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抓包实验

网络抓包实验

网络抓包实验
网络抓包实验

《网络信息与安全》

实验名称:

网络流量分析和监测程序的实现。

指导老师:

张兰萍

设计学生:许欣学号:07202123

班级:07行知网络

日期:2010.11.30

实验要求:

学会利用编程工具进行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并析出报文信息。结出所实现程序的功能结构图:

给出程序设计的思想:

网络层上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包,它们以不同的帧格式在网络层上进行传输,但是在传输时它们都遵循相同的格式,即有相同的长度,如果一种协议的帧格式达不到这种长度,就让其补齐,以达到我们的要求。我的这个网络抓包程序是图形化操作界面,在菜单栏点击抓包按钮后选择网卡和过滤字还有最长字长,点击开始,然后就可以开始抓包了,在主界面中就会显示出一行又一行的数据,这些数据就是抓获到的数据包。

捕获Java程序中的网络包,是需要一些辅助工具,因为核心Java API不能访问底层的网络数据。Jpcap是一种提供在Windows或UNIX系统上进行这种访问的Java API。在程序设计之初就下载

了该包。Jpcap使用一个事件模型来处理包,首先创建一个执行接口jpcap.JpcapHandler的类。

为了捕获包,需要告诉Jpcap你想用哪个网络设备来监听。API 提供了jpcap.Jpcap.getDeviceList()方法以满足这一目的。这个方法返回一列字符串。

选择一个设备之后,通过Jpcap.openDevice()方法打开它。openDevice()方法需要四个参数:即将打开的设备名,从设备上一次读取的最大字节数,说明是否将设备设为混杂模式的Boolean值,和以后调用processPacket()方法要使用到的超时值。如果调用processPacket(),那么Jpcap将一直捕获包,直到超过openDevice中规定的时限或达到了规定的最大包数。loopPacket()则将一直捕获包,直到达到最大包数,如果没有最大数限制,它将永远运行下去。

关键程序说明:

抓包程序package netcap;

import java.io.File;

import java.util.Vector;

import javax.swing.JFileChooser;

import javax.swing.JOptionPane;

import jpcap.JpcapCaptor;

import jpcap.PacketReceiver;

import jpcap.JpcapWriter;

import jpcap.packet.Packet;

public class Netcaptor {

JpcapCaptor jpcap = null;

JFrameMain frame;

public void setJFrame(JFrameMain frame){

this.frame=frame;

}

public void capturePacketsFromDevice() {

if(jpcap!=null)

jpcap.close();

jpcap = Jcapturedialog.getJpcap(frame);

if (jpcap != null) {

startCaptureThread();

}

}

private Thread captureThread;

private void startCaptureThread(){

if(captureThread != null)

return;

captureThread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while(captureThread != null){

jpcap.processPacket(1, handler);

}

}

});

captureThread.setPriority(Thread.MIN_PRIORITY);

captureThread.start();

}

void stopcaptureThread(){

captureThread = null;

}

public void stopCapture(){

System.out.println(2);

stopcaptureThread();

}

private PacketReceiver handler=new PacketReceiver(){

public void receivePacket(Packet packet) {

//System.out.println(packet);

frame.dealPacket(packet);

}

};

}

定义一个抓包对象JpcapCaptor jpcap = null;但点击开始时调用private void startCaptureThread()方法开始抓包,jpcap.processPacket(1, handler);语句能够反复调用handler所指向的方法,这个方法中定义的packet就是网络上抓到的数据包,经过frame.dealPacket(packet);就可以显示在主界面上。

给出实验验证结果:

基本实现JA V A程序数据包流量的时间变化,程序结构清晰,运行结果正确,输出用较为直观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基本达到试验设计目的。

实验总结:

经过长期的不断尝试,终于完成了数据包的抓捕实验。过

程比较艰辛,在把数据包进行抓捕析出阶段更是本次实验的难点,查阅了很多资料在同学的帮助下才共同完成了实验。随后,为了直观的观察出数据包流量的时间变化,我们还加入了动态的统计图表对,对流量加以监视。

虽然很艰难,但是确实学到了不少知识,让我掌握了如何抓包析出,进行流量分析统计,乐在其中。

wireshark抓包分析报告TCP和UDP

计 算 机 网 络Wireshark抓包分析报告

目录 1. 使用wireshark获取完整的UDP报文 (3) 2. 使用wireshark抓取TCP报文 (3) 2.1 建立TCP连接的三次握手 (3) 2.1.1 TCP请求报文的抓取 (4) 2.1.2 TCP连接允许报文的抓取 (5) 2.1.3 客户机确认连接报文的抓取 (6) 2.2 使用TCP连接传送数据 (6) 2.3 关闭TCP连接 (7) 3. 实验心得及总结 (8)

