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套试卷汇总}2018年青岛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统考物理试题

{3套试卷汇总}2018年青岛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统考物理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了

B.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C.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D.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答案】B

【详解】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组成铅笔的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悬浮”是因为铅笔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

B.由于氧气瓶的容积不变,当瓶内氧气用去一半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半,由

m

V

ρ=知道,瓶内氧气的

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故B正确;

C.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一般体积会发生变化,质量不变,由

m

V

ρ=知道,其密度会发生变化,故

C错误;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一定,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景物在水中成像

B.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C.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D.放大镜把字放大

【答案】A

【详解】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景物在水中成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于水面下的铅笔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反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所以属于光的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凸透镜成像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而放大镜是凸透镜的一种应用,因此通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物体,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

A.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

C.在量筒内倒人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答案】B

【详解】测固体石块的密度的基本方法是: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将石块放入量筒浸没水中,读出水面体积值为V2,则石块的密度为ρ=.

因此上述步骤有用的为A、C、D,测量量筒的质量是没有必要的,B无用.

故选B.

4.如图所示,一个同学用水平力F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推车时水平力F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f的大小关系是( )

A.F一定小于f B.F可能小于f

C.F一定等于f D.F可能大于f

【答案】C

【详解】一位同学用水平力F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汽车水平方向

上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f,故C正确.

5.在下列同学们学习的古诗词中,能说明大量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万里雪飘”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香如故”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的“灰飞烟灭”

D.“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中的“流水落花”

【答案】B

【详解】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万里雪飘”,雪花是可见的,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香如故”,是扩散现象,是气体分子的运动,故B符合题意;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的“灰飞烟灭”灰和烟是可见的,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中的“流水落花”,水和花是可见的,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B.因为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所以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D.歌唱家唱出的歌声是由的他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答案】D

【详解】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

D.歌唱家唱出的歌声是由的他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决此题要知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稍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一杯热水变凉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内能增加B.水的温度不变

C.水含有的热量减少D.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减慢

【详解】A .一杯热水变凉,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故A 错误;

B .一杯热水变凉,温度降低,故B 错误;

C .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不能用含有来进行描述,故C 错误;

D .一杯热水变凉,温度降低,水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减慢,故D 正确。

故选D 。

8.如图所示,AC 为入射光线,CB 为折射光线.且

A .4f cm =

B .6f cm =

C .8f cm =

D .9f cm =

【答案】B 【详解】根据题意AO <OB 可知,A 点成像在B 点,像距大于物距,满足f <u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

为AO=8cm ,选项A 、B 、D 不能满足82f cm f <<,选项B 能满足82f cm f <<,故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焦点概念的理解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灵活应用,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9.以下是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正确的顺序应该为

①把游码置于左端零刻线处

②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④物体质量等于所用砝码质量加游码指示的质量之和

⑤物体放左盘,往右盘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A .①②③⑤④

B .③②①⑤④

C .③①②④⑤

D .③①②⑤④

【答案】D

【详解】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正确操作为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①把游码置于左端零刻线处

②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⑤物体放左盘,往右盘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④物体质量等于所用砝码质量加游码指示的质量之和

10.在学校运动会中测量跳高成绩时,应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A .分度值是1cm 、量程为5m 的皮卷尺

B .分度值是1mm 的1.5m 钢卷尺

C .分度值是1mm 的米尺

D .自制一根分度值是1cm 、量程为3m 的硬杆长尺

【答案】D

【详解】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高成绩,成绩一般在1~3米左右,故最小刻度值达到1cm 就比较适当,量程大于1m 小于3m 的自制硬杆长尺就可以.选项AB 中的皮卷尺由于有弯曲性,不易竖直,故不符合要求;选项C 中的刻度尺量程不符合要求.故选D.

【点睛】

刻度尺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要求要选择不同量程分度值的尺子,以满足不同需要.

二、填空题

11. “砰”的一声,1月30日13时55分,受严重雾霾天气的影响,京广高铁信阳东站沿线发生“雾闪”,京广高铁突然“趴窝”,上下行暂停运行,14趟高铁被迫晚点,最长时间达一小时。专家介绍,冬季超过25000伏的接触网高压线,遇雾霾天气,会产生类似闪电的高压放电,使线路无法向高铁供电,这就是雾闪。霾里有很多带电离子,还有很多烟尘微粒,在高压的情况下,使原来___________(填“导电”、“绝缘”或“半导电”)的绝缘子就会被击穿,导致电路___________(填“短路”、“断路”或“通路”)。

【答案】绝缘 通路

【详解】[1][2]霾里有很多带电离子,还有很多烟尘微粒,在高压的情况下,使绝缘的绝缘子就会被击穿,会使电路接通,形成通路,会产生类似闪电的高压放电,使线路无法向高铁供电。

12.铜的密度为338.910kg/m ?,合______3g/cm ;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质量为8.9kg ,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25mm ,则这捆铜线的长度为______m 。

【答案】8.9 40

【详解】[1]铜的密度

633

3638.910g 8.910kg/m ==8.9g/cm 110cm ??? [2]这捆铜线的体积

-3333

8.9kg ==110m 8.910kg/m m

V ρ=?? 这捆铜线的长度为

33

-62110m ==40m 2510m

V L S -?=?

