土地的需求,从而降低那里的廉价性;在欧洲生产更多的服装会缓解那里的土地需求,并使劳动力需求增加,进而提高欧洲的工资。由于比较优势会导致专业化和贸易,两个国家之间的要素价格在贸易前的差异将会部分地减少。俄林说过:“因此,商品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弥

补了要素的区域流动性。”(42页)…“生产要素的价格也趋于均等

化…意味着更好地利用它们,从而减少了由生产要素的区域分布的不适当所带来的缺陷。”(49页)

四、埃尔斯沃思的证明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很好。一些重要的东西已经被添加到了通常的经典论述。但为什么仅有要素均等化趋势?为什么均衡只是局部或不完全的?为什么商品自由流动只能部分替代要素的自由流动?这是现在所讨论的关键问题。

埃尔斯沃思教授比俄林更清楚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的讨论值得相当详尽的复制:

有人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完全均等化将会(从自由商品贸易中)实现。然而,这是极不可能的。仅仅当各类劳动力需求大部分集中在每类劳动力都丰富的领域,这一结论才会出现,因此,工资会提高到与劳动力稀缺领域的工资相等的水平。同样地,土地需求将不得不集中于土地丰富的领域,并且,对资本的需求也集中在资本供应充足的地区。然而,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本地需求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生产的技术需求,实际上,所有的商品生产都不单单只需要劳动力、土地或资本中的一种,而是需要所有这三种主要要素的一个组合。要素价格完全均等化将要求要素对于不同代理商的高度变化的供求,有高度完美的适应性。此外,如果这一价格均等化出现,那么它将包含了自我毁灭的种子,因为当所有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到处都是一样时,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进行贸易了,随着贸易的停止,以及那些导致要素均等化的需求的消失,最初的要素装备的差距会立即重现出来。

直到他的最后两句,这个观点是有点模糊的,作者似乎在一个观点之间摇摆,即要素价格均等化是(a)不可能的,以及(b)可能的,但是在现实的技术条件下是极不可能的。然而,我们不必担心他究竟持哪种观点,因为,在最后两行,即斜体部分,很显然,埃尔斯沃思认为,毕竟要

素价格均等化涉及逻辑上的矛盾,因此是不可能的。

然而,通过仔细检查,我不认为我们能接受埃尔斯沃思反证法的证明,事实上,如果它是逻辑有效的,我们可以在每一阶段用商品的价格替代要素的价格,并且通过比较推理正好证明了,一个无人质疑的命题,即完全自由贸易导致了商品价格均等化,是一个谬论。

这个观点的缺陷不难找到,要素价格均等化将意味着可能没有进一步盈利贸易发生。在边境,贸易是冷淡的-这便是为什么边境是边境的理由!在边境内的单位,贸易将会无期限地进行下去。

中间部分缺

七新古典主义对比较优势的介绍

图1a表示现较为熟悉的美国生产可能性(或改造)曲线:当土地和劳动力资从粮食生产以最佳的方式得以转换,服装的最大产量就能够

得以实现。了解两种商品的生产函数,知道劳动力和土地在美国的原始比例,我们只有在确保土地和劳动力在食品和服装生产上的边际生产率相同时,就能将要素搬离这一最佳均衡,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市场工资与租金的比值。

图1b显示了欧洲相应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由于作为服装生产最密集使用的劳动力要素在欧洲相当丰富,我们自然可以推测欧洲在服装方面的大量生产。欧洲较陡的曲线可以证实这推测。由于偏好和有效需求的相互作用,每个国家最终将没有贸易往来。除非大部分欧洲人,尤其是富裕的地主,对食品而非服装有特殊的偏好,我们可以预料食品与服装的价格比在欧洲较高而在美国较低。图表中点C和点c斜率的差异说明了这一点。

现在,我们假设去掉商品贸易的所有障碍,而只有食品和服装的直接交易。有可能不再出现两个不同的食物服装价格比。任何价格比都不

同于自给自足下的价格比,每个国家将不再希望自给自足。由此可见,新的世界价格比率必须在限制价格之间的比率,且普遍在每个自给自足

的国家。食品的相对价格在欧洲下降和在美国上升。这将导致美国在增加食品生产和降低服装生产(从C到B)方向上的移动,并以食品出口换取服装进口。在欧洲则出现相反的从C到D的转变。最终的均衡价格比在最初的界限之间稳定下来。在这一点上,国际互惠的要求有一个完美的定量啮合。注意斜率在B和D点上是相等的。

