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何自力

内容提要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这就是全球经济以

前所未有的速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从未像现在这样切实地感觉到彼此的相互依赖和

相互依存。本文对这一现象的形成和实质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市场经济发展边界的扩大,就其本质而言,它意味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政治经济学

一、资本主义的演进和发展阶段

按照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特点,可以将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

来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

( 一 )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自产生以来到 19 世纪末,一直以自由竞争为基本模式,具体来说,该模式有以

下特点:

1.在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分布着规模小而分散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着剧

烈的无序竞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足以构成对行业产量乃至价格的控制。

2.按照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原则开展竞争的企业由企业家直接控制。企业家既是企业

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以私人家族企业为主,即使实行股份公司制度,家族也

依然是实际的和真正的控制者。

3.市场价格自发形成,完全受供求规律的左右,任何一个企业或者个人,都没有能

力和足够的经济实力把自己制定的价格强加于市场。

4.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无阻碍地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流动。生产要素的流动

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等量资本带来等量利润,生产价格规律自发调节资本自由转投,整个资本家阶级都按照平均利润率规律参与市场竞争并瓜分剩余价值。

5.企业的目标是短期利润的最大化。

6.由于市场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机制,而市场对外部性问题、公共品供给、自然垄断、

长期性问题缺乏有效的调节,导致经济秩序混乱,经济运行失衡,效率与公平错位,经济危

机频频发生。

(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迅速进行,大型企业开始出现,它显示出了资本主义深刻的结构变革,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由此形成。该模式的特点如下:

1.伴随着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进行,一批大企业得以产生,这些企业在市场上占

据统治地位。

2.此时经济的中心人物是经营者,该经营者从属于资本家阶级

3.价格不再由市场自发确定,而是由占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制定,自发波动的价格变

收稿日期: 2006- 4- 1

作者简介:何自力( 1957-),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比较制度分

析、产业组织、现代资本主义。

成被管理的价格。

4.经济运行的调节者不再是价格的运动,而是私人垄断集团长期目标和长期利益考

虑。垄断资本的市场实力已经左右了经济运行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5.私人资本的对外扩展开始由主要进行商品输出,转变为主要进行资源性投资,

以确保稳定的销售市场和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供给。

6.由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而成的金融寡头资本出现并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金融资本的形成使资本主义的积累能力空前提高,也使金融投机得到膨胀,这些都包含了导致更

大规模的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爆发的条件和危险。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929-1933 年的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这就是国家开始介入资本主

义经济活动,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更是全面干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其主要表现是: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国有企业,包括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

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

这些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完成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完成的公共品供给和科技开发活动。

2.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国家和私人

共同投资开办合营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合并而成,国有企业对私人企业进行参股和国

有企业转由私人租赁或承包经营。这些做法旨在靠国家的力量直接支持私人资本,以帮助其扩大生产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

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国家通过各种形

式的津贴和补助,直接、间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支,提高社会购买力,扩大

消费需求,为私人垄断企业创造市场条件。

4.国家开展宏观调节。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

基本目标。

5.国家执行微观规制职能。这项职能主要是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

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反托拉斯,二是公共事业规制,

三是社会经济规制。这些规制旨在克服垄断资本主义自身发展所固有的矛盾和消极后果,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

6.国家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发

达国家建立了系统的社会福利制度,从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两个方面进行收入的再分配。社

会保障以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为目标,而社会服务则旨在提高劳动者享受和发展资料,

改善劳动者的社会状况。

(四)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全球化阶段。在该

阶段,前面三个阶段的一些特征继续保留着,如金融资本依然十分活跃;国家继续在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过去三个阶段的资本主义发展均是以民

族国家为基础和轴心的,无止境的资本积累冲动为私人资本提供了动力,而国家权利则为私人资本的发展开辟道路,国家霸权地位的确立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可以用国家霸权的更替史来描术,如热那亚- 西班牙霸权、荷兰霸权、英国霸权

和美国霸权。① 。而在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霸权还有效吗?取代国家霸权的将是什

①乌尔里希·杜赫罗.全球资本主义的替代方式[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6.

么呢?没有国家霸权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前途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全

球化阶段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成因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

度进行了解释,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生产高度社会化基础上各国经济一体化的过

程。其表现是:

( 1)生产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的标志是国家之间的垂直分工转变为国家之间的水平

型国际分工。其主要特点是分工在同一产业的同一部门之内,按照产品生产的不同工艺环节,

或按照产品零部件,或按照产品型号进行。这种分工以资本、技术、劳动、管理技术等生产

要素的跨国流动为前提,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

它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

美国波音“ 747”喷气式飞机,共有450 万个零部件,它们由分布在8 个国家的1100 个大型企业和 15000 个中小企业协作生产,最后由美国组装而成。美国“朋蒂亚克·莱曼”牌小汽

车,在德国设计,由澳大利亚制造发动机,美国、加拿大合作生产变压器,日本生产车身薄

板,新加坡提供无线电设备,而韩国供应电器设备和轮胎,是名副其实的“万国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水平型国际分工的形成为生产全球化奠定了基础,它为每个国家平等地参

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为经济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国际水平分工使各国成为生产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连中的一个环节,整个地球俨然一个大工厂。

(2)贸易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国际贸易迅速扩大的标志是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

长率。 1990- 1995 年,世界贸易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率为 1%, 1997 年含商品和服务的贸易额达到 6.7 万亿美元,增长率为7%,为同年世界生

