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综合实验 实验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11.42 MB
- 文档页数:28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冷冻鱼糜及鱼糜制品的生产实验项目性质:本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水产品加工方向的学生在学习了《水产食品加工学》这门课程之后,将其课堂上学习的水产品加工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的一个设计性试验。
该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设计鱼糜制品(鱼丸)的配方和生产工艺。
通过实验可以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步骤,全面了解掌握鱼糜制品弹性形成的机理、掌握鱼糜制品制造的技术原理、掌握影响鱼糜制品弹性的因素。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
通过开展这项工作,将有利于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所属课程名称:水产食品加工学计划学时:10一、实验目的1、掌握冷冻鱼糜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技术;抗冻剂防治鱼肉蛋白质冷冻变性的作用;鱼肉蛋白质变性的特征变化。
2、掌握鱼糜制品弹性形成的机理及其影响弹性的因素。
3、掌握鱼糜制品制造的生产技术。
4、掌握鱼糜凝胶化和凝胶劣化的性质。
5、学习鱼糜制品弹性感观检验方法。
二、设计指标设计的鱼糜制品(鱼丸)主要考虑如下质量指标:1、鱼丸的凝胶强度2、鱼丸的风味3、鱼丸的香气4、鱼丸的产品成数5、鱼丸的白度6、鱼丸的水分三、实验要求(设计要求)2、学生自己设计鱼糜制品(鱼丸)的配方和生产工艺。
按5人为一实验小组,学生自己拆装、调试设备。
各实验小组自己根据鱼糜制品制造的技术原理、影响鱼糜制品弹性的因素,各组自己制定鱼丸生产工艺,产品配方,用各实验小-1-组自己制造的冷冻鱼糜原料制造鱼丸。
各实验小组要提前一星期,把自己制定鱼丸生产工艺,所需工具,产品配方报实验室老师,由实验室老师准备、购买。
指导教师只对关键工序进行指导。
3、要求学生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规范和卫生标准进行,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
倒立摆创新实验指导书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倒立摆实验装置,探究倒立摆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并利用创新方法改进系统的控制性能。
2. 实验原理倒立摆是一种具有非线性特点的物理系统,通常由一个悬挂在水平轴上的摆杆(或杆状物体)和一个在摆杆上悬挂的质心实例组成。
倒立摆的稳定问题一直是控制理论与工程实践中的经典难题。
该实验采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线性二阶倒立摆模型,即摆杆与直流电机驱动器的组合。
摆杆通过电机驱动器实现倒立运动。
控制器通过调节电机驱动器中的电流来调节摆杆的位置,从而使摆杆稳定在垂直位置上。
3. 实验装置•一根长摆杆•一个电机驱动器•一个直流电动机•一块微控制器开发板•一个传感器(可选)4. 实验步骤第一步:组装倒立摆装置1.将长摆杆垂直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并将电动机安装在杆的底部。
2.通过螺丝将电机和摆杆牢固连接。
第二步:电路连接1.将电动机与电机驱动器相连,确保连接稳固。
2.将电机驱动器连接到微控制器开发板,确保连接正确。
第三步:程序编写1.在微控制器开发板上编写程序,用于控制倒立摆系统。
2.编写程序以读取传感器数据(如果有使用传感器)。
3.编写程序以实现倒立摆系统的控制算法。
4.将程序烧录到开发板上。
第四步:实验执行1.将倒立摆系统放置在适当的位置。
2.打开电源,启动微控制器开发板。
3.观察摆杆的倒立运动。
4.记录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5. 实验注意事项1.搭建倒立摆装置时要注意安全。
2.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避免短路等意外情况发生。
3.在实验执行过程中,保持仪器和装置的稳定性。
4.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6.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分析倒立摆系统的倒立运动特性。
可以比较不同控制算法下的倒立效果,评估不同控制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 创新实验内容本实验还可以进行创新实验,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调整控制算法,提高倒立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优化摆杆的结构和材料,改进系统的物理性能。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验周实验指导书高分子教研室编南京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2014年1 月一、综合实验周的目的和要求高分子科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