1. 使用wireshark获取完整的UDP报文 打开wireshark,设置监听网卡后,使用google chrome 浏览器访问我腾讯微博的首页 p.t.qq./welcomeback.php?lv=1#!/list/qqfriends/5/?pgv_ref=im.perinfo.perinfo.icon? ptlang=2052&pgv_ref=im.perinfo.perinfo.icon,抓得的UDP报文如图1所示。 图1 UDP报文 分析以上的报文容,UDP作为一种面向无连接服务的运输协议,其报文格式相当简单。第一行中,Source port:64318是源端口号。第二行中,Destination port:53是目的端口号。第三行中,Length:34表示UDP报文段的长度为34字节。第四行中,Checksum之后的数表示检验和。这里0x表示计算机中16进制数的开始符,其后的4f0e表示16进制表示的检验和,把它们换成二进制表示为:0100 1111 0000 1110. 从wireshark的抓包数据看出,我抓到的UDP协议多数被应用层的DNS协议应用。当一台主机中的DNS应用程序想要进行一次查询时,它构成了一个DNS 查询报文并将其交给UDP。UDP无须执行任何实体握手过程,主机端的UDP为此报文添加首部字段,并将其发出。 2. 使用wireshark抓取TCP报文 2.1 建立TCP连接的三次握手 建立TCP连接需要经历三次握手,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同样访问我的腾讯微博主页,使用wireshark抓取的TCP报文,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的三次握手的过程。 图2 建立TCP连接的三次握手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报告

网络互联实验报告 作者:xx通信工程(1)班第二组 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011年12月

目录 实验二: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技术 (3) 一、配置交换机设备 (3) 二、配置路由器设备 (5) 实验四:生成树与以太网链路聚合 (8) 配置端口聚合提供冗余备份链路 (8) 实验六:交换机端口安全与访问控制列表 (14) 一、配置标准访问控制网络流量 (14) 二、配置扩展访问列表保护服务器安全 (19) 三、配置命令ACL保护办公网安全 (24) 实验七:无线网络技术 (29) 一、安装无线网卡 (29) 二、组建Ad-Hoc模式无线局域网 (30) 三、组建Infrastructure无线局域网 (37) 四、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无线项目施工 (45)

实验二: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技术 (xxx xxx xxx) 一、路由器的配置 【实验目的】 掌握路由器命令,理解路由器各种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技术【实验设备】 路由器设备(1台)、配置主机(1台)、配置线(1条) 【实验拓扑】 【实验步骤】 (1)路由器命令行操作模式的进入 Red-Giant>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Red-Giant# Red-Giant#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ed-Giant(config)# Red-Giant(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1/0 !进入路由器F1/0接口模式Red-Giant(config-if) Red-Giant(config-if)#exit !退回上一级操作模式 Red-Giant(config)# Red-Giant(config-if)#end !直接退回特权模式 Red-Giant#

网络协议分析——抓包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是菜单和工具栏,Ethereal提供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在这一部分中找到。 第二部分是被捕获包的列表,其中包含被捕获包的一般信息,如被捕获的时间、源和目的IP地址、所属的协议类型,以及包的类型等信息。 第三部分显示第二部分已选中的包的每个域的具体信息,从以太网帧的首部到该包中负载内容,都显示得清清楚楚。 第四部分显示已选中包的16进制和ASCII表示,帮助用户了解一个包的本来样子。 3、具体分析各个数据包 TCP分析:

源端口 目的端口序号 确认号 首部长度窗口大小值

运输层: 源端口:占2个字节。00 50(0000 0000 1001 0000) 目的端口:占2个字节。C0 d6(1100 0000 1101) 序号:占四个字节。b0 fe 5f 31(1011 0000 0101 1110 0011 0001) 确认号:占四个字节。cd 3e 71 46(1100 1101 0011 1110 0110 0001 0100 0110)首部长度:共20个字节:50(0101 0001) 窗口大小值:00 10(0000 0000 0001 00000) 网络层: 不同的服务字段:20 (0010 0000)

总的长度:00 28(0000 0000 0010 10000) 识别:81 28(1000 0001 0010 10000) 片段抵消:40 00(0100 0000 0000 0000) 生存时间:34 (0011 0100) 协议: 06(0000 0110)

69 5b(0110 1001 0101 1011) 首部来源:dd b4 15 f1(1101 1101 1011 0100 0001 0101 1110 0001) 目的地:70 04 f8 82 (0110 0000 0000 0100 1111 1000 1000 0010) 点对点协议:00 21 (0000 0000 0010 0001)

