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苏武传》为例归纳文言文知识点

以《苏武传》为例归纳文言文知识点

以《苏武传》为例归纳文言文知识点
以《苏武传》为例归纳文言文知识点

以《苏武传》为例归纳文言文知识点

文言文学习主要包括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另外还有文学常识和作文素材。以《苏武传》为例:

一、作家作品

1、选自《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因事株连,死于狱中。《汉书》由他的妹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他的弟弟班超有投笔从戎的谈。

二、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氈”,一种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叩,轻轻敲打

6、驰召毉毉同医

7、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8、何以女为见女:通“汝”

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当。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今义:诚实、老实。

5、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礼品今义:钱币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遇上。今义:聚会、集合。

8、此必及我及:古义:连累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9、会论虞常。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

10、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1、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古义:在今义:介词

13、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请

14、即谋单于古义:如果今义:即使

四、一词多义

1、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2、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3、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供出。

(2)引佩刀自刺引:拔出,抽出

4、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5、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派遣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劫持阏氏归汗的事。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6、乃

(1)见犯乃死,重负国乃:副词,才

(2)恐汉袭之,乃曰乃:副词,于是、就

7、见

(1)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被

(2)何以女为见见:看见

8、及

(1)及卫律所将降者及:以及

(2)此必及我及:连累

(3)及还,须发尽白及:等到

9、会

(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正遇上

(2)会论虞常会:会同,一起

(3)会武等至匈奴会:恰逢

10、得

(1)虞常生得得:抓住

(2)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得:能

11、如

(1)事如此,此必及我如:到

(2)如惠语以让单于如:按照

12、为

(1)兄弟并为郎担任

(2)汝为人臣子作为

(3)匈奴以为神看作,当做

(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替

13、因

(1)君因我降

(2)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3)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14、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介词,因为)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

(3)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通“已”,已经)四、词类活用

1、名词做动词

(1)天雨雪雨:落下。

(2)羝乳乃得归乳:生育。

(3)杖汉节牧羊杖:拄着。

(4)空以身膏草野膏:滋润

(5)以状语武语:告诉

2、名词做状语

(1)惠等哭,舆归营用车子。

(2)剑斩虞常已用剑

(3)得夜见汉使在夜里

(4)其一人夜亡在夜里

(5)朝夕遣人候问武在早上和晚上

3、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以……为壮

4、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归

(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9)宜皆降之使……投降

五、句式

1、判断句

(1)“……也”式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者,……也”式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3)“非”字句

非汉所望也。

2、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皆为陛下所成就

(3)无标志的被动句

A、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B、缑王等皆死,虞常得生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A、何以女为见?

B、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C、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D、引佩刀自刺.

E、子卿尚复谁为乎

(2)介词结构后置

为降虏于蛮夷

(3)定语后置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六、文学常识

官职的任免升降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译为“授……官职”。如:于是辞相印不拜。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臣相兼枢密使。

(举、辟、授)

3、擢。提升官职。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A、升级:迁生、迁授、迁叙

(调、徙、转、改、放、出)

B、降级: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转迁、迁官、迁调。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6、黜。与“罢、免、夺”就是免去官职。

7、去。解除职务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七、课文分析

1、本文主要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拘后,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颂扬了他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2、写作特点

A、善用对照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急功近利贪生怯死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重名节视死如归

(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自我炫耀,色厉内荏,恬不知耻

苏武:为国效命,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忠心赤胆,大义凛然

B、通过对苏武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C、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苏武的形象

八、素材积累及运用

(苏武)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运用话题:爱国精神、守节不移、面对艰难

精彩运用:于是我看见苏武,比大漠还要古老的汉使,守望着他的高原,大漠的风雕刻出手掌的龟裂,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草原上的树孤独地守望着自由,鹰群年复一年地画出亘古的弧线,我听不见他的哀叹,只看见光滑而秃的汉节,是的,它在诉说着尊严、自由与气节,于是我懂得,生无所息不仅