综合实验是培养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门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高分子合成的方法、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基本原理,从而在感性上进一步加深理解高分子科学的原理,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培养工艺资料的使用能力,为以后学习和从事高分子学科内的工作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通过综合实验初步掌握高分子合成工艺设计方法。
二、综合实验的基本内容氨基树脂(Amino Remin)是一种很重要的有机化工合成物,在工业上有多方面的用途。
除用于模塑料以制造塑料外,还大量应用于以下方面:木材胶粘剂、浸渍树脂、涂料的基料、纸张、织物、皮革的处理剂、混凝土的塑化剂、铸砂粘结剂、金刚砂纸、阻燃涂层、离子交换树脂以及污水处理用絮凝剂等。
1、通过查阅资料选定一种以氨基树脂为原料的产品,如氨基树脂涂料、氨基树脂粘合剂等,以合成该产品为目标。
2、根据现有条件制定合成该产品的工艺方案(所需药品、仪器设备、性能评测方法)3、按照制定的工艺方案制备该氨基树脂的产品。
4、按照制定的工艺方案测定所制得产物的部分性能。
三、实验周的的基本要求要求对所制备的产品进行简介,简述合成原理,列出详细的工艺方案(原料、配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并根据现有条件列出详细的检测项目及方法),绘制实验装置图。
能够制备出氨基树脂的产物,所测定数据真实可信,有参照的标准、手册等。
四、综合实验周的时间分配1、布置实验任务。
0.5天2、通过查找资料选定需要制备的产品并制定工艺方案。
1天3、实验前期准备。
0.5天2、按照制定的方案制备该氨基树脂的产品并检测部分性能。
2天3、写实验报告。
1天。
五、综合实验的考核方法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综合实验结束时的考核按以平时表现(遵守纪律情况,查阅资料情况)和编制的氨基树脂制备及检测工艺规程的正确性作为基本依据,进行综合评定。
教学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验器材与药品1. 实验器材:- 试管架、试管夹、玻璃棒、滴管等;- 显微镜、移液器、离心机等。
2. 实验药品:- 乙醇、盐酸、氢氧化钠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 准备所需药品,确保药品的正确性和有效期。
2. 实验操作:(这里根据具体实验内容进行描述,确保每个步骤都清晰明了)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记录:- 记录每个步骤的实验结果,包括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数据等。
2.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现象解释。
五、实验讨论与总结1. 实验讨论:-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探讨原因和解决方法。
2. 实验总结:- 总结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指出实验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过程中应佩戴实验室必要的防护用具,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3. 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药品要小心操作,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废弃物,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七、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与药品、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讨论与总结等内容。
2. 实验报告应规范书写,语句通顺,段落结构清晰。
3. 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应准确无误,并配以合适的图表或图像进行展示。
4. 实验报告应标明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和实验人员姓名。
八、参考文献(根据实验内容提供相关参考文献)以上为《教学实验指导书》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具体实验内容和步骤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本指导书能够对您的实验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实验12 机构组合创新操作训练实验12.1 机构组合创新操作训练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各种机构的操作与分析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2. 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结合机构组合方法认识机构的组成情况;3. 加强对机构的认识和运用机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实验设备1. 常见的一些机构模型介绍如下:机构模型的种类较多,图12-1为50多种金属制机构模型,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54年设计,其运动构件用优质碳素钢制作,机架用铸铁制作,底板用木材制作。