产增长率3%的 2 倍。世界服务贸易额1985 年仅为 3809 亿美元, 1995 年急增至12300 亿美元,在国际大贸易(商品和服务)中的比重从16.3%跃升到18.8%。 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

贸易组织( WTO )成立,已有112 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另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申请之

中,到下一世纪前20 年内,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均会加入WTO ,这意味着,一个包括全

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一体化贸易体系即将建立,没有歧视和强硬贸易保护主义的全球市场将

形成,一句话,贸易的全球化正在成为现实。

(3)金融的全球化。基于生产和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也在大大加快。首先,

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1973 年,包括银行贷款、票据融资和债券发行在内的国

际融资额为 622 亿美元, 1979 年则为 1450 亿美元,增长了 2.33 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5%。进入八、九十年代,这一势头仍然持续, 1990 年与 1996 年上述三项融资的规模分别达到4276亿美元与 15139 亿美元水平,年均增长率为23.5%。其次,国际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迅速发展。国际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国际性市场,近十年来该市场呈现快速成长之势。1990 年国际股票的发行为72 亿美元,到 1996 年已达到 577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41.5%。与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相联系,基金市场迅速成长,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

者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力。基金市场是一种机构投资者取代个人投资者成为主体的集体性

投资市场。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际基金市场一直呈现扩大态势,到90年代中期,上市

交易的基金数量在纽约与伦敦已分别达到5300 个和 1935 个,其所管理的基金资产额,美国与英国已分别达到21000 亿美元与 1450 亿英磅。从国际基金市场金融资产的增长情况看,

1990 年各类机构投资者的总金融资产为139500 亿美元,到1995 年上升为236000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 11.3%,其中,投资基金类公司在1990 年拥有的金融资产为27000 亿美元,到 1995 年进一步上升到56000 亿美元,这期间年均增长率为15.7%,居各类机构投资者增长速度之首。再次,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随着各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全球各类金融市

场正在向连成一片的方向发展。目前美国、欧洲与亚洲三大区域的外汇市场已连为一体,其运作方式、交易品种与手段基本保持一致,投资者可以在一天24 小时内的任何时间进行操作。只要投资者在计算机上敲几个键,成百上千的美元就可以瞬间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

市场。现在,国际金融市场年交易量500 万亿美元,全球外汇日交易额已超过 1.2 万亿美元。

( 4)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据统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母公司已达到 6 万家,附属机构已有30 多万家,它们分布在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跨国公司从事和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30%,世界贸易的60%,技术转移及民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80%,以及 90%以上的海外直接投资。1995 年国际间的直接投资额为2430 亿美元, 1996 年达到3660 亿美元, 1997年突破 4000亿美元, 1998 年扩大到 6400亿美元, 2000 年进一步达到 1 万亿美元。此外,跨国公司的规模也大得惊人。世界上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占约90%的国家和地区的总产值低于美国

通用汽车公司的总销售额。若将国家实体与跨国公司放在一起排队,世界上最大的 100 个经济实体中,有近一半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资本和商品的国际化进一

步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经济全球化已经把所有国家都吸纳到自己的

运行轨道了。那么,是什么力量导致了经济全球化呢?是什么原因使经济全球化得以实现的

呢?具体来讲,引起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 1)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出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

的技术基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起就已经开始,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则是以 20 世纪 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以微处理机进入办公室和家庭、超级计算机问世、卫星通讯与光导通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为标志。这次科技革命以最便捷的方式沟通了各国、各地区、各企业、各团体以及个人之间的联系,并且打破了

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先进的信息传送手段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送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使生产要素以更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2)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任何人类

经济活动都是与特定的经济组织形式相联系的,与其他经济组织形式相比,跨国公司是与经

济全球化联系最为密切的经济组织形式。跨国公司自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出现以来,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跨国公司超越了原先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信贷资本流动,以及国际人力资源的运动,是一种综合了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等众多要素的、

整个生产行业的跨国转移。9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跨国公司投资的增长、规模的扩大,它

们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所占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

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商品和资本在全球的流通,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在国际间的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正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开展生产和

经营活动,并相应地带动了资本、技术、商品、人力、服务等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才极大地

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 3)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各国的选择。经济全球化赖以存在的资源配置机制是市场经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转而向市场经济过渡,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则为了摆脱经济滞胀而减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更加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

节作用,在国际社会,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民族国家对本国市场的控制大大放松,贸

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成为时代潮流,同时世界各国均把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利用别国的资本、技术及其他资源以实现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基本国策。所有这些都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制度环境和政

策条件,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但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其影响的程度又有所不同。经济全球化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是积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经济全球

化的发源地,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的是大量的利益。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追求最优配置,这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但对于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来说,全球经济仍处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状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拥有

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备的宏观调控体系,同时,国际通行的制度和惯例是由它们主

导的,国际规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国内规则的特点。这样,当这些国家的政府、企业或

其他经济主体在不同市场上开展活动时,就不会面临规则的冲突及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它们也可以利用在国内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应对国际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提高竞争

力。

目前,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已经开始从工业经济走向信息经济,新兴的金融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其主导产业。发达国家可以利用由其主导的世贸规则,打开别国的金融市场、服务市场等,将竞争引向其优势领域,从而获取更大收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往往把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作为制定规则的基本原则,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是极不对称的,它们作为不同的市场主体,在进入市场以前的资源禀赋差异极大。从这种不对等的实力状况出发,在市场上进行自由贸易和所谓的“公平竞争” ,其结果只能是弱肉强食,导致事实上的不自由和不公平。