抓包分析的方法

抓包分析的方法: 1. 先按照下面的方法将抓到的包的TIME STAMP 打开。 Ethereal →view →time display format →Date and time of day 2. 假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抓到三个包A1.cap,A2.cap,A 3.cap,则在合并包的时候按照从后往前 的时间顺序,打开A3.cap 再在菜单中选 FILE ->merge-->选择相应路径,选定A2.cap 选定 merge packet chronological 并将其另存为32.cap 3. 按照2的方法,将收集到的多个包组合成为一个全包AB.CAP 。 4.打开全包AB.CAP, 如需分析H248信令,则按照如下流程过虑 i.在里边先过虑:megaco.termid=="tdm/410" ,这里的终端标识 tdm/410请依照自己节点的相应标识输入; ii.从出来的信令里找到context ID CCC 和主叫侧rtp 端口号X1X1X1X1 被叫侧rtp 端口X2X2X2X3再修改 过虑条件为megaco.termid=="tdm/410" or megaco.context==CCC 这样再过虑出来的megaco 信令另存后就是比较全的信令流程; 如需看是否有丢包,以及AG 和TG 等的打包时间等,还需进行RTP 的分析,则继续按照如下条件过虑: iii .再修改过虑条件为 UDP.port==X1X1X1X1 or UDP.port==X2X2X2X2 这样过虑出来的包都是rtp 流,再如下操作: Analyze →decode as-→(选中decode) transport 里UDP 选both →再在右面的筐里选RTP. 如图所示: 再进行如附件的操作: statistics →RTP — stream analyse 经过虑后可以看到前向和后向的rtp 的相关信息,里边有是丢包情况的统计信息,Delta 是打包时长等。 如需听听RTP 语音流是什么内容,则再按照如下操作: 选 SA VE PAYLOAD →选择存储路径->format 选Both ----→channels 选both ,并将其存为 HHH.au 这样得到的hhh.au 文件就可以用Adobe Audition 工具打开即可听到其中的话音内容。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报告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报告 熟悉常用网络测试指令 班级:B241111 学号:B24111102 姓名:杜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系统网络命令及其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所能对网络进行的操作。(2)通过网络命令了解网络状态,并利用网络命令对网络进行简单的操作。二、实验设备 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操作系统是Windows7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利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网络配置信息 (2)利用ping 命令检测网络连通性 (3)利用arp 命令检验MAC 地址解析 (4)熟练使用netstat、ftp、tracert、pathping、nbtsat、netsh等网络命令 四、背景知识 windows操作系统本身带有多种网络命令,利用这些网络命令可以对网络进行简单的操作。需要注意是这些命令均是在cmd命令行下执行。本次实验学习8个最常用的网络命令。 五、实验准备 1.Ping命令 -t Ping指定的计算机直到中断。 -a 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 -n count 发送 count 指定的 ECHO 数据包数。默认值为 4 。 -l length 发送包含由 length 指定的数据量的 ECHO 数据包。默认为 32 字节;最大值是 65,527。 -f 在数据包中发送“不要分段”标志。数据包就不会被路由上的网关分段。-i ttl 将“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为 ttl 指定的值。

-v tos 将“服务类型”字段设置为 tos 指定的值。 -r count 在“记录路由”字段中记录传出和返回数据包的路由。 count 可以指定最少 1 台,最多 9 台计算机。 -s count 指定 count 指定的跃点数的时间戳。 -j computer-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连续计算机可以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稀疏源) IP 允许的最大数量为 9 。 -k computer-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连续计算机不能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严格源) IP 允许的最大数量为 9 。 -w timeout 指定超时间隔,单位为毫秒。 destination-list 指定要 ping 的远程计算机。 查看ping的相关帮助信息“ping/?” 2.ipconfig命令 ipconfig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用于查看主机的IP配置命令,其显示信息中还包括主机网卡的MAC地址信息。该命令还可释放动态获得的IP地址并启动新一次的动态IP分配请求。 ipconfig /all:显示本机TCP/IP配置的详细信息; ipconfig /release:DHCP客户端手工释放IP地址; ipconfig /renew:DHCP客户端手工向服务器刷新请求; ipconfig /flushdns:清除本地DNS缓存内容; ipconfig /displaydns:显示本地DNS内容; ipconfig /registerdns:DNS客户端手工向服务器进行注册; ipconfig /showclassid:显示网络适配器的DHCP类别信息; ipconfig /setclassid:设置网络适配器的DHCP类别。

网络协议分析——抓包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实验报告开课实验室:南徐学院网络实验室

第一部分是菜单和工具栏,Ethereal提供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在这一部分中找到。第二部分是被捕获包的列表,其中包含被捕获包的一般信息,如被捕获的时间、源和目的IP地址、所属的协议类型,以及包的类型等信息。 第三部分显示第二部分已选中的包的每个域的具体信息,从以太网帧的首部到该包中负载内容,都显示得清清楚楚。 第四部分显示已选中包的16进制和ASCII表示,帮助用户了解一个包的本来样子。 3、具体分析各个数据包 TCP分析:

源端口 目的端口序号 确认号 首部长度窗口大小值

运输层: 源端口:占2个字节。00 50(0000 0000 1001 0000) 目的端口:占2个字节。C0 d6(1100 0000 1101) 序号:占四个字节。b0 fe 5f 31(1011 0000 0101 1110 0011 0001) 确认号:占四个字节。cd 3e 71 46(1100 1101 0011 1110 0110 0001 0100 0110) 首部长度:共20个字节:50(0101 0001) 窗口大小值:00 10(0000 0000 0001 00000) 网络层: 不同的服务字段:20 (0010 0000)

总的长度:00 28(0000 0000 0010 10000) 识别:81 28(1000 0001 0010 10000) 片段抵消:40 00(0100 0000 0000 0000) 生存时间:34 (0011 0100) 协议: 06(0000 0110)