图12-2为20种机壳底板用PVC 工程塑料制作的机构模型,其转动件用铝合金及钢材制作。
图12-1 50多种金属制机构模型图12-2 20种工程塑料制机壳机构模型2. 本实验中,在陈列柜里可供参观的组合机构主要有:串联机构、并联机构和复合机构等,其名称如下:(1)凸轮-蜗轮蜗杆机构;(2)联动凸轮组合机构1;联动凸轮组合机构2;(3)扇形齿轮;(4)凸轮连杆组合机构;(5)叠加机构;(6)凸轮齿轮组合机构;(7)齿轮连杆组合机构;关于上述机构的基本介绍在陈列柜中都有,请同学们在参观时结合所学机构组合方法详细观看。
3. 本实验所用的各种基本机构及组合机构的实用模型主要有:(1)A1曲柄滑块泵;A2 曲柄摇块泵;A3 曲柄摇杆泵;A4 转动导杆泵;A5 摆动导杆泵;A6 剪床机构;A7 差动轮系机构;A8 浮动盘联轴节;A9 齿轮直线机构;A10 齿轮摇杆机构。
(2)B1 抛光机;B2 装订机机构;B3 牛头刨床;B4 颚式破碎机;B5 步进输机;B6 假肢膝关节机构;B7 机械手腕部机构;B8 简易冲床;B9 铆钉机构;B10 制动机构。
(3)D1 叠加机构;D2 双曲机构;D3 内槽轮机构;D4 滚子推杆心型凸轮机构;D5 斜齿轮传动机构;D6 减速器;D7 齿轮间歇机构;D8 2K周转轮系机构;D10 心型磨轮机构;D11 扇形齿轮机构;D12 摩擦轮机构;D13 正弦机构;D14 直线槽轮机构;D15 行星机构;D16 等径凸轮机构;D17 450螺旋传动机构;D18 圆锥齿轮传动机构;D19 齿轮传动往复运动机构;D20 空间机构;D21 安全离合器机构;D22 齿轮连杆机构;D23 摆动滑块机构;D24 椭圆仪;D25 渐开线凸轮机构;D26 直线运动机构;D27 连杆棘轮机构;D28 差动螺旋机构;D29 滑道轴节机构;D30 三平杆传动机构;D31 万向接头;D32 双冲头机构;D33 偏心凸轮机构;D34偏心往复运动机构;D35 急回机构;D36 椭圆齿轮机构;D37 2K-H周转轮系机构;D38 三档齿轮变速机构;D39 蜗杆蜗轮传动机构;D40 往复圆柱凸轮机构;D41 槽轮机构;D42 机器人爬杆机构;D43 摇动导杆急回机构;D44 反馈机构;D45 900螺旋齿轮传动机构;D46 差速器;D47 轮轴传动机构;D48 运动合成机构;D49 偏心调速器机构;D50 行星机构Ⅱ。
实验七机构创新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强学生对平面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结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进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
2.通过机构的拼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二、实验设备SNJCX-1型机构运动创新组合设计实训台。
本装置是由铝型材实训台架、交流减速电机、直线电机、电源控制箱、直线电机控制箱和实训零件等组成。
图Ⅰ实训台台架1.实训台架实训台台架是由22根长短不同的铝型材组装而成。
台架中8根立柱铝型材导轨2,可沿X轴方向左右移动。
移动前用内六角扳手旋松上、下横梁4和6上的角铝5的内六角紧固螺钉,然后同时移动立柱2的上下部分(注意:不要倾斜)到需要的位置后,再将立柱2与上、下横梁4和6靠紧再旋紧立柱角铝5的内六角紧固螺钉(注意:立柱角铝5的内六角紧固螺钉只需旋松即可,不允许将其旋下)。
立柱铝型材2的前面和右面凹槽中有固定螺母,可在立柱2上沿Y轴方向移动,移到需要的位置,只需将零件用内六角螺钉打紧即可。
按上述方法移动位置,就可在台架X、Y平面内确定机构各个零件的位置。
更换机构,只需拧松内六角紧固螺钉后,换置即可。
机构组装快速、方便。
减速电机通过电机底座固定在台架底座1上,电机通过减速器减速和调速器调节,可使转速在0~10r/m i n范围内变化,这样可以根据机构的情况和自己的需要来控制电机的转速。
2.减速电机电源控制箱的操作、使用说明电源控制箱是给减速电机提供电源并控制电机转速的,使用前首先把控制箱上电源开关打到“关”的方向,把调速器的开关打到“0”位置,并把调节旋钮逆时针旋置最小,然后把电源控制箱通过电源线连接到电源。
使用时,首先将电源开关打到“开”的方向,通电后调速器“Power”指示灯亮,然后把调速器的开关打到“-”位置,再慢慢顺时针调节调速器旋钮使机构慢慢运动,确保没有问题后,再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转速。
3.直线电机的使用说明直线电机安装在实训台台架底部。
学生创新实验指导方案引言学生创新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实验,制定一份全面的指导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分析学生创新实验的意义,并提供一个全面而灵活的指导方案。
一、实验选题和目的实验选题应基于学科知识和学生兴趣,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
实验目的要明确表达学习目标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应包括实验步骤、材料和仪器的准备,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步骤要简明扼要,关键操作要注重说明。
材料和仪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条件,避免过于复杂的设备。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要合理可行。
三、实验安全实验安全是创新实验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措施,并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如果实验中涉及到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操作,需要在实验指导书中明确警示。