应该说,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资源在全球加

速流动,为发展中国家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提供了机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对外转移过剩资本和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家利用这一机会吸引资本、技术,

接手外来的产业,加快国内工业化的完成。外来的资本、技术有助于改善国内的资源供给结构,使得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此外,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较

低,市场容量相对较小,经济全球化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不

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利益,同时也给发展

中国家带来巨大的风险。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

经济地位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目前的国际经济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政策协调的结果,大多数的国际规则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利,或者干脆就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

定出来要求发展中国家接受和服从的。如在国际贸易规则中加进环境和劳工条款,借口发展中国家不顾环境污染,限制其产品进入本国,扬言发展中国家不使用“人道主义”的劳工标

准就要遭到报复;在国际组织中迫使发展中国家承担超越自己水平和能力的责任等。可以说,在公平的旗号下实行不合理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借执行国际规则之名行维护自身利益之实,

造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长期控制、剥削发展中国家。

(二)经济全球化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正在迅速发展和扩大着,它不但改变着各国经济活动的方式和范围,也在改变着各国控制自己经济活动的手段和方法。但是,也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带给当代世界积极变化的同时,其迅速发展又不可避免地伴随和产生了一系列

严重问题,这主要表现为以下诸方面:

第一,“数字鸿沟”出现,国家间贫富差别扩大。与经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问题是全球

经济的两极分化。由于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而在市场经济体系中通行的是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法则,所以客观上就存在着导致两极分化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数字信息技术的出现并在经济生活领域中的广泛运用。但是,发达国家以因特网技术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远远大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数字技术给投资者和技术拥有者带来了巨额“数字红利”,而与此同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却与数字技术无缘,这

就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

第二,“新经济”与“旧经济”相脱节,加剧了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的背离。新经济指建立在数字信息技术等基础上的经济,旧经济指非信息的实质经济或者建立在传统产业基础

上的经济。在新经济条件下,高科技产业,包括电脑、通讯、网络、生物工程等相关行业成

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它们不但直接增加了社会财富的生产,而且通过向传统产业提供新技术而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生产力,进一步增加了社会财富。但是,“新”经济在“旧”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中运作,它给人一种可以持续带来滚滚财源的幻觉,其表现是高科技产业的股价一再高涨,这意味着高科技产业在通过创新改造旧经济,形成一种面向全球市场的知识经济的同时,又使其自身泡沫化,走向与实质经济脱节的道路,加剧了发达国家业已存在的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的失衡。

第三,环境退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步,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工业化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的追求目标,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从表面上看,发达国家已专注于高附加值的非污染的知识产业,但实际上,发

达国家在过去 200 年间的工业化过程中,已经严重地破坏了环境,现在第三世界成了工业制成品和资源密集实物产品的主要产地,同时也成为发达国家全球环境代价的主要承受者。当前,发达国家以仅占世界25%的人口,消费着全球能源总量的75%,排放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75%。同时发达国家还通过各种手段转移污染。经济全球化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

化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严峻挑战。

第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跨国公司主导的过程。产业结构是一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主体,一国经济的竞争力,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因此,为了增强经济竞争力,各国都十分重视调整产业结构,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协

调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说,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一种带有浓厚民族国家色彩的经济

活动。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已不再纯粹是个别国家的事情了。实际

情形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及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开展,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已在更大程度上受到跨国公司的影响,相应的,产业结构的调整超出民族国家的界限,成为立足于全球的世界性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积极主动地利用外国直接投资,

使之服务于本国产业结构调整,这有助于增强本国经济的安全度,提高国际竞争力,反之,

则会使本国经济的独立性受到损害,进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

第五,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经济主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国家主权是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的象征,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但是,如今经济全球化已冲破了国家界限,摆脱了国家

疆域的束缚,原来完全为一国所独立拥有的权利却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体拥有的权利,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惯例和国际条例来运作。这样一来,国家主权,特别是经

济主权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甚至是冲击。不过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国家主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只是局部受到约束,而不是完全消亡,恰恰相反,国家主权是经济独立的根本保证,削弱乃至取消国家主权,既不符合当代世界各国所共同遵循的“主权至上”的原则,又

会导致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阻碍各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第六,经济全球化存在着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而市场经济原本就具有二重性,它除了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率的优点外,还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缺陷,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是把市场经济的优点和缺点也全球化了。

在一国范围内,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可以靠政府干预来纠正,而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缺乏这样的调节机构和机制,这样,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在全球范围内就可能引发经济波动,甚至危机。实际情况正是如此。1994 年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震动全世界,接着巴林银行倒

闭, 1997 年 7 月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接着1998 年俄罗斯、巴西又先后陷入金融危机。现

在全球三分之一的经济受到危机和衰退的困扰。这一切表明,一个缺乏有效防范和监控体制

和机制的全球经济,必然是危机四伏的。

四、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是息息相关的。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意味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

另一方面则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变化。目前的经济全球化不论从生产关系覆盖面和

制度安排的制定看,还是从产值和产量看,都是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在当前世界近30 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70%以上;在世界近 6 万亿的出口贸易中,它们所占的比重也大体如是;在世界 6400 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 1998 年)中,它们占 90%以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力量雄厚,高科技产业水平高,它们的跨

国公司在世界生产和世界市场上占据巨大的优势地位,它们在国际经济组织中起着支配作

用。此外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规则基本上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定。从这个意义讲,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资本推动的经济全球化,它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该阶段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有以下特点:

(一)以全球范围而非民族国家为边界组织资本主义生产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如果从18 世纪中期发生在英国的产业革命算起,至今已有两个