网络抓包实验

《网络信息与安全》 实验名称: 网络流量分析和监测程序的实现。 指导老师: 张兰萍 设计学生:许欣学号:07202123 班级:07行知网络 日期:2010.11.30 实验要求: 学会利用编程工具进行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并析出报文信息。结出所实现程序的功能结构图: 给出程序设计的思想: 网络层上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包,它们以不同的帧格式在网络层上进行传输,但是在传输时它们都遵循相同的格式,即有相同的长度,如果一种协议的帧格式达不到这种长度,就让其补齐,以达到我们的要求。我的这个网络抓包程序是图形化操作界面,在菜单栏点击抓包按钮后选择网卡和过滤字还有最长字长,点击开始,然后就可以开始抓包了,在主界面中就会显示出一行又一行的数据,这些数据就是抓获到的数据包。 捕获Java程序中的网络包,是需要一些辅助工具,因为核心Java API不能访问底层的网络数据。Jpcap是一种提供在Windows或UNIX系统上进行这种访问的Java API。在程序设计之初就下载

了该包。Jpcap使用一个事件模型来处理包,首先创建一个执行接口jpcap.JpcapHandler的类。 为了捕获包,需要告诉Jpcap你想用哪个网络设备来监听。API 提供了jpcap.Jpcap.getDeviceList()方法以满足这一目的。这个方法返回一列字符串。 选择一个设备之后,通过Jpcap.openDevice()方法打开它。openDevice()方法需要四个参数:即将打开的设备名,从设备上一次读取的最大字节数,说明是否将设备设为混杂模式的Boolean值,和以后调用processPacket()方法要使用到的超时值。如果调用processPacket(),那么Jpcap将一直捕获包,直到超过openDevice中规定的时限或达到了规定的最大包数。loopPacket()则将一直捕获包,直到达到最大包数,如果没有最大数限制,它将永远运行下去。 关键程序说明: 抓包程序package netcap; import java.io.File; import java.util.Vector; import javax.swing.JFileChooser; import javax.swing.JOptionPane; import jpcap.JpcapCaptor; import jpcap.PacketReceiver; import jpcap.JpcapWriter;

802.11数据抓包分析

802.11抓包分析 1.实验目的 分析802.11协议,了解802.11的帧格式 2.实验环境及工具 操作系统:ubuntu 实验工具:WireShark 3.实验原理 (1)802.11MAC层数据帧格式: Bytes 2 2 6 6 6 2 0-2312 4 Bits 2 2 4 1 1 1 1 1 1 1 1 Version:表明版本类型,现在所有帧里面这个字段都是0 Type:指明数据帧类型,是管理帧,数据帧还是控制帧,00表示管理帧,01表示控制帧,10表示数据帧 Subtype:指明帧的子类型 ,Data=0000,Data+CF-ACK=0001,Data+CF-Poll=0010, Data+CF-ACK+CF-Poll=0011,Nulldata=0100,CF-ACK=0101, CF-Poll=0110,Data+CF-ACK+CF-Poll=0111,QoS Data=1000, Qos Data+CF-ACK=1001,QoS Data+CF-Poll=1010, QoS Data+CF-ACK+CF-Poll=1011,QoS Null =1100, QoS CF-ACK=1101,QoS CF-Poll=1110,QoS Data+CF-ACK+CF-Poll=1111 To DS/From DS:这两个数据帧表明数据包的发送方向,分四种情况: 若数据包To DS为0,From DS为0,表明该数据包在网络主机间传输 若数据包To DS为0,From DS为1,表明该数据帧来自AP 若数据包To DS为1,From DS为0,表明该数据帧发送往AP 若数据包To DS为1,From DS为1,表明该数据帧是从AP发送往AP More flag.:置1表明后面还有更多段

网络风暴实验报告

《网络管理与维护》 ----实验二VLAN与网络风暴 班级:网络一班 专业:网络工程 姓名:王双双 学号: 090810127 小组:第三组 实验地点: N6-207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2年2月

一、实验要求 1、掌握巩固网络互联技术知识点。 2、完成实验分析报告。 二、实验内容 使用实验设备(包括两台二层交换机,一台路由器),按以下拓扑图(图1)搭建试验网。 1、通过连接回路在VLAN-I中设置广播风暴观察两个VLAN-I、II的网络状 况,如何消除广播风暴。 2、路由器具有隔离广播域的作用,依图2所示,搭建实验环境并分析网络状 况。 三、实验步骤