是生活态度,更是生命流淌的血液。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2.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2.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3.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智子疑邻》 课文: 宋有富人,天雨(下雨)墙坏(毁坏)。其(他的)子曰:“不筑(修补),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老人fǔ)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而果(果然)大亡(丢失)其财,其家甚智(认为……聪明)其子,而(表转折,却)疑邻人之父。 1.本文选自战国末期着名思想家韩非的着作《韩非子》。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4.写出文章的寓意: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告诉人们不能凭空随意猜疑或赞赏别人,要实事求是。) 《塞翁失马》 课文: 近(靠近)塞上之人有善(擅长,善于)术者(的人),马无故(原因,缘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都)吊(安慰)之,其父曰:“此何遽(就)不为(是)福乎(呢)”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富有)良马,其子好(喜欢)骑,堕(摔下)而折(折断)其髀(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拉)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此(这个人)独以(因为)跛(瘸腿)之故(原因,缘故),父子相保(保全)。 1.本文选自西汉(朝代)淮南王刘安编着的《淮南子》,此书又名《淮南鸿烈》。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有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来祝贺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可能是祸患呢”家里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马,(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人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这个人唯独因为瘸腿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4.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C )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②友人惭,下车引之③其邻人之父亦云 ④人皆吊之⑤故时有物外之趣⑥驱之别院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苏武传知识点(教师版)

《苏武传》文言知识点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的词语加拼音。 且鞮 ..jiùjiàn 栘.中yí数.通使shuò ..侯jūdī厩监 丈人行.háng 置币遗.单于wai 缑.王gōu 阏.氏yān 伏弩.射杀之fú以状语.武yù凿地为坎.k.ǎ.n. 煴.火yūn 舆.归营yú膏.草野gào 宛.王yuān 北阙.quē诛.灭zhū天雨.雪yù啮.雪nia羝.乳dī廪.食lǐn 节旄.m.á.o.雍棫.阳宫yù斧钺.汤镬.yuahuò 二、写出通假字并解释。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女:通“汝” 3、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4、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5、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6、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8、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10、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12、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3、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三、古今异义 1、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2、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钱。 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5、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6、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7、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8、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即:古义:如果今义:即使 9、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面目:古义:脸面。今义:相貌 10、会论虞常论:会: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1、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12、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3、独有女弟二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14、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16、如惠语以让单于让:古义:责备今义:请 1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四、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1、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2、诚甘乐之甘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甘乐。 ②使动用法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解析

二十三苏武传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因事株连,死于狱中。《汉书》由他的妹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他的弟弟班超有投笔从戎的谈。 二、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氈”,一种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叩,轻轻敲打 6、驰召毉毉同医 7、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8、何以女为见女:通“汝” 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当。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今义:诚实、老实。 5、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礼品今义:钱币 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遇上。今义:聚会、集合。 8、此必及我及:古义:连累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9、会论虞常。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 10、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1、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古义:在今义:介词 13、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请

14、即谋单于古义:如果今义:即使 四、一词多义 1、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2、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3、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供出。 (2)引佩刀自刺引:拔出,抽出 4、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3 《蜀道难》知识点梳理 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 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 10.青泥何盘盘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 18.所守或匪亲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 20.锦城虽云乐虽然 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舒长。切切:细促轻幽。〔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苏武传文言知识归纳

苏武传 一、通假字: 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空自古亡人之地;法令亡常;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因泣下霑衿:“霑衿”通“沾襟”沾湿衣襟 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二、古今异义 1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古:临时充任今:虚假 2置币遗单于古:财物今:货币 3召诸贵人议古:贵族今:尊贵的人 4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燃古:第二天今:今天的下一天5扶辇下除古:殿阶今:去掉 6以货物与常古:一般财物今:供出售的物品 7与武决去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

