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05双相不锈钢的焊接工艺规程(DOC)

2205双相不锈钢的焊接工艺规程(DOC)

2205双相不锈钢的焊接工艺规程(DOC)
2205双相不锈钢的焊接工艺规程(DOC)

1 绪论

随着工业技术的日益发展,一般奥氏体不锈钢难以满足应力腐蚀、点腐蚀和缝隙隧洞式腐蚀的要求。为此,冶金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研制出奥氏体—铁素体型不锈钢,即双相不锈钢。

传统的奥氏体不锈钢在晶间腐蚀、应力腐蚀、点腐蚀和缝隙腐蚀等局部腐蚀方面的抗力不足,尤其是应力腐蚀引起的断裂,其危害性极大。双相不锈钢是近二十年来开发的新钢种。通过正确控制各合金元素比例和热处理工艺使其固溶组织中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各约占50%,从而将奥氏体不锈钢所具有的优良韧性和焊接性与铁素体不锈钢所具有的较高强度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结合在一起,使双相不锈钢兼有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优点。

所谓双相不锈钢是在其固溶组织中铁素体相与奥氏体相约各占一半,一般量少相的含量也需要达到30%。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Cu、Nb、Ti,N等合金元素。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副食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

由于两相组织的特点,通过正确控制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使双相不锈钢兼有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优点,它将奥氏体不锈钢所具有的优良韧性和焊接性与铁素体不锈钢所具有的较高强度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结合在一起,正是这些优越的性能使双相不锈钢作为可焊接的结构材料发展迅速,80年代以来已成为和马氏体型、奥氏体型和铁素体型不锈钢并列的一个钢类。

上世纪30年代就已在瑞典的试验室中研制出双相不锈钢(3RE60、Uranus50等),但是双相不锈钢真正产业化还是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其发展经历了3代历程。

1.1 我国双相不锈钢的应用

双相不锈钢是根据石油化工中强酸强碱造成的局部点蚀、应力腐蚀以及孔穴式腐蚀现象,一般不锈钢难以胜任的容器、管道以及零部件等而研制的,但由于

双相不锈钢除具有很强的各类抗腐蚀性能之外,还具有很好的强度和韧性,为此,在一般民用工程和能源交通方面也逐步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如桥梁、飞机、船舶、汽车以及沿海城市和化工区的装饰建筑等。

1.1.1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这是国外应用双相不锈钢的主要领域之一,目前铺设的油气输送管线已有1000km。国内只有南海油田少量使用,全部进口。另外,西气东输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的集气管线考虑要用双相不锈钢焊管,国内已有条件生产和制造。

炼油工业是最早使用国产双相不锈钢的部门,在南京,镇海,天津,济南等炼化公司多集中用在常减压蒸馏塔的塔顶衬里(或复合板)、塔内构件、空冷器和水冷器等,最长的已使用20年。镇海炼化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炼油基地,加工能力为1600万t,进入世界百强,冷凝冷却系统中多套设备使用双相不锈钢。

这一领域涉及的范围很宽,工况情况复杂,介质多种多样,也是使用双相不锈钢较早和较多的领域。甲醇是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料,2002年国内产量210万t,进口量与此相当,国产缺口很大,当然也有少量(数千吨)出口韩国,目前20万t 的大型和多套10万t以下的中小型的甲醇合成反应器的触媒管都是采用双相不锈钢,大中型装置采用2205钢管,使用进口管较多,小型装置多采用18-5Mo型国产钢管。

齐鲁石化公司氯乙烯装置的氧氯化反应器中的冷却蛇管的介质条件(HCI,水蒸气)苛刻,目前已使用进口的2205双相不锈钢,使用结果有待观察。

上海石化公司乙烯装置的催化剂再生冷却器采用国产类似DP3钢的00C25Ni7Mo3WCuN双相不锈钢做海水冷却器管,海水出口温度40℃,至今已间歇使用15年,效果很好。河南煤化工厂的粉煤气化装置的数台冷却器都是采用进口2205钢管制造。

1.1.2 化肥工业

尿素工业也是最早使用国产双相不锈钢的部门,装置中含氯离子水的换热设备使用得较多,例如尿素装置中CO2压缩机三段冷却器原使用304L奥氏体不锈钢管束,l个月后即因应力腐蚀破裂而泄漏,双相不锈钢可用5年以上,随后一、二段冷却器也都换用了18-5Mo或2205双相不锈钢。

由于双相不锈钢在尿素介质中有良好的抗腐蚀疲劳性能,很适合制造尿素生

产的关键设备——甲按泵泵体。国产的00Cr25Ni6Mo2N钢可以通过Huey法的晶间腐蚀倾向检验,己用于黑龙江化肥厂、洞庭氮肥厂(五柱塞式)等大型化肥厂。国内中小化肥厂的甲按泵泵体基本上采用18-5Mo钢制造,也有数十家采用的是高铬含铅双相不锈钢。此外这种钢的泵阀锻件通过了日本JIS G0573、G0591硝酸法和硫酸法的检验,批量出口日本,价格要比日本当地生产的便宜。

此外,采用国产OCr25Ni6Mo3CuN时效强化双相不锈钢,利用其耐磨损腐蚀性能,用于尿素装置主工艺管路多种规格的高压截止阀的内件等,效果不错。

1.1.3 运输业

最近几年海上化学品运输船行业是国外最大的双相不锈钢用户,消费量约占热轧板的50%。化学品船装载的液体货物多种多样,包括化学和石化产品,食品等,要求船舱材料既能耐腐蚀,又有高的强度。如今2205双相不锈钢已代替316L 和317L奥氏体不锈钢,成为海上化学品船的标准用材。

国内在这方面刚刚起步,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采用欧洲建造标准,使用进口的2205钢板,自行制造成功第一艘18500t化学品船,钢板消耗量约1200t,己出口比利时。实现了我国用双相不锈钢建造化学品船零的突破,该厂已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1.1.4 造纸和制盐轻工业

由于双相不锈钢在中性氯化物溶液中有较好的耐孔蚀和缝隙腐蚀的能力,利用这一特点,国内开发了该钢在真空制盐和盐硝联产装置上的应用,20万-30万t 制盐厂的大型盐水和芒硝蒸发罐采用了双相不锈钢的衬里和复合板,解决了设备结盐垢和腐蚀问题,最长的已有10年的使用历史。双相不锈钢用于大型真空制盐装置,国内已有成熟的经验。

在制纸浆和造纸业领域,国内几乎是空白,硫酸盐蒸煮法仍多采用低碳钢制造的蒸煮锅,而国外早已普及使用双相不锈钢的蒸煮、漂白等设备,目前国内也有引进,但数量极少。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内双相不锈钢的使用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像国外大量使用双相不锈钢的诸如纸浆和造纸工业、油气工业、运输业、甚至建筑业几个大的领域我们涉及得不多,有的还只是刚刚开始。根据国情,利用双相不锈钢的性能优势,今后除继续扩大在化工和石化等领域的应用外,结合纸浆和造纸工业的技术改造需要开发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至于油气管线目前很难推广,双相不锈

钢的价格是太高了但是制造有关油气田需要的耐氯离子和硫化氢的装置像集气管线和换热设备等还是可以采用双相不锈钢,甚至超级双相不锈钢的。海上运输业的发展,化学品船制造业方兴未艾,需要大量大张的钢板,这一缺口有待填平补齐。至于在建筑业方面的应用,至今还完全未涉及,其实滨海的城市雕塑景观和开发2304钢用于民用热水器方面完全可代替304和316奥氏体不锈钢。

1.2 双相不锈钢的优势及应用

1.2.1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优势如下:

1)屈服强度比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高一倍多,且具有成型需要的足够的塑韧性。采用双相不锈钢制造储罐或压力容器的壁厚要比常用的奥氏体减少30-50%,有利于降低成本。

表1-2 部分双相不锈钢的牌号及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2)具有优异的耐应力腐蚀破裂的能力,即使是含合金量最低的双相不锈钢也有比奥氏体不锈钢更高的耐应力腐蚀破裂的能力,尤其在含氯离子的环境中。应力腐蚀是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3)在许多介质中应用最普遍的2205双相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优于普通的316L 奥氏体不锈钢,而超级双相不锈钢具有极高的耐腐蚀性,再一些介质中,如醋酸,甲酸等甚至可以取代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乃至耐蚀合金。

4)具有良好的耐局部腐蚀性能,与合金含量相当的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它的耐磨损腐蚀和疲劳腐蚀性能都优于奥氏体不锈钢。

5)比奥氏体不锈钢的线膨胀系数低,和碳钢接近,适合与碳钢连接,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如生产复合板或衬里等。

