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银行海外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银行海外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银行海外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银行海外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银行海外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郭 妍

内容提要:本文综合运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指标法,对我国银行业海外并购的绩效及

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银行海外并购事件不存在财富效应,但存在一

定的股价波动效应;大部分并购案的中长期综合绩效有所提高,并呈现一定的递增趋势;

若目标银行规模较小、绩效较好、并购行在并购前比其他同业更有效率,则并购更易于产

生财富效应,更易于提升经营绩效;支付方式和并购交易地理集中度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不

存在确定的趋势。

关键词:海外并购 银行绩效 事件研究 会计指标法

作者简介:郭 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250100。

中图分类号:F832 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8102(2010)11 0027 07

一、引 言

我国银行第一波海外并购浪潮始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因并购频率低、规模小等原因,并不引人注意。2006年起,我国银行开始进入了第二轮的海外并购热潮。作为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重大影响的特殊行业,银行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海外并购问题理应引起学术界的深度关注。但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除了一些定性分析我国银行近年来跨国并购得失的文献外,对其并购绩效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并进一步总结并购成败影响因素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因为研究方法造成的数据资料的限制。银行并购绩效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事件研究法,二是运用财务数据或随机前沿法来比较并购前后银行的业绩变化,三是案例分析。不论事件研究法还是会计研究法,都需要基于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通常要在大量并购案例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模型,以便得出具有统计显著性的一般性结论。但由于我国银行两次跨国并购浪潮中发生的案例迄今为止总共不过20例,这就给运用统计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带来了现实困难。而用案例分析法可以结合个案进行定性分析,却存在无法量化的缺点。

鉴于以上现实情况,Rhoades(1998)在 银行并购绩效:9起并购的案例研究 一文中采用的分析方法为研究我国银行跨国并购绩效提供了一个经典的范例,表明对小样本的定量研究不但是可能的,更是有价值的。在该文中,他选取了9起横向并购案例,分别研究了各案例的超常收益、财务指标变化、效率变化,并没有试图得出一个具有统计意义的确定的结论,而是探讨什么样的并购更可能产生效率、增加收益。

本文借鉴Rho ades(1998)的做法,对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两次海外并购潮中发生的数起案例的并购绩效同时运用事件研究和会计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其海外并购绩效的因素。

*本文为第2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0902572)、第42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070420210)和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青年博士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27

与大多数银行并购绩效研究唯一不同的是:由于样本量少,本文无法将对个案的事件研究和会计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以得出更具一般性的结论。不过,鉴于国外大量关于银行并购绩效的 一般性结论 也常常是莫衷一是(丁慧,2009),本文认为,与其徒劳地试图得出具有统计显著性的一般性结论,莫若对个案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成败以资现实借鉴。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国外关于银行并购绩效的研究成果是长篇累牍的,其中不乏对跨境并购的研究。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赘述(详见陈璐,2005;丁慧,2009)。总体观之,就方法来看,分为事件研究法、会计指标法、

案例分析法三种。就研究结果来看,对并购后绩效的研究结果因国别、时间、方法等各异,尚无统一的定论。一些国外文献对银行并购成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本文根据我国银行跨国并购的现实情况加以取舍,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目标银行规模越大越易通过规模经济提高并购绩效。规模经济是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因之一,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产品深化生产;或者运用统一的生产流程,减少生产过程的环节间隔;还可从市场营销、管理、科技开发等环节促进企业的规模经济目标,从而使其经营成本最小化。Zollo 和Leshchinkskii(2000)的实证研究即证实了这一论断。

假设二:并购前绩效差的目标银行比绩效好的目标银行更能为并购方创造价值。Rho ades (1998)和Delo ng(2001)的研究都表明:目标方并购前表现越差,并购时的超常收益越高。这一现象可以用 潜在价值低估 理论解释:当目标企业绩效较差时,其股价会下跌,可能使其市场价值低于其潜在价值,而并购企业的超额收益即来自于目标企业被低估的那部分价值。

假设三:若并购方在并购前比其他同业或目标方更有效率,则它发起的并购提高绩效的可能性更大。根据并购的协同效应说,并购能产生管理协同、财务协同,故此项目交易就能产生效率获利。H ouston 和Ryngaer t (1994)、Rhoades(1998)的研究结果都印证了上述假设。

假设四:现金支付比股票支付更能为并购方股东创造价值。这可能是因为并购交易支付方式的选择反映了并购方管理层对并购方股票市场价值的私有信息,因而影响了股票价格。Kaen 和Tehranian (1989)以及Becher (2000)的研究结果都支持这一假设,但H aw aw ini 和Sw ary (1990)发现支付方式同目标股东的财富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

假设五:并购交易地理集中度越高,并购越易获得成功。所谓并购交易地理集中度是指并购双方在地理上的接近程度。那些在地缘上相互接近的并购双方,由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使并购后的整合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导致了并购更易成功。H ouston 和Ryngaert (1994)、Delo ng (2001)的研究都发现:地理上的集中可以提高股东价值。

三、研究方法与指标说明

(一)事件研究法及其说明

事件研究法通过将收购公告发布前后某段时间(事件窗)内并购双方股东实际收益与假定无并购公告影响的那段时间内股东 正常 收益进行对比,得出所谓超常收益,其实质上反映的是并购后的财富效应。本文记AR it 为公司i 在第t 期的超额收益率,借鉴刘笑萍等(2009)的做法,采用的计算公式为:AR it =R it -E(R it )。式中,R it 为公司i 在第t 期的实际市场收益率,E(R it )为公司i 在第t 期的期望正常收益率,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给出。

CAR i(a,b)为公司i 从a 期到b 期的累积超额收益率,计算公式为:CAR i (a,b)= b

t =a AR it

28

本文选择的估计期为并购公告日前第180个交易日到公告日前第21个交易日(如股票上市日至并购公告日时间不足180交易日,则自股票上市日起)。分别选取了并购公告前后4个时间段作为事件窗,即并购公告前后20天、并购公告前后10天、并购公告前后5天、并购公告前后1天。鉴于我国发生海外并购的几家银行多在2006年以后才上市,所以事件研究法仅对第二次海外并购潮的案例进行了分析。由于国家开发银行并非上市公司,也未对这一案例进行事件研究。

(二)会计指标法及指标说明

本方法通过并购前后企业财务会计指标值的变化,反映其在并购后较长时间内的经营绩效变化。在会计指标选取上,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银行业现实,本文从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4个方面选择了16个指标,作为我国银行海外并购长期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的原始指标。

表1

我国银行海外并购财务绩效考察指标体系

指标类别具体指标计算方法权重盈利性指标

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总资产0 078

资本收益率

净利润/所有者权益0 075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合计

0 061净利差收益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总资产

0 052非利息收入率非利息收入/总资产

0 034安全性指标

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加权风险资产

0 081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贷款总额0 062呆账准备率呆账准备(或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总额

0 073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资产0 041流动性指标

贷存比率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0

095现金资产比例现金与存放央行款项/资产总额0 067贷款资产比例贷款资产/资产总额

0 086成长性指标

总资产增长率

当期总资产增加额/期初总资产余额0 055营业收入增长率当期营业收入增加额/期初营业收入合计

0 048存款增长率本期存款增加额/上期存款余额

0 043贷款增长率

本期贷款增加额/上期贷款余额

0 039

注:准确意义上的现金资产比例应该仅指现金资产与全部资产的比,但由于大多数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未将现金资产单列,而是以 现金及存放央行款项 科目列出,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并且考虑到存放央行款项和现金资产一样,具有流动性(或支付)保障的作用,同时存放央行款项利率较低,可近似视作现金资产。因此,此处使用这一公式计算。