1、对交换机的配置 步骤一:将SW1划分两个VLAN,分别为VLAN10、VLAN20。 Switch#confi term Switch(config)#hostname SW1 SW1(config)#vlan 10 SW1(config-vlan)#exit SW1(config)#vlan 20 SW1(config)#end 步骤二:将接口分配到SW1上的VLAN SW1#config term SW1(config)#interface fasteternet 0/1 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W1(config-if)#exit SW1(config)#interface fasteternet 0/2 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W1(config-if)#exit SW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SW1(config-if)#exit SW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4 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步骤三:把交换机SW1与交换机SW2相连的端口(假设为0/24端口)定义为tag vlan 模式。 SW1(config)#inter fastethernet0/24 SW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步骤四:将SW2划分两个VLAN,分别为VLAN10、VLAN20。 Switch#confi term Switch(config)#hostname SW2 SW2(config)#vlan 10 SW2(config-vlan)#exit SW2(config)#vlan 20 SW2(config)#end 步骤五:将接口分配到SW2上的VLAN SW1#config term SW2(config)#interface fasteternet 0/1 SW2(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W2(config-if)#exit SW2(config)#interface fasteternet 0/2 SW2(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W2(config-if)#exit SW2(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SW2(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SW2(config-if)#exit

计算机网络抓包报告

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课内实验报告书 院系名称:管理工程学院 实验题目:Wireshark抓包分析实验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 学号: 时间: 2013年06月26日

目录 1. 使用wireshark获取完整的UDP报文 (3) 2. 使用wireshark抓取TCP报文 (6) 2.1 TCP请求报文的抓取 (7) 2.2 TCP连接允许报文的抓取 (8) 2.3 客户机确认连接报文的抓取 (9) 3. 实验心得及总结 (10)

1使用wireshark获取完整的UDP报文安装Wireshark,简单描述安装步骤。

打开wireshark,选择接口选项列表。或单击“Capture”,配置“option”选项。 打开Wireshark,其界面如下图: 单击capture,配置option:

抓得的UDP 报文如图1所示。 图1 UDP报文 分析以上的报文内容,UDP作为一种面向无连接服务的运输协议,其报文格式相当简单。第一行中,Source port:64318是源端口号。第二行中,Destination port:53是目的端口号。第三行中,Length:34表示UDP报文段的长度为34字节。第四行中,Checksum之后的数表示检验和。这里0x表示计算机中16进制数的开始符,其后的4f0e表示16进制表示的检验和,把它们换成二进制表示为:0100 1111 0000 1110. 从wireshark的抓包数据看出,我抓到的UDP协议多数被应用层的DNS协议应用。当一台主机中的DNS应用程序想要进行一次查询时,它构成了一个DNS 查询报文并将其交给UDP。UDP无须执行任何实体握手过程,主机端的UDP为此报文添加首部字段,并将其发出。 2. 使用wireshark抓取TCP报文 建立TCP连接的三次握手 建立TCP连接需要经历三次握手,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同样访问我的腾

抓包实验

:利用Wireshark软件进行数据包抓取 1.3.2 抓取一次完整的网络通信过程的数据包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掌握使用Wireshark抓取ping命令的完整通信过程的数据包的技能,熟悉Wireshark软件的包过滤设置和数据显示功能的使用。 二,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为Windows 7,抓包工具为Wireshark. 三,实验原理: ping是用来测试网络连通性的命令,一旦发出ping命令,主机会发出连续的测试数据包到网络中,在通常的情况下,主机会收到回应数据包,ping采用的是ICMP协议。 四,验步骤: 1.确定目标地址:选择https://www.doczj.com/doc/156986509.html,作为目标地址。 2.配置过滤器:针对协议进行过滤设置,ping使用的是ICMP协议,抓包前使用捕捉过滤器,过滤设置为icmp,如图 1- 1

图 1-1 3.启动抓包:点击【start】开始抓包,在命令提示符下键入ping https://www.doczj.com/doc/156986509.html,, 如图 1-2

图 1-2 停止抓包后,截取的数据如图 1-3 图 1-3 4,分析数据包:选取一个数据包进行分析,如图1- 4

图1-4 每一个包都是通过数据链路层DLC协议,IP协议和ICMP协议共三层协议的封装。DLC协议的目的和源地址是MAC地址,IP协议的目的和源地址是IP地址,这层主要负责将上层收到的信息发送出去,而ICMP协议主要是Type和Code来识别,“Type:8,Code:0”表示报文类型为诊断报文的请求测试包,“Type:0,Code:0”表示报文类型为诊断报文类型请正常的包。ICMP提供多种类型的消息为源端节点提供网络额故障信息反馈,报文类型可归纳如下: (1)诊断报文(类型:8,代码0;类型:0代码:0); (2)目的不可达报文(类型:3,代码0-15); (3)重定向报文(类型:5,代码:0--4); (4)超时报文(类型:11,代码:0--1); (5)信息报文(类型:12--18)。

网络层数据包抓包分析

网络层数据包抓包分析 一.实验内容 (1)使用Wireshark软件抓取指定IP包。 (2)对抓取的数据包按协议格式进行各字段含义的分析。 二.实验步骤 (1)打开Wireshark软件,关闭已有的联网程序(防止抓取过多的包),开始抓包; (2)打开浏览器,输入https://www.doczj.com/doc/156986509.html,/网页打开后停止抓包。 (3)如果抓到的数据包还是比较多,可以在Wireshark的过滤器(filter)中输入http,按“Apply”进行过滤。过滤的结果就是和刚才打开的网页相关的数据包。 (4)在过滤的结果中选择第一个包括http get请求的帧,该帧用