6)不论在动载或静载条件下,比奥氏体不锈钢具有更高的能量吸收能力,这对结构件应付突发事故如冲撞,爆炸等,双相不锈钢优势明显,有实际应用价值。

1.2.2 与铁素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优势如下

1)综合力学性尤其是塑韧性,不象铁素体不锈钢那样对脆性敏感。

2)除耐应力腐蚀性能外,其他耐局部腐蚀性能都优于铁素体不锈钢。

3)冷加工工艺性能和冷成型性能远优于铁素体不锈钢。

4)焊接性能也远优于铁素体不锈钢,一般焊前不需预热,焊后不需热处理。

5)应用范围较铁素体不锈钢宽。

2 SAF2205双相钢接头的基本要求及达到要求的措施

2.1基本要求

焊接接头不存在超过质量标准规定的缺陷,同时力学性能满足焊接结构预期的使用性能要求。不出现焊接热裂纹和冷裂纹,应力腐蚀,点蚀,δ相脆化现象的出现

2.2防止措施

1)双相不锈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一般选用与母材成分相同或相近的焊接材料,由于含碳量对抗腐蚀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熔敷金属含碳量不用高于母材。腐蚀性弱或仅为避免锈蚀污染的设备,可选用含Ti或Nb等稳定化元素或超低碳焊接材料。对于耐酸腐蚀性能较高的工件,常选用含Mo的焊接材料。选用适合的焊接材料不会发生焊接热裂纹和冷裂纹,如选用焊条型号E309MoL-16焊条牌号A042氩弧焊焊丝H00Cr18Ni14Mo2。

2)合理设计焊接接头。避免腐蚀介质在焊接接头部位聚集,降低或消除应力集中,消除或降低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用常用工艺措施,加热温度在800-900℃之间才可得到比较理想的消除应力效果;结构设计时要尽量采用对接接头,避免十字交叉焊缝,单V形坡口改用Y形坡口。

3)采用小的热输入,即小电流,大的焊接速度,减少横向摆动,待前一道焊缝冷却到预热温度后,再焊下一道焊缝,焊后进行750-800℃退火处理,退火后应快冷,防止出现δ相和475℃脆化。

3 SAF2205双相钢的焊接性及焊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3.1SAF2205双相钢的焊接性

3.1.1SAF2205双相钢的性能特点

1)含钼双相不锈钢在低应力下有良好的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一般18-8型奥氏体不锈钢在600℃以上中性氯化物溶液中容易发生应力腐蚀断裂,在微量氯化物及硫化氢工业介质中用这类不锈钢制造的热交换器、蒸发器等设备都存在着产生应力腐蚀断裂的倾向,而双相不锈钢却有良好的抵抗能力。

2)含钼双相不锈钢有良好的耐孔蚀性能。在具有相同的孔蚀抗力当量值(PREN=Cr%+3.3Mo%+16N%)时,双相不锈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的临界孔蚀电位相仿。双相不锈钢与奥氏体不锈钢耐孔蚀性能与AISI 316L相当。含25%Cr的,尤其是含氮的高铬双相不锈钢的耐孔蚀和缝隙腐蚀性能超过了AISI 316L。

3)具有良好的耐腐蚀疲劳和磨损腐蚀性能。在某些腐蚀介质的条件下,适用于制作泵、阀等动力设备。

4)综合力学性能好。有较高的强度和疲劳强度,屈服强度是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的2倍。固溶态的延伸率达到25%,韧性值AK(V型槽口)在100J以上。

5)可焊性良好,热裂倾向小,一般焊前不需预热,焊后不需热处理,可与18-8型奥氏体不锈钢或碳钢等异种焊接。

6)含低铬(18%Cr)的双相不锈钢热加工温度范围比18-8型奥氏体不锈钢宽,抗力小,可不经过锻造,直接轧制开坯生产钢板。含高铬(25%Cr)的双相不锈钢热加工比奥氏体不锈钢略显困难,可以生产板、管和丝等产品。

7)冷加工时比18-8型奥氏体不锈钢加工硬化效应大,在管、板承受变形初期,需施加较大应力才能变形。

8)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导热系数大,线膨胀系数小,适合用作设备的衬里和生产复合板。也适合制作热交换器的管芯,换热效率比奥氏体不锈钢高。

9)仍有高铬铁素体不锈钢的各种脆性倾向,不宜用在高于3000C的工作条件。双相不锈钢中含铬量愈低,σ等脆性相的危害性也愈小。

3.1.2 SAF2205双相钢的组织特点

目前双相不锈钢由于冶炼质量要求高,价格较贵,故产量不高,约占世界不锈钢产量的1%,但上世纪90年代以后增加较快, 1990 年产量约10万t,1999年已达11万t,2000年约为20万t。

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双相不锈钢,主要有低铬(Cr18)、中铬(Cr22)和高铬(Cr25)3种,主要产品是管、板和复合板,产量都不大,约2000t,2001年双相不锈钢的消费量约4000t,有1/2随工程进口。

双相不锈钢的组织,根据W(Ni)eq,W(Cr)eq和Schaeffer图,一般奥氏体(A)和铁素体(F)的比例约为60%: 40%,但实际上由于化学成分和固溶处理的温度偏差,可能出现;A或F≥70%,对性能会有一定影响,因此,最好控制在各为50%。

表3-2 不表同组织类别不锈钢的力学性能

双相不锈钢具有很强的抗局部孔蚀、点蚀和缝隙孔穴式腐蚀的能力,主要是由化学成分中的Mo,N等元素起的作用。经多年研究,建立了一个抗孔蚀当量指数PREN(PREN=ω Cr+3.3ω Mo+16 ω N)来评价,其值越高,抗局部孔蚀的能力越强。

双相钢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双相组织。除此之外, 还常伴有其他相组织的产生, 这些次生相也或多或少的影响钢材的性能。对双相钢来说,特殊的合金元素组成是保证构成双相及各相比例的基础, 通过主要元素的含量, 可以预测金相组

的相比例。目前, 国际上使用较多的是美国焊接研究会WRC提出的WRC一92组织图(见图3-1)

表3-3 部分奥氏体钢及双相不锈钢的成分及PREN值

A一奥氏体;AF一奥氏体一铁素体;

FA一铁素体一奥氏体;F一铁素体;

Creq= Cr%+Mo%+0.7×Nb%

Nieq=Ni%+35×C%+20×N%+0.25×Cu%

从图3-1可看出, 铬、铂、妮是主要的铁素体相形成元素, 而镍、碳、氮、铜是主要的奥氏体相形成元素。改变这些元素的含量, 即可改变固溶组织中的相比例。

除了不同元素的组成及比例影响相比例外,热处理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的比例。双相钢在高温下(1300℃以上), 呈现单一的高温铁素体组织, 即δ相。

但冷却过程中粗大的δ相阿会转变成常温铁素体相(α相)和奥氏体相(γ相)。由于α相与γ相的生成条件、速度不同, 因而不同的冷却起点温度及冷却方式速度会使α相与γ相有不同的最终比例, 而且其组织特征也不同。其实, 热处理对相比例的影响是有限的, 但对二次相(对钢材性能的影响比较大)的生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常用的双相钢常会在冷却过程中出现二次相。主要的二次相有二次奥氏体、碳化物、δ相、χ相、R相等。

1)二次奥氏体(γ

2)。双相钢冷却时会在铁素体相中析出γ

2

。γ

2

相具有一定

的奥氏体相特征,会促进σ相的生产。

2)碳化物(M

23C

6

)的存在不利于钢材的耐蚀性。快速冷却可避免M

23

C

6

的生成。

3)δ相硬而脆, 可显著降低钢材的塑性和韧性。δ相富含铬, 使其周围因铬而耐腐蚀性降低。鉴于此, δ相是一种危害最大的二次相。以急冷方式快速通过该温度区间, 可有效避免δ相的产生。

4) χ相、R相、都是在一定的温度区间(550℃-750℃) 析出的金属间相, 富铬和钼, 硬而脆, 易降低钢材的耐腐蚀性。但与δ相相比, 析出的量较少, 因此其危害低于δ相。

3.1.3 耐腐蚀性能

开发双相钢就是解决奥氏体不锈钢腐蚀开裂性能的问题, 并同时获得高强

度。

(1)均匀腐蚀。一般来讲, 双相组织并不利于钢材耐电化学腐蚀, 因为可能出现电偶腐蚀。在某些强氧化性酸和强还原性酸中, 其耐腐蚀性有时不如奥氏体,

但有时比奥氏体还好。在有机酸中, 它和奥氏体不锈钢一样都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在碱液中, 其耐腐蚀性相对较差些。

(2)孔蚀是一种局部腐蚀, 也是不锈钢最有害的腐蚀型式之一, 它往往成为

应力腐蚀开裂和疲劳腐蚀开裂的根源。目前比较流行的是通过孔蚀指数(PREN)来

评价钢材的耐孔蚀性能。即将耐孔蚀的几个主要元素折合成铬含量的当量, 通过

铬含量的当量(PREN)来判断钢材的耐孔蚀性能:PREN=Cr%+3.3xMo%+16xN%因此, 对于钢材的抗孔蚀性能, 除了考虑其值外, 还要在生产过程中力求避免相的生成, 减少金属夹杂物。

(3)晶间腐蚀。双相钢几乎不发生晶间腐蚀敏化, 即使是在焊后空冷条件下。

(4)应力腐蚀。双相组织的存在, 使得双相钢抗应力腐蚀开裂的性能要优于奥氏体不锈钢及铁素体钢。

总的说来, 双相钢的抗均匀腐蚀性能、抗孔蚀性能、抗缝隙腐蚀性能与奥氏

体不锈钢相比并没有优越太多, 但其抗晶间腐蚀性能、抗应力腐蚀性能则明显优

于奥氏体不锈钢。

3.1.4 力学性能

1)强度。在双相钢中, 由于铁素体相约占二分之一, 故其强度明显高于奥氏体不锈钢。双相钢的强度比奥氏体不锈钢高约三分之一。

2)塑性和韧性。在双相钢中, 由于奥氏体相约占二分之一, 故其塑性和韧性优于铁素体不锈钢。另外由于奥氏体相的存在, 使得容易产生脆性化合物的碳、

氮等在铁素体相中溶解度降低, 从而降低了脆性相的发生。同时, 因两相同时存在,可阻止或缓解高温下晶粒的长大, 也可阻止或缓解裂纹的扩展, 从而提高了

钢材的塑性和韧性。

但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 由于铁素体相的存在, 使得其塑性和韧性相对较低, 尤其是铁素体相中易产生δ相、χ相、R相、∏相等脆性相, 如果处理不当, 会严