半世纪。在这个过程中,它经历了若干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逐步向经济全球化阶段

过渡,到 80 年代中期,进入了经济全球化阶段。在全球化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不再

主要依靠民族国家,而主要依靠对全球范围的资源的利用和对全球市场的依赖。民族国家曾经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地,人们可以说英国制造、美国制造或者法国制造,现在,生产已经

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世界性的或者跨国家的了,一件产品已经很难说清是哪国制造了。可以说,离开了全球化的生产和经营,资本主义就难以生存下去了。

(二)经济全球化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反映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空前密切,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大

大加强,在这个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体系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都离不开谁。但是,

在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全球经济中,又充满了矛盾和斗争。这是资本的本性所决定的。资本的本性是不断地增值,追逐最大利润。在这种强烈欲望的驱使下,资本的对外扩张大大加

强。经济全球化,为资本的全球扩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机,而这又使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扩大

到全球。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

盾,这个基本矛盾在全球化经济中取得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各国经济的可调节性与全球经

济的无计划性之间的矛盾、跨国公司的严密组织和科学管理与世界市场的盲目扩张和无序运

行之间的矛盾、全球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趋势与世界市场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的尖锐化,导致全球经济总量和结构以及世界经济各部门、各领域之间的失调,进而导致全球经济的起伏不定,动荡和危机。

(三)贫富差别具有了全球化特点

在全球化阶段,各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相同,不同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存在巨大差别。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强大,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它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可以获

得最大利益。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很弱,它们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的利益则非

常有限,甚至被边缘化。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和众多贫困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固有现象,现在又成为全球资本主义的固

有现象。伴随着资本主义关系在世界范围的扩展,贫富差别也具有了全球化特点,而且差距在进一步加大。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与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比,1980 年为 32.8∶1, 1990 年为 51.3∶ 1,1995 年又扩大到 59.0∶1。世界上最富有的20%和最穷的20%的人的收入之比, 1991 年为 61∶ 1, 1995 年为 81∶1。目前世界上仍有30 亿人,即占人类的一半生活在严重贫困之中,每天的生活费不足一美元。

(四)资源配置机制趋同,基于民族国家的制度多样性渐趋淡化

在经济全球化阶段,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国家调节则发挥着干预作用。目前,曾经实现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已经纷纷放弃计划体制而实行了市场体制,

二战后曾经特别强调国家干预,特别是计划指导的国家,如法国和日本,都大大弱

化了国家和计划的作用;文化具有较强同质性,经济体制具有一定封闭性的国家,如德国和

日本,都在强调文化的多元化和体制的开放性。强调竞争和效率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

主导原则。今天,民族国家比过去如何时候都面临着更加开放和更大程度融入全球社会的紧迫性

和巨大压力,按照全球性规则参与竞争已经成为加入全球社会的基本要求。

(五)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民族国家与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纽带

在全球化阶段,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阶段,单一的

民族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势单力薄,面临的风险和压力非常大,这在客观上要求单一民族国

家必须参与到一个特定的区域性集团中,借助区域性集团的力量参与国际竞争。在区域性集团内部,各国经济的一体化程度比较高,跨国家的调节机构为了形成一致的行动,往往要求民族国家让渡一部分权利,或者在一些重大利益问题上做出让步,以换取对民族国家在国际竞争

中的权益的保护。因此区域内部的合作和区域外部的竞争已成为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六)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的构建迫在眉睫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全球化,这固然表明了资本主义制度还具有进一步释放生产力的潜力,资本主义制度依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和适应

能力。但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既是充满机遇和活力的过程,同时又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如果说在各国经济的联系还不够密切时,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

决定的经济危机的影响还仅仅限于个别国家或局部地区,那么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危机和冲突

则具有世界性意义,一个缺乏有效国际合作和协调的全球化经济,必然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经济,它无疑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严峻挑战。因此,全球化客观上要求加强全球性协调机

制。目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再加上西方八国政府首脑会议,

是国际性的经济协调机构,它们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经济调节组织在本质上是富人的俱乐部,它们的决策功能往往掌握在几个发达国家的手里,

它们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往往奉行双重标准,从而大大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了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公平的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国际社会要共同制定事关所有国家的经济协调机

制。只有在世界各国共同参与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体现所有国家利益和意志的规则,也只有在合作和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协调机制才能真正发挥调节所有利益矛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 美 ] 罗伯特·吉尔平.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德 ] 汉斯·彼得·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 [M] .北京:中

央编译出版社, 1998.

[3] [ 美 ] 乔治·索罗斯.全球资本主义危机[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

[4][ 澳 ] 约瑟夫·凯米莱里、吉米·福克尔.主权的终结?——日趋“缩小”和“碎片化”的

世界政治 [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5]王列、杨雪冬.全球化与世界 [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New Stage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

He Zi-li

Abstract Since 1970s, there appears a new phenomen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that is, the global economy has a unprecedented clos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dependent with each other. This paper is to give a analysis of political

economy to the formation and essential of this phenomenon and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not only the enlargement of the limit of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but also in essence means a new stage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 namely, global monopoly capitalism.

