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引黄水厂加药系统的选择与设计探讨

某引黄水厂加药系统的选择与设计探讨

某引黄水厂加药系统的选择与设计探讨
某引黄水厂加药系统的选择与设计探讨

2012No.4(J ul.)

Vol.30

天然水中含有各种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等杂质,使水呈现出浊度、色度、臭和味等[1]。故通过向水中加入混凝剂(或絮凝剂)去除相应杂质是给水处理的核心与关键。

目前,各种水源中各种污染源难以杜绝,导致水源水成为微污染水,另一方面原水中出现突发性污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突发性污染带来的污染成分非常复杂,比较常见的是农药,化肥,工业盐等各种有机、无机化工产品,以溶解性的居多,含酚、氮、磷、油脂、芳香烃、铁、锰等物质,造成水体有毒物质质量浓度增加、色度增加、发臭等结果。

不管是突发性水源污染,还是水源的微污染,常规水处理工艺都难以去除其中的污染物,必须加以防范和正确处理。

1工程概况

某净水厂水源采用黄河水,引水总规模9万m 3/d ,

经格栅预处理后,其中7.5万m 3/d 经取水泵站提升进入单独的工业用水净化系统;其余1.5万m 3/d 用于生活饮用水,经取水泵站提升进入净水厂后续处理单元。净水厂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通过对原水水质的分析,该工程生活饮用水需要处理的主要污染物为:浊度、大肠杆菌、氨氮;其次需要处理的偶发项目为:需氧量、石油类。从安全性考虑,净水厂还考虑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农药、酚、

铁、锰、嗅味、色度等常见污染。

2加药系统的选择

由于常规加药系统对水中的有机物、色度以及突

发性水质污染处理效果有限,为此,该净水厂加药系统设计了常规加药系统,同时为应对突发性水质污染,还设计了应急加药系统。

2.1常规加药系统

黄河水经过水库天然沉淀后进入净水厂,浊度已很

低。在常规加药系统设计时,应按低温、低浊水考虑。

该工程常规加药系统在选择混凝剂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首先,所选混凝剂务必符合卫生质量要求,对水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其次,混凝剂的混凝处理性能要好。具体表现为:1)其水解生成的化学沉淀物的水合作用弱,因而生成的矾花密实、沉降快、受水温变化的影响小,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时仍能生成良好的矾花;

2)矾花吸附性能好,以提高对原水中溶解性天然高分

某引黄水厂加药系统的选择与设计探讨

静1,韩会锋2

(1.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工程设计咨询分院,北京

100037;

2.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69)

要:当前,各种水源受到诸多污染源威胁,这些污染常规水处理工艺难以解决。高锰酸钾与活性炭联用工艺对低温、

低浊微污染水源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也是最常用的应急措施。介绍了某水厂加药系统的设计,重点探讨了应急加药系统药剂与投加点的选择,供参考。

关键词:净水厂;水处理;应急加药系统;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投加点中图分类号:TU 991.1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7767(2012)04-0080-03

Discussion on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Dosing System for a Water Plant of

Yellow River Diversion Project

Miao Jing ,Han Huifeng

给水排水工程

Water Supply &Drainage Engineering

80

2012年第4期(7月)第30

子有机物的去降率;3)矾花强度大,不易破碎,即使遭到破坏,也易于重新絮凝;4)适用的pH值范围宽。选药剂时,过多地考虑混凝剂价格是不适宜的,因混凝剂的品质和性能对水质的影响极大;混凝剂费用在制水成本中所占比例很小,采用优质混凝剂与质量较差的混凝剂相比,其对制水成本的影响很小。

针对原水pH值及浊度较低的特点,该工程混凝剂采用液体无机碱式氯化铝(PAC)。助凝剂选用有机高分子聚丙烯酰胺(PAM)。

其中,PAC设计平均投加量为20mg/L,最大投加量40mg/L。助凝剂采用PAM,设计平均投加量为0.05mg/L,最大投加量为0.5mg/L。

2.2应急加药系统的选择

应急加药,主要为防止突发事件引起的水质恶化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以保障供水安全。应急加药的投加药剂为氧化剂,利用氧化剂的强氧化作用,破坏原水中的有机质、杀灭藻类、提高沉淀池的处理效果,在受到突发性污染时投加。

高锰酸钾、臭氧、过氧化氢、次氯酸等均是可以选择的氧化剂,可根据产品的性能、使用的安全性、经济性、使用方便等因素选用,该水厂采用应用较广泛的高锰酸钾和氯。投加高锰酸钾具有比预加氯有更强的氧化作用。当原水中铁、锰超标,可通过预氧化去除,同时预氧化还可以破坏原水中的有机质、杀灭藻类、提高沉淀池的处理效果。由于高锰酸钾与有机物发生的反应具有广谱性,因此,能够抑制或减弱很多液氯无法消除的异味异嗅。此外,高锰酸钾与水中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中间产物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具有吸附能力和助凝作用,对改善絮凝沉淀池的处理效果有积极的作用[2]。在高锰酸钾不能单独有效地去除嗅味和色度的情况下,常采取与粉末活性炭联用的方法。

高锰酸钾设计平均投加量0.5mg/L,最大投加量1.0mg/L,粉末活性炭设计平均投加量20mg/L,最大投加量40mg/L。

3投加点选择

3.1氧化剂投加点的选择

各种水处理药剂的投加顺序对强化净化处理效果至关重要。很多药剂是不能混合投加的,如铝盐和氢氧化钠,阴离子和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氨、液氯和铝盐等。实际生产中,要求不易混合的药剂至少保证3~5min的投加间隔时间。在高锰酸钾不能单独有效地去除嗅味和色度的情况下,常采取与粉末活性炭联用的方法,但在生产中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炭应在高锰酸钾氧化反应结束后投加,否则两者将发生如下反应,并增加药耗:

KMnO4+3C+H2O=4MnO2+2KHCO3+K2CO3。

一般要求将高锰酸钾尽早投入到待处理水中,很多水厂将投加点设在取水头部,这样能使氧化过程充分进行,最大程度地去除嗅味、藻类等,并充分发挥二氧化锰的凝核作用,提高絮凝和沉淀效果。如果不能在取水口处投加高锰酸钾,至少要保证在快速混合前投加,不要将其与絮凝剂同时投入水中,否则两者发生反应,反而降低处理效果[3]。

该工程设计时,氧化剂投加点可供选择的有两处:一是在取水泵站水泵的出水口。由于取水泵站离净水厂约1km,氧化剂可以充分发挥氧化作用,最大限度的去除有机物、色度等。缺点是取水泵站至净水厂生活与工业用水共用一条输水管线,工业用水对色度、有机物等没有严格的要求,在该处投加将导致加药成本增加。二是在净水厂厂内投加,可供选择的地方是生活与工业进水管路分配处。优点是单独对生活用水进行氧化,节约药剂用量。缺点是氧化剂在管路中停留时间较短,不能充分反应。

通过综合考虑,该工程氧化剂投加点设在分配进水管上,预加氯投加点与高锰酸钾投加点一致。

氧化剂投加点与混凝剂(PAC)投加点相距35m,管径DN600,停留时间约1min。氧化剂与活性炭投加点之间的总停留时间约3min,包括:管道系统(停留时间1min),配水井(停留时间1min)及混合池(混合停留时间60s)。符合前面提出的3~5min时间间隔要求。