重影响钢材的塑性和韧性。

3.1.5 加工性能

工程上应用较多的加工方法有冶炼、铸造、热变形加工、冷变形加工、机加工、热处理、焊接等。

1)冶炼。双相钢的冶炼比奥氏体或铁素体钢的难度大, 控制要求高。目前, 双相钢最低要求应采用或进行精炼的。

2)铸造。基于与冶炼同样的道理, 铸造难度也大于一般奥氏体和铁素体钢材, 而且难度比冶炼更大。除此之外, 由于两相组织的原因, 在浇铸时还要采取有效

的措施, 以避免比奥氏体钢更容易出现的铸造裂纹两相凝固差别的原因、气孔加

氮的原因等问题。

3)热变形加工。双相钢具有的两相组织使其热变形加工的难度要远大于奥氏

体不锈钢。冷变形加工。双相钢的冷变形加工的难度要远大于奥氏体不锈钢。

4)机加工。就常用的工程材料而言, 都不存在较大的加工难度, 双相钢也不

例外。热处理。热处理对双相钢性能还有一些特殊影响。①不同的热处理参数, 可

得到不同的相比例, 直接影响钢材性能②通过热处理, 可以改变加工过程中的元素分配比例, 改善甚至消除加工过程中次生相带来的不利影响, 从而影响到钢材的最终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③热处理过程也会使钢材产生新的次生相, 也会导致元素在各相中的重新分配。因此, 不恰当的热处理会使钢材的性能恶化最早限制双相钢应用的主要原因就是焊接问题, 而工程上又往往不可避免焊接过程。

双相钢焊接的难点就在于其焊接接头是否仍能获得与母材相同或相近的两相组织, 这也是保证焊接接头是否具有与母材同样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的关键所在。这里所说的焊接接头包括焊缝熔合区、高温热影响区(HTHAZ)和低温热影响区(LTHAZ)。

1)焊缝熔合区。该区域的两相组织相对容易控制即通过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就能做到.

2)高温热影响区。它是指具有约1250℃熔点这一温度特征的区域。这一区域很窄, 却是其相组织最难控制的一个区域。因为母材的成分不能因其而有过多的奥氏体形成元素, 而该区域的温度特征又使其高温铁素体在冷却过程中部分得不到向奥氏体转化。应采用较大的焊接线量,使焊缝冷却速度降低, 使高温铁素体有一定的时间向奥氏体转化, 从而使相组织均衡。

3)低温热影响区。由于该区域的温度较低,不足以引起基本相的变化, 但可能会发生二次相的产生。因此, 采用合适的焊接线量并控制层间温度是防止低温热影响区性能变坏的主要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 双相钢一般不进行焊后热处理

双相不锈钢的焊接性兼有奥氏体钢和铁素体钢各自的优点,并减少了其各自的不足之处。

1) 热裂纹的敏感性比奥氏体钢小得多。

2) 冷裂纹的敏感性比一般低合金高强钢也小得多。

3) 双相不锈钢焊接时主要问题不在焊缝,而在热影响区,因为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热影响区处于快冷非平衡态,冷却后总是保留更多的铁素体,从而增大了腐蚀倾向和氢致裂纹(脆化)的敏感性。

4) 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有析出%相脆化的可能,δ相是Cr和Fe的金属间化合物,它的形成温度范围600-1000.C,不同钢种形成δ相的温度不同,如

00Cr18Ni5Mo3Si2 钢在800-900.C,而双相不锈钢00Cr25Ni7Mo3CuN的在800-900.C,8500.C时最敏感。形成%δ相需经一定的时间,一般1-2 min萌生1-2 minδ相增多并

长大,因此,焊接时应采用小热输入,快速冷却,消应力处理时应采用较低的温度,如550-600.C为宜。

5) 双相不锈钢含有50%的铁素体,同样也存在475.C脆性,但不如铁素体不锈钢那样敏感,双相钢中的铁素体在300-525.C之间长期保温会析出高铬α,相,而在475.C最敏感,使双相钢发生脆化,由于α,相析出时间较长,故对一般焊接影响不大,但应限制双相不锈钢的工作温度不高于250.C。

双相不锈钢的焊接件,由于工艺不当,一旦产生δ相或析出α,相引起475.C脆性,则可采用固溶处理使之消除。

双相不锈钢的扩散氢含量不及奥氏体不锈钢,因此焊材中或周围环境中氢的质量浓度较高时,则会在焊接双相不锈钢时出现氢致裂纹和脆化。

3.2焊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SAF2205双相钢的δ相脆化

在Fe-Cr二元合金中,δ相中含Cr约为25%,形成温度为520-820℃,有很多合金元素可置换δ相中的Fe和Cr原子,从而使δ相生成于稳定的温度区间和几率增大。δ相析出主要在相中进行,如果δ相含有较多的Mo时,即可提高δ稳定存在温度区,又能加速δ相的析出过程。高铬双相不锈钢容易产生δ相脆化现象。

表3-1 双相不锈钢固溶处理及σ相和475.C脆性的温度范围

2)焊接接头的氢脆和氢致裂纹

双相不锈钢凝固结晶为单相铁素体,但是一般的拘束条件下,焊缝金属的热裂纹很小。当δ/γ适当时,冷裂纹敏感性也较低,但双相不锈钢中毕竟含有较高的δ相,当拘束度较大及焊缝金属含氢量较高时,还存在氢致裂纹的危险。通过对模拟焊接热影响区的试棒研究了双相不锈钢的氢脆与显微组织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断裂应变评定了氢脆敏感性,结果表明氢脆主要发生于δ相,而且氢脆的敏感性随

峰值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3)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开裂

从双相不锈钢应力与断裂时间的延迟破坏之间的关系可知,母材的临界应力达到破坏应力的90%,氢脆应力腐蚀开裂的敏感性很低,焊缝金属的临界应力为破坏

应力的70%,相当于δ

0.2的95%,由于焊缝周围的残余应力可以超过δ

0.2

,因此焊接

接头容易产生腐蚀开裂。

4)焊接接头的点蚀

由于冷却速度对点蚀点位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同样的含N量在冷却速度不同的条件下点蚀电位相差很大。由此可见,含N量较低的双相不锈钢的点蚀电位对冷却速度很敏感,在焊接含N量较低的双相不锈钢时对冷却速度的控制要求更严。

4 2205双相钢的焊接工艺

为了取得良好的焊接质量, 焊接人员应掌握双相钢的焊接特点和注意事项,另外从腐蚀的角度来看, 焊接接头总是不锈钢结构的最薄弱环节,实际上管道最终的耐蚀水平是由焊工决定的,为了尽可能的取得良好的结果,焊接操作过程应当遵守一些基本规则。总结出的SAF2205 DSS一些关键技术如下。

1)焊前准备采用机加工制备试板坡口,用不锈钢专用砂轮片打磨坡口及坡口两侧各30mm范围,并用丙酮清洗,以除去氧化膜、油污。

2) 焊接方法一般的焊接方法, 如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和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等, 都可用于双相不锈钢的焊接。焊条电弧焊时最常用的焊接工艺方法,其特点灵活方便,并可实现全位置焊接,因此焊条电弧焊时焊接修复的常用工艺方法。钨极氩弧焊的特点时焊接质量优良,自动化的焊接效率也较高,因此广泛用于管道的封底焊缝及薄壁管道的焊接。钨极氩弧焊的保护气体通常采用纯

Ar,当进行管道封底焊时,应采用Ar+2%N

2或Ar+5%N

2

保护气体,同时还应采用纯

Ar或高纯N进行焊缝背面保护,以防止根部焊道的铁素体化。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的特点时较高的熔敷效率,即可采用较灵活的半自动焊,也可实现自动焊。

3) 焊材的选择对于焊条电弧焊,根据耐腐蚀性,接头韧性的要求即焊接位置,可选用酸性或碱性焊条。采用酸性焊条时,脱渣优良,焊缝光滑,接头成形美观,但是焊缝金属的冲击韧性较低,于此同时,为了防止焊接气孔及焊接氢致裂纹需严格控制焊条中的含氢量。当要求焊缝金属具有较高的冲击韧度,并需进行全位置焊接时,应采用碱性焊条。另外,在根部封底焊时,通常采用碱性焊条,当对焊缝金属的耐腐蚀性能有特殊要求时,还应采用超级双相钢成分的碱性焊条。对于实芯气体保护焊焊丝,在保证焊接金属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与力学性能的同时,还应注意其焊接工艺性能。对于药芯焊丝,当要求焊缝光滑,接头成形美观时,可采用金红石型或钛-钙型药芯焊丝。当要求较高的冲击韧度或在较大的拘束条件下焊接时,宜采用碱度较高的药芯焊丝。对于埋弧焊焊丝,宜采用直径较小的焊丝,实现中小焊接规范下的多层多道焊,以防止焊接热影响区的脆化,与此同时,应采用配套的碱性焊剂,以防止焊接氢致裂纹。焊接材料要选用比母材含镍量高的双相钢焊材, 确保焊缝中奥氏体相占优势,焊缝铁素体含量控制在30%~45%为宜。