为了使检验结果

更为客观、准确,通常

还需要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将反映被评价事物的多项指标的信息进行综合。不少研

究采用因子分析法,但由于本文数据的特

点不满足运用因子分析法的条件,故改用模糊评价法来进行综

合评价。限于篇幅,具体方法不再赘述。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请国内7位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首先对银行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指标的指标权重和隶属度分别做了排序和

打分,得到各层次指标对上层指标重要性的排序及隶属度,进行计算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各层次指标权重,并进一步对其下一层次的各项二级指标做同样处理,得到各二级指标的具体权重。各指标、计算方法及其权重详见表1。然后,本文分别计算出各银行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并购

后两年的业绩综合得分,再对比并购前后公司综合得分的变化情况来评判公司并购的绩效。

(三)研究案例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我国银行业两次海外并购浪潮中发生的10余起并购案例,具体如下:第二次海外并购潮中共发生12起并购案例,其中工行发生5起,分别为并购印尼哈林银行、澳门诚兴银行、工银

29

由于我国银行第二次海外并购浪潮距今时间较近,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仅计算了并购后两年的业绩情况。2010年业绩

根据一季度季报业绩估算。个别案例,如工商银行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案例,因距今时间太近,仅能估算其并购后一年的业绩变化情况。

亚洲(从富通银行购买其所持工银亚洲股权和认股权证)、南非标准银行、东亚银行(加拿大),上述案例依次编号为案例1~5,建行全资收购美银(亚洲)案例编号为案例6,中行全资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购买香港东亚银行4 94%股权编号为案例7和8,国开行购买英国巴克莱银行3 1%股权编号为案例9,招商银行收购香港永隆银行编号为案例10,民生银行在2007年、2008年两次注资美国联合银行分别编号为案例11和12;第一次海外并购潮中,工行共发起了3起并购:并购西敏证券(亚洲)、香港友联银行、香港华比富通银行,分别记为案例13、14、15,建行分3次对香港工商银行(后更名为建新银行)进行了收购,各案例分别记为16、17、18。

实证分析中数据分别来源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数据库 和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数据库 、 中国金融年鉴 历年各卷以及各上市银行网站。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事件研究法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表2案例在不同事件窗口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单位:%

案例编号CAR i(-20,20)CA R i(-10,10)CAR i(-5,5)CA R i(-1,1)

10 721 361 796 20

2-0 21-0 660 761 89

3-0 47-0 04-0 21-1 75

4-3 85-5 30-1 060 63

5-0 09-3 16-2 08-0 31

6-0 06-0 07-1 26-0 25

71 080 960 780 31

8-0 02-0 38-0 25-0 01

100 610 560 170 16

11-0 01-0 580 802 38

12-0 18-0 26-0 58-1 25 表2列出了各案例样本在不同事件窗口的CAR。从中可以看出: (1)我国银行海外并购事件并不存在财富效应。在公告日前后的各事件窗口内,大部分样本的CAR为负,并且显著地异于0,说明我国银行海外并购事件并不存在财富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吻合(如H ouston和Ryngaert, 1994;Kwan和Eisenbeis,1999;Bliss 和Rosen,2001)。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并购存在事件窗前的信

息泄漏,或是由于投资者已经对并购概念股趋于理性,从而对股价的反应也趋于平淡,这导致短期财富效应不显著。(2)总体而言,距离并购公告日越近,样本的CAR越显著地异于0。结合现实情况,笔者认为,由于这些海外并购事件多数在并购事件宣告期前已经大肆炒作,导致股价已有大幅波动,而宣告日则被认为是利好已出尽,所以股价出现大幅回调。因此,我国银行海外并购事件的财富效应虽不明显,但还是存在一定的股价波动效应的,这就导致距离并购公告日越近,样本的CAR越显著地异于0。(3)就同一银行而言,多次海外并购事件中,股价波动效应逐渐减小。这可能是由于前面并购案例的长期结果并不理想,导致投资者对后来的并购不再看好;或者是由于投资者逐步理性,对海外并购概念不再盲目追捧。由于样本有限,只能为海外并购对财富效应及股价波动效应的研究提供部分实证论据。

(二)会计指标法的实证结果

由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各银行在跨国并购前后相应年份的经营绩效综合得分结果,并进一步得出各年份综合得分变化情况如表3。可以看出:(1)总体来看,我国银行海外并购后的综合绩效均有所提高,并呈现一定的递增趋势。其原因可能是:我国银行的海外并购决策大多比较谨慎,目标行多处于香港等地缘相近、金融发达、银行发展规范的地域,规模也不大,且多实行了 小步慢走 的并购战略,对并购行的冲击不大,整合也较容易,故正向效应容易显现。(2)就个案来看,国开行入股巴克莱银行、民生银行收购美国联合银行(尤其是第二轮注资)对其综合绩效并未产生提升效30

果,反而导致其下降。上述案例中,并购后各年份的综合绩效得分与并购前1年相比,大多为负值。事实证明,这几起并购案因为受累于欧美金融危机,导致其投资大幅缩水甚至完全亏损,对银行并未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表3

我国银行海外并购相关年份综合经营绩效变化案例编号

F 0-F -1

F 1-F 0

F 1-F -1F 2-F 1

F 2-F -11

0 1820 0420 2240 0190 24220 0420 0190 0600 0170 07730 0420 0190 0600 0170 07740 0170 0010 0180 0020 01950 0010 0020 003 60 3080 0060 3140 0010

31470 0220 0180 040-0 0100 03080 018-0 0100 0080 0190 0279-0 006-0 004-0 009-0 002-0 011100 0040 0150 0190 0110 030110 0030 0040 007-0 010-0 003120 004-0 010-0 0060 003-0 003130 0100 0750 0850 0300 115140 0750 0300 1050 0860 19115-0 2510 3300 079-0 262-0 183160 0030 0150 0180 0100 02817-0 1140 066-0 048-0 091-0 139180 1820 0230 2050 0610 266均值0 0300 0350 066-0 0060 063正值比率

0 833

0 889

0 833

0 706

0 706

注:F -1、F 0、F 1、F 2分别表示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并购后两年样本银行的综合得分。均值是各银行综合得分差值的平均数,正值比率是综合得分差值为正的银行个数占全部样本的比值。

(三)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的分析

实证得到我国银行海外并购绩效与各相关因素的关系见表

4。 从中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目标银行规模较小的并购绩效更好。从表4可以看出,就我国银行海外并购的实际情况看,目标银行规模较小时,反倒更易于产生财富效应,更易于提升经营绩效。这和国外一些研究成果的结论相悖(H awawini 和Sw ary,1990;Zollo 和Leshchink skii,2000)。其原因可能是:上述研究是基于美国国内银行间的并购案例,在不涉及到银行的跨国跨文化整合、国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等其他复杂问题的情况下,其绩效提高主要来源是并购后的规模经济,所以目标银行规模越大越易通过规模经济提高绩效。

而就我国银行海外并购的情况而言,并购的绩效则主要产生于目标行提供的进入海外市场的机会、进入其他业务领域以产生的范围经济,而且涉及到跨文化整合等问题,这样,如果目标方规模过大,则整合难度加大,反倒不容易产生协同效应。并且目前所见三起对大银行的并购投资,多为非控股的部分收购,对目标行并购后经营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再加之遭遇国外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所以导致了并购的失败和投资的损失。

2 对绩优银行的并购更能提升绩效。上述结果也和国外的研究结论不太一致,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解释:第一,国外研究结论的潜在前提是:当目标行并购前绩效较差时,存在 潜在价值低估 ,但在我国银行海外并购时,目标公司高溢价多次受到公众批评,在多起并购案中,目标行因消息炒作导致股价非理性暴涨,已经使收购公司的支付对价大大高于目标公司实际价值,在此情况下,并购后股价回调是必然,就导致了对绩差公司的收购不能产生更大的财富效应;第二,因为我国