3.2粉末活性炭投加点的选择

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对污染物质的吸附作用,针对其使用几率较小的间歇性用途,可将粉末状活性炭投加到水体中一次性使用,以免去活性炭再生设备。

粉末活性炭利用其孔隙结构可对污染物质进行吸附作用。通常认为粉末活性炭投加入水中后,前30min 吸附能力最大,吸附也比较充分。如果选择在净水厂内混合池前投加,可能存在与后续工艺竟争去除有机物的问题。如果选择在絮凝池投加,则需要精确的选点,否则可能与絮体发生作用,絮体包裹粉末活性炭使吸附效率降低,从而增加活性炭投加量。如在滤池前投加则活性炭吸附时间不够,而且会堵塞滤料使滤池冲洗周期缩短,效率不高且影响较大。因此,有条件时应尽早将活性炭投入原水且保证到达处理系统前有一定的吸附时间。

给水排水工程

Water Supply&Drainage Engineering

81

2012No.4(J ul.)

Vol.30

(上接第79页)

连续刚构方案的比选。连续刚构无需大型支座,可免去安装、养护、更换麻烦;悬臂施工中不用增设和拆除临时固结,无需进行体系转换等。连续梁工艺成熟、受力明确,对基础不均匀沉降相对没有刚构敏感,适应性较好。针对该桥所在场地而言,对于连续刚构方案,为使结构受力合理,需将承台预埋在河床底以下3~5m ,以增加墩高及墩的柔性。南北主墩对河床的开挖很深,约8~10m ,开挖量、施工风险和对大堤的威胁性均很大,对施工安全和施工工期不利,且结合承台施工工艺,需要考虑特殊的基坑开挖和防护方案,如地下连续墙方案(连续墙河床附近以下应作为永久设施,以保证墩身的柔度和自由度)。考虑到连续刚构在施工中的上述风险和困难,结合该桥水文地质及墩高情况,最终采用了连续梁方案。

4.2箱梁截面的确定

该桥桥面较宽,可采用单箱单室或单箱双室截面,

但考虑到若采用单箱双室将增加上部结构的自重,增大上下部结构的投资,从而加大总的工程造价,最终确定主桥箱梁采用单箱单室直腹截面。纵向计算时,详细考虑了箱梁的剪力滞效应,能够满足规范的要求。

4.3与减隔震支座相配套的其他设计

考虑到地震烈度可能超过预期,为防止落梁,采取

以下措施:1)各墩顺、横桥向均设置挡块,并于挡块间预留足够的间隙以满足滑移要求;2)挡块间、边墩盖梁前墙内侧设置弹簧垫块,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考虑到强震后支座不能完全回复至原位,需用千斤顶施加外力顶推复位。支座顶推复位的方案如下:

1)主墩位置处,以箱梁底伸出的梁底着力块为反力点纵向顶推支座下座板,以实现顺桥向顶推复位;2)以13、14号墩顶挡块为反力点横向顶推支座上座板,同时以14号墩梁底挡块为反力点横向顶推支座下座板,

以实现横向顶推复位

。参考文献:

[1]范立础.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89-93,

112-113.

[2]彭天波,李建中,范立础.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开发及

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2):176-180.

[3]范立础,王志强.桥梁减隔震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2001:80-85.

[4]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

计细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收稿日期:2012-02-29

作者简介:谢璞,男,助理工程师,工学硕士,主要从事大跨度桥梁设

计分析工作。

根据以上分析,该工程活性炭投加点选择在配水井后絮凝池前的进水端。

4结语

4.1运行效果

该工程于2011年11月试通水,经现场监测,原水浊度超过30NTU ,取水泵站原水并伴有腐殖质异味。

试运行时,PAC 投加量30mg/L ,PAM 投加量0.05mg/L ,高锰酸钾投加量0.5mg/L ,活性炭投加量30mg/L (试运行时,由于液氯未采购,故未投加液氯)。

经加药处理后,絮凝池矾花形成良好,在沉淀池配水廊道中清晰可见,沉淀池上方无异味,滤池出水浊度小于1NTU ,达到了设计要求。

4.2设计探讨

1)预加氯与高锰酸钾投加位置设在同一处,预加

氯用于去除氨氮,高锰酸钾用于去除各种有机物污染、色度、臭味等。当出现水质突发时,停止预加氯,启动高锰酸钾及活性炭系统,可避免造成沉淀池出水有残余氯存在,从而影响粉末活性炭吸附效果。2)自然水体中,有机物都表现出吸附到悬浮颗粒

物或胶体表面的趋性。悬浮颗粒物或胶体表面被覆有机物膜后,不易被混凝去除。加入高锰酸钾,有机物膜被氧化,悬浮颗粒物或胶体的表面性质发生有利于脱稳凝聚的变化,从而使除浊效率增加,有机物含量也随之降低,减轻了水体的异臭异味。高锰酸钾在聚合氯化铝投加前投加,不仅减轻水体异臭味,还能提高絮凝沉淀效率

。参考文献:

[1]严煦世,范瑾初.给水工程[M].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99:230-231.

[2]罗岳平,邱振华,李宁.高锰酸钾在生活饮用水处理过程中

的应用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1(11):60-61.

[3]查人光,贺尧基.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联用组合工艺在净水

处理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0(4):13-15.收稿日期:2012-03-18

作者简介:缪静,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工作。

给水排水工程

Water Supply &Drainage Engineering

82

水厂新老加药系统切换施工方案

××水厂新老加药系统 切 换 方 案 ××安装集团公司

××水厂新老加药系统切换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水厂饮用净水扩建一期工程新建预臭氧接触池位于目前水厂在役老加药间的位置,因此在建预臭氧接触池前须拆除老加药间。根据建设计划,在新加药间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进行新、老加药系统切换,待新系统运行正常后拆除老加药间。 二、现状条件 ××水厂目前总制水能力为10万吨,分别由4万M/d(按6万M/d复核)和3万M/d两组制水系统组成,净水工艺流程均为常规处理工艺,其流程为: 加聚合氧化铝 ↓ 原水→提升→絮凝、沉淀池→快滤池→ ↑↑ 氯氨 清水池→吸水井→二级泵房→配水管网→用户 根据水厂相关人员介绍,目前水厂两组制水系统系统均有1用1备两个加药点,分别为3万吨系统对应1#、2#加药点,4万吨系统对应3#、4#加药点。其中2#、3#是水厂目前所用的投加点,4#投加点只有加矾预留口好用。投加点具体位置见附图1。