4) 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焊接线能量太大或太小都不好, 一般控制在0.5~

2.5 kJ/cm范围,其具体大小要根据焊件厚度选择。一般焊接时不需要预热, 但焊件壁厚过大或环境温度过低时, 为防止冷速过快造成焊缝和热影响区铁素体含量过高, 必要时要采取预热措施。为避免冷却速度过低而引起析出相的产生, 多层/多道焊的层间温度要控制。

5) 焊接熔池及背面的保护气体保护焊时保护气体中加氮可以提高焊缝的耐蚀性。有效的背面气体保护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 保护气体的纯度应满足工艺要求, 应采取有效的背面保护工装,开始焊接时要对焊缝背面的氧含量进行检测, 满足工艺要求后才能开始焊接。

6) 定位焊缝定位焊缝焊接时,如果长度过短,焊接未建立起平衡过程即结束,焊缝冷却会很快,可能导致铁素体含量过高、低韧性并因氮化物析出而降低耐腐蚀性能。因此, 如采用定位焊,对定位焊缝的最短长度应进行规定, 且应采用较大热输入规范参数。

7) 焊接过程材料的保护材料表面的弧击和起弧, 是一个瞬间的高温过程, 冷却速度很快,表面显微组织中铁素体含量很高, 这种组织对裂纹和腐蚀很敏感, 应尽力避免, 如果产生必须用细砂轮打磨去除。现场焊接过程中材料的保护非常重要, 应避免碳钢、铜、低熔点金属或其它杂质对不锈钢的污染, 可能情况下, 不锈钢和碳钢管应分开存放和焊接。焊接和切割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飞溅、弧击、渗碳、局部过热等。

5 焊接工艺评定

5.1 SAF2205 双相不锈钢管焊接工艺指导书

SAF2205 双相不锈钢管焊接工艺指导书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不锈钢管道焊接工艺(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不锈钢管道焊接工艺 1 技术特征 1.1材质规格:304( 相当于0Cr18Ni9) 1.2工作介质: 空气去离子水 1.3设计压力:0.2MPa,0.4MPa 1.4工作压力:2Kg/CM2 4Kg/CM2 1.5试验压力: 4.6Kg/CM2 2 本工程编制依据 2.1 F43C技术文件. 2.2 国标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3 国标GB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2.4 本公司焊接工艺评定报告:HG1 3 焊工 3.1 焊工应具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规则”规定的焊工考试合格证。 3.2 焊工进入现场后应按GB50236-98规定先进行焊接实际操作考试合格,经总包方认可发证后方能担任本项目的焊接工作。 4 焊接检验 4.1焊接检验人员应熟悉F43C技术文件及有关国标和本工艺。 4.2对管材焊材按规定进行检验、填表验收。 4.3对焊工是否执行本工艺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对违反者进行教育帮助得以改正。对严重违反者或教育不改者有权令其停止焊接工作。以确保焊接质量。 4.4 做好本工艺第7条“焊接后检查和管理工作”。 4.5 邀请和欢迎总包方和监理方检查人员检查焊接质量。 5 焊前准备 5.1.1 管材、焊材必须具有符合规定的合格证明,并与实物核对无误。 5.1.2 管材型号为304级相当等于我国的0Cr18Ni9规格标准。按

项目图纸规定。 5.1.3 不锈钢焊丝型号规格为:H0Cr20Ni10Ti φ2.5mm φ2.0mm 5.1.4 不锈钢电焊条型号规格:A132 φ3.2mm φ2.5mm 5.1.5 铈钨电极型号规格:WCe-20 φ2.0mm 5.1.6 氩气纯度为99.99%。 5.2 焊件准备 内外表面10mm范围内的油、垢、毛刺等清理干净。 5.2.4 点固焊必须根部焊透不得有焊接缺陷。管径≤150 mm为4点长度为5 mm,管径>150 mm为6点,长度为5 mm。点固焊后即用医用胶布将焊口及两端封好,做好管内充氩准备,然后充氩焊接不得隔夜。 5.2.5氩弧焊打底焊接时管内必须充氩(氮)保护,并用火柴火苗检查证明管内空气确实已置换干净。方能开始焊接。管径≤100 mm为整管冲氩,管径>100 mm为局部充氩。(局部充氩保护的焊口组对时要防止里面堵板震脱落。) 5.3 管子组对焊口时应保持其轴线平直。在不得以时,距焊口中心200mm处测量平直度如图2所示,管径<100mm时允许偏差为1mm;管径≥100mm时允许偏差为2mm,但全长允许偏差均不大于10mm。万一超差时,只能用冷矫正,严禁加热矫正。

不锈钢焊接技术交底

1、焊接施工程序 2、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2.1 施工方法 2.1.1 焊接材料的选择 2.1.1.2 304L之间:焊丝采用H00Cr21Ni10;焊条采用A002;2.1.1.3 316L之间:焊条采用A022;焊丝采用H00Cr19Ni12Mo2; 2.1.2 焊接方法 2.1.2.1Φ≤114mm 均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 2.1.2.2Φ>114mm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盖面 2.1.3 对焊工要求

2.1. 3.1焊工必须按国家《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中规定进行考试,从事合格项 目范围内的焊接工作。 2.1. 3.2焊接人员施焊过程中必须执行焊接方案、焊接过程卡及焊接工艺规程,见附表。 2.1.4 焊接工艺要求 (1)不锈钢宜采用机械方法或等离子切割,用砂轮切割或修磨时应用专用砂轮片。 (2)焊接接头组对前,应用手工或机械方法清理其内外表面,在坡口20mm范围内不得有油漆、毛刺、锈斑、氧化皮。 (3)定位焊焊缝两端,宜磨成缓坡形。 (4)定位焊:Φ≤57mm的焊口,点焊不能少于三点(包括三点)。Φ>57mm的焊口,点焊最少点四点。 (5)对于不锈钢等收缩性大的焊口,点焊前采用t=2mm的不锈钢板条放在焊缝间,保证组对间隙。为防止点固收缩,只有当焊接本焊口时方可取出不锈钢板条,否则不可将不锈钢板条抽出,以保证焊接质量。 (6)壁厚相同的管子或管件组对时应内壁齐平,对口错边量不应超过壁厚的10%,且不应大于2mm。 (7)定位焊应与正式焊接工艺相同。定位焊的焊缝长度宜为10—15mm,高度不 应超过2/3,焊点数应根据管径和壁厚确定。 (8)焊接层次的要求 (9)在运输、存放及组对时,不要与碳钢接触,也不要损伤其表面。 (10)不锈钢焊接时,采用DC+、小电流的快速焊。焊条尽量不做横向摆动。 (11)多层焊时,要严格控制层间温度。必要时可采用强制冷措施,以避免焊缝 过热而引起严重的变形和产生晶间腐蚀,但强制冷却要根据结构的特点和合金元素, 在焊接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 (12)氩弧焊打底时,管内必须用氩气保护以确保焊缝成型,使管内壁平整光滑

双相不锈钢管道的焊接工艺

双相不锈钢管道的焊接工 艺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双相不锈钢管道的焊接摘要:以辽阳石化80万吨/年PTA装置双相不锈钢管线为例,向读者介绍双相不锈钢2205的管道焊接,整个焊接具有一定的价值,为双相不锈钢焊接提供依据。 关键词:双相不锈钢管道焊接工艺耐腐蚀 0 前言 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是在超低碳铁素体不锈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双相不锈钢,常温下为双相组织,与一般不锈钢相比,其Ni的质量分数低,Cr、N的质量分数高,具有较好的抗点蚀和抗应力腐蚀的性能。此外,其结晶结构中的Fe的质量分数高,所以比其他的不锈钢有更高的屈服强度。双相不锈钢由于具有奥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且两个相组织的含量基本相当,故兼有奥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屈服强度可达400Mpa ~ 550MPa,是普通奥氏体不锈钢的2倍。与铁素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韧性高,脆性转变温度低,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着提高;同时又保留了铁素体不锈钢的一些特点,如475℃脆性、热导率高、线膨胀系数小,具有超塑性及磁性等。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强度高,特别是屈服强度显着提高,且耐孔蚀性、耐应力腐蚀、耐腐蚀疲劳等性能也有明显的改善。辽阳石化80万吨/年PTA装置中共有双相不锈钢有497m,最小管径为Φ×,最大管径为×,属于中、低压管道。PTA装置双相不锈钢管道中介质为浓度60%~90%的高浓度醋酸,是具有强腐蚀和刺激性的介质,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装置生产的安全性。 1 双相不锈钢2205的焊接性分析