13.我们看到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它们的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理是_____。“立竿见影”的“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理是光的_____。

【答案】虚像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详解】[1][2]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的现象,所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立竿见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不透明的竿上而形成的影子。

14.有一种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250℃开始就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300℃时,才熔化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一般来说,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总保持在______℃,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______(选填“水”或“冰”)的冷却效果较好。这是因为______。【答案】非晶体0 冰见解析

【详解】[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但晶体在熔化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由题意可知,这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所以是非晶体。

[2]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3][4]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冰的冷却效果更好,因为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在冰全部熔化为水之前,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是0℃,所以冰的冷却效果更好。

15.2019年12月26日我国又迎来观察日食的机会,观察方法很多种。小明用小孔成像在纸上进行观察,若要成像更清晰,小孔的直径要适当______些(选填“大”或“小”)。小华认为可以用凸透镜正对太阳,成像在光屏上观察,请指出该方法是否可行,若不行请指出原因:______。

【答案】大物距远大于二倍焦距,成像太小不便于观察

【详解】[1]小孔的直径要适当变大后,更多的光线通过小孔形成像,成像更清晰。

[2]物体越远,像越近、越小;太阳距离凸透镜距离远大于2倍焦距,所成像太小了不便于观察。

16.如图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示数;然后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拉玻璃板,在玻璃板离开水面之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个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

【答案】增大引力

【详解】[1][2]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17.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瓶中装的是空气,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夏天人坐在打开的电风扇下感到凉爽,若将此装置放在电风扇下,液柱将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

动;若在瓶子上敷块湿纱布,液柱将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由此现象可知:人坐在打开的电风扇下感到凉爽,是因为______。

【答案】气体热胀冷缩不向左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

【详解】[1][2][3][4]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若将此装置放在电风扇下,由于周围空气的温度不变,故液柱将不移动;敷上湿纱布,湿纱布上的水会蒸发,吸收热量,使瓶内气体温度降低,瓶内气体就要收缩,所以液柱向左移动;夏天吹风扇会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18.读数正确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或“丙”),铅笔的长度为_____ cm。

【答案】乙 3.48

【详解】[1]刻度尺使用时,视线应该与尺面的位置垂直,所以读数正确的是乙。

[2]从图中可以看到,铅笔的左端对准零刻度,那么它的长度是3.47cm~3.49cm均可。

19.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_________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cm。【答案】凸倒立缩小20

【详解】[1][2][3]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4]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20cm。

三、作图题

20.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右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_______)

【答案】

【详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成的像是虚像,如图所示:

21.在图中,F是透镜的焦点a、b是烛焰发出的两条光线,a与两焦点连线平行,b经过透镜中心.请作出a、b两条光线通过透镜之后的光路图.

(_____________)

【答案】

【详解】由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经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b传播方向不变,如下图:

四、实验题

22.小红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物块的密度的实验中:

(1)小红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她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

(2)她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该物块的质量为_____g ;用量筒测量物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该物块的体积为_____cm 3;则该物块的密度是_____kg/m 3。

【答案】右 54 20 2.7×103

【解析】(1)[1]由图甲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所以右盘偏高,平衡螺母应向右调节;

(2)[2]物块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

50g 4g 54g m =+=;

[3]如图丙所示,水的体积是320cm ,水和物块的体积为340cm ,则物块的体积是:

33340cm 20cm 20cm V =-=;

[4]物块的密度:

333354g 2.7g/cm 2.710kg/m 20cm m V ρ====?。 23.小明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______,发现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______(填”左“或”右“)调;

(2)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11.8g ,空烧杯的质量是90g 。

(1)如图甲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 ,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图丙所示,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______g ;

(4)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 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

(5)根据所测数据,可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g/cm 1.上述实验操作使测出的鹅卵石密度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零刻线处 右 161.8 2.65 偏小

【详解】(1)[1] [2]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零刻线处,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粱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右调。

(2)[1]由图丙知道,标尺的分度值为0.2g ,故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

m =100g+50g+10g+1.8g =161.8g

(1)[4]由(2)知道,鹅卵石的质量是11.8g ,故原来杯和水的质量为

m 水=161.8g ﹣11.8g =110g

由于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 ,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故增加水的质量