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于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的挑战。我们已经放松了报酬不变的假设(或单一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新的均衡价格比条件下,两国都表示生产这两种商品。比较优势在边缘单位的差异引起了国际贸易。当每个国家的相

对边际成本已经成为调整的现行市场价格,贸易就已经达到了平衡,并且进一步的专业化也会停止。

八、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证明

我们现在直面的重要问题是: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后面的两个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表明,无论他们的斜率在(或边际成本的比率)哪里相等,其内部要素价格的比例也必须是平等的?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仃0页脚注3所讨论的埃奇沃斯盒图的方式去讨论生产可能性曲线。利于我们目的更好的方法是利用图2。此图是独立

的生产规模,并可以用于这两个国家。

在横轴是衡量劳动对土地的比率,纵轴测量实际工资与实际租金之

比,或者说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与土地的边际生产率。这样将会有工资租金比或者每一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的不同的技术依赖。因此,我们有两条曲线:FF代表食物,CC代表服装。在这两种情况下的取代比例仅取决于每次使用的要素比例。这是因为我们的假设规模收益不变,如果我们不调查企业之间输出和输入产业构成的偏离,这就是唯一可能的假设

条件。我们假设经典的规模收益递减规律,伴随着相对租金生产率的工资生产率的下降,两条曲线必然下降。因为,劳动力更密集地应用到土地上。

现在让我们假设,在某一个国家,相对于总土地资源,劳动要素禀

赋以较低轴的距离0M给出。如果没有进一步的知识,我们可以肯定的

一件事是:一个比0M更大的劳动土地比将被应用到服装生产,而产品生产的比例比0M小。在统一工资和租金的条件下,以相同的比例使用要素是不合适的。因为生产食品和服装的技术是不一样的。

加权平均的总劳动和总土地比0M ,在各个产业的劳动土地比之间下降,作为相对比例的确切的数量被应用到各处。在任何给定的工资租

金比率,例如通过交叉项的Q所示,我们提出在水平方向的两条曲线,以

读出正确的在食品和服装上的劳动土地比率。这些都通过曲线的交叉

项和下部轴表示出来。并且应当注意的是,总劳动土地比,M,总是落在两个交叉项之间。要素价格比例的什么不同之处是可能的?显然,这两种物品生产Q,那么就只能在N"和N'之间变化。当工资租金比率下降到低至N",如果总劳动要求是不超过供应量,服装的生产必须完全停止。在只有食品生产和失业率为零的情况下,食品生产必须在0M这

一比例下使用劳动力和土地。总之,当Q下降到N",这两条线将会向

右运动,直到他们分别到达M和M"点。

与此同时,我们认为只要两种产品继续生产,价格比例就绝不会上升至N'之上。当点Q逐渐移动至N',视频生产得越来越少,而服装生产得越来越多。直到最后到达N"点,所有的要素都被用于服装生产上,其比例就相当于整个社会的保障水平,0M。在横轴上的交点,分别向

左移动到M'和M。

重申一下:由于要素价格比率从N"上升至N'上升,服装生产的增长和食品生产的下跌,使得图1a (或1b),我们从A (或a)到Z (或z)方向移动并且相对于服装的价格,食品的价格下降。围绕初始要素比例的变动决定了N'到N",及M'到M"点的移动。如果这种初始禀赋增加更多劳动力,M将会向右移动,至M'、M"点。N'和N"将会向下移动。生产可能性曲线将会变得更加垂直,土地短缺对食品生产的影响远大于服装生产。

零运输成本以及自由贸易会使得需求完全非本地化。欧洲的消费者对美国的生产具有像美国人对其一样的影响。国际有效需求的最终模式

对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问题没有影响,只要两个国家是被迫超出完全专业

化的地步。生产两种商品时,共同的国际价格比等于这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因此:

食品的价格/服装的价格二(食品的边际成本/服装的边际成本)美国=(食品的边际成本/服装的边际成本)欧洲二D点的斜率=b点的斜率现在,这也是事实,只要这两个行业的边际要素替代率是相等的,如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基于网上文献资料整理所得 国贸1001 2号 江小梅新贸易理论是指80年代初以来,以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 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的效果以及最优贸易政策的思想和观点。起初新贸易理论旨在用实证的方法解释贸易格局,添补传统贸易理论的逻辑空白,后来发展成为以规模经济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两大支柱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自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提出新贸易理论以来,在近20年中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沿进展甚少,其分析视角是从国家或产业层面入手,模型中企业是同质的、无差异的,无法解释国际贸易中更为微观层面的许多现象。如为什么同一产业内有的企业从事出口,而其他企业却仅仅涉足于国内市场等问题。直至2003年梅里兹提出“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形成了以企业层面研究国际贸易的新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沿用了新贸易理论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和规模报酬递增的假定,但放松了同质企业的假定,将企业生产力的差异内生到垄断竞争模型中,运用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动态产业分析方法扩展了克鲁格曼的垄断竞争贸易模型,从而成功将企业生产率内生到模型中,将贸易理论研究对象扩展到企业层面。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逻辑是,市场份额向高生产率企业靠近,而那些低生产率的企业被迫退出,从而提高了行业生产率水平,这一效应在封闭经济中是无法实现的。 新-新贸易理论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前沿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是用来解释最新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现象的,且以微观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的全球生产组织行为和贸易、投资行为。其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假设企业是异质的,也就是企业是存在差别的,而不是像新贸易理论那样假设所有的企业都是同质的,只是外在的市场结构差异影响到企业行为。 新-新贸易理论包括了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关于企业的国际化路径抉择,即企业可以选择退出市场、供应国内市场、出口国外市场以及通过对外直接投资(FDI)供应国外市场等4 种类型;二是关于企业的内部化抉择,即一体化(Integration)和外包(Outsourcing)两种,再分为国内国外两种情况,企业的选择包括:(1)国内一体化,也称为国内内包(Insource at Home),是指企业只在国内生产;(2)国际一体化,又称国际内包(OffshoreInsource)和垂直对外直接投资(Vertical FDI),是指企业通过在国外设立分公司生产部分中间产品和零部件,再通过公司内贸易出口到国内母公司的生产形式,其涉及到公司内贸易(Intra-firm Trade);(3)国内外包(Outsource at home),是指企业通过在国内外包的形式组织生产;(4)国际外包(OffshoreOutsource),是指企业将部分中间产品和零部件通过在国外市场外包,再通过贸易进口到国内来组织生产,这一过程会涉及到贸易,所以又称为“长臂贸易”(Arm’s-Length Trade)。 2l世纪初诞生的新新贸易理论突破了新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以产业为对象的研究范畴,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以异质企业的贸易投资作为研究重点。企业异质性有两种形式,由于产业内部不同企业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异质性以及企业组织形式差异而产生的异质性,这两种异质性紧密相连。新新贸易理论通过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建立,阐明了现实中只有部分企业选择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通过企业内生边界模型的建立和拓展,将产业组织理论和契约理论的概念融入贸易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公司内贸易模式,并在企业全球化生产研究领域进行了理论创新。 从研究范畴看,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没有对单独企业的研究,主要研究的是产业间贸易。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中,大多数研究都假定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一般均衡模型只是限定了企业所在产业部门的规模,企业的规模则是模糊的。新贸易理论主要研究的是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业内贸易,虽然Helpman-Krugman差别产品模型对企业的规模做出了限

2020年整理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doc

国际贸易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国际贸易的分类 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互相依靠。 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从根本上说,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 ①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VFT):一国或一定地区一定时期IM(G+S)+EX(G+S)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 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用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②世界货物贸易额: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CIF(FOB)1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世界货 物进口总额(世界出口货物出口总额)。为把货物贸易额中的服务项目剔除,通常以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代表世界货物贸易额。2 ③世界服务贸易额:各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中的服务额(包括政府服务 和商业服务)减去政府服务额代表。商业服务包括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 ④对外贸易量(QFMT):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 的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⑤总贸易体系(GTS):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凡进入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 的一律列为总出口。 ⑥专门贸易体系(STS):以关境3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 口的标志。 ⑦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总贸易差 额。一般有三种情况:①贸易顺差(出超):出口额>进口额;②贸易逆差(入超):进口额>出口额;③贸易平衡:出口额=进口额。 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占总 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 1离岸价格(FOB):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到岸价格(CIF)=FOB+运费+保险费。 2由于CIF>FOB,所以前者总是>后者。 3关境(关税领域):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①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则关境<国境;②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形成共同关境,则关境>国境;③关境=国境。我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采用总贸易体系,而德国、意大利、法国采用专门贸易体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简介(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简介(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或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rade )大学专业,该专业培养能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国,中国的经济运行环境必将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将遇到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必然发生变化,实际上当前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贸易人才条件的为数更少。部分企业与外商的交往、谈判,靠临时借用不懂专业的翻译人员。部分企业的产品出口靠代理商,使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受到一定的制约。入世后,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被批准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贸人员不仅具有日常生活所需的听、说、写、译的外语能力,还应懂得国际外贸知识、国际贸易谈判规章和国际经济法律、营销技术、基本的产品专业知识等。随着与国外贸易往来的进一步增大,大批量地培养高素质的国际经贸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总之,入世,对中国高等学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既提出挑战又给予很大的发展机遇,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但要求会更高。 目前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贸易人才条件的人数不多,在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地球村的出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与国外的贸易往来将进一步增大,因此大批量的培养国际经贸人才已成为我国人才培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