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被加热到足够的温度时,出现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温度升高到1250-1300℃时,可转变为纯铁素体组织,此时在进行冷却,首先在铁素体晶界生成晶核,逐渐生成奥氏体。冷却速度较慢生成的奥氏体越多,反之生成的奥氏体越少。该双相不锈钢与铁素体不锈钢相比,焊接出现的裂纹倾向低;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焊接产生的脆化倾向低。然而,焊接工艺掌握不好,这种双相钢组织会引起焊缝和热影响区的脆化和焊接热裂纹的产生。实验表明,焊缝和热影响区德铁素体含量超过80%时,会降低韧性并增加裂纹的产生,因此对焊缝的化学成分尤其是Ni的质量分数和冷却速度加以控制,防止单相铁素体以及晶粒粗大和裂纹的产生。双相不锈钢化成成分和力学性能见下表1、2: 2 双相不锈钢的焊接工艺 焊前准备 坡口的制备:坡口角度为70±5°,主要是考虑稍大的坡口角度有利于保证熔合比和提高脱渣性能,实践证明当坡口角度小于这个数值时,产生夹渣的几率会增大。 焊前清理:管道坡口表面的清洁性是双相钢成功焊接的一个关键因素,2205坡口表面的污染物主要是切割时表面的氧化皮、油脂和引起铁素体增多的脆化元素。因此,焊接前必须进行完全清理打磨,打磨时使用不锈钢专用砂轮片,防止渗碳等情况的发生。坡口加工完毕后,最后利用丙酮溶液清洗坡口内外100mm区域内的有机物、手印等。丙酮擦洗时不宜用棉质物擦洗。

2205双相不锈钢的焊接工艺规程完整

1 绪论 随着工业技术的日益发展,一般奥氏体不锈钢难以满足应力腐蚀、点腐蚀和缝隙隧洞式腐蚀的要求。为此,冶金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研制出奥氏体—铁素体型不锈钢,即双相不锈钢。 传统的奥氏体不锈钢在晶间腐蚀、应力腐蚀、点腐蚀和缝隙腐蚀等局部腐蚀方面的抗力不足,尤其是应力腐蚀引起的断裂,其危害性极大。双相不锈钢是近二十年来开发的新钢种。通过正确控制各合金元素比例和热处理工艺使其固溶组织中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各约占50%,从而将奥氏体不锈钢所具有的优良韧性和焊接性与铁素体不锈钢所具有的较高强度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结合在一起,使双相不锈钢兼有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优点。 所谓双相不锈钢是在其固溶组织中铁素体相与奥氏体相约各占一半,一般量少相的含量也需要达到30%。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Cu、Nb、Ti,N等合金元素。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副食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 由于两相组织的特点,通过正确控制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使双相不锈钢兼有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优点,它将奥氏体不锈钢所具有的优良韧性和焊接性与铁素体不锈钢所具有的较高强度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结合在一起,正是这些优越的性能使双相不锈钢作为可焊接的结构材料发展迅速,80年代以来已成为和马氏体型、奥氏体型和铁素体型不锈钢并列的一个钢类。 上世纪30年代就已在瑞典的试验室中研制出双相不锈钢(3RE60、Uranus50等),但是双相不锈钢真正产业化还是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其发展经历了3代历程。 1.1 我国双相不锈钢的应用 双相不锈钢是根据石油化工中强酸强碱造成的局部点蚀、应力腐蚀以及孔穴式腐蚀现象,一般不锈钢难以胜任的容器、管道以及零部件等而研制的,但由于

不锈钢管道焊接工艺

不锈钢管道焊接工艺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摘要:本文介绍了不锈钢管道TIG+MAG焊接工艺,与全氩焊和氩电联焊相比,TIG+MAG焊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焊接质量有所提高。该项技术已在电厂管道焊接中得到应用。 1 案例分析 0Cr18Ni9不锈钢φ530mm×11mm 大管水平固定全位置对接接头主要用于电厂润滑油管道中,焊接难度较高, 对焊接接头质量要求较高,内表面要求成形良好,凸起适中,焊后要求PT、RT检验。以往均采用TIG 焊或手工电弧焊,前者效率低、成本高,后者质量难以保证且效率低。为既保证质量又提高效率,采用TIG内、外填丝法焊底层,MAG焊填充及盖面层,使质量、效率都得到保证。 0Cr18Ni9不锈钢热膨胀率、导电率均与碳钢及低合金钢差别较大,且熔池流动性差,成形较差,特别在全位置焊接时更突出。在MAG焊过程中, 焊丝伸出长度必须小于10mm,焊枪摆动幅度、频率、速度及边缘停留时间配合适当,动作协调一致,随时调整焊枪角度,使焊缝表面边缘熔合整齐, 成形美观,以保证填充及盖面层质量。 2 焊接方法及焊前准备 焊接方法 材质为0Cr18Ni9,管件规格为φ530mm×11 mm,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打底,混合气体(CO2+Ar)保护焊填充及盖面焊,立向上的水平固定全位置焊接。 焊前准备

2.2.1 清理油、锈等污物,将坡口面及周围10mm内修磨出金属光泽。 2.2.2 检查水、电、气路是否畅通,设备及附件应状态良好。 2.2.3 按尺寸进行装配,定位焊采用肋板固定(2点、7点、11点为定位块固定),也可采用坡口内点固,但必须注意定位焊质量。 2.2.4 管内充氩气保护。 3 TIG焊工艺 焊接参数 采用φ2.5 mm的Wce-20钨极,钨极伸出长度4~6mm,不预热,喷嘴直径12mm,其它参数见表1。 操作方法 3.2.1 管子对接水平固定焊缝是全位置焊接。因此焊接难度较大,为防止仰焊内部焊缝内凹,打底层采用仰焊部位(六点两侧各60°)内填丝,立、平焊部位外填丝法进行施焊。 3.2.2 引弧前应先在管内充氩气将管内空气置换干净后再进行焊接,焊接过程中焊丝不能与钨极接触或直接深入电弧的弧柱区,否则造成焊缝夹钨和破坏电弧稳定,焊丝端部不得抽离保护区,以避免氧化,影响质量。 3.2.3 由过6点5mm处起焊,无论什么位置的焊接,钨极都要垂直于管子的轴心,这样能更好地控制熔池的大小,而且可使喷嘴均匀地保护熔池不被氧化。

碳钢管道焊接工艺规程(优选.)

碳钢管道焊接工艺指导书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管道和公用管道的碳钢类钢材的焊接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50235-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36-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 3 先决条件 3.1 材料 3.1.1 母材 进入现场的管材、管件等应符合相应标准和设计文件规定要求,并具有材料质量证明书或材质复验报告。 3.1.2 焊接材料(以下简称焊材) 3.1.2.1 进入现场的焊材应符合相应标准和技术文件规定要求,并具有焊材质量证明书。 3.1.2.2 施工现场的焊材二级库已建立并正常运行。焊材的管理按《焊接材料管理规范》规定要求执行。 3.2 主要设备及工具 3.2.1 设备 焊机等设备完好,性能可靠。计量仪表正常,并经检定合格且有效。 3.2.2 工具 角向磨光机、钢丝刷、凿子、榔头等焊缝清理与修磨工具配备齐全。 3.3 焊接工艺评定按相应规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已完成。 3.4 焊工按《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规定要求,经考核具有相应的持证项目。 3.5 焊接环境 3.5.1 施焊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3.5.1.1 施焊环境温度应能保证焊件焊接时所需的足够温度和焊工操作技能不受影响;3.5.1.2 风速:手工电弧焊小于8m/s,气体保护焊小于2m/s;

3.5.1.3 焊接电弧在1m范围内的相对湿度小于90%。 3.5.2 焊件表面潮湿、覆盖有冰雪,或在下雨、下雪、刮风期间,必须采取挡风、防雨、防雪、防寒和预加热等有效措施。无保护措施,不得进行焊接。 4 焊接工艺流程 焊接工艺流程见图1。 焊接工艺流程图 5 工艺要点 5.1 坡口加工 5.1.1 管道的坡口形式和坡口尺寸应按设计文件或焊接工艺规定要求进行。 5.1.2 不等厚对接焊件坡口加工应符合《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要求。 5.1.3 坡口加工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等离子切割、氧乙炔切割等热加工方法。在采用热加工方法加工坡口后,应除去坡口表面的氧化皮、熔渣及影响接头质量的表面层,并应将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双相不锈钢)复合板焊接工艺