31

对表中第一栏各项的解释如下:若并购当年目标方与并购方的相对资产规模比值(若数据不可得,则以相对资本规模比

值替代)大于等于1,则定义其为 目标银行规模大 ,反之则反是;如果并购当年目标行的资本收益率不低于该国或该地区银行业同业水平,则定义其为 目标银行绩效好 ,反之则反是;若并购当年并购方资产收益率高于同业,则定义为 并购方绩效优于同业 ,反之则反是;若并购为跨国并购则定义为 并购地理集中度低 ,否则,如仅仅在大中华区内的并购,则为 并购地理集中度高 。

银行缺乏海外并购及整合目标银行的经验,当目标行自身的经营状况较好时,容易产生 强强联合 的效果,而当目标行在并购前本身已经亏损或存在其他问题时,我国的并购行没有足够的能力使其迅速脱离经营不善的境况,从而使并购的正效应不够明显。

表4并购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单位:%

样本数并购后存在财富

效应样本占比

并购后经营绩效

提升样本占比

目标银行规模小6/937 593 3

目标银行规模大0/3033 3

目标银行绩效好1/733 387 5

目标银行绩效差5/52080并购方绩效优于同业0/1033 390

并购方绩效劣于同业6/2075完全现金支付5/1127 381 3混合支付1/10100并购地理集中度高6/52090 9

并购地理集中度低0/733 371 4样本总数181118

注:(1) 样本数 一栏中所列数据,分别为第一次并购潮和第二次并购潮中的样本数,中间以斜杠分隔。(2)借鉴Rh oades(1998)的做法,本文定义:如果并购宣布日前后20日的CAR值为正,则认为该项并购存在财富效应。(3)若并购后1年比并购前1年经营绩效综合得分提高,则定义该项并购使经营绩效提升。 3 绩优并购方发起的并购更有利于提高绩效。这一结果与H a w aw ini和Swary(1990)、Rho ades (1998)、Banerjee和Co operman (2000)基于美国银行业的实证结果一致。说明管理协同、财务协同等现象也存在于我国银行的海外并购中,高效的并购方通过并购能将其先进的管理运用于目标方,从而使并购产生效率获利。

4 并购支付方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不确定。一般认为,现金支付的并购长期绩效更好。但在我国银行海外并购案例中,现金支付方式下,并购后存在财富效应的比例高于混合支付方式,而长期经营绩效提升的比例低于混合支付方式。

不过,由于我国对股票发行和流通的规定,限制了并购支付方式的多样化,导致收购的支付方式集中在现金支付,这就使得用支付方式解释我国企业的并购绩效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并且,由于本文样本数量有限,也影响了上述结果的一般性。

5.并购地理集中度高则并购绩效好。对这一结果的解释如下:因为并购方和目标方地缘上的接近可以大大降低后续整合的难度,所以从长期看,并购易于成功,长期绩效提升明显;但就短期看,其并购消息带来的市场冲击程度不如跨国并购(尤其是在工行并购哈林银行案中,因为其 首次跨国并购 的新闻特征,带来了很强的市场冲击度),所以财富效应不显著。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 我国银行海外并购事件并不存在财富效应,甚至多支股票价格在并购日或并购后几日并未出现上涨,反而出现了较明显的下跌。表明我国银行海外并购事件的财富效应虽不明显,但还是存在一定的股价波动效应;就同一银行而言,多次海外并购事件中,股价波动效应逐渐减小。

2 就中长期的并购绩效看,我国银行海外并购后的综合绩效大部分有所提高,并呈现一定的递增趋势,说明大多数银行实施海外并购后经营业绩得到改善,其原因包括:我国银行的海外并购决策大多比较谨慎,目标行多处于香港等地缘相近、金融发达、银行发展规范的地域,规模也不大,且多实行了 小步慢走 的并购战略,对并购行的冲击不大,整合也较容易,故并购一段时间后,正向效应容易显现。就个案来看,国开行入股巴克莱银行、民生银行收购美国联合银行反而导致其综合绩效下降,说明这几起并购案因为受累于欧美金融危机,导致其投资大幅缩水甚至完全亏损,对银行并未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32

3 对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1)若目标银行规模较小、绩效较好、并购行在并购前比其他同业更有效率,则并购更易于产生财富效应,更易于提升经营绩效。其原因在于:我国银行海外并购绩效主要产生于目标行提供的进入海外市场的机会、进入其他业务领域以产生的范围经济,而并非主要来自于规模经济效应,且涉及到跨文化整合等问题,这样,如果目标方规模过大,绩效较差,则整合难度加大,不容易产生协同效应。(2)支付方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不存在确定的趋势,并且由于我国对股票发行和流通的规定,导致收购的支付方式集中在现金支付,故用支付方式解释我国企业的并购绩效存在很大的局限性。(3)并购交易地理集中度高时,交易的中长期经营绩效提升效果相对较明显;反之,产生财富效应的可能性较高。这是因为地缘上的接近可以大大降低后续整合的难度,所以从长期看,绩效提升明显;但就短期看,其并购消息带来的市场冲击程度不如跨国并购,故财富效应不明显。

上述结论具有以下政策启示:(1)目前对国内银行国际化战略的质疑还不少,但总体而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的 迎进来 、 走出去 都是大势所趋,从中长期来看,国内银行海外并购有一定的绩效提升作用,因此应坚定国际化发展战略,而实行并购和新建投资两种方式都是可行的。(2)在并购目标选择上,宜选择规模适中、绩效较好的目标方。鉴于当前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程度较低,对于目标国中拥有一定客户资源、发展潜力较大、增长势头强劲的中小银行进行全资或控股并购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对于国际性大银行的全资并购,目前中国银行业并不具有可行性,但可以通过以收购其部分股权的方式参与到其经营管理中去。(3)改变目前单一的现金收购方式,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择整体并购、投资控股并购、交叉持股、换股、股权有偿转让、资产置换并购、二级市场并购等多种形式。(4)并购区域选择可采取 分步走 战略。具体步骤是:首先以香港、东南亚为并购的切入点,掌握并购技能,提升整合能力,培养跨国经营人才;其次,抓住新兴市场银行业开放的时机,进入这些地区的金融市场;最后,进入欧美金融市场,完成中国银行业全球布局的战略。

主要参考文献:

1 丁慧: 银行业并购后经营业绩实证研究 , 金融研究 2009年第7期。

2 刘笑萍、黄晓筱、郭红玉: 产业周期、并购类型与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 金融研究 2009年第3期。

3 Allen N Berger,Rebecca S Dem setz an d Philip E Strahan,T he Con solidation of the Fin an cial Services Indus try:Cau ses,

C on sequ ences,and Im 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J ournal of Bankin g and Finance,Vol 24,No 5,2000,pp 831-859

4 Bliss,R T and R J Ros en,CEO Compensation and Bank M erger Journa l of Financia l E conomics,Vol 61,No 2, 2001,p p 107-138

5 David A Becher,The Valuati on Effects of Bank M erger Journal of Corpor ate Finance,Vol 25,No 6,2000,pp 189-214

6 Dean Amel,Colleen Barnes,Fabio Panetta and C arm elo Salleo,Cons olidation an d Efficien cy in the Financial Sector:A Re view of the Internation al Evidence J ou rnal of B anking and Finance,Vol 28,No 7,2004,pp 2493-2519

7 Delon g G L.,S tockholder Gains form Focu sing versus Diversifying Bank M ergers J our nal of F inanc ial E conomics, Vol 59,No 2,2001,pp 221-252

8 H ouston,J F and M D Ryngaert,W here Do M erger Gain s Com e From?Ban k M erger s from th e Perspective of In sides and Outsides J ournal of Financ ial Economics,Vol 60,No 2,1994,pp 285-331

9 S tephen A Rhoad es,T he Efficiency Effects of Bank M erg ers:An Overview of Case Studies of Nine M erger s J ournal of Banking and F inance,Vol 22,No 3,1998,pp 273-291