Key word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apitalism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political economy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何自力 内容提要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这就是全球经济以 前所未有的速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从未像现在这样切实地感觉到彼此的相互依赖和 相互依存。本文对这一现象的形成和实质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市场经济发展边界的扩大,就其本质而言,它意味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政治经济学 一、资本主义的演进和发展阶段 按照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特点,可以将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 来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 ( 一 )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自产生以来到 19 世纪末,一直以自由竞争为基本模式,具体来说,该模式有以 下特点: 1.在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分布着规模小而分散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着剧 烈的无序竞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足以构成对行业产量乃至价格的控制。 2.按照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原则开展竞争的企业由企业家直接控制。企业家既是企业 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以私人家族企业为主,即使实行股份公司制度,家族也 依然是实际的和真正的控制者。 3.市场价格自发形成,完全受供求规律的左右,任何一个企业或者个人,都没有能 力和足够的经济实力把自己制定的价格强加于市场。 4.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无阻碍地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流动。生产要素的流动 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等量资本带来等量利润,生产价格规律自发调节资本自由转投,整个资本家阶级都按照平均利润率规律参与市场竞争并瓜分剩余价值。 5.企业的目标是短期利润的最大化。 6.由于市场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机制,而市场对外部性问题、公共品供给、自然垄断、 长期性问题缺乏有效的调节,导致经济秩序混乱,经济运行失衡,效率与公平错位,经济危 机频频发生。 (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迅速进行,大型企业开始出现,它显示出了资本主义深刻的结构变革,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由此形成。该模式的特点如下: 1.伴随着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进行,一批大企业得以产生,这些企业在市场上占 据统治地位。 2.此时经济的中心人物是经营者,该经营者从属于资本家阶级 3.价格不再由市场自发确定,而是由占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制定,自发波动的价格变 收稿日期: 2006- 4- 1 作者简介:何自力( 1957-),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比较制度分 析、产业组织、现代资本主义。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完美版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难点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材分析与教学过程 本课课文内容围绕“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展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不同,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不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表现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建立“福利国家”这两个子目所讲述的内容。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则是因为它所容纳的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过调节,它使科技和社会生产力仍能获得较快发展,即表现为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的出现这一子目所讲述的内容,其出现的影响不局限于资本主义世界,而具有普遍性和全球性。 本课的引言部分是导入新课的重要内容,建议教师能用二战结束时和结束十年后德、日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引言,提出问题:战后这些国家为什么能从一片废墟中迅速发展?从而在探究历史问题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的学习。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讲述本子目时,建议教师能从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作用入手,使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加深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解,做到温故而知新。 教材叙述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1.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就业,就可以防止危机,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无论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面临战后重建的任务;30年代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为特点的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在世界历史上头一次大规模创造性的成功试验,以上两点成为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的社会基础。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一改过去对经济自由放任,完全依靠经济规律调节的态度,纷纷采取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不断调整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在一些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中推行国有化政策: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以保证社会的安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战后的20多年被称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建议教师采用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具体材料(文字或数据),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在战后普遍出现,是垄断资本主义之后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20世纪70年代以后 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前一阶段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下,各国发展很快。然而,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也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有制的固有矛盾,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的“滞胀”状态,“滞胀”是“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简称,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和外贸增长趋缓等。英美等西方国家抛弃凯恩斯主义,转而实行鼓吹市场万能、反对国家干预、削减社会福利、维护企业利润的新自由主义政策。面对“滞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再次进行调整,实行了不同程度上改革经济政策,开始减少政府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国家干预,出现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在讲述本目内容时,建议教师注意以下一些问题:其一,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还是后来的“混合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不可能超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范围。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私有制、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和改变基本的不平等分配关系。正是因为这种调节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以它尽管有用,但起作用也是有限的。其二,教材中提到的“国有”经济和“公有制”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点要特别向学生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国有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这样的国有经济,不过是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而已。它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 二、建立“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的出现是战后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又一表现,也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形式之一。 本目的主要内容有: 1.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和福利国家的实质:二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着福利国家的思想。他们认为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不是任意的施舍和恩赐,享受这种福利是个人的权利。为了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福利国家发展起来。其实质是把国家看作是全社会增加福利的工具,要求国家通过立法和财政经济措施,积极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福利国家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恐惧。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决定了福利国家的实质。 2.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制度的完备及作用:二战以后,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单个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了一种公民的“权利”。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政策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20世纪六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及说明 编者按:2012年7月15日,王生老师受邀在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上开设了一节公开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是一堂非常规复习课,注重整体设计,更关注关键点的把握,下文为该课的教学设计简述,同时我们也约请参会教师写了相关的课评,本期一起刊出,以期为广大读者带来一些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历史课,专题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关键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主线,整合本专题的主要内容;以“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为立意,深化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认识;培养学生参与历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常规的专题复习课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构建知识网络或图表的方式,清晰表达本专题各内容之间的联系。但这种方式大多是在“炒冷饭”,学生的认识水平没有得到提升,只是将知识点进行变相的罗列和干瘪的抽象。二是将本专题的内容进行横向联系,如,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放置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扩展和人文主义的发展与思想解放这个时代背景中去,可以明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政治、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但这明显脱离了专题体系的要求,也会增添学生的负担。三是通过大量练习题的训练,夯实本专题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产物。有的教师不重视专题复习课的教学,这是错误的。本人认为,专题复习是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正确定位是其关键。复习课应源于新授课,并高于新授课,应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应该提高学生对本专题中几个“关节点”问题的认识,应该成为综合提升学生历史研究性学习品质的有利阵地。关于本课“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将全班学生分为3个学习大组,并以本课所要探究的3个问题为依据,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依此将每组同学再次细分为3个学习小组。大组组长负责调控,力求保证每个小组人数的均衡。小组成员共同研究本小组的问题,也可求助于组内的其他同学,这是组内的合作性学习。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指定某组同学的代表阐释答案,其他组研究同一问题的学生进行补正、辩驳等。如此,就实现了大组之间的竞争,这也是合作学习的表现。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同时,这三个问题,均有一定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不是能够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的。 导课:同学们,15世纪至20世纪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以逐渐形成和发展。本节课,我们将在此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以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 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一、选择题 1.[单选题]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A.生产经营的国际化 B.市场交换的国际化 C.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D.社会消费的国际化 【答案】C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科学技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不断发展和深化的情况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开放。ABD三项,都属于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表现;C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只能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2.[单选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 A.根本利益一致,多方联合 B.有利益一致之处,也有矛盾和争夺 C.在经济利益上一致,政治利益上有矛盾 D.在政治利益上一致,经济利益上有矛盾