1 要求 1.1 材料 1.1.1 用于制造压力容器的不锈钢复合钢板材料及焊材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并具有材料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采用国外材料时,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22条的规定。 1.1.2 用于主要受压元件的材料,其复验要求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61条的规定。 1.1.3不锈钢复合钢板的使用范围应符合GB150的规定。 1.1.4材料不得有分层,表面不允许有裂纹、结疤等缺陷。用于制造有表面粗糙度要求的设备的不锈钢复合钢板板,需经80~100号砂头抛光后,再检查表面质量。经酸洗供应的材料表面不允许有氧化皮和过酸洗现象。 1.1.5不锈钢复合钢板应按牌号、规格和炉批号分类存放,并作明确标志。与碳钢等原材料有严格的隔离措施。1.1.6 不锈钢复合钢板材料上应有清晰的入库标记。该标记和1.1.6条规定的标志应采用无氯、无硫记号笔书写,不得采用油漆等有污染的物料书写,不得在与介质接触的表面打钢印。 1.1.7 焊接材料应按种类、牌号、批次、入库时间分类放置于干燥、通风良好的室内,一般应放在离地约200~500mm 以上的架子上。室内应整洁,不允许放置有害气体和腐蚀性介质。并应建立严格的验收、保管、烘干、发放和回收制度。 1.1.8 钢板吊运时,要防止钢板变形。钢丝绳要加护套,以防损伤材料表面。 1.2 制造环境 1.2.1 不锈钢复合钢板压力容器的制造应有独立、封闭的生产车间或专用场地,应与碳钢制产品严格隔离。不锈钢复合钢板压力容器如附有碳钢零部件,其碳钢零部件的制造场地应与不锈钢复合钢板件分开。 1.2.2 为了防止铁离子和其它有害杂质的污染,不锈钢复合钢板压力容器生产场地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地面应铺设橡胶或木质垫板。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的堆放需配有木质堆放架。 1.2.3 不锈钢复合钢板压力容器在制造过程中应使用专用滚轮架(如滚轮衬有橡胶等)、吊夹具及其它工艺设备。起吊容器或零部件的吊缆宜采用绳制吊缆或柔性材料(橡胶、塑料等)铠装的金属吊缆。进入生产现场的人员应穿着鞋底不得带有铁钉等尖锐异物的工作鞋。 1.2.4 不锈钢复合钢板材料或零部件在周转和运输过程中,应配备必要的防铁离子污染和磕划的运送工具。 1.2.5 不锈钢复合钢板压力容器的表面处理应有独立且配备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场地。 1.3 加工成型及焊接 1.3.2 划线应在清洁的木板或光洁的平台上进行,加工过程中不能去除的不锈钢复合钢板材料表面严禁用钢针划线或打冲印。 1.3.3 下料时,应将不锈钢复合钢板原材料移至专用场地用等离子切割或机械切割方法下料。用等离子切割方法下料或开孔的板材,如割后尚需焊接,则要去除割口处的氧化物至显露金属光泽。当利用机械切割方法时,下料前应将机床清理干净,为防止板材表面划伤,压脚上应包橡胶等软质材料。严禁在不锈钢复合钢板材料垛上直接切割下料。 1.3.4 板材的剪口和边缘不应有裂缝、压痕、撕裂等现象。 1.3.5 剪好的材料应整齐地堆放在底架上,以便连同底架吊运,板间须垫橡胶、木板、毯子等软质材料,以防损伤表面。 1.3.8 不锈钢复合钢板板卷圆时,应在卷板机的轧辊表面或在不锈钢复合钢板表面上覆盖无铁离子的材料。 1.3.9 进行钻、锪、车削等机械加工时,冷却液一般采用水基乳化液。 1.3.10 不锈钢复合钢板封头采用热成型时,应按热处理规范和冲压工艺的要求,严格控制炉内温度和冲压的起始温度与终了温度,并作好记录。不允许与碳钢封头同炉加热。热成型所用的工具、压模等须清洁干净,不允许有碳钢屑、氧化皮等污物存在。 1.3.11 壳体组装过程中,临时所需的楔铁、垫板等与壳体表面接触的用具应选用与壳体相适应的不锈钢复合钢板材料。 1.3.12 不锈钢复合钢板压力容器严禁强力组装,组装过程中不得使用可能造成铁离子污染的工具。容器的开孔应采用等离子或机械切割的方法。 1.3.13 不锈钢复合钢板压力容器施焊前的焊接工艺评定和首次焊接的钢种,首次采用的焊接材料及焊接方法,以及改变已经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中任何一项重要因素或补加因素时的施焊前焊接工艺评定均应符合JB4708的规定,焊接规程应符合JB/T4709的规定。 1.3.14 施焊的焊工必须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类别有效焊工合格证。 1.3.15 不合格的焊缝允许返修,但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两次。对经过两次返修仍不合格的焊缝,如再进行返修,每次须经制造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将返修次数、部位和返修情况记入产品的质量证明书。有抗晶间腐蚀要求的零部件,焊缝返修后仍应保证原有要求。 1.3.16 制造过程中应避免尖锐、硬性物质擦伤不锈钢复合钢板表面。如进行容器内工作,应采取铺设衬垫等保护措施。 1.3.17 不锈钢复合钢板压力容器的表面如有局部磕碰或划伤等影响耐腐蚀性能的缺陷,必须修复。 1.4 表面处理 1.4.1 不锈钢复合钢板压力容器的所有焊缝修补工作结束后按设计图样的要求进行表面处理。 1.4.2 压力容器表面的焊接飞溅物、熔渣、氧化皮、焊疤、凹坑、油污等杂质均应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不得使用碳钢刷清理不锈钢复合钢板压力容器的表面。 1.4.3 采用机械抛光时,抛光磨料宜选用氧化铝或氧化铬,不得使用铁砂等作磨料。磨料应按不同的粒度分开放置,不得混放。

不锈钢焊接工艺规程

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焊接工艺规程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管道、公用管道和发电厂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焊接施工。本标准也适用于手工氩弧焊和手工电弧焊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23—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983—95《不锈钢焊条》 DL/T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劳人部[1988]1号《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 HYDBP006-2004〈压力管道安装工程焊接、热处理过程控制程序》 HYDBP018-2004〈压力管道安装工程焊接材料管理程序》 HYDBP013-2004压力管道安装工程材料设备储存管理程序》 HYDBP012-200《〈压力管道安装工程材料设备搬运管理程序》 HYDBP008-2004<压力管道安装工程计量管理手册》 HYDBP007-2004<压力管道安装工程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HYDBP010-2004〈压力管道安装工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劳动部发[1996]140号《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3先决条件 3.1 环境 3.1.1 施工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3.1.1.1 风速:手工电弧焊小于8M/S,氩弧焊小于2M/S

3.1.1.2 焊接电弧在1m范围内的相对湿度小于90%环境温度大于0C。 3.1.1.3 非下雨、下雪天气。 3.1.2 当环境条件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必须采取挡风、防雨、防寒等有效措施。 3.2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焊接控制流程图 见图1。 图1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焊接控制流程图 3.3 焊接材料 3.3.1 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焊接材料的采购和入库(一级库)由公司物资部负责,按《物资采购控制程序》和《焊接材料保管程序》执行。 3.3.2 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焊接材料入二级库的保管、焊剂、烘干、发放、回收由各项目负责,按《焊接材料保管程序》执行

不锈钢板焊接工艺

不锈钢板焊接工艺 1、使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以各种不锈钢为复材、低碳钢或低合金钢为基材总厚度大于或等于4mm的不锈钢复合板的焊接。 2、焊接材料的选择 2.1焊接材料选用原则 1)复层材料的选用应保证熔敷金属的合金元素的含量不低于复层材料标准规定的下限值。 2)过渡层的焊条宜选择25%Cr-13%Ni型或25%Cr-20%Ni型以补充基层对复层的稀释,对复层含钼的不锈钢复合板,应采用25%-13%Ni-Mo型焊条。 2.2 常用不锈钢复合板焊接材料可按下表选取。 表—1 常用不锈钢复合板过渡层及复层焊接材料的选用

表—2 常用不锈钢复合板基层焊接材料的选用

3、焊前准备 3.1 下料 不锈钢复合钢板的切割以及坡口加工尽量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切割面应光滑,采用剪床切割时,复层应朝上。也可以采用等离子切割,切割时复层朝上,严禁将切割的熔渣落在复层上。 3.2 坡口加工及检查 a.坡口形式和尺寸按图纸设计规定,如设计未明确规定的,可参 照图3.2-1选用。 b.坡口选用原则:确保焊接质量填充金属少,熔合比小,便于操 作。 c.坡口加工一般采用机械方法制成。若采用等离子切割、气割等 方法开制坡口,则必须去除复材表面的氧化层 d. 加工完的坡口要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和分层,否则应进行修补。 3.3焊前清理 坡口及其两侧各20mm范围内应用机械方法及有机溶剂进行表面清理,清除表面的油污、锈迹、金属屑、氧化膜及其他污物,复层距离坡口100mm范围内应涂防飞溅涂料。 3.4 焊件装配

a.装配应以复层为基准,其错边量不得大于复层厚度的二分之一,且不大于2mm,对于复层厚度不同时,按较小的复层厚度取错边量 b.定位焊应焊在基层母材上,且采用与焊接基层金属相同的焊接材料。手弧焊定位焊焊缝参照表3.5-1 表3.4-1手弧焊定位焊焊缝尺寸(mm) δ0为基层厚度 c.在装配过程中,严禁在复层上焊接工卡具,工卡具应焊在基层一侧。 d.复层一侧附件的焊接要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当设计要求复层测附件焊在基层金属上时,应先将复层部分剥开,采用过渡层焊条将不锈钢托架焊在基层壳体上,焊缝表面采用与焊复层相同的焊条进行焊接。 4、焊接 当产品技术条件要求焊接工艺评定时,须在开工前由施工单位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以及技术要求制定焊接工艺评定,并取得质量监督部门的认可。 4.1 焊接方法 基层的焊接推荐采用手工电弧焊、埋弧焊、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复层和过度层的焊接,采用钨极氩弧焊和手工电弧焊,也可采用

