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发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开发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开发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开发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2010年1月第29卷第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 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 on Jan .2010Vol .29No .1

收稿日期:2009-11-20

作者简介:石秀竹(195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师。

开发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石秀竹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 要:通过对怎样合理有效开发整合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整合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成长服务。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整合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0)01-0070-02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及结构

11课程资源的概念

课程资源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课程必要的直接条件,它是为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利于实现的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

21课程资源的分类

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占据主要地位,校内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和重点,是学校课程实施质量的保证。校外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对于充分实现课程目标具有重要价值,是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更多地起到一种辅助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课程资源及其他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建立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强化各种公共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共享是关键。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不同的地域,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不同,构成形式和表现形态各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具有独特性,相应的课程资源也各有特色;学校性质、规模、位置、传统以及教师素质和办学条件、水平不同,学校和教师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也有差异;学生个体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不同,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也会有所区别。它们包括自然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信息资源。

31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

课程资源可划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它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和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而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它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如财力、人力和物力、时间、场地、媒介、环境和设备等因素。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线。现实中的许多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着课程的素材,也包含着课程条件,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络和学习环境等资源。

41课程资源的载体

课程计划、课程指南、教学用书、参考资料、学习辅导材料和练习册等纸制印刷品和电子音像制品。计算机房、语音听力室、实验室、图书馆、电教馆、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体育馆和实验基地等等。

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等教育研究人员、学生家长、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士等均为课程资源的载体。 二、合理有效开发整合课程资源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广泛,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课程资源。正确理解课程资源,对于实现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特别是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1课程资源的筛选

课程资源要通过筛选过滤才能确定。(1)教育哲学,课程资源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求和进步方向;(2)学习理论,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

07—

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3)教学理论,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师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开发课程资源,特别是开发素材性课程资源,必须反映教育的理念和目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需求、学习内容的整合逻辑和师生的心理逻辑。

要使课程资源的筛选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注意共享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资源只有共享,其价值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尽量用最少的开支和财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和充分考虑课程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精选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使之优先得到运用。课程的设计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要考虑一般学生对象的共同情况,也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具体特殊情况。还需要考虑他们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以及能够提供条件的课程资源背景。除了考虑学生群体的情况外,还要考虑教师群体的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1课程资源开发

开展社会调查,不断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和选择有效参与社会活动和把握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以及开发和利用相应的实施条件。研究和确定学生的素质现状,了解学生已经具备或还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养,以确定制定学校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与人文环境,以及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专门人才的资源,有选择地加以利用,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资源调查,编制调查工作手册或方案,制订工作计划,组织实地调查,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制定相应的策略。建立课程资源管理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资源共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规划资源,促进资源的分流、整合与共享,建立保障管理机制,注重条件代替与资源整合。

三、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就学习而言,研究学生的种种活动兴趣,从中可以归纳出能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工具、方案、问题、设施,以及怎样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众多要素,辅助学生尽快掌握课程要点。如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和社区资源,引导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

11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各门课程的选择应该取舍得当,不但要了解所教学生目前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他们

之间的差异,设计大量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丰富的材料。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发展空间得到拓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1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

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给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和分析原因的信息反馈资料,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教师与学生高质量的互动,通过师生的有效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的误区,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31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有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合理地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41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很多技能都具有通用价值,经过调查、整理,可以列出一张对各门学科和多种课外情境都有参考价值的清单。至于态度、兴趣和接受能力等,必须结合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作为课程组织成分之一的素质标准。

51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教学工作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需要不断地学习、总结与思考。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来源于研究新教材和新手段、先进教学法的报道,对教学的自我总结,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同事、督导员等等。教师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善于通过自我表现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不断提高这种能力。通过工作日志、录音带或录像带以及个人教学心得记录等自我总结的方式和策略记录教学互动过程。这可以使教师给自己的教学实况留下记录,又可以对教学发展作长期的跟踪,还可以对自己的进步作长期分析,从中找出进一步学习提高的方向。通过组织研究小组,开展经验交流,加入各种专业活动网络等,更好地了解教学研究的动态,逐步使自己成长为教学知识的生产源。

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中,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学校领导的能力和素质是关键。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素质的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我们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优化放在首位,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毫无疑问,学生的发展必须依靠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教师必须做好准备以便能给在能力、需要、经验和学习法等方面各有不同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工作人员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

因此,加强对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整合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成长服务。

(责任编辑:朱 岚)