【答案】B 【解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和资本流动,既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面,也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矛盾的一面,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呈现出复杂性。 3.[单选题]战后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 A.商业资本国际化 B.产业资本国际化 C.借贷资本国际化 D.货币资本国际化 【答案】B 【解析】资本国际化的三种表现形态包括:商业资本国际化、借贷资本国际化和产业资本国际化。商业资本国际化是指商品资本在国际市场上的活动与增殖,它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际贸易。借贷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以货币形态在国际范围内发生的借贷运动与增殖,它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际间接融资。产业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它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他国兴建生产性企业实现的。产业资本国际化是在商业资本国际化和借贷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战后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 4.[单选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A.各国民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专题八: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本专题主要包括: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并向帝国主义过渡及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 【专题概括】: 近代资本主义经历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建立与巩固的历程,近代历史的发展实质上是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在这部历史中,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到来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它为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手段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在工业革命影响下,欧美各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最终使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一、主体线索和分期: 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及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历史,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可抓住两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的发生史,二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1、资本主义的发生史 资本主义的童年时代,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二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2、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并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时代,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二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三是两次世界大战;四是二战后至今。 二、知识结构与精要 【历史分期】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出现近代曙光) 1、背景:1)、14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 2、影响:西方国家走上资本主义扩张的道路,世界市场出现雏形。

(二)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欧美少数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1、背景: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2、表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英、法两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通过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拓展探究】: 1、《独立宣言》和攻占巴士底狱产生的直接影响分别是?(宣告美国诞生,掀开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直接对他们所作所为产生影响?(启蒙运动) 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对欧美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为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开启现代法制社会先河;是对封建社会和殖民统治的批判与否定) 3、联系所学知识,谈谈美法两国在革命中相互影响的史实?(美独立战争期间得到法国支持;美独立战争的胜利,推动法国大革命的发生、发展。) 4、美国两次战争在美国历史上的共同影响是什么?(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英法美三国革命中,三国人民共同的追求是什么?(追求民主、自由、富强等) (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19中期)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成为时代的主流 1、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表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1868日本明治维新

第19课_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_特色教案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特别是德国,有人悲观地估计,仅仅清除柏林市区的瓦砾,就需要20年的时间。然而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时 间,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 时期”。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链接思考:传统的经济理论是什么?自由主义经济思想。1776亚当斯密《国富论》。 教学目标: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新经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 重点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难点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哪一点?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 义经济理论,即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又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

历史纵横 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34年,他曾到华盛顿,这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放任不同的国家干预政策,以应对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的思想不谋而合。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 2、70年代以后: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 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主导。 二、建立“福利国家” 1.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和福利国家的实质: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历史纵横 “福利国家”制度是在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下,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这些政策目标的总称。 2.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制度的完备及作用:随着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演变:产生于19世纪末;一战间加强;一战后削弱;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 济危机爆发后,加强(美、德、日、意);二战中,高潮;二战结束至70年代,普遍发展;70年代以来,减少干预,发展为干预与市场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其理论来源是凯恩斯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主要特点是福利国家政策在分配领域中的集中表现。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了解;考查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 1.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1)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是推行政府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2)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性质仍然是资本主义形式,体现着总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关系。 2.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1)法人资本所有制的基本特点是:各类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手中,法人股东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2)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①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②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3)法人资本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它仍体现着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从进入生产过程开始已经隶属于资本,表面是平等的交换关系,背后是资本对劳动的实际支配和控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此外,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了劳动者的社会状况。【考点: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1.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拥有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人为生。 2.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3.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1.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国家已经承担起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考点:资产阶级国家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 2.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1)危机对社

第11章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第11章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11.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的国家经济关系 (单选)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多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包括美国、西欧诸国、新西兰、加拿大、日本。 (单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运动是经济全球化。 (多选)国际直接投资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 (多选)发达国家采用各种争夺世界市场的方式包括提高关税税率、采用出口信贷、出口补贴、货币强制贬值、对外国商品配额限制、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简答)为什么说货币关系国际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联系和依赖的重要方式? (1)由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闲家之间生产、贸易联系越来越密切,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必然会发生债权与债务关系,从而引发它们之间的货币兑换、比价、货币储备等问题,这些在客观上要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强金融联系.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不断被开发和使用,以及通信技术的革命,使世界金融体系的一体化、全球化程度大大提髙,也要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加强金融领域的联系。 (多选)1985年9月22日,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签订“广场协议”的国家为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