不锈钢焊接工艺

焊接工艺指导书 一氩弧焊接 1.目的 为规范焊工操作,保证焊接质量,不断提高焊工的实际操作技术水平,特编制本指导书。2. 编制依据 2.1. 设计图纸 2.2.《手工钨极氩弧焊技术及其应用》 2.3.《焊工技术考核规程》 3. 焊接准备 3.1. 焊接材料 焊丝:H1Cr18Ni9Ti φ1、φ1.5、φ2.5、φ3 焊丝应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领取和发放有焊材管理员统一管理。焊丝在使用前应清除油锈及其他污物,露出金属光泽。 3. 2. 氩气 氩气瓶上应贴有出厂合格标签,其纯度≥99.95%,所用流量6-9升/分钟,气瓶中的氩气不能用尽,瓶内余压不得低于0.5MPa ,以保证充氩纯度。 3.3. 焊接工具 3.3.1. 采用直流电焊机,本厂用WSE-315和TIG400两种型号焊机。 3.3.2. 选用的氩气减压流量计应开闭自如,没有漏气现象。切记不可先开流量计、后开气瓶,造成高压气流直冲低压,损坏流量计;关时先关流量计而后关氩气瓶。 3.3.3. 输送氩气的胶皮管,不得与输送其它气体的胶皮管互相串用,可用新的氧气胶皮管代用,长度不超过30米。 3.4. 其它工器具 焊工应备有:手锤、砂纸、扁铲、钢丝刷、电磨工具等,以备清渣和消缺。 4.工艺参数 不锈钢焊接工艺参数选取表 表一 壁厚mm 焊丝直 径mm 钨极 直径 mm 焊接电流 A 氩气流 量 L/min 焊接 层次 喷嘴 直径 mm 电源 极性 焊缝 余高 mm 焊缝 宽度 mm 1 1.0 2 30-50 6 1 6 正接 1 3 2 1.2 2 40-60 6 1 6 正接 1 4 3 1.6-2. 4 3 60-90 8 1-2 8 正接1-2. 5 5 4 1.6-2.4 3 80-100 8 1-2 8 正接1-2.0 6 5 1.6-2.4 3 80-130 8 2-3 8 正接1-2.5 7-8 6 1.6-2.4 3 90-140 8 2-3 8 正接1-2.0 8-9

常用不锈钢焊接方法

常用不锈钢焊接方法 对不锈钢最常用的焊接方法是手工焊(MMA),其次是金属极气体保护焊(MIG/MAG)和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TIG).虽然这些焊接方法对不锈钢工业的大多数人而言是熟悉的,但是我们认为这个领域值得深入探讨. 1、手工焊(MMA):手工焊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易于使用的焊接方法.电弧的长度靠人的手进行调节,它决定于电焊条和工件之间缝隙的大小.同时,当作为电弧载体时,电焊条也是焊缝填充材料. 这种焊接方法很简单,可以用来焊接几乎所有材料.对于室外使用,它有很好的适应性,即使在水下使用也没问题. 大多数电焊机可以TIG焊接.在电极焊中,电弧长度决定于人的手:当你改变电极与工件的缝隙时,你也改变了电弧的长度.在大多数情况下,焊接采用直流电,电极既作为电弧载体,同时也作为焊缝填充材料.电极由合金或非合金金属芯丝和 焊条药皮组成.这层药皮保护焊缝不受空气的侵害,同时稳定电弧.它还引起渣层的形成,保护焊缝使它成型.电焊条即可是钛型焊条,也可是缄性的,这决定于药皮的厚度和成分. 钛型焊条易于焊接,焊缝扁平美观.此外,焊渣易于去除.如果焊条贮存时间长,必须重新烘烤.因为来自空气的潮气会很快在焊条中积聚.

2、MIG/MAG焊接:这是一种自动气体保护电弧焊接方法.在这种方法中,电弧在保护气体屏蔽下在电流载体金属丝和工件之间烧接.机器送入的金属丝作为焊条,在自身电弧下融化.由于MIG/MAG焊接法的通用性和特殊性的优点,至今她仍然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焊接方法.它使用于钢、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和高合金为基的材料.这使得它成为理想的生产和修复的焊接方法.当焊接钢时,MAG可以满足只有0.6mm 厚的薄规格钢板的要求.这里使用的保护气体是活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或混合气体.唯一的限制是当进行室外焊接时,必须保护工件不受潮,以保持气体的效果. 3、TIG焊接:电弧在难熔的钨电焊丝和工件之间产生.这里使用的保护气体是纯氩气,送入的焊丝不带电.焊丝既可以手送,也可以机械送.也有一些特定用途不需要送入焊丝.被焊接的材料决定了是采用直流电还是交流电.采用直流电时,钨电焊丝设定为负极.因为它有很深的焊透能力,对于不同种类的钢是很合适的,但对焊缝熔池没有任何“清洁作用”. TIG焊接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焊接大材料范围广.包括厚度在0.6mm及其以上的工件,材质包括合金钢、铝、镁、铜及其合金、灰口铸铁、普通干、各种青铜、镍、银、钛和铅.主要的应用领域是焊接薄的和中等厚度的工件,在较厚的截面上作为焊根焊道使用.

不锈钢焊接工艺标准(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焊接工艺指导书 一氩弧焊接 1.目的 为规范焊工操作,保证焊接质量,不断提高焊工的实际操作技术水平,特编制本指导书。 2. 编制依据 2.1. 设计图纸 2.2.《手工钨极氩弧焊技术及其应用》 2.3.《焊工技术考核规程》 3. 焊接准备 3.1. 焊接材料 焊丝:H1Cr18Ni9Ti φ1、φ1.5、φ2.5、φ3 焊丝应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领取和发放有焊材管理员统一管理。焊丝在使用前应清除油锈及其他污物,露出金属光泽。 3. 2. 氩气 氩气瓶上应贴有出厂合格标签,其纯度≥99.95%,所用流量6-9升/分钟,气瓶中的氩气不能用尽,瓶内余压不得低于0.5MPa ,以保证充氩纯度。 3.3. 焊接工具 3.3.1. 采用直流电焊机,本厂用WSE-315和TIG400两种型号焊机。 3.3.2. 选用的氩气减压流量计应开闭自如,没有漏气现象。切记不可先开流量计、后开气瓶,造成高压气流直冲低压,损坏流量计;关时先关流量计而后关氩气瓶。 3.3.3. 输送氩气的胶皮管,不得与输送其它气体的胶皮管互相串用,可用新的氧气胶皮管代用,长度不超过30米。 3.4. 其它工器具 焊工应备有:手锤、砂纸、扁铲、钢丝刷、电磨工具等,以备清渣和消缺。 4.工艺参数 不锈钢焊接工艺参数选取表

5. 工序过程 5.1. 焊工必须按照“考规”规定经相应试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位焊接。 5.2. 严禁在被焊件表面随意引燃电弧、试验电流或焊接临时支撑物等。 5.3. 焊工所用的氩弧焊把、氩气减压流量计,应经常检查,确保在氩弧焊封底时氩气为层流状态。 5.4. 接口前应将坡口表面及母材内、外壁的油、漆、垢锈等清理干净,直至发出金属光泽,清理范围为每侧各为10-15mm,对口间隙为2.5~3.5mm。 5.5. 接口间隙要匀直,禁止强力对口,错口值应小于壁厚的10%,且不大于1mm。 5.6. 接口局部间隙过大时,应进行修整,严禁在间隙内添加塞物。 5.7. 接口合格后,应根据接口长度不同点4-5点,点焊的材料应与正式施焊相同,点焊长度10-15mm,厚度3-4mm。 5.8. 打底完成后,应认真检查打底焊缝质量,确认合格后再进行氩弧焊盖面焊接。 5.9. 引弧、收弧必须在接口内进行,收弧要填满熔池,将电弧引向坡口熄弧。 5.10. 点焊、氩弧焊、盖面焊,如产生缺陷,必须用电磨工具磨除后,再继续施焊,不得用重复熔化方法消除缺陷。 5.11. 应注意接头和收弧质量,注意接头熔合应良好,收弧时填满熔池。为保证焊缝严密性。

不锈钢管道焊接工艺规程(1)

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焊接工艺规程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管道、公用管道和发电厂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焊接施工。本标准也适用于手工氩弧焊和手工电弧焊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23—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983—95《不锈钢焊条》 DL/T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劳人部[1988]1号《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 HYDBP006-2004〈压力管道安装工程焊接、热处理过程控制程序》 HYDBP018-2004〈压力管道安装工程焊接材料管理程序》 HYDBP013-2004压力管道安装工程材料设备储存管理程序》 HYDBP012-200《〈压力管道安装工程材料设备搬运管理程序》 HYDBP008-2004<压力管道安装工程计量管理手册》 HYDBP007-2004<压力管道安装工程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HYDBP010-2004〈压力管道安装工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劳动部发[1996]140号《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3先决条件 3.1 环境 3.1.1 施工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3.1.1.1 风速:手工电弧焊小于8M/S,氩弧焊小于2M/S 3.1.1.2 焊接电弧在1m范围内的相对湿度小于90%环境温度大于0C。 3.1.1.3 非下雨、下雪天气。 3.1.2 当环境条件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必须采取挡风、防雨、防寒等有效措施。 3.2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焊接控制流程图 图1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焊接控制流程图

管道焊接施工工艺标准

管道焊接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厂管道预制加工和野外现场管道安装工程的焊接施工作业指导。 2.引用标准 2.1《特种设备焊接工艺评定》JB4708-2008 2.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2.3《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2.4《电力建设施工及技术验收规范》(火力发电厂管道篇)DL5031-1994 2.5《电力建设施工及技术验收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DL5007-1992 2.6《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20225-95 2.7《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2001 2.8《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焊接施工及验收规范》1(2010年6月4日) 2.9《石油天然气站内工艺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0402-2000 2.10《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穿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T4079-1995 2.11《钢质管道焊接及验收》SY/T 4103-2005 2.12《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Q/CVNP 59-2001 2.13《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26-89 2.1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2.15《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4708-2000 2.16《焊接工艺评定规程》(电力行业)DL/T868-2004 2.17《火力发电厂锅炉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规程》(电力行业)SD340-1989