“来”相对 8 单于视左右而惊古:侍从今:左和右两方面. 支配 9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丈夫妻子的父亲 10汉亦留之以相当古:相抵押今;相差不远 11素与副张胜相知古:相熟识,有交情今:相互了解12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古;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今;一点饭也不吃 13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古;拿着今;管理,治理14明年,陵降,不敢求武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 15皆为陛下所成就古:栽培,提拔今:很大的成绩16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古:确实活着今:老实,不说谎 17如惠语以让单于古:责备今: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 18虞常果引张胜古:牵攀,招供今:牵引,引导 19惠等哭,舆归营古:抬,扛今:车,车上可以载人载物的部分 20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古:去世今:不幸运,很失望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惠等哭,舆归营名作动抬,扛 2、天雨雪名作动下,降 3、羝乳乃得归名作动生子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名作动,织网;用弓弩矫正 5、杖汉节牧羊名作动拄着 (二)名词作状语 1、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用弩弓 2、其一人夜亡连夜 3、剑斩虞常已用剑 4、陵与卫律之最上通于天向上 5、朝夕谴人候问武在早晚 (三)使动用法: 1、屈节辱命使……遭受屈辱 2、欲因此时降武使……投降 3、单于愈益欲降武使……投降 4、空以身膏草野使…..肥沃 5、反欲斗两主使……斗 6、何久自苦如此使……受苦 7、空自苦亡人之地使…..受苦 8、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回去

以《苏武传》为例归纳文言文知识点

以《苏武传》为例归纳文言文知识点 文言文学习主要包括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另外还有文学常识和作文素材。以《苏武传》为例: 一、作家作品 1、选自《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因事株连,死于狱中。《汉书》由他的妹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他的弟弟班超有投笔从戎的谈。 二、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氈”,一种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叩,轻轻敲打 6、驰召毉毉同医 7、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8、何以女为见女:通“汝” 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当。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今义:诚实、老实。 5、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礼品今义:钱币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遇上。今义:聚会、集合。 8、此必及我及:古义:连累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9、会论虞常。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 10、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1、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古义:在今义:介词 13、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请 14、即谋单于古义:如果今义:即使 四、一词多义 1、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2、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3、引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答案版)

苏武传 一、知识要点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前 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共229 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班固( 32— 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与其父:班彪;弟:班超并称“三班”。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 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 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 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 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 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 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大部份写作。 二、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一种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 j 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6、何以女为见女:通“汝” 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当。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今义:诚实、老实。 5、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礼品今义:钱币 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遇上。今义:聚会、集合。 8、此必及我及:古义:连累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9、会论虞常。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 10、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1、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古义:在今义:介词 13、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请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册: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Ⅰ、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饱、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⒈敢以烦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⒊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 ⒈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南驻军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既东封郑以……为疆界 与郑人盟结盟 ⒉名词作壮语: 夜缒而出在夜间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既东封郑向东 ⒊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君亦无所害损害 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年轻 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国家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以乱易整,不武乱:混乱相攻;整:联合一致

四、特殊句式: ⒈省略句: ⑴省主语 辞曰许之夜缒而出…… ⑵省宾语 敢以烦执事…… ⑶省介词“于” 晋军函陵,秦军南…… ⒉倒装句: ⑴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言于郑伯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⑵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⒊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 ⒋固定句式: 焉……(为什么要……、何必……)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五、一词多义: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叙述、陈述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文体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言语粗鄙.:粗俗 辞停数日,辞.去:告别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邑不辞.劳苦:推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人微.言轻:轻微辍耕之.垄上:到 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之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是寡人之.过也:的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二十三苏武传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作者,字孟坚,东汉着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因事株连,死于狱中。《汉书》由他的妹妹及共同续成,他的弟弟班超有投笔从戎的谈。 二、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一种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叩,轻轻敲打 6、驰召毉毉同医 7、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8、何以女为见女:通“汝” 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当。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今义:诚实、老实。 5、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礼品今义:钱币 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遇上。今义:聚会、集合。 8、此必及我及:古义:连累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9、会论虞常。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 10、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1、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古义:在今义:介词 13、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请 14、即谋单于古义:如果今义:即使 四、一词多义 1、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2、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3、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供出。 (2)引佩刀自刺引:拔出,抽出 4、食