17—

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茶陵二中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为了合理开发、适当整合我校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掘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价值,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全体教师服务,尽力提高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努力培养教师业务素质,加大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等建设力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1 指导思想 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以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突出优质教学设计,提炼优质教学课件,丰富教学素材,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2 建设目标 2.1 教学课件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简称:全学科下同)的各年级教学课件各一套(PPT 格式)。 2.2 教学设计涵盖全学科的各年级电子教学设计各一套(Word 格式)。2.3 教学素材每学科教案、学案、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教学后记、教学反思、音频、视频、试卷、练习卷。 3 实施策略 3.1 教学课件制作及要求 学科组成立学科资料指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学科的教学资料规划、收集、整理、评选及分布工作。学科组长为组长,备课组长为骨干,全体教师为成员。 由学科组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制作,教育技术处负责技术指导,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完成的优秀课件上传至教 科室,具体要求如下。 3.1.1 课件的选题要精彩,定位要准确。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中的难点、

疑点、抽象的知识点可重点制作成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的课件。3.1.2 课件的图形、图像、动画、影像等媒体元素能少则少,宜简不宜繁。 3.1.3 课件的操作界面不能繁琐,应力求简洁明了、美观大方。 3.1.4 课件的设计制作切忌是课堂上“满堂灌”的翻版,应该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理念。课件中除了有教学目标、讲授、例题、练习、小结等教师主讲的内容外,还应留给学生积极参与的空间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其学习兴趣。 3.2 教学设计及要求由学科组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制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完成的优秀教学设计上传至教科处。教师全员参与,分工协助。教学设计要重难点突出、步骤合理、讲究实用、注重实效。 3.3 教学素材及要求由学科组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教师全员参与,收集、整理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优秀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等教学素材上传至教科室。 4 使用及管理 4.1 各备课组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存放于年级教学资源库中,供组内教师使用,并上传一份至学科组。 4.2 以学科组为单位收集、汇总各备课组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存放于学科组教学资源库中,供学科组开展教学研究,并上传一份至教科室。 4.3 由教科室会同相关部门,每学期对各学科组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组织整理,并将作品上传至学校网站,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 4.4 学科资源库建设纳入学科组(备课组)考核。

1第一章_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答案

第一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填空题 1.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遗传素质和环境与教育个人内在动力。 2. 先天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发展的可能性、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环境使个体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现实性,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快速性性协调性开放性可塑性。 4.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过渡性动荡性社会性隐蔽性。 5. 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二、单选题 1.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观点有(A)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 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2.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观点有( B )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 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3.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差异性的观点有(D )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 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4.智力发展的最好时机(B ) A. 学前期 B. 小学C初中 D.高中 5.表情变化如同“晴雨表”的时期是。(B ) A. 学前期 B. 小学C初中 D.高中 6.形成良好的品德时期是(C ) A. 学前期 B. 小学 C 初中 D.高中 8.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中,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冲突的时期是( C ) A.儿童早期 B.学前期 C.青春期 D.成年期 9.“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 D ) A.弗洛伊德 B.华生 C.冯特 D.维果斯基 10.最近发展区是指(D ) A.心理发展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最小可能水平 B.近期个体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个体不依赖外界帮助,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

课程资源定义

课程资源开发 编辑本段什么是课程资源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冈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事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什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力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日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利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上述三种类型的划分有其理论的依据,但大多是学校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只要是便于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采用何种方式划分都有其合理性。总体上说,三种课程资源的划分都比以前更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的实际,课程资源的范畴更大,也更科学。但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学校有将课程资源无限扩大的倾向,这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课程资源如果被过于宽泛地界定,那么反而可能造成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困难。学校建立起自身对课程资源比较合理和科学的观念,有助于课程资源得到合理的拓展和整合,从而对课程实施产生实效。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 论著选摘

