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下文言文原文及全文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6
九下第六单元文言文翻译(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曹刿论战》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字词:伐:进攻,攻打。
齐师:齐国的军队。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
原文:公将战。
曹刿请见。
译文: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原文: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字词:肉食者:吃肉的人,此指当政的人。
间:参与。
焉:语气词,呢。
译文:他的乡亲们说:“当政的人会谋划如何迎敌,你又为什么去参与呢?”原文: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字词:鄙:鄙陋,目光短浅译文:曹刿说:“当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他入朝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原文: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字词: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占有译文:鲁庄公说:“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原文: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译文: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普及到全体百姓身上,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原文: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字词: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帛:丝织品。
加:虚夸,谎报。
信:诚实。
译文: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从不敢虚夸,一定对神诚实。
”原文: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字词:孚:使人信服。
福:赐福,保佑。
译文:曹刿回答说:“小处守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
”原文: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字词:狱:案件。
察:明察。
情:实情。
译文: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合理判决。
”原文: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字词:忠:竭力做好本分的事。
译文: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原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字词:鼓:击鼓。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我)就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掌。
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东西;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东西。
(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取大义。
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所追求的有超过生命的,所以不做苟且求得(生存的人);死亡也是我所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恶的,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如果一个人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凡是可以用来求生的手段,有什么不可用的呢?如果一个人所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①?由是①则生而①有不用也,由是则用来避免祸患的事情,有什么不可以做呢?通过这种手段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去使用,通过这种行为就可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以用来避免祸患却有人不去干。
所以,人们所追求的有超过生命的,人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
不只是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①,贤者能勿丧耳。
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的,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它)罢了。
所欲:代词“所”放在动词“欲”前,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意即“喜爱的东西”“想要的东西”。
得兼:“兼得”的倒语,意为“同时得到”。
舍:舍弃。
取:选取。
义:大义,正义的行为。
甚:严重,重要。
于:介词,表比较。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苟,苟且,随便。
恶(wù):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则:承接连词,那么,就。
凡:副词,用在句子开头,表总括,凡是。
可以:能够用来。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永和九年,即癸丑年,暮春时节的开始,我们在会稽山的兰亭聚会,举行修禊仪式。
众多贤才都来了,年轻人和年长者都聚集在一起。
这里有高耸的山峰,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还有清澈的溪流和湍急的水流,环绕在周围。
我们用它来举行流觞曲水的活动,大家坐在溪边,虽然没有丝竹管弦的盛况,但是一杯酒一首诗,也足以畅叙幽情。
那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和畅。
抬头看宇宙的广阔,低头观察万物的繁盛,这样游目骋怀,足以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令人愉悦。
人们相互交往,一生的时间短暂,有的人把自己的抱负寄托在内心,与朋友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则把自己的寄托寄托在某种事物上,放纵自己的身体。
虽然兴趣和追求各不相同,安静和躁动也不一样,当他们对于自己所遇到的事物感到高兴,暂时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快乐和满足,不知道老年的到来。
等到他们对于所追求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而变化,感慨也随之而来。
过去所欣赏的事物,转眼间已经成为了过去,仍然不能不因此引起心中的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长短随着自然的变化,最终都会走到尽头!古人说:“死生也是大事啊!”难道不令人痛心吗?每当看到古人兴感的原因,都好像是一致的,没有不面对文章感叹和悲伤,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苏版初三语文下册文言课文翻译合集九年级(下)古文译文《公输》(墨子)译文:公输盘为楚国造了云梯那种器械,造成后,将用它攻打宋国。
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国都郢,会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您将对我有什么叮嘱呢?”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负我的人,愿借助你杀了他。
”公输盘不快乐。
墨子说:“我情愿献给你十镒黄金。
”公输盘说:“我奉行义,决不杀人。
”墨子站起来,再一次对公输盘行了拜礼,说:“请向你说说这义。
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余外的土地,人口却不足。
现在牺牲不足的人口,掠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认为是聪慧。
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
明白这些,不去争辩,不能称作忠。
争辩却没有结果,不能确实是强。
你奉行义,不去杀那一个人,却去杀害众多的百姓,不可说是明智之辈。
”公输盘服了他的话。
墨子又问他:“那么,什么缘故不取消进攻宋国这件事呢?”公输盘说:“不能。
我差不多对楚王说了。
”墨子说:“什么缘故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行。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那个地点有一个人,舍弃他的华丽的丝织品,邻居有一件粗布的短衣,却打算去偷;舍弃他的美食佳肴,邻居只有糟糠,却打算去偷。
这是如何样的一个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人一定患了偷窃病。
”墨子说:“楚国的地点,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地点,方圆五百里,这就像彩车与破车相比。
楚国有云楚大泽,犀、兕、麋鹿充满其中,长江、汉水中的鱼、鳖、鼋、鼍富甲天下;宋国却连野鸡、兔子、狐狸都没有,这就像美食佳肴与糟糠相比。
楚国有巨松、梓树、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连棵大树都没有,这就像华丽的丝织品与粗布短衣相比,从这三个方面的情况看,我认为楚国进攻宋国,与有偷窃病的人同一种类型。
我认为大王您假如如此做,一定会损害了道义,却不能据有宋国。
”楚王说:“好啊!即使这么说,公输盘差不多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因此又叫来公输盘见面。
墨子解下腰带,围作一座城的模样,用小木片作为守备的器械。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语音:刿(ɡuì)孚(fú)辙(zhã)轼(shì)遂(suì)盈(yínɡ)靡(mǐ)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三、通假字: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四、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2、齐师伐我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3、牺牲玉帛古义:古代是指牛、羊之类用于祭祀的祭品。
今义:为人民、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4、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