2.18《核电厂相关焊接工艺标准》(ASME ,RCC-M) 2.19《核电厂常规岛焊接工艺评定规程》(核电)DL/T868-2004 2.20《锅炉焊接工艺评定》JB4420-1989 2.21《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附录I(锅炉安装施工焊接工艺评定)(1999版) 2.22《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SY/T0452-2002 2.2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标准》GB50184-93 2.24《锅炉压力容器焊接考试管理规则》(国家质监总疫局2002版) 2.2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4730-2005.1,2,3,4,5各分册 3.术语. 3.1焊接电弧焊:指用手工操作电焊条的一种电弧焊焊接方法。管道焊接常用上向焊和下向焊两种。 3.2自动焊:指用焊接机械操作焊丝的一种电弧焊焊接方法。管道焊接常用热丝熔化极氩弧焊、涂层焊丝氩弧焊、药芯焊丝富氩二氧化碳焊混、(半)自动下向焊、二氧化碳(半)自动焊、埋弧自动焊等焊六种。 3.3钨极氩弧焊:指用手工操作焊丝的一种惰性气体保护焊焊接方法。 4.施工准备 由现场施工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参与,按准备工作计划,有序做好人力、物资、技术(含施工图深化设计)等准备工作,将施工准备工作贯穿于施工全过程(阶段施工准备、专业施工准备、工序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熟悉技术图纸、讨论并进行技术交底。

不锈钢产品加工制造工艺规程规范

不锈钢产品制造工艺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不锈钢产品的制造工艺原则,当产品使用在耐腐蚀要求很高的工况特殊时,在相应的产品制造工艺过程卡上再另行明确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制造的奥氏体不锈钢和不锈复合钢零部件等产品的制造。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GB150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管壳式换热器 HG20584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Q/AXL J 3013铆工管工通用工艺守则 Q/AXL J5010钢制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Q/AXL J0801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工艺规程 3一般要求 不锈钢产品的制造应具备制造场地通风、清洁、文明生产条件。不锈钢材料及零部件应防止长期露天存放、混料保管。要求按时投料、集中使用、及时回收、指定区域存放保管。

工件存放制造场地应铺设防铁离子污染的专用地板或橡胶板。滚轮架上配挂胶轮。 防止在不锈钢表面踩踏。如果不可避免应穿没有铁钉的软底鞋并带脚套,过后应将表面擦扫干净。 使用工具,如铜锤、木锤、不锈钢铲或淬火工具钢铲等,尽量使工件不和铁器接触。磨削磨轮用纯氧化物制成。 材料标记用墨水或记号笔应不含金属颜料、硫、氯含量要≤25PPm. 防止磕碰划伤 钢板或零部件在吊运制作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钢板表面、设备及胎具的清洁,防止将焊豆、熔渣、氧化皮压入工件表面。 3.6.1 吊具应加铜垫,吊带首选尼龙吊带且为不锈钢产品零部件专用,绝不允许与其它碳素钢混淆,如用钢丝绳外套必须套胶管或用麻绳。 3.6.2 钢管切割应在锯床上铺垫木板或橡胶板,采用专用锯条。 除切割线外其余标记线不应使用“划针”划线及“冲子”冲孔。可使用硬色笔或记号笔。也可以使用不含金属颜料及硫氯含量小于25PPm的墨水划线作标记。 不锈钢零部件应尽量采用冷成形。当采用热成形时,材料不得与焦碳炉中焦炭接触,加热温度510~1150℃,热成形过程中加热次数中得超过二次。 板材应用剪切或等离子切割,等离子切割后的溶渣应清除干净。

不锈钢焊接工艺

1?目的 为规范焊工操作,保证焊接质量,不断提高焊工的实际操作技术水平,特编制本指导书。 2.编制依据 2丄设讣图纸 2.2.《手工钩极氮弧焊技术及实应用》 2.3.《焊工技术考核规程》 3?焊接准备 3.1.焊接材料 焊丝J HlCrl8Ni9Ti l. (1>1?5、2.5. 4>3 焊丝应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领取和发放有焊材管理员统一管理。焊线在使用前应清除油锈及实他污物,露出金属光泽。 3.2.氮气 氮气瓶上应贴有岀厂介格标签,英纯度>99.95%,所用流量6?9升/分钟,气瓶中的氮气不能用尽,瓶内余压不得低于O.SMPa ,以保证充氮纯度0 33焊接工具 3.3.1.采用宜流电焊机,本厂用WSE-315和TIG400两种型号焊机。 3?32 选用的氮气减压流量计应开闭自如,没有漏气现象。切记不可先开流量讣、后开气瓶,造成高压气流宜冲低压,损坏流量讣:关时先关流量讣而后关氮气瓶。 333.输送氮气的胶皮管,不得与输送集它气体的胶皮管互相串用,可用新的氧气胶皮管代用,长度不超过30米。 3A其它工器具 焊工应备有:手锤、砂纸、扁铲、钢幺幺?刷、电糖工具等,以备淸渣和消缺。 4.工艺参数 不锈钢焊接工艺参数选取表

5.工序过程 5.1.焊工必须按照“考规‘‘规泄经相应试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位焊接。 52 严禁在被焊件表而随意引燃电弧、试验电流或焊接临时支撑物等。 5.3.焊工所用的氮弧焊把、氮气减压流应经常检査,确保在氮弧焊封底时氮气为层流状态。 54 接口前应将坡口表而及母材内、外壁的油、漆、垢锈等淸理干净,直至发出金属光泽,淸理范用为每侧齐为10-15mm,对口间隙为2.5?3?5mm. 5.5?接口间隙要匀直?禁止强力对口,错口值应小于壁厚的10%.且不大于1mm. 56 接口局部间隙过大时,应进行修整,严禁在间隙内添加塞物。 5.7.接口合格后,应根据接口长度不同点4-5点,点焊的材料应与正式施焊相同,点焊长度10-15mm> 厚度 3-4mm.z 5.8.打底完成后,应认貞?检査打底焊缝质量,确认合搭后再进行氮弧焊盖而焊接。 5.9.引弧、收弧必须在接口内进行,收弧要填满熔池,将电弧引向坡口熄弧。 5.10.点焊、氯弧焊、盖而焊,如产生缺陷,必须用电磨工具氏等除后,再继续施焊,不得用重复熔化方法消除缺陷. 5.ir 应注意接头和收弧质量,注意接头熔合应良好,收弧时填满熔池。为保证焊缝严密性。 5A2.孟面完毕应及时淸理焊缝表而熔渣、飞溅。 6?质量标准: 6.1.质量按Q/ZB74-73焊接通用技术条件和机械结构用不锈钢焊接管(GBZn2770—2002) 标准检验。 6.2.缺陷种类、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 氮弧焊焊接产生缺陷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焊接工艺规程

四、要求:详见《电网钢管结构焊工资格培训考核大纲》。 接头形式 *考试试板坡口加工均采用机械加工(考试试板和练习试板由一车间负责加工) *练习试板坡口加工,可采用火焰切割+砂轮打磨。图1和图2练习试板数量按5倍以上准备。

内部焊工考试试板 1、内部焊工考试,采用3个类型的试板。 评定:内部X光拍片+外观+焊缝尺寸评定:外观+焊缝尺寸评定:外观+焊缝尺寸材质试板宽/mm 试板长/mm 数量附图备注 Q345/10mm 75 150 1 图1 等离子下料、 外协加工 Q345/10mm 75 150 1 图2 等离子下料、 外协加工 Q345/6mm 50 170 1 图3 等离子下料Q345/14mm 80 200 2 图4 按图下料后, 只需加工30 块 Φ89x4钢管(Q235)或Φ114x4钢管长度=100 1 锯切,割好相 贯线 长度=200 1 锯切 图1 图2 图3 图4

超大法兰杆体装焊工艺 编制:日期: 批准:日期: 宁波鲍家变订单号N09061703-9,SSGZ1-33钢管杆(G段), 温州电力订单号N09082006-9,SSGZJ-18钢管杆(E段),下法兰超出锌缸宽度50~70mm,上述两杆体下法兰(如下图)两侧切边后与杆体的焊接,镀锌后再将两侧切边部分焊接。 具体要求如下: 1、下法兰按图纸要求完成下料和孔加工后,在按图纸要求进行两侧切边,切边时必须严格控制尺寸2730±2mm,且保证两侧平行。法兰切边坡口如图。 2、下法兰与杆体装配时,SSGZ1-33(G段)下法兰切边拼缝与横担基本平行;SSGZJ-18(E 段)下法兰切边拼缝与横担基本垂直。 3、下法兰拼缝区域的加强筋也镀锌后焊接。 4、拼缝区域的加强筋、法兰切边焊接区域做上标识,在送镀锌前涂上油漆,一起随杆体送热镀锌。 5、杆体、法兰切边、加强筋镀锌回厂检验合格后、将法兰焊接区域和加强筋焊接区域,法兰与加强焊接区域,进行严格的打磨清理后进行装配和焊接。 6、装配时,保证法兰切边与法兰装配齐平,焊接时应控制焊接变形,不允许存在错边和角变形。 7、焊接合格后,对焊接区域打磨清理,经检验合格后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处理要求:对焊接区域先涂环氧富锌底漆2道,干膜厚度80μm。待油漆干后,再喷锌处理,保证颜色基本一致 文件分发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