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全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全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全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全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全册第六单元教案

2.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3.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4.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5.连加、连减运算式题.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它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写字”“发饮料”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有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根据一般规律,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以外,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组织好学生的练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讲究练习形式.

练习要以课内为主.注意选择好的练习形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内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例如“开火车”“接力”“送信”“对口令”“找朋友”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这些练习形式具有游戏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也可以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在教学中,还要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和其他客观条件,积极创设运用新颖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

【2】要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练习不是越多越好.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讲究实效.对比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内容,要多练,例如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中进位和退位的口算比较难,要突出练习这方面的内容;对比较容易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就可以适当减少练的次数.注意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安排练习,减少盲目性,讲究练习效果.

【3】多进行口头练习.

小学生书写有一定的困难,并且速度较慢,减少书面练习,多进行口头练习,可以增大练习容量,也减轻了学生的书写负担.同时,口头练习的形式多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除上述要注意的问题外,还应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要注意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多给他们参与的机会,帮助他们尽快赶上自己的小伙伴.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根据《标准》【第一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除了穿插编排已学过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还专门设计编排了需要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地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不断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促使应用意识的形成.同时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的成功,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6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材第62页内容及练习十四第3题.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

2.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图片或投影、课件、小棒.

1.小黑板或投影出示口算题,学生读题说出得数.

3+2=2+7=6-3=9-4=

5+1=7-2=5+1=8-5=

2.口答下面各题.

【1】80里面有几个十?【2】50里面有5个几?

【3】多少里面有7个十?【4】6个十是多少?

1.教学例1.

【1】用挂图、投影或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①学生看电脑演示,老师描述.

开学了,老师要为同学们发书.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②课件演示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

老师提问:从电脑上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左边有10本书,右边有20本书】

③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本书?该怎样分析呢?

【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求一共有多少本,就是把左边和右边的本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是10+20】

板书:10+20

④课件演示有30本书,老师把其中左边的一包发给一位同学.

老师提问:从电脑上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有30本书,其中一位同学搬走10本】

⑤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算一算现在还剩多少本?该怎样分析呢?

【有30本书,从30本里去掉10本,求还剩多少本.用减法计算,列式是30-10】

板书:30-10

【2】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老师提问:10+20和30-10这两道题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算法后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甲:我们组是这样想的,10加20,因为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1个十加上2个十是3个十,所以10加20等于30;30减10,因为30里面有3个十,10里面有1个十,用3个十减去1个十是2个十,所以30减10等于20.

学生乙:我们组通过摆小棒进行计算.先摆一捆表示1个十,再摆上两捆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三捆是3个十,所以10加20等于30.

2.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并独立计算,再和同桌讨论交流,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

40+20是4个十加2个十,是6个十,就是60,所以40+20=60

60-20是6个十减2个十,是4个十,就是40,所以60-20=40

60-40是6个十减4个十,是2个十,就是20,所以60-40=20.

3.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2题.

比一比,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纵向一组一组说一说计算方法.

【3加2我是这样想的:3个一加上2个一是5个一,3加2等于5;30加20表示3个十加上2个十是5个十,30加20等于50】

比较每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从题目本身比较,上面每道题是几个一加减几个一,下面每道题是几十加几十或者几十减几十.从计算方法上看,上面每道题几个一与几个一相加、相减,下面每道题是几个十与几个十相加、相减】

1.练习十四的第3题.

2.计算下面各题.

20+50=20+30=70-50=30+60=40+10=

20+60= 90-30= 80-70= 40+30= 10+20=

一个小组的同学站成一队,组长的前面有3人,组长的后面有4人,这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40+3=4340+30=70

2. 70502090508060107030

思维训练

3+4+1=8【人】

教材习题

教材第62页“做一做”

1. 604020

2. 550990220440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直接将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再在计算的结果末尾添上一个0.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30,计算时想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就是5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教材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发书的情景图,生活气息浓厚,吸引学生进入情境.同时呈现了以“十”为单位点数解决问题的方法.画面上的小精灵请同学们“说一说都是怎样算的”显示出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相互交流的编写意图,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本节课重视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成10以内加减的过程.

结合教材,精心准备挂图、投影、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教学中激励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新知识和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它是以“十”为计数单位,渗透了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意思.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力开始分散,而且书写较慢,用游戏的方式多进行口头练习,既能增大练习容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减轻了学生的书写负担.

练习课

教材练习十四的第1、第2、第4、第5题.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3.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1.理解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理.