四、实验记录与报告学生应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论的撰写。
实验记录和报告的撰写要规范、准确,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实验结论等内容,并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五、评价与反馈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总结经验、改进实验方法和提出新的思考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六、资源支持与合作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支持对学生创新实验至关重要。
学校应提供实验室、仪器设备和相关文献资源,并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
七、教师角色教师在学生创新实验中应起到引导者和促使者的作用。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思路和实验方法,及时提供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八、学生的角色学生作为创新实验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活动。
学生要有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勇于尝试和创造,并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九、时间管理学生创新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规划和管理。
学生应合理安排实验时间,确保充分的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十、实践育人学生创新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一、 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整体认识,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通过机构的拼接,在培养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可以发现一些基本机构及机械设计中的典型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对运动方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融会贯通,对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3、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组成的认识,了解平面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进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创新组合模型一套,包括组成机构的各种运动副、构件、动力源及一套实验工具。
设备名称:ZBS-C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实验台组件清单如下:ZBS-C 机构运动创新方案设计实验台组件清单序号 名称示意图规格数 量备注1 齿 轮M=2,α=20° Z=28、35、42、56 各3共12 D=56㎜;70㎜; 84㎜;112㎜ 2凸轮基圆半径R=20㎜升回型; 行程30㎜ 33齿条M=2 α=20°34 槽轮4槽15拨盘双销,销回转半径R=49.5㎜ 1 6主动轴15㎜ 30㎜ 45㎜60㎜ 75㎜ 4 4 3 2 2序号名 称示意图规 格 数 量 备 注7 从动轴(形成回转副)15㎜ 30㎜ 45㎜60㎜ 75㎜8 6 6 4 4L= L=8 从动轴(形成移动副)15㎜ 30㎜ 45㎜60㎜ 75㎜8 6 6 4 49转动副轴(或滑块)L=5㎜3210复合铰链Ⅰ(或滑块)L=20㎜811 复合铰链Ⅱ(或滑块)L=20㎜812 主动滑块插件40㎜55㎜1113 主动滑块座114 活动铰链座Ⅰ螺孔M816可在杆件任意位置形成转-移副15活动铰链座Ⅱ螺孔M516可在杆件任意位置形成移动副或转动副 16 滑块导向杆(或连杆)L=330㎜417 连杆Ⅰ100㎜ 110㎜ 150㎜160㎜ 240㎜ 300㎜ 12 12 8 8 8 8 序号名 称 示意图 规 格数 量备 注 18 连杆ⅡL 1=22㎜ L 2=138㎜819 压紧螺栓M564L= L= L=20 带垫片螺栓M54821 层面限位套4㎜ 7㎜ 10㎜ 15㎜30㎜ 45㎜ 60㎜ 6 6 20 40 20 20 1022紧固垫片(限制轴回转)厚2㎜孔¢16,外径¢222023 高副锁紧弹簧324 齿条护板625 T 型螺母20用于电机座和行程开关座的固定 26 行程开关碰块127 皮带轮628 张紧轮329 张紧轮支承杆330 张紧轮销轴3序号名 称 示意图规 格数 量备 注31 螺栓ⅠM10×15632 螺栓ⅡM10×206L=33 螺栓Ⅲ M8×15 1634 直线电机 10㎜/s 1 带电机座及安装螺栓/螺母35 旋转电机 10r/min 3 带电机座及安装螺栓/螺母36 实验台机架 机架内可移动立柱5根,每根立柱上可移动滑块3块。