于向https://www.doczj.com/doc/156986509.html,/网站服务器发出http get请求 (5)选中该帧后,点开该帧首部封装明细区中Internet Protocol 前的”+”号,显示该帧所在的IP包的头部信息和数据区: (6)数据区目前以16进制表示,可以在数据区右键菜单中选择“Bits View”以2进制表示:

(注意:数据区蓝色选中的数据是IP包的数据,其余数据是封装该IP包的其他层的数据) 回答以下问题: 1、该IP包的“版本”字段值为_0100_(2进制表示),该值代表该IP包的协议版本为: √IPv4 □IPv6 2、该IP包的“报头长度”字段值为__01000101__(2进制表示),该值代表该IP包的报头长度为__20bytes__字节。 3、该IP包的“总长度”字段值为___00000000 11101110___ (2进制表示),该值代表该IP包的总长度为__238__字节,可以推断出该IP包的数据区长度为__218__字节。 4、该IP包的“生存周期”字段值为__01000000__ (2进制表示),该值代表该IP包最多还可以经过___64__个路由器 5、该IP包的“协议”字段值为__00000110__ (2进制表示) ,该值代表该IP包的上层封装协议为__TCP__。 6、该IP包的“源IP地址”字段值为__11000000 10101000

实验一:交叉线的制作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交叉线的制作 一、实验内容 1、制作直通网线 2、制作交叉网线 二、实验目的 1、掌握EIA 586A标准 2、掌握EIA 586B标准 3、了解直通线的应用环境 4、了解交叉线的应用环境 5、学会直通线的制作 6、学会交叉线的制作 三、实验原理 直通线一般用于连接不同类别的设备,如主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路由器。在制作直通线时,两端必须遵循相同的制作标准。要么两端全按EIA 586A标准进行制作,要么两端全按EAI 586B标准进行制作。 交叉线一般用于连接同类别的设备,如主机与主机、路由器与路由器、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由于主机接口与路由器接口类别相同,因此,主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接也采用交叉线。在制作交叉线时,一端按照586A标准进行制作,另一端要按照586B标准进行制作。 1、EIA 586A 标准 2、EIA 586B标准 3、网线正确插入的方向

四、实验仪器设备: 1、网线测试器 2、五类电缆线若干 3、水晶头若干 4、压线钳 5、剥线刀或剪刀 五、交叉线制作步骤 1、剥线:用压线钳剪线刀口将线头剪齐,再将双绞线端头伸入剥线刀口,使线头触及前挡板,然后适度握紧压线钳同时慢慢旋转双绞线,让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取出端头从而拨下保护胶皮,露出里面的4对导线。在剥线时要注意掌握好力度,不要使刀口划破里面的导线绝缘层。 2、理线:双绞线由8根有色导线两两绞合而成,若制作直通线,则将其整理成按TIA/EIA568B标准进行平行排列,整理完毕用剪线刀口将前端修齐。如果要制作交叉线,另一端则需要按照TIA/EIA568A标准。 3、插线:一只手捏住水晶头,将水晶头有弹片一侧向下,另一只手捏平双绞线,稍稍用力将排好的线平行插入水晶头内的线槽中,八条导线顶端应插入线槽顶端。 4、压线:确认所有导线都到位后,将水晶头放入夹线钳夹槽中,用力捏几下压线钳,压紧线头即可。 5、测线:制作完成后,需要使用测试仪进行网线测试。请观察测试交叉线时指示灯的显示状态,并进行记录。 6、连接:制作完成交叉线后,使用它将两台计算机直接相连,以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六、思考问题 1、网线为什么要分为直通线和交叉线? 2、主机与路由器之间互联应使用直通线还是交叉线?为什么? 七、实验报告要求: 按学院实验报告要求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 1、在实验名称的下方写明当前实验的时间(年月日)。 2、在实验报告中必须回答当前实验的思考问题。

实验二 网络抓包及协议分析实验

实验二网络抓包及协议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抓包与协议分析软件的简单使用方法。 2.了解并验证网络上数据包的基本结构。 二.实验环境 1.硬件:PC、配备网卡,局域网环境。 2.软件:Windows 2000或者XP操作系统、winpcap、analyzer。 三.实验内容 利用Ethereal软件抓取网络上的数据包,并作相应分析。 四.实验范例 (1)安装 Etheral的安装非常简单,只要按照提示安装即可。 (2)运行 双击桌面的Ethereal,显示“The Ethereal Network Analyzer”的主界面,菜单的功能是:(3)设置规则 这里有两种方式可以设置规则: ●使用interface 1)选择Capture—>interfaces,将显示该主机的所有网络接口和所有流经的数据包,单击“Capture”按钮,及执行捕获。 2)如果要修改捕获过程中的参数,可以单击该接口对应的“Prepare”按钮。在捕获选项对话框中,可以进一步设置捕获条件: ●Interface——确定所选择的网络接口 ●Limit each packet to N bytes——指定所捕获包的字节数。 选择该项是为了节省空间,只捕获包头,在包头中已经拥有要分析的信息。 ●Capture packet in promiscuous mode——设置成混杂模式。 在该模式下,可以记录所有的分组,包括目的地址非本机的分组。 ●Capture Filter——指定过滤规则 有关过滤规则请查阅以下使用Filter方式中的内容。 ●Capture files——指定捕获结果存放位置 ●Update list of packets in real time——实时更新分组