2.掌握整十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图片投影,课件等.

1.口算.

8-7=3+2=50+40=30+50=

80-70=30+20=90-60=80-30=

2.让学生说一说8-7和80-70是怎么算的.

3.口答.

30里面有个十.90里面有9个.7个十是.

里面有6个十. 40里面有个十. 2个十是.

1.让学生说一说1+3+4和9-4-3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把上面这两道题改为10+30+40和90-40-30.

板书:10+30+4090-40-30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10+30+40和90-40-30与1+3+4和9-4-3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10+30+40和90-40-30这两道题是整十数连加、连减】

2.让学生试算这两道题,再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10+30+40先算10加30等于40,再算40加40等于80;90-40-30先算90减40等于50,再算50-30等于20】

3.把10+30+40和90-40-30这两道题与1+3+4和9-4-3这两道题从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通过比较,发现它们都是连加、连减式题,分两步来计算,运算顺序相同.10+30+40和90-40-30是把几个十连加、连减,而1+3+4和9-4-3是把几个一连加、连减】

1.

还剩多少个花生?

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弄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条件】.

学生说图意.【猴妈妈有50个花生,小黄猴要10个,小棕猴要20个,还剩多少个花生?】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列出算式:50-10-20、50-20-10.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并让其他学生判断这样列式可不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老师对于学生回答给予充分肯定,并告诉学生随着今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今天这样的计算也可以用一个式子来完成,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2.投影或课件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图文题】

出示第一个问题: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解答并说一说算法.【买一件上衣需要的50元和买一条裤子需要的30元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50+30=80】出示第二个问题: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后订正答案.【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20元】

出示第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计算下面各题.

40+10-20=17-9+8=70-10-20=80-50+60=12-7+20=

30+40-10=20+30+40=5+4-2=7+6-3=40-30+10=

课堂作业新设计

3016409025609071020

教材习题

练习十四

1. 5070809030305010

2. 40+30=7080-80=090-40=509+30=3970+7=7720+20=40

60-50=1095-5=90

4. 880220

5.【1】50+30=80【元】

【2】100-80=20【元】

【3】略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

教材第64页内容.

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寻找数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分小组合作学习并交流体会,主动学习的习惯.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

课件、投影、图片、小棒等.

1.比一比,填一填.

足球比排球3个,排球比足球3个.

2.口答下面各题.

8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5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6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口算下面各题.

5+3+40=2+6+70=60+20+5=20+40+9=

4.计算下面各题.

34=30+【】34等于几十加几?【34等于30加4】

57=7+【】57等于7加多少?【57等于7加50】

如果和上面表示方法一样,那么65=【】+【】.【65等于60加5】

1.教学例1.

【1】演示课件.让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小林和小红在比赛写字,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小红才写了20个字】

课件出示两个问题:

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老师提问: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仔细观察画面,要想解决每一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要想求“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我从画面上发现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把已经写的25个和还要写的2个合并起来,列式是25+2】

板书:25+2

【要想求“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把小林已经写的25个和小红已经写的20个合起来,列式是25+20】

板书:25+20

【2】研究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

①比较两道题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发言老师小结】

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

②小组讨论这两道题怎样算?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甲组同学通过摆小棒计算这两道题.

25+2=27

先算5+2=7,把单根的和单根的合并.再算20+7=27.

25+20=45

先算20+20=40,把整捆的和整捆的合并;再算40+5=45.

乙组同学用分解法计算这两道题.

25+2=27

25里面有2个十和5个一,25加2也就是再加上2个一,把5个一和2个一合并是7个一,再用2个十加7个一是27.

25+20=45

25里面有2个十和5个一,25加20也就是再加上2个十,把2个十和2个十合并是4个十,再用4个十加5个一是45.

丙组同学通过讨论,发现:25加2就是在25的个位上加上2,25加20就是在25的十位上加上2.

③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在计算方法上不同:加一位数是加几个一,在个位上加几;加整十数是加几个十,在十位上加几】

2.教材第64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进行计算,订正结果时说一说计算方法.再让学生比较上下两组题有什么不同?

1.教材第64页“做一做”第2题.

2.计算下面各题.

43+5=24+60=23+70=32+20=

77+2= 35+50= 91+8= 80+9=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8090809088948997

2. 4884935279859989

教材习题

教材第64页“做一做”1. 88904038889345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时,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就是几个一和

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

1.在探讨算法时,我加入了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起到了巩固算法的作用.