三、方案考虑 方案一:新加药系统管线沿新敷设管沟至接点1处后,用软管把新加药管线与老加药系统备用1号、4号投加点对接。 方案二:新加药系统管线直接敷设至水厂各投加点。 四、施工步骤 1、待室外加药管线施工至附图2接点1处后,进行新加药间加 药系统单机调试及室外加药管线的试压。 2、待新加药系统调试完成及室外加药管线试压达到要求后,进 行新老加药管线的切换对接,计划在20××年9月10日开始 施工,具体时间需经总公司生产处和水厂确认。 3、施工前做好切换所需的人员、材料、施工机具,确保切换时 间最短,把施工对水厂正常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4、切换施工前通知水厂及生产处,在水厂及生产处技术指导人 员在场情况下开始施工。施工工作量主要是用软管把加矾、 加氯、加氨从接点1处接至2、3号投加点。施工时应把好 技术质量关,确保一次对接成功。 5、对接完成后,开启加矾计量泵、加氯机、加氨机,检查管线 是否有泄露,若有泄露则在泄露处做好记号,待停机后再整 修。反复检查,直至没有泄露。 五、安全、文明措施。 1、施工时服从现场业主、监理的统一指挥,重视生产处、水厂 的意见,做到工完场清。

微生物抗菌素敏感试验

抗菌素敏感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药敏试验(K-B纸片琼脂扩散法)方法、原理及结果判读 2、掌握抗酸染色方法及结果判定 二、实验原理 1、抗菌药物分类: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 (2)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奇霉素 (3)大环内脂类:红霉素、白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 (4)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 (5)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 (6)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 (7)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多粘菌素、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抗真菌抗生素、灰黄霉素 (8)抗肿瘤抗生素: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 (9)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环孢霉素 2、抗菌药物敏感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in vitro ) 1)抑菌试验:体外测定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生长能力的试验 (1)纸片扩散法(disc diffusion test) K-B纸片琼脂扩散法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不断地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2)稀释法(dilusion test) a.将被检菌株接种于一组含有不同稀释度抗菌药物的培养基内 b.37℃18-24小时后,抗菌药物能抑制被检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浓度(MIC)即该菌 对该抗菌药物的敏感度 c.MIC50 MIC90 d.根据MIC和常用剂量时该药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来划定细菌对各种药物的敏感度或 耐药的界限(break point,折点) (3)E试验法(E test) 2)杀菌实验 3)联合药敏试验 4)检测细菌所产生的抗生素灭活酶试验 3、药物敏感性分级 1)敏感(S)

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 课程大作业—I 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 院(系) 专业 学生 学号 班号 2015年4月

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 1 设置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的目的 功能原理设计是机械系统设计的最初环节,主要是针对产品的主要功能提出一些原理性构思,也就是针对产品的功能进行原理性设计! 针对某一产品的主要功能,设计人员在进行了大量相关资料查阅之后,应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功能原理方案来,以便从中选出较理想的一个为下一步总体设计奠定基础。针对产品主要功能而进行的功能原理设计这一步,在整个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功能原理设计应既有创新构思,同时又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机械系统设计能力时,不仅要注重机构和结构设计的培养和训练,而且更应注重功能原理设计的培养和训练。由于功能原理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工作内容,因此,本大作业将主要针对功能原理设计进行。 2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目的 棒料校直是机械零件加工前的一道准备工序。若棒料弯曲,就要用大棒料才能加工出一个小零件,如图1所示,这种加工方式材料利用率不高,经济性差。故在加工零件前需将棒料校直。 图1 待校直的弯曲棒料

3 设计数据与要求 请根据以下设计数据,进行棒料校直机的功能原理设计。 1) 棒料材料:需校直的棒料材料为45钢 2) 工作环境及环保要求:室内工作,希望冲击振动小、噪声小; 3) 工作寿命:使用期限为10年,每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16小时; 4) 设备保养维护要求:每半年作一次保养,大修期为3年。 5) 棒料校直机原始设计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棒料校直机原始设计数据 4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过程 功能原理方案设计的任务是:针对某一确定的功能要求,去寻求一些物理效应并借助某些作用原理来求得一些实现该功能目标的解法原理来;或者说,功能原理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构思能实现功能目标的新的解法原理。这一步设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尽可能多地提出创新构思上,从而使思维尽量“发散”,以力求提出较多的解法供比较和优选。此时,对构件的具体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则不一定要有成熟的考虑,故只需用简图或示意图的形式 5 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要求 1) 用黑箱法寻找总功能的转换关系,给出棒料校直机的黑箱图; 2) 对棒料校直机进行总功能分解,绘制“技术过程流程图”和“总功能分解图”; 3) 建立棒料校直机的“功能结构图” 4) 寻找原理解法和原理解组合。 6 设计参考资料 教材中第二章机械系统总体设计中“露天矿开采挖掘机的原理方案设计” 7 作业成绩及其与本门课程总成绩的关系 满分4分,记入100分的总课程成绩。 根据表1任选一组进行设计。

水处理加药装置的作用

1、原水箱添加(次氯酸钠,NaOC): 漂白粉的化学名称是次氯酸盐(次氯酸钠,NaOCl),它是强氧化剂,也是廉价易得的灭菌剂。它的杀菌作用是次氯酸钠分解为次亚氯酸,后者不稳定,在水溶液中分解为新生态氧和氯,使细菌受强烈氧化作用而导致死亡,对杀死细菌和噬菌体均有效。 2、预处理前添加絮凝剂: 絮凝剂主要有无机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都主要是处理各种污水用的,具体——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处理炼油废水,其它工业废水,高悬浮物废水及固液分离中阳离子型絮凝剂有着广泛的用途。特别是丙烯酰胺系列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以其分子量高,絮凝架桥能力强而显示出在水处理中的优越性。微生物絮凝剂絮凝范围广、絮凝活性高,而且作用条件粗放,大多不受离子强度、pH值及温度的影响,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中。 加入絮凝剂就是使水与杂质快速、比较彻底的分离开来。 3、高压泵进口加阻垢剂,RO进水前添加NAHS03还原剂: (常用的还原剂亚硫酸氢钠) 为确保反渗透装置长期稳定运行,防止膜表面受微生物氧化剂及悬浮杂质的污染损坏,在RO进水前进行氧化剂的还原加药处理,消除氧化剂对膜的影响;为防止膜表面结垢,降低膜的除盐性能,在每套高

压泵的进口均设置阻垢剂加药系统,以提高膜的产水通量 在一级反渗透中加碱使用较少。在反渗透进水中注入碱液用来提高pH。一般使用的碱剂只有氢氧化钠(NaOH),购买方便,而且易溶于水。一般不含其他添加剂的工业级氢氧化钠便可满足需要。商品氢氧化钠有100%的片碱,也有20%和50%的液碱。在加碱调高pH 时一定要注意,pH升高会增加LSI、降低碳酸钙及铁和锰的溶解度。最常见的加碱应用是二级RO系统。在二级反渗透系统中,一级RO 产水供给二级RO作为原水。二级反渗透对一级反渗透产水进行“抛光”处理,二级RO产水的水质可达到4兆欧。在二级RO进水中加碱有4个原因: a.在pH8.2以上,二氧化碳全部转化为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可以被反渗透脱除。而二氧化碳本身是一种气体,会随透过液自由进入RO产水,对于下游的离子交换床抛光处理造成不当的负荷。 b.某些TOC成分在高pH下更容易脱除。 c.二氧化硅的溶解度和脱除率在高pH下更高(特别是高于9时)。d.硼的脱除率在高pH下也较高(特别是高于9时)。 加碱应用有一个特例,通常被叫做HERO(高效反渗透系统)过程,将进水pH调到9或10。一级反渗透用来处理苦咸水,苦咸水在高pH下会有污染问题(比如硬度、碱度、铁、锰等)。预处理通常采用弱酸性阳离子树脂系统和脱气装置来除去这些污染物。