《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2、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 4、至于[以致、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孤危, 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7、而犹有可以[可以凭借]不赂而胜之之势。 8、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三、词类活用 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四、一词多义: 为: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之所劫 4、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以: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2、秦以[介词,用]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才,表结果]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因果连词]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但是]秦兵又至矣。 4、故不战而[转折连词,但是]强弱胜负已判矣。 5、是故燕虽小国而[转折连词,却]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6、二败而[并列连词]三胜。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积累(练习答案)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9. 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固:古义:本来;古义: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往,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 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 对) 10.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1.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13.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4.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有活用现象的词并分析。)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3.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4.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言: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5.范曾数目项王(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6.若入前为寿(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7.寿毕,请以剑舞(寿:名词用作动词,敬酒并祝人长寿) 8.樊哙侧其盾以撞(侧:名词用作动词,偏过) 9.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10.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11.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12.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1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14.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15.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6.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17.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用作名词,危急之事) 18.君安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19.此亡秦之续耳(续:形容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20.拔剑撞而破之(破: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2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 22.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23.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2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25.交戟之士欲止不内(止:动词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2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四一词多义 1 军:1)沛公军.霸上/封闭宫室,还军.霸上解释:名词作动词,驻军 2)为击破沛公军./项王军.在鸿门上解释:军队 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解释:军营 2 得: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解释:能够 2)吾得.兄事之解释:要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检测(附答案)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一、文化常识填空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体________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前四史”。 2、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与其父班彪、弟弟班超并称“三班”。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且鞮 ..侯()厩监 ..()栘.中()数.通使() 丈人行.()置币遗.单于()缑.王()阏氏 ..() 伏弩.射杀()以状语.武()凿地为坎.()煴.火()舆.归营()诛.灭()天雨.雪()啮.雪()羝.乳()廪.食()节旄.()喟.然() 雍棫.阳宫()斧钺.汤镬.()单.于() 奢侈.()旃.毛()扶辇.() 三、通假字 1.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与旃毛并咽之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何以女为见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法令亡常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信义安所见乎?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要实虚词 1. 汉亦留之以相当.当:______ 2. 稍.迁至栘中厩监稍:__________ 3.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会论.虞常。论:___________ 5. 如惠语以让.单于让:___________ 6. 前后十余辈.辈:__________ 7. 私候.胜曰候:___________________ 8.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舆.归营舆:______________ 11 陵降,不敢求.武求:____________ 12 扶辇下除.除:___________ 13. 自分.已死久矣分:________________ 五、古今异义 1. 我丈人 ..行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岳父。 2. 欲因此 ..时降武。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相当于所以。 3. 武等实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诚实、老实。 4. 以货物 ..与常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5. 卧起操持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6. 且陛下春秋 ..高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春季、秋季 7. 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业绩 六、一词多义 1. 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__________第二个“使”:__________ 2. 语 (1)以状语武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佩刀自刺引: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食 (1)绝不饮食食: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廪食不至食: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_答案版

《苏武传》教师版 一、文学常识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同郡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 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与其父班彪妹妹班昭并称“三班”。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 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 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 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大部份写作。 二、给下列加点的词语加拼音。 且鞮 ..( jiù )(jiàn) 栘.(yí) 中数.(shuò)通使丈人行.( háng) ..( jū dī) 侯厩监 厚赂.(lù)诸侯置币遗.(wèi)单于缑. (.gōu) 王浞.(zhuó)野侯阏氏 ..(yān )( zh ī) 伏弩.(nǔ)射杀之以状语.(yù) 武凿地为坎.(kǎn) 煴.(yūn) 火 舆. (yú) 归营膏.(gāo)草野绝不饮食 .(yuān)王北阙.( quē) 廪. ..(yìn sì)宛 (lǐn) 食节旄.(.máo) 纺缴.(zhuó)檠.(qíng )弓弩於鞯 ..(wūjīan)王诛.灭(zhū)天雨.(yù)雪啮.(niè) 雪羝.(.dī) 乳雍棫.(.yù)阳宫扶辇.(niǎn)斧钺.(yuè) 汤镬.( huò) 更.(gēng)嫁诡.(guǐ)言武死 三、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何以女为见女:通“汝”,你 6、空自若亡人之地亡通“无” 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8、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9、因泣下霑衿霑通“沾”,衿通“襟” 10、与武决去决通“诀”,辞别 四、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押。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 1-6 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强烈推荐)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 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 女:通“汝” ,你。知:通“智” ,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 ,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 .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 ,牵,引。 .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 .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 ,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 ,放置。 ..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 ,怎么。 .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 .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 ,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 ,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 ,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 ,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 ,岂。 .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 ,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 ,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 .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