教育案例 我与学生共成长

教育案例 ------我和学生共成长 在一次例行的班会课上,我询问学生对各科的学习有什么感受,哪一门课学起来比较愉快。学生们纷纷表示喜欢学数学,身为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的我也喜欢这种“糖衣炮弹”,笑嘻嘻地逗学生:“是不是因为喜欢我,才喜欢学数学呢“,学生都佯装不屑,班里嘘声一片。有一个调皮的男孩站起来,直言不讳地批评我:“其实吧,老师,你也有需要改正的地方,就是老是知错不改”,我们已经忍受很久了“我心里一惊:难道我还有让学生不能忍受的缺点。忙问:”是什么呢”,几个孩子齐声说“拖堂!”听到这个结果,我不由得脸红起来。这时班里那些心眼多的孩子并没与跟着起哄,而是悄悄观察我,看我怎么对待这些提意见的“冒失鬼”。我很诚恳地走到这位提意见的男生面前,真诚地鞠了一躬,说:“谢谢你指出我的毛病,不然我还很难发现呢。“又转身看向其他的学生:”你们愿意帮助我改正么?”学生们纷纷点头,并共同约定,如果再出现这种情况,老师也要学生一样接受处罚-------为班级义务服务一天。 有了这个约定后,每次上课我都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安排好教学环节,还多次计算所需时间。即使课堂偶尔有意外情况,而绝不耽误下课。每次我压着下课的铃声说“下课“和学生再见时,纪律委员那个帅气的男孩儿会冲我笑一

下,竖一下大拇指。我也不经意发现,班里的纪律越来越好,竟然连续五周获得了校”流动红旗“。 尊重学生,把自己置于和他们平等的地位,有时还需要 俯下身子去注视他们那一双双清澈、宽容而又明亮的眼睛。只有体会过被人尊重的感觉,才会知道怎样去尊重别人。 而作为老师往往一味地要求学生,而很少审视自己。学生 们用多么宽大的胸怀包容其实并不完美、并不可爱的我们,每思及此,作为老师,怎么能不觉得惶恐不安呢。在班级 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真诚地和学生“共同成长“。 济南市义和小学谷士峰 2013年12月

课程建设方案

英语专业《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英语专业决定将语音、国际贸易函电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整体战略目标,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创建达到国家级标准的精品课程。 三、建设内容 1.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着力培养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精心打造工作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

中小学生的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的发展和教育 第三章第二节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 三、高中生的身心发展 四、学生的教育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生的年龄是6、7岁至11、12岁阶段。他们从一种以游戏为主的生活转向以学习为主的生活。 (一)小学生的生理发展 (1)身高、体重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2)骨骼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3)肌肉发育 (4)心血管发育 (5)脑及神经系统方面 父母和学校教师要注意: (1)注意儿童的坐、立、行、走及姿势 (2)组织他们参与多样化的活动 (3)不宜组织儿童参加过分紧张、激励的活动。 (4)注意发现儿童的智力潜能,重视儿童的智力开发。 (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1)注意 一是从不随意注意占优势地位发展到随意注意占优势地位。 二是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只能坚持15分钟。 (2)感知觉 一是逐渐从幼稚期的凭兴趣和不随意性向随意选择性发展;从短暂不稳定性向较持久和稳定发展;从被动性向主动性发展。 二是童年期儿童知觉过程中的分析和综合统一的水平还很低。(3)记忆 从机械识记占优势地位向意义识记占优势地位发展。 (4)思维

一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 二是小学生思维被动性多,而主动性、独立性少。 (5)情感: 一是感情易露,不会隐蔽; 二是情感不稳定,变化较快,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都有所发展。(6)意志: 意志力比较薄弱,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行动目的性差,好模仿,易受暗示。 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 (一)初中生的生理发展 (1)身体迅速生长 (2)性开始成熟 (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巨大变化 (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 1.认知发展的特点 (1)注意 (2)感知觉 (3)记忆 (4)想象 (5)思维 2.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 (1)情感 (2)意志 3.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三、高中生的身心发展 (一)高中生的生理发展 (1)身体发育已经基本成熟,发展速度进入相对平缓阶段 (2)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各方面已接近成人标准 (3)神经系统已发育完善 (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 (1)认知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 (2)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日趋成熟