(多选)经济实力衰落或落后的国家一般倾向于保护贸易,以弥补产品竞争力的不足。 (单选)“广场协议”表面上是解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但实际上严重打击了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简答)欧元的崛起对美元形成了哪些挑战? 欧元的崛起对美元形成了挑战,一方面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地位,另一方面也冲击了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美国为了维护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多年来和欧洲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单选)主要是对国际贸易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调节的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 (单选)发达国家之间最重要的政府首脑会晤协调机制是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多选)发达资本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主要是运用解决方式是妥协、协调。 (多选)区域经济联盟的形式主要有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共同体。 (论述)试述资本主义经济协调的形式。 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协调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政府首脑会晤的协调和区域经济联盟的协调。 (1)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目前在世界上管理和协调 全球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江苏 【高频考点】 一、资本主义的兴起 1.西欧城市的兴起。 10世纪开始,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城市的市民,以法国琅城为代表,掀起了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使城市的发展摆脱了教会和封建势力的束缚。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2.文艺复兴。 14世纪前后,意大利的很多城市商业发达,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他们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

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3.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人们对黄金需求的增加,同时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也促使他们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实现财富的梦想。《马可·波罗行纪》的诱惑、造船技术的进步、地圆学说的流行、指南针的广泛应用等也是重要原因。 葡萄牙王室资助的迪亚士、达·伽马,西班牙王室资助的哥伦布、麦哲伦,在新航路开辟中成就巨大。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 “三角贸易”: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法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西方殖民者在非洲虏获黑人后,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金银和工业原料等。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英国后来居上,成为主要的经营者。“三角贸易”使非洲喪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掠夺: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

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 (2)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能列表归纳; (3)通过对本课学习,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看音像资料,懂得提取有效信息、锻炼分析能力 (2)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从而认识改革和发 展之间的关系。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自我完善。通过 学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益启示。 2.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干预经济,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 教学难点 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面对1929-1933年的大萧条,罗斯福实施新政,使美国走出了危机的阴影,并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战后严重的经济困难,资本主义国家的改变会如何呢?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 2 讲授新课 【思考一】二战结束后,面临着战后的重建,假如你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你认为怎样才能尽快恢复经济呢? (1)调整政策(2)发展科技 【思考二】在调整政策方面,你认为有哪些成功经验和理论可以借鉴呢? 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 【幻灯片】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消费不足等弊病。提出: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降低利利率等刺激消费和增加 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 【结论】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19世纪末产生,经罗斯福新政,凯恩斯倡导,到二战后有了进一步发展。 【思考三】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主要有哪些? 材料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产生了一系列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的矛盾,私人垄断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六讲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范文

第六讲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重要经济基础是() A.垄断 B.剥削 C.国家调节 D.对外掠夺 2.要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经济全球化,关键是() A.实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扩大国家关系的民族化 C.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3.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A.内容 B.作用 C.表现形式 D.作用后果 4.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 A.参与制 B.公私合营 C.建立垄断银行 D.相互联合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6.金融资本是由()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D.垄断的银行资本和中小银行资本融合成长而成的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是代表和维护()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8.资本主义在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A.物质资料生产 B.生产社会化 C.固定资产更新 D.资本主义私有制 9.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可分为()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国家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 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 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1.垄断时期垄断的银行资本() A.和中小资本有固定的联系 B.和大企业有短期联系 C.是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D.是存贷款的普通中介人 12.“个人联合”是金融寡头实现其在() A.政治上统治的主要方式 B.经济上统治的主要方式 C.生产中统治的主要方式 D.流通中统治的主要方式 13.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即() A.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C.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D.国家掌控的中小资本 1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的根源是() A.生产社会化 B.生产国际化 C.垄断统治的形式 D.国内经济部门投资饱和 15.作为国际垄断组织具体形式的跨国公司一般是() A.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B.由多国垄断组织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C.由一个国际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D.由多个国家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16.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A.只有迅速发展趋势,没有停滞趋势 B.只有停滞趋势,没有迅速发展趋势 C.停滞和发展并存,但没有迅速发展趋势 D.既有迅速发展趋势,也有停滞趋势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秀教案

(封面)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 变化》优秀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战后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条件;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快速发展;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欧洲共同体的影响;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地位。 2.战后初期美国成为经济超级大国;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表现; 3.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转变为扶植;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的恢复及其原因;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战后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 2.通过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教学,引导学生概括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3.通过对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全面辩证的思维方法,阐释历史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是西欧特别是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科教兴国、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意义。 2.通过“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主要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振兴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3.通过对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军事力量膨胀,右翼势力抬头的介绍,提醒学生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增强反

对战争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重点】 欧洲的联合;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和八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复苏繁荣的原因;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教学难点】 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转变为扶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后果?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恢复经济的?由此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欧洲的联合 1.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 ①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②各国政府不同程度地实行干预经济和推行社会福利政策;③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大量“美援”涌入西欧。 2.西欧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①恢复的时间:战后至50年代初 ②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50—70年代 3.欧洲共同体的成立:1967年 4.欧盟成立:1993年 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课程标准】 ● 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战后资本 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欧洲联合的目的、过程和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培养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史学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调整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从而正确看待国家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通过学习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调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益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难点:如何评价社会保障制度、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欧盟总部、欧盟盟旗,播放欧盟盟歌《欢乐颂序曲》 教师:这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何时出现的?它在当今国际事务当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探究新知 1.从废墟走向繁荣——欧洲的联合 展示:二战后的欧洲