某引黄水厂加药系统的选择与设计探讨

2012No.4(J ul.) Vol.30 天然水中含有各种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等杂质,使水呈现出浊度、色度、臭和味等[1]。故通过向水中加入混凝剂(或絮凝剂)去除相应杂质是给水处理的核心与关键。 目前,各种水源中各种污染源难以杜绝,导致水源水成为微污染水,另一方面原水中出现突发性污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突发性污染带来的污染成分非常复杂,比较常见的是农药,化肥,工业盐等各种有机、无机化工产品,以溶解性的居多,含酚、氮、磷、油脂、芳香烃、铁、锰等物质,造成水体有毒物质质量浓度增加、色度增加、发臭等结果。 不管是突发性水源污染,还是水源的微污染,常规水处理工艺都难以去除其中的污染物,必须加以防范和正确处理。 1工程概况 某净水厂水源采用黄河水,引水总规模9万m 3/d , 经格栅预处理后,其中7.5万m 3/d 经取水泵站提升进入单独的工业用水净化系统;其余1.5万m 3/d 用于生活饮用水,经取水泵站提升进入净水厂后续处理单元。净水厂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通过对原水水质的分析,该工程生活饮用水需要处理的主要污染物为:浊度、大肠杆菌、氨氮;其次需要处理的偶发项目为:需氧量、石油类。从安全性考虑,净水厂还考虑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农药、酚、 铁、锰、嗅味、色度等常见污染。 2加药系统的选择 由于常规加药系统对水中的有机物、色度以及突 发性水质污染处理效果有限,为此,该净水厂加药系统设计了常规加药系统,同时为应对突发性水质污染,还设计了应急加药系统。 2.1常规加药系统 黄河水经过水库天然沉淀后进入净水厂,浊度已很 低。在常规加药系统设计时,应按低温、低浊水考虑。 该工程常规加药系统在选择混凝剂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首先,所选混凝剂务必符合卫生质量要求,对水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其次,混凝剂的混凝处理性能要好。具体表现为:1)其水解生成的化学沉淀物的水合作用弱,因而生成的矾花密实、沉降快、受水温变化的影响小,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时仍能生成良好的矾花; 2)矾花吸附性能好,以提高对原水中溶解性天然高分 某引黄水厂加药系统的选择与设计探讨 缪 静1,韩会锋2 (1.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工程设计咨询分院,北京 100037; 2.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69) 摘 要:当前,各种水源受到诸多污染源威胁,这些污染常规水处理工艺难以解决。高锰酸钾与活性炭联用工艺对低温、 低浊微污染水源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也是最常用的应急措施。介绍了某水厂加药系统的设计,重点探讨了应急加药系统药剂与投加点的选择,供参考。 关键词:净水厂;水处理;应急加药系统;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投加点中图分类号:TU 991.1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7767(2012)04-0080-03 Discussion on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Dosing System for a Water Plant of Yellow River Diversion Project Miao Jing ,Han Huifeng 给水排水工程 Water Supply &Drainage Engineering 80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 用药敏实验进行药物敏感度的测定,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的方法主要有纸片扩散法,稀释法(包括琼脂和肉汤稀释法),抗生素浓度梯度法(E-test 法),和自动化仪器等。 简介: 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AST),是指在体外测定药物抑菌或杀菌能力的试验。 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近期推荐的标准,对非苛氧菌(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非肠科杆菌、葡萄球菌属细菌、肠球菌属细菌)和苛氧菌(嗜血杆菌属细菌、淋病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选择常规药敏试验的首选药物(A 组抗生素)或临床使用的主要抗生素(B组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 抗菌药对细菌性传染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养殖过程中不科学的、盲目的滥用抗菌药,很多致病性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抗菌药对细菌性疾病的控制效果越来越差,不但造成药物浪费,而且还延误病情,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新型致病菌的不断出现,抗菌药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并且各种致病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差异。长期以来,各种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使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往往失去药效,以及不能很好的掌握药物对细菌的敏感度,所以一个正确的结果,可供临床医师选用抗菌药物的参

考,并提高疗效。农业部动物检疫所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动物疫病诊疗中心总结出几套适合基层进行药敏试验的操作方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可去生化试剂店购买,做不同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做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普通营养琼脂或麦糠凯培养基。做沙门氏菌可选择血清培养基。 药敏试纸:购买或自制(详见实验准备) 细菌:待做药敏试验的细菌 仪器:接种环、酒精灯、打孔器、牛津杯、移液器、滴头 实验准备 2.1 药敏片的准备:购买或自制 2.1.1 制备方法:取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6毫米直径的圆形小纸片。取圆纸片50片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瓶口以单层牛皮纸包扎。经15磅15-20分钟高压消毒后,放在37℃温箱或烘箱中数天,使完全干燥。 2.1.2 抗菌药纸片制作:在上述含有50片纸片的青霉素瓶内加入药液0.25毫升,并翻动纸片,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翻动纸片时不能将纸片捣烂。同时在瓶口上记录药物名称,放37℃温箱内过夜,干燥后即密盖,如有条件可真空干燥。切勿受潮,置阴暗干燥处存放,有效期3-6个月。