2.我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这节课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教材呈现一幅写字比赛的情景图,并提出“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两个问题.要让学生根据画面上提供的信息数据自己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列出算式.

教材在算式25+2=和25+20=的下面配有两个小朋友摆小棒、交流算法的插图.意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探讨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材的设计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接着,教材上直接提出:“上面两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各自的计算方法.通过讨论、对比,突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学生已经扎实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本节课着重解决的是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把计算方法最后抽象到“相同数位的数相加”这一算法,为今后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打好基础.

从开始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自主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再到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最后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都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紧紧抓住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促使其寻找更广阔的伸展空间.

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思考、共同探究、共同感悟、共同进步.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生成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教材第6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五第5、第6题.

1.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2.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

课件、投影、小棒等.

1.口算.【投影出示】

36+2=70+29=60+15=48+50=4+81=

91+7= 23+40= 9+20= 20+23=15+3=

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8+6=7+9=8+4=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教学例

2.

【1】用课件演示联欢会场景.

老师描述:在联欢会上,同学们唱歌跳舞表演节目,老师给他们搬来了饮料.【课件显示桌上的一箱饮料有24瓶,零散的有9瓶,一名女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

【2】求“一共有多少瓶”.

①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板书:24+9

②分小组讨论怎样计算24+9.

③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甲组代表回答:24+9可以这样算,先把24根小棒凑成30,从9根里面取出6根,凑成30根后,再用30根加上剩下的3根是33根,所以24+9=33;也可以先把9分成6和3,用24加6等于30,再用30加3等于33.因此算出了有33瓶.

老师板书:

24+6=30

30+3=33

乙组代表回答:24+9,我们是这样算的,通过摆小棒,把单根的合并,4加9是13根,满了10根打一捆,20+10=30,30+3=33,所以24+9=33;还可以先把24分成20和4,4+9=13,再用20+13=33,通过摆小棒想到了24+9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4+9=13

20+13=33

丙组代表回答:24+9,我们是这样算的,因为9接近10,把9看成10来算,先用24+10=34,因为多加了1,再用34-1=33.

老师板书:

24+10=3434-1=3324+9=33

同学们分小组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24+9=33.

2.教材第65页“做一做”第2题.

在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老师板书:

6+7=13

40+13=5346+4=50

50+3=538+2=10

10+61=718+3=11

11+60=71

5+5=10

10+30=408+9=17

40+17=5748+2=50

50+7=57

1.教材第65页“做一做”第1题.

2.计算下面各题.

26+7=2+39=6+18=26+9=57+5=

29+4= 48+5=9+83=37+9=25+6=

3.哪道题计算错了,把它改正过来

.

课堂作业新设计

1.317+4=1120+11=31

446+8=1430+14=44

2. 33412435623353 924631

3.

思维训练

+46 8

】+29 5

7 53

】 4 37

+46 8

【54

】+29 5

【34

7 53

【60

】 4 37

【41

教材习题 教材第65页“做一做” 2. 53

71 40

57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在用个位上的数加一位数后,还要加上整十数.

1.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探究解题方法,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算法多样化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算法的优化,可使学生从比较中选择出更简便的方法.

2.教学时,我充分放手,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避免学生感到枯燥,进而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另外,我还设计了一些开放题,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做到活学活用.

3.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我一直都特别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在这节课中,我就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说、去做、去想

.

教材的内容分两层:第一层,呈现开联欢会的部分场面,并用图画和对话形式呈现计算问题和所需要的一个相关数据,图下配有算式.第二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讨计算方法.

学生有前面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又有动手操作的基本能力,计算时,不难发现:可以先把24凑成整十数,把9分成6和3,24+6得30,30+3得33;还可以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下面的两幅图,分别用小学生的话说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用实物图【整捆和单根的小棒】分别显示动手操作的过程.在计算完成的基础上,小精灵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交流自己探索的成果【计算方法】.

这样的设计,由学生身边的活动实例引出计算问题,使计算教学蕴含具体的生活内容,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并显示不同的算法,体现了《课程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从提出问题到动手、动脑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到交流成果,都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编写意图.

学生是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去学习新知识.