责任编辑:康 邑

33

(完整word版)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作者时间文章名字视角理论方法 实证 结论(应用) 样本期 限 数量所用模型 贺虹吕凡2008.01 对并购协同 效应含义及 计算方法的 认识 协同效应 的含义及 计算方法 规范我国并购协同效应的计 算可以从企业价值评估 和业绩评价的理论方法 着手,例如EVA、BSC、 DCF、股价收益评估、财 务数据等 朱宝宪吴亚君2004.09 企业协同效 应的计算 国内外协 同效应的 实证研究 中的计算 方法 规范协同效应的多种计算方 法发展较成熟的是在异 常累计基础上计算以及 从业绩改变角度着手衡 量,评价新模型和国内 的两种方法在计算的合 理性以及准确性上则需 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1

夏新平宋光耀1999.03 企业并购中 协同效应的 计算 内部、外部 计算模型 对协同效 应的计算 规范两种模型各有利弊,不 能忽视企业的市场价值 及交易成本,必须使用 正确的折现率和恰当的 考察时间点,排除非并 购因素对净增加现金流 和股票交易价格的影 响。另外,对并购前后 的市盈率的变化还有待 进一步的研究. 董运宝2006年并购的协同 效应分析并购协同 效应的概 念、内容 规范并购的协同效应包括 了经营、管理、财务、 无形资产及产业协同。 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 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健 全,组织管理方式落后,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并 购中,通过发挥协同效 应的作用加以改善。 2

张秋生周琳2003.06 企业并购协 同效应的研 究与发展 国内外协 同效应理 论研究 规范研究协同效应的微观运 作机理,应用价值评估 的理论与方法量化,结 合我国企业并购的实际 情况,实证检验若干影 响协同效应实现的关键 因素。 方芳闫晓彤2002年中国上市公 司并购绩效 与思考 上市公司 财务和会 计数据 核心 竞争 理论 实证2000年 发生并 购公司 的1999 年-2001 年的财 务数据 80 横向并 购:46 纵向并 购:10 混合并 购:24 对每个样本3年选 取9个指标:每股 现金流量、每股收 益、资产负债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销 售净利润率、总资 产报酬率、流动比 率、速动比率。 将指标按并购前一 年、并购当年、并 购后一年分别做因 子分析 横向并购的绩效明显优 于纵向和混合并购。并 购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 和产业整合手段正在发 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但 目前上市公司的并购过 程存在着很多问题 3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情况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情况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金融全球化也成为当前经济全球化下的必然趋势。资本在去全球范围的迅速运转,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为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抓住机遇,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扩大业务范围,加入到跨国银行的行列中。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的国际化的成功经验,使许多商业银行意识到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性。入世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深化,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将触角遍布中国各地,已成为中国银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52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9家外资法人银行、124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65家外国银行代表处,营业性机构总数1036家,分布在70个城市。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国内的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同时也为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和动力。 2004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2006年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经过股份制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取得了重大发展,一步步朝着多元化、市场化经营的方向前进。2008年金融危机使欧美的银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重创,许多外资银行面临着估值大幅下降甚至破产的危险,而我国的银行业通过股份制改革建立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我国银行业抓住机遇,积极扩大国际业务和规模,加强海外兼并和收购。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跻身世界主要货币之一,也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进程,为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新形势下,“一带一路”的东风,为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通过跨国并购开展全球化经营带来了契机和支持。 二、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发展及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大大增强,对外经济金融交往日益频繁。为顺应国际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区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商业银行加入到国际市场的竞争是必然趋势。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银行业体系的完善,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都显著提高,为“走出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政策保障。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和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并对两者的动因理论进行了比较。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理论,我国的并购动因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但另一方面,表明国外关于并购动因所提出的理论已逐渐适合中国的企业。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理论 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包括兼并和收购,两者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但是,随着全球化经济大发展,实业界的创新活动层出不穷,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正如温斯顿说讲:“传统的主题已经扩展到包括接管以及相关的公司重组、公司控制、企业所有权结构变更等问题上,为简便起见,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并购(M&A)”。 并购在当今世界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施蒂格勒(G. J. Stigler)经过研究认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适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从19世纪末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生的第一次企业并购高潮算起,历经五次企业并购高潮,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企业并购理论也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绩效研究两方面,两者共同成为理解企业并购经济合理性和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在该文中,主要总结并购动因方面的文献。 一、国外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难以用一种经济理论解释清楚,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企业并购的产生和发展都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对于不同企业来说,他进行并购活动的原因不同,甚至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并购也有不同的原因。对于并购动因问题,西方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并购动因理论。Berkovitch 和narayanan(1993)将并购的动因归结于协同效应(synergy),代理问题(agency),管理者自负(hubris),并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以协同效应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正的效应,以代理问题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负的效应。Kode ,Ford, Sutherland(2003)认为并购的动因在于协调效应,并提出了评价并购协同效应的模型。K. D. Brouthers等(1998)认为,并购动机可以分为经济动机、个人动机和战略动机三类。其中,经济动机包括扩大营销规模、增加利润、降低风险、防御竞争对手等子项目9项,个人动机包括增加管理特权等子项目4项,战略动机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等4项。这些研究都为并购的动因的理论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威斯通等(1998)可以看成是国外对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按照威斯通的理论和其它文献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企业并购的动因归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并购赞成论,包括效率理论(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信息与信号理论、代理成本理论。第二类是并购怀疑论,包括管理主义、自负假说、闲置现金流量理论、市场势力理论。 (一)、并购赞成论 1.效率理论(Efficiency Theory) 效率理论认为并购活动能够给社会收益带来一个潜在的增量,而且对交易的参与者来说无疑能提高各自的效率。这一理论包含两个基本的要点:(1)公司并购活动的发生有利于改进管理层的经营业绩;(2)公司并购将导致某种形式的协同(Synergy)效应。该理论主要包括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纯粹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5个理论。 (1)管理协同(management synergy)效应理论

并购能力和并购绩效的关系研究

并购能力和并购绩效的关系研究 并购,是资本市场永恒的话题,很多企业通过并购做大做强。然而,活跃的并购行为背后也存在着并购失败率较高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收购方的并购绩效以及影响并购绩效的外部因素进行了长期且深入的探讨,但是,忽略了收购方本身可能存在的并购能力缺失问题。并购能力是影响收购方并购绩效的重要内部因素,而现有文献对并购能力的研究还未深入展开,对并购能力的测度方法也没有统一的定论。因此,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并购能力的测度方法是什么?并购能力和并购绩效有什么关系?本文以2006-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发生的连续并购案例中的收购方为研究对象,通过大样本实证回归,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能力越强,并购绩效越好;(2)当企业并购能力较好时,并购能力越稳定,并购绩效越好;反之,当企业并购能力较差时,并购能力越稳定,企业的并购绩效越差。 因此,企业在并购前,既要考虑企业性质、关联交易、交易规模等外在影响因素,更要客观评价自身的并购能力,切不可盲目进行并购活动。本文的贡献主要有:(1)对并购能力的衡量指标进行扩展性研究,提出并购能力稳定性。本文将并购能力量化为收购方最近一次并购以外的历次并购的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均值,同时,用收购方最近一次并购以外的历次并购的累计超额收益率的方差作为并购能力的稳定性的衡量指标,对并购能力进行扩展性研究,分组讨论并购能力稳定性与并购绩效的关系;(2)选取更恰当的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现有文献更多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评价并购绩效,本文采用EVA绩效评价法作为并购绩效衡量指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的不足;(3)对并购能力和并购绩效的关系展开研究。 本文研究了并购绩效的内部影响因素,完善了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促进我国并购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两年关于并购绩效研究的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57349520.html, 近两年关于并购绩效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者:赵利娟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4期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企业逐步开始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并购成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因而并购也成为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焦点,本文梳理了近两年我国相关学者的研究,丰富了并购相关理论,具有一定的是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并购影响因素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程度的提高,我国逐步调整产业政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也推动了我国并购板块的发展,但是并购是否能够实现价值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也成为并购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梳理了近两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经济研究》等主流杂志中,同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基金支持的研究主题为并购绩效的71篇文章(其中2016年37篇,2015年34篇),可以发现关于并购绩效的研究仍然是目前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问题,重点从以下三个具有一定创新的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关于并购动因的研究 从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角度研究并购动因对并购绩效。并购活动根据并购双方主要经营业务范围上的差异以及并购战略动机划分为横向、纵向和混合并购。基于不同战略目标的企业并购类型,对并购绩效是否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呢?以2007-2012年沪深 A 股上市公司发生并且已经完成的境内并购事件为样本,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资产专用性与企业并购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以 2003 - 2013 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评估并购方超额收益。发现国企采用现金支付、进行不同行业的并购可以获得正超额收益,民企采用股权等其它支付方式、进行完全相同行业(或不同行业)的并购可获得显著收益。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法,对东航、上航两家公司横向并购重组活动进行研究,并以并购战略动因的实现情况作为衡量并购绩效的标准,发现横向并购能够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但长期绩效并不显著。 从政府对企业并购干预的视角考察并购动机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另一个研究视角。基于2004-2013年国有上市公司的并购数据,研究发现国企高管受政治晋升因素的影响,会在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支付价格的确定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偏好。,研究发现不同政府控制背景下的企业长短期并购绩效具有一定的差异。 二、关于跨国并购的研究