锅炉水处理几种锅内加药处理方法

锅炉水处理几种锅内加药处理方法 锅内加药处理是作为锅炉补给水、凝结水、生成返回水处理的补充处理。其作用是使随给水带入锅炉内的结垢物质与所加药剂反应,生成悬浮颗粒,呈分散状态,通过锅炉排污排出锅内,或使其成为溶解状态存在于锅水中,不会沉积在锅炉管壁上,以达到防垢的目的。一、纯碱处理法 纯碱是工业碳酸钠的俗称。 纯碱处理是人为地增加浓度,使锅水中的平衡向左移动,在锅水中维持一定的碱度和pH 值的条件下,生成无定形水渣,锅水中浓度减少,平衡式& e, @7 B# @! y- M4 f5 x 向左移动,从而减少、水垢的形成。! G" }4 f7 j% e, g7 ` 由于在高温下发生水解反应 生成,使反应式的平衡向生成水渣方向移动。. U* k1 i; X/ h) S) B 纯碱处理法可使锅水中和保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使锅内生成无定形水渣,不生成结晶形水垢,达到防垢的目的。4 ]2 b0 V3 d2 g. [. g7 S, Z 因碳酸钠在锅水中会水解,其水解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锅炉压力为1.5MPa时,其水解率为60%,因此,纯碱处理一般用于压力低于1.3Mpa、大于0.2Mpa的锅炉,也可用于火管、水管立式锅炉和卧式三回程快装锅炉及水容量大于50L/m2加热面的锅炉。对于原水硬度大于碱度的非碱性水质,以及含镁的非碳酸盐硬度较小的锅炉也适用。对于压力低于0.2MPa的锅炉,因碳酸钠水解率低,难以维持锅水pH值在10~12范围内,尤其是热水锅炉,一般不宜采用单独的纯碱处理,可适当补充一些氢氧化钠。: e0 l; p) m& V- Q+ {, b: C 二、磷酸盐处理法(科盛环保科技) (一) 磷酸盐处理 一般中、高压锅炉均可采用磷酸盐处理,该法是在锅水呈碱性的条件下,加入磷酸盐溶液,使锅水磷酸根维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水中的钙离子便与磷酸根反应生成碱式磷酸钙,少量镁离子则与锅水中的硅酸根生成蛇纹石。 碱式磷酸钙和蛇纹石均属于难溶化合物,在锅水中呈分散、松软状水渣,易随锅炉排污排出锅炉,不会粘附在受热面形成二次水垢。 (二) 锅水中磷酸盐的“暂时消失”现象+ R5 n! p, S" I9 M1 P' B1 T/ y 有些锅炉在磷酸盐加药正常,当锅炉运行负荷增高时,锅水中的磷酸盐浓度会明显降低,而当锅炉负荷降低或停炉时,锅水中的磷酸盐浓度又重新升高,这种水质异常的现象称磷酸盐“暂时消失”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锅炉高负荷时,易溶的磷酸盐从锅水中析出,沉积在水冷管壁上,锅水中的磷酸盐浓度便明显降低;当锅炉低负荷运行时,沉积在管面上的磷酸盐又溶解下来,锅水中的磷酸盐浓度又明显升高。这种现象的危害,不仅是沉淀析出影响传热,引起超温,加剧管壁结垢与腐蚀,而且会使管壁表面产生游离NaOH,造成局部碱度过高而引起金属管壁的腐蚀。磷酸盐“暂时消失”现象有时与水冷管壁的清洁程度有关,有的锅炉刚进行化学清洗后,“暂时消失”现象明显。防止这种现象发生的办法是:实行低磷酸盐处理、平衡磷酸盐的锅水处理方式,或采用全挥发性处理。采用等成分磷酸盐处理,虽不能解决磷酸盐的消失现象,但可防止由磷酸盐的消失现象而引起的碱腐蚀问题。7 [5 l R2 p) c1 d- x) G5 a5 z% ` (三) 等成分磷酸盐处理 这种方法是向锅炉水中加入磷酸三钠和磷酸氢二钠混合液,使锅水中的游离氢氧化钠全部转变成磷酸三钠,只要锅水中钠离子和磷酸根离子的摩尔比(R)Na/PO4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可以使锅水既有足够的pH值和一定的PO43-浓度,又不会含游离氢氧化钠。 (四) 平衡磷酸盐处理( T1 j2 y( q; f% F

次氯酸钠加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次氯酸钠加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字数:3245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5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摘要:液氯因其危险性在自来水行业正逐步被新的消毒剂所取代。次氯酸钠作为一种含氯消毒剂因为使用安全、消毒效果好成为液氯的合适的替代品。本文从次氯酸钠消毒工艺流程、控制方法等方面介绍了杨庄水厂自动加药消毒系统。文中分析了次氯酸钠的消毒效果,对比了两种消毒方式的成本,并根据因次氯酸钠的特性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次氯酸钠, 消毒,自动控制,成本分析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utomatic additive dosing system for sodium hypochlorite in Yangzhuang water works ZHAO Ran,LUO Guofeng (Water Treatment Work,Shijingshan,Beijing 100043,China) Abstract: Liquid chlorine is being replaced by new disinfection in tap water industry because of the hazard involved. Sodium hypochlorite as one of chlorine-based disinfectants has become a good substitute for liquid chlorine due to the safety in useas well as the good disinfection effect. Automatic additive dosing sterilization system is introduced in terms of sodium hypochlorite disinfectionprocess flow and control methods. In this paper, disinfection effect of sodium hypochlorite is analyzed. A comparison has been made of the costs of liquid chlorine method and sodium hypochlorite method. Furthermore, We analyse the problem caused by property of sodium hypochlorite.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is given. Key words: sodium hypochlorite, disinfection, automatic control, cost analysis 1.背景 液氯作为传统消毒剂因其本身的剧毒等危险特点,国家对其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和使用等方面均作了严格的规定,在北京等大城市因为人口密集

循环水系统加药系统方案要点

2000m3/h,2×1500m3/h 循环水系统投药系统 设 计 方 案 苏州得润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

目录 一、概述 (2) 二、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2) 三、工艺流程的确定 (3) 四、循环水系统设计参数 (4) 五、设计规范标准 (6) 六、药剂选用原则 (7) 七、补充水及旁滤处理 (7) 八、循环水处理 (7) 九、清洗与预膜处理 (10) 十、药剂的选用及投药量 (13) 十一、投药设备的选型 (14) 十二、供货清单 (16) 十三、设备的投资概算 (16)

一、概述 在冷却水循环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冷却构筑物的传热与传质交换,循环水中Ca2+、Mg2+、CL-、 2 SO等离子,溶解性固体,悬浮物相应增加,空气中污染物如 4 尘土、杂物、可溶性气体和换热器物料渗漏等均可进入循环水,致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和在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管道中产生结垢、腐蚀和粘泥,造成换热器换热效率降低,能源浪费,过水断面减少,通水能力降低,甚至使设备管道腐蚀穿孔,酿成事故。 循环冷却水处理的目的就在于消除或减少结垢、腐蚀和生物粘泥等危害,使系统可靠地运行。 循环水中能产生的盐垢有许多种,如碳酸钙、硫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锰、硅酸钙等,其中以碳酸钙垢最为常见,危害最大。 二、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1、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用水是在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中需要贯彻的国家技术方针政策的几个重要方面。在符合安全生产要求方面:循环冷却水处理不当,首先会使用权冷却设备产生不同程度的结垢和腐蚀,导致能耗增加,严重时不仅会损坏设备,而且会引起工厂停车、停产和减产的生产事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安全生产首先应保证循环冷却水处理设施连续、稳定地运行并能达到预期的处理要求。其次,在循环冷却水处理的各个环节如循环水处理、旁流水处理、补充水处理及辅助生产设施如仓库、加药间等,设计中都应考虑生产上安全操作的要求。特别是使用的各种药剂如酸、碱、阻垢剂、杀菌灭藻剂等,常常是有腐蚀性、有素,对人体有害的。因此,对各种药剂的贮存、运输、配制和使用,设计上都必须有保证工作人员卫生、安全的设施。并按使用药剂的特性,具体考虑其防火、防腐、防素、防尘等安全生产要求。 2、循环冷却水处理,可以概括为去除悬浮物、控制泥垢、控制腐蚀及微生物等四个方面。 3、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冷却水吸收热量后,以冷却塔与大气直接接触,二氧化碳逸散,溶解氧和浊度增加,水中溶解盐类浓度增加以及工艺介质泄漏等,使循环水水质恶化,给系统带来结垢、腐蚀、污泥和菌藻问题。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基本原则 1药敏试验检测获得性耐药,不必测试天然耐药: 天然耐药是细菌菌种固有的特征,耐药基因一般位于染色体,可以长期稳定遗传,表现为对某类或某种药物的天然耐药。天然耐药信息一般由基础医学和临床文献提供。部分天然耐药,体外试验条件下可能无法检测出来,因而导致假敏感,如果报告将成为极重要错误,严重误导临床。常见菌种对各类药物的天然耐药见文献。实验室全体人员应熟知这些信息,可将其发给临床学习和参考。 2药敏试验测试的前提条件: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检测的人员能力、客观条件、结果解释依据。标本处理、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操作等环节规范、标准、结果可信;具备对结果的解释能力,能够提供临床会诊服务。临床常规工作,分离株(可能)有临床意义而非定植或污染时,才可进行药敏试验。 错误示例:来自痰标本的溶血葡萄球菌,未作标本质量评估和半定量培养,进行药敏试验;来自粪便标本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等。 3测试结果应准确: 实验室应遵照CLSI文件或相关规范建立本医院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