国际贸易学理论归纳

国际贸易学知识理论归纳 1.绝对成本理论 (1)产生:英国古典学家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提出:绝对成本论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 (2)理论: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国外进口。如果一国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低于他国,那该国生产这种商品的产业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相反,就是不具有绝对优势或处于“绝对劣势”的产业。 (3)一国绝对成本优势的来源: ○1自然禀赋的优势,即一国在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破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只是天赋的优势。 ○2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的优势,只是通过训练、教育而获得的优势。2.比较成本理论 (1)产生: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 (2)理论:各国并不一定要生产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是只要生产出成本比较低或者是相对低的产品,这样就可以进行贸易分工。 (3)比较成本阐述的贸易互利性原理:以葡萄牙和英国的葡萄酒案例为例,葡萄牙应该“两优则其重”,英国应该“两劣取其轻”。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价格上的相对差异,从而使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4)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科学性: ○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获得利益,这为各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整个世界贸易 的扩大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比较成本理论证明了,在主权国家之间发生平等交换关系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落后的国家的生产者不仅不会因竞争而被淘汰,反而可以从国 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获利。 ○3两国间贸易的实质是对专业化分工利益的分割问题。这就为探讨不等价交换,贸易条件等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的出发点 局限性: ○1比较成本论虽然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他未能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结果。 ○2李嘉图为了证明他的理论观点,把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或者是静态化,忽略了动态的分析。 ○3忽视了生产关系在劳动分工中的作用。 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浅析新国际贸易理论

浅析新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在于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二战后,国际贸易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格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无法或不能全部解释这些现象,新贸易理论因此得以涌现发展。本文对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主要内容、特征等作了简要介绍。 一、战后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变化 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国际贸易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比重迅速上升;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部分;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工业国传统的“出口制成品,进口初级产品”的贸易形势逐渐变化,出现了大量的同一产业内既有出口又有进口的产业内贸易;跨国公司空前发展,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成为工业国总贸易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针对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变化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反思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指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是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核心内容,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基础,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进行自由贸易,可以实现贸易双方的利益双赢。因此其主要在于解释产业间贸易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与贸易。所以不能或不完全能解释国际贸易中的新变化,必然会引起对传统贸易理论局限性的重新思考: 首先,传统贸易理论是以国家之间的差异和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贸易,强调国家间的相似性与贸易量之间的反向关系,即国家间差异越大,产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即贸易更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显然不能解释二战后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其次,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应当按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进行生产与贸易,即所交换的应当是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产品,应当是产业间的贸易。然而,实际的贸易构成中却包括大量的要素密集度相似的同一产业内的双向贸易,即产业内贸易。此外,当人们将注意力转向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及由此引起的公司内贸易时,就会进一步发现传统理论的不适应性,期望有一种考虑了公司行为的贸易理论。 因此,为了能对国际贸易的新变化做出科学的解释,需要对传统贸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汇总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001 引力模型 一个经济体的规模对贸易的影响距离和其他因素对贸易的影响疆界和贸易协定对贸易的影响 在引力模型的基础形式中,假设只有规模和距离对于贸易来说是重要的,并以如下形式表示Tij = A x Yi x Yj /Dij where Tij is the valu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A is a constant Yi the GDP of country i Yj is the GDP of country j Dij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002 机会成本 嘉图模型运用了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衡量这样一种成本:资源因被用于生产该产品而放弃生产的其他产品。 当一个国家用其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时就面临机会成本。 003 比较优势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也可以说,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以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嘉图国际贸易模型是最简单的贸易理论模型之一,它的两个核心含义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004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理论是一个旨在阐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理论。这种贸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005 课后习题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橡胶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a.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苹果时,苹果的产量=劳动总供给/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3=400;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香蕉时,香蕉的产量=劳动总供给/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2=600 边界如下所示:

国贸专业介绍

国际贸易专业介绍 概述: 本专业培养能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专业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 ◆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 ◆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 ◆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3、主干学科 经济学 4、主要课程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商检与报关实务。 5、实践教学 包括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等,一般安排6周。 6、修业时间 2年。 二、专业综合介绍 我们逛商场时,会发现许多来自国外的商品,雀巢、可口可乐、柯达已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国外的货架上也越来越多地摆上“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商品。这在国门打开以后已渐渐为我们所习惯。这种国际商品交换的现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研究对象之一。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研究的内容,与我们今天的经济生活联系紧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由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理论与实务组成的综合性学科。她主要研究国际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以国际分工、国际商品交换、国际劳务和国际资本流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区域化集团化

国际贸易 许斌版 选择 判断 名词解释 简答重点汇总

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绝对优势 指一国的劳动生产率绝对水平高于另一国(生产1套服装,美国需要1个劳动力,而中国需要2个劳动力。美国在服装生产上对中国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既可以出自绝对优势较大的生产领域,也可以出自绝对劣势较小的生产领域。 (美国服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2倍,美国饮料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10倍。 美国在服装业和饮料业上相对中国都存在绝对优势,但其饮料业优势更大,因此美国在饮料业上具有比较优势。 中国在服装业和饮料业上相对美国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服装业的劣势相对较小,因此中国在服装业上具有比较优势。) 中的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贸易额与贸易量 贸易额[钱,价值 ] 用价格指数调整,更真实贸易量[规模,剔除价格因素] 国家贸易额与世界贸易额 国家贸易额 = 该国进口额 + 出口额 世界贸易额 = (所有国家的进口额 + 出口额)÷ 2 1. 李嘉图模型表明每个国家中的每个人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解释:在李嘉图模型中工人、企业家和消费者为同一个(群)人, 因此一个国家获得贸易收益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从贸易开放中获益。 2. 李嘉图模型否定了绝对优势作为贸易基础的理论(√) 解释:李嘉图模型揭示了国际贸易类型取决于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3. 在李嘉图模型中。国际贸易的产生是由于国家之间劳动力的数量的差异(×) 解释:是由于国际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4. 比较优势理论只能应用于两个国家,而不能应用与多个国家参与贸易的情形(×) 解释:李嘉图模型可以推广到多个国家多种商品的情形。 5. 李嘉图模型说明,贸易最终会导致不完全专业化生产(×) 解释:自由贸易将导致生产的完全专业化 6. 比较优势理论中,一国从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 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 7. 一国从封闭经济转向自由贸易时,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会外移(×) 解释:由于短期内一国不可能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因此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不会移动,转向自由贸易时,变化的将是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及消 费者的效用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答:绝对优势比较的是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水平,而比较优势比较的是劳动生产率

4新国际贸易贸易理论

第四章新国际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1、产业间贸易 2、产业内贸易 3、规模经济 4、规模报酬递增 5、外部规模经济 6、内部规模经济 7、规模经济理论 8、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名词解释 1、产业间贸易,是现代贸易的有效组成部分。它是指属于不同部门的商品的交易。 2、产业内贸易,是现代贸易的有效组成部分。它是指属于同一部门的商品的交易 3、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单个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显著改进或生产成本的大幅节约,它是规模报酬递增结果的货币表现。 4、规模报酬递增,指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单个企业的产出水平的更大幅度的提高。 5、外部规模经济,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首先提出的经济概念,它是规模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单个厂商由于相关产业内的生产相同产品的其他企业的规模扩大所获得的生产成本的节约或生产效率的提高。 6、内部规模经济,也称垄断竞争,是规模经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是经济学家张伯伦首先提出的一个经济概念,即指生产差异化产品的单个厂商由于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所获得的生产成本的显著节约或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7、规模经济理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部门内贸易替代部门间贸易成为主导性的贸易形式时,贸易理论家为探讨部门内贸易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贸易理论。该理论的研究方式决定与贸易收益判定这类基本贸易问题。 8、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发表于1966年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提出,试图对如下现象进行解释,即作为技术创新产品的知识密集型产品,均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里创造发明的,而且随着产品标准程度的提高,该产品的生产于出口逐渐由原发明国转向其他国家。 二判断题 1、印度软件生产与出口业集中在班加罗尔的现象可用内部经济来解释。 2、当规模经济发生在行业水平而非单个企业水平时,这种规模经济被称为内部经济。 3、汽车换汽车的贸易被称为产业内贸易。 4、国家间收入的相似性越大,贸易的可能性越大。 5、部门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依存于国家间经济结构的相似性。 6、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贸易可以降低出口国消费者可利用的价格。 7、在波特的竞争优势论中,一国竞争优势的发展可分为:要素推动阶段、投资推动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 8、迈耶在比较优势动态模型中指出,“比较优势梯子”最下端是一种创造的比较优势。 9、产业间贸易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利用规模经济。 10、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创新产品的技术已扩散到国外,创新国要面临国外的竞争。 11、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是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的市场结构。 12、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论认为,需求滞后的长度主要取决于两国的收入水平差距和市场容量差距,差距越小长度越短。 13、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论认为,技术差距也是国家间开展贸易的一个重要原因,贸易量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技术差距的长短。 14、中国的丝苗米与日本的电子宠物之间的交换称之为产业间贸易。 1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首先成功推出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16、内在规模经济是指厂商的平均成本随着其自身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二.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对 5、对 6、对 7、对 8、错 9、错10、错 11、对12、对13、错14、对15、错16、对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汇总汇编