1.充分开放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整节课设计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的机会.引入阶段,在情境的支持下让学生自己提出并确定学习、研究的材料;探究阶段,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来展示、证明自己的计算方法,使研究过程体现开放与自主,努力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交流与发展.巩固发展阶段,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在方框里填数,加深了对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在填的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

2.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联系,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53】 【61】

【33】 【42】

“两位数加一位数”一课,从情境入手,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来展开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总结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促进学生探索.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以“两位数加一位数”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达到“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的要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研究,推导“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能较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研究的乐趣,既使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又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练习课

练习十五部分习题.

1.进行巩固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

2.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

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课件、投影、题卡和信箱.

口算下面各题.【投影出示】

26+3=57+5=29+4=26+7=

48+5=9+83=49+7=6+18=

说一说26+7和9+83的计算方法.

1.练习十五的第7题.

【1】课件演示,老师描述.

池塘里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鸭和小鹅,它们在池塘里快乐地游玩着.

观察这个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有25只鹅和8只鸭】

看到这些鸭和鹅,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

板书:鸭和鹅一共有多少只?

【2】用数学知识解决上面的问题.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后交流方法.

【有25只鸭、8只鹅.把鹅的只数和鸭的只数合起来,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计算,列式是25+8=33,所以鸭和鹅一共有33只】

老师板书:25+8=33【只】

2.练习十五的第11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结果.再让学生观察体会:左边三个加数不相同,每个数都加上相同的数“6”,得数相同吗?【得数也不相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加数【6或34】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得数也随着变化.

3.练习十五的第10题.

分给每个同学几张题卡,制作写有得数的信箱.要求学生投递时认真计算,投准信箱,不要把“信件”投错地方.同时,可以选出检查员把关,及时查出投错的“信件”.

1.练习十五的第1题.

2.练习十五的第2题.

3.练习十五的第9题.

☆和分别代表什么数?

☆+☆=40☆=【】

-☆=72=【】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3975457231762891

2. 9497367888877576

3. 80815455414271

思维训练

☆=【20】=【92】

教材习题

练习十五7. 25+8=33【只】

10. 80+9=8959+8=6784+5=8947+20=67

49+4=533+86=8923+30=53 39+50=89

11. 263183374294

练习课

练习十五部分习题.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爱集体、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

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数字卡片,课件等.

1.练习十五第8题.

订正答案后,说一说下面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25+6=

把25分成20和5,先用5+6=11,再用20+11=3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把6分成5和1,先用25+5=30,再用30+1=31.

2.“用数学”.【练习十五第4题】

【1】课件演示.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回收箱中原有56节旧电池,小女孩儿又放进9节】

求现在有多少节旧电池?

【2】小组讨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3】学生回答:根据画面,原来有56节旧电池,又放进9节,求现在有多少节,就是用原来的56节和又放进去的9节合并,就可求出现在有多少节,即56+9=65【节】.

1.练习十五的第12题.

2.练习十五的第13题.

3.练习十五的第15题.

平平和芳芳都集邮.平平给了芳芳3枚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原来平平的邮票比芳芳的多几枚?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182430364248243240485664

2. 35+7=42【只】

3. 597080379290

思维训练

平平只有把自己比芳芳多的邮票,分成同样多的两份,一份给芳芳,另一份自己留下,他俩的邮票才能同样多.平平给了芳芳3枚,自己留下的也是3枚,所以,原来平平比芳芳多6枚邮票.

教材习题

练习十五4. 56+9=65【节】

8. 2031528183858899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

教材第69页内容.

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

2.渗透在计算中要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的算理.

课件、挂图、小棒等.

1.填空.

73=【】+394=【】+9054=50+【】

68-8=【】 49=【】+【】82=【】+【】

2.任意说一个两位数,再说出这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1.教学例1.

【1】课件演示,老师描述.

两位小朋友正在统计图书室的各种图书.

让学生说说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

课件出示两个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还剩多少本动漫书?

课件画面显示并同时出现声音.

【2】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问题.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就是用35本减去借出的2本,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本.用减法计算,列式是35-2】

板书: 35-2

【要解决第二个问题,还剩多少本动漫书,就是用35本减去借出的20本,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本动漫书.也用减法计算,列式是35-2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 四、单元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能熟练计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一)