142g 130g 12g m ?=﹣=

增加水的体积为

33

12g =12cm 1g/cm V V ρ??==? 鹅卵石的体积等于加入水的体积,鹅卵石的密度

3331.8g =2.65g/cm 12cm

m V ρ==? (4)[5]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由于将鹅卵石从水中拿出时,上面沾有水,故相应的加水要多一些,所以所测鹅卵石的体积偏大,由m V

ρ=

知道,所测密度会偏小。 五、计算题

24.【答案】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诗句中曾写道“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下列对钟声的解释正确的是()

A.钟振动得越快,响度越大B.在真空中钟声传播得更快

C.诗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D.钟体不振动也能听到钟声

【答案】C

【详解】A.钟振动得越快,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A错误;

B.钟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传播速度为0,故B错误;

C.不同材料的物质发声结构不同,所以钟发出的声音音色与其它的物质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人是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故C正确;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钟体不振动就不能听到钟声,故D错误。

故选C。

2.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达州市委宣传部、文广局、市电视台主办了“红歌连连唱”.小琴踊跃报名参加了比赛,有关她的歌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听到她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B.小琴同学发出的歌声是她的舌头振动产生的

C.小琴同学在台上“引吭高歌”说明她的声音响度大

D.我们在幕后能听出是小琴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答案】B

【详解】A、小琴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递到人的耳朵里的,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歌声是靠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引吭高歌”说明她的声音响度大,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因为每个人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3.甲、乙两只白炽灯的铭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两灯都正常发光时,通过甲灯电流大

B.两灯都正常发光时,甲灯比乙灯亮

C.若灯丝的材料、长度相同,甲灯的灯丝比乙灯的灯丝粗

D.若将两灯串联接入电压为220V的电路,甲灯比乙灯亮

【答案】D

【详解】A .由图知道,P 甲=25W ,P 乙=100W ,由P UI =知道,额定电压相等时,两灯的额定电流 I I <甲乙

所以,两灯都正常发光时,通过甲灯电流小,故A 错误;

B .由于乙灯的额定功率大于甲灯的额定功率,所以,两灯都正常发光时,乙灯比甲灯亮,故B 错误;

C .甲灯泡的灯丝电阻为 ()22220V =193625W U R P ==Ω额甲甲额甲

乙灯的电阻为

()22220V =484100W U R P ==Ω额乙乙额乙

灯丝的长度和材料都是相同的,甲的阻值大于乙的阻值,所以甲灯灯丝比乙灯灯丝细,故C 错误; D .若两灯串联,则通过的电流相等,由2P I R =知道,甲的电阻大,所以甲的实际功率比乙的实际功率大,甲灯比乙灯亮,故D 正确。

故选D 。

4.关于密度、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 .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成反比

C .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D .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答案】D

【详解】AC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故AC 错误;

B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由m V ρ=可知,体积一定时,物质密度越大,质量越大,质量与密度成正比,故B 错误;

D .由密度公式可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为密度,同种物质,密度为定值,故D 正确。

故选D 。

5.下列四幅图中,关于自然现象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 .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南极的空气很湿润是因为冰可以汽化为水蒸气

D.屋檐下的冰锥是雪先熔化为水,水又凝固成冰而形成的

【答案】C

【详解】A.自然现象中,雾、露、云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霜、雪、冰花、雾凇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南极,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但这不是汽化现象,这是凝华现象,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屋檐下的冰锥是房顶的雪在温度升高时先熔化成水,温度降低时水又凝固成冰形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答案】A

【详解】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七种单色光.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红色玻璃纸透过红光,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故A正确为答案.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只有蓝色光,其他颜色的光消失,故B错误.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红纸只反射红光,则在红纸上看不到其他彩色光带,C错误.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只看到绿光,所以D错误.

7.关于重力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没有施力物体B.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C.有些物体有重心,有些没有重心D.漂浮在空中的气球不受重力作用

【答案】B

【详解】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A错误;

B.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的方向竖直向下,B正确;

C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所有物体都有重心,C 错误;

D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所以漂浮在空中的气球受到重力作用,D 错误。

8.如图所示光路,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详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故选C 。

9.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北京南站行驶到天津站全程120km ,所用时间是30min ;陆地上的猎豹最快每秒可跑40m ;旗鱼是海洋中游速最快的鱼类之一,它的游速可达118km/h ,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 ) A .猎豹的速度最大

B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的速度最大

C .旗鱼的速度最大

D .三者速度一样大

【答案】B

【分析】首先求出每种动物运动的速度,然后统一速度单位进行比较,就可以比较出哪一种动物速度最大。

【详解】“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的速度 120km 240km/h 30h 60

s v t ===车 猎豹的速度

40m/s 40 3.km/h 144km/6h v ===?猎豹

由此可见,“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的速度最大。

故选B 。

10.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运用物理知识。对图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解说错误的是( ) A .自制简易冰箱利用蒸发吸热来保存食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