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及其开发策略

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及其开发策略 一、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及其特点 任何课程都是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和前提,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资源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课程资源总是以一定的载体为依托而呈现出来,如果按照课程资源与人的关系来看,可以把课程资源的载体划分为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学生课程资源就是一种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是一个内涵着知、情、意、行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总要呈现出一定的状态与表现。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而生成的课程资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按其内容呈现的状态可分:认知类资源、情绪类资源、行为类资源。 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与其他课程资源相比有自己的特点: 1、丰富性。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不仅表现在学生在学习中 所呈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情感、意愿、态度、价值观、行动等诸多方面,由于个体在性别、多元智能、知识、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即使学生在同一教学情境、面对同一问题也表现各异,更何况教学情境也是多变的,这些都决定了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2、潜在性。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并不是现实的课程要素和条件,它隐藏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中,只有通过教学活动,学生置身于教育情境中,才会呈现出来,成为现实的课程资源被利用,发挥其教育价值。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无论其存在形态、呈现方式,还是功能和价值,都具有潜在性。 3、情境性。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产生依赖于具体的教学情境,生成的内容也与教学情境紧密相关。教学情境是生成性课程资源生成的平台,脱离具体的师生活动的教学情境的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是不存在的。教学情境是“情”与“境”的融合,是由活动主体的活动状态以及具体的环境组成。教学情境是学生课程资源生成的基础背景,影响着课程资源生成的质和量。 4、关联性。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中的认知、情绪、行为类型资源,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协调发展。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的生成具有多端性,由认知开始,会激发情感,产生情绪和行为,同样由情感或行为开始的学习,也会伴随着其他方面的生成。不同类型资源相互关联,相形相生,并内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二、开发利用生成性学生课程资源的意义 (一)课程本真的回归 长期以来,课程被视为学科、目标、计划,课程以外在、静态、封闭为基本特征,学生是一个等待传递的知识储存体,教师只需忠实地执行由专家设计的课程。课程所关注的不是人的发展,而是预设目标的达成。学生——课程所宣称要造福的对象,却被考虑的最少。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课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改变,主要体现在: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

新课标下课程资源的整合

浅析物理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整合 摘要: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专业能力要求。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又是课程资源利用的整合者,通过课程资源有目的、有组织的投放,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对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建构自己的理解。 关健词:初中物理课程资源教师整合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一大不足就是教学内容偏旧,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造成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枯燥无味和神秘难学之感。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能够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物理现象,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并应用于教学实际,是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亲自动手收集资源;从感性材料的展示,相关资料的引入来完成知识的传授。即使课堂形象生动,又培养了学生关心生活,留心生活的个性。 在新课程理论的引导下,物理教学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积极开展着。不少地方编写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作为物理教师对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如何利用?在什么时机有效利用呢? 、课程资源整合的概述 课程资源: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常把课程资源划分为以下五部分:1、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光、 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等。2、社会实践资源:如生活实践、家庭教育、社区人文、 学校环境等。3、课本资源:如教科书、课程标准、课程设置、教育方针、教学 4、挂图、工具书、报刊、电视、网络等。以上三种资源是最原始的课程资源。学生资源:包括学生对原始资源的自我认识和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学习所获得的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构成课程资源的有机成分。 5、教师资源:教师是教学资源的收集者,整合者,投放者,是最具生命性 和创造性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XXXXXX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目录

一、课程资源建设的背景 (一)课程资源建设需求分析 在国家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各个地区的职业学校都需要针本校特色开发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资源。职业教育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必须注重资源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应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将课程资源建设作为本校金融事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行业合作,依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发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特色课程资源,实现我校的内涵发展。 (二)课程资源建设的特点 课程资源的建设要本着“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理念,体现工学结合和生产性实训的特色。考虑学校课程设置的特色,将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任务,经过加工设计,转换成为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学习资料,形成包含课程标准、多媒体电子书、学习工作页、电子课件、教学视频制作、教学动画、电子教案、习题库、案例库等课程教学资源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打破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模式,完善本专业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二、课程资源建设内容 (一)互联网金融方向核心课教材开发 1.教材开发需求分析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包括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民间金融等各类新兴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金融市场对于新兴金融岗位需求的大量增加,包括金融产品设计、金融软件开发、金融网站设计、风控运营、等诸多新兴金融岗位的出现,让现代金融人才的培养开始有别传统金融人才。因此,在金融课程的设置上应当更多的与现今行业热门岗位和需求相匹配,让学生所学课程是企业岗位要求所切实需要的。结合行业岗位和岗位能力的切实要求,充分将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的核心课程融入到金融学科的课程设置当中,让所设金融课程符合现今金融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为此开展《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共4门课程的教材开发工作。 2.教材开发的特点 (1)在开发教材上体现“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特色,立足点放在学校现有的校企合作项目班,根据学校和企业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和课程概要、课程大纲等,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按照合作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程序或工作项目进行编写。