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等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结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 创 设 情 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做 动作。(学生笑有部分 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 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 你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 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特 点和心理发展规 律而言这样的游 戏情境设计最能 吸引他们的注意 力让他们积极投 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伸 二、 体 验 感 悟黑板的左边有值日表。 黑板的右边有镜框。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脚 右边有一只脚。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 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 “左”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把课桌上的数 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 照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 摆好。 用左右来描述教 室中的物体和学 生自已身上的各 个器官是学生乐 于参与的数学活 动交流时可不必 拘泥于坐姿鼓励 学生用各种方式 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自 操作活动让学生 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进度 一认识图形(二) 4课时左右 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5课时左右 三分类与整理 5课时左右 四 100以内数的认识 13课时左右 五认识人民币 8课时左右 六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9课时左右 七找规律 7课时左右 八总复习 12课时左右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爱护人民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2020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 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0新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1) 第1课时:认识图形(1) (2) 第2课时:认识图形(2) (4) 第3课时:认识图形(3) (5)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7) 第1课时十几减9 (8) 第2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10) 第3课时十几减8 (12) 第4课时十几减7、6 (14) 第5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 (16) 第6课时十几减5、4、3、2 (17) 第7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 (18) 第8课时解决问题(一) (19) 第9课时解决问题(二) (21) 第10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23)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24)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26)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 (27) 第1课时单一标准 (28) 第2课时不同标准 (29)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31)

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32) 第2课时读数、写数 (35) 第3课时练习课 (38) 第4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9) 第5课时多些,少些 (42) 第6课时解决问题 (44) 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45) 第8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47) 第9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48)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计划 (50) 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51) 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53第3课时简单的计算(一). (54) 第4课时简单的计算(二) (56)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计划 (58)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59)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61) 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63) 第4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65) 第5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66) 第6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67) 第7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69) 第8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71) 第9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72)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 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 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 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 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 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 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 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 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拼一拼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 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

人教版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 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 教学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 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 学教案全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 教学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2017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 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 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 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鲁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学期较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喜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同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实际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

义,能够熟练算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三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三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拼一拼讲课教案: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拼一拼讲课教案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最新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2-17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单元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20以内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观察能力。 4.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单元学习重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多种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单元学习难点:采用多种算法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第一课时买铅笔 1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页。 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 6+4= 9+6= 10-8= 15-5= + 8+7= 4+9= 16-5= 8+8= 5+9= 3.填一填 9+()=13 ()+9=1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文具吗?小兔妹妹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看看它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课件出示课本主情景图) 师:在袋鼠妈妈开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买铅笔(板书课题:买铅笔)。 师:谁能说说小兔妹妹说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几枝铅笔?卖给小兔妹妹几枝铅笔?你能根据这些数 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试试看?(可多抽两个孩子)(师板书:有15枝铅笔,我买9枝铅笔,还剩几枝铅笔?) 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师:解决“还剩多少枝?”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15—9= 师:说说你为什么用减法呢? 师:15-9怎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从15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 (2)把15分成5和4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5和4呢? 师板书:15-5=10 10-4=6 (3),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 先用10-9=1,再用1+5=6 师板书:10-9=1 1+5=6 (4),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 师板书:9+()=15 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东脑筋的孩子。你最喜欢哪一种?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你是这样算的? 师板书:16-8=(8) 10-8=2 2+6=8 3.尝试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一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请查看下面的课程目录截图,确认是你需要的教案 本册教案特点:课程脉络清晰,教学三维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后教学反思,单元测试等经本人整理充实后一应俱全,本人首发,是目前为止网络上最全面的教案,可以直接进行教学参考和修改使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周 次单元课题 计划 课时 实授 课时 1 加与 减 (一)《买铅笔》《捉迷藏》 3 2 《快乐的小鸭》《开会啦》《跳伞表演》 5 3 《美丽的田园》《练习一》《做个减法表》 第一单元检测 5 4 观察 物体 《看一看(一)》《看一看(二)》 第二单元检测 5 5、6 生活 中的 数《数花生》《数一数》《数豆子》 《谁的红果多》《小小养殖场》 10 7 《做个百数表》《练习二》 第三单元检测 4 8 有趣 的图 形《认识图形》《动手(一)》 《动手(二)》 5 9 《动手(三)》 第四单元检测《整理与复习》 5 10 期中检测 11 加与 减 (二)《小兔请客》《采松果》 5 12 《青蛙吃虫子》《拔萝卜》 5 13 《收玉米》《回收废品》《练习三》 5 14 《分扣子》《填数游戏》第五单元检测 5 15 加与 减 (三)《图书馆》《摘苹果》 5 16 《练习四》《阅览室》 5 17 《跳绳》《练习五》第六单元检测 5 18 总复习 5 19 — 20 全面复习,期末检测

一、学情分析: 一、三班学生40人,四班41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