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现状和策略分析概要

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现状和策略分析摘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在“走出去”战略思想的引导下,我国商业银行也通过跨国并购积极开发国外市场。本文在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跨国并购的动因,并提出了进行跨国并购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动因分析;并购策略 一、引言 国际直接投资(FDI)是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按市场经济原则流动和配置的过程,是国际间分散的经济活动职能一体化的过程,是更高级和更复杂的国际化。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新设投资,即投资者在东道国设立新的企业,另一种是并购投资。并购投资额继1999—2000 年达到峰值后,其交易额和占FDI 输出额的比例在2002—2004 年都有很大下降。但是近年来全球跨国并购又逐步回升,且大额并购交易笔数增多,特别是10 亿美元以上的交易,过去几年逐年递增。截至2011 年底,涉及中国的并购交易额达2360 亿美元,排名仅次于美国,占全球总量近10%。其中中国的大额交易单笔超过10亿美元的由2003 年的 2 笔增至2010 年的36 笔。由此可以看出,就其规模和所占比例来看,跨国并购仍然是FDI 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国内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和银行股改上市工作的顺利完成,一些具备实力和条件的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开始向全球布局的目标发展,跨国并购是一条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捷径。2007 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于2008 年开始迅速波及世界各国,蔓延为一场破坏力惊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使全球大多数的金融机构饱受重创,然而对我国的商业银行冲击却相对较小,反而为其创造跨国并购的有利条件:首先,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美国乃至世界很多国家的中小银行纷纷倒闭,一些颇具规模的大型银行也忙于重组和自救,这种急需筹资的局面必然降低了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成本;其次,海外诸多中资机构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纷纷选择更为安全的中资银行办理业务,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业

企业文化与并购绩效

企业文化与并购绩效 【篇一: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一、背景和意义 并购一直在金融学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购的关键在于通过购买另 一家公司来增加股东的利益。而这种利益增加是建立在协同作业之 上的,协同作业不但能增加效率而且能节约开支。但是协同作业是 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概念,它并不会在两家企业合并后自动 出现,只有在两家公司的业务在经济层面上完全融合才会使之有所 提升。但在很多情况下,并购的作用是相反的。不但无法改善企业 的经营状况,反而使其销售减少。 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并购的数量有 了很大的增长。作为公司重组的一种形式,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每天 都要安排并购,将两家不同的公司合并为一家更大的公司。 同时,全球跨国并购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增长。1998年,跨国并购占 全球并购总量量的23%,到2007年已经上升45%。相对于国内并 购来说,跨国并购增加了额外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可能对并购产生 阻碍或促进的作用。例如,文化或地理上的差异会提高两家公司并 购的成本。 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对并购是否能够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等问题有所探究,并试图 比较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在最终效果上是否有着显著的差距。 二、理论综述和文献回顾 (一)并购的经济效益 在过去众多对于并购的文献中,作者的意见大相径庭。 《哈佛商业评论》(2006年1月)的统计数据表示,70%的并购案 例是失败的,因为它们无法完成并购的既定目标。agrawal等人在1992年的研究也表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有许多公 司在经历了并购之后五年内,无法向股东支付正常水平的股利。 lev and mandelker 在1972的研究却表明,从长远效益看,经历过并购的企业普遍比未经历过并购的企业好。另外,也有研究表明, 并购能拉高公司股价,从而增加股东的财富(halpern ,1973)。

某银行并购贷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农业银行并购贷款业务运作,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并购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银监会《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中国农业银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等有关制度,以及并购业务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并购,是指境内企业(以下简称“并购方”)通过受让现有股权、认购新增股权,或收购资产、承接债务等方式以实现合并或实际控制已设立并持续经营的目标企业(以下简称“目标企业”)的交易行为。 并购可在并购方与目标企业之间直接进行,也可由并购方通过其专门设立的无其他业务经营活动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间接进行。 并购方、目标企业以及并购交易涉及的关联企业,统称为并购交易各方。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并购贷款,是指农业银行向并购方或其子公司(以下简称“借款人”)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价款的贷款。 第四条并购贷款业务要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 依法合规是指并购贷款业务的开展和运作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相关政策和农业银行的相关规定。 审慎经营是指要全面深入了解并购业务,针对并购贷款业务比一般信贷业务更复杂、风险性更高的特点,将经济资本和综合效益相平衡的理念落实到业务经营管理中。 风险可控是指要通过严格准入条件、开展全面尽职调查、加强专业审查、规范贷后管理等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有效控制信贷风险。 商业可持续是指并购业务不仅要实现并购双方企业优势互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农业银行而言,还要做到收益能够覆盖风险,在获取贷款收益的同时实现并购重组财务顾问收入等综合收益。 第五条并购贷款业务原则上由总行审批。 第六条对并购贷款的基本管理要求按照《中国农业银行信贷基本制度》、《中国农业银行法人客户信贷业务基本规程》等相关制度执行。 第七条对农业银行提供并购贷款的并购交易,原则上应由我行担任或与其他中介机构共同担任并购重组财务顾问,通过参与并购交易设计和实施,提高对并购交易风险的控制能力。 第二章并购贷款的一般性规定

关于企业并购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并购的文献综述 摘要 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普遍的现象。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企业并购的方方面面,本文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帮助广大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不断地去发掘和完善。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企业并购的动因。二、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三、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的选择。本文以对我国企业并购的动机和原因展开,企业并购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各个文献视角不同,但都包括了企业内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第二部分分析企业并购面临的风险,各文献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并购的风险并试图提出一些防范风险的建议。第三部分围绕企业并购会计方法的选择展开。 关键词:并购动机;风险分析;风险防范;会计方法 引言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目前我国经济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生活中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行业调整、企业洗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中国企业并购活动日趋活跃。事实上自1998年以来,全球企业并购就开始出现新动向,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变化的反映,也是全球一体化程度加深、国际竞争力加剧、技术进步加决的结果。企业并购对经济运行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人们想了解,企业并购的动因是什么?各个时期的动因相同吗?企业并购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人们该如何防范?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又是如何选择的? 一企业并购的动机因 企业并购动因不尽相同。1997年,吴永林在《企业并购动因和目的析论》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企业并购的动机和原因。宏观来看:(一)企业并购是我国产业重组的需要(二)企业并购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需要(三)企业并购是我国市场组织的需要(四)企业并购是我国科技进步的需要。微观上看,企业并购也有其内在的动机因素导致企业的并购冲动:(一)壮大企业(二)获得技术(三)强化竞争(四)优势互补。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根据“抓大放小”的方针全面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