国际贸易实务题型和重点 ?复习原则 基本概念(富有专业色彩) 题型 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计算题 案例题 一、商品的品名与品质 (一)表示品质的方法 凭实物表示商品的品质 复样 凭文字说明表示商品的品质 对等样品 良好平均品质(一定时期内某地出口货物的平均品质水平,一般是指中等货而言) 品质的机动幅度(特定质量指标在一定幅度内可以机动) 品质公差(工业制成品中加工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为人们所公认的误差)二、商品的数量条款 ?公量 公量=商品干净重×(1+公定回潮率) 公量=商品净重*(1+公定回潮率)/(1+实际回潮率) ?数量的机动幅度 允许货物多装或少装的条款即为溢短装条款(More or less clause)?溢短装条款(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有些商品受本身特性、生产、运输或包装等条件的限制,在实际交货时不易精确计算。为了便于合同的顺利履行,减少争议,买卖双方通常要在合同制定时规定数量机动幅度条款,这种条款又称为"溢短装条款"(more or less clause)。所谓溢短装条款是指在规定具体数量的同时,再在合同中规定允许多装或少装的一定百分比。卖方交货的数量只要在允许增减的范围内即为符合合同有关交货数量的规定。例如在合同中规定"装运数量允许有5%的增减"(Shipment Quantity5%more or less allowed)。 ?(1)明确规定(明确规定数量的机动幅度) ?(2)没有规定(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溢短装条款.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可以有5%的幅度.个数,件数计件的商品除外)?(3)大约(合同中有“大约”(Approximately or About)的字样是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有10%的机动幅度) 三、包装条款 ?运输包装(大包装、外包装) 便于仓储,便于运输,便于搬运) ?唛头(通常是由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和一些字母、数字及简单的文字组

日本国际贸易专业的全面介绍

日本国际贸易专业的全面介绍 一、日本国际贸易专业——介绍 国际贸易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企业国际化经营、国际商务与全球营销、国际贸易风险分析与 规避,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和政府有关部门制 定国际贸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 日本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范畴,主要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托,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等。但是在学习这些经济学之前,要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比如,会计学原理、统计学、财政学、货 币银行学、经济法、国际商法、证券投资、财务管理、管理学原理 等课程。在学习完上述课程之后,就要接触到国际贸易最核心的知 识了,就是国际贸易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即:国际贸易理论、国 际金融、国际贸易结算、国贸英文函电、外贸口语、外贸写作、外 贸谈判技巧、国际经济合作、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等,当然最重要 的课程为——国际贸易实务,也称作进出口贸易实务,或对外贸易 实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既然是经济学类的,自然离不开对数学的学习了,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必不可少的,学习 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必须要有比较扎实的数学 基础。从事国际贸易,英语应当是相当好的,不仅仅是书面英语, 比如外贸英语函电,口语也是相当重要。 二、日本国际贸易专业——发展趋势 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 用愈加明显; 2、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3、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 增长的新生力量; 4、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 高涨; 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 日益增强; 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 迭出。 三、日本国际贸易——就业方向 1、从事专业外贸公司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2、从事各类外资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3、从事各类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4、在各类涉外型的企业、机构从事初级财务工作及业务管理工作; 5、从事各类专业的报关、承运货物等国际物流工作; 6、从事国际市场调研、策划及国际贸易纠纷调解的辅助性工作。 一桥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北大学,大阪大学等。

