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理解时间管理

如何理解时间管理

如何理解时间管理
如何理解时间管理

如何理解时间管理

一、有目标,才谈得上管理

“治大国如烹小鲜”,个人管理跟企业管理有很多相通之处。企业经营不是梦游,一定有个目标才知道该做什么,如何调动资源。个人时间管理也一样,不是列个计划清单,每天规划出时间段来做什么就是时间管理了,这样的管理可能既不好坚持,也不利于评价成果。要想提高时间管理的效率,也许更好的办法是明确一个当前的目标,然后像经营企业一样,将资源调动到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来,用安排资源的方式安排时间。

比如写书这件事,我在2018年-2019年共完成了两本书,篇幅都在

8-10万字。公众号是在2018年10月创建的,各类文章、随笔、诗词也有上百篇了,时间的大量消耗肯定是必须的。采用的方法只能是集中突破,因为不可能用工作时间去写书,这两年正好是我们金科公司的“初创期”,人少事多,不加班的情况下每天下班到家也是8点左右了。这种条件下,我既不可能利用工作时间,也无法采用“小步慢跑”的长期打法(主要是跟我个人的做事习惯不符)。所以,立下一个做事情的目标,在规划期内充分利用所有可用时间,这是最适合我的时间安排方式。

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利用时间,这两年的业余时间我主要就是集中于上面这三个目标。比如在晚上9点到12点以及年假、

“五一”假、“十一假”写书、写文章,周期都是事先估计好的,也基本符合了预期。

通过目标可以更好地激励自己投入时间,也可以用来衡量一下自己的“投入产出比”。而且,目标毕竟有完成的时候,这样也可以避免漫漫无期导致的“精神疲劳”,当然,这仍然需要自律,以免“三分钟热血”。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谈的不是“终身学习”、“一年读几百本书”之类的目标,而是更具明确价值点的阶段性目标,比如对于学习业务架构,是不是可以针对自己的工作,写出一篇让自己满意的业务架构设计分析类文章,或者给同事公开分享”,通过这些小目标检验自己的成果。

二、有计划,才谈得上改进

虽有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是大家对计划的态度始终是褒贬不一,很多科技公司对传统的计划、战略包括架构管理都有自己新派的见解。不过,有一个观点大家比较认同,就是成为专家需要“刻意训练”,而“刻意训练”的目的其实是持续改进,通过反复执行、观察同一个动作,来达到对该动作的最佳执行。时间管理也是同样,通过反复地计划、执行、检查、改进,也就是通过“PDCA”循环来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计划的作用首先是用来保证目标资源的集中,让自己知道,当意外事件产生冲击时,时间损失会是多少,事后要如何调整,是多熬夜,还是可以放到周末去补,因为有计划,才知道如何去挤时间。

如果不去刻板地理解计划,就不会对计划产生“敌意”,如同对待企业架构,建立企业架构是为了理清企业的总体脉络,从而知道环境变化、需求产生时如何去调整企业架构进行适应,而不是为了维护一个“一成不变”的架构。计划也是如此,做计划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了解如何应对冲击。

通过对计划的执行和检查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当然,这很多时候是发现了自己的“惰性”,坚持起来确实不容易。

对于改进来讲,一个阻力比较小的方式是发现自己的规律并善加利用。可能有人也会觉得这有点儿“随弯就弯”的意思,跟自己对着干,下大力气改变自己固然收获很大,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见贤思齐”并不是为了把自己修剪成别人的样子。

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善加利用才是更自然的成长方式。水总会流向阻力最小的方向,这是物理规律,很科学。时间利用方面也是如此,你自己的习惯不一定就不好,可以考虑如何利用好自己的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