商业银行并购专题研究(doc 10页)

商业银行并购专题研究(doc 10页)

2008年上半年银行业银行并购经验及并购战略之选择 经济周期和并购周期的曲线高度一致。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整合阶段,只有制定了清晰的战略目标,精密的整合计划的并购才有可能成功。我们认为国内银行海外并购可以选择以从香港和东南亚成熟地区到中东澳洲,再到欧美市场为主线。 经验表明,经济周期和并购周期的曲线高度一致。经济衰退后的复苏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并购浪潮。19世纪末以来全球5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中前四次均发生在衰退后的复苏期中。并购活动由弱弱合并,以强并弱逐渐转向强强合并,由国内并购转向跨国并购,银行逐步成为并购的主角;反垄断法的出台,金融自由化的推进,促使并购形式由较单一的横向并购逐步转向纵向。..整合是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研究发现,在宣布收购日前后1个月的时间里,无论是大规模的收购还是小规模的收购,收购方的整体表现较差。2/3的并购以失败而告终。在银行并购失败的案例中,50%以上的失败原因是出在整合阶段,所以整合是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 通过大通曼哈顿,汇丰,瑞士银行等经典成功或

中,最近一次并购浪潮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又成为本轮并购的助推器。 从并购的演变趋势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并购活动由弱弱合并,以强并弱逐渐转向强强合并,甚至超强并购;二是反垄断法的出台,金融自由化的推进,促使并购形式由比较单一的横向并购逐步转向纵向并购,银行业务趋向全能化;三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并购区域由国内并购转向跨国并购。 从并购主体看,第一次并购浪潮的主体是实业企业,当时银行的数量虽多,但实力普遍弱小,银行只是并购的配角,后来随着银行实力的壮大,银行逐步成为并购的主角。 三、并购成败的经典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通过研究几笔经典的案例希望获得银行并购中的经验教训,包括三家成功的案例和两家失败的案例。 成功案例一:大通曼哈顿的三次收购 大通曼哈顿银行在1990s经历了三次较为成功的并购,包括1995年收购化学银行,而化学银行在之前的1991年已收购了汉诺威制造商银行,2000年,大通曼哈

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吕梦成 摘一要:现如今?跨国并购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探讨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的具体因素再次引发热议?本文在对国内外已有的关于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回顾后?依据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我国学者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适当展望? 关键词: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经验学习 中图分类号:F273.1一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1-0026-03 一一一二引言 国际化经营是中国企业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的当下?而跨国并购是有效获取战略性资源?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通道?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通过跨国并购交易来提升国际竞争力?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最新研究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正在逐年增加?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容忽视?从全球并购金额来看?2013年是新兴市场国家第一次超过发达国家?也就是说全球超过一半以上的跨国并购交易是由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发起的?另外?从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金额上?我国企业海外收购活动的历史记录都正在被不断地打破?然而?虽然全球范围内的跨国并购活动愈演愈烈?但许多研究数据却表明它们的并购绩效并不理想?而这其中?中国企业的表现更为糟糕?因此?深入研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具体影响因素就成了当下学术界和企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跨国并购绩效?扬长避短?对于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至关重要? 二二文献综述 (一)跨国并购的概念界定 关于跨国并购概念的界定?各个学者或组织的理解不尽相同?例如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将跨国并购的概念界定为母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合并或者是收购的股份比例超过10%?使得母国企业的资产和控制权转移到东道国企业?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认为跨国并购是一国企业通过兼并或收购国外企业或公司的所有资产或足以控制其生产运营活动的相应股权?从而能够获得这个企业的长久利益?尽管目前对跨国并购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本文认为不论如何界定跨国并购?它都应该具备下列三个特征:首先?该活动必须涉及两个主体?即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其次?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必须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或者至少是它们的母公司不在同一国家或地区?最后?收购的股份比例足以控制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二)跨国并购绩效 跨国并购活动是由决定交易是否完成的并购前阶段和并购交易完成后的运营整合阶段共同组成?并购前阶段是指并购交易公告宣布日后至并购交易公告完成日前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潜在并购方会和目标方就私人收购阶段达成的一系列协议意向进行更为细致地磋商二谈判?从而决定此次并购交易的成败?所以并购前阶段绩效就可以理解为并购交易的成败?并购后阶段是指并购交易完成后?并购双方将它们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发挥协同作用?提升企业价值的过程?其中?这些资源既包括有形的实物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比如人力资源二管理技能二规章制度等?因此?并购后阶段绩效则可以看作是并购后运营整合绩效?即并购后企业价值的增加?综上?本文所阐述的跨国并购绩效应由并购前阶段绩效和并购后阶段绩效构成? 就并购前阶段绩效而言?目前学术界是以此次并购交易的成功或者失败来表示?较为简单且直观?而并购后阶段绩效的测量则相对较为复杂?主要有事件研究方法和会计指标研究方法两种?此外?一些学者还会采用问卷调查以及临床诊断等方法评价并购后阶段绩效?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具体哪些因素影响跨国并购绩效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一直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总的来说?那些聚焦于研究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学者们主要来自战略管理领域二组织行为领域以及公司金融领域?其中?大多数与跨国并购绩效相关的文献重点研究的是并购后阶段绩效?组织行为和战略管理领域的学者们主要采用会计指标研究方法来衡量跨国并购后阶段绩效?比如以协同效应二创新绩效二整合程度二知识转移效率等主观指标?或以企业净利润二营业收入二权益净利率二资产周转率等客观财务指标衡量?而公司金融领域对跨国并购绩效的研究则集中关注跨国并购后股东财富的变化?主要采用事件分析的研究方法衡量跨国并购绩效? 从许多相关研究文献来看?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它们分别是国家层面因素二企业层面因素和交易层面因素? 就国家层面因素而言?主要包括:①文化距离?Datta和Puia(1995)以美国公司实施的海外收购活动为样本进行研 究?得出了文化距离会对跨国并购绩效产生负向影响的结论?但是?Dikova和Sahib(2013)却发现文化距离有助于促进并购绩效的提升?同时收购方丰富的海外收购经验会增强文化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的正向影响?②国家制度?以往研究认为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越完善?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并购绩效可能就越好?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进一步从母国和东道国的制度差异出发进行研究?发现当母国的制度体系与东道国相比?完善程度越高时?并购方所能获得的绩 62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案例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幵购案例 一、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 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以55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增长迅速,非洲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06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550亿美元。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发展给银行提供了商业机会,2007年工商银行以55亿美元购入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仹,成为标准银行最大的股东。此项幵购是工商银行最大的一笔对外直接投资。 2007年,工商银行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有1.7万个网点,但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只有98家。工商银行的高层曾多次公开表达通过幵购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迚行国际化扩张的关趣。他们的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二是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为了迚一步扩大其业务网络,加快迚入全球新关市场,着力将工行打造成为一流的国际现代金融机构。 2007年,南非标准银行在全球1000家上榜银行中排名第106(非洲共有18家银行上榜)。穆迪对其长期信用评级是Baa1。标准银行是南非乃至非洲觃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幵购前,标准银行最大的股东是有政府背景的Public Investment Corporation,持有约13.9%股权;第二、第三大股东别为南非