Wireshark抓包实例分析

Wireshark抓包实例分析 通信工程学院010611班赖宇超01061093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Wireshark的使用方法,熟悉其基本设置,尤其是Capture Filter和Display Filter 的使用。 2.通过对Wireshark抓包实例进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各类常用网络协议的理解,如:TCP、UDP、IP、SMTP、POP、FTP、TLS等。 3.进一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学术精神。 二.实验原理 1.用Wireshark软件抓取本地PC的数据包,并观察其主要使用了哪些网络协议。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网络协议的提出背景,帧格式,主要功能等。 3.根据所获数据包的内容分析相关协议,从而加深对常用网络协议理解。 三.实验环境 1.系统环境:Windows 7 Build 7100 2.浏览器:IE8 3.Wireshark:V 1.1.2 4.Winpcap:V 4.0.2 四.实验步骤 1.Wireshark简介 Wireshark(原Ethereal)是一个网络封包分析软件。其主要功能是撷取网络封包,并尽可能显示出最为详细的网络封包资料。其使用目的包括:网络管理员检测网络问题,网络安全工程师检查资讯安全相关问题,开发者为新的通讯协定除错,普通使用者学习网络协议的

相关知识……当然,有的人也会用它来寻找一些敏感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Wireshark并不是入侵检测软件(Intrusion Detection Software,IDS)。对于网络上的异常流量行为,Wireshark不会产生警示或是任何提示。然而,仔细分析Wireshark 撷取的封包能够帮助使用者对于网络行为有更清楚的了解。Wireshark不会对网络封包产生内容的修改,它只会反映出目前流通的封包资讯。Wireshark本身也不会送出封包至网络上。 2.实例 实例1:计算机是如何连接到网络的? 一台计算机是如何连接到网络的?其间采用了哪些协议?Wireshark将用事实告诉我们真相。如图所示: 图一:网络连接时的部分数据包 如图,首先我们看到的是DHCP协议和ARP协议。 DHCP协议是动态主机分配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它的前身是BOOTP。BOOTP可以自动地为主机设定TCP/IP环境,但必须事先获得客户端的硬件地址,而且,与其对应的IP地址是静态的。DHCP是BOOTP 的增强版本,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所有的IP网络设定数据都由DHCP服务器集中管理,并负责处理客户端的DHCP 要求;而客户端则会使用从服务器分配下来的IP环境数据。 ARP协议是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该协议将IP地址变换成物理地址。以以太网环境为例,为了正确地向目的主机传送报文,必须把目的主机的32位IP地址转换成为48位以太网的地址。这就需要在互连层有一组服务将IP地址转换为相应物理地址,这组协议就是ARP协议。 让我们来看一下数据包的传送过程: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报告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报告书 专业: 学号:

姓名: 实验1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管理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电缆实现交换机/路由器与PC机的连接; 2、通过交换机/路由器的开机启动报告了解交换机的硬件参数; 3、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常用命令. 二、【实验环境】 1 实验设备: 硬件:交换机、路由器个一台,PC机一台,console电缆及接口转换器。 软件:超级终端程序。 2 设备连接图:用console连接到交换机、路由器上 三、【实验内容】 1 通过Telnet访问交换机、路由器; 2 复制、备份配置文件。 四、【实验步骤】 步骤1访问交换机、路由器 1.用Cosole电缆将PC机的串口与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相连; 2.在超级终端程序中按Enter键,记录超级终端程序窗口会出现的信息 3.进入特权模式,让交换机重启,记录交换机加电启动报告。 步骤2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进入交换机的全局配置模式 2.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设备名为Switch; 3.配置加密的特权密码为cisco1,验证特权密码:退出到用户模式,再进入特权模式。 4.查看交换机的版本,记录结果; 5.交换机的mac地址表