浅谈学生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

浅谈学生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 学生的人格发展问题是当今教育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学生如果出现人格障碍,小而言之,对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不利;大而言之,会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甚至造成社会悲剧。 对学生的教育,不外乎两个方面:做人和学习。而做人应该是第一位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以德为先,德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如果没有其良好的品德,高智商和强健的体魄往往会成为犯罪的帮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远远高于一般的犯罪。例如,近几年来的以网络犯罪为代表的高智商犯罪案件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其犯罪人员大多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所以说,人格教育对学生来说其意义是何等的重要,我曾听到有几位老人在闲谈时,谈到教育子女时说:“我们对子女要求并不高,不求对社会有多大贡献,只要不危害社会就行。”其实,这就是对人格重要性最简单、最朴实的看法。 人格教育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心灵改造和品格塑造的教育,对学生的人格教育首先就是促进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重视对学生人格健康的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一项特殊而急迫的任务。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而国际间的竞争主要突出在国民素质的竞争,其本质上是要求学校的教育,培养现代的人才,不仅仅局限于知识能力还具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具有更高的人格素养,即“授业的本质是通过其学历的形成过程去积极谋求人格的形成”。只有具有高素质的人格的人才,在未来社会发展和竞争中才会有稳固的基础,才会立于不败之地。2008年的“5?12”大地震震垮了房屋,震碎了人们的心灵,但在电视画面上有一显著的镜头,有一学校的校训:“人情、人性、人格、人才”始终屹立着。这充分地说明必须先塑造人格,在人格塑造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从当今社会发生的诸多学生问题中我发现,学生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 1.家庭教育不当,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有一定影响。当今社会,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使得一部分家长认为只要让子女吃好、穿好就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我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位学生王某上课经常迟到、不爱学习、说话也比较粗鲁,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也经常不完成。有次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喜欢学习呢?”他说:“学习有什么用呢?我的父母说,你们当老师的一个月工资才一千多块钱,他挖煤炭一个月的工资都有四五千!”我当时听到这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有父母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吗?答案是肯定的。父母的一句话也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我想在这样的父母的教育下,其孩子怎么可能有一个健康完整的人格啊!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2.社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对学生人格障碍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的了惊人的成就,物质文明丰富了,但精神文明的建设却并不尽如人意。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原有的价值观人生观逐渐丢失,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颓废思潮开始在家长、老师、学生之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一些学生接触新事物但并不知道如何去甄别,如在网上接触的并不是知识而是一些低俗的东西,颓废的文化、黄色的网站迷住了缺乏甄别能力的学生,网络游戏让不谙世事的孩子沉迷于其中而无法自拔……毕竟他们只是孩子不可能“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他们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看到这种现象,不禁感叹:校园多年的教育抵不上社会这个“大染缸”几天的“染色”。 3.学校教育片面地追求升学率,重智能,轻人格的培养也是一个误区。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统领着学校,升学率和高分数成了各学校的追求目标也成了考核老师的尺度。学校和老师追逐眼前的利益,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培养。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德育及音体美等对学生人格塑造的课程却成了课程表上的装饰之物,大都被所谓的主课挤占殆尽。许多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法形成,在分数的重压之下学生的心理疾病愈发严重,考试失利者为逃避现实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事件屡有发生。不良的教育方法成了学生人格健全的绊脚石。 学生人格障碍的形成有诸多因素。而学生人格发展教育则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要以做人的教育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与社会生活不断调适,实现个人从“有机体生物人”即自

开发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2010年1月第29卷第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 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 on Jan .2010Vol .29No .1 收稿日期:2009-11-20 作者简介:石秀竹(195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师。 开发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石秀竹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 要:通过对怎样合理有效开发整合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整合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成长服务。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整合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0)01-0070-02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及结构 11课程资源的概念 课程资源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课程必要的直接条件,它是为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利于实现的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 21课程资源的分类 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占据主要地位,校内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和重点,是学校课程实施质量的保证。校外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对于充分实现课程目标具有重要价值,是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更多地起到一种辅助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课程资源及其他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建立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强化各种公共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共享是关键。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不同的地域,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不同,构成形式和表现形态各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具有独特性,相应的课程资源也各有特色;学校性质、规模、位置、传统以及教师素质和办学条件、水平不同,学校和教师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也有差异;学生个体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不同,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也会有所区别。它们包括自然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信息资源。 31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 课程资源可划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它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和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而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它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如财力、人力和物力、时间、场地、媒介、环境和设备等因素。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线。现实中的许多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着课程的素材,也包含着课程条件,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络和学习环境等资源。 41课程资源的载体 课程计划、课程指南、教学用书、参考资料、学习辅导材料和练习册等纸制印刷品和电子音像制品。计算机房、语音听力室、实验室、图书馆、电教馆、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体育馆和实验基地等等。 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等教育研究人员、学生家长、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士等均为课程资源的载体。 二、合理有效开发整合课程资源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广泛,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课程资源。正确理解课程资源,对于实现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特别是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1课程资源的筛选 课程资源要通过筛选过滤才能确定。(1)教育哲学,课程资源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求和进步方向;(2)学习理论,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 — 07—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新)