体系。质控菌株、频率、质控范围符合相关要求;定期参加实验室室间比对项目。建议保留菌株,以便复核。 具体的专业要求 1标本类型 临床微生物学的一大特点是标本种类繁多,而不同药物在这些部位的分布不同。标本的规范采集、质量保证、立即运送和有效保藏有赖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相关各方的密切合作。在规范临床送检的前提下,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和报告药敏结果时,应首先考虑标本的特殊性。实际工作中需重点考虑的标本如下。 1.脑脊髓液: 正常和疾病状态不能穿透血脑屏障的药物,常规不应报告。报告审核时,对于分离自脑脊髓液的菌,下列药物不能报告:仅有口服剂型的抗菌药物、一、二代头孢菌素(除外静脉用头孢呋辛)、头霉素类、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

浅谈净水厂加药间的设计

浅谈净水厂加药间的设计 浅谈净水厂加药间的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了水厂加药间的重要性及常见布置形式。以常用的几种水处理药剂(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聚合物、硫酸,氢氧化钠)为例,介绍了如何根据药剂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净水厂加药间的布置,以及从哪些方面考虑加药间的安全措施。 关键字:净水厂,加药间,药剂 一、概述 净水厂经常用到各种水处理药剂,例如前混凝池投加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聚合物。因为每种混凝剂有其PH适用范围,所以还可能根据原水酸碱度投加硫酸,以达到最佳的混凝效果。混凝后再设PH调节池投加氢氧化钠将其中和。这些药剂有些为粉末状,需要先溶解再用隔膜泵投加,有些为液态的,可以直接投加,但可能需要稀释。所有的溶解、搅拌、稀释、投加设备,一般都安装在水厂加药间内。加药间内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否,直接影响到全厂水处理效果,甚至让某些水处理单元完全失效,致使水厂出水不达标。可见,加药间对于水厂的正常运行与否是至关重要的。 二、总体设计 加药间是一座建筑物,不同于其他工艺性较强的水处理构筑物。加药间往往根据建设单位对占地面积,位置要求或投加药品种类的改变,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加药间可以设计为地上式、半地下式、矩形、多边形等多种形式,不像澄清池、滤池那样,形式相对固定。设计前期一般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主要是根据总图布置和现场实际情况做几个方案,经多方讨论得到认可后再进行下部工作,不必急于详图的设计。方案阶段要根据设备的最小间距要求,以及通道、预留检修空间要求,进行布置。一般涉及安全的最小间距是必须要保证的,空间富裕时,可以适当放宽,如最小过人通道净距600mm,经常过人通道1200mm。 三、设计举例

南方医科大学微生物实验报告

2016年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日期 2016年5月22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原则和一般方法。 2、掌握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3、掌握油镜的正确使用、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革兰氏染色法,熟悉细菌基本形态。 4、熟悉几种常用的细菌生化反应的名称、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用途。 5、掌握血浆凝固酶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用途。 6、熟悉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的种类、原理及应用,掌握纸片扩散法。 7、掌握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与判断。 二、实验器材 1、天平、称量纸、干粉培养基、锥形瓶、量筒、15支试管、试管架、试管筐、5ml 刻 度吸管、平皿、洗耳球、酒精灯 2、脓汁标本1支,粪便标本1支;伊红美兰平板2个,营养琼脂平板2个,伊红美蓝 平板2个,接种环,酒精灯 3、斜面4支、细菌分离培养物(上次实验平板) 题目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 成绩 实验者 作者:马浩楠 3140020007 参与者名字:马浩楠 丁超 王尧鑫 桂文茁 年级专业 2014级医学影像专业 指导老师 罗军

4、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4支,生理盐水2支,镜油瓶、拭镜纸1套,吸水纸1 本,载玻片4张,染色瓶,染色架 5、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培养物(菌液)4支,半固体琼脂4支,营养琼脂平板4 个,糖发酵管1套,抗菌素纸片1套,眼科镊子2把 6、半固体培养物4支,药敏试验培养物4个,微量发酵管培养物1套。 三、方法与步骤 1、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称量干粉培 养基(g) 水量(ml) 煮沸(次)分装(ml) 备注 营养琼脂11.4 300 3瓶,500ml 瓶,平板 营养琼脂 2.7 70 3 5 14支×3,中试管,斜面 营养肉汤 1.3 60 1 3 20支×2,小试管,肉汤 半固体琼脂 1.7 60 3 4 14支×3,小试管,高层 (1)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称量11.4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300ml蒸馏水,分2瓶装,用于倒平板。 (2)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用于制作斜面):称量2.9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75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先后煮沸3次,分15支中试管装,每支试管5ml。 (3)肉汤培养基的制备(用于制作液体培养基):称量1.1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煮沸1次,分15支小试管装,每支试管5ml。 (4)半固体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称量1.7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60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先后煮沸3次,分15支中试管装,每支试管4ml。 2、细菌的分离培养 平板划线分离法

水处理系统配置规范资料

北京宝得瑞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BD/xxxxxx-2016 水处理RO系统配置规范 2016-1-5发布2016-1-6实施编制:审批:

1、工艺流程:

说明: 1、絮凝剂添加的目的是将原水中的杂质及胶质物质可通过絮凝剂发生反应产生絮凝物质,在砂滤罐环节拦截以提高水质,减低保安过滤器和RO系统的负担,延长保安过滤器和RO系统的使用寿命。 2、原水罐为提供流量、压力稳定的进水,保证水处理系统进水量稳定,需设置原水罐一台,原水罐内设液位控制器,与进水电动阀、原水泵联动,罐体设有人孔和清洗喷球。不锈钢材质的水罐、水池不要加漂白粉,防止被氯离子腐蚀,清洗用CIP;而水泥材质的储水池必须要加漂白粉对原水进行预杀菌。 3、原水泵用于对原水加压,为预处理系统提供动力源,系统选用两台原水泵,至少采用1用1备,泵间互相连锁,且与原水箱液位连锁,低液位停泵。 4、不锈钢砂滤罐为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设备,适用于浊度在1-10NTU的进水;目的除去水中的悬浮物、颗粒和胶体,降低水的浊度,保证预处理出水SDI(污染指数)≤3,满足除盐装置后续设备的进水要求;设备可以通过周期性的水冲清洗和气洗来恢复它的截污能力。 设置空气擦洗(气洗)接口,砂滤罐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悬浮物与杂质的过滤累积,其进出口压差增大,滤料表面粘附了大量悬浮物和胶体等杂质,互相粘结的杂质会造成滤料结成泥球,这时需要进行反洗,以恢复滤料的过滤效果,但这些杂质仅仅用水进行冲洗很难去除;必须采用空气擦洗,气体在水中分散成微小气泡,带动滤料互相摩擦,同时借助水的作用,才能够将泥球打散并使粘附于滤料表面的杂质剥落下来,然后用水冲走,从而提高过滤器的反洗效果。 5、活性炭过滤器是利用颗粒活性炭进一步去除多介质过滤器出水中的残存的余氯、有机物、悬浮物的杂质。由于原水中加入了杀菌剂,会产生余氯。余氯如果直接进入RO系统,则会氧化RO膜,对RO膜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过多的有机物非常容易滋生细菌,产生对