国际贸易学习题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 、李嘉图B、赫克歇尔C、里昂惕夫D、亚当.斯密 2、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 A、国际贸易 B、对外贸易 C、多国贸易 D、双边贸易 3、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以() A、欧元表示 B、美元表示 C、本国货币表示 D、日元表示 4、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的资料以() A、FOB计价 B 、CIF计价C、CFR计价D、EXW计价 5、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 A、3.3万亿美元 B、1.6万亿美元 C、1.7万亿美元 D、1.5万亿美元 6、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 、对外贸易依存度D、对外贸易值 7、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的是() A、无形商品贸易 B、过境贸易 C、总贸易体系 D、国境贸易 8、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 A、海关结关 B 、货物通过国境C、交纳税费D、订立合同 9、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 易现象对香港而言称为() A、间接进口 B、间接出口 C、转口贸易 D、易货贸易 10、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 A、国际收支逆差 B、国际收支顺差 C、对外贸易逆差 D、对外贸易顺差 11、200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GDP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 外贸易系数约为() A、2% B、4% C、10% D 、20% 二、多选题 1、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包括() A、直接贸易体系 B、总贸易体系 C、专门贸易体系 D、货物贸易体系 E、服务贸易体系 2 、下列产品属于初级产品的有() A、矿物燃料 B、动植物油脂 C、饮料及烟类 D、机械及运输设备 E、塑料制品 3、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服务行业包括的部门有() A、通讯 B、家电制造 C、银行 D、建筑 E、交通 三、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值 2、贸易商品结构 3、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4、过境贸易

国际金融知识点整理资料

国际金融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 1.具体内容: 经常账户: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 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居民与非居民间的资本或金融资产的转移的账户。包括:资本账户、金融账户 净误差和遗漏账户:人为设置的抵消账户,使国际收支平衡表达到平衡。 2编制原则: (1)、所有权变更原则(即经济交易记录日期以所有权变更日期为标准。指交易当事方在账目上放弃(获得)实际资产并获得(放弃)金融资产。)(2)、作价原则(在可以得到市场价格的情况下,按市场价格对交易定值;债务工具大多按面值定值;货物进出口都按离岸价格(FOB)定值) (3)、复式记账原则(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记入贷方,记为“+”;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记入借方,记为“-”) 第二章外汇和汇率 汇率制度的种类:固定汇率适度(本币与外币比价基本固定,并且把两国货币比价的波动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浮动汇率制度(对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不加固定,也不规定汇率波动的界限,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本币对外币的汇率) 第三章国际收支失衡及调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 1.国际收支逆差:该国货币贬值该国外汇储备减少 该国国内货币紧缩、经济增长放缓、失业增加 2.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增加,抗风险能力增强 拉动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本国货币升值加剧国家间磨擦、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经济周期: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叫做周期性不平衡。 2、货币价值变动:一国货币增长速度、商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如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我们把它叫做货币性不平衡。 3、经济结构:当国际分工的结构(或世界市场)发生变化时,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叫做结构性不平衡 4、过度外债 5、资本投机 6、偶然事件:临时性不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 1、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在国际间普遍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可通过物价的涨落和黄金的输出入自动恢复平衡。 2、弹性分析理论:假设条件:国际收支就等于贸易收支、贸易商品的供给有弹性,而且弹性是无穷大、各国充分就业,国民总收入是不变的、只考虑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3、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之后,只有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与进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会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Em|+|Ex|>1 4、吸收分析理论(1、支出增减型政策,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2、支出转换型政策,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 5、货币分析理论:假设条件: 1)一国处于充分就业条件下,货币需求长期稳定 ,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2)国际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高度发达,购买力平价理论长期内成立该理论政策主张:R·E= Md-D 、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需要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的政策: 1、市场自动调节 2、汇率政策:通过调整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3、财政政策:采取缩减或扩大财政开支和调整税率的方式,以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 4、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的目的。 5、外汇缓冲政策:指一国用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主要是黄金和外汇,作为外汇稳定或平准基金,来抵消市场超额外汇供给或需求,从而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 6、直接管制政策: (1)外汇管制:通过对外汇的买卖直接加以管制以控制外汇市场的供求,维持本国货币对外汇率的稳定。 (2)贸易管制:奖出限入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一)专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了解现代经济、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熟悉国际经济、国际贸易运行规律和运作规范,知晓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国际规则、国际惯例,掌握从事现代国际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事务的基本技能,具备熟练的实务操作能力;同时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能够综合运用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涉外经济部门、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贸易与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学习和贯彻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情操;具备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良好思想品德以及求真务实、敬业奉献、克尽职守的职业道德。 2.具备现代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基本知识,了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规范,熟悉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国际规则、国际惯例;熟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活动的基本流程,掌握从事现代国际贸易与服务事务的基本技能,具备熟练的实务操作能力;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及发展趋势,能够结合国际市场和企业的实际从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专业的工作,也能从事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等工作。