5、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两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9、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书信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11、可以一战古义:可以用来。
初三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初三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一《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文言文翻译九(下)《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就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事情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他乘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要击鼓进攻。
曹刿说:“不可以。
”齐军三次击鼓进宫。
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就要驱车追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退败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就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
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它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
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逐他们。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你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工比,谁漂亮?”妾说:“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的看他,邹忌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
九年级下册语文的部分文言文语句翻译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防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宫廷中的官员和丞相府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善罚恶,不应该不一样。
如果有邪恶不正、触犯法令的.人和尽忠行善的人,应当交付主管官评判他们应得的惩罚和奖赏,来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应当出于私情偏袒一方,使得内廷外府法度不一。
3.亲贤臣,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君王接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落到衰败的原因。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希望乱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
5.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让自己降低身份,在驾相顾。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的关头我奉行使命。
7.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惩处我的罪过,来上告先帝的英灵。
8.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并采纳正确的话,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训示。
9.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
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1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1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但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1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竭尽了。
1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一、《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 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翻译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九年级下语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公输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云梯这种攻城用的器械,造好后,要用它攻打宋国。
墨子听到这个消息,从鲁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城郢,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教导吗?”墨子说:“北方有一个侮辱我的人,希望借助您的力量把他杀了。
”公输盘不高兴。
墨子说:“请让我献给你十金。
”公输盘说:“我崇尚道义坚决不杀人。
”墨子站起身来,再次拜下,说:“请让我向您说一些话。
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用来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多余,但在人民方面有不足,杀伤自己所不足的人民却去争夺多余的土地,不可以算是明智。
宋国无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的;懂得却不向楚王据理力争,不能算是忠诚;劝谏却得不到结果,不能算是坚强;您崇尚仁义不肯帮助我杀死一个人,却甘心杀死很多人,不能说是明白类推道理的。
”公输盘被说服了。
墨子说:“但是为什么不停止呢?”公输盘说:“不可以,我已经向楚王说这件事了。
”墨子说:“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拜见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舍弃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家有破车却想要偷窃;舍弃自己华丽的衣服,邻居有粗布短衣却想去偷窃;舍弃自家的好饭好菜,邻居有粗劣的饭菜却想去偷窃。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楚王说:“一定是有偷窃的疾病啊。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
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同破车相比。
楚国有云梦泽,那里犀兕、麋鹿到处都是,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就像人们所说是连野鸡、兔子、鲋鱼都没有的地方。
这好像好饭好菜同粗劣的食物相比。
楚国有高大的松树、文籽、楩楠、豫章,而宋国没有多余的木材。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翻译:田忌赛马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
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
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
”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注。
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
”三场比赛完后,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
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将来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乡亲们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划如何迎敌,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他入朝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从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小恩惠不可能遍及所有人的,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一定以实情相告。
”曹刿回答说:“小小的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合理判决。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此打一仗。
如果作战的话,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
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不可以击鼓进军。
”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准备驾车追赶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他下车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
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看齐军的撤退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
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
齐国这种大国,难以预测,我恐怕他们在那儿有伏兵。
九年级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数量,一定用真实言语禀告神。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恐怕在那里有埋伏。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6、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7、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8、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升降官吏,评论人物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