实验11-抗生素的抑菌试验

实验十一抗生素的抑菌试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纸片法测定抗生素抗菌作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抗生素的抗菌谱 二实验原理 抗生素是某些植物与微生物生长到对数期前后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其在低浓度下可其它微生物生长具抑制作用或杀死作用的物质。抗生素对敏感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分为抑制细胞壁的形成、破坏细胞膜的功能、干扰蛋白质合成及阻碍核酸的合成。 由于不同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不一样,抗生素的作用对象就有一定的范围,这种作用范围成为抗生素的抗菌谱,作用对象广的抗生素称为广谱抗生素,作用对象少的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而且当某种抗生素长时间用于敏感微生物生长后,即使同一种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也常发生改变,甚至出现耐药菌株,亦即产生抗性菌株,则抗生素将失去对抗性菌株生长的抵制,只以采用新的抗生素才可能控制抗性菌株的生长与繁殖,因而不断开发新的抗生素是保健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新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应通过拮抗菌发酵,然后以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而获得产新抗生素的菌株。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常以管碟法与纸法进行检测,根据透明抑菌圈的有无与大小作为依据。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枯草杆菌、大肠杆菌。 2、培养基MH(Mueller-Hintion)琼脂。 3、试剂青霉素、链霉素。 四方法步骤 1、无菌滤纸片以孔径6mm打孔器将滤纸打为圆形纸片,放入培养皿内,121℃蒸汽湿热灭菌,100℃烘干2h。 2、抗生素溶液制备将取适量青霉素、链霉素,以无菌水溶解。 3、指示菌悬浮液的制备枯草杆菌、大肠杆菌斜面菌种分别以无菌水洗下菌苔细胞,到入无菌三角瓶内,制备适宜浓度的细胞悬浮液。 4、混菌平板制备取批示菌细胞悬浮液1mL加入无菌培养皿内,再加入温度为43~45℃的PDA培养基或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20mL,立即振荡使细胞与培养基混合均匀,静置冷凝。 5、平板加抗生素溶液将滤纸片在抗生素溶液中充分浸泡2min以上,然后将纸片放于混菌平板上,每皿呈三角形放3点,每点贴放纸片2张。 6、培养与观察将平板放于33℃左右的温度培养,每24h测量一次透明抑菌圈直径,共测量3次。

打孔机的结构原理设计(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 课程作业 打孔机的设计) 一、设计任务书. (1) 二、确定总共能(黑箱) (3) 三、确定工艺原理 (3) (一)机构的工作原理: (3) (二)原动机的选择原理 (3)

(三)传动机构的选择和工作原理 (4) 四、工艺路线图 (5) 五、功能分解(功能树) (5) 六、确定每种功能方案,形态学矩阵 (6) 七、系统边界 (8) 八、方案评价 (8) 九、画出方案简图 (9) 十、总体布局图 (11) 十一、主要参数确定 (12) 十二、循环图 (17) 一、设计任务书

表1

、确定总共能(黑箱) ~220V 噪声 发热 图1 三、确定工艺原理 (一)机构的工作原理: 该系统由电机驱动,通过变速传动将电机的 1450r/min 降到 主轴的2r/min ,与传动轴相连的各机构控制送料,定位,和 进刀等工 艺动作,最后由凸轮机 通过齿轮传动带动齿条上下 平稳地运动,这样动力头也就能带动刀具平稳地上下移动从 而保证了较高的加工质量。 (二)原动机的选择原理 (1)原动机的分类 原动机的种类按其输入能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A. —次原动机 此类原动机是把自然界的能源直接转变为机械能,称为一 次原动机。 属于此类原动机的有柴油机,汽油机,汽轮机 和燃汽机等。 B.二次原动机 此类原动机是将发电机等能机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能量转 变为机械能,称为二次原动机。 属于此类原动机的有电动机, 液压马达,气压马达,汽缸和液压缸等。 (2) 选择原动机时需考虑的因素: 1:考虑现场能源的供应情况。 2:考虑原动机的机械特性和工作制度与工作相匹配。 3:考虑工作机对原动机提出的启动,过载,运转平稳等方 面的要求。 被加工工件 黑箱 有孔的工件

水厂自控系统建设方案

. .. . .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建设方案 刘朋

目录 1.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的构成 (2) 1.1自控系统结构与目标 (2) 1.2控制方式 (3) 2.中控室 (3) 2.1运行监视 (3) 2.2运行控制 (3) 2.3数据管理 (4) 2.4报警处理 (4) 2.5报表及打印 (4) 2.6 Web数据服务 (4) 3.各子站控制 (4) 3.1 原水泵房控制站 (4) 3.2 高效澄清池控制站 (5) 3.3 翻板滤池控制站 (6) 3.4 加氯加药间控制站 (7) 3.5 臭氧活性炭间控制站 (8) 3.6 送水泵房控制站 (8) 3.7 污泥脱水间控制站 (8)

1.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的构成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网络拓扑结构采用光纤以太环网结构,在这种网络结构下,每个子站都可以通过两条不同的通道与中控室进行通讯,即使网络中的一处光纤受到损伤,也不会影响中控室与主站之间的通讯。 徐圩水厂自控网络拓扑图 1.1自控系统结构与目标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按照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原则配置,全厂拥有一处中控室,管理整个生产过程,并且在取水泵站、高效澄清池、加药加氯间、滤池、活性炭处理间、送水泵房和污泥脱水间分别设置有PLC控制站,PLC控制站组成光纤以太环网,各控制站负责处理各站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任务。 自控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在线实时显示各工艺环节的生产数据,并根据工艺的要求对生产过程中 的异常数据进行不同方式的显示及报警提示; 2)实时显示全厂生产过程中各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参数,并对异常情况 进行显示和报警提示; 3)根据进水流量、出水浊度和加药配比值来实现加药系统的自控控制; 4)采用自动调节实现滤池的恒水位过滤。反冲洗根据滤池水位、滤层上下 差压和阀门开度实现运行、反冲洗到再运行的全过程控制,同时也可实 现在操作画面上进行人工强制反冲洗;