A、查看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并记录结果; B、查看PC机的mac地址 步骤3配置交换机、路由器的端口属性 1.配置f0/1端口的速度为100M,命令: 2.配置f0/1端口为全双工,命令: 3.配置f0/1端口的描述为TO_PC1,命令: 4.启用f0/1端口;命令: 5.查看端口f0/1的信息,并记录结果。命令为 6.查看端口f0/1的状态,命令为: 7.查看所有端口的状态,并记录结果。命令为: 8.查看所有端口的IP摘要信息。命令为: 步骤4配置交换机、路由器管理接口的IP地址 1.进入配置Vlan1 接口子模式,命令: 2.配置Vlan1 接口的IP地址为192.168.1.1 4.启用Vlan1接口; 5.查看Vlan1接口的信息,并记录结果。命令为: 6.配置PC机的IP地址为192.168.1.10; 7.在PC机上ping 192.168.1.1;是否ping 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附注:【交换机的操作EXEC模式有】 1.用户模式[主机名>]:可以执行EXEC命令的一部分 2.特权模式[主机名#]:可以执行全部的EXEC命令 3.配置模式: 全局配置模式[主机名(config)#]:配置交换机的整体参数 接口配置模式[主机名(config-if)#]:配置交换机的接口参数 VLAN配置模式[主机名(config-VLAN)#]:配置交换机的VLAN参数4.交换机操作EXEC模式特点: 1) 支持命令简写(输入的字符串足够使系统识别,按TAB键将命令补充完整) 2) 在每种操作模式下直接输入“?”显示该模式下所有的命令 3) 命令空格“?”显示命令参数并对其解释说明 4) 常用的交换机配置命令有: Switch#show version//显示交换机硬件及软件的信息 Switch#show running-config//显示当前运行的配置参数 Switch#show configure//显示保存的配置参数 Switch#write memory//将当前运行的配置参数复制到flash Switch#delete flash:config.text//清空flash中的配置参数 Switch#reload交换机重启System configuration has been modified. Save? [yes/no]:n Switch(config)#hostname S2126G//配置交换机的主机名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配置模式下/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S2126G(config-if)#speed [10|100|auto]// 配置接口速率

计算机网络抓包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二

学号1040407105 实验项目 名称 利用Wireshark 进行抓包分析 上面的截图是抓取到的包,下面分别针对其中的一个TCP,UDP和ICMP进行分析 1.TCP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一种面向连接(连接导向)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Transport layer)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 说明(specified)。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 在因特网协议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中,TCP层是位于IP层之上,应用层之下的中间层。不同主机的应用层之间经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样的连接,但是IP层不提供这样的流机制,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换。 应用层向TCP层发送用于网间传输的、用8位字节表示的数据流,然后TCP把数据流分割成适当长度的报文段(通常受该计算机连接的网络的数据链路层的最大传送单元(MTU)的限制)。之后TCP把结果包传给IP层,由它来通过网络将包传送给接收端实体的TCP层。TCP为了保证不发生丢包,就给每个字节一个序号,同时序号也保证了传送到接收端实体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后接收端实体对已成功收到的字节发回一个相应的确认(ACK);如果发送端实体在合理的往返时延(RTT)内未收到确认,那么对应的数据(假设丢失了)将会被重传。TCP用一个校验和函数来检验数据是否有错误;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要计算校验和。

学号1040407105 实验项目 名称 利用Wireshark 进行抓包分析 首先,TCP建立连接之后,通信双方都同时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其次,他是全双工的;在保证可靠性上,采用超时重传和捎带确认机制。 在流量控制上,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协议中规定,对于窗口内未经确认的分组需要重传。 在拥塞控制上,采用慢启动算法。 对于上面的抓包,选取其中的一个TCP进行分析 Source:119.147.91.131 Destination:180.118.215.175 Length:56 Info:http>500001[FIN,ACK] Seq=41,Ack=2877,win=66528 Len=0 1.1抓到的数据链路层中的帧 Frame 211:56bytes 即所抓到的帧的序号为211,大小是56字节 1.2 IP层中的IP数据报 Header Length:20bytes 即首部长度为20个字节;

IP抓包分析

IP抓包实验 一.数据截图 二.分析 这个IP协议报文我是在访问一个网站时抓到的。 从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IP的版本号(Version)为4,即IPV4协议。首部长度(Head length)为20字节。服务类型(differentiated services field)为0000,说明是一般服务。数据报总长度(total length)为56 。标识(identification)为0x4a28(18984),由信源机产生,每次自动加1,当IP数据报被分片时,每个数据分片仍然沿用该分片所属的IP数据报的标识符,信宿机根据该标识符完成数据报重组。标志(FLAGS)为0x04,表示不允许分片(DON'T FRAGMENT),标志用于是否允许分片以及是否是最后一片。片位移(fragment

offset)为0,表示本片数据在它所属数据报数据区中的偏移量,是信宿机进行各分片的重组提供顺序依据。生存时间(time to live)为64,用来解决循环路径问题,数据报没经过一个路由器,TTL减1,当TTL减为0时,如果仍未到达信宿机,便丢弃该数据报。协议标识(protocol)为0x06,表示被封装的协议为TCP。首部校验和(head checksum)为0xf5f4,表示首部数据完整。源主机(客户机)地址为192.168.0.103,目的主机(服务器)地址为220.181.92.222。 0806580121 刘敏 2011年1月9日

妈妈新开了个淘宝店,欢迎前来捧场 妈妈的淘宝点开了快半年了,主要卖的是毛绒玩具、坐垫、抱枕之类的,感觉妈妈还是很用心的,花了不少功夫,所以我也来出自己的一份力,帮忙宣传一下。 并且妈妈总是去五亭龙挑最好的玩具整理、发货,质量绝对有保证。另外我家就在扬州五亭龙玩具城旁边,货源丰富,质量可靠,价格便宜。 欢迎大家来逛逛【扬州五亭龙玩具总动员】https://www.doczj.com/doc/156986509.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