3.具备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高素质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外语、数学、人文、计算机、网络等文化知识以及优雅的气质。 4.具有基本的军事知识和体育锻炼知识,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拥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三年 三、毕业标准:修满136学分,准予毕业。 四、主干学科: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实务 五、主要课程: 现代经济基础、国际贸易基础、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文函电、国际金融、海关实务、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结算、海关与报关实务、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等 六、职业与技能等级规格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规定,为适应涉外经济、贸易行业发展中越来越规范的从业资格认定制度,学校支持学生通过考试获取以下资格证书: 1、考取计算机操作的相关级别证书及外语级别证书。 2、考取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等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 3、考取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4、通过学习和考试获取汽车驾驶员资格证书。 七、专业及课程设置特色 1.按照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规格要求,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开设了国际贸易基础、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文函电、国际金融、海关与报关实务、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结算、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等专业课程。 2.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开设了外汇交易实务、国际结算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国际贸易流程实训等实践类课程。 3.开设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多门选修课程,涉及财政、税收、会计、企业管理等各方面。

第04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英文习题)

第4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英文习题 CHOICE QUESTIONS ()1. Which trade theory is tantamount(adj. 相似的)to a short-run version(n. 观点)of the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y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a. Specific factors theory (特定要素理论) b.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c. Economies of scale theory d. Overlapping demand theory ()2.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factors trade theory(特定要素理论): a. Owners of factors specific to export industries suffer from (因…而受罚,因...而更糟,受...之苦)trade, while owners of factors specific to import-competing industries gain b. Owners of factors specific to export industries gain from (从…获得利益)trade, while owners of factors specific to import-competing industries suffer c. Both owners of factors specific to export industries and owners of factors specific to import-competing industries gain from trade d. Both owners of factors specific to export industries and owners of factors specific to import-competing industries suffer from trade TRUE-FALSE QUESTIONS ()1. The specific-factors theory analyzes the income distribution(收入分配)effects of trade in the short run(在短期内)when resources are immobile(adj. 不能移动的)among industries. ()2. Owners of resources specific(adj. 特定的,具体的)to export industries tend to lose from international trade, while owners of factors specific to import-competing industries(进口竞争产业)tend to gain. ()3. Although such factor mobility among industries may occur in the long run, many factors are immobile in the short run ()4. The specific-factors theory analyzes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s of trade in the long run when resources are immobile among industries. This is in contrast to the factor-endowment theory and its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which apply to the short-run mobility of resources. ()5. The specific-factors theory concludes that resources that are specific to import-competing industries tend to lose as a result of trade, while resources specific to export industries tend to gain as a result of trade. - 1 -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第一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亦称绝对成本理论、绝对利益理论 1、代表人物(英)亚当·斯密经济学鼻祖 代表作品:《道德情操论》1759、《国富论》1776 2、按照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直接利益主要表现在:①提高产出水平;②提高消费水平;③节约劳动(时间)。 3、理论内容概括: (1)如果一国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2)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本国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亦称比较成本理论、比较利益理论 1、代表人物及作品:(英)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2、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直接利益表现在:①提高产出水平;②提高消费水平;③节约劳动时间 3、理论内容概括:(核心: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1)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2)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本国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三节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1、代表人物及作品:(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 2、国际交换比例: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国内的交换比例为限;国际交换比例影响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交换比例由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课件) 练习: 1、在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中,机会成本是(B )。 A. 递增 B. 递减 C. 先递增后递减 D. 不变 2、最早提出贸易利益“非零和”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C )。 A. 斯密 B. 李嘉图 C. 赫克歇尔 D.里昂惕夫 3、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有(ABE )。 A. 绝对优势理论 B. 比较优势理论 C. 要素禀赋论 D. 规模经济理论 E. 相互需求理论 4、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有(CDE )。 A. 2x2x2模型 B. 技术水平相同 C. 市场完全竞争 D. 消费者偏好相同 E.规模收益不变 第二章要素禀赋理论: 1、要素禀赋:又称要素丰裕度,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2、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中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3、要素禀赋理论内容:H-O定理(模型)、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S-S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 4、H-O定理:瑞典:赫克歇尔《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俄林《域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 5、H-O定理:定理内容: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一国应主要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则两国都会从中获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