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如果有做奸邪事,触犯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1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来(给)陛下。
11、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在世的时候,经常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1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只希望)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做官扬名。
13、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我希望用尽我低下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
九下6《出师表》一、作者: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题解:表:古代奏议的一种。
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二、重点字词解释。
中道崩殂:死(皇帝)益州疲弊:民力困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果真,实在;//时不懈于内:懈怠盖追先帝殊遇:表推测原因;特殊待遇。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意思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扩大,发扬妄自菲薄:过于小看自己。
菲薄:轻视,小看。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陟罚臧否:提升;//惩罚;//善恶,这里指评论人物好坏。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条文。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表明;//治理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选拔;//给予悉以咨之:都,全;//询问,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性行淑均: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必能使行阵和睦:军队。
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亲贤臣,远小人:亲近;疏远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
臣本布衣:平民。
躬耕于南阳:亲自耕种。
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
不求闻达于诸侯:做官扬名。
闻,扬名。
达,显贵。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猥自枉屈:亲自降低身份。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次拜访由是感激:由于这样;//感动激奋。
遂许先帝以驱驰:于是;//答应;//奔走效劳。
后值倾覆:遇到;//兵败。
有一年:通“又”,表余数。
临崩寄臣以大事:托付;//国家大事。
夙夜忧叹:早晚。
恐托付不效:成效。
深入不毛: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南方已定:平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武器装备;//勉励和率领。
庶竭驽钝:表示希望;比喻低下的才能。
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凶恶的人。
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用来……的事。
//职责、职务范围中应做的事。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功效。
则责……等之慢:怠慢,疏忽。
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陛下亦宜自谋:想想自己的问题。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七年级上册8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7《论语八则》8《狼》七年级下册69《赵普》10《黄鹤楼》11《于园》12《黔之驴》13《爱莲说》14《两小儿辩日》八年级上册515《晏子使楚》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18《记承天寺夜游》19《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720《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26《山市》九年级上册7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级下册8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1《田忌赛马》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去拿尺码。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九下文言文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不去做。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他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严重的。
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使它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
(如果)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用脚踢着给人家,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屑看他一眼)。
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
这种行为不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一、《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 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翻译: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然而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大概是追念先帝对大家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在陛下身上啊。
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臣劝谏的道路。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如有做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志向思虑忠贞纯正的人,所以先帝才选拔来给予陛下。
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应当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
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成效。
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说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为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坏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不痛心和遗憾的。
侍中郭攸之、费,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忠臣,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
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
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的没有成效,从而损害先帝的明察。
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
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装备充足,应当勉励三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心于陛下的职责的事。
至于考虑事情是否可行采取适当措施,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的任务交给我,如果不能成功,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告慰先帝的神灵。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用来揭示他们的过失。
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追念先帝遗愿,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如今正当离朝远征,面对着奏章眼泪滴落,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
二、《曹刿论战》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说:“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
”齐军大败。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了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鲁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
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四、《生于忧患》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舜从田间小沟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举用,胶鬲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获释)被举用,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百里奚从奴隶市场上被(赎回)并被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