最大保险集团Old Mutual Group及Tutuwa Group,各有8.2%及7.6%股权,其他股东持股量不足5%。 根据幵购协议,工行支付了约366.7亿南非兰特(约54.6美元)的对价,收购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收购成功后,工商银行将派驻两名非执行董事迚入标准银,其中一名担仸副董事长职务。双方还将成立一家资产管理司,募集设立最少10亿美金的全球资源基金,旨在投资金属、油和天然气等自然矿产资源。 2008年,工商银行从标准银行获得了12.13亿兰特现金分红和价值5.89亿兰特的股票股息。据测算,工商银行从投资标准银行所获得的投资年回报率约为7.7%,高于国外债券投资。通过这项交易,工商银行将获得新的渠道和本土经验,为中国追逐非洲的原材料资源提供了便利。 截至2009年3月底,工行与南非标准银行共开展合作项目65个,其中已完成项目9个,包括联合牵头中海油服收购Awilco公司项目融资、承贷Premium集团和联一国际出口商品融资等。近日,由工行和南非标准银行组成的联合体又收到単茨瓦纳政府的正式委仸书,作为银团贷款的独家牵头行安排単茨瓦纳莫鲁卙勒B燃煤电站项目的8.25亿美元出口买方信贷和1.4亿美元搭桥贷款。据了解,此项目是至今非洲最大的电力项目,它将对工行在国际电力市场和非洲地区的声誉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企业并购绩效分析及其影响(精)

企业并购绩效分析及其影响研究 企业并购绩效分析及其影响研究,这个论文我能帮你完成,QQ 四零二八一零七零四(402810704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157349520.html, 【摘要】本文以中粮集团的一系列并购活动为案例分析的对象,采取事件研究的方法,通过计算企业并购前后的超额累计收益率来检验中粮集团并购事件对其长期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中粮集团的一系列的并购行为服从于集团整体战略,基本上提高了企业的长期绩效。 【关键词】并购;超额累计收益率;长期绩效 一、并购对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 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靠企业内部资本的积累,实现渐进式的成长;二是通过企业并购,迅速扩展资本规模,实现迅速扩张。企业通过战略重组以适应环境变化或者满足其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用并购活动来进行战略调整的速度要远远快于自身内部发展的调整速度,可以使企业在恰当的时机获得迅速成长的机会。从企业成长的角度来看,企业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绩效的增加。 国外许多学者采取了不同时间阶段和不同规模的样本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多数的实证研究都用超额收益分析法来检验并购发生的动因。Mandelker(1974发现,在相同的风险水平下,并购公司的股东可以像从事其他投资活动一样从公司中获得正常的收益。国外许多经济学家以不同方法对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的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在这些研究中,尽管样本和测量的区间不一致,具体方法上存在一些差异,但都得出了一个相似的结论:即被购并方股东总是并购活动的赢家,不同的仅是收益的多少而已。Jenson和Ruback(1983指出,成功的兼并会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约20%的超额收益率,而成功的收购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的超额收益率则达到30%。Schwert (1996发现,事件窗口内目标公司股东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CAR为35%。Jenson和Ruback(1983指出,在成功的并购活动中,收购公司股东约有4%的超额收益率,被收购公司的超额收益率则为0。Agrawal等人(1992发现,并购活动在总体上是

关于企业并购的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并购的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内容提要:企业兼并与收购作为一种资本运营方式,公司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大事项,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企业目标企业分的资产或产权,从而控制、影响被并购的企业,以增全部或部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行为。并购是企业的战略行为,并购成功就是战略性成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将是非常可观的,甚至是巨大的; 反之, 并购失败就是战略性失败,对企业的打击将是致命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可见企业并购是一把“双刃剑”,既是“馅饼”,也是“陷阱”。从而本文将在分析企业并购国内外相关理论及企业并购的分类、效益的基础上,企业盈余和市场价值等方面,来分析企业并购中的控股并购对并购方、目标公司价格的影响以及探讨其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并购股票价格并购方目标公司 一、企业并购的理论基础 (一)国外关于并购理论的研究和理论 总体来说,国外的企业共经过了六次并购浪潮,并购活动也基本上涵盖了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对企业并购理论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可以从财务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战略管理、产业组织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主要理论有效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协同效应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内部化理论、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等。本文主要介绍其中几个经典理论。这些经典的理论对企业并购活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也对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1、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1985)认为竞争优势理论是并购动机理论的出发点,他给出的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第一,并购的动机根源于竞争的压力,并购方在竞争中通过消除或控制对方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第二,企业竞争优势的存在是企业并购产生的基础,企业通过并购从外部获得竞争优势。第三,并购动机的实现过程是竞争优势的双向选择过程,并产生新的竞争优势。并购方在选择目标企业时正是针对自己所需的目标企业的特定优势。

并购整合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浅谈并购整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中,公司并购进行得如火如荼,并购浪潮席卷全球,涉及电信、钢铁、金融等许多领域。进入21世纪,亚洲市场的并购活动日趋活跃,成为世界经济中引人注目的亮点。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强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购作为公司强大的快捷之路,越来越受到公司和政府的重视。因此如何有效并购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并购后的整合(PMI)越来越变成一个流行的管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并购容易整合难。在此,我们根据不同专家、学者对并购整合的概念,意义及措施述,以得出有效并购整合的结论。 一、并购整合的概念及原因 王化成主编的《高级财务管理学》书中提到企业整合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公司合为一体,由共同所有者拥有的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一门艺术。具体讲就是指在完成产权结构调整以后,企业通过各种内部资源和外部关系的整合,维护和保持企业的核心能力,并进一步增强整体的竞争优势,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黄乘政硕士也在2010年第12期经济研究导刊《企业并购整合及风险剖析》中指出企业并购整合是一个过程,他认为:企业并购整合包括“整”和“合”两个过程,“整”即整顿、整理,“合”即组合、合成。无论是“整”还是“合”,都是一个动态的对原有现状的“修复”过程。经济学视角下的整合,即对已有经营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保证资源得到最理想的利用。企业并购整合是指对通过兼并或收购活动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公司组成要素进行重新调整,使其融为一体的系统过程。 另外,美国企业变革资源创始人弗格森在其《并购整合绩效分析》中也提到:现代企业的并购买并不是两个经济实体的简单组合,而涉及文化的融合等诸多无形因素,是各种资源和内部关系的重组。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并购整合呢?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在国内,翰威特大中华区企业转型和并购咨询首席顾问王宪亮《公司并购方面的研究问题及探讨》中曾指出:在并购交易完成后的6至12个月之内,很可能会出现以下现象:被并购企业管理层及雇员的承诺和奉献精神下降,被并购企业的生产力降低,对不同文化、管理及领导风格的忽视造成冲突增加,关键管理人员和员工逐渐流失,客户基础及市场份额遭到破坏,不仅如此,大约三分之一的被并购企业在5年之内又被出售。实际上,以上这些现象不是个别的、偶然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并购领域存在着70/70现象,即当今世界70%的企业并购后未能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70%的并购失败直接或间接起因于并购后的整合过程。 在国外,德国学者马克思M·贝哈曾在其《并购整合及风险》中表明,并购最终流产于整合阶段的比例高达52%.目标公司被收购后,很容易形成经营混乱的局面,尤其是在敌意收购的情况下,这使许多管理人员纷纷离去,客户流失,生产混乱。因此,需要对目标公司进行迅速有效的整合。由于并购整合涉及企业股东、管理层,雇员、政府机构和资本市场等多个利益主体,涉及战略、组织、人事、资产、运营、流程等一系列重大而关键问题的调整和重组,并且都需要同步尽快得到解决,因此,整合的任务很艰巨、难度很大。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正逐步广化和深化,市场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增长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各种类型的强强联合或者跨行业跨地域的大型并购每天都在涌现,也产生了很多问题,问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大量学者对并购绩效、并购动机和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西方学者的研究发现,大部分案例都认为主并公司绩效较差,也有极少一部分研究结论认为主并公司并购绩效较好。总的来说,在所有的并购案例中,只有37%的并购案例获得了正收益,仅仅21%的并购案例达到了预期目标。 大部分学者经过检验发现主并公司并购的绩效较低,所以我们需要去察看企业的并购动机,从动机中发现可能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关于并购动机,学者们分别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自由现金流假说、协同效应理论、套利假说等一系列解释。对于并购绩效较低的原因,学者们提出了自大假说和委托代理论。对于其他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也有学者提出了市盈率和交易金额这两个变量。 我国学者也对并购绩效进行了研究,张新、潘红波、夏新平、余明桂、高见、陈歆玮也对主并公司的绩效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和西方学者相同的结论:主并公司的并购绩效较低。对于并购动机的影响,我国的学者们都结合了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观点,如我国企业并购重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破产企业出路,忽视了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的问题,没有从市场化的角度实行,其最终结果是没有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朱宝宪认为在证券发行市场没有市场化的背景下,并购重组带来的能带来借壳上市机会,当时企业进行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上市地位。在并购以后,企业的主营业务得到加强,因而他认为并购重组对于调整宏观经济结构和做大做强国有企业都能起到显著的作用。 在非市场化的并购行为中,并购重组案例呈现出一些与市场化并购行为所不同的特点:(1)获取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2)获取优惠政策、例如并购暂时亏损的优质国有企业来合法避税;(3)并购由政府推动、企业处于被动。对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综述了以后,本文筛选出了6个影响主并公司并购绩效的相关因素并进行了回归分析:以企业的并购类型(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交易规模、企业所有者、交易金额、z-score、市盈率和管理费用除以营业总收入这6个指标对于主并公司的累积异常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结论是:横向