机械系统设计教案

第1课(3课时) 课程基本介绍: ⑴与《机械设计》课程的基本区别: 研究对象的基本不同,研究方法的基本区别 ⑵课程的训练目的和方法: 因为同学们均为四年级,大家所从事的毕业设计研究方向不同,所以教学目的为尽可能对每个同学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有所帮助。 训练方法包括较多的讨论课,讨论以每人的大作业为基础,要求采用书面作业结合多媒体(以PowerPoint形式)表现手段,每人分别介绍自己的作业,教师加以点评。 ⑶考核的基本办法: 以教学过程检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大作业4个,每个占10分,共40分,课堂点名10次,每次2分,共20分,考试占40分。 正式教学开始 1.绪论 教学重点:帮助同学建立系统论的观点,从《机械设计》课程的零部件设计的思路建立机械系统的设计理念,激发对机械系统设计的兴趣。 教学难点:机械系统的体系 1.1机械与机械系统 1.1.1系统的概念

举例说明: 例1:本人的硕士研究课题:一个液压回转系统的研究 重点说明:从机械零件的最佳设计角度能实现的效果与从系统的角度能完成的效果比较。 引申出系统设计思想与零件设计的很大区别。 例2: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自动控制技术的发生、发展,以及从导弹、宇航一直到民用的发展历程,介绍系统化的设计思想和思路。 例3:系统论在经济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一些应用: 以房地产发展为例,尝试说明系统论在经济学上的一些应用。 1.1.2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 子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操纵及控制系统 举例说明: 例1:汽车 例2:《机械设计》中所有人均完成的千斤顶 1.2机械系统设计的任务 1.2.1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重点: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以汽车设计为例 1.2.2合理确定系统功能

水厂自控系统建设实施方案{项目}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建设方案 刘朋

目录 1.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的构成 (2) 1.1自控系统结构与目标 (2) 1.2控制方式 (3) 2.中控室 (3) 2.1运行监视 (3) 2.2运行控制 (3) 2.3数据管理 (4) 2.4报警处理 (4) 2.5报表及打印 (4) 2.6 Web数据服务 (4) 3.各子站控制 (4) 3.1 原水泵房控制站 (4) 3.2 高效澄清池控制站 (5) 3.3 翻板滤池控制站 (6) 3.4 加氯加药间控制站 (7) 3.5 臭氧活性炭间控制站 (7) 3.6 送水泵房控制站 (8) 3.7 污泥脱水间控制站 (8)

1.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的构成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网络拓扑结构采用光纤以太环网结构,在这种网络结构下,每个子站都可以通过两条不同的通道与中控室进行通讯,即使网络中的一处光纤受到损伤,也不会影响中控室与主站之间的通讯。 徐圩水厂自控网络拓扑图 1.1自控系统结构与目标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按照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原则配置,全厂拥有一处中控室,管理整个生产过程,并且在取水泵站、高效澄清池、加药加氯间、滤池、活性炭处理间、送水泵房和污泥脱水间分别设置有PLC控制站,PLC控制站组成光纤以太环网,各控制站负责处理各站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任务。 自控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在线实时显示各工艺环节的生产数据,并根据工艺的要求对生产过程中 的异常数据进行不同方式的显示及报警提示; 2)实时显示全厂生产过程中各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参数,并对异常情况 进行显示和报警提示; 3)根据进水流量、出水浊度和加药配比值来实现加药系统的自控控制; 4)采用自动调节实现滤池的恒水位过滤。反冲洗根据滤池水位、滤层上下 差压和阀门开度实现运行、反冲洗到再运行的全过程控制,同时也可实

微生物实验报告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 专业:学号:姓名: 一、实验目的 探究检测其病原菌的类型并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与鉴定从而确定其病原菌的名称和性质。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基的制备、消毒和灭菌,细菌的分离与培养,细菌群体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等技巧。从而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各种操作方法,培养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 二、实验材料 器材 打火机、油性笔、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污物盘、普通冰柜、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奥林巴斯CX21型生物显微镜、电炉、试管(带棉塞)、称量纸、药勺、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尺子、锥形瓶、高压蒸汽灭菌器、镊子、玻片、吸水纸、拭镜纸 试剂药品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蒸馏水、脓汁标本、粪便标本、石蜡油、生理盐水、结晶紫、卢戈碘液、95%乙醇、稀释复红、葡萄糖微量发酵管(2支)、乳糖微量发酵管(2支)、青霉素抗菌素纸片、链霉素抗菌素纸片、庆大霉素抗菌素纸片、血浆、福氏志贺菌诊断血清 三、方法与步骤 1、培养基制备 干粉培养基→蒸馏水→加热溶化→分装→集中放在试管筐里→罩上硫酸纸、牛皮纸→用橡皮筋扎好→放入讲台边的灭菌桶或灭菌筐内→送到高压蒸汽灭菌室(洗刷室)→灭菌→(1)平板培养基:倾注平板10ml→琼脂完全凝固后,平板倒放→4℃冰箱保存备用。(2)斜面培养基:培养基趁热斜放→琼脂凝固以后,4℃冰箱保存备用。

→贴上标签后灭菌使用。 2、空气与人体体表细菌学检查 ①空气的细菌学检查 每组1个营养琼脂平板,选择采样地点(实验室、卫生间或任选地点)→将平板盖打开,盖朝下放置在平板旁边→平板暴露于空气中15min→平板倒扣盖上→作标记→37℃温箱培养24h→观察结果。 ②人体体表的细菌学检查 甲乙常规洗手,丙丁标准洗手。甲和乙、丙和丁共用1个平板 按规定在普通平板上接种手指上的细菌。第1格为洗手前,第2格为洗手后,第3格为消毒后,第4格空白对照。 3、细菌的分离培养 接种环烧灼灭菌→分别取脓汁标本与粪便标本点在普通平板和依红美蓝平板上,各做两份,→烧掉接种环上多余的标本→冷却后,应用分区划线分离法,将脓汁标本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2份),粪便标本接种于伊红美蓝平板(2份)→接种环烧灼灭菌→将平板倒置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4、细菌的群体生长特性观察和纯化培养 接种环烧灼灭菌→挑选平板上典型的四种单菌落(白色、黄色、紫黑色、粉红色)进行斜面接种纯培养→做好标记→接种环烧灼灭菌→斜面培养基置于37℃培养过夜→保存备用 5、细菌的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 ①革兰氏染色: 取洁净载玻片→用灭菌操作后的接种环取生理盐水1-2环于玻片上→挑取细菌培养物少许与盐水轻轻抹匀→待涂片干燥后在酒精灯火焰外侧快速来回2-3回合→结晶紫初染1min→水洗→卢戈碘液媒染1min→水洗→95%乙醇脱色约20s→水洗→稀释品红→复染1min→水洗→吸干,镜检。 ②肉汤接种法: 接种环烧灼灭菌→分别在斜面培养物中挑取菌苔少许→立即移入肉汤培养基管中→在接近液面的管壁上轻轻研磨→沾取少量肉汤调和→混匀→试管口通过火焰2-3次灭菌→塞好棉塞→35℃培养4~6h 6、药敏试验 接种环烧灼灭菌→分别取之前实验中得到的四种菌液在普通平板密集涂布→接种环烧灼灭菌→标记:青、链、庆→镊子火焰消毒→贴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纸片→按压→镊子消毒→倒置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