创新综合实验目录第一部分课程总览1.目的与意义 (4)2.实验基础 (4)2.1LEGO MINDSTORMS 控制器硬件 (4)2.2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选择适合的软件 (4)2.3授课方式: (4)3.综合实验任务及要求 (5)4.指定项目实验(基础实验部分) (5)4.1.1Lab1 光电传感器自动跟踪小车(必选) (5)4.1.2Lab2 光电传感器测距功能测试 (5)4.1.3Lab3 光电传感器位移传感应用 (5)4.1.4Lab4 超声波传感器测试 (5)4.1.5Lab5 超声波传感器位移传感应用 (5)5.创新实验设计 (5)A.双轮自平衡机器人; (5)B.碰触传感机器人设计(基于M ICROSOFT R OBOTICS S TUDIO平台); (5)C.寻线机器人的仿真和建模及实例(基于L EJOS-O SEK 设计一个机器人的实例); (5)D.自己提出一个合理的项目 (6)6.综合实验说明书要求 (6)7.时间安排 (6)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 (6)第二部分基础实验L AB1光电传感器自动跟踪小车 (7)1.实验目的: (7)2.实验要求: (7)3.软件设计: (7)4.测试环境: (7)5.实验步骤: (8)6.实验报告要求: (8)7.注意事项: (8)L AB2光电传感器测距功能测试 (9)1.实验目的: (9)2.实验要求: (9)3.软件设计: (9)4. 测试环境: (9)5. 实验步骤: (10)6. 试验报告要求: (13)7. 注意事项: (13)L AB3光电传感器位移传感应用 (14)1.实验目的: (14)2.实验要求: (14)3.软件设计: (14)4.测试环境:如图所示: (14)5.实验步骤: (14)6.实验报告要求: (15)7.注意事项: (15)L AB4超声波传感器测试 (16)1.实验目的: (16)2.实验要求: (16)3.软件设计: (16)4.测试环境: (16)5.实验步骤: (17)6.实验报告要求: (19)L AB5超声波传感器位移传感应用 (20)1.实验目的: (20)2.实验要求: (20)3.软件设计: (20)4.测试环境: (20)5.调试与分析 (21)6.实验步骤: (21)7.实验报告要求: (21)第三部分创新实验一、概述及背景 (22)二、课题简介 (24)附件1: (26)附件2: (27)附件3: (28)第一部分课程总览1.目的与意义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以及综合设计能力是当前高等工科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高等工科院校的实验课程正经历着从“单一型”“验证型”向“设计型”“开放型”的变革过程。
我院测试及控制类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课程涵盖了机械设备及加工过程测试控制相关的电子电路、传感器、信号处理、接口、控制原理、测控计算机软件等理论及技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但目前各课程的实验教学存在着孤立、分散、缺乏系统性的问题。
为促进机械工程学科学生对于计算机测控技术的工程创新设计能力、促进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本机电一体化创新综合实验以丹麦乐高(LEGO)公司教育部开发的积木式教学组件-智力风暴( MINDSTORMS)为基础进行。
采用LEGO MINDSTORMS 为基础建立开放型创新实验室,并根据我院测试及控制类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课程设计多层次的综合创新实验设计项目,具有技术综合性和趣味性以及挑战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激发和强化他们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综合能力和进取精神;可使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对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硬件、软件均有直观的认知并掌握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的综合分析设计能力。
2.实验基础2.1 LEGO MINDSTORMS 控制器硬件要求认识和理解RCX、NXT的基本结构,输入输出设备及接口,DCP传感器及接口,并熟练进行连接与操作。
2.2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选择适合的软件•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基础•VPL编程•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软件•Robolab软件•NXT软件•Matlab等等2.3授课方式:课堂讲授,编程以自学为主参考书:a)LEGO快速入门b)乐高组件和ROBOLAB软件在工程学中的应用c)ROBOLAB2.9编程指南d)ROBOLAB研究者指南e)各类有关乐高机器人的网站和论坛附录:小车搭建步骤见“9797手册”3.综合实验任务及要求Lego组件具有强大的灵活性,可根据我院教学任务分层次、分阶段的实验项目,根据涉及的技术层次以及难度拟分为指定项目实验(基础实验部分)以及创新综合实验两个层次,其中指定项目实验学生根据教师指定的参考项目设计方案完成指定对象的测试与控制的设计和实现;创新综合实验则仅给出某个测控主题及目标,由学生分组自行完成全部设计与构建。
4.指定项目实验(基础实验部分)4.1.1Lab1 光电传感器自动跟踪小车(必选)内容:搭建小车并使之自动跟踪黑色轨迹。
目的:熟悉ROBOLAB 编程方法以及NXT使用。
4.1.2Lab2 光电传感器测距功能测试内容:测试LEGO光电传感器的特性,并熟悉ROBOLAB测试环境的应用。
目的:确定光电传感器用于测距的线性范围及特性。
4.1.3Lab3 光电传感器位移传感应用内容:应用光感的局部线性特征搭建可与障碍物保持给定距离的小车,测试LEGO光电传感器的距离传感性能。
目的:采用光电传感器进行距离测量。
4.1.4Lab4 超声波传感器测试内容:应用超声波传感器线性特征搭建小车,并与障碍物保持一定的距离,测试其线性范围。