教师:二战后初期,有人站在德国首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废墟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二十多年的时间,要想复兴是比登天还难。可是西欧国家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的废墟,还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展示: 教师:二战后的1950~1970年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一百多年里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间段。 设问:结合课本P79思考,二战后西欧经济从废墟走向繁荣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阅读后回答。 教师归纳:主要原因是由于西欧国家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及技术基础,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利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等。 展示: 有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hoped to boost their economics and reduce the chance of future wars by forming an economic community.[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 思考:结合所学和材料分析“欧共体”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二战结束后,各国都需要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当时形成了美苏争霸的格局,西欧各国需要密切互相之间的联系,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 设问:阅读课本P79—80,概述欧盟建立的大致经过。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基础上组成欧洲联盟。 展示:欧盟的前世今生 教师:欧盟创始成员国6个,1993年拥有12个成员国;1995年到2003年共有15个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 马原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 一、全球化研究的三个层面 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的世界范围的全球化研究基本上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也可以说,这个世界范围的研究工作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层面,也就是第一个发展阶段,说的是经济全球化。这是人们最初谈论的范围。70 年代中期新科技产业革命的兴起,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前提条件,而80 年代初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的经济政策———私有化、自由化、放松控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广泛推广,为全球化进一步提供了政策前提条件。与此同时,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开始奉行开放政策,特别是苏东剧变、冷战结束以后,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转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西方资本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开始全速进行,用加拿大左派埃伦·米克辛斯·伍德教授的话来说,“资本主义第一次接近成为一种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已成为真正的全球现象”。①这次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 1)生产全球化,也就是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西方跨国公司把生产基地转移到距离原料和市场最近、劳动力最便宜的发展中国家,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东方廉价劳动力成本结合起来,力求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 2)贸易全球化,首先是世界商品贸易数量急剧增长,从1965 年到1999 年,全球贸易总量以美元计算增长了30倍; 其次是世界贸易市场的结构转换,不仅世界贸易的商品结构生变化,而且世界贸易的基本格局也相应变化。在北美、西欧和日本这个三角地区的贸易市场不断整合的同时,世界贸易的中心逐步从西方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世界转移。 ( 3)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不仅纽约、伦敦、法兰克福、东京、香港等著名的世界金融中心整合为一个整体,而且各种不同种类的金融交易也逐渐打破壁垒,相互融合,形成24 小时不间断的全球一元化金融市场。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活动主体是跨国公司,它们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主要获利者。今天在世界范围内,200 家最大型的公司———其中包括通用汽车公司、壳牌公司、索尼公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埃克森石油公司、西门子公司、三菱公司和微软公司等巨人公司———事实上统治了整个世界经济。它们的利润在1983 年至1997 年间增长了224%,大大超过了同期世界经济增长144%的比例。它们的营业额超过了世界190 个国家中180 个国家全部国民生产产值的总和。这200 家巨型公司的销售额相当于全球国民生产产值总和的25%。② 全球化研究的第二个层面,就是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等一系列著作,把全球化与整个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联系起来,从而使全球化研究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根据美国新左派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观点,资本主义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是一个世界体系,由中心区、半中心区、边缘区组成的世界体系。中心区利用边缘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加工制品向边缘区销售牟利,并控制世界体系中金融和贸易市场的运转。边缘区除了向中心区提供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廉价劳动力外,还提供销售市场。半边缘区介于两者之间: 对中心区部分地充当边缘区的角色,对边缘区部分地充当中心区角色。③这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发展趋势,它的发展动力就是资本最大限度追求利润、无限扩张的欲望。这样一来,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就被提前到16 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和现在的沃勒斯坦都承认,资本主义是从16 世纪开始的。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历史以后人们知道,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轨迹并不是一条直线,它是曲折迂回的,在历史上多次被打断,又多次从头开始。至少在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曾经有过一次经济全球化,后来,它被两次世界大战和20 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所打断。目前进行的全球化不过是历史上那个被打断的经济全球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新开始,它在未来肯定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直线发展的。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DOC)

专题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专题概述 世界历史的主线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史。它在每一年的中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我们把它分为几个时期: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14----16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18世纪);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的时期(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一战”后到“二战”前的资本主义时期;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知识网络: 一.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14----16世纪) 1、单元特征 14——16世纪,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围绕这一主题在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世界各大洲的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探索道路。近代曙光初现,人类面临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 1、单元特征: 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欧洲殖民者相继踏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17世纪中期,英、美、法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得到确立,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仍然采用手工生产,相对落后。

2、知识简表

3、对重要历史人物(拿破仑、华盛顿、克伦威尔)的评价。 评价拿破仑:著名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1)、他执政时,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帮助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制定《民法典》,以法律形式肯定资产阶级的胜利,废除了封建特权,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各资产阶级国家的民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他执政时的对外战争,打击了各国旧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但也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财富,带有侵略性。 评价华盛顿: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廉洁奉公,不居功,不恋权,不敛财的高尚品质,以身作则,为美国政府官员树立了一个为官清廉的光辉榜样。 (1)、他临危受命担任大陆军总司令,不畏艰险,领导大陆军和殖民地人民,坚持武装反英斗争,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2)、他坚持共和制,反对君主制,主持制定了美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宪法,组建了第一届联邦政府,巩固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成果。(3)、他坚持任期制,反对终身制,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届满后,拒绝第三次出任总统,开创美国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 评价克伦威尔:(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建立资产阶级军队,领导和指挥军队打败王党军;领导人民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军事独裁者。解散长期议会,就任护国主,把护国主由终身制改为世袭制,共和国名存实亡,为斯图亚特王朝复辟铺平了道路。 三、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的时期(19世纪中期) 1、单元特征 19世纪中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战胜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奠定了物质基础。美国南北战争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俄日通过改革,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德国通过发动战争,完成了统一,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改变了欧洲格局。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遍及欧洲、美洲、亚洲,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