最终稿: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成人高等教育 毕业论文 题目: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学号 20083190xxx (此项预科生不填) 姓名 佟傅 学习形式 夜大学 指导教师 专业 金融学 论文成绩 (不填) 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论文编号____________

论文审题表(此表中标为蓝色的项目请同学们按照自己论文的实际内容填写,其余不填)

论文评定表(此页为评阅教师填写)

目录 一、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动机 (6) 1、追求利润最大化 (6) 2、实现规模经济 (6) 3、追求新的竞争优势 (6) 4、化解当前的危机 (7) 二、中国银行业并购的现状 (7) 1、中国银行业的并购实践 (7) 2、中国商业银行并购中存在的问题 (8) 三、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趋势 (9) 1、银行并购将彻底改变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 (9) 2、外资银行并购中金融安全更加受到重视 (9) 3、国内商业银行将利用并购手段大举进军国际市场 (10) 4、商业银行并购的目的呈现多元化 (10) 5、商业银行并购的手段趋于市场化 (10) 四、国际银行业并购经验借鉴 (11) 1、并购目标和功能日趋多元化 (11) 2、并购形式向混合并购转化 (11) 3、银行并购方式多样性 (11) 五、对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建议 (12) 1、明确“渐进式”的并购目标 (12) 2、强化“战略性并购”的目标意识 (12) 3、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商业银行的并购动力 (13) 4、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13) 5、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框架,建立灵活高效的金融监管机制 (13) 6、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14) 7、发挥中国香港在银行业的特殊地位 (14) 8、加强并购后的整合 (15) 9、积极发展与国外银行的合作、联盟 (15) 参考文献 (15)

企业并购绩效文献综述

·综 企业并购绩效文献综述 彭雯陈贤锦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20世纪以来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探究企业并购的短期和长期市场绩效,并购后的合并企业财务绩效,怎样来解释并购的绩效等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 研究,但研究至今没有统一的结论。本文对国内外有关企业并购绩效和归因研究的重要文献进行了总结和综 述,并指出了并购绩效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值得研究的领域。 关键词:并购市场绩效并购财务绩效并购绩效归因 本文在对企业并购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的并购的市场绩效、财务绩效以及政府干预下并购绩效研究进行归类综述,对国内外绩效归因分析的文献进行整理,并指出了并购绩效现有研究的局限性见(图1)。 一、企业并购界定、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并购概念界定企业的成长一是内源式发展,即企业通过自身不断地积累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来使企业得到成长;另一种是外源式发展,即企业通过运用企业产权交易和资本运营等行为对外进行扩张,使企业得到壮大和成长,其中外源式发展主要的体现就是 企业并购。企业并购是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指两家或者更多家的独立企业或者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 业,通常为一家优势公司吸收一家或者更多的公司。一项并购行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完成:用现金 或者证券购买其他公司的资产;购买其他公司的股份或者股票;对其他公司的股东发行新的股票,以 换取其所持有的股权,从而取得其他公司的资产和负债。 (二)企业并购相关理论企业并购主要有以下观点:(1)效率理论:有关协同效应方面的研究图1文献综述框架 及理论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观点:经营协同理论,Prattern(1971)认为并购可以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管理协同理论,W illianson(1975)认为管理资源丰富的公司并购管理资源相对短缺的公司,可以实现剩余管理的充分资源利用;以及财务协同效应理论认为并购可以实现债务的共同担保、现金的内部流转,促使企业降低筹资成本。(2)代理理论:首先由Jensen,Meckling(1976)提出,这个理论对公司并购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代理成本理论,Fama,Jensen(1983)指出,公司代理问题可通过组织制度的安排来解决;管理主义理论,Mueller(1969)认为,由于管理层的薪酬决定于企业的规模,所以管理人员都有不断扩大企业规模的欲望;以及自由现金流理论,Jensen的自由现金流假说认为公司可通过收购活动,适当的提高负债比例,可减少代理成本,增加公司的价值。(3)信息和信号理论:信息理论认为,目标公司股价被低估的信息是作为要约收购结果而产生的,且重新估价是永久性的。而信息假说可以区分为两种形式,一种认为收购活动会散布关于目标公司股票被低估的信息并且促使市场对这些股票进行重新估价,目标公司和其他各方都不必采取特别的行动来促进价值的重估;另一种形式认为收购邀约会将信息传递给目标公司的管理者,从而激励其自动改进管理效率。(4)市场势力理论:Meeks(1977)认为企业并购可以减少竞争对手,增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增大公司的市场控制力,而市场势力是与公司的稳定性和长期获利能力是密切相关的。(5)财富再分配理论:Gilson、S choles、W olfson(1988),Hayn(1989)认为并购中股东价值的增加是以牺牲企业其他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代价,并未导致社会总福利增加。(6)税收考虑理论:该理论是从税收对公司并购有利的角度来考虑并购活动的。从并购方看,取得税收减免的优惠是激发公司并购发生的重要因素。这种税收上的优惠主要包括并购可降低税负支出,可进行合法避税以及可以提高应提取折旧的资产总额。(7)掏空理论:Franks、Mayer(2001)认为并购成为管理者侵占股东利益工具的前提是股权的高度分散和股东“搭便车”动机驱动下的对管理者的监督不力。(8)价值低估理论:该理论认为目标公司的股票市价低于重置成本或者由于并购公司获得一些外部市场所不了解的信息,认为目标公司价值被低估时。 (三)企业并购研究方法企业并购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事件研究法:是基于效率市场理论假设之上,测度某个事件对某种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的一系列方法的统称。在企业并购中主要用于并购的短期和长期市场绩效,通过考察并购事件对双方股价的影响,并以股票的异常收益来衡量这种影响来评价并购的绩效。(2)财务指标比较法:是研究企业并购后财务绩效评价的传统方法,它是通过并购前后财务指标的对比来评价对并购的财务绩效。计算财务绩效主要方法有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D EA等。 二、企业并购短、长期市场绩效综述 (一)企业并购短期市场绩效综述(1)国外文献。国外学者对成功并购的短期市场绩效研究基本上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即目标公司短期异常收益增加20%-40%,并购公司短期异常收益较低,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并购公司短期市场绩效为负收益异常。Jensen,Ruback(1983)对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13项公司成功并购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目标企业的异常收益率平均为30%,而并购公司收益率为4%;Jarrel,B rickley,Netter(1988)研究了1962年至1985年间美国发生的663项成功并购样本,结果是目标企业的平均溢价60年代 8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