《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不定项选择题 1.()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 2.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 4.根据Piaget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下列情形中没有使用支架的是()。 A.教师给学生做示范B.优秀生给差生讲解应用题 C.教师告诉学生,物理很难学D.计算机提示学生如何解题 6.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7.Piaget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 8.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 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 9.Vygotsky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10.运用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意味着()。 A.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B.了解学习的认知发展准备 C.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D.以上都对 11.个体认为别人总是无理由的取笑自己是()阶段危机没有解决的表现。 A.信任对怀疑B.自主对羞愧C.主动对内疚D.勤奋对自卑 1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Vygotsky 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13.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深思型 14.场依存性者喜欢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有意义学习 15.场独立且沉思型的学生适合选修的学科是()。 A.数学B.历史学C.教育学D.心理学

课程资源库平台建设方案报告

课程资源库平台建设 项 目 报 告

一、建设背景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旧的知识传播途径已经满足不了这种需求,这就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方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使得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远程教育成为可能。 世界各国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开放课程计划”(OCW)。同年我国也开始筹办网校和试点现代远程教育,并不断的颁布了一些相关政策来支持远程教育。2003年,我国启动“国家课程建设项目”,开始实现全国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服务,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来增强优秀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服务于广大师生甚至于全社会。截止2008年,共建设2366门国家级课程(国家课程网统计数字)。 这么多的课程必然产生更多的课程资源,如何整合各高校、高职的课程资源,如何提供这些课程资源的共享,如何保证课程资源的持续服务等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辐射更大的范围,受益于整个社会。 二、总体建设目标 现有国家级及省级的课程共约1200门,这些课程资源仍然分散在各高职、高校自己的平台上,不利于统一提供服务,同时不便于师生的检索。资源库平台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搜集所有课程资源,并分类整理发布到资源平台服务社会。 三、建设方案 3.1 需求分析 根据初步的需求调研,整理出如下要求: 1.收集各高职、高校的国家级、省级课程资源; 2.整理分类; 3.建设课程资源库服务平台; 4.建设省课程资源数据库;

5.根据各分类属性归档入平台资源数据库; 6.平台提供资源开放访问; 7.平台提供资源分类及组合检索; 8.平台在开放访问的同时能保证版权问题; 9.平台提供资源规范管理; 其中1、2为资源库建设依赖的基础,3-9为资源库建设的具体要求。 3.2 建设内容 根据初步的需求分析,提出省课程资源库平台建设的具体内容,平台建设需要着重考虑的有: 1.资源基础收集工作,保证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官方的权威性,从资源平台可以查到省内所有国家级及省级的课程及它们相应的资源; 2. 保证资源的质量(这个工作应该是课程评审已经做过); 3. 资源分类整理。参照国家课程网分为资源类型及媒体类型。资源类型包括: 媒体类型包括: 4. 共享模式,如何在开放访问的同时来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提供资源的版权保护,这也是课程资源建设内部讨论会议提出的突出问题; 5.资源库平台服务性能,内高校、高职众多,课程众多,服务器的并发访问会很大,如何保证平台服务器的高可用性也是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 下面是具体建设功能及内容分解: 3.2.1 课程资源发布模块 通过Web客户端设置课程资源相应的属性参数,可上传资源到数据库,完成各类资源的发布工作。 属性参数包括: 课程级别(国家级/省级)、课程年度、课程层次(本科/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名称、资源类型、媒体类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大类、专业小类、关键词等。 同时根据需要可添加资源发布审核功能,具有审核权限的负责人可以对发布的课程资源审核决定是否可发布到课程资源库平台上。从而保证资源的质量和安全性。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教育策略分析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教师、家长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的主要特点: (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五)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生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五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年级)。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发育上处在平稳发展的时期,其身高平均每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增加约2—3公斤,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都不稳定,且与成年人的指标有较大差距,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比如,—年级的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这一阶段的儿童,不易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的体育运动,在训练写字、弹琴等这些小肌肉运动的动作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是课程目标实施的对象,而且是我们教学的资源,是课堂教学的共同创造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很少利用课堂中来自学生的资源,往往按预先的“教案”施教,“心中有案,行中无人”,导致课堂教学缺失生命活力。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挖掘和利用学生资源,让课堂实施由执行教案走向动态生成呢?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把握起点资源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或多或少地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教师要经常思考: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他们已经具备哪些知识和经验?他们可能还存在什么问题?把握学生的这些学习起点资源,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可能教师在教案的预先设计中,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直接经验已经有所估计,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课堂中获取的反馈与预先估计有不一致的地方,教师应该找准学生的真实起点,调整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增强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 二、研究疑点资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疑点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拨