目的:确定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测距的线性特性。
4.1.5Lab5 超声波传感器位移传感应用内容:应用超声波传感器闪避障碍物,测试LEGO超声传感器的距离传感性能。
目的:熟悉超声传感器的用途5.创新实验设计a.双轮自平衡机器人;b.碰触传感机器人设计(基于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平台);c.寻线机器人的仿真和建模及实例(基于Lejos-Osek 设计一个机器人的实例);d.自己提出一个合理的项目6.综合实验说明书要求编写说明书是综合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工作表现和能力,编写设计说明书也是培养学生科技写作能力的一次训练,设计说明书应力求简洁、文理通顺、字迹工整。
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应包括:1)实验报告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一份2)实验目的3)实验要求4)小组成员分工5)软件设计,程序流程图,ROBOLAB VI程序及截图6)调试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7)结论(实验结果,体会与建议等,可附上有创意的小车图片)8)附机械结构图,算法流程图,数据处理表等等;9)LEGO硬件结构的设计10)测试与控制算法以及软件编程;11)实验结果,测试数据记录,分析;12)收获、体会,意见及建议;7.时间安排《机电一体化创新综合实验》教学计划时间为:日上午,为了使课程设计能按时完成,其时间安排如下:1)阅读综合实验指导书,了解设计任务和要求,查阅参考资料,2~3天;2)各班与老师联系上机调试时间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1)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表现、设计和制作水平,动手操作能力,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质量等项目的评分综合评定。
2)答辩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级第二部分基础实验Lab1 光电传感器自动跟踪小车1.实验目的:了解光电传感器感光特性;掌握LEGO基本模型的搭建;基本掌握ROBOLAB软件;2.实验要求:能做搭建比较牢靠的小车模型,能够实现小车沿着黑线行走(实际上是沿着黑线走Z字形)。
3.软件设计:编写程序流程图并写出程序。
程序可参考下图:4.测试环境:如图所示:5.实验步骤:1)搭建小车模型,参考附录步骤或自行设计(创新可加分)。
2)用ROBOLAB编写上述程序。
(也可以自己编程序)3)将小车与电脑用USB数据线连接,并打开NXT的电源。
点击ROBOLAB的RUN按钮,传送程序。
4)取有黑线的白板,运行程序,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不断的调试,力求沿黑线走得越快越好。
6.实验报告要求:●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小组成员分工●软件设计,程序流程图,ROBOLAB VI程序及截图●调试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结论(实验结果,体会与建议等,可附上有创意的小车图片)7.注意事项:●光电传感器对环境光较为敏感,现采用直接采光装置,提高对环境的适应度。
另外,采用光电传感器的自身光源,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光对实验的不利影响。
●小车在行进之中,并不能保证轨迹完全沿着黑线行走,而是沿着黑线走Z字形。
Lab2 光电传感器测距功能测试1.实验目的:了解光电传感器测距的特性曲线;掌握LEGO基本模型的搭建;熟练掌握ROBOLAB软件。
2.实验要求:能够用LEGO积木搭建小车模式,并在车头安置光电传感器。
能在光电传感器紧贴红板,以垂直红板的方向作匀速直线倒车运动过程中进行光强值采集,绘制出时间-光强曲线,然后推导出位移-光强曲线及方程。
3.软件设计:编写程序流程图并写出程序。
程序可参考下图:4.测试环境:如图所示:红板光电传感器直尺注意事项:实验应尽量降低环境干扰因素,同时小车的设计宜使速度尽量低。
(如何在马达的能量一定的情况下,降低小车的速度?)可参考左图传动机构设计。
5.实验步骤:1)搭建小车模型,参考附录步骤或自行设计(创新可加分)。
2)用ROBOLAB编写上述程序。
3)将小车与电脑用USB数据线连接,并打开NXT的电源。
点击ROBOLAB 的RUN按钮,传送程序。
4)取一红颜色的纸板(或其他红板)竖直摆放,并在桌面平面与纸板垂直方向放置直尺,用于记录小车行走的位移。
5)将小车的光电传感器紧贴红板放置,用电脑或NXT的红色按钮启动小车,进行光强信号的采样。
从直尺上读取小车的位移。
6)待小车发出音乐后,点击ROBOLAB的数据采集按钮,进行数据采集,将数据放入红色容器。
共进行四次数据采集。
如下图所示:7)ROBOLAB的计算按钮,分别对四次采集的数据进行同时显示、平均线及拟和线处理。
数据显示平均线拟和线8)数据处理结果及图表,得出时间同光强的对应关系。
再利用小车位移同时间的关系(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推导出小车位移同光强的关系表达式(从上面的图中你能读出什么?对比拟合线和平均线你可以从中知道什么?)。
6. 试验报告要求:●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小组成员分工●软件设计,程序流程图,ROBOLAB VI程序及截图●调试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实验数据表格●实验数据曲线图截图●位移与光强拟合函数及在图中可以看出和推导出的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