动思维之弦。由于疑点来自学生,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所以学生会投入很大的热情进行研究,课堂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抓住学生的疑问点提问,而且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三、利用错点资源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老师们通常看到的是错误的消极方面,千方百计避免或减少学生出错。但是事实往往事与愿违,处置不当不仅,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其实,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正是教学的巨大资源。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学习中出错的过程应该被看做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教学中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变错误资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课堂资源。 四、挖掘亮点资源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具体测量,是隐性的,并不像“知识、技能”是显性的,无法直接体现在教学中,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发掘、把握,要用“心”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亮点资源,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只要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应该给予足够的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关注人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

英语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英语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摘要: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要发挥其作用,必须有足够的课程资源作保障。因此,本文就对如何有效整合和利用各种英语课程资源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英语课程资源整合利用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更新,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成为当今英语教育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3]。事实上,中国英语新课改已实施将近十年,广大教师也积极投身于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如英语教材、学校图书馆、语言实验室、网络资源和报刊杂志等。虽然具备这些丰富的课程资源,但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并非如人所愿。因此,如何有效整合和利用好各种英语课程资源以保证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这成为每一位英语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英语课程资源的涵义 在我国,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人们习惯性地将课程资源定义为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教师的教学也仅是遵循大纲,执行计划,教授教科书,从而忽视其它形式的课程资源[9]。庆幸的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现代教育者早已摒弃这种观念。2003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英语课程资源并不仅仅包括英语教材,它还包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3]。从一般意义上来讲,课程资源包括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2]。 很明显,以上这些对课程资源的定义都在呼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还要积极地利用其它形式的课程资源,特别是音像资料、直观教具、网络资源、及报刊杂志等。 二、英语课程资源整合与利用的途径 根据百度百科知识,“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1]。因此,英语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就是把已开发的课程资源经过科学的筛选、梳理、整合及利用,使其与英语教学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并为其服务。因些,结合当前有关英语课程资源的研究和我们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整合与利用那些零散的英语课程资源,以提高我们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一)培养英语课程资源整合与利用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反作用物质”[4]。这

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意义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内涵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果应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通过搭建数字化学习中心平台,借助海量存储系统,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化、教学过程多样化、学习过程自主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特启动学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 二、建设目标 拟用2年时间初步建成覆盖重点、特色专业的20个共享专业资源库,其中2012年底前完成五个重点专业(群)共享资源库建设。 拟用2年时间初步建成400门课程教学资源,其中,2012年底完成200门。 三、建设原则 按照“科学规划、分期建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突出内涵、自主学习、区域共享”的原则,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形成网络自主学习交流平台;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共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四、建设内容

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总体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一)专业建设资源库 包括专业区域人才需求调研、行业职业标准及岗位职业能力调研、专业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等资源,该资源要同时考虑全国范围内的普适性和区域特色,并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融入专业发展中。 (二)课程资源库 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教学单元设计、数字化理论教材、实训教材、实训项目手册(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习题库、试题库等资源。 (三)教学资源库 包括企业案例分析、实训项目、考核评价体系、技术标准、业务流程、作业规范、教学录像等资源。 (四)实训及其基地资源库 包括虚拟企业、虚拟场景、虚拟设备以及虚拟实训项目、企业生产工具、生产对象、生产场景、校内教学条件等资源。 (五)社会服务资源库 包括大赛作品库、师资培训项目、职业资格考证项目及题库、合作企业在岗职工培训项目、技术开发与推广、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及其他社会服务项目等资源。 五、建设办法 各类资源采取项目化管理的方式,按照自愿申请→立项评审→中期检查→期末验收的流程,由专业或课程负责人组织团队申请立项(***专业或***课程建设项目);以院(部)为单位,收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